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探讨范文

2024-05-08

教学实践探讨范文(精选12篇)

教学实践探讨 第1篇

一、澳门实施小班教学政策特征及发展历程

澳葡政府实行所谓的自由化教育制度,除了少数澳葡政府办的葡语官校外,绝大多数为其他语种的私校。此外,澳葡政府实行“重澳轻中”的教育政策,占全澳不到7%的葡语官校学生享用了占澳门90%以上的教育资源,而占全澳学生总数93%的私校学生几乎得不到政府资助。因此,葡语官校设备及师资优良,实行小班教学。但华校等绝大多数私校,设备简陋且班额过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1]

澳门回归列入倒计时后,澳葡政府面对民众日益强烈的呼声,启动教育改革,经过无数争执后,于1990年颁布《澳门教育制度》法规,1995年开始推动义务教育。在多种附加条件下,全澳各私校以初中阶段为主自愿参加“普及教育网”[2]。虽然目前仍有多所私校未“入网”,但这些免费措施对澳门普及义务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1999年澳门回归以后,特区政府积极发展教育,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于2007年宣布澳门实行包括高中的15年基础教育阶段免费义务教育。只要是入读参与政府义务教育计划的学生,从幼儿园至高中都不需要再缴付任何的学杂费用。尽管如此,教育质量问题依然倍受广大市民关注,几乎已成为自1990年初颁布《澳门教育制度》法规以来不变的话题。2008年11月26日,在“澳门社会文化范畴施政辩论会”上,关翠杏等议员直言指出,政府应更多考虑教育质素提高,为下一代提供能适应未来社会改变的能力和质素。

澳门特区政府认为,小班教学有助于提高澳门教育质量,这是世界主要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经验。他们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美国小班教学的学生人数多在20人以下,德国、法国的小班人数一般为22人,在台湾小班是指每班35人。在香港参与政府小班教学的班级人数则介于20至25人之间;[3]

第三,增加经费拨款,实行多项津贴促进计划发展。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不断增拨教育经费,至2007年已逾一倍;同时由于学生减少幅度较大,如2008年度入学学生为87,150人,比上年减少3,344人,达4%,平均每班学生24.6人;但是政府津贴总支出却增加100%到150%。[4]尽管班额缩小,经费却从上年的46,800澳门元升至5万澳门元,实施第2年全澳该项经费拨款将达全年一亿澳门元以上,从而使推进小班化教学有了充分的经费保障。

第四,强化教师发展,开展多项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活动,配合小班化教学发展。澳门特区教育局指出,小班化教学并非只是人数少,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为此,提高教师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该局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全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除支持教师到各大学攻读学位外,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如2005年推出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07学年又推出“休教进修”和“脱产培训”两项计划,支持教师通过脱产学习来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三是举办有关小班教学的研讨会,引导教师彼此相互交流心得;设立各种小班教学师资培训班、工作坊和教学理论讲座;组织各种相互观摩交流的示范课以及小班教学经验或案例交流会和分享会。四是编写各种相关教材。例如自2002年到2006年组织40所学校教师研发编写的《幼儿创思教学》教材等,受到教师欢迎。这些举措对转变澳门传统教学过于偏重背记知识的现象,对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教学启发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5]

三、澳门实施小班教学的思考

澳门回归以来由于特区政府政策得当,经济发展迅速。但富裕生活并未带来人的精神生活富足,反而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如高离婚率、学生厌学及社会风气败坏等,并由此出现了许多有厌学、反社会行为等问题儿童。如何运用小班教学环境,更好地发挥小班教学优势,教好这些年青人,将是澳门教育面临的新的时代挑战。

从表1及表2来看,澳门教育在朝着小班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澳门既定的教育方针,也是澳门在国际教育发展经验中找到了一条提高质量的重要道路。但小班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为发展优质教育营造有利的环境,其本身并不等于优质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人数少了不等于就是小班教学,小班就能达到优质教学目的了。所以,更重要的在于要树立小班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措施,才可能获得小班教学的理想成效。表3是澳门中小学自回归以来各学年的留级率。从表3可见,小学留级率从2002学年开始与前3学年比较,有明显的1个百分点的降幅,但该数字在往后的4个学年却呈稳定状态;如再审视表2的数字更可发现,从2002学年开始小学的班额人数刚好跌破每班40人的规模,总体上开始摆脱大班教学,然而往后数年间其留级率并未跟随班级人数的下降而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人数减少但其他配套措施并未及时配备,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许多学校依然在用一贯的做法来对待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故此并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如何运用小班教学环境来促进教育发展,将是澳门教育界当前应审慎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以上澳门实施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考察可以给我们许多极为重要的思考:

第一,小班教学不仅仅是减少每班的学生人数,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探讨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树立小班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按小班教学的要求来办学。

第二,推行小班化教学也不仅仅是增加老师的问题,最重要的具备足够而合格的师资,这些师资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优良的教学教育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发挥小班教学优势,才可能化平凡为神奇,教出优秀的学生。澳门目前师资不仅需要大量新老师,而且要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学观念,磨练教学技巧等。应当说,澳门在实施小班教学中是很重视教师发展的,2007学年还推出“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要将老师每周授课节数减至18至22节,降低授课时数;并逐年降低师生比率,使师生比从回归前的1:25.7人降至目前的1:18.8人,降幅达26.8%。这些措施非常有利,之所以未能达到预定教学效果,关键还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

第三,创新教育观已刻不容缓。澳门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至深。澳门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关系到转变澳门教学模式以及教育体系的重大教改行为,实际上也是推行全澳新一轮教学改革运动的重要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引进和开展各种教学实验,如不同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实验以及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发起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一定能促使澳门走出应试教育模式,使小班教学达到教育英才的效果。

第四,实施小班化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改革,而是关系到整体教学教育体系的变革,关系到澳门教育的整体定位。为此,澳门只有进一步制定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战略,实行更开放、更有国际视野的教育发展方针,从培养健全的人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以此来策划和推动澳门教育发展,作为小班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方可站在未来的高度上为小班教学展示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五,积极开展有效的评鉴措施。加强评鉴也是提高小班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系统评鉴学校机制,并在其中突出评鉴小班化教学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把教师年终评鉴制度与小班化教学绩效相联系,其中包括教师教研活动、教学的实践和效果等。澳门目前参与的3年一次举办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就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小班教学质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澳门教育概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刘伯龙,陈守信.澳门发展与改革[M].澳门社会科学学会, 2001.34-37.

[2]刘羡冰.世纪留痕-二十世纪澳门教育大事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澳门中华教育会资讯服务中心.教育资讯[J].2008(10) 8-9.

[4]澳门中华教育会资讯服务中心.教育资讯[J].2008(8). 18.

“临床护理教学实践探讨”答案 第2篇

临床护理本科、专科实习生带教管理

1、临床带教结束期的主要任务是(D)

A、让学生熟悉环境、制度B、让学生认识到基本和专科的重要性

C、培养专科技能D、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监督力度

2、护理本科实习生带教老师应为(B)级以上护士

A、N2B、N3C、N1D、N03、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学历要求达到(A)

A、大专及以上B、本科及以上C、研究生及以上D、中专及以上

4、对护理专科实习生的考核形式不包括以下哪项(C)

A、理论考试B、健康教育C、病历书写D、操作考试

5、目前护理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包括(D)

A、主客体角色不清,服务意识淡薄B、缺乏带教技巧,不注重带教方式

C、阶梯培养意识淡薄,引导性带教不足D、以上均是

6、以下对护理临床带教作用的认识,最全面的是(D)

A、使学生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B、是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

C、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

D、以上均是

7、以下哪项不属于课堂学习的特点(A)

A、病情变化具紧迫感B、计划性强C、可控性强D、环境单一

8、通过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认证后,由护理部审议公布颁发证书,有效期一般是(C)

A、半年B、4年C、2年D、5年

9、以下哪项不属于护理临床带教的特点(A)

A、可控性强B、随机性强C、不可预见性D、教学规模小

10、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要求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并具有(B)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A、1-2B、3-5C、5-7D、8-10

临床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管理

1、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由(D)负责将资料集中分类归档

A、低年资护士B、主管护理教学的护理专员C、护理部主任D、护士长

2、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查房前的准备,不包括以下哪项(B)

A、护理查房前由护士长或教学老师及查房主持人选择适宜的病例

B、专人做发言内容记录

C、由护士长负责组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定本次讨论的目标、重点内容

D、主讲人要把书面资料或电子资料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相关人员

3、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的第一步为(D)

A、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B、护士进行讨论C、教学老师或护士长进行总结性发言

D、进行病例介绍

4、以下哪项不属于川崎病的临床表现(C)

A、颈淋巴结肿大B、掌跖红斑,肢端硬性水肿

C、球结膜水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D、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

5、对川崎病的心理护理,错误的是(C)

A、开展健康宣教B、减轻家长焦虑情绪C、注意操作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D、加强疾病知识,讲解出院指导

6、进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时,应从(A)开始依次排序

A、高年资护士B、护士组长C、护理部主任D、护士长

7、以下(A)不适宜主持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的讨论会

A、低年资护士B、带教老师C、护士组长D、护士长

8、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是(A)

A、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吸取宝贵经验及教训,有效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B、促进新业务的开展C、培养护理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的习惯

D、培养护理人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川崎病Ⅲ期主要的病理表现是(C)

A、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瘢痕,阻塞的动脉可再通

B、弹力纤维及肌层断裂和坏死,血栓形成C、中动脉发生肉芽肿,冠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D、中、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白细胞浸润和水肿

10、以下对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B)

A、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汇报人将多媒体资料重新整理,同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时拍摄的照片一起保存到科室业务学习本上

B、低年资护士负责将资料集中分类归档

C、主查人依据获取的资料,如护理问题及落实情况等相关问题,组织护士进行讨论

D、由教学老师或护士长进行总结性发言

护理会诊

1、普通护理会诊要求在(A)小时内完成A、24B、12C、36D、482、院外会诊由(D)填写护理会诊申请记录单,送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安排会诊

A、护理部主任B、责任护士C、申请科室主任D、申请科室护士长

3、护理会诊人员资质的最基本要求是(B)

A、要通过现场答辩B、工作年限的要求C、英语水平的要求

D、必须通过专业理论考试

4、科际间护理会诊采取(B)级申请制度

A、一B、三C、二D、四

5、内科、外科之间的会诊,属于(A)

A、科间会诊B、急诊会诊C、科内会诊D、院外会诊

6、急诊会诊要求被邀科室在接到通知(B)内赶到邀请科室

A、12小时B、5-15分钟C、1小时D、30分钟

7、对护理会诊的范围,最全面的是(D)

A、各种导管的护理B、院内感染问题C、新仪器的操作和应用D、以上均是

8、护理会诊人员资质,一般大专学历要求的工作年限是(C)

A、5年以下B、3年以上C、8年以上D、3年以下

9、按会诊形式可分类为(B)

A、全院会诊和院外会诊B、现场会诊和远程会诊C、科内会诊和科间会诊

D、急诊会诊和普通会诊

10、护理会诊的要素不包括以下哪项(C)

A、目的性B、时效性C、经济效益性D、专业性

循证护理与护理科研

1、II-1级证据是指(B)

A、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B、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C、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D、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2、循证护理模式不包括以下哪项(B)

A、循证支持B、循证观念C、循证问题D、循证评价

3、III级证据适用于(C)

A、预防B、诊断C、治疗或干预D、鉴别诊断

4、II-3级的证据是指(C)

A、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B、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C、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D、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5、以下哪个地方不是亚洲“循证护理”分中心的所在地(A)

A、东京B、香港C、泰国D、上海

6、进行护理研究的第一步是(D)

A、查阅文献B、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C、问题陈述D、提出和确立研究问题

7、以下哪项不是循证护理的要素(A)

A、护理人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最精确的最有效的护理研究依据

C、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D、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8、D级证据是指(B)

A、病例序列研究得出的结论

B、没有关键性评价的专家意见,或是基于基础医学研究得出的证据

C、具有一致性的、在不同群体中得到验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全或无结论式研究、临床决策规则

D、具有一致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生态性研究、结果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的结论

9、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A)

A、将护理科研结论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病人主观愿望相结合,获取最佳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

B、提高护理质量

C、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吸取宝贵经验及教训,有效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D、培养护理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的习惯

10、具有一致性的、在不同群体中得到验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全或无结论式研究、临床决策规则,为(A)级证据

A、AB、BC、CD、D

人文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以下对循证护理的认识,错误的是(D)

A、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B、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又称“实证护理”C、强调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依据办事

D、核心思想是根据临床经验、直觉、惯例,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中心是(C)

A、护士B、科护士长C、病人D、护理部主任3、196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B)提出“医学本质的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关怀”

A、EngelB、罗素C、L.ThomasD、王忠诚

4、开展人文护理最核心的是(C)

A、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B、减轻病人痛苦,增强健康

C、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D、促进医院服务文化的发展

5、人文护理的范围包括(D)

A、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B、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C、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

D、以上均是

6、(D)是人文护理最基本的服务内容

A、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B、了解与疾病、健康的相关信息

C、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D、健康教育

7、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A)医学模式

A、生物—心理—社会B、生物—心理C、心理—社会D、生物—社会

8、(B)是指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

A、人文关怀B、人文精神C、以人为本D、人文护理

9、“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A)中

A、《易经》B、《山海经》C、《难经》D、《黄帝内经》

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第3篇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52-03

跨学科、全球化、可持续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趋势,而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自教育部200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高校双语教学已经得到較大的发展。

但迄今为止,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普遍面临“教”与“学”语言方面的实际困难,双语教学的效果还难尽如人意,导致双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争议,社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王文斌教授在其专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这个定义被国内教育界和包括“中国双语教育网”在内的多个教育网站所引用,它说明: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高校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具有特殊的外语学习与专业学科学习的互补性:由于高校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阶段,基于学科内容的双语学习可以提供常规方法不能提供的持续性有效虚拟语境;同时,双语学习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的探索性心理特征,这将有利于驱动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还可因课程学习在语言方面得到额外收获而反过来加强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有政策性要求: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高校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实现“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占到全校课程比例的5~10%,并使之成为一项评估硬性指标(优秀标准要达到20%)。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出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大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对双语教学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双语教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摸索,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符合实际国情、校情的双语教学指导思想,制定了双语教学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探索了教学质量规范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师培训,配套外语教改,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较为典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是完全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的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均较高,目前在国内高校很难广泛推广;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要求有所降低。然而,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师需要逐字逐句用母语解释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内容,在计划学时内会较大地限制所能讲授的专业知识的信息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我国高校目前双语授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

然而,还有相当一批高校对开设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追求所谓的教育国际化,照搬国外或者盲目导入国内其他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没有真正探索研究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学生同时学习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造成了双语教育资金投入大而教育收益小。还有一些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中,对开设课程的专业适应性、教学大纲、师资、教材、教学手段、课堂视听语言和谐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因此,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有些专家教授甚至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的呼声。

三、对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

1.双语课程的设置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但大多数院校对于哪些课程需要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这些问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笔者供职的西部某财经类院校为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用中文授课,只有其中某一两门课采用双语教学,这种语言转化的突然性必然导致学生的“水土不服”。

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双语课程。在

课程的选择上,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根据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逐步扩展采用双语教学内容的范围,以追求高校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方面的综合效益。否则,学生以较差的语言能力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教学初衷。以笔者所教的会计课程为例,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在不同阶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也应不同。第一阶段:简单渗透。一年级时开设中文教授的《会计学基础》和《会计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第二阶段:交叉渗透。从二、三年级开始逐渐开设《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双语课程,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经过不断的接触和反复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得到全面提高,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第三阶段:双语思维。四年级时,教学语言则由以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让学生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80%左右。

2.双语师资的培养

目前,制约我国高校会计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会计双语师资的匮乏。从理论上讲,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他(或她)发音准确,有符合外语语法的表达习惯,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思维,否则极易误导学生,造成母语和外语思维上的负迁移;同时,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可以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但在听、说方面比较欠缺。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可以用英文板书或课件进行授课,其发音是否准确,能否被学生接受也是问题之一。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下,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要注意教师专业基础、外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重,单独倾向于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解决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应该重视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几种途径:第一,通过高校自身培养,可立足于外语教师“专业强化”式或专业教师“外语强化”式的自身培养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利用校内已有的师资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例如,可以请校内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成果显著的专业教师为外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可以由学校外教或外语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语言训练。第二,可以选拔较为优秀的双语教师参加各种相关课程长、短期培训或前往国内双语教学较为成功的高校进修。第三,可以利用国家相关政策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参加进修或国际性会议,一方面可以接触到国外最新的学科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其外语水平的提高。

3.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准备和相当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前提,如果缺乏这样的前提则双语教学无从谈起。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是学生听力参差不齐,即使做到事先预习,不少学生从听课中获得的知识仍差强人意。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翻译、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倾向问题。但是,即便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可以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听说能力仍然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听懂教师用英语所授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与教师就专业问题进行英语交流了。

因此,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从学生整体的培养计划出发,充分考虑到学习资源在各门课程之间的分配,做到专业课程学习和外语能力训练之间的协调。首先,以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前提,在授课时要提醒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做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知识的热情。其次,针对学生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和对英文专业术语不熟悉的现状,根据教师条件,可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讲授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习之初,授课以汉语为主,当学生对课程涉及的专业词汇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英文学习习惯后,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课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英文教材,对有疑问的内容可参照中文教材阅读,再用英文完成习题。最后,應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把双语课程授课重点定位于专业知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锻炼用英语表达专业想法的能力,这样才能一方面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同时学到专业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

4.双语教材的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学科思维的保证。目前国内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引进教材,是由各大出版社以及双语教学研究部门引进的原版教材。引进教材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其地道的语言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然而,其缺点在于课程排序和学科体系方面同国内教学标准不一致,不能与国内教学体系很好地衔接。第二种是改编教材,是由包括高等教育、人大、清华、电子工业等国内众多出版社对引进的大量国外原版教材进行的改编。这些改编的教材内容简明,配有中文导读,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必要的摘录和注释。第三种是自编教材,是由出版社、双语教学研究部门或双语教学师资自行编写的教材。但部分自编教材专业水平不高、内容粗糙,不可能大范围推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双语教材尽量不要选择自编教材,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前期基础课和后续课程的内容,选择性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即使用中文授课也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应指导学生把中文教材作为双语的辅助教材。同时,笔者也建议教育部门能够尽快组织国内外专家,为高校编写符合国内授课要求的统一的高端自编双语教学教材,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材的质量问题。

四、结语

科学且合理的高校双语教育应该是从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未来国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变量的复杂工作,对师资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学生认知能力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双语教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必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经验,探索出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X014)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J].光明日报,2010.06.19.

[3]张鲜华.会计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甘肃教育,2010,(6)36~37.

[4]邢铭强,张鲜华,张自卿.<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5)220~221.

[5]丁宁.大学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6(8):01.

[6]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3,4(25).

[7]兰劲华,李振泉,赵然.关于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2008006):44~46.

会计实践教学探讨 第4篇

由于上述原因, 大量学生亟待坚决的问题是提高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 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为解决学生实践问题, 就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大实习力度,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 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财会模拟实习室的作用, 安排好平时的实验教学, 并组织好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通过会计模拟实验的训练,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划分与功能定位

会计实验教学环节可分为三部分:课程试验教学、综合模拟试验。

1.1 课程试验教学

课程试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融合于每门课程中。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结合每门课程理论知识, 通过试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 以巩固理论知识, 并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1) 主要课程实验设置

①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进行建帐、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及编制各种报表的实务操作过程。通过实验, 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 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

②财务会计课程实验。

③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的性质, 采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通过实验, 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 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④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和审计学课程实验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

(2) 课程实验的实施方式

课程试验教学可采用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①单项模拟实验方式。

单项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 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可分别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 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等;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验, 会计报表的编制实验等;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实验, 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实验等。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 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②整体模拟实验方式。

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 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 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 可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帐务处理流程的实验, 让学生完成从建新帐开始, 逐步完成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1.2 会计综合模拟试验

综合模拟试验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 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 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 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 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 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验的实验资料, 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 (通常为12月份) 完整的会计资料,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1) 综合模拟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 先进行会计实务流程的模拟操作练习, 即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报表”进行相关实验, 原始凭证内容应涵盖企业全面的经济业务;第二步, 会计软件的应用训练。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 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 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 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 以收到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效果。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帐表等均与实际相同, 以增强真实感, 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综合实验应由学生唱主角, 教师应在综合实验中当好配角, 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

(2) 综合模拟实验组织方式。

①个人独立运作

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 其优点有: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其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 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 学生的工作量较大.

②分工运作

把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 进行分岗位操作。其优点是: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一方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 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及外部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 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其缺点是:实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 而且学生难以掌握, 这个问题可采用岗位轮流的方法解决。

通过综合模拟实习, 学生能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会计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对会计实践教学发展的思考

(1) 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 一般可根据情况加大到20%左右的比例, 由此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 切实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可以将会计模拟实验作为一门课程, 列为考试课, 编制教学大纲, 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教学性文件, 使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有可依据的标准。

(2) 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模拟实验结合起来。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 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 采用手工、电算化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 而会计电算化模拟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级。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已经普及, 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 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 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 而这类指导人员从未亲身经历过真实的业务, 又只学习或研究一门专业课程, 所以在指导实验过程中, 由于理论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差异性, 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准确, 脱离实践。为解决这种状况, 学校可以选择单位的会计人员, 担任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 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 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精通业务, 掌握专业技能的行家能手, 就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将会计实践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活动中, 立足财会模拟实验室, 设置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程序, 加大实习力度, 辅以专职的指导。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5, 12.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第5篇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亦愈加严重,特别是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方面欠缺的问题。归根究底,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论模式培育出来的毕业生与现如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不一致。近几十年来,高校的法学教育教师一直将高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视为工作目标,往往都重视理论型人才的培育,却忽略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往往关注的是科学教育而不是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也是只关注理论教育同时忽略实践操作能力,最终使得我国学术型人才偏多,而相应的缺乏实践应用型人才。

法学教育培育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化所需要的人才不对路问题已经愈发明显,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法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准备成为法制建设的主力,在重要岗位上发挥强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大量法学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社会实践的沉淀,可以看出他们无论是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亦或者是运用法学理论来解决司法实务的迅速判断能力均不强,这便凸显了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单一,存在很多缺陷。实际上,法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高校近些年开始尝试非常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独自实践的条件与机会。由此可见,加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推广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均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法学专业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极强,毕业生必须能够具备分析法律案例,并迅速找出适用的法律条款等熟练的业务能力。高校开展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大概有三个部分,即课堂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堂之外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基地的实战训练。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是教师灵活运用改良过后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应用法律的能力。这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比较适合于对低年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个传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课堂模拟法庭、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程度与处理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可以相结合。

上述教学可以完成学生从感性方面解法律事务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来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还需要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这个教学可以给学生做好角色转换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通过这种模拟法庭演习,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并加以强化,还能够提高其法律职业技能。主要表现形式是让学生以法务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模拟法庭中,可以提升学生沟通的能力以及辩论的技巧,并且可以熟悉法务工作者相关的工作内容,最终升华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如今许多高校都已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工作。

此外便是实训基地的实战教学。首先,法律援助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通过参加此类法律援助的活动,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法律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前面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得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其次,专业实习的实践。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角,专业实习是法学实训基地实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往往是在律师事务所、残疾人救助所、检察院或者法院等单位实习。专业实习能够满足学生在上学期间作为法律工作者独立自主地办理各类法律事务的需要,在实习工作中不断地积攒工作心得,进而增强法律事务工作能力。最后便是社区矫正的实践。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任务是帮扶服刑人员。毕业生可以对帮扶对象普及各类法律知识,为其解答法律困惑。通过与行刑人员所进行的直接沟通,不但提高了学生讲法用法的能力,还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犯罪当事人对我国刑法制度的理解层面,特别是可以有效进行预防犯罪机制的建设,可以锻炼法学毕业生制定规则的能力。

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法学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但要能够灵活运用大量的法律知识理论,还需具有丰富的业务技能。而目前各大高校运用的外部实习与内部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法学实践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培养学生法学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的能力。作为教学单位,在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因为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活动场地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学校教学不得不以理论教学为主。此外,对法学专业教师的要求是除了要具备精炼的课堂教学经验之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实践教学技能。然而由于教师缺乏组织以及指导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得学校无法开展法学实践教育。

目标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第6篇

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生源质量,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新一代劳动者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克服薄弱环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我校的目标教学实验,就是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背景下,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目标教学目的

(1)掌握目标教学的理论、规律和课堂教学程序,建立目标意识、革新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广大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2)掌握目标教学模式的要求,认真革除教学上的盲目性、随意性,考查中的波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3)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目标教学体系。(4)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和填鸭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把教与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起来。

二、目标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目标教学是以教为目标、为核心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课堂为主线,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一般来说,教师将一节课分解为课堂导入,揭示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和知识反馈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基本环节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目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确定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吃透教材,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设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既定目标迈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知识的掌握和课后的总结。

三、目标教学的措施

目标教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验课题,只有加强指导,才能深化和提高。为此,成立了目标教学实验学科指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把理论设计转化为实验方案,具体指导组织实施,及时调节实施过程和不断总结经验。

1.掌握理论,更新观念

目标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实验一开始我们就把学习理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实践的每一步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县教育局组织人员编写了《目标教学实验问题解答》《目标教学ABC》作为培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材料,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于广大教师,我们力求通过理论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完成一个转变:(1)学生观的转变。建立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得好的信念,破除只抓尖子生,舍弃大多数的观念。(2)教学观的转变。建立教学是有规律、可操作、可调控的有序过程的观念,破除教学不可控、随意性的旧观念。(3)评价观的转变。建立评价是教学控制的有效手段的新观念,破除评价只是为分等定级、区分优劣的旧观念。

2.点面同步,抓点促面

出于目标教学实验与常规教学流程有相近之处,所以整个实验部署,在教育理论学习、目标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教学模式的探讨等方面的任务,则由实验点承担。这种点面同步,可在非实验学校进行理论指导,通过实验材料渗透目标教学意识,便于今后推广。为了抓好实验点,市教研室经常到“点”上共同探讨实验课题,跟踪评讲,一旦获得突破性进展就及时推广。组织指导目标教学开放日活动。就是我们以点促面的重要形式。“开放日”的作法是:实验基地的各实验学科、各年级实验班,同时开出示范课,欢迎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将点上的成熟经验向面上辐射。

3.编制资料,评价检测

为了验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必须认真搞好达标检测。要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课时达标检测,检测学生单元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单元达标检测。制订教学目标和编制达标检测试题,若要教师自行编写,那是一种无力承受的重负,目标教学如果没有这些相应资料的配合,就势必落空。为此,我们组织教研人员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在认真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实验资料《教学目标和反馈检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点与学习水平的二维矩阵先配习题,编写《目标教学单元测试题》。这两种资料都是按中小学实验学科,分学年或学期编制的,受到使用后师生的一致好批,为坚持和推广目标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是一种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学声乐教学实践探讨 第7篇

一、目前我国高中声乐教学的现状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 高中的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在培养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顾及每个学生的特殊爱好和音乐特长。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全国掀起了一股艺考热, 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让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去学习音乐参加艺考, 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出现畸形现象。很多高中都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窄化, 这也成为少数学生升学的敲门砖, 而每个学校的音乐特长生的教育情况也是纷繁复杂, 有以特长生的身份直接考入高中的, 也有高一转入特长生班的甚至还有到了高三以后因为成绩的原因开始学习声乐的, 学生生源复杂, 基础不一, 水平参差不齐, 老师教起来也困难。再者, 很多艺术特长生文化成绩落后, 自制能力差, 不遵守纪律。鉴于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 当前高中声乐教学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兼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二、高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方案

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接近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水平, 他们的逻辑思维、概括能力与组织能力都有所提升, 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 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高中声乐教学对于普通学生声乐教育与特长生声乐教育我们要定位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普通高中学生声乐教育方法。在普通高中阶段, 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适当地培养一些演唱技能, 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体验式教学法、比较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和合作式学习法。

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一些音乐的欣赏让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产生共鸣。

比较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不同人文背景的音乐、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等, 让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在对比之中了解各个类型的音乐不同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注意力。

探究式学习是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音乐问题来进行探究, 老师则负责对这些问题进行把关, 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成了学生的合作者, 由传统的指导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主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挖掘出更多音乐知识与音乐背景,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小组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典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合唱, 小组自行选择歌曲进行设计创编, 在歌曲的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元素, 然后共同将歌曲演唱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声乐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声乐教学方法

目前, 很多学校对于特长生都有着规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特长生的声乐教学难点就在于气息、共鸣、位置和声音观念。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呼吸方法, 只有呼吸正确, 声音才能纯正, 音色才能优美。老师在上声乐课的伊始要给学生讲解唱歌呼吸的特点, 分析不同歌唱类型呼吸有什么特征, 确立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演唱呼吸中的地位。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下降, 腹肌扩张, 空气进入肺部, 呼气的时候腹肌收缩, 压迫横膈膜上升, 吸进的空气由于受到压迫经气管呼出体外。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那些呼吸错误的同学, 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 解决吸气浅、气息僵硬、吸气不稳、漏气等问题。

共鸣器官包括口腔、咽腔、鼻腔、口腔和共鸣腔, 合理地运用共鸣对于发声训练非常重要。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共鸣的原理和三大共鸣, 做到有的放矢, 介绍一些声区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唱声区的运用与共鸣之间的密切关系。

咬文吐字的练习可以先了解一些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 运用“十三辙”来研究咬字吐字的方法。对于广东地区的学生来说, 普通话的发音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老师还要根据地方的方言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 争取做到字正腔圆。

最后, 要把握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学生要去熟悉作品的创作背景, 抓住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要唱熟曲调、熟记歌词、唱准高音, 简单分析歌曲的结构, 了解歌曲的旋律特征, 对于每一部分都进行仔细的研究, 用自己的感情和理解将歌曲完美的表现出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声乐教学作为高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声乐教育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声乐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声乐教学的现状, 并根据高中生的特征提出了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中学,声乐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考翠双.高中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J].新课程.2010 (07) .

[2]武海鹏.高中学生歌唱的训练[J].神州.2012 (03) .

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篇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1], 是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深入理解的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水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存在一些问题, 如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高, 走过场等[4]。其产生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与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有关。这一代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很强, 考虑问题多侧重于“我”。出于望子成龙的目的, 多数家长往往只注重督促孩子学习而很少让他们参加体力劳动, 致使这一代学生的耐力和毅力相对稍差,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由于这些原因, 致使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 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 未达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期望值。

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 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合社会的需求, 所以, 学校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 加强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下面结合桑蚕生产实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们的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问题, 课程组为此进行多次研讨, 并申请学校立项研究, 进行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通过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和讨论, 我们明确了桑蚕生产实习的目标, 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锻炼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毅力, 培养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培养目的, 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实习模式。

实习时, 将学生均分成A、B两队, 每队设男、女队长各一名, A队1号学生 (A1) 与B队1号学生 (B1) 组成一个小组, A2与B2组成一个小组, 以此类推, 组成若干小组。两个或三个小组组成一组, 设组长一名。实行教师指导下的队长 (组长) 负责制。每个小组都承担相同的养蚕任务, 每个组开展一项科研, 每个小组承担一部分内容。每天一队喂蚕, 另一队采叶, 轮流倒班。这样, 形成一个与以后工作岗位相似的境况, 有同事、直接领导、上级领导和高级领导。个体之间既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 又有竞争, 看谁更出色。这是对以后工作岗位的模拟。

实行综合评分的考核制度。评分依据出勤情况、实习态度、养蚕成绩、科研完成情况、对实习内容和技术的掌握情况等, 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实习开始, 规定一个最低标准, 达不到最低标准视为不及格。

三名指导教师为每个学生打分 (F1、F2、F3) ;每个队的男队长为自己的队员 (包括女队长, 不包括自己) 打分 (F4) ;每个队的女队长为自己的队员 (包括男队长, 不包括自己) 打分 (F5) ;每个队的组长分别为男、女队长打分, 取平均值, 作为男队长的F5或女队长的F4;每个队员为自己队的成员 (不包括自己) 打分, 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 (如果班级人数较少可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 取平均分 (F6) 。最后取六个分的均值作为实习成绩。如果两个队某项打分存在偏差, 一队打分普遍偏高, 另一队偏低, 则每队都加上另一队该项得分的平均值, 然后再取均值 (即除以2) 。这样教师、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作出评定, 其结果客观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表现。要取得好成绩, 既要掌握理论知识, 又要提高业务水平, 将蚕养好;既要做好本职工作, 又要团结协作, 完成共同任务;既要与组员、队员搞好关系, 又要给组长、队长和教师留下好的印象。在这种模式下, 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是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模拟训练。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实习效果,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 严格要求, 培养良好的品格

在实习之始营造一种郑重、严谨的氛围, 使学生感受到实习的重要性、严肃性, 从内心重视起来, 要认真对待, 不能马虎和懈怠。比如, 严格考勤制度, 模拟上班的打卡考勤;服装要整齐, 举止得体;掌握设备的使用, 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 实习日记要详细、认真;等等。严格要求学生, 做事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逐渐养成习惯, 将习惯培养成一种品格。

(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思维和动手能力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实习中, 要求每人都要认真写实习日记, 记录具体的操作原理、操作流程、处理方法、观测结果、心得体会等。教师随机抽查实习记录, 并随机让学生作口头报告。在抽查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辅导和解决。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待, 时刻要“走脑子”, 学会观察、学习和思考。写实习记录和汇报工作也是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锻炼。除了完成额定养蚕任务外, 还让学生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学生根据布置的研究任务, 查阅资料, 设计试验, 通过试验得出结果,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多思考, 放手去做,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这样, 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 加一些压力, 多一些关心

在实习过程中要分配给学生一定的工作量和任务, 给他们一些压力, 让他们经历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训练和心理压力锻炼, 同时, 又要对他们处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觉得到, 给他们这么多的工作量和任务是让他们得到锻炼, 教师时时刻刻关怀、爱护着他们。比如, 要强调劳动中注意安全, 学生生病时要探望, 雨天为学生准备雨具, 等等。总之,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如亲人般的关怀和期望, 师生之间要情感相通。

(四) 少一份责备, 多一份鼓励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听惯赞扬, 如果一味地批评, 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要讲求一定的艺术。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引导他们继续进步。比如, 某学生常迟到, 但在一次整理桑叶中将非适熟叶 (过老和过嫩叶) 都挑了出来, 教师没要求学生这么做, 其他学生也没这么做。我们就抓住这一点, 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该学生, 并建议让该学生做“总监”。从此, 该学生认真监理一切事物, 且不再迟到,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同学中威信大增。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帮助其克服不足, 促进其进步。

(五) 做好引导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不仅是业务上的, 还包括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人际关系等, 要处处关心学生的成长。比如, 学生A对野外某种植物花粉过敏, 不能到桑园采叶, 这对学生A来说是个不参加采叶劳动的客观理由, 但对其他学生而言, 意味着要采更多的叶, 心中可能有怨言。在教师的引导下, A在其他同学采叶时帮他们整理内务, 洗衣、刷鞋、打开水、买饭。此举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 大家对A很有好感, 都称其为“后勤部长”。A也觉得虽然不能采叶, 但在其他方面为集体作出了贡献。这样, 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处事能力。

(六) 严肃而活泼

大学的军训是严肃而回味无穷的, 为了活跃气氛, 我们把军训的一些做法搬到实习过程中。如列队行进, 喊口号“栽桑养蚕, 发展生产, 出口创汇, 繁荣经济”, “文明古国, 丝绸之路, 发展蚕业, 传承文明”。边采叶边唱歌, 就像电影中看到的采茶姑娘一样。中间休息时拉歌。在进入蚕室之前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喂蚕之余两个队对歌、才艺表演等, 使整个实习过程充满乐趣, 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

(七) 忆苦思甜谈感想

实习过程中每到一定阶段, 取得一定成绩都要总结,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在逐渐积累长大。比如, 收茧时, 看着一筐筐白花花的蚕茧, 学生都非常高兴, 大家都拍照留念。收完茧, 组织一个庆功会, 大家表演节目, 庆祝丰收。其间让学生谈实习感想, 大家畅所欲言, 最后归结到:劳动创造了价值, 创造了美, 要想有所收获, 必须付出劳动, 付出越多, 收获越大。

以上是笔者基于桑蚕生产实习的一些心得。总之, 教学要本着社会的需求, 结合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 才能培养出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鹏, 甘德清, 张爱霞.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

[2]张煜, 果建华, 马岩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学理论, 2010, (16) .

[3]杨飞, 李传宪.新形势下提高工科类大学“生产实习”效果的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2) .

电子测量教学与实践探讨 第9篇

1 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

科学技术使电子测量技术所拥有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所涵盖的测量内容也更为丰富。其中,电子测量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电磁测量,其侧重于对交直流电进行指示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指示测量法,另一种是比较测量法 ;二是电子测量,其着眼点是依托于现有的电子技术理论,通过电子测量仪器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而对电量以及非电量进行测量的方式。电子测量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

(1)对电能量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场和电功率等等。

(2)对电路参量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电容、电感、电阻和其他电子元件等。

(3)对电信号特性进行测量,其中包括波形、相位、频率、调制度、时间、噪声、失真度和逻辑状态等。

(4)对电子电路性能进行测量,其中包括衰减量、通频带、放大倍数和灵敏度等。

(5)在曲线特性方面的显示,其中包括器件特性曲线、幅频特性等。

在对电路测量技术学习与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实验用测量电路设计的选择方面要能够满足常用电子测量装置的使用,如示波器、频率分析仪等 ;同时,所设计的电路还可以向外发射多种信号源,如正弦波、矩形波等。其测量电路设计中涉及的实践内容如下图1所示 :

2 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测量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常用电子器件进行掌握,并对器件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实现独立完成仪器的操作,构建出完整的电路系统。在电子测量实验中的仪器主要包括稳压电源、示波器、毫伏表、扫频仪、函数发生器等。以前完成电子测量实验需要自己搭建焊接电路。用一些测量仪器、实验元器件和一般的实验板来完成。经常使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使用的实验平台主要有 :电子技术实验箱、EDA实验箱、高频电子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PLC实验台等,但是针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实验平台就很难找到。

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存在对基础知识学习意识淡薄的现象。同时,有些教师也由于设备落后、仪器陈旧以及相关保密规定等制约,使实验教学相对简单而枯燥,无法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

3 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对设备和仪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能够被调动起来。

强化现场教学。对于某些理论有必要通过现场教学来使学生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使教与学形成统一的整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降低验证性试验的数量,强化综合型试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将各种知识串联起来并应用到实验中。鼓励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并自行设计测试方案,根据所设计的方案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为实践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与电子企业进行合作,搭建学生与电子企业进行交流的平台,以企业生产的真实产品让学生更加清楚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在观摩与学习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讲解,并对细分化工作有更为明确的认识。

在电子测量实验中应用仿真技术。这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实验更为丰富与生动,打破了传统机械、刻板的考核模式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 电子测量综合实验举例

4.1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信号发生器又叫做函数发生器,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对外发射信号,是信号源,在当前电子电路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利用数模转换器件DAC0832和AT89C51单片机产生所需不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其信号幅度和频率都是可以按要求控制的。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而且信号源满足可行性要求,在性能上更加稳定,同时还兼具灵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全、易操作等特点。具体的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 :

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电路分别进行设计,比如转换电路、放大电路、转换电路等。在实验中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实验器件的操作,并结合仿真软件proteus中ISIS环境下来完成对单独电子元件的查询,并根据电子测量理论将电路图绘制出来,使电路系统在仿真条件下运行。其正弦波仿真图如图3所示 :

仿真模拟实验完成后,将能够实践对应功能的各个模块在电路板上进行集成,并在PCB板上将原理图绘制出来。在实际操作中,集成块极易发生损坏,因而采用集成块插座来加以解决,也使集成块的更换更加简便,而后通过系统调试将电路中对电路中的参数进行控制,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电子测量教学与实践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电子测量实验教学方面的建议,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教学。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实验来对电路测量进行强化,进而使学生能够以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测量实践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及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电子测量实验。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电子测量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讨 第10篇

一、英语口语的教学实际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英语也不例外, 一旦你掌握它并能熟练到家地脱口而出, 这便显示了你社交往来, 而是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充分运用。在交际中, 听者或说话者都不是被动的, 他们须主动地运用各种交际口语, 有效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言是从劳动中和劳动一起产生的”。我们清楚地知道, 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 也是形成人类语言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 因为有了语言才有了后来的文字这种更加超出本能的范畴。的确, 如果我们不通过互相交往学习其它文化的长处, 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是如何贫乏, 落后和艰难, 没有牙刷牙膏刷牙, 也没有抽水马桶可用;早餐中不会有咖啡和面包……综合所知, 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起源和发展, 以及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人际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不过像空气和水对人类生活不可缺少一样, 只有对它们进研究, 了解其运行规律以后, 才能利用它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英语口语交流更是如此。只有运用、交流, 你才能了解你的局限性;才能提高你的听力、写作、阅读能力;才能交流、了解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民间趣事。

从国家的层面上, 以教育部为代表的职能部门对于口语有着高度的重视, 在《英语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分类, 并予以了课时上、进度上和分数上的具体要求, 这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表现出英语口语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大部分师生更注重语法、句型和单词的教学和掌握, 对于英语口语往往抱有轻视的思想。特别是在英语的考试体系中, 口语没有过多的占比, 这会形成对英语口语的忽视, 进而出现英语口语的种种问题。在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失去了相关的环境和语境, 这会造成各种问题,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呈现出机械化, 难于结合实际的语言环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不但不利于英语知识的掌握, 更会形成张冠李戴的错误, 对于英语的整体教学和生能力发展无疑是一种制约和阻碍。

交际方法。专家指出:交际是由不同方法组成的, 词语、声音和非语言暗示的影响度是不同的。据研究, 它们的影响度分别是:词汇占7%, 语调占38%, 非语言暗示占55。非言语交际具有6种作用:第一, 补充功能。假如孩子在考试中得了100分, 家长就会抱着他说:“你真棒!”这种拥抱补充了言语;第二, 否定功能。假如收到了一份礼物, 但却不想接受, 这时在别人面前说一些好听的言语, 但情感否定了言语;第三, 重复功能。当问妈妈是否能给自己2美元时, 妈妈没听清楚, 如果伸出两根手指来代替刚才说的话, 这时动作就重复了言语;第四, 调节功能。当听到某人的谈话, 如果不断地点头回应的话, 就意味着理解了他的言语并鼓励他继续说, 点头可以调节对话;第五, 取代功能。如果妻子在公共场合训斥丈夫, 而丈夫又不便当众阻止, 只好很生气地瞪她, 这种行为就取代了言语;第六, 强调功能。一个演说家在他演讲的重要部分停顿了一下, 这种停顿强调了他的谈话。当我们知道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后,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们来改善我们的能力。

二、以语境构建提高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

在这里, 我只想谈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不涉及更广阔的领域。

1.语境化 (ContextuaLiation) 。这时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前提, 其基本教学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 (Discourse) 脱离了语境, 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

2.教学过程交际化。这意味着语言教学必须机械操练、模仿记忆, 而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真正的交际活动必须具有信息差 (informationgap) , 选择 (choice) 和反馈 (feedback) 三个基本特点。当你走进教室时, 你会说“Hello, everyone”, 学生明白, 这是向他们打招呼、问候。走上讲台, 你可能会说“Good morningdass, now Classbegins, Sit down, please……”一声声问候, 使学生在课堂气氛中活跃起来, 明白了英语有巨大的作用。

(1)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尽量照顾到好、中、差各个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 记得有一次曾点到一名成绩中下的同学回答问题, 他站起来很惊讶地说: I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callme.笔者笑着对他说: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you neverexpected, so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everybody will have thesame chance in class.

(2) 鼓励学生开口说, 大胆说, 对于性格向的学生, 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满意的微笑都能给学生增添莫大的自信心, 上课时他们会更加专注、认真, 更加踊跃, 积极地发言

3.语境构建的理论。语境构建是英国学者Malinowski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 他认为语言离不开语境, 学习需要要创设出适宜的语境, 这样才能够加速语言的学习。口语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关键, 在英语的课堂中创设出纯粹的英语语境,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也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需要教师构建出英语的语境, 帮助学生在纯粹英语语境中提高表达能力, 进而形成对英语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接近实际的基础上形成英语口语的各项能力。

4.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语言教学的成果, 其主旨是将语言学习划分为若干任务, 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法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揭示英语交际功能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基础上, 使学生形成了对英语更深层次的认知, 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将英语口语作为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系之一, 形成各种教学的层次, 使学生通过掌握和学习形成对英语能力的深层次发展。

5.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1) 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 用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希望在课上与教师用英语交流并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听说训练机会, 有利于提高高考听力的成绩。

(2) 利用有限的条件, 营造学英语的氛围, 每周一次的晚上留15—20分钟在教室开一个“English comer”, 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可自由地用英语交谈, 也可就某一个感趣的话题, 展开讨论的同时, 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朗读、主持节目、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班会等, 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不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实现从机械操练到交际活动的转化。总之,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 不断努力。培养实践能力的渠道很多, 贵在大胆说, 用心学。

(3) 尽量模仿准确、模仿的原则, 第一最大声;第二最清晰;第三最快速。模仿时一定要有恒心、耐心、信心和决心, 这样会做得更好。

三、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 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英语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英语能力中, 口语交流能力是重要的方面, 没有流利耐}匝畅的口语, 英语学习就存在着短板, 就不能形成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能力。当前英语应该将口语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要将口语作为突破英语学习瓶颈的切人点, 这是英语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 也是英语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和语言环境构建的实际问题, 这会导致英语口语存在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进而会阻碍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 使其难于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英语交流的要求。语境构建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新思路, 应该从语境构建的理论出发, 在充分认知英语口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形成适于英语口语教学的语境, 进而确保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 完成英语的总体目标, 实现生英语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英语口语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 特别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更应该突出英语口语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这样才能为高新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要做好语境的构建工作, 形成适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语言环境, 进而实现生英语口语的切实发展。

总之,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交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能在交际方面做的很好的话, 那么我们将会受益非浅。

摘要:交际法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际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了克服因语言资源有限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采取的技能。

关键词:交际法教学,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 2005, 03.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讨 第11篇

一、朗读,展现文章的语言美。

语文学习要重视对文章语言美的理解与品味,具有扎实深厚的外在语言功底,才有可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朗读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实践形式。学生充分朗读,在有声有色的表达中感受文章中文辞优美、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语言的句段整齐与错落之美,音韵的和谐顺畅之美,词句的准确精彩之美,情感的含蓄奔放之美。语言教学教师的讲解分析很重要,但学生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也很关键,朗读是学生极重要的语言实践与内化方式。让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语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朗读最能直观、具体、真切地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艺术魅力所在,如明快优美的散文《春》、凝重深情的诗歌《乡愁》,只有熟练的朗读才能体会到文中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从而恰当地读出声调抑扬之味。句段整齐反复的《木兰诗》、《陌上桑》等韵散相间的古文,只有在充分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其音韵和谐流畅之美,品味出其双声、叠韵、交错重叠之趣。节奏与对称突出,声韵严格的古诗,只有在通透的朗读中才能感受其特有的节律之美。学生体验式的朗读或教师范读,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过多的苍白分析讲解。语言学习如果教师分析有余,而学生朗读不足,体验不够,即使硬记了许多语言的概念,最终也无法学以致用。一篇文章学了几个课时但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流畅,生动优美的句子也读得干瘪无情,像这样的语文教与学能有多少时效呢?语文教学缺失了语言美,语文学习好似一个求鲜者被硬逼着欣赏一堆腐肉烂骨过程,该是多么的无奈。

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性。朗读不能为读而读,如果没有要求,学生朗读就可能是放羊式的乱读、滥读,把朗读等同有声音的读,读字而不是读文,有口无心,有声无情,有兴趣无思想,有力量无精神,没有真正的朗读效果。不同的文章朗读要求各有侧重,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朗读《再别康桥》就要注重在朗读中表达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与绘画美等汇聚的语言形式美;朗读《诗经》就要注重在朗读中表达诗节复沓中词语的变化美。

二、朗读,展现文章的内涵美、文学美,通过语言美去展现文章的思想美。

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朗读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在语调的高亢与深沉的变换中,读出词句的铿镪力度、意境的雄浑壮美、气势的宏大磅礴;朗读朱自清的《春》就要在语速的舒缓、音调的柔美延伸中,努力读出春花开放的鲜艳之美、春风的轻柔之情、春雨的迷蒙之意。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要表达出“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浓烈深情。说理的议论文要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朗读声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表现,突出关键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把握文章鲜明的观点和深刻的道理;小说戏剧的朗读,通过对个性语言的再现,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中,形象展现人物的鲜活形象,如小说《故乡》中杨二嫂言语的尖酸、《范进中举》胡屠夫形象的趋炎附势,戏剧《日出》中潘月亭本性的凶残、李石清处境的无奈,这些内容,教师教得认真不如读得精彩的效果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设计不同朗读形式,开展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情感性朗读、竞技性朗读、背诵性朗读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同时在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

当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本身就要通晓关于朗读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有较强的朗读水平,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如停顿是语句的间歇、声音的休止。要恰当处理停顿的方式:结构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重读是把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要注意语法重读、逻辑重读和感情重读的区别。语调的变化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语调的恰当升降变化,有助于朗读者充分表达出对文章感情的理解。朗读教学对朗读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在朗读训练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朗读的效果,充分地展现文章的内涵美。

三、朗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朗诵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就会比较流利畅达;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也就会比较有内涵而富有感染力。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词、语、句、段、篇能够源源不断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世界,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朗读技巧讲究节奏、停顿,吐字、发音,语速、语态,对培养学生灵活恰当的表达手法、从容高雅的表达气质、增强表达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表达能力的提升,必然促进学生思考力的发展。善于表达了,学生必然会努力追求表达的思想内容,就会自觉地思考、努力地思考,使思考的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入,思考的逻辑不断严密精确。因此轻诵读,重分析、重题海战术,轻思维表达的语文教学是从根本上不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不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教学,所谓的语文教学关键是语言教学的理念必然会落空,正如吕淑湘先生说的那样:“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重视朗读教学,指导方法要到位,朗读过程也要落实。该学生朗读的,要让学生读到位,教师不应以讲代读,以练代读。教师要做的是朗读的组织、指点、评价与提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自由地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散读,教师有所要求;学生充分地朗读,但又不是简单重复地读,教师有所提升。这是内容上、方法上的落实。学生朗读,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做出点评。学生读时,教师不能自己在忙着板书或其他工作,把朗读当过场。同时还要注意要求班上学生注意倾听。这是行为态度上的落实。朗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要有足够的时间发展朗读,不可虚晃一枪,避实就虚。自习与课余也要有计划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会实践朗读。没有时间,朗读就全是空话。让学生充分地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能读出文章的感觉、情趣与味道,也就能慢慢地读出语文的感觉、情趣与味道,从而激发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在朗读形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别朗读。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师范读,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水平。但毕竟仅是教师的示范,关键还要学生自身在读中去体会和品味。分角色朗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活躍的气氛中让学生共同把握文章内容,一般适合对话较多的文章。齐声朗读,有助于营造朗读氛围,提升集体朗读的劲头与热情,但往往热闹有余,个性不足。特别是存在不少学生南郭式的朗读现象,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指正。唯有个别朗读最具针对性,随意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怕老师点到自己,会想办法读出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增强学习主动意识。指名学生读,教师和班上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学生朗读的停顿、语速、音调、情感如何,都一目了然,学生点评也好,教师指点也好,都有极强的针对性。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在合作中朗读、在欣赏中朗读、在表现中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感。朗读才能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财会实践教学的探讨 第12篇

一、财会实践教学现状

对专科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讲,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专科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这是远远不够的。

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实训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目前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讲收入与付出不等同,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从目前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教学岗位后,正值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大多数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现今教师教学正逐渐地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状态向多媒体教学转化,其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二、改进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1.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

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按“宽基础、活模块、多资格”的要求编制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合理内核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调研、构思和编写。同时,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和推广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

2. 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3.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4.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机率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这类企业是高职学生求职的主要去向。第二,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财务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三、改进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1. 有重点分阶段地实施,避免实习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学年为财会基本功实习;第二学年,重在企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的处理实习,即专业实习;第三学期是进行综合性的实习,一般安排是在校内综合模拟实习或校外见习。由于外出实习困难大,故要重点抓好模拟实习,把综合模拟实习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环节来抓,强化训练,注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不能外出实习的不足。

2. 制定财会专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技能进行等级评定

学校应将“财会模拟实习”作为独立一门课程来安排,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以各种实习、实验成绩作为评定专业技能等级的依据,使学生提高对财会实习的认识。严格实习要求,除要求处理各项业务外,还必须要求填写规范、清晰、数字公正、严格执行《财会基础工作条例》。

3. 广开门路,开拓实习基地,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

尽可能多地与私企老板、用人单位联系,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外出实习单位,或成为今后就业的单位,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用人单位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

4. 完善和改进实习内容,满足企业实际业务的需要

尽可能地使实习内容符合时代,符合当地企业实际业务的需要。实习资料要有一定的真实性,最好能以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实际业务为蓝本,通过专业教师的适当整理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同时,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要求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对于一套实习资料尽可能地以手工处理一次,再以电算化处理一次,对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其可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掌握。

5. 完善财会实验室功能

作为财会实验室,它应成为学生从事财会业务的演练室,要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演练,学会财会工作的全部内容,在财会实习时,除了要配备必需的实习设施外,还要有能力强,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如可以外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进行财会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另外,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总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既是财会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又是提高实际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财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以上会计教学改革措施,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的会计应用人才。

摘要:目前, 会计教学领域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没有新突破, 缺乏实践案例创作。要改变以知识与理论教育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与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 突出强化实践能力与案例教学,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保证实践机会, 培养出既能实践操作, 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符合时代的高层次会计应用人才, 以提高就业率, 满足企业实际业务的需要。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莉.职高财会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5) .

[2]王萍.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财会教学的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上一篇:高科技中的文化下一篇:发光二极管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