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科技局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水城县科技局范文

蒙城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情况报告

一、总体情况

㈠乡镇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从2006年开始,省农委在我县进行了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省农委的指导下,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综合改革工作,并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农村科技推广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编制了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改革实施方案,我县所有乡镇的涉农单位整体上划,统一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在农业综合服务站内,设岗定位,各司其责,每个乡镇确定一名同志负责林业工作。目前,我县除城关镇不设农业综合服务站外,其它18个乡、镇、办事处、(包括范集工业园区、白杨林场)都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并确定了一名同志负责林业工作。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日常管理由县农委负责,业务工作和

1 业务考核分别由县直各职能单位负责。

㈡县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情况

1999年,我县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从县林业局原有事业单位编制调剂,没有单独增加人员编制数量。目前,我县县级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由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营林站、森防站共同承担,各司其责。三个单位都是县编委定编单位,其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由于我县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主要有县营林站和森防站分担。县营林站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国家和省有关国土绿化的法律、法规;拟定全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开展林业技术推广;负责营造林的核查验收工作。县森防站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新药剂药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应用;开展森林植物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组织、指导、协调重大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

㈢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成果

近年来,我县林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

2 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省“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植树造林数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县森林面积53.8万亩,比五年前增加11.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03.25万立方米,比五年前增加43.25立方米;绿化率达到19.49%,比五年前提高4.29个百分点。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我县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林木病虫害呈加重趋势。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国家级杨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同时,积极推广林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指导全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我县杨树枝梢害虫草履蚧危害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县发明了以缠绕透明胶带为主的综合防治草履蚧技术,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普遍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县杨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造林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近年来,我们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列为春季植树造林考核的主要指标,着重抓了及早做好规划,注重栽植质量,降低栽植密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引进推广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

3 高了我县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全县造林质量和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连续多年我县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

——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6年,县委、县政府把以林业资源为主的木材加工业列为我县“十一五”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而加快了我县林产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投产10家胶合板加工企业,共有19条生产线,年产建筑模板总量约300万张,产值2亿元左右,就建筑模板生产来讲,我县的总体规模在我省淮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了生产基地,产品80%以上销往县外。

二、机构设置情况

我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营林站、森防站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都是由县编委批准的独立设置单位。

目前,我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核定编制5人,实际在编1人;营林站核定编制9 人,实际在编 11人;森防站核定编制 10 人,实际在编9 人;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核定编制150人(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所有人员。其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5人)

三、人员结构情况

我县目前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6人(包括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技术干部)。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18人,初级职称人员16人。按年龄分,30岁

4 以下6人,31-40岁24人,41-50岁5人,51-60岁1人。

四、条件能力情况

目前,我县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办公楼一座,计 500平方米。其主要办公设施设备、检测仪器设备、培训宣传设备和交通工具配备如下:

电脑:15台 显微镜:2台 照相机:3部 摄像机:1部 GPS:10个 汽车:1辆 空调:15台

五、经费投入情况:

我县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和业务工作经费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2006年人员经费121万元,业务经费59万元;2007年人员经费167万元,业务经费6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是县财政统一打卡发放,业务经费主要是育林基金收入(育林基金全额上缴县财政预算内管理)。

六、存在问题

1、基层林业职能发挥不够。我县乡镇林业站撤消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整体上划后,新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就林业工作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乡镇林业技术干部少,每个综合站只有1人负责林业工作,另外还有两个乡镇没有林业技术干部,远远满足不了全县林业工作的需要。二是在综合服务站的管理和考核上也暴露了一些矛盾,表现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日常工作由县农委负责管理,县直各涉农单位参与考核,造成了权责不清,影响了基层林业工作的开展。

2、经费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县林业技术推广经费紧张,投入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林业技术人员不足,推广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2001年以后,我县就没有分配、招聘林业技术人员,林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并且年龄结构偏大,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林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七、建议和打算

1、切实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目前,我县虽然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但是由于技术人员不足,一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今后,要把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逐步从营林站、森防站分离出来,充分发挥

6 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营林站、森防站的责能。

2、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高素质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和健全的推广网络是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办法,逐步推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二要加强推广机构的基础建设,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三要不断增强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把人员工作业绩和农民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并将考评结果与职务评聘、工资收入、奖惩挂钩。

3、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效益。根据《意见》精神,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具有林业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林木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森林资源使用、监测、管护和林业执法等公益性职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承担着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

7 作用。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林业的公益性职能,切实加强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层林业机构和其它林业事业单位的建设。

蒙城县林业局 2008年7月24日

第二篇:鄄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

农机科技示范园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引发了农机作业组织方式、资源优化配置、经营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与巨大的生命力。本文以鄄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区为例,分析了鄄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鄄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鄄城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已具规模,标准高,投入大,机械作业质量高,增收节支幅度大,示范带动成效显著。目前,县级示范园面积3000亩,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个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中心示范区,全县示范区总面积突破1万亩。园区内新增大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先进的农业机械600多台,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2个,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100余户。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省工省时,减少了作业环节,延长了农作物生长期限,近两年的测产,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小麦、玉米亩均增产10%左右,每亩节本增效100元左右。同时,秸秆还田抑制了杂草生长和地表水分的蒸发,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保护了生态环境。多项农业生产新技术落户园区,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布点为示范区建设夯实了基础。近年来,我局始终将农机科技示范区建设列入全局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示范园建设的任务指标、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细化到每个月份,落实到责任人,工作情况逐月总结,实施计划方案可操作性强,总结分析报告及时准确,县级示范园的档次规模、辐射功能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局长多次带队深入乡镇指导调研乡村示范园建设工作,引起了乡镇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每个乡镇明确了责任人,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强化责任,政策措施落到了实处,特别是中心示范区所在村的农民最积极,干部热情高,条件最成熟,这样每个乡镇都顺利地建成了一个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中心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2.落实惠农政策,园区内先进机具的数量大幅度提高。充分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资金重点向示范园区内购机户倾斜,统筹规划示范园及辐射区内所需机械的种类、规格、数量,统一选定机型,统一供货,保证了机具质量,完善了技术服务,示范园区内群众的购机用机热情高涨。在县乡两级中心示范区内,与农业局联合将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与购机补贴资金整合使用,新增联合收获、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机械超过600台,确保了示范区内播种、中耕、植保和收获的机械作业面积,作业质量达到了农艺要求。协调良种繁育、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植保等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农机示范园承担。实行农机作业费补贴制度,县级示范园无偿供应小麦、玉米良种,统一进行免耕播种,机械作业费全免。乡镇财政对中心示范区的机械作业给与了一定补贴。

3.宣传培训到位,调动了群众参与示范园建设的积极性。县电视台每年制作专题节目,宣传报道示范园建设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召开现场会、演示

会、科普讲座、广播专题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县局通过竞选组成的农机科普宣教组,采取集中办班、巡回乡镇村、流动夜校等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宣讲活动采用“菜单式”,由农民群众“点菜”,宣讲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讲解,现场回答提出的问题,保证了宣传培训效果。同时邀请生产企业及农业技术专家传授机械的使用维护保养常识和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组织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机合作社成员、协会会员现场观摩,示范园内受益农户、作业机手积极向亲朋好友推荐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宣传,扩大了影响,真正解决好保护性耕作的认识问题,机手、机具、技术三者的结合问题,为高标准示范园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4.示范效果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取得成效。工作中注重作物的苗情观察和田间管理,收集整理了农作物各个生长时期的原始技术数据、影像资料,建立了档案便于比对。去年小麦播后五天,出苗率超过50%,越冬前每亩基本苗16.72万株,单株分蘖3.25个。今年3月18日观察苗情,亩基本苗16.72万株,群体110万,单株分蘖6.5个,单株次生根12条,0~20cm土壤含水量比传统播种高出2.6%,免耕播种的小麦抗旱抗冻、分蘖多、根系发达、次生根粗壮,各项技术数据都优于对照田。特别是到了后期,抗倒伏、蓄水保墒能力凸显。 6月3日,邀请县农业局、统计局的专家组成测产验收小组,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抽测5块地,理论产量为560.3公斤,较传统耕作每亩增产52.1公斤。6月10日 ,山农大专家教授亲临我县示范园进行小麦实打验收,抽测的地块亩产量达到630公斤。机播的玉米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植株整齐度、可见叶数、叶面积指数优于传统播种模式,行距、株距均匀一致,不需间苗、补苗,满足了玉米高产的合理密植要求。在田间管理中,探索出了在农机化作业关键环节上农机农艺联合攻关的新机制。农机部门负责示范园内的规划安排、组织落实工作,农技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案,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在重点农时季节现场指导,确保了生产环节的农机农艺技术规范。

由于群众看到了保护性耕作的好处,提高了对联合收获机收和免耕播种技术的认识,示范园辐射带动范围越来越广。每个中心示范点以十倍面积向周边辐射,达到了“精心选点,连点成线,扩线成面,全面铺开”的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

1.作业组织上重播种收获,轻田间管理

个别乡镇一级的园区,播种以后万事大吉,田间管理措施不到位,增产效果不够明显。甚至把精力和工作重点都花在机械的推广上,对如何利用先进农机设施加强作物的田间管理,给群众创造良好的效益,则想得少,或想不到点子上。

2.宣传培训的组织有难度

一方面表现在个别机械操作者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对机械的使用做了一般性了解,会用就满足了,作业规范程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宣传发动老百姓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难度大,我们动了不少心思,先后换了几种办法,最后落脚到利用晚上放“小电影”吸引群众,中间只能抽半小时时间宣讲,宣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示范项目单一

从已建成的园区看,绝大多数都是推广应用粮食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普遍对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示范园建设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投入大、出成绩慢。不能体现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农机服务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上发展缓慢。

4.经验总结效益分析等工作不到位

每个作业季节结束,乡镇示范园能够按要求报送工作总结,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没能总结出来,至于效益情况、技术应用及管理措施方面的分析报告过于简单。

四、 发展思路

1.农机示范园要建成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基地

创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园区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机科技示范园区是今后农机推广的一条新型有效途径,因此示范园建设既要有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又要有较好经济效益。一要抓好示范引导,积极引进农村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新机具、新技术,做到新机具首先到园区试验,新技术首先在园区内推广,使园区真正成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示范窗口。二要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就是农机科技信息发布中心、交流中心,通过接受信息咨询、召开现场会、展示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及时向农民提供农机科技信息服务。三要搞好宣传培训,科技人员要建立巡回指导服务制度,及时将新农机、新技术送到村头田边,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还要举办各种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组织周边农民到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学知识、学技能,真正把示范园区办成农村实用技术的“田间学校”。四要拓宽服务范围,由现行单一的技术推广模式转化为引进推广、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售后服务、农资供应、维修保养、农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

2.园区发展应重点突出,经营特色鲜明,运行机制创新

应根据不同区域和生态类型,建设不同的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突出乡镇优势产业特色,象我县彭楼镇及周边的中药材、鄄南的林产品加工、沿黄乡镇的畜牧养殖、鄄东北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设施园艺生产、水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等,都可以成为示范园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合到园区推广的农机新机具,大力培育体现本区域特点的农机新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特点的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实现处处有特点,乡乡有亮点。

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推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试点。在建设的组织和建设主体上,跳出政府兴办,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带头的套路,积极发展“民间兴办型”、“民办官助型”, 或以资金、设备、土地入股等形式,不同主体在互利互惠基础上采取股份制形式联合经营。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建立具有“法人投资、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机制。在利益分配上,应按照 “谁投资,谁建设,谁收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兴办农机科技示范园区。

3.示范园应成为应用现代农业装备从事生产经营企业的孵化园

农机合作社、农机行业协会、专业性农机服务组织、作业公司、中介组织等社团及民间组织,要积极地参与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努力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于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而是通过这种服务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在科技示范园这个平台上,向农村和农民开辟更广阔的服务领域,引导农民接受应用农机新技术,推动农机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农业机械理性增长,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业化管理理念进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路子。一方面把示范园建设成为农机化科普教育基地和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的最佳平台;另一方面使示范园成为应用现代农业装备从事生产经营企业的"孵化园",将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转变为主动创业、多元化服务的实体企业,从昔日的"田保姆"发展成为今后的"田老板"。

第三篇:水城县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高登权

〔内容摘要〕水城县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使招商引资工作成为水城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关 键 词〕招商引资 成绩做法

〔作者简介〕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室

近几年来,水城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营造和改善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实行资金、技术、人才一起引进,使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加油提速的“助推器”,有力地促进了水城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作为扩大固定投资规模的主渠道来部署。针对水城县经济基础薄弱,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的实际,水城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上争、外引、内联、强服务”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的投资,更要吸引外商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提出了扩大投资是关键、改善环境是保障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资工作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乡(镇)和相关部门,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年终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使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投资主体由内到外、由近及远,投资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资金到位数呈现出持续大幅递增的良好态势。据统计, 2003年到位2.37亿元,2004年到位6.06亿元(其中:资金到位额位列全市第一)。2005年共引进项目68个,协议资金11.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9亿元,同比增长22%。“十五”期间,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项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3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3倍。

(二)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

为了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水城县坚持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竭诚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突破口,及时帮助外来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小环境。

一是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城县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潜力、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吸引客商前来水城投资。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经贸洽谈活动,严格县级干部每年外出招商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引资与经济协作,促进了对外交流,既扩大了水城县对外的影响,又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构建诚信的投资环境。县委、县政府在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能优则优”、“向上争取”的办法 “特事特办”,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合理要求。并挤出资金对引资者进行奖励,吸引更多的人帮助水城招商引资。

三是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竭尽全力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分别联系1个规模以上企业,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成立了企业发展协调办,由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向外来投资企

业提供选址、征地、基建、办证等全程服务,及时帮助外来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主要负责收集企业和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分别提交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调查处理。投诉中心的设立,有效根治了“吃、拿、卡、要”和“三乱”现象,依法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听证制度和咨询制度。对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及执行情况,县委、县政府要向企业界人士进行听证和接受咨询,对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近年来,双牌铝业公司、仙劲锌厂、正鑫锌厂等企业与周边农民因污染问题经常发生纠纷,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县委、县政府一得到信息,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调

查、协调、说服,妥善解决工农纠纷,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每逢枯水季节,煤电紧张,双牌、国贸等大型企业生产都会因缺水少电而告急,县政府都及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的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一线、深入企业调查处理。去年底,双牌铝厂因限电减产,造成巨大亏损,县政府多方协调,配套100万元资金,帮助双牌铝厂解决了用电不足的问题。

四是抓好项目库建设,用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外来投资者,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服务导向。县直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项目库,县政府还拨出专项经费,对具有开发价值的项目进行筛选、编制,建立县级招商项目库,并编印了《投资指南》及《项目指南》,为外地客商到水城县投资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五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发耳煤电项目是省、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水城县高度重视,下决心举全县之力做好该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移民办、国土局等2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服务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分别就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工作进行协调解决。到目前为止,共召开群众会和各种协调会200余次,编发简报100余期。由于工作到位,措施有力,许多重大紧急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确保发耳煤电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近几年来,全县为大小企业协调工农纠纷100余起,为规模企业协调工农纠纷近30起。

(三)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地企双赢

县委、县政府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重点加强对资金、技术、改制方面的扶持,促进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提高企业可信度、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荐姜业公司、茗露矿泉水厂、正鑫锌业公司、贵塔釉面砖厂4家企业参加市组织的管理先进企业评选活动。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资本金、流动资金不足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为了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县政府在资金十分困难情况下,多方协调,及时帮助一部分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帮助协调下,国贸焦化厂、中药材加工厂、姜业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先后获得省、市下拨的专项扶持资金数百万元。三是加强技术扶持。采取向上争取技改投入,对上新工业、新产品给予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支持帮助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与活力。四是强化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为加强引导和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对打砂采石企业、制砖企业、煤炭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及经营行为进行了宏观指导。对15个乡(镇)的打砂采石企业的42个点进行了规划,严格审批制度。对现有的19户制砖企业实行扶优汰劣,调整投资方向。五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几年来,县有关职能部门为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时深入企业进行指导。先后有仙劲锌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集智锌品厂等5家企业进行了改革;完成了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目前外来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地方工业的93%以上,已成为支持水城县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力军。企业健康发展,业主发财,地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地企双赢好势头。

第四篇:水城县2011年酒类流通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2011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按照2011年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积极做好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为重点,着力打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酒类市场监管体系,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酒类市场环境,为繁荣、稳定、发展我县酒类市场,促进我县“放心酒”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我县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并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参加2011年8月份国际酒博会任务。

一、完善制度创规范,依法工作促成效。

经信局陈幼学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了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工作。副局长雷跃文分管酒类管理工作,亲自指挥各项工作,健全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了我县酒类零售许可证的发放、监管等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我县酒类流通管理执法行为,保证我县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依法高效有序地进行,实现我县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二、广泛宣传造氛围,树立典型促竞争

通过印发《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及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挂横幅、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依法治酒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我县酒类专项整治工作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酒类经营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严密监管保安全,文明执法促发展

酒质安全是食品安全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影响面广,牵涉面多,酒类流通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作为酒类流通管理人员,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半点不能马虎。为此,我局对酒类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

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发动社会群众监督,公布举报投诉电话(0858-8932833),起到很好的监管效果。

二是全面核查,完善档案。对辖区内各市场酒类经营商店进行全面的核查,造册登记各店的店名、法人、地址、电话号码。对有证经营的商店要求诚信经营,做好台帐;对无证经营商店的发放办证通知。截止2011年12月12日,双水城区共发放酒类零售许可证79家,换证 1家。建立好各店的详细档案,为酒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资料,确保了酒管工作程序规范化。

三是规范办证程序,依法办证。办理酒类销售许可证,必须具备相关的办证条件、资料,经申请后,由领导核准签

批,再颁发许可证。不符条件,坚决不发证。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证符合相关条件,具备相关资料,经申请后,由领导审核后审批。

四是加强巡查,规范市场。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并把随附单的使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检查。对违法售假或无证经营分子形成高压态势,使假冒伪劣酒类产品无立足的市场,进一步规范了辖区的酒类市场。

五是严格执法,净化市场。对假冒伪劣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经营户发现一家,查处一家。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节日期间酒类市场执法检查,特别是重点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实行联合执法行动。并把双水城区酒类市场作为重点整治的对象,每次检查必到,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每次执法检查,经摸底掌握情况后,制定好执法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方法恰当,效果好。

今年,全县共出动执法车辆16车次,出动执法人员42人次,重点整治了我县的酒类市场,保证了我县酒管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四、内强素质保质量,外树形象促诚信

1、加强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素质。通过自学、集体讨论等形式

学习;通过联合执法等形式学习;实现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有效地提高了酒类流通专项整治工作的质量及形象。

2、加强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形象。通过印发《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及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让经营人员自学的形式,指导如何诚信经营、管理台帐等形式,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形象。

五、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酒类市场的管理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乡镇大部分地区酒类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经营酒类不用办证。

2、散装酒,加工配制酒难以监管。

3、个别酒类经营商店未能向供货方索取盖有印章的随附单或没有实行台帐登记。

4、没有检验依据和标准,仪器对市场假酒无法确认。

5、市场流通领域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现象。

6、县里工作人员较少,执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六、对酒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对酒类经营者业务及诚信的培训工作。

2、确保酒类执法经费和人员,以促进酒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水城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五篇:水城县林业局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水城县林业局

2011年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统计系统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根据20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以及县综治委《2011年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综治联系点共建活动,切实加大系统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努力创建和谐、稳定、安全的统计环境,促进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20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任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系统内不发生严重危害治安稳定问题和各类安全事故,继续争创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全面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切实加强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和

保卫力量建设,不断强化单位内部自防措施,严格落实单位内部治安防范与管理责任。机关和下属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做到领导、制度、人员和措施“四落实”。认真开展单位内部治安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严格本单位金融物资、财会室、档案室、保险箱等重点要害部位、重要场所和贵重物品的管理,全面落实技防、设施防措施,杜绝和减少被盗案件以及火灾、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从源头上减少产生社会矛盾纠纷的因素和隐患,切实防止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而产生社会矛盾。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范围和领域的全覆盖。定期研究本单位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建立维稳督导检查运行机制和定期研究解决维稳重大问题的工作制度,积极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好本系统或本单位内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杜绝发生干部职工集体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围堵铁路、公路,冲击党政机关和要害部位以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赴省进京集访事件,不发生敏感时期进京上访,不发生因矛盾激化赴省进京或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自杀、自残事件。认真制定本单位预防和化解群众性事件工作预案。

(三)建立健全治安管理责任制。为防止和减少各种隐患和事故,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积极配合所在地公安机关加强技防单

位建设,力争达到技防单位建设标准。

(四)开展综治联系点平安共建工作。对我局挂钩联系点的基层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和帮扶,制定联系点共建帮扶计划,年内到联系点进行调研指导不少于3次,其中主要领导不少于2次。

(五)开展综治与平安建设宣传工作。按照县综治委部署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综治好新闻评比、平安文化文艺调演等活动。

(六)建立完善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综治与平安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每半年、年终分别向县综治委报送自评报告,联络员要及时报送工作信息。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定期向县综治委述职,报告本部门、本系统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向县综治委报送工作总结,年底向县综委报送当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做好综治与平安建设档案管理、迎检和年终检查考核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局成立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责任股室具体负责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局属各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组织,确定一把手为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明确素质好、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为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联络员,及时做好相关工

作。局党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强化责任,规范管理。由局党组与系统各各单位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责任书,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督查有力、考核严格、赏罚分明、奖惩到位”的工作责任机制。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明查暗访。对不重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发生严重危害治安稳定问题的单位要严格按规定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和领导责任追究。各单位要围绕目标要求,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列入本单位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既要认真履行参与综治与平安建设的职责分工,又要扎实开展本单位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局系统目标考核的内容(不低于综合考核总分的10%),并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单项先进奖项,对综治与平安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制定综治与平安建设考评办法,硬化工作任务,明确考核指标,努力构建以“综合参数看达标、制度建设看规范、防控水平看成效”为主要特点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各单位要围绕中心工作,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大力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宣传开展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单位、各部门的成功经验、做法,营造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四)狠抓落实,争创先进。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以干部、群众满意程度为衡量综治工作好差的主要标准。结合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实际,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带头讲团结,凡事讲风格,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牢固树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自查考评,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争创先进。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心得范文下一篇:诗词中的数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