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生活德育

2022-09-13

一、故事有助于师生心灵沟通, 平等对话

其实, 说到德育课, 大多数的学生最兴奋的就是“今天的德育课, 同学们自己看书”。最反感的就是“有口无心”的道德说教式教育。最痛苦的是“坐在德育课堂上受罪, 浪费生命”。在学生看来, 德育是一种本来很高尚而实际很虚伪 (或不道德) 的活动。因为很多学生都谈到老师所讲的内容和所提要求与现实生活刚好相反。

在教学中, 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进入初二, 我就在班上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几阶段的防治青春期早恋的教育。然而还是有一个女生喜欢上了一位男生, 并且发展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为了维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我没有公开点名教育, 而是单独找到这名女生, 告诉她这样做会影响她学习的。可谁知这名女生竟然看也不看我, 只丢给我一句话, 说和那个男生在一起, 非但不会影响她, 反而她觉得还很幸福。我知道我前面的教育没有取得效果, 刚才的谈话也没能使我进入她的心扉。怎么办?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这样下去。后来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上帝让人走一条路, 这条路上处处都有美景, 人可以随意欣赏, 只是必须往前走, 不能往回走。这个故事中那一段路就好比人的一生, 每一程都是一个独立的风景, 错过就将永远失去。我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她, 这名女生豁然开朗, 表示会结束了她的这段早恋,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后来她还经常主动来找我, 和我一起探讨她的人生规划。这一次的有效教育让我认识到故事在心灵沟通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在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中讲到, 学生在那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下, 会成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被抹杀, 从而导致两种恶果:一是学生拒绝接受这种灌输, 灌输者在无奈中只能无谓感叹,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造成德育在事实上的失效;二是接受了这种灌输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责任能力, 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这种生硬的强制灌输, 很难穿透学生的灵魂, 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利用故事作为师生对话的载体, 它能轻易打开学生心扉,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 从容与老师进行德育对话, 从而使德育理念进入学生内心。

二、故事有助于学生“心”临其境地进行德育体验

大量事实证明, 只有人亲身体悟的东西, 才能铭记于心,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才能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故事进行德育教育就好比给学生煲一道有营养的心灵鸡汤。选择的时候要按照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科学有效地选择, 设问, 避免学生单纯性地听故事, 忽视其中的道德感悟!

有一段时间, 我发现班上的学生们爱吵架, 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摩擦不断。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大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不关心他人, 不理解他人。在这种情况下, 我选择了《两个人牵手能走得更远》这个故事。

小敏是个孤傲的姑娘, 她瞧不起别人, 因此就经常一个人玩。在小敏家附近有一段废弃的铁轨, 每天傍晚, 小敏写完作业就在铁轨上走直线, 练猫步。可让小敏懊恼的是, 她的平衡性特别差, 走不了十步就掉下来。有天, 同学小美跑过来, 牵着她的手走在另一边铁轨上, 两人手拉手走了一百多米都没掉下来。

为了让这个故事更深刻, 我还在教室里用砖做了几条“铁轨”让学生体验。同学们发现一个人走最困难, 走不了多久就容易掉下来, 两个人要好得多。以下是全班同学对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有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做事情更容易成功!”

“小美帮助他人, 成人之美, 我喜欢小美, 我以后要做小美那样关心帮助他人的人!”“我们都是社会人, 都需要关心他人, 反过来, 他人才会关心你!”

试想想, 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思考, 哪来如此深刻的感悟?故事是最能调动学生参与, 实施德育对话与德育体验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故事实施德育的课堂, 是老师创设的一种“心”临其境, 让学生在故事中主动、自觉地从体验、感悟、认知和情感来实现自我教育, 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三、故事有助于促进德育的生活化

由于德育目标的理想化, 导致德育内容的抽象化,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一提到德育, 师生头脑中就浮现出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劳动, 热爱科学, 爱护公共财物等方面的字眼。实际上, 这仅仅是德育目标中最高层次的道德理想。而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 比如保护环境、倡导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粗话、孝敬老人等生活德育;不自卑、有自信、体谅他人的心理德育等等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而被人们忽视了。

回归生活是近几年来道德教育领域取得的共识。道德是寓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道德上的矛盾究其本质也是生活中的矛盾。学生道德框架的建构首先就应基于生活层次。在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文化生活等生活中都包含了道德的意蕴。道德行为在目的和手段上没有固定的规律, 既定的计划, 只能是在实践中形成。道德的决定, 道德的行为都是具体的, 它是一种实践的智慧。这种生成性的道德智慧和数学、物理等一般命题的知识不同, 它的提升有赖于个人成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践。这就要求德育老师尽可能地丰富学生地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 故事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 有动物界的、植物界的, 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个人的、群体的。在故事中讲德育, 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多维度道德素养的养成。通过故事将学生拉入故事情景, 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感受德育, 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建构。

其实, 在德育的途径上, 有很多的选择, 也各有成效。而收集, 整理德育故事进行德育教育, 无异于老师精心给学生煲一道美味的心灵鸡汤, 一道营养丰富的, 所有学生都愿喝、爱喝, 喝了能茁壮成长的心灵鸡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实习实践中与时俱进下一篇:VSD护创材料手术治疗重度褥疮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