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论文

2023-01-07

化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 往往会感觉内容多、杂乱、要记的东西太多不易掌握、知识记忆不牢固。学生在刚刚开始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时, 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也仅仅是好奇, 并没有因此形成内在动力, 不会去主动记忆, 不能理解重要的知识、原理, 更不懂得怎样去运用。学生无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 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 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在长期的枯燥的学习环境下甚至会出现学习水平分化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热爱学习。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此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 只有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而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并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

1 做好兴趣教学的起步工作

所谓做好兴趣教学的起步工作, 就是上好第一节课, 以及组织好第一节实验课。

第一, 上好第一节课。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趣味性实验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 在第一课《绪言》中, 教师不妨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以及趣味实验, 来吸引他们的眼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将他们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 使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

第二, 组织好第一次实验。在几节课结束后, 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未减退, 教师要及时组织第一次学生实验。但是, 在学生第一次做实验时, 通常心情复杂, 夹杂着胆怯和好奇。因此, 在实验开始之前, 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实验内容、注意事项, 消除他们的心理疑虑, 让他们大胆去尝试。另外, 要让学生在实验时要目标明确, 让每个学生在实验时都能感受到亲自动手带来的乐趣和实验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学生才能更加热爱学习, 渴望再次实验。

2 进一步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 让实验持续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对教材认真专研, 加强实验教学, 改进化学实验的条件和方法, 努力创造不同的实验效果、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 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 印象较为深刻, 可试图让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总结归纳, 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 可以增加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 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不但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 又可以深化他们的记忆。而且在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中, 教师也不用再大费唇舌去讲解, 只要让学生回忆他们亲手做过的实验, 对新知识的理解的速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另外, 教师要多设计实验, 多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 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 加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应认真审查, 若有新思想、新方法, 只要保证实验安全都可以让学生尝试, 树立学生自信心, 不怕失败, 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

2.1 教学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空气、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等等, 讲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更好更形象地认识、了解化学, 从而引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教材中有一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气体。因此, 可以不遵循古板的实验方法, 而是让学生回家找鸡蛋壳、水垢、普通石头和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在实验课上准备好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学生可以从中证明普通石头、鸡蛋壳、水垢是否有Ca CO3, 了解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以及如何区分生石灰与石灰石, 亲自动手完成等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实验, 巩固所学知识。

2.2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 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

另外, 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潜能, 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 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从而发挥不同的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 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 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实践能力。

2.3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

创造思维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 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泉, 是萌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 巧设疑问, 以趣激疑, 以问设疑, 以疑导思。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 继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学生在好奇的同时就会主动思考, 分析问题。又例如在学习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性质时, 首先用Cu、Fe、Cu SO4溶液、Ag NO3溶液、Zn SO4溶液等进行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置换反应规律, 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钾放入Cu SO4溶液中又会如何?”学生在Fe和Cu SO4溶液等反应的思维定式下, 很容易得出生成K2SO4和Cu的结论, 此时教师再演示K和Cu SO4溶液的实验, 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从而得出K、Ca、Na除外的结论。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中, 引导学生对问题层层深入地思考, 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 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保持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应对课程认真钻研、积极探究, 不断反思, 大胆改革, 将各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力争每节课都有变化, 时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一定要心里有学生, 有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的准备, 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普及,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兴趣教学的措施, 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兴趣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 鲁措.兴趣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创新教育, 2008 (9) .

[2] 叶斐尔.兴趣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J].教育论坛, 2007 (10) .

[3] 王希.兴趣教学策略之探索[J].科技信息, 2007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触屏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下一篇: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