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以须敢亮剑绝地突围勇争锋——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五年磨剑锻造"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大格局

2022-11-17

但凡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人们, 无不为剧中所倡导的“亮剑精神”深深折服。剑客狭路相逢, 勇者胜。哪怕对方是第一剑客, 明知不敌也亮剑。勇气可佳, 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敌手, 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 也要成为一座山, 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 何等的快意, 何等的气魄!剑锋所指, 所向披靡。有了这种精神, 纵然是敌众我寡, 纵然是身陷重围, 往往也能创造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与神话。

当今办学,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群雄并举, 血腥搏杀”的办学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 谁是强者, 谁就能赢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2012年9月, 当他履新綦江实验中学“一把手”时, 面对的是地域空间狭小, 设施设备陈旧, 办学条件落后, 管理粗放松软, 制度执行不力, 优质生源紧张, 办学特色待兴, 社会声誉下滑等多重困境。他不由得眉头紧锁, 心绪难平, 坐卧不安, 彻夜难眠。

跨越地老天荒的流金岁月, 一晃5年过去了。他所打造的綦江实验中学以班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管理严、有特色、质量高而倍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赞誉。今天的綦江实验中学业已实现校园文化全面提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全面改善、课程建设不断推进、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社会声誉日趋良好等跨越式发展。他, 就是綦江实验中学校长王孝强。然而, 在媒体的海洋里, 王孝强却犹如一位深居海底的潜水员, 很少浮上水面以博取人们的掌声和喝彩。今天, 当綦江实验中学已然锻造出“低进高出, 高进优出”的教育大格局时, 我们不得不惊叹王孝强校长千难万险敢“亮剑”的大勇气, 以及精细管理、绝地突围, 将綦江实验中学不断向前推进的大手笔、大智慧!

一、惊艳业界, 闪靓群芳

每年这个时候, 学校、家长和学生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高考和升学。伴随着2017年高考成绩的全面揭晓, 綦江实验中学传来捷报:高考上线率98.65%, 本科上线率56.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学生李祖兵以626分的成绩位居全区 (除綦江中学外) 理科第一名;学生杨飞、胡鑫分别考取空军航空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该校王维杰、娄小敏两位高水平运动员分别被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学生李姚自主招生考入云南大学。该校平行班的学生赵蔚林、郭科等喜上重本, 唐佳源、吴新月等20位同学, 经过一年的补习, 平均提高72分, 顺利考上重本。

即使是在教育强手如林的綦江, 即使是在没有生源优势的劣境下, 綦江实验中学以其近年来的逆势崛起而越来越引人注目, 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和重本上线人数最近三年直线飘红, 屡攀新高:2015年重本上线107人;2016年重本上线142人;2017年重本上线151人。自2013年以来, 该校每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15年高考, 该校学生张铭更是以636分的优异成绩勇夺綦江区文科状元。

数据是枯燥的, 但数据又是最具说服力的。不争的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 在同等生源甚至生源不如其他重点中学好的情况下, 在綦江实验中学就读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后, 大多能考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优异成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叫绝的高考神话。原在重庆主城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二的学生张璨, 辍学半年之后来到綦江实验中学就读, 在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和培养下, 今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 被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科学应用技术专业录取。

綦江实验中学何以能在“先天不足”的窘迫中逆袭生长, 屡创佳绩?何以能实现“低进高出, 高进优出”的教育大格局?该校领导有着怎样的运筹帷幄与未雨绸缪, 将学校推向历史的新高度?又是什么支持着綦江实验中学人一如既往的热情, 一步步实现精彩嬗变?

二、绝地突围, 精细管理

从1942年创建、有着67年办学历史的綦江师范学校;到2004年转办高中、2005年增设綦江实验中学;到2009年成功实现师范转型和进修校的剥离, 并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綦江实验学校的快速发展为重庆教育刷新了两项纪录:成为重庆市第一所由中师顺利转办为市级重点中学的学校, 成为普高办学仅有4年历练便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的学校。

可是, 作为一所由中等师范学校演化升格而成, 且是綦江唯一一所没有初中并仅有几年高中办学经历的市级重点中学, 綦江实验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等都存在先天不足, 入校时的优等生几乎为零, 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居多……内部是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 外部是城区重点中学的迅猛发展和其他兄弟友邻学校你追我赶, 该校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下蹒跚前行, 苦撑待变。

涅槃才能新生, 危难需要贤才。2012年9月, 时任綦江中学副校长的王孝强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先进的办学理念、高超的领导艺术、独特的治校韬略和创造性的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和师生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中上任于危难之时, 授命于多事之秋, 挑起了綦江实验中学的重担。学校领导集体通过召开学校教职工座谈会、教代会、行政会, 对学校的发展历史、现实状况、社会资源、未来前景等进行调查摸底、诊断分析、广泛调研后, 一场静悄悄的教育改革正在该校上演:硬件建设、管理增效、内涵提质、立德树人、教师发展……如一块块巨石投入该校, 掀起阵阵春潮, 激活了沉寂已久的校园。

綦江实验中学注重精神引领, 在秉承“习德启智, 天天向上”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的基础上, 学校领导班子果敢坚持与时俱进, 赋予办学理念以新的特色和时代内涵, 并且一如既往地以“立校以人为本, 发展以质为本, 工作以校为本”的“三为本”办学思想, 确立了“狠抓常规、厉行节约、关注细节、注重落实”的工作方针, 全体教职员工传播好声音, 凝聚正能量, 发扬“实干、苦干、巧干”的学校精神, 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课改意识、拼搏意识、大局意识”四大意识, 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和精品校园建设, 全力构建“和谐、稳定、优质、高效”的育人团队, 培养“健康、阳光、快乐”的现代中学生, 培育“师德高尚、充满自信、团结协作、严谨治学”的现代教师队伍, 朝着“创建区域领先、市内有名的重点中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行。

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必成于精。綦江实验中学近年来办学之所以风生水起, 原因之一是学校确立了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教育教学的理念, 并将其贯穿在学校工作的每一环节, 从最基本的养成教育抓起, 从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抓起, 从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抓起, 从而使得学校走上了以管理促进规范, 以规范提高质量, 以质量赢得信誉的发展之路。

学校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每一岗位, 做到人人尽职、事事到位, 并构建了精细化和人性化有机结合的学校管理机制, 这些制度根植于学校管理现状并合乎学校发展趋势, 并且拒绝了人治, 做到了“有要求就一定有考核, 有考核就一定有结论, 有结论就一定有奖罚”, 使全校形成了用制度来规范行为, 用法规来保障权益, 用目标来考核业绩, 用评价来体现结果的良好环境。对此, 王孝强校长低调地称学校的做法没有多少创新, 多是抓基础, 抓常规, “但是方法朴素, 操作精细, 力求把一些看似原始、简单的、平凡的事做好、做细、做实、做到位、做持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不平凡, 往往就是最有效的。”

三、毅然亮剑, 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即通过加强内部建设,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綦江实验中学的内涵发展是丰富的、立体的。它不仅是一个内涵或某一方面的内涵, 而是德育、教学、师资、体艺四驾齐驱, 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涵项目群。

●课改创新, 以质为本

作为走向全国的綦江区第三张名片——“綦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綦江实验中学以长者的底气、少年的志气, 弯道超车,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破旧立新, 摒弃传统教学, 颠覆低效课堂, 从制约教育尤其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出发, 揪住问题做“行动研究”, 在綦江区风生水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华丽转身, 在推进新课改、打造卓越课堂战略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该校把“主体性、发展性、多样化、可选择”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 建设了实质关联、有质量的“习德启智”课程体系。从结构上分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定制课程三个层次;从内容上分为“学生核心素养”一个中心、“成长、成人、成才”三个维度、“道德素养、语言素养、人文素养、生活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七个素养和课程集群与定制课程四个方面 (简称“1+3+7+X”) , “实中精神”教育、“三心”教育、异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和创意写作、职业规划、生活德育课程化修炼等40个课程集群, 以及由学生“点菜”, 学校“下单”, 学校还开设播音主持、舞蹈、摄影、跆拳道、动漫、机器人等定制课程, 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均有选择的教育。

教学作为“驾辕之马”, 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该校积极追求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目标, 全面推行了“一四八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导学案, 四个阶段, 八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更好地整合课堂, 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师资精良, 研学为翼

师资, 凸现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即排它性竞争力。綦江实验中学的师资, 已经成为其核心的“利器”。该校教师是该校之所以成就辉煌的代名词。这个代名词的社会含义是:师德高尚、充满自信、团结协作、严谨治学。

该校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一是鼓励教师做高考题。二是实施“青蓝工程”, 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三是常年“走出去请进来”, 强化学习交流, 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坚持教学批评制度, 引导激活教师改革精神。该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坦率诚恳、兼顾整体、正视差异、导向激励、讲究方法”原则, 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研究课。通过建立执行教学批评制度, 学校构建起了“教研活动有研头, 教师教学有奔头, 新老教师一起成长”的良好局面;开展了寻找包括勤奋刻苦型、减负增效型、倾情育人型、科研创新型、任劳任怨型、家庭和谐型等六种类型的“最美老师”的评选激励活动, “人人美好、个个美丽”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该校切实推行科研兴教兴校策略, 创新“校本科研”思想。教师人人参与科研,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 寻求可操作性规律和经验, 淡化纯理论性研究。近年设置并落实了23个校本课题, 申报区级课题10个, 参与市级课题5个, 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570余篇, 一大批教师在市、区级优质课等比赛中摘金夺银, 屡获殊荣。

●习德启智, 体艺双馨

綦江实验中学的学生不仅学科基础知识扎实, 而且多才多艺。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体艺教育工作可谓百花齐放, 满园春色。

截止目前, 该校成立了健美操队、舞蹈队、合唱团、动漫社、美术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等20多个学生体育艺术社团及篮球队、足球队和羽毛球队等教师社团。从活动经费、师资配备、考核奖励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定时、定点开展团内活动, 培养师生的乐观情绪,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发展特长与个性, 提高师生的体育艺术修养,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该校绝大部分有一定艺体特长的学生均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甚至小部分还考上了全国著名院校。近三年来, 该校每年考取艺体本科的人数均突破了100人大关, 并有逐年增长之势。学校相继获得“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重庆市绿色学校”“綦江高中教育优质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近5年来, 綦江实验中学从一只受人冷眼的“丑小鸭”, 蜕变成今天的“白天鹅”。綦江实验中学的名字就像长了翅膀一样, 飞出綦江新城, 飞出巴山渝水, 吸引着莘莘学子前往就读。

根据綦江区委、区府调整教育布局的整体部署, 假以时日, 綦江实验中学将整体搬入綦江中学校址。届时, 綦江实验中学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满足綦江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不久的将来, 綦江实验中学将如虎添翼, 以一个全新的形象, 高起点, 高姿态、骄傲起跑, 为綦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俄英对等词语论文下一篇: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