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2022-10-11

通过工作汇报,上级能迅速掌握下级的工作完成情况,遇到的障碍,以及需要的支持。同时,汇报也是下级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作汇报,那么工作汇报要如何写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容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决策,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一、教育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12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93所;学前教育机构60个。

全县开设中小学班级总数967个,其中:普高66个、职高25个、初中235个、小学641个;在校生33496人,其中:普高3265人、职高1040人、初中10628人、小学18563人。开设各类学前教育教学班130个,学前幼儿4483人。

全县中小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587人(其中:中学1150人、小学1437人),专任教师2349人(中学1061人、小学1288人),空编385人。现有幼儿园教职工329人(含县自聘),专任幼儿教师123人。

二、主要成效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6%。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4700人,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达到1556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劳技、卫生等器材得到有力充实。城区5所中小学建立多媒体校园网,实验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已全面覆盖。

双语教育有序推进。“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开设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班485个,占全县班级总数的59.9%,在校生1137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1.4%。5—6岁入园幼儿4483人,入园率达到52%。

高中教育积极推进。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招生比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63%以上。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减免政策,完成高中阶段招生2213人,高中入学比例达到62.85%。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积极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明显提升。“初三分流”职业班和“绿色证书”教育广泛开展,95%的职业班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达标,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全部合格,教师待遇得到一定改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育教研逐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

三、2011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学前双语教育

全县现有幼儿教育机构60个,其中:县级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私立幼儿园3所、村级公办幼儿教学点39个;全县共开设幼儿教学班130个,在园幼儿4483名,在职教职工329名,其中:专任教师123名、生活教师60名、厨师56名、管理员20名、支教干部70名。

2010年下达新建幼儿园15所,2008年已先期建成3所,应新建幼儿园12所,现已完工11所,1所幼儿园(城西“双语”幼儿园)正在施工阶段。

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14所,总建筑面积12000㎡,总投资1200万元(自治区按每平方米1000元下拨),附属工程由当地同步配套。其中四所幼儿园(赛里木镇、克孜尔乡、米吉克乡,大桥乡)已经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新建10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8400㎡、总投资840万元,目前全部完成主体建设,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2011年秋季学期,全县计划开设学前教学班141个,在园幼儿园将达到5250名。

在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严格教学教研管理,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严格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游戏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

二是加强教学交流指导。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经验交流

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及时整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双语”教学光盘、DVD、电视等电教设施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为幼儿播放汉语儿歌、动画片、故事等形式,积极创建良好的汉语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是突出教师培训培养。充分利用上级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项目、远程直播教学活动、县内寒暑期专题培训,全体提升学前“双语”教师汉语水平和业务素质。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对口支教活动,充实农村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五是丰富教学教研内容。制定学前“双语”幼儿园教研工作制度,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学习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公开课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组织两次形式多样的文体比赛。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半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双语教育教学

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中小学100所,其中:小学84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民汉合校4所,其中: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少数民族在校生26002人,其中:小学15118人、中学7202人、民考汉学生1442人。开设“双语”教学班485个,占民族中小学班级总数的59.9%,其中:小学452个、初中26个、高中 7个;接受“双语”授课学

生10917人,其中小学9559人、初中1349人、高中296人。中小学双语教师612人(汉族双语教师45人),其中:小学452人、初中105人、高中55人。目前,城区少数民族小学一至二年级,乡镇中心小学及个别村级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模式二,城区少数民族中学初中至高中部分实行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在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教学督查和教学调研。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局经常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评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组织开展全县“双语”教师示范课、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具备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深化中小学双语教学活动。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通过系列活动来充实“双语”教学内涵,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双语”教学工作。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全县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少数民族学生双语书法比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两笔字”比赛、“双语”教师展示课活动、汉语水平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动员广大少数民族师生踊跃参与,充分展示了师生的风采,调动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升汉语基本素养。

三是积极实施“民汉合校”工程。为加速推进“双语”教学,给“双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民汉教育同步

发展,我县加强了少数民族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建设拜城县第四中学。10月8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全面开学。

四是大力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自治区、地区、县级汉语强化、专业技能、教材教法、远程教育等培训,上半年参训教师达到331人次。同时,春季学期实行双语教师实名制管理,建立双语教师资源库,任何学校不得随便调整双语教师。

五是精心组织“HSK”和“MHK”考试。认真配合做好SHK考前的辅导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少数民族教师参加考试,使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HSK合格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HSK五级以上人数达到了604人(其中:五级121人、六级146人、七级以上337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总数的64%。

(三)普通高中教育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6所,高中在校生4431人(其中职业高中生1166人),教学班91个(普通高中66个、职业高中25个)。高中阶段专任教师217 人(民族教师139人、汉族教师78人),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192人,专科学历25人,学历达标率为88.5%。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中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2010年县委、政府启动实施拜城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建筑面积9.58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3亿元。9月5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顺利挂牌。10月8日,学校全面开学(学生

2380人,教职工265人)

不断完善高中和大学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切实减轻农牧民贫困家庭、城镇特困居民等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制定出台贫困学生助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政策上的倾斜力度,全额免除所有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学生的课本费和住宿费,并全额免除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及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全额补助农村高中生家校往返路费。2011年,我县先后出台《拜城县“木扎提河”扶困奖学教育基金管理办法》和《拜城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贫困大学生和贫困普通高中生进行资助。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助学金23万元,高中学生助学金57.5万元,普通高中学生往返路费55万元,落实高中学费住宿费补助经费376.9万元。

(四)职业教育

全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建)、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6所、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班142个。职业教育主要涵盖职业高中教育、初三分流教育、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预备制培训。

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县开始招收职业高中学生。2010年秋季,由于职业高中招生人数激增,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职业高中学生分散至乡镇中学和县三中就读。目前,全县开设职业高中班25个,在校生1041人,职业高中入学率达到22%。职业高中设置有裁剪、食品加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焊接、计算机、地毯编制、汽车维修等9个专业。

2011年春季学期,全县开设初三分流班26个,在校生774人,开设有地毯编织、裁剪、食品加工、农机维修、家电维修、厨师、绣花、电焊、铁皮加工、精细木工、美容美发、手工艺制作、园艺、糕点等14个专业。

2011年暑期,全县统一组织返乡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35天的绿色证书教育,参训学生3325人,培训面达97%。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

针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和农民渴望到外地发展的实际,我县及时在部分乡镇中学创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基地”。2011年,全县已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开设技能培训班138期,培训农牧民9482人。

积极开展“两后生”整建制培训工作,全县报名人员达到1947名,正式录取学员556名。第一批于9月6日为新疆化工学院输送学生120名、第二批于9月9日为新疆机电技术学院输送学生50名、安装学校输送学生54名、第三批于9月10日为新疆煤矿学校输送学生76名、第四批于9月12日为新疆钢铁学校输送学生197名、第五批于9月14日为克拉玛依职业学院输送学生59名。

(五)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

1、中小学抗震加固(更新)项目。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抗震加固建筑面积22431㎡,全部为更新项目,包括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涉及中小学15所,总投资3140万元(按1400元/㎡计算),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1615万元(按1200元/㎡计算总量的60%),其余资金由县配套解决。所有项目正在基

- 8910111213141516 -

第二篇:叶城县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叶城县旅游局 2010年11月

一、基本情况

叶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之“子合、西夜国”,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有“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 、“歌舞之乡”、“探险宝地”之美称。距乌鲁木齐1700公里,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13个民族,人口42余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叶城县地处315国道及219国道交汇处,连接着两省三地(两省:新疆-西藏;三地: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里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占据着特殊的地理位臵。叶城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边境县,拥有对外边贸经营权。特殊的地理位臵,使叶城县具有陆地向西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往西到喀什地区红旗拉普口岸,克孜勒苏自治州吐尔尕特口岸;往南到达西藏阿里地区普兰拉普口岸,是对周边国家开展地贸、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的窗口,同时也是西藏阿里牧业区、和田农业区,以及喀什地区等物质流通、农牧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叶城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享誉中外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登山探险、巍峨险峻的高山冰川、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发展迅猛的绿洲特色林果、广阔神奇的戈壁 大漠、个性鲜明的人文旅游和养心悦目的生态旅游等旅游资源让游客留恋忘返。其地缘、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2010年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主动协办好我县第四届石榴花节和第三届核桃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2、认真组织参加2010年新疆国际旅游美食文化节暨旅游纪念品大赛。我县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的美食“烧烤鹅”荣获新疆特色美食奖。

3、组织参加喀什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旅游商品展销活动。

4、去上海参加2010年世博旅游年国际城乡旅游经济发展论坛推介会,我县荣获国内最具旅游投资与开发潜力县称号。

5、在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洽谈、宣传推介会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对外宣传画册、宣传光碟、户外广告宣传等,不断加大我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力度。

6、本截至11月1日旅游总人次为38830人次,其中:公路13517人次,宾馆21933人次,景区(点)4180人次,国外游客154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305.8万元。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万元。

二、叶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叶城旅游资源

(1)特种旅游:叶城是中国登山探险品牌旅游城市。被自治区纳入“五区三线”旅游重点线路之内。我县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尤其突出冰川探险,高原观光,沿途山峰雄奇壮观,海拔8000米级以上的山峰有4座,7000米级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 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极具挑战性,还有“冰雪新藏线探险游”。

(2)叶城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叶城是中华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叶城县境内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35处,县博物馆藏文物数件。公元910-100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同信仰佛教的于阗李圣天王朝战争中牺牲的伊拉克人莱依莱久的“宗朗麻扎、古柳灵泉”、 伟大的维吾尔族学者泰剑立的“泰剑立墓”、 11世纪末喀喇汗王朝时建立的“锡提亚古城遗址”、八百年前开凿的“棋盘千佛洞”,蕴涵着古代文化的神秘魅力,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积淀出叶城古老文化底蕴,让游人驻足。

(3)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我县原始森林面积两万余公顷, 有“西合休原始森林”、“果萨斯原始森林”、“坡陇森林公园”、“棋盘许许沟”、“127达坂”等。

(4)养心悦目的生态旅游。我县有1586年的“沙依瓦克核桃七仙”、“宗朗古柳灵泉”、“伯西热克石榴风情园”、“乌夏巴什杏花林”和“铁提伯西提热克农家乐”等。

(5)独有的地方特产和旅游产品。在叶城,可以听到冬不拉的响声、看到激情奔放的民族歌舞、闻到烤肉串的香味、吃到香甜可口的干鲜瓜果;可以触摸精雕细刻的玉石纪念品、感悟浓郁的伊斯兰教氛围和异国情调。为世人展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叶城县还有汁多味美的大籽甜石榴会使你甜蜜无比、皮薄如纸的核桃、肉厚仁甜的叶城杏等名优产品让你尝到独特的滋味。中国最大的玉雕《大禹治水图》使你一定为叶城喝彩,以及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加工制品。现全县已开发形成十几种旅游商品,主要有昆宝牦牛肉、玉石、核桃、石榴、果醋、乔鲁克靴、民族手工刺绣等产品备受疆内外游客的喜爱。

2、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叶城县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资源种类齐全,旅游资源有一定程度地开发。叶城县旅游局自成立以来,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摸清了“家底”,初步完成了旅游资源的普查等工作。根据叶城县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加大投资进行开发,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冰峰、核桃七仙园、锡提亚古城、棋盘土林、千佛洞、古玉矿、宗朗古柳灵泉等。通过努力,这些景区(点)已初步具有一定接待能力,并为今后叶城县旅游业的深层次开发奠定了基础。

3、 服务设施现状

叶城县的旅游服务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叶城县城市建设区面积为9.5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

315、219国道贯穿全境,有宾馆9家,其中涉外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一家,旅游服务人员200人。旅游业还拉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如通讯、建筑、餐饮、娱乐等。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一批具有叶城特色的旅游商品日益增多,著名的有乔鲁克靴、昆仑山玉、叶城核桃、石榴等。如今,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这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处喀什地区东南的叶城县属于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温冷区。其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很不相称的,这从其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反映出来。叶城县现阶段旅游业发展在竞争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劣势。

1、旅游交通条件滞后

尽管叶城县境内有源于青海格尔木经新疆和田至喀什的国道315线,连通西藏---新疆的国道219线等交通主干道,但是,就叶城县内部旅游交通而言,目前状况不尽人意,甚至相当滞后。特别是由主干道通往腹地县乡的其它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有些通往县城、通往景区(点)的道路是弹石路、沙石路,甚至还是泥土路,不但路面颠簸,而且蜿蜒崎岖,有些路段晴通雨阻。游客前往,一方面会浪费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会感到疲惫不堪,影响游兴。交通条件的滞后,大大限制了叶城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叶城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叶城县在发展旅游业上,首先要重点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条件滞后的状况。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旅游资源,游客也会视其为“畏途”。

2、旅游环境氛围欠佳

尽管叶城县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城市环境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叶城县区及各景区目前的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美、洁净、舒适、安全等环境条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绿化和美化,街道的洁净和秩序,公厕的卫生和分布,临街商店的装饰等上,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叶城县旅游环境的美化和旅游氛围的营造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加以改善和优化。

3、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尚需加强,旅游宣传营销较弱 由于受到传统产业格局认识的约束,导致叶城县对具有非物质生产特点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事实上,旅游业虽是非物质生产的行业部门,但其同样能够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甚至比物质生产部门更能发挥广泛的联动效应和产生更大的效益。虽然叶城县目前的旅游资源尚不具备吸引大规模海内外游客的能力,但却完全有潜力成为喀什地区特种旅游,特别是登山旅游的基地。

与此同时,叶城县在旅游宣传营销方面较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尚未充分利用现代营销策略和手段,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宣传叶城县;二是营销宣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营销宣传中缺乏品牌意识和鲜明的叶城县整体旅游形象;四是旅游营销中尚未形成最佳产品组合。在国际国内旅游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疆已形成了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一系列景区(点),一些有代表性的景区(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已构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在上述背景下,叶城县作为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地区,其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非常有限,除乔戈里峰登山旅游稍有知名度外,其余景区(点)大都默默无闻。

4、旅游人力资源不足,旅游行业管理尚需健全

叶城县在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明显不足,这突出表现为:一是缺乏规划、设计的专业人才;二是缺乏旅游营销策划人才;三是缺乏旅游企业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熟练的员工;四是缺乏训练有素、综合素质强的导游。

旅游业的规范,旅游行业管理的完善,都需要强有力的旅游行业管理机构来作保障。叶城县对旅游管理机构的建设非常重视,旅游行业管理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叶城县的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关系还未完全理顺,管理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四、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工作计划

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要以上海对口援建叶城工作为契机,抢抓机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叶城县特色经济之一的目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加大旅游招商和宣传促销力度。为叶城旅游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1、积极申报A级景区、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补助资金的重点项目主要有:

(1)宗郎古柳灵泉; (2)萨依瓦克核桃七仙园; (3)坡陇森林公园; (4)伯西热克阿娜尔石榴风情园; (5)铁提乡伯西提热克休闲风情园; (6)果萨斯原始森林;

A级景区的申报,可以全面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当次,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接待质量,增强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突出的辐射带动效应。

2、做好几个精品旅游景点(宗郎古柳灵泉、核桃七仙园、阿娜尔石榴风情园、坡陇森林公园、果萨斯原始森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景区建设的合理性,达到有规可依。

3、举办首届叶城县旅游美食文化节和旅游纪念品大赛

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利用其网络、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完善对外宣传画册、制作VCD宣传光碟、《叶城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邀请国内各摄影协会会员到我县采风、拍照。

5、重点抓好精品旅游景点及线路建设

今后我县的旅游业将按照我县制定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培育旅游产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做到既开发好旅游资源,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落实好规划,实现我县的旅游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栾城县楼底中学工作汇报

栾城县西营中学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楼底中学快速发展起来。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科研促发展、 以特长铸品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坚持“拓展新思路,争创新优势,增强新亮点,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学校创一流教育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了一支思想政治合格、德高身正、爱岗敬业的干部、教职工队伍。学校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校风校纪,优异的教学质量,成为栾城县乡镇中学的一面旗帜。

学校基本情况

教师148人,本科108人,专科40人;中高6人,中一54人,中二86人。教学班32个,学生1795人,初一10个班595人,初二10班615人,初三12个班585人。

学校建有教学楼4栋(标准教室30个)、设高标准的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资料室、实验室等多功能配套设施。

拓展新思路,书写新辉煌学校从实际出发,树立“创名校、做名师、育英才、强特色”的办学理念,确立“纵比创纪录、横比争一流”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依靠精细化管理,创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教育模式,以“科研促发展 , 以特长铸品牌 ”的口号,打造“三敢”(敢向强的比,敢向好的赛,敢向高的攀)、“三勤”(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三爱”(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三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新)的楼中文化内涵,在自己的领域披荆斩棘,大胆探索,一路豪歌向天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实有力的步伐,书写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壮美篇章。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五年来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创历史新高,中考综合成绩五年名列全县乡镇中学第一名。2005年中考,重点上线6人,达到栾中公助录取线124人;2006年中考,重点上线18人,达到栾中公助录取线110人;2007年中考,重点上线24人,达到栾中公助录取线113人。2008年更是锦上添花,王策策、张浩同学荣获全县中考状元和第二名。同时,在体育上又是一大亮点,作为石家庄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连续五年学校代表队勇夺县运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团体操表演一等奖,冬季中学生中长跑综合积分第一名,连续五年夺得栾城县中学生篮球赛冠军,教职工篮球赛第一名。学校被誉为“河北省依法治学示范学校”,跻身“省试验教学示范性学校”行列。 主要措施

一、抓教学上质量,办好优质初中

一、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分类教学,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全课程,上足课时,音、体、美、劳、活动、法制、安全等课安排专职教师上足上好,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理性认识,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2、紧跟课改步伐,认真搞好教科研。为了实施好新课程,搞好教研教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县特聘教研员为组长的教科研小组,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开展新课程标准研讨活动中,老师们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壳等活动,思想观念实现了四个转变:①便单纯知识目标为综合素质教学目标。②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能动的学习。③变向学生加压力为教师自我加压。④变相时间要质量为向科研要质量。

二、抓班子带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所好的中学,根本在于能够吸引、凝聚、培养大批最优秀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我校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两个贯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以贯彻教育局“八不准”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师德教育,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吃苦耐劳、务实肯干、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倡导“四业”(勤业、敬业、精业、创业)和“事事争先”的楼底中学精神。

二是以贯彻教育局奖励机制为契机,以考促学,以评促教,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的做法有三点:第一,强化学习意识,要求教师坚持“五学”,即学教育理论、学班级管理、学文化知识、学先进教法、学学法指导。第二是提倡教学反思,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学会反思,找出差距和不足。第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一年来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达326人次。

自 2004年来,共有25教师获县长教育特别奖,3名教师荣立二等功,186人次在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

三、抓管理促规范,巩固优良校风

校风是一个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开展三项教育,巩固我校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优良校风。

(一)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本点,坚持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教育,要求学生铭记“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的人生格言。

(二)以礼仪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开设礼仪课,在学生管理上创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懂礼貌、知礼节、讲礼仪,努力创建栾城县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三)以法制安全教育为突破点,开设法制课,定期举办法制报告会,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模拟法庭,“法在身边”征文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2006年,在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检查中,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获得各级领导好评,被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四、抓建设促提高,促进和谐发展

一搞好硬件建设。2003年以来,共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一个微机室,新建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育室,整修校舍,完成了采暖工程和绿化工程。

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绘制艺术长廊,制作宣传橱窗,建立校园广播站,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石家庄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们坚持上好“两课两操”,学生体育达标率98%以上,每学期举行一次队列体操比赛、班级篮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等体育单项比赛,每年4月份举办校运会,学校体育代表队连续三年勇夺县运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团体操表演获一等奖。

五、 抓安全保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成立安全办,坚持领导带班制度,坚持日检查月排查制度,坚持外出巡查制度。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成长环境。

尤其是外出巡查制度,是我校管理向校外延伸的主要途径,也是我校的一个光荣传统,已坚持10来年,我们将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使骄逸,必致丧败”。成绩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决心居安思危,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今后工作

面临新形势,我们提出开始“第三次创业”,力争“新三年新突破”。

1、 开展教学竞赛,在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教师专业知识大比武、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设计大赛、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 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培养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名师建设工程、校本教研精细化活动、与市重点学校联谊交流活动、教材教法业务培训活动、开办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坚持人才强校,完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成长平台。

3、 开展人格教育,在校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根据省教育厅的指导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明确提出“人格教育”的新概念。在深化三项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7个纬度的教育和考评,培养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健康向上,富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一代新人。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奋蹄”,成绩属于历史,楼底中学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默默辛勤,兢兢求诚,用一颗颗朴实的心跳动如火的事业之律,用一片片赤诚之爱倾注桃李芬芳,没有标尺就没有成就的激励,没有激情就无法泼洒灿烂与辉煌,楼中人自强不息、上下求索,伴随着时代的强音和青春的旋律,传承历史,把握现在,书写未来,奋进中的楼中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坚定的信念、稳健的步伐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荣誉称号:

河北省依法治校试点学校 石家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石家庄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石家庄市农村规范化学校 石家庄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石家庄市礼仪教育试点学校 石家庄市安全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石家庄市安全文明校园 石家庄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栾城县文明单位 栾城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栾城县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栾城县民主评议行风优秀单位 栾城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栾城县信息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第四篇:黎城县布病防治工作汇报

一、我县布鲁氏菌病现状

布鲁氏菌病是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侵袭的主要对象是羊、牛、猪、犬等家畜,人对布鲁氏菌易感,多为接触后经皮肤黏膜感染,各类家畜流产物、排泄物、奶及其制品、皮毛、疫畜的内脏及肉等均可为传播因子。布鲁氏菌病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是我县主要地方病之一,多年来在我县一直呈散发,严重威胁和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牧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迅速,对动物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越来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006年发生布病22例,发病率为1.43/万,2007年发生布病9例,发病率为0.55/万,无死亡病例报告。2007年布病疫情较2006年有所下降,但决不能满足现状,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放松警惕。

二、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布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县布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一定要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布病防治领导小组。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本地实际,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共同做好布病防治工作,严防布病暴发流行,因防治措施不落实或工作不到位,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的,要逐级追究责任。

三、加大宣传力度,抓好重点人群

布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几年来,我们深知只有提高全民的防治意识,才能做到扎实有效的工作,针对布病发生的特点,布病的防治工作要及早动手,搞好预防,抓住上坡放牧前的有利时机,配合农业畜牧部门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的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切断传染源,切实保护易感人群。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画等媒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尤其是牛倌羊倌宣传布病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防治氛围。

四、加强学习,提高防治人员素质

布病防治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防控队伍,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走村串户、跋山涉水,不畏艰辛,而且要具备丰富的防治知识,熟练指导防治工作,我县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了管理、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利用每月乡镇防保医生例会,专门开设布病防治专题讲座,布置防治工作,解答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创造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提高专业人员对布病疫情和疫区的处理能力。

五、布病防治要“三早一及时”

布病防治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病区调查研究,加强对人间布病疫情的监测和通报工作,做好重点人群免疫,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新发现的布病的患者,要按时上报,坚决杜绝漏报、不报和重报,发生重大疫情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我县的布病防治工作按照省、市、县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我县布病防治工作的具体防治策略和措施,我们决心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以“十一·五”防治规划为目标,经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奋力拼搏,积极工作,为做好我县布病防治工作,造福全县人民做出应有贡献。

二00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柘城县园林绿化工作情况汇报

柘城县园林工作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2007年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至今,绿地面积已有当时的不足5万平方米,发展至今天的396万平方米,绿化总投资约为4亿元。三绿指标分别为绿地率31%、绿化覆盖率35.5%、人均公用绿地面积13.7平方米。

我们的目标是2010年创建成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我县通过旧城改造、废闲地利用、街边街角和庭院绿化,有效地提高了绿量。又通过插墙透绿、立体种植等多种形式扩大了绿化面积。特别是全县40多个居住小区、长江新城建设、容湖生态公园、千树园、道路拓宽和产业聚集区等项目建设,快速发展了城市绿化,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现已初步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在园林式单位小区建设方面,全县有庭院绿地的单位32个,已获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的有6个,占总数的18%;全县有庭院绿地的小区有12个,已获市级园林式小区称号的有3个,占总数的25%。今年已上报省级园林式单位5个,占总数的15%,已上报省级园林式小区4个,占总数的30%:全县达到市级绿化达标单位为16个,占总数的50%。

总之,柘城县园林绿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建成区内旧城改造,

长江新城等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省级园林城创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按照时序进度进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下一篇:入党思想汇报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