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如何破解资金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2-09-13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临朐县根据中央、省、市的一系列要求, 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 全县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24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30家、市级63家。全县农民合作社共注册商标65个, 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37个、绿色食品认证50个、有机食品认证28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个。全县家庭农场270家, 其中种植业251家, 畜牧业6家。全县拥有省级示范农场3家、市级12家、县级40家。全县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05家, 其中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39家、县级59家。全县累计开设农产品网店近2000家、实体网批店100多家。2017年, 临朐县成为山东省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存在问题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临朐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开展了融资增信、贷款担保、贴息等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 加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自身基础、信贷政策、资金整合等方面仍然存在限制, 融资难、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凸显, 资金缺乏成为其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瓶颈。

(一) 经营主体自身问题导致资金积累能力弱。

一是基础薄弱问题。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靠社员自筹、外部股金和自我资本积累, 无法聚集大量股金, 发展能力弱。二是发展不规范问题。除龙头企业外, 其他新型主体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 大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以我县的合作社为例, 除示范性合作社外, 其他合作社大多数规模较小, 抵御风险能力弱, 无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部分合作社是空壳社和挂牌社, 没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有名无实。三是一些经营主体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账目不清, 自身盈利水平不高, 在资金积累上存在严重障碍。

(二) 农业融资难、贷款贵现象突出。

由于农业投入在短期内很难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且投资风险高、利润低, 金融部门的投入热情普遍不高, 社会资本投入与农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年来, 县财政部门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 以财政资金作引导, 撬动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开发了“新农贷”等专门服务产品, 对降低偿还风险、优化审贷流程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实际操作中,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缺少有效抵押物, “两权”抵押融资尚处在试点阶段,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抵押价值较低,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约为每年1元/平方米, 融资额度小, 可用抵押质押的产品少, 金融机构仍然顾虑重重。

(三)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缺乏配套支持。

一是涉农银行办理农村产权交易流转需在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但由于该交易中心在临朐仅设立一处办事处, 只可以进行业务受理, 业务审批和产权抵押需到潍坊市区公司进行办理, 大大降低了贷款办理效率。二是农村产权缺乏规范的评估体系, 中介机构评估价值存在不公允的“失真”现象。三是统一交易平台尚未建立,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及收益增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交易制度不成熟。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瓜果大棚等进行农村产权贷款出现风险后, 没有回购部门处理后续事宜。

(四) 农业信贷风险缺乏补偿机制。

一是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够, 不能有效覆盖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很容易转嫁为信贷风险。二是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尚未形成。三是政府出资组建专门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进展较慢。此外, 农业项目的主管部门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发改、国土等, 农业项目设立比较分散。一些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存在骗取套取资金的想法, 或者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破解资金瓶颈措施及建议

破解产业发展中资金瓶颈, 应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 加强与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 采取融资增信、贷款担保、贴息补助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放大资金倍数, 支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一) 规范筛选扶持对象。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应享有财政扶持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严格把关, 防止一些并非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涉农企业通过虚假材料注册登记后进行政策套利, 以获取政府资金。对筛选出的扶持组织要定期检查, 实行动态管理, 一旦出现虚假材料等信息, 及时进行调整。

(二) 完善融资担保增信政策。

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 应结合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在市县和基层设立分支机构的机遇, 适时加入, 逐步形成全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分担的担保体系, 破解新型经营主体担保难、融资难问题。逐步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范围, 增强政策的示范效应。积极协调合作银行, 简化审核程序, 提供优惠利率, 减少经营主体的顾虑。试点过程中,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可以选择机制和政策相对灵活的金融机构。

(三)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探讨以PPP方式、股权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增加投入, 为涉农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认真研究上级财政政策, 加强沟通联系, 及时搞好项目对接。加强与县直业务部门协作配合, 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 争取已申报项目早审批, 已审批的, 促资金早到位, 力争更多的支农项目列入省市支出预算盘子和项目库, 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 加大涉农统筹整合使用力度。

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级管理改革思路, 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有关实施意见。改进资金和项目管理方式, 优化支出结构, 突出支持重点, 统筹安排各级次、各渠道、各领域涉农资金, 建立覆盖各类涉农资金的“任务清单”管理模式, 促进涉农资金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提高。

摘要: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重点, 产业兴旺, 破解资金瓶颈是关键。为破解临朐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现对全县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电商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撑情况进行调研, 梳理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瓶颈,调研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500kV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研究下一篇:基于校园官方微信平台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