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养护技术

2024-05-04

建设和养护技术(精选10篇)

建设和养护技术 第1篇

1.1 道路设施的建设特点

道路设施建设的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而日益突显, 业已成为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头等大事。道路建设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建设前, 必须认真规划和进行现场考察, 以设计出最佳的方案。通常城市道路建设有以下特点:

建设规模大, 拆迁困难, 内容复杂。通常一条道路工程包括桥梁 (含人行天桥和通道桥) 、道路、给排水 (给水、雨水和污水) 、电力、通讯、燃气、路灯等专业工程, 工程量大, 且各专业工程的相互制约影响较大, 施工中须统筹安排, 协调配合。

要充分考虑施工期交通组织安排, 尽量避免对交通及行人产生大的影响, 这是与其他施工相区别的最主要特征。提高效率, 保证质量是其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要充分考虑原有管线拆移。在城市中密布地下管网, 无论是哪方面的施工, 都会影响到其他管线的正常使用, 因此, 在施工中必须通盘考虑, 不影响既有管线发挥正常作用。

为尽量少影响交通并改善周围环境, 施工工期一般都很紧, 而质量目标要求又高, 且参加施工的作业队伍较多, 需要项目经理部做大量有效的协调组织工作。五是涉及面较广, 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 缺少哪方面都不行。

1.2 道路设施常见的损坏现象

1.2.1 裂缝

沥青路面裂缝按裂缝的形状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 (龟裂) 和不规则裂缝等4种型式。

1.2.2 深陷和车辙

深陷是指路面出现局部下凹的现象, 有的下凹部分仍处于完整状态, 有的则出现裂缝或网裂,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基局部湿软 (即局部强度和稳定性不足) , 或路面强度不足或厚度太薄, 传到土基的压力超过土基的承载能力, 因此产生过大的垂直变形而使路面沉陷, 如果整个路段土基强度不足, 路面没有纵向产生带状凹陷, 这就是车辙, 在高温季节, 沥青面层在车辆重复作用下, 累积的永久变形量较大, 也易形成车辙。

1.2.3 推移

面层材料没行车方向产生推挤和隆起, 甚至形成波浪的现象称为推移, 它是由于行车荷载的水平力、垂直力和震动力的共同作用, 使面层材料产生剪切破坏所致, 在交叉口或公共汽车站附近等水平力较大的地方, 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特别是沥青面层在高温时更容易发生推移。

1.2.4 坑槽

面层材料黏结力不足, 或在行车作用下被磨损、碾碎, 出现细料散失、粗料外露, 进而骨料间失去联结而出现成片散开的现象称为松散;松散材料散失后就形成坑槽, 若不及时养护修补, 就会使整个面层受到损坏。

1.2.5 泛油

在高温季节, 沥青面层发软以至浮现一层黑亮沥青的现象称为泛油, 此时面层材料黏结力低, 容易被车轮粘着带走而出现坑槽;被带走面层材料落下处则形成油包。其原因是沥青材料热稳性不良;面层材料组成不当, 如沥青用量过大等。

2 我国道路设施的建设

2.1 严格把好设计关。

道路设施作为交通枢纽, 不但要考虑其承担的交通重任, 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专业的统筹衔接高标准规划, 科学、合理的选择确定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

2.2 材料质量控制。

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 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 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 有一定的技术检验和资金雄厚且在社会上有一定信誉度的生产厂家, 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 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

2.3 规范施工程序。

在施工过程中, 要做到原材料及构配件报验、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报验。对涉及到工程承重构件的原材料要严格控制, 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中;对桥板等预制承重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 重点检查跨度板的钢筋规格、数量、接茬等国家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质量通病;着重控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的通病, 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和平行检验, 避免质量隐患的存在, 确保工程质量;重视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对路基及桥涵纵断高程、路基压实度等数据认真测量, 对测量数据现场签证, 确保数据的时效性;要督导施工单位完善工地试验室, 做好试验检测工作, 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数据。同时做好平行抽样试验, 及时准确地提供试验数据以正确评价施工质量,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提做好事前控制。

2.4 竣工验收。

当工程完工时要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进行完工验收, 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评定, 以确保是否达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 从而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道路设施的养护维修

3.1 道路竣工资料的管理

道路竣工验收时首先要验收道路竣工图纸和资料是否清晰和齐全, 及时存档, 是今后组织养护施工技术的重要依据。养护管理人员应认真熟悉竣工图纸, 结合图纸, 仔细了解道路建设的详细情况。这样可在今后道路养护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时判断出原因, 及时制定出维修方案, 进行第一时间维修。

3.2 裂缝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缝宽在10mm以内的, 应采用热沥青灌缝, 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缝;缝宽在10mm以上时, 应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缝。

3.3 坑槽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坑槽深度已达基层, 应先处治基层, 再修复面层;在低温寒冷季节, 可采用沥青冷补材料处治;当采用热修补方法时, 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0mm, 翻松被加热面层, 喷洒乳化沥青, 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 整平压实;修补的坑槽应为顺路方向的矩形, 坑槽四壁不得松动且必须涂刷粘层油, 槽深大于50mm时必须分层摊铺压实。

3.4 拥包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时, 可采用机械铣刨平整;拥包峰谷高差大于15mm且面积大于2m2时, 应采用铣刨机将拥包全部除去, 并低于路表面至少30mm, 清扫干净后, 喷洒粘层油, 并采用热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 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 再重铺面层。

3沉陷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 可只修补面层;土基或基层被破坏时, 应先修补基层, 再重铺面层;桥涵台背填土沉降时, 应先处理台背填土后再修补面层。正常沉降时, 可直接加铺面层。

3.6 麻面与松散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成松散状态的面层, 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 重铺面层, 或按0.8~1.0kg/m2的用量喷洒沥青, 撒布石屑或粗砂缝料处治;大面积麻面应喷洒沥青, 并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城区可采用稀浆封层或微表处等方法维修。

3.7 泛油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轻微泛油的路段, 可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较重泛油的路段, 可先撒5~10mm粒径的石屑采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 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严重泛油路段, 应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除后, 重铺面层。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而城市道路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 对各工序施工按规范严格控制, 实行系统管理, 进行全过程控制, 做到持续改进, 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道路基础设施使用年限的增长, 车辆荷载、环境、气候等因素将引起设施使用性能急剧降低。上世纪初大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将到达使用末期,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维修策略, 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工程维修任务。所以, 笔者下文将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养护维修做相关的探讨。

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 第2篇

(1987年5月11日交通部[87]交公路字309号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县乡公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的组成部分,对开发地区经济,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逐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所的现行政策,结合各地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乡公路按其性质和作用分为:

县公路——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和运输量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公路。

乡公路——主要为乡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并与外部联系的公路。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即县公路由地(市、州)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平衡审批,县组织实施;乡公路由县规划,报地(市、州)公路部门平衡审批,乡(区)政府组织实施。

第三条 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是一项地方性、群众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第四条 县乡公路的建设应坚持开拓交通、方便群众、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指导思想。

县乡公路建设要做到发展有规划、实施有计划。地(市、州)县应在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流量,客、货运量,路网布局,小城镇分布,资源开发,人口增长等因素,统筹安排,并根据需要与可能编制出较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公路交通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方案。

第五条 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养护,执行“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政策,其资金来源,除征收的手扶拖拉机、畜力车养路费,地方财政附加收入外,还应采取多方集资,群众投劳等多种形式,广开资金渠道。贫困地区的公路建、养投资不足部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用养路费给予适当补贴。要注意把多方筹集的有限资金(包括国家“以工代赈”的有限实物)用到对发展本地区经济、改变交通状况有重要意义的路线上,坚持根据规划分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期实施,有计划地安排公路的新建、改建工程任务,做到修一条,成一条,管养一条。

第六条 工厂、矿区、林区等专用公路,贯彻自建自养的原则,但应纳入县的统一规划。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县乡公路建设、养护计划,由县公路部门根据批准的公路发展规划及资金来源进行编制,县公路经地(市、州)公路部门审查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平衡下达;乡公路由地(市、州)公路部门平衡安排,同时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备案。

计划内容包括:资金收支计划、养护计划、公路工程项目计划、民工建勤计划、主要材料计划、公路绿化计划。

列入计划的公路工程项目,应有设计文件。县公路部门在编报计划前,应组织力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八条各县级公路部门要设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按规定内容完善、准确、及时地报送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年报。月报报送地(市、州)公路部门,季报由地(市、州)汇总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年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

第三章 技术管理

第九条 县乡公路建设、养护要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果。要加强县级公路技术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和培训技术人员,建立技术负责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使技术人员有职、有责、有权。

第十条 县乡公路建设标准,执行交通部一九八一年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技术标准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考虑远景发展。新建工程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凡纳入计划的县乡公路建设工程设计文件要参照交通部颁发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进行勘测,一般可简化设计文件,即包括:

1.路线平纵面图;

2.桥隧设计图;

3.特殊构造物设计图;

4.路基设计表;

5.桥涵构造物一览表;

6.设计说明书;

7.概算。

县乡公路设计文件,由县公路部门编制,报地(市、州)公路部门审批。大桥和技术复杂工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审批。若变更设计,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县乡公路建设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施工指挥机构领导施工,处理占地拆迁,协调各方面关系。

要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规范规程。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检查制度,明确工程监理人员。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工序质量检查和验收。

每项工程都要配施工技术负责人,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概算包干。

施工中必须注意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县乡公路工程竣工后,要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工程总结、技术鉴定,办理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试行)》由审批单位主持进行工程验收。验收鉴定书一式三份,地(市、州)、县公路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各一份存档。对不合格的工程要责成施工单位限期修正。

第四章 养护管理

第十三条 凡经验收符合四级以上(含四级)标准的县乡公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审定后,列入公路统计里程,并根据当地情况列入县乡公路养护计划。

第十四条 凡列入养护的县乡公路,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交通量大小,分别采用经常性、季节性、突击性的养护。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要加强对养路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第十五条 为了统一考核养护质量标准,凡列入管养的县公路,均应执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暂行办法》评定路况。乡公路,要参照上述办法,制定质量考核指标,保证公路完好,正常通行。

第十六条 县乡公路养护可实行经济承包,联产计酬的方式,开展创好、创优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加强科学管理,进行技术革新,改进落后的养护方式,不断提高好路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路管理部门应根据情况,对县乡公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第十七条 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用地、砂石料场等,由县乡政府妥善解决。县乡公路的路政管理,按国家和省、地、县各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县乡公路沿线绿化,纳入县、乡政府的绿化计划,贯彻国家的《森林法》规定,执行“谁种、谁管、谁收”的原则,路树更新时,必须经县公路部门核准,任何人不得随意砍伐。

第十九条 县乡公路养护管理的其他问题仍按交通部一九七五年《公路养护管理暂行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则

山区草坪的建植和养护技术 第3篇

关键词 山区草坪;建植与养护;草种选择

中图分类号:S68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1 优选草的种类

关于设计和修剪草坪,尤其是为了获取质量上乘的草坪,必须挑选合适的草种来种植。选择的草种要与该草坪的生存环境相匹配,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抗逆能力,也要符合草坪的设计目的;同时,要联系本身经济能力如何长时间进行修剪和维护管理费用。

2 种植手段

2.1 优选种植土壤

草坪的草种根系普遍深度都是20~30 cm内,挑选草坪种植的环境,必须要挑选土质疏松,营养丰富的地点。如果绿化地的土质不好,首先挑选深度50 cm的优质土壤,撒肥料,在草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1.1 播撒肥料

要增加土壤的肥力,推动草快速生长,每667 m2草普遍播撒1000~2 000 kg的肥料。要求肥料细碎、均匀、混合到土壤中。同时,可以播撒无机肥,必须要保证肥料的含氮量,不然会导致草狂长,添加修整次数,导致草的抵抗力有所降低[1]。

2.1.2 防虫害

为了达到保护草根、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可以播撒肥料和农药。但播撒农药的时候谨记:要平均播撒,不然药粉会形成团块,降低对病虫害的防治功效[2]。运用辛硫磷的时候,应该把药粉、炉灰和细土沙等搅拌均匀,播撒在土壤中,而后使用耧耙翻耕等,该试剂的分配是:50份细土和1份5%的辛硫磷颗粒剂搅拌。

2.1.3 平整土地

整地的最后步骤是平整土地。平整的原则是“小平大不平”。要求为土地面平整,土壤不结块(土粒半径不超过4 cm),土壤上层松散下层结实。一般人工平整范围小的土地,整地工具大多为多钉齿耙和耧耙等;范围大的草坪一般运用刮平设备,板条大耙等。

2.2 播种繁殖

2.2.1 播种时间

山区最好在8月播种草坪草籽,因为这段时期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适宜,有利于草坪种子萌发和生长,同时降低杂草的危害。播撒种子的深度宜为表层土壤下0.5~1 cm内,不然会降低出苗机率。播撒种子之前必须需要平整和耙平,播撒种子后盖土,必须仔细的用细齿耙把土覆盖好草种,最后使用滚子滚压草坪。这样既有利于种子和土壤的充分接触,增加出苗率;滚压后能提高建植坪床的平整度,又有利于观赏。播种后21~28 d内要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湿度,以利于种子吸湿膨胀,及时出芽,特别注意防止大水冲灌[3]。

2.2.2 播种形式

大型播种机一般使用在大规模的草坪。播种机分为自行式与旋转式播种机,这能够保证播种量的精準度,但是运行不够敏捷。

小范围的草种使用人工,特别是存在乔木和灌木等杂草丛生的位置,还有坡度较大与小范围的草坪地上操作,运行比较灵活,但是播种不够平均,播种量不能很好的控制,就会浪费原料。

播种新方式是喷播法,把水作为主体,把肥料,草种,土壤改良剂和生长素等混合后,使用专门的器械喷在地面上长成草坪。

2.3 营养繁殖

2.3.1 铺草皮

这是草坪种植中成本最高的建坪方法,优点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它能在任何有效时间内,提供速成草坪,用播种法需养护1 a后才能形成一种同样密度的草坪。该方法要先在适宜地进行草皮生产,待草皮长好后,将草皮取下来,铺植到准备好的坪床上。此种植方法在斜坡草坪种植中效果尤为显著。

2.3.2 平铺草块

这个手段可以立刻产生作用,除去冬季冻土时期,其他时间都可以动工,尤其是春天和秋天效果最佳,每个草种都适宜播种,但是成本较高,并且草种可能可施工,尤以春、秋两季为好,各草种均宜适用,缺点是成本高,且容易衰老死亡。

2.3.3 匍匐茎栽植法

匍匐茎栽植法是将母本草坪,用锄、镐、铲等或刨、或挖、或铲,然后去土,再行撕碎或切碎,形成“分株”,将已分的植株撒播在整好的地面上,然后做好覆土、浇水、除草等工作,加强管理直至成坪。

3 养护技术

3.1 浇透水

新植的草坪,依据四季条件,保证浇水量,特别是已经出苗的草坪,保持水浸入到地下10 cm。气温较高的季节不能在温度最高时浇水,如果瞬间温差过大,会对草种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生长时期,如果天气干燥,一定要固定时间浇水。而生长时间较长草坪,一定要在每年开春草发芽之前与秋天枯叶时缴足水,这就是“春水”和“灌冻水”,这保护草坪整年的生长和冬天不会被冻死。

3.2 保证施肥量

土壤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草种才会茁壮成长,土壤营养程度不高的山地,即使施肥已达到标准施,但由于草种每年的吸收量是一定的,如果土壤肥效降低,就必须要固定时间补充营养,且最需要磷和氮。

3.3 固定时间修剪

修剪时间固定在3-11月,出现暖冬时也必须要进行修剪。修剪规则为1/3规则,首次修剪一般在草高达10~20 cm时,流茬高是6~8 cm。草的生长率取决于修剪的次数。一般草生长最好的月份为每年的5-6月,每7~10 d修剪1~2次,其他时间10~15 d修剪1~2次。

3.4 草坪通气

草坪一定要固定时间打孔,叉土通气。范围较广的草坪必须要使用打孔机。在小面积及轻壤土草坪上通气,可用挖掘叉按10 cm间距与深度掘叉,叉头直进直出,以免带起土块。土壤穿孔以后,在草坪铺盖沙子,随后使用硬质扫把和齿耙平整沙子,把沙子填补到缝隙中,保持空气流通,能够改变深层的土壤渗水情况。草面沙层厚度不要超过0.5 cm。

3.5 修剪杂草

修剪杂草一般涵盖杂草生长、喷洒农药,草坪治理等方面整合治理手段,我国是农业国家,长时间运用除草剂导致种群快速生长与扩散,给化学治理为载体的杂草整合手段提出新要求。所以治理杂草早已变成草坪中设计的重要课题。

3.6 治理病虫害

病虫害普遍划分为非侵染性与侵染性病害两种类型。因为非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导致的病害。例如,土壤的营养物质供给占比失衡、破坏环境导致的有害气体或者物质、土壤的酸碱值pH值等,并没有传染的可能性,这就是非侵染性病害;因为生物寄主(病原物)导致的病害,有传染的可能性,这就是侵染性病害。挑选质量上乘的优质草种,能够增强草种对病害的抵抗力。

4 结语

草坪已成为环境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坪建植和养护直接影响草坪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总结了园林草坪的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的技术和要点以及养护技术。在进行园林绿化和建植草坪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草坪建植的技术和要点,保障草坪的健康生长,使草坪充分发挥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徐岚,吴楠.草坪建植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姜荣玲,贾智华;谈草坪的养护管理[J].林业勘查设计,2005(2).

[3]徐秉良.草坪技术手册-草坪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道路绿化中的建设和养护问题小议 第4篇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养护问题

在道路绿化工程中, 我们主要会遇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 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尽量使三者之间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其次, 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 没有考虑生长适应环境等问题。这样在后期建设部分,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最后, 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不够详细, 往往单一化, 没有特色和创意, 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

1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来说, 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 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 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首先, 应该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时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 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地准备周全, 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 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 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 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 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 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 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 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 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 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

第三, 了解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这样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 力争做到美观大方, 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 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 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 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 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 这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

第一,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 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 一定要严格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 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

第二, 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 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 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 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 比如, 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 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 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 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 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 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 有利于形成大方美观的效果。另外, 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 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 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 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之内, 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 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 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 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 比如, 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 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 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 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 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 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 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 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 季相变化等情况, 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 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 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 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这验证了“三分种, 七分管”的说法, 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晟.论城市道路绿化与道路排水系统的协调[J].广东科技, 2013

建设和养护技术 第5篇

为继续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

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监督、乡镇为主、村级落实”的原则,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渠道,基本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范围,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和规范化,保证农村公路路况完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总体要求:路面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桥涵及隧道完好;沿线设施完善;无侵占、破坏道路现象。

二、落实责任

县政府是全县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工作。乡(镇)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财政、公安、住建、规划、国土、水利、农林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工作。

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编制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计划;负责县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对乡道、村道建设养护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监督乡(镇)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对建设、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组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考核评比,奖惩兑现。

县交通路政管理所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扩大超限运输治理的覆盖面,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运输问题;实施路政巡查,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的行为;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维持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作业现场秩序;配合乡镇政府做好村道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内公路设施的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爱路、护路意识。

乡(镇)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县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设立农村公路管养站,负责制定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编制辖区内乡道、村道建设、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筹措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资金;统筹协调解决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用地、砂石料厂、炸药和水利、环保等事宜;负责辖区内村道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协助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做好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完善乡道、村道的交通安全设施;协调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经常巡查农村公路,切实做好乡、村道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避免大型重载车辆绕逃行驶农村公路,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面、桥涵及交通标志等附属设施完好,对于巡查中发现属于相关部门职责的事项应及时报告,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确定的养护组织和养护人员应当

协助做好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村民支持配合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养护管理工作巡查督查力度。日常巡路可以及时掌握公路路况,了解交通运行状况,检查公路及设施完好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公路管理养护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根据工作性质、重点不同分为路政巡查和养护巡查,县道路政和养护管理单位每周各巡查两次,乡道、村道责任主体每周巡查一次,认真仔细填写巡查记录,定期归档;

(二)建立县道病害限时修复制度。对在县道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道路病害须三日内确定方案按程序报县政府审批后开始整修,二十个有效工作日内修复,限时解决,保障道路通行质量。乡道、村道由各乡镇参照执行。

(三)、开展集中清理活动。一是堆积物、障碍物的清理,建筑材料、垃圾乱堆乱放、私搭乱建、打场晒粮,不仅严重污染了公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县道、乡道堆积物、障碍物的清理责任单位公安交警大队,各乡镇、交通路政管理所、农村公路管理所必须全力配合,每年集中清理最低两次。二是县道、乡道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的清理,责任单位各乡镇,工商、税务、公安交警大队、交通路政等部门必须全力配合,严厉打击常年占道经营,集会堵塞交通的违法行为。

(四)本着对道路交通事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力气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行为。公安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形成联合治超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超载行为,杜绝车辆抛撒现象,减轻车辆对道路桥梁的损伤。

(五)乡、村道养护管理要做到“五个到位”。

1、乡镇、村机构人员到位。各乡镇要设置农村公路管护站,要真正开展工作,明确一名乡镇分管负责人兼任站长,配备1-2名专职养护管理人员,村民委员会要明确一名兼任管理员,确保本村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养护经费到位。养护配套资金的筹措是农村公路及时、有效养护的关键。各乡镇、村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养护管理的配套资金,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养护质量管理到位。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按劳取酬、按量计付等。在日常养护中,要求养护人员坚持做到全面养护、常年养护。

4、工作力度到位。实行“五定一包三挂钩”的办法: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定费用,包养护质量,养护管理与经费挂钩、与工资待遇挂钩、与评比挂钩。

5、检查自评到位。各乡镇政府应每月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自评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情况的通报要及时报送农村公路管理所。

四、资金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按照“省市补助、县乡自筹”的原则筹集,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县政府根据当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及养护和管理需要,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的财政资金逐步增加。

(一)资金筹集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

1、县政府依据本行政区域内县道、乡道、村道里程,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日常养护资金;

2、乡(镇)政府依据本行政区域内县道、乡道、村道里程,仍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500元的标准在乡(镇)财政预算中安排日常养护资金。

县、乡两级财政列支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附表1:修武县2012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情况表)每年由交通部门申报,财政部门审核后,分别列入财政预算,县、乡两级财政列支的日常养护资金一并由县财政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根据养护质量考核结果分季度拨付拨付养护单位。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程配套资金

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村公路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程等专项工程补助,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筹措。县政府每年按本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百分之一点五列支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程专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工程开始实施,由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支付申请,经批准后财政部门支付。实际执行中如有结余,可以滚存使用。

(二)资金使用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应当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程序加强管理,并按照国库支付制度及时拨付,实行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挪用。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理安全使用。

五、监督考核

农村公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农村最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一并纳入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按照《修武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实行日常检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计划安排挂钩,与养护资金的拨付及补助标准挂钩。乡(镇)养护质量考核不合格的,县财政将暂缓或停止拨付各级补助资金。

论农村公路科学化建设管理和养护 第6篇

1.1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落实工作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应组建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交通、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领导小组要严密监督各乡镇人民政府,让他们组建起由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镇)长为副组长,县级交通部门各片区分管领导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监控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的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乡镇领导人指定行政村内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农村公路修建的质量作出监督。同时,对这些监管员,政府还要给予聘任证书,给他们监管牌,让他们的监管行为更加名正言顺,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也要组建相应的项目管理办公室,其中分别由局长、分管局长担任相关领导人,技术人员负责对应工作的开展,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监管。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自己辖区内的在建公路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他们要对各个承包公路建设的项目部门进行监督,让他们的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人负责,都能找到监管人,确保他们职责范围内的项目都能高质量完成。

1.2 增加项目管理,保证公正质量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更为有效地措施,丰富管理手段,严把“五关”。一是要从设计上进行把关。增加和上级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整体规划意向,避免和上级部门的建设项目产生冲突。挑选资质优良的设计部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在这一工作进行过程中,要跟踪他们的设计动态,与他们积极地沟通和交流,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不断调整设计规划,并聘请相关专家对全部的设计图纸展开细心地审核,保证设计图纸满足县乡实际情形,全面表达群众心愿,从而为项目高品质低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对承包企业把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50万为标准,对超过50万元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聘任具有专业资质的代理部门完成招投标工作,依据确定的程序完成公开招标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招标工作的公开程度,让其保持相对透明的状态。借助公开招投标,按照既定程序挑选有足够实力的企业来承包项目,让具有资质的企业完成施工。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去挑选工程监理公司,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第三是要为建设材料质量把关。增加质量意识,为建设材料和建筑设施确定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建筑材料内关键的粗集料、细集料、水泥、沥青及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梁、模板等都制定强制性标准,保证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的路基压实度、路基强度和厚度、混凝土强度等各个大项的建设满足要求。尤其在村内设置的混凝土集中拌合站,更是要严格监督,要准保证其混凝土公路的施工品质。第四,为试验检测把关。施工单位构建项目试验基地,监理人员组建抽检实验室,对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多个项目给予定期检查。组建核心实验室,不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第四,为干部的廉洁自律把关。人才是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关键。领导干部作为主要的监管人员,对公路建设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对干部人员的自律状态进行监督,要确保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管的人员都有足够的廉洁意识。加大对项目施工、工程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核查,尤其是涉及到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更是要专事专办,定量支付,严格根据审核程序给予拨款,从始至终要对整个项目资金流动进行监督,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全部资金安全、干部人员清廉。

1.3 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工程进展

联系农村公路项目的现实情况,此类工程通常具有建设工程较重,工期比较紧张,项目涉及地点较多,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等特点,因此,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工期,综合上述要素的具体情况调整工期,确定项目所处乡镇、县级相关责任人,和交通部门、技术人员和施工部门的负责人员都处于项目工期安排考虑的对象之内。有关责任人绘就工程进展图,根据图纸安排施工,挂牌消号。并监督施工部门在施工场地标示公示牌,对自己承包的项目也使用挂图上墙的形式,确定项目施工的进度。对于各种意外影响工期的要素要综合考虑,适时地调整工期,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压缩工期。

1.4 增加施工管理强度,坚持安全第一

农村公路施工,安全在各生产要素中处于首位。施工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安全问题,责任到人,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县级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有关部门要实行“一岗双责”,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定相应地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等级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施工现场进行划片监管。对施工人员和其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深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用安全生产理念武装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头脑。

2 农村公路科学化养护管理

2.1 落实养护责任

农村公路修建好之后,养护是一个大的问题。很多农村公路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养护或者养护不当而导致损坏严重。对于农村养护来说,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就是确定养护责任人,让他们根据养护需要和养护标准及时地对公路进行养护。同时,对于养护的公路还要定期进行抽查,以季度为周期进行公路质量检测。此外,还要明确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养护优秀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养护懈怠的人员要给予严厉惩处。

2.2 逐步壮大养护队伍

按照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想要实现农村公路的养护目标,必须要实现其养护管理的市场化,对路政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把它与行政村管理的规章制度联系起来,实现养护生产为一体的管理。农村公路养护,不但需要专业的养护人员,还需要村里的每一名公民都具有道路养护意识。要把长期养护和定期养护联系起来,全面推动养护管理制度的变革。一个乡镇,要具有一个专业养护队伍,以大队为标准,一个辖区建立一个路政执法大队,三个执法中队。同时,要积极动员乡里、村里的人员自发组建公路养护队伍,逐渐成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的管理系统,让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逐渐提升,其每公里公路上的分配的养护人员逐渐增加。

2.3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经费

公路养护不但需要足够的人员投入,其还需要必要的设备和材料投入。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资金来自于县级财政的拨款。其在县级财政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却是由县级财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这样一来,农村公路养护所需要的资金就失去了保障。为此,想要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一方面要从政策上明确其在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强制县级财政执行;另一方面,农村公路还要积极筹集养护资金,多样化其养护资金的来源,让其养护资金更加充足。

3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让农村公路在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保证其建设里程的同时还要确保其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从修建的过程入手,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提升农村公路修建质量;另一方面,要从公路养护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改善农村公路养护情况,提升其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J].交通标准化,2014(06).

[2]李瑞军,钱成会,廖明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现状及建议[J].山西建筑,2012(34).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现状及建议 第7篇

关键词:乡村公路,公路养护,养护资金

1988 年原交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业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2003年3月国家计委、原交通部联合制定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中对农村公路的定义: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公路顾名思义是乡镇通往县城或者乡镇到乡镇的公路,是县级以下公路网的主干网络。通村公路主要是指通往行政村或者是行政村内的公路[1]。在2002年前,农村建设和农民问题没有提到议程,村级公路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许多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农民农产品的运输、农民出行以及农民村镇建设都存在很大不便。比如,农民农副产品都要肩挑十几里才能拉到集市,农村水利建设以及房屋修建所需的大宗笨重物资需要人挑或者牲畜驮很远的崎岖小路,费时费力。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政府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党工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具体措施向农村倾斜。随着中央政策的倾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响应和支持,各省市陆续制定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农村公路建设是重中之重,并把其作为民心工程之一。

1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现状

从目前来看,为了节省财政开支,很多乡镇公路等级较低,修建标准低,对未来农村交通发展估计不足。以邵东某农村公路为例,其路基宽度为3.5 m,未设置错车道,车辆错车一般借用沿线临公路的农户房前空地。村级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以邵东县某村为例,大约1 km的公路50%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担,50%的资金由行政村按照人口数平均分摊以及村里个人捐款组成。但是从建筑质量上看,有些行政村的公路还是比较好的,甚至比连接村的乡级公路还好。主要得益于行政村对公路修建时的监控体系,还不能严格意义上的监理,但是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建议。行政村的公路修建承包给个体施工队,然后村里组织村民按照事先的合同,对一些技术指标进行监督,村民自发组织分段承担施工监理的任务。而串联行政村的乡级公路也不容乐观,其路基宽度只有4.5 m,而且错车道设置远没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错车道数量不够,同时错车道长度也很短。从建筑质量来看,乡级公路由于施工时缺乏监管,施工单位往往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结构厚度不足,影响其路面寿命,从图1可以看出,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明显不够,基层配合比设计亦不合理。图2是本公路一竖曲线底部的路面损坏情况。从基层调查和走访来看,农村公路的养护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基层缺乏规范的养护机制,公路破坏几年后,也迟迟得不到维修,即使老百姓反复向基层单位提出维修建议,仍然得不到回应,只有在出现严重翻车和交通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时,基层单位才采取临时措施。行政村内道路养护状况比其他高一级别的农村公路更糟,很多没有集体收入来源的行政村没有集体资金用于村内公路的养护,只能采取向当地政府申请补贴,农民赈工等形式对道路进行维护。

2 部分省份养护管理体制尝试

自从2003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从2003年137.1万km跃升到2009年的333.56万km,而且路面等级不断提升。可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新问题出现了:路建设好了,道路如何管养成为各地政府新面临的课题。在国家相关农村公路养护指导文件颁布以前,各地通过各种渠道从财政或者其他形式筹集养护资金。

自从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颁布《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来,各省市拟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本文将对比和总结三个省份的实施方案做一介绍。

湖北省为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北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做到“有路必养”。《实施方案》强调了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实行以专业养护为主,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实现“以钱养事”,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确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渠道。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并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力争到2008年,县道按每年每千米7 000元、乡道按每年每千米3 500元、村道按每年每千米1 000元安排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市(州)、县、乡(镇)政府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筹集和安排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千米不低于1 000元的标准,安排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可以通过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以及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用于村道)等式筹集[2]。

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规定实行分级管理,省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县级政府负责县一级镇级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包括行政村公路。农村公路的养护和建设资金主要分国家、省市、县镇以及捐筹集资等。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时,对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千米7 000元,乡道每年每千米3 500元,村道每年每千米1 000元。重新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省编制管理部门要会同省交通主管部门制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编制由各省辖市、县(市、区)编制管理部门根据指导意见会同本级交通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现有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行事企分开。原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工程养护处(队)以及场、站、库、室、院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应全部整建制转为企业,实现与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财、物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

辽宁省颁布的《实施方案》较其他两个省份详细,拨付资金预算比中央高;实施方案提出村委会聘选公路协管员定期汇报公路村道养护以及道路破损情况,并纠正有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创新做法。实施方案建议专业养护工程,由县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来实施,根据合同进行全面监管;非专业养护工程,原则上实行“乡路乡管、村路村管”,可采取个人承包等方式进行。辽宁省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新意。

从上述3个省份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来看,各省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国务院颁发的文件通知,有些省份根据其省特点与情况出台了具体的创新措施,由于文件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详细措施还需根据各县、市具体制定。

3 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

由于中国没有充分重视村道公路。公路等级交通部在“十一五”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时也没有考虑到村道公路建设资金的需求。村道公路的建设国家没有资金投入,只有省上的一点补助,这无疑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资金要靠广大农民群众一事一议来解决,其中一半资金通过农民集资和捐款解决,这无疑对农村低收入农民来说是雪上加霜,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公路养护不容乐观,养护资金短缺[1,3]。所以建议交通部以及省级政府在法规和标准层面上,给予村道以足够重视和一定地位,拨付专门建设资金,把中央财政大蛋糕切一部分给农民,搞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良好互动。

3.2 建设和养护质量问题

对于县道和乡道可以按照三、四级公路等级进行修建,但是对于村道的建设显得比较随意,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可以遵照执行。由于占用农田以及建设资金问题的约束,村道往往建设标准非常低,很多地区只有3.5 m左右的宽度,而且很少设置错车道,导致会车困难。可能是因为农村公路等级较低的原因,农村公路建设程序过于简单,施工单位水平较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公路质量较差,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也没有完全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路面结构在建成后不到3年内就出现严重的破坏。这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机制的建立方面着手,规范设计和施工以及监理,把工程承包给专业的公司,设计领导问责和考核制度,把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成绩作为政绩的一个考核依据。

3.3 加强农村公路路政路权执法

农村老百姓对路政路权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经常出现随意占道,破坏公路情况,比如,农民建设房屋时,随意在路边堆放建筑材料,农忙秋收季节,把公路当做晒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公路的通畅,甚至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当地政府部门有义务对当地农民宣传教育,为防范百姓随意穿越公路以及小孩随意在公路上嬉戏,也有必要把相关的交通安全常识等引入到农村中小学课堂,来让百姓建立路权观念,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正确的文明交通行为。

4 结语

农村公路无论在建设上还是在养护和管理上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老百姓的需求也随着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也相应要求更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造福广大农民,国家应该更多的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省级、县级财政拨款支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同时,各省督促县级政府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公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军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交通财会,2008(3):20-22.

[2]周晓欧.中国交通报[N].2007-07-23.

植树造林技术和养护方法探析 第8篇

1 我国当前林业资源的现状

当前我国林业资源总体情况处于恶化期, 来自于社会、行业、生态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林业资源受到过度开发, 既不能发挥林业资源的环境价值, 也不能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当前, 我国面临的是人口巨大压力下林业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 同时由于在林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中多年的陈欠, 导致林业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林业资源存在数量、品质、分布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着严重影响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开发, 也造成了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灾害频发。在国际林业资源价格市场波动的背景下, 林业资源的取得越来越困难, 这就更显现出林业资源开发、管理和养护方面的问题, 如果不对林业工作进行彻底地改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巨大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将降临到中国,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2 植树造林技术

植树造林技术是应对新时期国际国内市场变化, 适应林业工作发展的核心技术, 是面对林业资源现状而做出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是当前应对环境、生态、资源问题的基本途径, 因此, 林业部门应该将植树造林作为中心工作加以强化和重视, 从植树造林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入手, 发挥出植树造林的内在优势和价值, 为植树造林的顺利展开, 发挥植树造林的优势起到保障作用。植树造林技术应用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组成。

2.1 播种法

播种法是利用树木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特性而进行的造林技术, 特别适用于造林地条件高、种子成活率高的树种, 在病虫害发生率低、远离人居环境、地势平整、水分充足的区域可以广泛应用播种法进行植树造林。播种法根据播种方式可以分为:块状播种和条状播种;根据播种设备不同可以分为:飞播造林和机械播种。

2.2 分殖法

分殖法是利用树木具有分殖能力的营养器官, 如:根茎、枝干、芽穗等部分, 在扦插、断植等情况下, 进行林木的繁衍, 分殖法的优势是可以对树木的形状进行控制, 同时也可以进行不同树种间的嫁接, 这样有利于缩短植树造林施工的时间, 控制植树造林的费用和成本。分殖法主要用于松树、杨树等易繁殖、抗病强的树种。

2.3 植苗法

植苗法是将人工繁育出的健硕树苗以种植的方式造林, 植苗法的优势是没有树种、地域、地形方面的限制, 而且对于恶劣生态和自然环境有较好的适应, 特别是由于人工措施的干预, 苗木在植树造林的早期没有受到环境、病虫害的侵蚀, 有利于苗木迅速生长、快速闭郁, 缩短植树造林的成材时间。

2.4 营造混交林

之所以在植树造林技术中将混交林单独列出, 这是由于传统的植树造林过程中纯林的危害严重, 应该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 营造出更多的多林种混交林, 以此来确保植树造林的效果与林业资源综合发展的效益。

3 植树造林的养护

3.1 幼林抚育

植树造林要重视对幼林的管理和富裕, 要在郁闭度达到设计前应用各种措施与技术实现对幼林的抚育, 要重点对幼林的水、气、光等重要因素加以干预, 同时要及时对幼林进行施肥、浇水、除草等处理, 以达到幼林迅速成长的目标。

3.2 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应该辅助于封山育林措施, 以封山育林为养护手段对幼林进行保护, 使天然林业资源和植树造林林木得到共同发展, 形成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在实现植树造林目标的基础上, 加速森林资源的蓄积与发展。

3.3 林业基地建设

林业部门应该转变经营思想和观念, 在重点培育养护新种植的林地基础上, 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加大对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拓宽林地的经营品类, 提高其市场竞争性。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将培育重点从木材生产和加工型人才向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加大理论及科技的应用, 科学养护林地, 提高林地效率。

4 结语

植树造林的技术实质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栽种的林木树苗健康、快速生长, 使林业资源得到迅速恢复与繁育, 因此植树造林成为当前绿化国土和林业工作的核心, 只有在植树造林中掌握技术要点, 才能够更为高效、全面地完成林业基础工作, 在提高植树造林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 做到对林业核心工作的有力支撑。应该在植树造林中以关键技术出发, 从细节、养护和过程方面入手, 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 提升林木单株的产量, 增加林业总体的资源, 以综合的措施与方法, 实现植树造林对于生态、林业的深层次价值与意义, 打造林业更为深远发展和进步的资源、技术的基础。

摘要:当前植树造林已经广泛应用与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恢复、林业资源繁育等各项工作中, 对于改善生态、降低环境灾害、林业资源蓄积等各种目标的实现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新时期应该结合技术运用和养护工作实际对植树造林进行再思考, 以便探寻植树造林在行业和时代发展的新途径。该研究以当前林业资源现状为出发点, 对于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提供了植树造林养护工作的方法, 以便提升有效植树造林质量。

关键词:林业,植树造林,技术,养护,混交林,播种,植苗

参考文献

[1]张芳平, 闫庆军.植树造林常用的几种技术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 (11) :42.

[2]贺长洋, 赵珊珊.“四大”造林法对骨头山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 2005 (2) :17.

[3]刘坤利.关于植树造林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4上旬刊) :107.

[4]唐庆君.浅谈植树造林的几种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1下旬刊) :218.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 第9篇

1.1 规划设计措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经常会出现由于景观布局和园林结构问题而不断改造的情况;在改造工程中, 必然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 影响园林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 对生态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 相关部门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 围绕“生态”二字展开规划设计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在充分考虑施工成本和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确保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避免重复施工和反复改造的情况, 确保城市园林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均衡性。

1.2 技术管理措施

首先,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城市园林的规划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因此, 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时, 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如GIS技术等, 对城市绿地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 为园林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以确保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 要加强“绿线”管理,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规划, 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在利益均衡、统筹兼顾等的基础上, 切实做好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

1.3 公众性措施

城市园林的主要功能, 除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外, 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可以说与公众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 从目前来看,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时, 往往都是以设计师和市政管理部门为主导, 缺少公众的参与, 也就使得决策缺乏合理性, 园林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对此, 市政相关部门要加强生态园林的宣传, 使得公众可以充分了解园林规划的内容, 组织其参与各种绿化活动,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绿化意识,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达到全民绿化的效果。

1.4 行政性措施

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 城市绿化行政主观部门要充分重视起来, 加强技术指导, 健全和完善城市绿化管理机构, 以确保生态园林建设的正常开展。对于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解决, 确保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各建设项目的审批中, 必须包含有绿地建设的相关内容, 将生态园林的建设放入日常的工作进程中, 保证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

2 生态园林的养护管理技术

2.1 树立生态养护理念

建设生态园林, 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其意义和作用都十分巨大, 而做好生态园林的养护工作, 是保证园林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园林管理部门而言, 要树立生态养护理念, 结合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知识, 及时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建设高素质的园林养护管理队伍, 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生态园林养护的支撑作用。树立生态养护的理念, 通过市政主管部门和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推动城市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做好园林植物修剪

园林植物的修剪工作在园林养护管理中必不可少, 对于园林养护管理人员而言, 应该充分重视。针对不同树种的生物特性, 遵循生态学原理, 选择最佳的修剪时间以及最有效修剪方式, 从而使得其美化功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园林养护过程中, 从生态方面考虑, 并不提倡对于植物的经常修剪和人工造型, 应该尽量采用自然化、粗放化管理, 确保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2.3 强化绿地管理责任

部分城市园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引入了大量游乐设施, 出现了侵占绿地、损坏树木等现象, 与生态园林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同时, 也增加了园林养护管理的难度。要强化绿地管理责任, 落实责任制度, 加大绿地管护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严惩故意破坏植被的行为, 确保园林养护管理的顺利进行。

2.4 加强生态绿化宣传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加强生态绿化的宣传力度, 在城市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确保其主动遵循相关管理条例和规范, 主动参与到生态园林的管理中去, 从自身做起, 确保生态园林养护管理的有效进行。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需要引起相关市政部门的重视,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 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紧密结合在一起, 确保生态园林建设合理有序进行,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茆灵龙, 陈翟胜.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2)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问题,措施

1 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当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养护、生态环境的养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现代很多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都还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来说, 在其施工方面主要存在材料配置不标准、配套设施不完善、设计规划不合理这几个问题。在养护方面主要问题则是养护力度薄弱、病虫害防治技术欠缺、整形与除草技术欠缺。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改进措施

2.1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1 绿色植物的管理与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必须用到绿色植物, 在运输、储存和移植的过程中, 都必须对绿色植物悉心照料, 否则, 这些植物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损伤, 给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成本损失。在购买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工程设计选择植物颜色、尺寸、形状, 还需要注意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在运输过程中, 必须对大型的植物进行修剪截枝, 便于运输的同时, 也是在保护植物完整;绿色植物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最好在打完窝之后再将预订的植物运送到种植地区, 储存过程中注意植物的保水保鲜。在植物运送至建设地区后, 还需要对植物进行二次甄选, 不合格的要进行更换、重置。

2.1.2 苗木的种植。

很多园林绿化工程都是在同一时期一并栽种所有的植物, 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周期与种植时间相吻合, 但仍有一些植物是不适合在该时期种植。可以选择分季节种植, 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进行移植, 保证植物的成活率。种植时, 还要进行药剂喷洒、灌溉、断根、疏叶、剪枝等处理, 具体的处理办法和处理顺序依照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

2.1.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从设计环节开始, 设计过程中主要对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进行管理。其次就是对其配套设施的设计进行控制管理。在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工艺进行管理, 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种植植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手段。最后, 还要对园林区的灌溉工程、步道铺设、路灯安装等进行管理, 灌溉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 喷灌主要适用于灌木和高大树木、滴灌主要适用于草坪和低矮的灌木、花草等, 步道的铺设可以根据普通公路的标准进行, 在不允许车辆进入的地方, 要增加阻挡物或警示语, 路灯要根据铺设的步道进行安装, 还可以装置一些灯光上行的地灯、彩色打光灯等。

2.2 绿化园林工程的养护技术分析

2.2.1 灌溉与施肥技术分析。

在植物种植初期, 首先要对植物进行灌溉和营养补充。初期的灌溉, 尤其是大型的树木, 可直接用水管进行冲灌。植物移栽初期, 植物需要的水分比较大, 然后用营养液吊袋补充营养, 营养液的选用根据树木的习性和需求进行。等到植物适应移栽后的环境, 再进行正常的灌溉与施肥。一般来说, 早晨会进行一些大范围、大容量的灌溉。园林绿化工程的施肥一般不会采用农家肥, 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肥基本采用营养液吊针或喷洒;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时期以后, 灌溉与施肥的次数则更加频繁, 必须保证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

2.2.2 病虫害防治技术。

灭虫灯、色彩灭虫技术灯都可用于虫害的防治。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防治还可采用农药喷洒。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成分的选择和配置比例, 不要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损害, 冬春交替季节也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佳季, 可以在树干距离地面大约60~70cm的地方捆绑1圈秸秆, 给害虫制造产床, 等到害虫产卵以后再将秸秆取下焚烧。这样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 而且比农药防治更加环保。

2.2.3 整形与除草技术分析。

植物整形主要是为了保证园林的美观, 控制植物生长, 植物的除草则是为了保证养分与水分不被杂草吸收, 保证养分与水分的定位供应。植物整形一般选择枝条比较柔软植物, 韧度和可塑性比较强, 整形选择在植物幼年时期进行, 植物的修剪一般是修剪掉与整株植物生长不协调的枝干或者虫枝、病枝。除草可实施喷洒除草剂或者人工除草方法进行, 除草还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3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必须根据植物生长习性进行, 然后要注重对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整体水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庞晓光.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技术[J].现代园艺, 2014 (2)

上一篇:课堂讲解的有效性研究下一篇:基建工程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