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范文

2023-09-16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1篇

4月20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主讲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讲座, 谢教授的讲座真实而又生动,幽默而又风趣。在讲座中,谢教授深入浅出,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课堂教学艺术,特别是 ‚教师语言的艺术‛这部分使我感受颇深。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教师先有规律地拍打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起拍掌。叫停后,老师说:‚我们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节奏拍的,如果一直拍下去,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很多次,或者拍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直观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亲身感知‚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所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教学艺术。

我认为,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艺术,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语言具有教育功能。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

时间虽短,但对我受益良多,因此,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在国家全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人们自我提高、自我充电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构建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促进“终生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网络教育[1]是以学习者为主的自主学习环境;它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在INTERNET环境下,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任何课程的任何章节网络化交互式教与学活动。

网络教育需要在INTERNET上设计相对独立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来支持教学和管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作为开展网上教学的支撑基础, 正面临系统用户规模与用户需求日益增长,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竞争的挑战。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院现有平台已经不能适应学员成倍增加的需要。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较好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综合平台, 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WEBCT (Web Sourc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U, Lotus公司的learningSpace等。

在国内, 教育与技术这两方面结合得比较好的产品有:科键网络教育教育系统、网梯网络教育平台、、WisBank教学平台等。

综上所述, 我们考虑建设一套基于INTERNET能支持万人以上大规模用户访问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系统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能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系统间的无缝操作, 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做好全面技术支撑工作。

三、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结构模型设计

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发展需要,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支持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性活动为目的, 提供督学、导学服务, 能记录学生形成性行为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整体系统模型, 如图 (4.1) 所示。系统主要分为教学管理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和资源管理子系统三大部分。

(一) 教学管理子系统。

按学生从招生录取到毕业拿到毕业证整个过程主要有系统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招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到教学管理等几大业务功能。教学管理子系统直接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二) 教学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以学生为中心, 按学生活动进行划分, 主要包括了学习任务、课程交流答疑、学习事务、课程学习和帮助、虚拟校园文化等内容。考虑到虚拟校园文化是在学习活动及其他活动之上形成的虚拟人文环境, 应该成为学院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重点建设目标。

(三) 资源管理子系统。

作业系统和课程资源在网络教学中按专业、课程划分作业题库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甚至详细到课程知识点, 能方便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实际需求分析中发现, 从招生录取到毕业前学生数据都存在动态变化, 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生数据库来对学生数据进行管理和同步更新, 以保证学生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更新。

四、面向对象的功能模型设计

(一)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

运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 使用UML建摸工具画出系统的用例图;勾画系统类图和活动图。设计阶段由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组成。结构设计任务是定义包 (子系统) 、包间的依赖关系和主要的通信机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统的逻辑组成部分及各部分间的依赖关系。

(二) 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UML建模。

由于时间的关系, 本文仅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总体的用例图和包结构分析。

1、用例图。

用例[2]从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中的信息。用例视图是其它视图的核心, 它的内容直接驱动其它视图的开发。所以我们首先画出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总体用例图, 如图4.1所示。

可以看出, 学生用户、专业课程管理员、教学管理员、教务管理员、学习中心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资源管理员是用户的泛化, 学生用例包含了六个主要的方面。

2、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包结构分析。

包图是维护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的重要建模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时, 有必要将这些元素进行分组, 即将语义相近并对基于同一变化的元素组织起来加入到同一包中, 以方便理解和处理整个模型。本文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平台具体应用层、系统抽象应用层、业务中间件和系统软件层。其中具体应用层分为学生具体应用层和管理员具体应用层。本文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拟基于JSP编程技术开发, 基于组件结构, 中间件[3]基于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程序接口。

五、结论

本文首先综合比较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开发现状, 针对重庆大学网络教育网院的具体业务模式提出了以支持学生学习活动为目的, 加强学习服务、师生交互和行为过程跟踪记录等特点的新一代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设计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整体结构模型, 并对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UML进行建模, 设计了平台的整体用例图和包结构图。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 始终贯穿了一个“服务”思想和理念, 它必将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保障。

摘要: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作为网上教学的技术支撑系统, 平台设计的质量是学院教学与管理系统稳定运行基础, 是提高对学生和学习中心支持服务工作的技术保障。本文分析并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支持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性活动为目的, 能记录学生形成性行为的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进行了比较和综合分析, 结合网络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 提出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框架和模型。结合学院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了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的模型设计, 进行了平台子系统的内容设计, 设计了平台整体的系统模型和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面向对象的建模工作。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系统模型,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际平.网络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2] 王少锋.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秉承国家现代化建设及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探索,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兄弟高校开展学分制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主选择;管理模式;授课模式;创新能力

在以质量求生存的今天,高等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等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提出的立德树人宗旨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意义。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以2014-2015级学生为载体,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探索的意义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教界乃至全社会。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在2014年开始在学校率先实行学分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所喜爱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等众多优点。但为了真正实现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效果,需要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进行转变,这不同于传统学年制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与实践学分制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改变课堂授课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为关键点尤为重要。

1.1 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所报考的大学专业设置不熟悉,由其对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明确想法,导致对报考专业相对盲目。而实行“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新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自然班级整班对应一个专业的束缚,使学生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和前期基础教育后,在对相关专业设置及发展方向了解后,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模式更科学合理。开展“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1.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在对专业了解基础上选择学习就业专业,更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3~6年学分制,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和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

1.3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自主选择”理念下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把课程学习、知识体系构建、专业选择、学习课程进程的选择权,即“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个人处理。在学院现行实施的教师授课纵向竞聘基础上,相当于二次引入了教师授课横向竞争机制,使授课教师面临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承担的课程竞争压力,这势必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经历与热情,变成教学推动力,从而促进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院深层建设内涵,必将使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1.4 调整优化专业体系结构

目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程度仍然反映社会对一些专业的人才需求,这种现状为学院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院专业的社会需求适应度提供了依据。学生喜欢选择的专业,学院可以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不喜爱的专业,则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学院通过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可一定范围内实现专业调整和淘汰机制,进行专业优胜劣汰,从而可以有效地优化学院专业结构,充分调动和优化配置学院的人、财、物资源。

1.5 扩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

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提供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选择权。通过传统自然班管理模式向网络专业班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传统教师授课分配班级模式向学生自主选择授课教师模式的转变,极大地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课题研究中所要建立的“自主选择”式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呈现出全新的态势,能够发挥学校和学院的最大办学效益。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封闭视域,为其他学院开展学分制提供真实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撑,有助于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扩充。自动化学院在我校具有学生最多、教师最多、可支配资源最大、专业数多等典型特点,在自动化学院进行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培养经历和所取得经验、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具有全校乃至国内高校借鉴作用。

2 “自主选择”理念与学院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矛盾

现行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不利于达到“自主选择”理念下的教育根本目标。需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授课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

2.1 管理层面上的不足

学分制需要学生对自然班观念弱化,同班或者同年级学生的上课地点和时间较分散,这些导致学生的课堂管理面临挑战。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分制学生的选课自由。缺乏对授课教师或课程的认知,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面对同样选课学分,学生更趋向于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面进行新的认识并改革办法。由于学分制下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课堂及课后的管理体系,加之班级观念逐渐弱化,缺乏完善的導师制,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认知和管理。

2.2 教学层面上的不足

教师传统课堂授课观念存在惯性,考勤和课堂纪律仍成为约束学生的主要方式。学分要求的修读学分总数,导致学生在选课方面走捷径,选择一些易于完成的课程,但这完全偏离学分制模式的本意,削弱了学生学习体系的完整性。教师横向竞聘下学生选择教师及课程的方式,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存在部分教师可能会为了人数的要求而去放松授课要求,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考虑到我校即将全面实行学分制,院系之间的差别使得跨专业甚至跨学院选课也存在障碍。

3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

3.1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通过学院组织管理部门、学校本科生院、学工办联合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实现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学分制在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中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標。需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完善管理制度,使学生弱化行政班级的概念,适应班级内多专业学生共发展、共学习生活模式。通过教务部门网络选课合理分配专业班级,实现虚拟班级与现实自然班级的有效结合。合理安排教师授课的时间和地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在兼顾不同课程性质比例的前提下,尽量保证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同时加快管理系统层面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选课的源头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避免学生选课过程中出现的盲从现象。

以自动化学院2014-2015级本科生为载体的“自主选择”式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将传统专业内自然班级选课管理模式向网络自主选课班级内各专业学生管理模式转变探索以及二者的有效结合措施研究,实现传统自然班级内一个专业学生管理向学分制下一个自然班级内多个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学院内研究所与学分制自然班级对接制和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导师制二者有效结合方法探索。

探索 “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模式,实现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自主选课学分管理方法、自主选课指导办法、自主选课与专业符合度提醒措施、学分制学籍预警管理办法、校际交流学分互换管理等措施。

3.2 “自主选择”理念下教师授课模式探索

在学院多年实施的授课教师纵向竞聘基础之上,探索与实践学分制“自主选择”下专业课教师横向竞聘,实现授课教师队伍二次筛选优化。对纵向竞聘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及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淘汰,对横向竞聘中学生自主选择人数较少的授课教师进行调整与授课方法的培训,实现对优秀教师进行优先软硬件资源配置,提高“自主选择”式学习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针对学分制“自主选择”的特点,以学院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等为依托,制定多元化树型教学目标体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本身知识体系为“刚性基础”,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

通过学院课程性质最重要、内容最体现自动化核心、学时最大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授课优秀主讲教师为代表,带领授课团队实现授课模式改革,以教学目标的树型结构为载体,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基于层次案例教学的创新型双闭环教学模式实践,通过改革探索一条学分制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3.3 “自主选择”理念下监控与评价体系探索

学生管理与教师授课效果监控与评价体系由校督导、院领导、所领导、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教务处评估中心组成的多层级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不同角度立体化评价。在充分保障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权利基础上,实现学分制培养链条内全面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学校本科生院、学院人才培养办、各研究所、督导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课程负责人等元素联合建立的多层级立体化监控评价体系,为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师授课模式的实施提供动态实时信息反馈。有利于课题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同时为及时修正和完善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通过研究,实现学院范围内构建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与授课模式,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通过2014级、2015级本科生的系统完整学分制实践,总结梳理了学分制的关键环节与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利重新交给学生,通过学院管理模式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选择就业专业。其次通过自动化学院为试点,在“自主选择”理念的指导下,为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再次实现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范围内可示范、可推广,并对省内、全国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借鉴模式。

4 结束语

由于我院是首批试点单位,课题研究经验和取得成果对学校其他兄弟院系实施学分制培养模式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我院范围内实施自主选择模式培养,可以为其他学院寻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出一条途径,间接受益面将是学校每年4000余名本科生。而且通过实行学分制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实践,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及资源配置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于立君,田凯,王辉.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HEU为例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vol.32No.3;p22-23;2013.3.

〔3〕张志宏.基于双重视角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代教育》,2016年第10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改项目《学分制“自主选择”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师授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责任编辑:侯庆海〕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用管理学的教学现状,结合本课程特点,对信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从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信用管理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内信用管理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的信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失信现象:企业间“三角债”屡清不止,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等。要改善我国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信用理念、信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西方发达国家对信用管理教育高度重视。在欧洲,有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美国长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矛斯学院和英国的里斯大学都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美国的国家信用管理协会还在一些高校开办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以培养大中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人员为目标。而在我国,高校信用管理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吉林大学三所大学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课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办了信用管理方向教学。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预计未来会有上百万人员走上信用管理的岗位。因此,信用管理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信用管理学的课程特点

信用管理学是研究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也需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信用管理学主要介绍信用管理相关概念、企业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个人信用管理、国家信用管理、证券信用管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方法、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评估方法,具备对信用进行管理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①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从各种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官方来源、内部来源、公共媒体来源、征信企业提供的信用调查报告等);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实整理;③进行客户档案的管理;④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以及盈利情况;⑤确定信用政策,制定总的授信计划;⑥在对客户进行资金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信用标准,筛选客户,确定最终授信对象;⑦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个客户的具体授信额度以及授信条件;⑧对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商账外包服务,对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的控制;⑨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以及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⑩掌握主要消费贷款的种类,以及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的信用风险防范问题;{11}确定国债的适度规模,了解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外债管理;{1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社会信用体系;{13}了解世界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评级方法。

三、对信用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湖南商学院属于地方商科院校,所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企业,因此,在信用管理学的讲授过程中,侧重点必然不同于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学术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与能力培养。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信用管理学教授过程中,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换,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授企业信用管理的章节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互动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达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思维,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善于利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想要使之发挥最佳效果,还需要作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准备达到何种效果,解决何种问题。例如,在讲到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时,我运用了一家民营企业的案例,给出了该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让学生讨论该企业在信用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由于引导得好,学生讨论热烈,列举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其中不乏一些新颖想法,从而成功地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其次,选择符合教学目的的案例。比如,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的信用管理的教授时,我选取了格兰仕等一些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案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做好案例点评工作,这也是案例教学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通过点评,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以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的方法很多,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实训体验、影像放映等。笔者在信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解企业资信调查时,引入实训体验,让学生选取现实中的一个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该企业相关信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尝试撰写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分析该企业的信用情况。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实地考察教学。今后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到一些大型的企业、银行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参观、考察,实地了解信用管理部门的运作、信用管理人员的职责、客户资信的评估、信用额度的审核与发放、应收账款的管理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4.改变考核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仅凭一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学生的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可采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与现场抽题答辩的考核方式。教师首先选取若干信用管理案例;然后让学生抽签选择,确定各自的案例后,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最后进行现场答辩,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余凯成.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萧晓东.管理模拟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经济管理[J].新管理,2001(22).

[3] 张艳玲,刘艳良.管理学教学模式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3(5).

[4] 侯宝力.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3(8).

[5] 苗雨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1).

[6] 施斌.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4).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5篇

2014年5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 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 贯彻落实好这五个对接将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 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来, 由于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越来越差, 加之学校实训场地不标准 (包括地面的不平整、工具箱不统一等) 和学生实训人数较多而且集中等,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地面脏、学生乱窜和做事拖沓、应付了事、工量具和工件随意摆放、教师考核无标准、教学任务随意性大、学生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随地坐谈玩手机学生较多等现象, 这就给实训教学的日常管理甚至安全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为加强学校全面、规范管理, 2013年, 学校特别邀请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技术人员, 对全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 各管理部门编制出了相应的规范管理文件。

在上述背景下, 学校于2014年4月在机电实训教学与管理中试行企业的“6S”管理。

2 推行企业“6S”管理的目标

职业学校的实训场地与企业车间的布置极为相似, 这就为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营造了“企业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员工感”,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适应企业环境能力。因此, 我们提出在学校实训实作室推行“6S”管理的目标是:模拟企业生产车间, 建设规范实训场所;提供安全实训环境, 营造舒适实训氛围;激发学生实训热情,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规范操作流程,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打造精品实训场所, 提升学校良好形象。

3 实施企业“6S”管理的措施

实施“6S”管理做起来容易, 可坚持难, 它不是一个制度问题, 关键要让师生形成习惯。为此, 我们根据“6S”管理的推行原则, 制定了一系列的推行措施。

1) 制定“6S”管理推行方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 实现校企无缝链接,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增强市场竞争力, 明确“6S”管理推行范围, 制定了详细的推行步骤, 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6S”管理推行小组, 制定“6S”管理实施方案, 组织老师培训, 制定奖惩措施;同时, 积极准备、完善相关制度、更新设备设施、添置物资用品等, 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2) 有效开展师生“6S”管理知识培训。对实训教师的“6S”培训是让他们了解“6S”相关知识, 增强教学现场管理的员工意识。让他们知道“6S”管理做容易, 坚持难, 明白教学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的技能, 更重要的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实训时首先是对学生整顿秩序、规范行为、强调纪律, 然后才是任务教学。只有培训好教师的意识, 让大家明白推行“6S”管理的深远意义, 才是“6S”得以推行的动力来源。

3) 制定《实训室“6S”管理实施细则》。我们首先选择在车工、钳工、汽车场地进行试验, 采取边探索边推广边改进的方法, 制定了详细的《实训室“6S”管理实施细则》, 并按此标准严格实施。

4) 制订实训场地《“6S”管理检查标准》。为便于操作和实施“6S”管理工作, 根据各个实训实作室的具体情况,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标准, 让师生一目了然, 并采取每周一和五必检查、中途随机检查的方式。

5) 逐步完善实训管理制度, 以确保“6S”的顺利推行。在每周一次的教师实训例会中都要对上周的6S推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讨论, 及时提出问题和解决措施。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实训管理员工作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要求》等, 从“总体要求”“课前准备”“实训过程要求”“设备维护”“安全规程”“6S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可操作、可执行的相关规定。

6) 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评比, 平时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与学生学业评价挂钩。从“强制意识”到“自觉意识”。

4 实训场地实施“6S”管理取得的成效

学校的实训场地自推行企业“6S”管理以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训场地的设备安放进一步规范。布局比较合理,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空间。

2) 提高了实作场地、设备的运行效率。“整理”“整顿”及“清扫”让实习实作场地更清洁, 物品摆放更有序, 从而大大缩短了在实作过程中寻找实作器材或设备的时间, 让实习实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3) 提高了学生实训效果。杜绝了学生在实训中串岗、玩手机、迟到、任务不明确、随意摆放工量具等现象, 质量意识和企业意识大大提高。

4) 使学校实习实作场地的管理迈进了一个新台阶, 让学校的实习场地成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实作场地长期保持一个干净、明亮、整洁的实习场所, 对内提高效率, 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 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5) 确保了实训安全。由于从软件和硬件上都有了保障, 实习实训工作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5“6S”管理重在持之以恒, 意义深远

“6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 可以搞得轰轰烈烈, 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 但要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 不断优化各个环节管理。因此, 开展“6S”管理, 贵在坚持。为将这项管理坚持下去, 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 特别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紧密配合、积极参与, 不要做旁观者和看客。其次学校将“6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 使每一部门、每一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再次, 做到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 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个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最后, 坚持PDCA循环, 不断提高现场的“6S”水平, 即要通过检查, 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因此, 在检查考核后, 还必须针对问题, 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计划, 使“6S”管理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教育教学要坚持五个对接,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与发展所积极倡导的。在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用企业的“6S”管理实训教学就是具体的落实。本文介绍了学校用企业的“6S”管理实训教学的具体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希望能得到更多职业学校的推广。

上一篇:会计核算下一篇:启发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