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术后康复护理

2022-09-14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针对脑出血较为有效的缓解性手术之一,因术式属于微创,适合各种年龄段人群,故而在临床上较为普及。有研究指出[1],术后的护理操作对脑出血的预后意义重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甚至影响医疗结局,故而临床上需要一种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相辅相成。为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将该院80例对象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人卫第8版《内科学》[2]关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之诊断,并经颅脑CT确诊,且收缩压≥150mm Hg/舒张压≥90 mm Hg,经临床医师评估后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排除:1意识障碍或严重治疗抵触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出血或感染患者;3精神病既往史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4~89岁,平均年龄为(66.9±7.2)岁,出血量20~90 m L,平均出血量(43.9±10.6)m L,基底节出血16例,额颞叶出血19例,丘脑出血5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47~93岁,平均年龄为(68.1±8.8)岁,出血量25~100m L,平均出血量(45.1±13.7)m L,基底节出血17例,额颞叶出血20例,丘脑出血3例。该研究所涉及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与出血部位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基础护理,即入院指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施术后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1导管管理:头部导管不得超过血肿水平,施加约束带固定烦躁患者四肢;搬动患者时暂时夹闭导管,并在翻身时保证导管通畅;2~3 d时给予胃肠营养,观察引流液颜色,预防溃疡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与拍背吸痰,患者定时放尿,并更换集尿袋,并以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等。2并发症护理:对产生高热倾向的患者于腹股沟、腋窝等处施以冰敷,并每隔30 min检测体温一次,如患者体温超过39℃,应给予冬眠合剂与物理降温等;早期应用鼻饲与H2抗体阻滞剂,预防溃疡;保证严格床头交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或不平整的床铺,每隔2 h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护理,并建立翻身卡;给予患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维持肠内菌群平衡,保持良好排便等。3康复训练:恢复期间少量饮水,刺激咽部进行吞咽,并给予流食刺激咀嚼功能,嘱患者平时即进行吞咽口水练习等;患者于术后48 h后即进行康复干涉,护理人员按摩患者四肢,对患肢进行正确摆放,并被动搬挪四肢;使患者病情逐渐进行翻身与平衡坐训练,使患者可逐渐形成主动训练模式,并进一步锻炼躯干平衡性与患肢负重训练;如患者康复良好,进一步给予辅助站立练习,并逐渐形成主动站立与慢步行走,严格注意适量运动,不可产生过劳,运动时注意保暖等。

1.3 检测方法[3]

辅助治疗效果参考《内科学》,规定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稳定,肌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明显为显效,自觉症状不明显,学院略高于正常水平,肌力恢复至3级左右,可完成自我生活为有效,症状、血压与肌力恢复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家属护理满意度由该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定,共计100分,以>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60~69分为略表不满,<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以n表示。辅助治疗效果、死亡率与并发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明显,若P<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详见表2,经χ2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详见表3,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后,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出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有威胁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可因高血压而诱发。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需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如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将可带来不可逆的脑部损伤。脑出血后产生一定的血凝块,造成血肿后引发占位效应,使脑组织受到压迫与排斥,直接损伤血肿周围脑组织,导致大面积神经细胞坏死,继发性脑损伤严重,故而临床上需要针对血肿而施以有效措施[4]。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针对血肿部位进行清除,其穿刺引流技术创伤性较少,针对性强,故而临床效果明显,并且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较受欢迎。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甚至有研究指出[5],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施加合理的护理操作可明显促进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并发症,甚至改变医疗结局,故而临床上需要一套有效的术后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方案相配合。术后康复护理是针对脑血管病、骨科与普外科疾病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之一,更加注重术后并发症与康复训练,对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功能,大幅度改善预后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有高效性的护理行为,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逐渐开展。

为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将该院80例对象进行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稳定了血压,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并发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术后康复护理,微创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参考文献

[1] 高雁.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3):185.

[2] 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7-368.

[3] 刘欣.血清果糖胺和血糖检测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6-98.

[4] 王银霞,赵世刚.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6):360-364.

[5] 李静.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与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87-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思考下一篇:高等学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