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通过深入走访与调查,分析、归纳了当前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关键词:奶牛养殖;问题;对策畜禽养殖业是徐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猪、牛、羊、狗、鸭等养殖项目在本地区都有较好的养殖基础。

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论文 篇1:

对宁夏农村奶牛养殖的一点思考

摘要:文章以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的奶牛养殖为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宁夏农村奶牛养殖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宁夏农村的养殖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宁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思考

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曝光以来,行业公信度急转直下,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下降,销量大幅减少。宁夏乳制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部分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回笼困难,奶农奶款无法兑现,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以上状况,笔者重点调查了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奶牛养殖现状,对奶牛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对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宁夏奶牛养殖业的基本现状

(一)宁夏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1、奶牛养殖数量。1980年奶牛存栏不足2千头,奶产量4151吨;1990年1万多头,奶产量4.1万吨;2001年发展到8.93万头,奶产量27.6万吨。截至2008年11月,奶牛存栏数达到34.5万头,奶产量101万吨。从以上数据看出,无论是奶牛存栏数,还是奶产量都在快速增长。

2、奶牛饲养区域布局。目前宁夏奶牛饲养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吴忠市和石嘴山市的10多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其中银川奶牛发展区、吴忠奶牛核心区的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占金区90%以上,基本形成了“银吴平原奶牛带”。

3、奶牛良种繁育。在奶牛良种繁育方面,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奶牛冻精,通过冷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相继培育出了适合宁夏生态和资源特色的优良奶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从国外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1万多头。分别落户于科研单位、大型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园区供奶牛改良、繁育使用。

4、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在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经验管理的基础上,宁夏从2000年开始引进了牛群改良、全混日粮、规模饲养、分群管理模式。从以秸秆、稻草等为主的粗饲料逐步开始向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种植的方向发展。个别奶牛饲养核心区每年已安排种植一定规模的牧草,有的还建起了青贮饲料配送中心。

5、奶产业发展前景。2005年,宁夏城镇居民年鲜乳品消费量为24公斤/人,但占全区人口比例65%的乡镇农村乳品消费量人均只有2.77公斤,未来宁夏乳品市场的需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宁夏引黄灌区处在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的奶牛养殖带(北纬30—48°),奶源优势明显,奶质优良,指标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玉米单产高,草业发展迅速,为奶牛养殖提供良好条件,清真品牌也为乳制品提供的一个高清洁度的形象。这些因素为宁夏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的基本情况

1、公司奶牛养殖的规模。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位于银川市近郊。前身是解放军总后勤部贺兰山军马场,1976年移交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后更名为贺兰山农牧场,2007年11月改制为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2万亩,林地面积1.43万亩。天然草场15万余亩。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公司现有7个奶牛分场,91户奶牛养殖户,奶牛存栏3996头,产奶牛1534头,日均奶产量34585公斤。新组建的贺兰山奶牛股份公司实行集约化养殖,成为职工投资理财的新渠道。2009年规划建设10000头高产奶牛养殖项目,已完成论证,目前正在项目申报审批。

2、公司奶牛养殖业的特点。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贺兰山农牧场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于2000年成立的宁夏贺兰山茂盛草业有限公司,是致力于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专业化经营公司,每年生产商品草2万吨,农牧业条件优越,非常适于畜牧业发展。

另外企业从自身发展战略考虑,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奶源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公司奶牛养殖户人均收入的45%以上来自于奶牛养殖收入。养殖奶牛对畜牧业纯收入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8,3%。

二、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奶牛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贺兰山农牧场奶牛饲养仍以散养为主。近年来,公司虽然发展了一批奶牛养殖园区,但由于组织化程度低,致使标准化饲养管理难以推行,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小规模分散饲养户大多管理粗放,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跟不上,既不能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也难以保证原料奶质量,增加了牛奶生产、收集、储运新技术推广和疾病防控的成本,严重制约了奶牛整体养殖水平的提高。

(二)奶牛奶产量整体水平不高

公司的奶牛主要为荷斯坦品种,虽然2007年成年母牛年均单产已达5969公斤,但是与奶业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一是牛群来源较杂,遗传改良进展差异很大。二是奶牛生产经营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致使奶产量和质量下降,奶牛因营养代谢病、繁殖疾病等过早淘汰,经济效益下降。三是由于许多低产牛、患病牛不能及时淘汰,造成牛群结构不合理,使整体生产能力降低。

(三)养殖户资金匮乏,养殖规模无法扩大

通过与个别养殖户座谈,笔者得知,很多养殖户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大多个体奶牛养殖户起步都是运用手中闲散资金,或通过亲戚朋友筹借资金购买奶牛。政府资金扶持做不到位,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自身利益考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贷款数额小。利率偏高,贷款门槛高且手续繁琐,还款周期短而奶牛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抑制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真正依靠政府补贴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饲养奶牛的农户不多。养殖规模不能扩大,是导致其他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销售渠道不畅

因为养殖规模小,公司日产奶量低于100公斤的养殖户有49户,占全场养殖户的53.8%,各收奶机构因成本问题不愿上门收购,鲜奶销售问题也就成了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同时企业在生产旺季相互争夺奶源,淡季压级压价,拖欠奶款,致使奶农利益无法保障。三鹿奶粉事件后,问题更加明显。公司现有奶牛3996头,日均产奶量34585公斤,事件发生前。奶农鲜奶送交企业有伊利、蒙牛,维维、夏进、全味。事件发生后。自2008年9月19日起,蒙牛和伊利以暂停生产为由停止收购鲜奶,随后夏进及维维、全味也因风险问题停止收购,致使养殖户出现倒奶、卖牛、宰牛现象。

(五)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公司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

力量有断层现象。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实用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奶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与龙头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虽然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但也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使奶农和加工企业间处于供求不稳定、缺乏诚信的尴尬局面。现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大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行业经济行为,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强。

(六)奶牛园区疫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做不到位

大规模的疫病始终是奶牛业最大的潜在风险。目前公司奶牛养殖疫病预防的硬件条件还比较薄弱。而且缺乏严格防疫的机制。特别是饲料统一配送这一环节上可能会形成防疫的漏洞。地处西部干旱地区,牛尿易被土壤吸收,牛粪可集中进行沼气化处理,制作有机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可行性分析和大额社会资本的注入。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实施奶牛“出户入园”

国内外奶业发达地区提高奶牛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开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应以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实施“出户入园”机械化挤奶的补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挤奶、分户饲养”的原则,加大出户入园的工作力度,通过奶牛养殖园区的建设带动全公司奶牛效益的提高,稳定生产规模。

(二)搞好信用贷款服务,促进奶产业规模发展

为了解决发展奶牛养殖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一难题,公司应主动同金融机构协商并达成协议,为社员担保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大奶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为奶农提供周到及时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奶牛养殖户中长期优惠贷款和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利率,延长贷款周期。养殖户也可以通过公司担保和养殖户相互间“三户联保”的形式,共向农行及信用社申请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解决奶农销售难问题

公司要深入奶牛养殖场(户)了解当前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养殖企业和奶农的实际困难。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协调区内外的加工企业,增加原料奶收购数量,努力减少奶农的损失,避免倒奶杀牛现象发生,必要时。可以实行生鲜乳集中定点收购。及时召开职工大会,统一农户的思想,制定奶产品销售办法及相关制度,解决奶农的销售难问题。

(四)完善各项服务

国外的经验表明,建立健全从配种到饲料、防疫治病到收奶技术、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稳定奶农分散养殖奶牛的必要条件。公司应组织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奶农的整体素质,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技能和奶农的养殖技术。完善服务网络。聘请专业兽医,负责全场奶牛的防疫和养殖圈棚的消毒工作,发现问题随时出诊,全天候为农户提供服务,这样既提高公司及时处置突发疫病疫情的应变能力。又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加强奶牛疾病防控,提高原奶的卫生质量

坚持发展生产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奶牛疾病的防控。严格实行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严格流通过程的检疫和监督,防止疫病的流行。要通过改进饲养方式、定期监测、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逐步降低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应根据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和牛场粪污处理设施水平,确定养殖规模和整个地区的养殖布局。同时,奶牛养殖场应采用沼气技术处理粪便,或利用粪便加工制作复合有机肥,向健康养殖、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六)加快建立健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公司畜牧养殖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只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组织就是一种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的合作发展理念。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也符合农民的迫切需要。建立奶牛养殖合作组织,积极为社员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协调、信息反馈和同社会对话的功能,不断提高养殖户自我组织和服务的功能。专业合作组织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可以有效地带动区内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参与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进海,陈通明,宁夏蓝皮书2008~2009: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2、宁夏农业普查办公室,宁夏农业产业化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3、蔡金升,黄河河套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马义海,王倩倩,宁夏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5(4)

作者:叶 莉 高石钢

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论文 篇2:

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深入走访与调查,分析、归纳了当前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奶牛养殖;问题;对策

畜禽养殖业是徐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猪、牛、羊、狗、鸭等养殖项目在本地区都有较好的养殖基础。但随着徐州市被江苏省确定的徐连奶业经济带的核心,以及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市场消费需求的改变,奶牛养殖已成为本地区畜牧业中的一个亮点。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优质、新鲜的奶制品,更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促进本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的现状

根据徐州市畜牧局最新统计结果(见表1),截止到2010年底,徐州市各县区的奶牛总存栏量约6.92万头,占江苏省奶牛总存栏的1/3,排名全省第一,牛奶产量达26.7万t;维维集团和绿健乳业跃居中国乳业前十强,卫岗、光明等外地龙头企业也纷纷抢滩徐州市场,不仅构建了营销网络,更在部分县(市)建立了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下,奶牛养殖业已经成为徐州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由江苏省规划的徐连奶业经济带在本地区也已基本形成。

但从总体上看,徐州奶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奶牛养殖规模与原料奶产量持续发展的同时,本地区的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规模化程度小、养殖管理水平低、疾病防治不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合理地加以解决。

2徐州市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

2.1饲养管理亟需加强

徐州地区的奶牛养殖户综合素质总体偏低,虽然很多散养户与当地乳业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和销售合同,但企业普遍缺乏对散养户的统一管理,更谈不上对他们开展配套技术的培训,奶农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在养殖中摸索前进,这就导致本地区奶牛的饲养管理不规范,奶牛单产水平不高,养殖效益提升受限。

通过笔者的多年观察和持续走访,发现本地区奶牛饲养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未经过技术培训或理论学习就上岗,缺乏足够的养殖知识,再加上个人学习主动性不强、信息渠道狭窄等原因,使得许多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难以推广与应用;②养殖模式落后,本地区大部分奶牛分散于千家万户,环境条件差,缺少合理的作业制度,随意性大,超70%散养奶牛挤奶方式为手工挤奶(表2),容易造成奶源的细菌超标;③牛场(舍)选址不科学,建筑不合理,与造纸厂、省道国道等距离过近,牛舍间距、高度、面积等不足,缺少运动场等;④奶牛饲料多为玉米秸秆和农副产品,奶牛的营养摄入不均衡。

2.2疫病防治力量薄弱

在本地区,奶农的疫病预防意识不足,由于资金、土地等资源有限,对奶牛养殖的设备投入较低,牛舍及附属设施相对简陋,环境条件差,饲养密度高,运动场面积小。再加上营养供给、管理水平、品种更新等的不足,在徐州市的奶牛养殖业中,奶牛的各种疾病发生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其已成为制约当地奶业发展的瓶颈。在2010年5~10月,笔者对徐州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奶牛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常见疾病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奶牛的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病这三大疾病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平均感染比例分别达到了52.84%、32.20%、12.19%。规模化养殖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散养户,但奶牛养殖小区的建立不仅未能明显提升本地区养殖水平,反而为奶牛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加剧了疾病发生的严重性。具体结果见表3。

2.3原奶质量问题凸出

由于上述的养殖模式、管理水平、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徐州地区原料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效益和乳品档次升级,更是影响了本地区居民对奶制品的购买热情和消费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指数。根据走访调查得知,当前徐州地区原料奶质量的问题主要包括:①手工挤奶而导致的污染;②疾病防治而导致的抗生素残留;③过分追求原奶质量而导致的添加剂不合理使用甚至掺假;④生鲜乳贮存不当而导致的营养水平降低等。

2.4环境污染治理缺失

近几年,徐州地区奶牛养殖规模取得有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堆积如山的粪便、污水横流的河流和臭气熏天的环境。许多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在建设规划中就缺少相应的环保设施,高密度、大规模的奶牛饲养导致大量排泄物迅速集中,往往成为本地区的污染源;散养户的牛舍建设则完全根据自家住所或责任田的位置,房前屋后、乡村田头、河边路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数量不一、条件简陋的奶牛圈舍,没有任何粪污处理设施,每天奶牛排出的大量粪便和牛场产生的污水污物随意排放、乱抛乱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部分奶牛养殖场甚至建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镇郊区,放大了环境污染的效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间接地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多发[1]。

3徐州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3.1基础建设项目化

为了促进徐州市奶业的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应努力夯实养殖基础,着力做好基础建设项目化:①高产奶牛的引进、改良和培育项目。严把奶牛质量关,改良现有种群,实施胚胎移植和淘汰劣质牛,逐步提高牛群生产水平。②优质饲草引进和奶牛高标准项目。根据饲养标准,配制适合徐州市奶牛的全价营养饲料,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的生产能力,并按照每头奶牛配套约1 000m2牧草的比例,在条件较好地区建立稳定、优质的牧草基地。③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场建设、外地养殖场(户)移植等办法,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基地,添置与养殖水平相适应的污染治理和疾病防治的设备设施[2]。

3.2饲养管理标准化

(1)宣传推广标准养殖。地方政府、奶业龙头企业和学术科研单位应结合当地的养殖实际,大力宣传并逐步推广奶牛饲养管理的标准化技术。可率先在奶牛养殖有较好基础的地区如铜山区张集镇、伊庄镇,新沂市北沟镇等建设示范基地,在奶牛饲养管理上实施规范化管理。

(2)优化奶牛养殖模式。优化奶牛养殖模式,从繁殖管理、分群饲喂、疫病防控、资料整理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要求严格执行、逐一落实,提高奶牛的营养优化和日粮配制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疾病监控、检测技术,做好奶牛的档案建立和生产资料统计分析工作;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管理”的服务方针,总结、参照已建养殖小区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继续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促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提升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3];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和有资金实力的养殖户建立高标准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股份合作制奶牛场。

(3)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面对当前徐州地区以散养户养殖为主的奶牛养殖模式,除了逐步实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之外,更应主动从当前实际出发,多管齐下,狠抓奶牛养殖管理水平。按照奶牛生产周期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营养需要标准,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和饮水的清洁、新鲜,运动场合理布置矿物质和食盐补饲槽;合理安排奶牛的作息与生产,保证奶牛足够的运动时间,坚持牛体刷拭工作;搞好牛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空间宽敞、阳光充足,牛床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垫草,及时清理粪便、运动场褥草、污水等废弃物,严格日常消毒和防疫隔离;大力发展机械挤奶,聘用经资格认证的挤奶人员,规范挤奶操作。

3.3疫病防治综合化

(1)做好环境净化工作。强化疫病的预防意识,增强环境净化观念,设计并实施严密的消毒程序。搞好场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牛舍、运动场、挤奶设备和牛场其他用具等,有疫病发生时或疾病高发季节应增加消毒次数,严格控制外人或车辆进入场区,减少农村邻居间的串门或兽医、饲料销售等技术人员的进入,对入场人员与车辆须严格、彻底消毒[4]。

(2)做好免疫接种与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和徐州市有关配套法规及各项规定,认真实施春季牛流行热、牛出败、牛炭疽以及秋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各奶牛养殖场(户)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制订并严格执行免疫制度,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疫病监测。

(3)做好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借助病原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技术筛选高效防治药物,增强奶牛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结合季节特点,坚持搞好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两病检测”,带病牛应予迅速隔离并作无害化处理。

(4)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建章立制,精挑细选,在每个地区都能成立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奶牛疫病防治队伍,严格工作考核,注重知识培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突发性疫病的应急处理能力,为徐州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5]。

3.4污染处理系列化

解决奶牛养殖中产生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卫生、环保、防疫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以及奶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广泛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治本治标,标本兼治”的方针政策,采取系列化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引入粪污生物净化新技术。采取高温发酵法处理粪便使之变得松软、无明显臭味、不招蚊蝇,从而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对奶牛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在杀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照明和燃料的替代品;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可利用人工湿地这种高效、全方位的生态净化方法处理产生的尿液和污水,以弥补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的不足。

(2)推广使用奶牛环保新饲料。应用生态营养学原理,减少粪尿排泄以及由其造成的污染。如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粗蛋白水平、提高氮的利用率以减少排泄物中氮的排放,应用植酸酶以减少磷的排出,使用微生态制剂减少随粪尿排出体外的致病菌和有害气体,在饲料或垫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沸石等既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还达到除臭的作用等。

(3)发展生态型奶牛养殖新模式。通过建立环保、生态的工程模式,既能解决牛场废弃物的污染,还可提高生产效益。如用粪污发酵来制取沼气,发酵粪渣、料液用于种植业中的肥料或者用于培养基生产,用其培养出的大量光合细菌来部分代替日粮中的蛋白质,余下的料液引入无土栽培温室用于蔬菜和其他作物培植。另外,徐州市的丰县、铜山等地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奶牛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一种种植食用菌的理想原料,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争劲.睢宁县奶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禽业,2007(4):29.

[2]祁健.甘肃奶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

[3]张跃林.东营市奶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畜禽业,2007(4):28.

[4]张计朝.奶牛饲养中应重视的三大问题[J].今日畜牧兽医,2010(1):57.

[5]毕宇晓.泰安市泰山区奶业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

作者:陈永亮,鲍萍,王峰

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论文 篇3:

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分析及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策略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的现状和特征,结合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支持和准入类行业政策和企业融资情况,以及目前该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就商业银行如何支持该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奶牛养殖;乳制品;特征问题;建议

 1 我国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概况

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整个畜牧行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十一五”末乳制品加工行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重为16.30%,乳制品加工行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3%。1998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我国饲养奶牛主要以荷斯坦牛品种为主,2006年荷斯坦纯种牛及杂交改良牛存栏约1200万头,2007年,达到1470万头,牛奶总产量为3 650万t,年人均牛奶占有量达32kg,年产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但与世界乳制品加工强国相比,中国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仍有很大差距,2006年中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根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5月发布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和2012年,全国原料奶产量将分别达到5 000万t和6 000万t。2012年全国人均乳制品占有量达到42kg。

1.2 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特征

1.2.1 奶牛养殖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小规模个体散养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2007年全国奶牛养殖户约210万户,其中奶牛养殖小区7 000余个,万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养殖基地不足40个,其他均为小规模农户个体散养。近年来,以蒙牛、光明为代表的一些大型乳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原料奶基地,通过“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走养加一体化道路,同时原有松散个体养殖户在政府的带动下也纷纷联合组建养殖小区。我国奶牛养殖业正在从传统分散养殖模式向以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为要求的现代化养殖转变,从单纯增加奶牛头数向提高母牛单产水平转变。

1.2.2 奶牛养殖区域不断整合,奶牛产业带初步形成据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五大奶源基地的奶牛存栏和2006年牛奶产量均占到了全国的98.10%近年来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和新疆、河南、陕西7省区的奶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7省区奶牛养殖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化基础强,环境质量佳,成为年产量100t以上的奶源优势省区。2006年7省区牛奶产量达到2 407.74万t,占到全国的75.40%。

1.2.3 奶牛养殖效益由整体下滑转为盈利近几年,由于人工成本和玉米、青贮料等饲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大,防疫、运输、水电等其他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我国奶牛养殖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上半年奶牛养殖收益逐年有所减少,有30%的养殖户在2007年上半年出现亏损。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奶牛养殖效益逐渐回升,2007年全年饲养一头单产5t的奶牛可盈利2 000元,比年初增加盈利1 000元左右。犊母牛价格从年初的500元上涨到1 000元,产奶牛价格恢复至8 000元左右。农户养殖积极性逐步恢复,乳制品加工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1.3 乳制品加工行业经营特征

1.3.1 乳制品加工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从各省区分布情况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1月全国乳制品产量为1 614t,内蒙、河北、黑龙江、山东、辽宁、陕西等6省区产量占全国的65.10%。

从企业经营集中度分析,根据企业年报,蒙牛乳业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213.18亿元,伊利乳业也逼近200亿,2家企业市场份额超过30%。全国乳制品加工行业9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0%以上。

从所有制集中度分析,外资企业的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远高于国内企业。截止2007年11月末,数量占比12.77%的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比45.79%和60.69%

1.3.2 行业整体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1-11月,全国乳制品加工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88.71亿元,同比增长24.55%,增速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2007年行业销售毛利率达到22.31%,同比略升;行业销售成本增速较2006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各项期间费用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费用增速总体下降。

1.3.3 行业整体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持续加强 2007年,全国乳制品加工行业各项资产盈利能力同比增强,周转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其中应收账款回收期缩短。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保持稳定,比较合理。行业偿还长期借款利息的能力有所提高,利息保障倍数达到11.43%。

1.4 政策环境对奶业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务院把奶业列入优先发展产业。200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8年3月和5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了《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新上加工项目(企业)和改扩建加工项目(企业)提出了准入条件,将进一步规范乳制品加工行业投资行为,引导和促进了我国液态奶和乳制品加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 存在问题

2.1.1 分散落后的饲养养殖模式亟待改善,产业化程度不高。2007年我国奶牛养殖户中养殖规模在1~20头的户数占95%,70%的奶牛为分散养殖,其产奶量约占66%。分散养殖模式下,普遍存在奶牛品种和原料奶质量不好、单产低、卫生防疫不严、挤奶设施落后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2.1.2 良种奶牛不足,制约了乳制品加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良种是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的基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据农业部调查,2006年中国荷斯坦牛平均单产水平4 500kg,比世界平均水平6 000kg低25%。目前我国虽然有存栏奶牛1470万头,但良种奶牛只有445万头左右。

2.1.3 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体系建设滞后。青绿饲料和优质牧草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用饲草饲料种植基地。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较大制约了牧区乳制品加工行业生产的发展。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生产用饲料加工水平低,饲养奶牛的场户仍以自拌料为主,全价配合饲料的数量和品质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

2.1.4 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我国奶牛养殖标准不全,有些标准漏项、指标落后,甚至错误亟需修订。国家强制性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在奶牛养殖生产和原料奶交售过程中得不到落实。有的企业用奶旺季降低收购

标准抢购原料奶,用奶淡季时提高标准压级压价,造成原料奶市场混乱,对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2.1.5 乳制品加工行业存在问题。—是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奶源收购市场混乱。2007年下半年,全国奶源不足,原料奶成本持续上升,一些企业跨区域哄抢奶源,原料奶收购市场秩序混乱。二是全国乳制品加工行业产能过剩,行业整合不可避免。据奶协统计,2007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大约有3000万t,但产能却有5000万t左右,整体产能过剩40%。三是常温奶产品盈利空间受到不断压缩。目前国内低温奶、乳制品衍生产品与常温奶价格差距在100%~300%,剔除生产成本的差异,较常温奶竞争优势仍显著。

3 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融资概况

从近年来奶牛养殖行业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个体奶农、小型奶牛养殖合作社和奶牛养殖场大多在股东个体出资建设牛奶引进奶牛的基础上通过向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发行贷款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融资。蒙牛现代牧业集团、北京洛娃集团、黑龙江飞鹤乳业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则通过向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中长期项目贷款建设大型牧场并引进奶牛。从乳制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看,大多数有实力的企业主要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融资。截至目前,该类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有主营乳业的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等上市公司,有兼营乳业的新希望、维维股份、新农开发等上市公司。近几年,为了占据更有利的原奶基地和销售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内企业,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形成中国乳业的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成长点。

4 商业银行支持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行业虽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奶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奶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奶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因此,商业银行给予该行业资金支持不仅利国利民,更是自身的一个利润增长点,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区别对待。

4.1 在支持环节上主次明确,区别对待

商业银行对“奶牛养殖——乳制品制造”这一产业链的支持上,应将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大型集团企业奶源基地建设的良种工程、奶牛引进和固定资产建设项目上,集中帮助解决奶源不足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适度介入养加一体企业的饲草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饲草供给保障;审慎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新上生产线的建设,对不符合发改委《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工企业坚决不予支持。

4.2 在支持区域上重点突出,区别对待

结合国家《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提出的“奶源生产基地区域布局”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区域分布上要相应突出重点。在东北要重点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的奶牛场、高标准的现代化奶牛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在华北重点支持大中型专业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养殖小区;在南方重点支持与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奶畜品种,支持水牛奶奶源基地建设;在大城市郊区,重点支持规模化、标准养殖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加工的区原料基地建设。

4.3 在支持规模上大小兼顾,区别对待

对奶牛养殖业的信贷支持上,要优先支持养殖规划在万头以上的奶源基地建设项目和奶牛养殖企业,积极支持养殖规划在5 000头以上、万头以内的养殖项目和大型奶牛养殖小区,适度介入1000头以上、5 000头以内的养殖企业,审慎支持养殖规模不足1 000头且离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较远的养殖企业。对已支持的养殖规模在500头以内,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条件较差、卫生防疫不严的小规模养殖企业要稳步退出。

4.4 在信贷准入上宽严适度,区别对待

在按规定审查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落实时,对未按规定取得审批或核准手续,且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准入条件的乳制品加工项目坚决不予支持。对无政府参股资金的单纯的奶牛养殖项目,根据所在省区规定权限有备案手续即可。在项目资本金的把握上,对奶牛养殖项目可适当从宽掌握,要求在20%以上即可;对乳制品加工项目要适当提高资本金比例,原则上不应低于35%。对项目资本金分步到位的,原则上介入调查时必须有25%以上资金或资金对应物到位,贷款投放前到位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不能小于50%。

作者:张 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服务业钻石模型分析论文下一篇:互动设计中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