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2024-05-12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精选7篇)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第1篇

例1

患儿, 男12岁。因发热咽痛, 尿少浮肿3d入院。入院前10d, 由于受凉出现轻咳, 流鼻涕咽痛未经规律治疗, 近3 d发热咽痛加重, 尿少浮肿, 双小腿有出血点。既往无肾炎及血液病史, 亦无药物过敏反应史。查体:T:36℃, R:26次/min, P:108次/min, BP:140/95 (mmHg) 。双眼睑中度浮肿,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心肺无阳性体征, 腹部稍膨隆, 移动性浊音 (±) , 肝大肋缘下2.0cm, 质地中等下缘较钝, 有触痛感。脾未触及, 双小腿散布大小不等出血点及淤斑, 不突出皮肤。关节无肿胀。第2天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 尿少且浮肿加重。测血压:135/90 (mmHg) 。

血红蛋白:85g/L, 红细胞:2.9×1012/L, 白细胞:9.6×109/L, 中性:0.64, 淋巴:0.36, 血小板:105×109/L, 尿蛋白:++, 白细胞:20个/n, 红细胞:4~10个/n, 颗粒管型:4~10个/n, 白细胞管型:2~3个/n, 血沉:30/1h, 胆固醇:4.2mmol/L, 甘油三酯:1.2mmol/L。总蛋白:79g/L, 白蛋白:35g/L, 球蛋白:44g/L。血钠:149mmol/L, 血钾:5.4mmol/L, 血氯:100mmol/L, 尿素氮:8.2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0.8mmol/L, 抗链“O”:500IU/mL。肝功正常, 表抗 (-) 。心电图:Q-T时限>0.45s, B超:肝肾结构无异常。

治疗经过:除综合治疗外, 加用山莨菪碱每日按1.0mg/kg加入5%葡萄糖静脉给药, 3d后血压降至100/70 (mmHg) , 双小腿出血点完全消退, 1周后血压稳定在100/70 (mmHg) 。尿量:800~1000mL/d, 尿蛋白: (±) , 红细胞:3~4个/n, 白细胞:3~6个/n, 血钾:4.1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21.8mmol/L。浮肿完全消退, 治疗18d尿转阴, 住院观察3 2 d, 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病情无复发。

例2

患儿, 男8岁。因双眼睑浮肿, 尿少2d入院。半月前发热咽痛, 既往有扁桃体炎史。口服罗红霉素75mg/次, 日服2次, 北豆根2片/次, 日服3次, 治疗1周。查体:T:36.7℃, R:24次/min, P:96次/min, BP:130/90 (mmHg) 。精神萎靡, 面色发白, 双眼浮肿,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心肺无异常, 腹部平坦, 肝大右肋缘下2.0 c m, 下缘较钝, 有触痛感。脾未触及, 双下肢有凹性浮肿。

血红蛋白:95g/L, 红细胞:3.9×1012/L, 白细胞:11.6×109/L, 中性:0.75, 淋巴:0.25, 血小板:130×109/L, 尿蛋白:++, 白细胞:15个/n, 红细胞:6~8个/n, 颗粒管型:4~7个/n, 白细胞管型:2~4个/n, 血沉:32/1h, 胆固醇:3.8mmol/L, 甘油三酯:1.1mmol/L。总蛋白:64g/L, 白蛋白:36g/L, 球蛋白:28g/L。血钠:157mmol/L, 血钾:5.5mmol/L, 血氯:105mmol/L, 尿素氮:9.8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30.2mmol/L, 抗链“O”:800IU/mL。肝功正常, 表抗 (-) 。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

治疗经过:除综合治疗外, 加用山莨菪碱每日按0.5mg/kg加5%葡萄糖静点, 5d后血压降至正常。尿量:810~1000mL/d, 浮肿完全消退, 无不良反应。

讨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又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3]。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刺激机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 (儿茶酚胺, 5-羟色胺乙酰胆碱) 作用血管壁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 肾血流量下降, 缺血乏氧, 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尿少, 水钠潴留, 血压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4,5]。采用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解除小动脉痉挛, 改善肾脏血流量。临场观察有降压、利尿作用, 疗效快, 用药15min达高峰, 半衰期为45min, 在体内无蓄积, 副作用小, 对中枢神经及唾液抑制作用小, 有强心作用, 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山莨菪碱药源充足, 成本较低, 疗效较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颖, 樊剑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6) :457~459.

[2]杨霁云, 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1~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9.

[4]王宇俊.莨菪类药物新用途[J].中级医刊, 1985, (12) :38~40.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370例,均符合1992年全国的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年龄为2个月~2岁,急性起病,病程均≥48h,经外反复治疗无效,发生尿量减少、不食、精神差而入院。腹泻次数为5~10次/d,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及脓血,无里急后重现象,可伴有发热、腹胀,60%患儿伴有呕吐,均存在中-重度脱水,或伴有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大便镜检部分有少许白细胞、脂肪球,大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无条件作病毒、病原学检测)。全部患儿均作血常规分析检查,少数病例无明显异常,多数患儿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轻度增高。全部患儿临床诊断病毒性肠炎伴中-重度失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84例,两组间病例数、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全部患儿均不用抗生素,常规口服思密达(肠黏膜保护剂)、妈咪爱(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补充累计损失量后加用西米替丁15~20mg/kg3次/d口服,异丙嗪0.25~0.5mg/kg 3次/d口服,连用2~3d。山莨菪碱0.2~0.3mg/kg/次静脉滴入,1~2次/d,至大便呈糊状时停用。

1.3 治疗标准

根据腹泻病的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2],确定判定标准: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为糊状,次数≤3次/d,全部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大便水份明显减少,次数3~5次/d,全部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加重。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1%,P<0.05,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疗效(表1)。

3 讨论

病毒性肠炎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为病毒直接侵犯小肠黏膜,在小肠绒毛上端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内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及坏死,受累黏膜的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至小肠黏膜和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且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感染的病毒后,造成上皮细胞内双糖酶不足及活性降低,进一步引起双糖酶吸收不良,导致协调转运的钠、氯等离子吸收障碍,肠道内呈高渗状态而出现水样的泻等表现[3]。同时,也改变了肠道内环境,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临床多以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调治剂治疗,但疗效较慢。有的乡村诊所或个体医师甚至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致使肠道菌群失调,病程迁延不愈。异丙嗪可抑制环腺苷酸合成,恢复钠功能,从而使分泌减少,可阻断肠道α-肾上腺受体,m-胆碱能受体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肠道血管痉挛。改善肠道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抑制肠蠕动及分泌,抑制大脑皮层,调节免疫功能,并且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退热、安定的作用[5],亦有利于病毒性肠炎的恢复。西米替丁可阻断H2受体,抑制组织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减少肠黏膜炎性水肿,促进绒毛修复,恢复其吸收功能,具有止泻作用,并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少H+对病损的肠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绒毛的修复[4]。同时西米替丁尚具有抗病毒作用,它除了可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抗体、免疫调节功能外,还能提高增加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及免疫球蛋白分泌,又可使脾辅助功能T细胞亚群和抑制T细胞亚群维持正常水平,具有重建细胞介导作用,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能神经阻滞剂,主要作用是解除小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微循环,且具有阻断迷走神经对胃肠道的兴奋作用,能使痉挛的平滑肌松弛。并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腹泻次数,还可以减轻消除恶心、呕吐症状,能扩张心脏血管,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从而利于肠道炎症的恢复,使吸收环境得到改善,吸收功能得以恢复增强,山莨菪碱还可减少免疫球蛋白E的产生和聚积,抗组胺、防超敏,故对小儿腹泻病有效,尤其对症状重、水泻儿效好。同时能改善严重腹泻患儿的外周循环障碍现象。但应注意山莨菪碱可有口干、面红、近视模糊、心跳加速,排尿困难及神经兴奋、荨麻疹等不良反应,但在减量或停药数小时后均可减轻或自行消失。三者联用有相互协同作用,疗效好。本组资料显示:使用异丙嗪、西米替丁口服,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肠炎能促使肠炎恢复。明显缩短病程,总有效率达96.24%,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86.41%),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取材方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鹤松,段絮诚,于卫力,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2,7(4):329.

[2]方鹤松,魏承毓,段絮诚,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傅惠玲,张波,王伟.贝正达治疗腹泻临床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6):681-682.

[4]高秀敏,毛兰芝.甲氰咪胍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2):107.

[5]郭正芳,叶酸.非那根治疗腹泻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89.

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冷休克疗效分析 第3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治疗的52例冷休克的患者中, 男30例, 女22例, 平均 (54±7.7) 岁, 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平均 (55±7.87) 岁, 感染性休克18例, 心源性休克2例, 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 过敏性休克2例。对照组24例, 男14例, 女10例, 平均 (53±7.42) 岁, 感染性休克15例, 心源性休克1例, 低血容量性休克5例, 过敏性休克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病因治疗、扩容、纠酸、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供氧等治疗基础上用多巴胺持续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特别是快速扩容) , 按病情轻重首次以50 mg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注射, 观察5 min后心率改变不明显, 再给予50 mg山莨菪碱缓慢静注, 随后视心率予5~10 mg/h山莨菪碱持续静脉注射, 至面色肢端皮肤转红润、温暖, 尿量增加, 呼吸改善, 心跳有力后改1~5 mg/h低剂量山莨菪碱维持24 h左右。治疗组给药时间在休克发生后~2 h 6例, 2~4 h 8例, 4~6 h 6例, 6~8 h 4例 (对照组2例) , 8~12 h 4例 (对照组2例) 。给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血压变化, 记录心率, 观察肢端皮肤颜色、尿量等, 以及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只作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及t检验。

2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4~8 h血压稳定 (血压>90 mm Hg) , 面色肢端皮肤转红润温暖, 尿量增加 (尿量>30 ml/h) , 呼吸改善, 心跳有力,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8~12 h血压稳定 (血压>85 mm Hg) , 面色肢端皮肤转红润温暖, 尿量增加, 呼吸改善, 心跳有力;无效或死亡:用药后12 h血压未稳定 (持续下降或消失) , 面色肢端皮肤仍紫绀、湿冷, 少尿甚至无尿, 呼吸差, 心率快, 临床征象恶化。

2.2 结果

两组血压稳定时间在<6 h有明显差异 (P<0.05) , 6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休克纠正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组无效3例, 其中死亡1例, 自动住院2例;对照组无效8例, 其中死亡3例, 自动出院5例, 见表2。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后心率情况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两组均无尿潴留。

注:χ2=12.64 P<0.05

注:χ2=6.51 P<0.05

注:t=1.2272 P>0.05

3讨论

冷休克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措施, 其关键在于找明病因, 早期诊断, 掌握好治疗的关键时期, 包括及早治疗原发病, 快速扩容, 糖皮质激素使用,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2]。而我国学者创用山莨菪碱来治疗休克已有多年。近几年研究表明[3,4,5], 山莨菪碱治疗休克的机制主要是:①活跃和疏通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促血栓素的合成, 并进而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②调节植物神经功能;③保护和修复休克细胞, 提高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增加细胞耗氧, 缓解代谢障碍, 减轻酸中毒;④提高免疫力和补体含量;⑤调节体温。抗休克特点:通过逐渐改善皮肤、内脏的微循环;使外周淤滞血液回心, 从而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使血压稳步上升, 对改善组织缺氧、肾血循环效果显著, 即刻提高血压幅度不大。本研究发现, 早期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能有效的逆转冷休克的低血压, 缩短休克纠正的时间。由表1可见,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血压稳定的例数有显著差异 (P<0.05) , 而且治疗时间上在<12 h (特别是<8 h) 的例数差异明显, 说明在休克早期 (<12 h) 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冷休克有明显效果, 因此冷休克治疗要早期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由表2可见, 治疗组休克纠正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冷休克的治疗加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效果明显, 而且休克发生时间短, 用药时间早, 效果越明显, 大剂量山莨菪碱可作为治疗冷休克的有效手段之一。山莨菪碱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心率加快和尿潴留[3], 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尿潴留, 与对照组相比较心率变化无差异 (P>0.975) , 说明大剂量山莨菪碱用于治疗成人冷休克较为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冷休克的疗效, 并与多巴胺治疗冷休克的疗效对比。方法 在充分扩容基础上使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冷休克, 直到休克改善, 并与多巴胺治疗冷休克疗效对比。结果 在加用了大剂量山莨菪碱来治疗冷休克组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多巴胺治疗组, 而且在休克发生6~8h内效果特佳。结论 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冷休克疗效明显比多巴胺治疗冷休克好, 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山莨菪碱,冷休克,多巴胺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2005, 6 (3) :287-288.

[2]侯一峰, 毛宝龄, 等.二次打击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LBP的表达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3 (7) :824-826.

[3]吴钰, 袁士诚, 等.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 6 (3) :243.

[4]陈灏珠, 等.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 (2) :246-247.

[5]徐燕.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探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1 (7) :1-32.

山莨菪碱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 第4篇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 男14例、女12例, 年龄 (4~26) 岁, 平均 (10±4) 岁。均为院外使用皮质激素反复发作转诊而来的患者, 病史6个月~2年。血小板计数100×109/L±9×109/L (n=25) 。本组14例合并肾炎占54% (肾炎诊断标准:过敏性紫癜, 尿常规红细胞>5个/HP, 或尿蛋白定性阳性) , 腹痛17例占65%, 消化道出血6例占23%, 关节痛8例占31%, 紫癜处出血或溃疡2例占8%, 高血压4例占15%。

1.2 免疫功能测定

全部患者均做了免疫功能测定。包括ERFC试验 (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 L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CIC (免疫复合物) , IgG, IgA, IgM, C3。

1.3 过敏原皮试测定

吸入物过敏原14种, 食物过敏原23种, 细菌抗原15种。

1.4 治疗方法

山莨若碱40~100 mg+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 症状消失后停药, 改用山莨菪片10 mg, 3次/d, 每1~2 d递增10 mg, 至每次50 mg, 可连续服药1~2个月以巩固疗效。用药量与病情成正比, 如患者感到视力轻度模糊、口干、排尿稍有困难, 是用药最理想的“化量”。

2结果

26例患者做了免疫功能测定。ERFC, LT, IgG, IgA, IgM, C3, 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无统学意义, CIC治疗前为0.30±0.23, 治疗后为0.15±0.09, t值2.881, P<0.01。

18例患者做了吸入物变应原皮试, 阳性结果:螨2例、霉菌2例、尘土2例、花粉2例。24例患者做了食物变应原皮试, 阳性结果:牛奶5例、海鱼10例、虾12例、鸡蛋6例、牛肉2例。16例患者做了细菌抗原皮试, 阳性结果: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4例、乙型溶血型链球菌阳性4例、白色葡萄球菌阳性3例、粪产碱杆菌2例、硝酸盐阴性杆菌4例。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变应原皮试阳性。

本组病例治疗后全部于24~72 h紫癜明显缓解, 1周以内紫癜消退16例, 2周以内消退10例。腹痛于用药后48 h内全部消失。消化道出血6例于治疗后24~72 h内出血停止, 未用上血剂。关节痛8例于1~2周内疼痛停止, 高血压4例于3至10 d恢复正常。紫癜合并肾炎14例, 肉眼或镜下血尿及蛋白尿+-+++于2周内恢复者8例, 4周内恢复者4例, 另2例加雷公藤口服后2周恢复。1例女性26岁全身紫癜多处出血, 担架抬入院, 两肘屈曲困难, 未用止血剂及抗感染处理, 也于2周内基本恢复。对21例随访6个月~2年内复发者2例, 占10%, 继续用上述方法仍有效。

3讨论

笔者根据山茛菪碱的作用机制, 治疗本组患者, 收到较好疗效。本组免疫功能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可能与本组患者曾经使用皮质激素有关。CIC治疗前升高治疗后明显恢复可能有Ⅲ型变态反应参与。本组病例做了国内较常用的过敏原皮试检查, 阳性率不高, 可能本组的过敏原不止于此。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尿石症患者300例, 男188例, 女112例;中位年龄39岁;肾结石185例, 输尿管结石85例, 膀胱结石73例, 尿道结石43例;B型超声检查提示结石≥2cm 196例, 结石<2cm 104例。

1.2 方法

300例患者均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40滴/min, 每天1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00例尿石症患者中疼痛缓解256例 (85.3%) , 结石自行排出39例 (13.0%) 。

2.2 不良反应

出现口干、面部潮红203例 (67.7%) , 心率加快76例 (25.3%) , 排尿困难21例 (7.0%) 。经对症处理后, 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效果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中大量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质、精制糖、奶制品和低纤维素时, 导致结石患者逐渐增多。肾绞痛是泌尿外科急症, 需紧急处理。山莨菪碱作为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 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 缓解痉挛。有镇痛作用, 又能扩张输尿管管腔, 利于结石排出。

3.2 并发症护理

3.2.1 口干、面部潮红:

口干、面部潮红是山莨菪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通常用药后30min出现。发生原因:与山莨菪碱抑制腺体分泌有关, 对汗腺、唾液最为敏感, 导致口干、皮肤干燥。还能扩张微血管, 使体温升高, 面色潮红。如患者体温>38.5℃, 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完全梗阻时, 使输尿管腔内压力增高, 管壁局部扩张、痉挛和缺血, 由于输尿管与肠有共同的神经支配而导致恶心呕吐, 严重时引起脱水, 加重口干。应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补充液体或电解质。另外, 输液的利尿作用, 可减轻输尿管痉挛引起的疼痛[2]。口干明显者, 给予口含酸梅或咀嚼口香糖, 可促进唾液分泌, 湿润口腔。对于口干患者, 饮食上注意指导少食多餐, 多饮水, 避免烟酒刺激, 以免加重口干症状。因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清洁作用减弱, 易引起口腔菌群的改变, 需注意口腔卫生, 防止细菌感染[3]。

3.2.2 心率加快:

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654-2注射液过程中, 感觉心悸不适。发生原因可能与山莨菪碱解除迷走神经的心脏抑制, 使心跳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加上尿石症患者因疼痛刺激常伴有心率增快, 因此, 心率>100次/min, 老年人,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当肾绞痛剧烈时, 按医嘱给予山莨菪碱镇痛解痉, 给药前先测量生命体征, 用药后再测1次。输液速度勿太快, 40滴/min。用药期间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戒烟酒。患者有恐惧不安情绪, 应嘱家属在旁陪伴, 予心理安慰, 保持情绪稳定。并给予半卧位或舒适体位, 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因左侧卧位时患者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4]。

3.2.3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严重的并发症, 老年男性多患有前列腺肥大, 用药后易出现排尿困难。发生原因, 可能是山莨菪碱致前列腺充血、水肿所致。因此,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禁用654-2注射液。国内报道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 减少尿路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导尿术, 或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5]。所以护士在观察输液过程中, 发现患者排尿困难时,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鼓励主动排尿, 增强自行排尿信心, 指导用热水袋外加布袋或热毛巾热敷膀胱区, 也可听流水声, 诱导排尿。对尿潴留时间较短, 顺脐至耻骨联合中点处轻轻按摩, 并逐渐加压, 切忌用力过猛, 以免造成膀胱破裂。膀胱充盈不严重者常有很好的疗效。膀胱充盈明显时, 为促进膀胱肌收缩, 遵医嘱予新斯的明0.5mg肌内注射。经以上处理仍排尿效果欠佳时, 应在无菌操作下插尿管并留置, 使膀胱充分休息, 待水肿消失后, 拔除尿管, 让患者恢复自行排尿。

3.2.4 心理护理:

由于结石复发率很高, 给患者躯体带来较大的痛苦。肾绞痛发作时, 护士应尊重患者对疼痛反应, 理解患者, 帮助患者了解结石预防、治疗等信息。讲解用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 并有充分心理准备。解除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焦虑与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4 小结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应熟悉药理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同时也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山莨菪碱,尿石症,不良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鹏, 郭阳.沈阳城区常住人口尿石症患者营养饮食习惯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6) :155-156.

[2] 王凤莲.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尿石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5) :127-128.

[3] 谭倩, 吴小梅.放化疗所致放射性皮炎和口腔黏膜炎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6) :53-54.

[4]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89-190.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患腹泻的住院患儿200例, 其中, 男性140例, 女性60例;轻型腹泻160例, 重型腹泻40例;伴有轻度脱水者80例, 中度脱水100例, 重度脱水20例;合并有酸中毒者115例, 低钾血症85例。截止到就诊时, 病史<1 d者50例, 在1~10 d者140例, >10 d以上者10例。伴有发热症状的70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 白细胞总数升高者80例。大便常规中镜检有白细胞 (++) ~ (+) 45例, 同时伴有红细胞 (++) ~ (+) 4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 治疗组10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抗病毒蒙脱石散 (用法为1~3 g/次, 3次/d, 首剂加倍) 、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脱水程度、血常规及大便常规的检查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及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1.2.2 治疗组

一般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同时给予山莨菪碱及异丙嗪足三里穴封闭, 入针0.5 cm。应用剂量为, 山莨菪碱每次0.2~0.3 mg/kg, 异丙嗪每次0.5~1.0 mg/kg, 每日1~2次, 每次的总量分为两份, 双侧足三里封闭治疗。

1.3 疗效评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根据症状消失情况, 大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结果, 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

治愈:在接受治疗的1~3 d内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为临床治愈者。显效:在治疗后3~5 d, 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临床治愈者。有效:在5~10 d症状好转, 化验正常, 大便性质未正常者。无效:10 d以上症状好转, 化验正常, 大便性质未正常者。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5 d治疗后疗效情况见表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山莨菪碱加异丙嗪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患者, 能缩短患者病程, 减轻腹泻症状, 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临床疗效满意。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蒙脱石微粒, 其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 并且对胃肠黏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1], 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蒙脱石散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服用几个小时后可随大肠蠕动排出体外, 无毒副作用, 非常安全。复合乳酸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作用, 主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山莨菪碱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可使分泌的IgA增高而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 以控制肠道感染[2,3];可改善肠微循环, 促使肠壁炎症水肿消散, 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 恢复其正常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具有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此作用可使大小肠蠕动减慢, 加强其吸收, 并能够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的含量, 增强肠系统对钠、氯的重吸收功能, 从而改善肠-全身循环。

中医认为秋季腹泻发生的病因病机为, 秋冬季节, 阳气内伏, 外寒盛。小儿脏腑娇嫩, 脾常不足, 肾常虚, 易受寒邪侵袭, 中伤脾胃, 久则及肾, 易发生脾虚泻, 虚寒泻, 肾虚泻。中医认为“泄之本无由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易被饮食所伤, 运化失职, 升降失常乃成泄泻。足三里为胃经合穴, 有“合治内脏”之理, 具有健脾胃、除水湿、和营血、补虚弱之功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与经络的调理产生局部与全身的生理效应, 达到治疗目的。

山莨菪碱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具有止痛、止泻的作用。配合应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减少大便次数, 改善大便的性质, 消除症状, 使疗程缩短。有研究指出针刺足三里发现裂解度增加 (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阳性杆菌, 也能灭活某些病毒) 特别是针刺12 h后增加最显著[4,5]。故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 既可以减慢肠蠕动, 也可提高消化能力, 同时提高免疫力, 可帮助控制腹泻病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的治疗作用。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 说明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指出, 山莨菪碱有使患儿面色潮红、口干、轻微哭闹的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应多给患儿喂水, 以缓解症状。一般随着药效消除, 以上症状即消失[6]。总之, 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 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 疗程短, 治疗有效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异丙嗪足三里封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 治疗组100例, 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脱水程度、血常规及大便常规的检查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及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组一般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同时给予山莨菪碱及异丙嗪足三里穴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5d内显效率达到95%, 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显效率达到83%, 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山莨菪碱加异丙嗪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患者, 能缩短患者病程, 减轻腹泻症状, 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山莨菪碱,足三里,封闭,秋季腹泻

参考文献

[1]贾公孚, 谢惠民.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62.

[2]丁爱武, 宋少艳.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分析及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5 (1) :21-22.

[3]陈为兵, 王少玲, 李洁.山莨菪碱不同给药方法辅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5) :585-586.

[4]薛幸, 段秀芳.思密达保留灌肠配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腹泻病150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4, 21 (1) :25.

[5]唐迎红, 徐邴重.足三里穴药物封闭治疗夏秋季小儿腹泻168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7, 15 (9) :16.

山莨菪碱/治疗应用 第7篇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急重病中的常见病[1],临床处理不当,常危及患儿生命。199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127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其中66例采用辅以消旋山莨菪碱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诊断均按照1987年4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将全部病例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分治疗组66例,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61例。男76例,女51例,男∶女=1.5∶1。最大年龄14岁,最小为9个月。其中,学龄前儿童发病72例,占56.69%;幼儿期发病38例,占29.92%;1岁内发病者15例,占11.81%;学龄期发病仅2例,占1.57%。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及发病天数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采取抗炎、补液、给氧、吸痰及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观察山莨菪碱的疗效。治疗组:山莨菪碱0.5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点滴。对照组:地塞米松0.3mg/(kg·d)加入静脉点滴中。停药指征: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1.3 疗效标准

(1)部分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哮鸣音减少,“三凹”征及紫绀明显减轻;(2)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部分缓解时间为3~54 h,平均为8.75 h,完全缓解时间为10~96 h,平均为36.6 h。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为93.9%。对照组:部分缓解时间为6~60 h,平均为24.2 h,完全缓解时间为10~98 h,平均为40.2h。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为80.32%。

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χ2=4.5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见表1。

3 讨论

山莨菪碱可通过调解c AMP与c GMP的相对平衡和封闭M、α受体,使β受体活化,重新分布[3],从而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痉挛的肺小动脉,疏通其微循环,以达到改善肺通气和矫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目的。山莨菪碱还具有兴奋呼吸,循环中枢,抑制大脑皮层,通过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从而防止脑疝形成[4,5]。本文结果表明:(1)在应用山莨菪碱同时应根据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抗炎、补液、给氧、吸痰、纠正脱水、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2)山莨菪碱镇静作用较强,对并有烦躁不安的患儿尤其适用;(3)应用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见效较快,疗效较好。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消失快,疗程短,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重、中度哮喘患儿,应用山莨菪宜早期,反复给药,待病情缓解后,开始逐渐减量至停药;(4)山莨菪碱安全可靠,其有效量仅为致死量的1/400,病情越重,年龄越小,其需要量及耐受量越大;(5)山莨菪碱副反应。

本文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尤其与激素相比副作用小,且药源充足价廉等优点。总之,山莨菪碱在治疗哮喘病时,见效较快,疗效较好,用法方便,副作用少安全可靠为一很有前途的抗哮喘药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敏刚.支气管哮喘.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3.

[2]华云汉,陈育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1:41.

[3]钟南山.哮喘的治疗.实用内科杂志,1992,10:520-521.

[4]陈平.应用654-2抢救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实用儿科杂志,1991,3:147.

上一篇:教育主题网站下一篇:桥梁承台

热门文章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