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

2023-12-09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1篇

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学生实际与学习,搭起学生现实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特别是历史教学,教师更可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功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提升学生的历史感悟水平。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给课堂带来趣味,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与高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媒体作用,创设至真至诚的情感情境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教学也因此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创设至真至诚的情感情境,将学生引入浓烈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能够极大的催生学生的学习认同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视频或音乐,将学生带入历史的氛围中,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给学生播放《我的中国心》和《故乡的云》这些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认同。

再比如在教学“九一八”事变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反映“九一八”事变史实的主题影片《抵抗 抵抗》,影片中震撼人心的场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都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影片的主题曲,学生的浓厚的情感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通过播放贴近教学主题的视频以及教师恰到好处的语言渲染,将学生置于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课堂之中,以此来完成新知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满期待地步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表演,模拟生动真实的事件情境

所谓模拟事件情境即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参与,通过对事件的解读,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达到深层的理解,达到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求知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课堂上表演“西安事变”的情景。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课堂上扮演张学良,杨虎城的学生对“蒋介石”进行了有效的劝说,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学生们表演的有模有样,煞有介事,观看者也兴致浓厚,评头论足,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学生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实中,不仅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还培养了学生表达和表演的潜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再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我同样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示: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将怎样纵论天下?通过表演,再现了历史,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有效利用资料,构建耳目一新的图像情境

历史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真实而又珍贵的资料、图片。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中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从对这些资料图片的解读中感受历史的沧桑,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运用课本上几幅真实的历史照片,如《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等,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想象,从而深刻体会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惨无人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愤慨,教师此时再结合近年来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抬头,甚至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育学生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奋发图强,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不再使我们的祖国受到欺凌。

四、巧用历史故事,创设鲜活的语言情境

历史学科,富含大量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学生讲述,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愉悦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

如在教学有关“戚继光抗倭”的内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段戚继光亲自参加战斗的动人故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戚继光亲自跨上战马,手舞双剑,左冲右突,带领他的部队突袭敌人的阵地。他的部下见到自己的主帅亲自冲锋陷阵,顿时军心大振,勇猛异常。经过这场厮杀,歼灭了所有的敌人。在戚继光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奋战,我国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被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打败倭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们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升起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无比崇敬,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小故事不仅起到了调节课堂的目的,同时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途径。比如:设疑问难式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的文学情境;置身其中,亲身触摸历史的文物情境等。教师巧妙运用,都可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感知历史,亲历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必须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精心组织,给学生呈现真实而有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在情境中领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灵性和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文章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概念;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探究乐趣;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迁移;创设开放情境,引发拓展延伸四个方面探讨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教学情境;合并同类项;兴趣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处在乐观、舒适的环境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消除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1]. 情境教学是利用环境的创设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师作为课题的引领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让学生在直观、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到底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呢?笔者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介绍几点自己的看法.

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概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抽象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困惑. 若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与接地气的生活放在一起思考,使其充分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源自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 同类项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理解有点困难,笔者创设以下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个知识.

师:目前讲台上散落了一些笔、本子、黑板擦、书籍、粉笔等,我该怎么整理呢?

生1:将讲台上散落的粉笔都放到粉笔盒中,本子叠在一起,笔都放到笔筒内.

生2:把粉笔与黑板擦放在一起,本子、书籍和笔放到一起.

师:大家都会将生活中的物品按照功能或性质进行分类,在数学的学习中也要有分类的意识.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地看向老师)

凌乱的讲台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生活场景,讲台上的每一件物品都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运用这个生活场景引出分类的话题,自然而和谐. 学生对讲台物品的整理各有见解,可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教师以此啟发学生对“同类项”这个概念产生一定的认识,这不仅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探究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探究乐趣

游戏是每个儿童都喜欢的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 在相对乏味的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游戏带来的乐趣中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笔者在学生对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后创设游戏情境,可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的分类,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获得同类项这个概念.

教师提前准备写有式子的纸片,把纸片分发给八位同学,同时将式子的内容板书于黑板上,八个式子分别为:6xy、-5n、- xy、7a2b、8n、0.2x2y3、2a2b、-3x3y2.

师:请拿到纸片的同学观察自己手中的式子,然后找到和你的式子是一类的朋友,和你的这些朋友们站在一起.

(学生很开心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并展示各自手中的式子)

师:大家观察他们手中的纸片,说说他们这么站合理吗?

生3:我觉得6xy与0.2x2y3不适合站在一起.

生4:-3x3y2与- xy也不适合站在一起.

师:哦?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站呢?

生5:6xy与- xy是“朋友”,应该站在一起.

生6:-3x3y2与0.2x2y3应该站在一起.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7:6xy与- xy的字母是一样的.

师:-3x3y2与0.2x2y3的字母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与6xy、- xy站在一起做朋友呢?

生8:字母的指数不一样,所以不能做朋友.

师:那么0.2x2y3与-3x3y2是朋友吗?

生9:不是!-3x3y2中x的指数与0.2x2y3中x的指数不一样,这两个式子中y的指数也不一样.

师:非常好!由此可见,只有相同字母、相同指数的式子才能站到一起做朋友,我们称满足这种条件的式子为同类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成为同类项的条件.

生:同类项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式子中的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很棒!我们在判定一些式子是否为同类项时,必须观察其是否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同类项与字母的排列顺序和代数式的系数没有关系.

在一组式子中找朋友的游戏简单又有趣,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情境进行观察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比教师直接呈现概念让学生机械背诵来得更生动且深刻. 学生在情境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新的概念,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快乐.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迁移

人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学习是不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感受“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感觉. 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大胆的猜想与验证,实现知识的迁移.

师:如图1所示,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了一个大长方形,试求组成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0:5n+8n.

生11:(8+5)n.

师:这两个式子好像是一样的,涉及了我们遇到过的什么定律?

生12:乘法分配律.

师:很好!下面我们试着用这个定律来做一道简单的应用题. (学生很感兴趣)假设一支笔的单价为x,小红购买了5只,小丽购买了3只,她们两个人一共花掉了多少钱?小红多花了多少?

生13:列式为:①3x+5x=(3+5)x=8x;②5x-3x=(5-3)x=2x.

师:很好!你们能用这个定律来计算-7a2b+2a2b与3xy2-xy2这两个式子吗?

(学生计算,结果略)

师:此计算过程即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根据这個过程你们能说说具体的方法吗?

生14: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相加.

师:表达得不够精准,大家看黑板. (板书法则)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可不可以分别合并2a+3a+1、2a+3这两个式子?理由是什么?

生15:2a+3a+1可合并成5a+1,2a+3无法再合并了.

师:由此可见,只有同类项才有合并的可能.

教师从图形面积问题过渡到购买笔的问题,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同时自然地引出合并同类项应该遵循的法则. 教师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跟着一个个问题逐渐深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交流与探究,将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3].

创设开放情境,引发拓展延伸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表现都是影响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少教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课堂教学活动要按照预定方案完成所有的流程才是完美的,其实不然. 执行教案时难免会出现与原定计划不一致的现象,遇到这种“节外生枝”的情况,教师应正视它,并将它作为教学的有利资源,顺势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造意识的形成提供基础.

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解题过程:

3b-3a3+a3+1-2b?摇?摇?摇 ①

=(3b-2b)-(3a3+a3)+1?摇 ②

=b-4a3+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③

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生16:不对. -(a3+3a3)=(-1)(a3+3a3)=-a3-3a3,这个式子与原式不一样.

师:应该怎么办呢?

生16:只要将代数式中的同类项相加就行了……结果是b-2a3+1. (此处生16阐述的具体过程略)

师:观察以上两位同学的解题方式,你们更认可哪种?

齐答:当然是第二种.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知识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现在请你们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得了什么样的解题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结果)

教师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将其作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观察错误形成的具体原因,可以避免同类错误在今后的练习中再次发生. 最后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使得每个学生在合并同类项的学习中都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促进人类认知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前提. 将乏味的数学知识在各种情境中展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消除厌学情绪,使得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得以可持续性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任旭,夏小刚. 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

[3] 沈建红,郦群.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学数学研究,2007(07).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文化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下和新课程的大力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历史课堂,通过情境的设定,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并融入到历史的情节中,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实践和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外广大教育者提供一些教学依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应用实践 设计思路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意味着我国的教育由局限的、闭塞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全面的、开放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新课程颁布后,教师在教学上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情境教学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开发和应用的,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进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情节性比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将情境教学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还原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学习时犹如重温历史画面,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历史有深刻的记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实践

1.利用实物展示,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高中历史内容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历史文物展示,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文字描述来为学生讲解内容,学生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文物的结构、形象等特点,即使有相关的参考图片也难以对文物有整体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的文物仿品或者一些制作原料来为学生展示,从而创造实物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形态、结构。比如,教师在讲授“青铜铸鼎”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仿制的青铜制品,虽然学生清楚这不可能是文物,但是通过仿制品的展示,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青铜制品的形象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在多媒体引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选择,多媒体播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播放的内容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而且不能有過于暴力的内容,防止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生具有比较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具备较强的判断力和批判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讲解“戊戌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束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很多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脱离教材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们会对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历史情境再现,为学生创建角色

最好的学习过程,就是能够亲身经历教学情境,深刻地体会教学内容的意义。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角色,使学生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进而感悟历史意义。比如,在讲授“梭伦改革”的内容时,先交代梭伦改革和梭伦个人背景,这也是为学生创设情境的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景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酝酿情绪,引发情感共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如果你是梭伦你会坚持改革吗?”根据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进入到角色中,站在梭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数学生会回答“会,因为当时的矛盾已经积蓄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改革,国内战争一触即发,后果不堪设想。”教师接着引导“那么该如何进行改革?”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从矛盾的源头开始改革,就是要调节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当然,如果在此期间有同学存在异议,教师也要认真的听取不同的意见并对其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这种情境模式比传统的灌输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能够使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高效性,教师在授课前必须理清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课程。

1.明确情境教学的作用

情境教学是为历史教学而服务,在情境设计中要遵从历史的真实性同时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采用合理的情境创设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创设方法,如对于情节性较强的采用影音视频创设情境、只需要有大概了解的采用图片创设情境,需要具有强烈感染氛围的采用音乐创设情境等。

3.掌握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够根据将教学与情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情境中。

4.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相交相融,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方法,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迎春.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2,(14):93.

[2]詹京花.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4篇

2、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3、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开展激情作文教学

4、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5、情境语境与语文教学研究综述

6、例谈作文教学中课外练笔的情境创设

7、数学情境教学的“失度”与“适度”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9、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创设情境 注重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11、浅谈作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策略

12、小学作文指导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13、情境创设让作文教学起好步

14、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5、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16、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7、在美丽的情境中写出美丽的文章

18、试论小学情景作文教学

19、信息化技术助力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开展初探

20、创设情境 提高作文课教学的有效性

21、例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22、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23、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24、小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

25、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6、巧设情境,诱发写作激情

27、模拟情境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

28、浅析如何创设情境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29、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30、沉浸式情境写作教学建模及其实施策略研究

31、论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32、小学作文教学中互动情境创设研究

33、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 互动情境的创设

34、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思考与探索

35、情境作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想象性习作教学

36、情境链在中学英语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37、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思路以及实践分析

38、创设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39、初中政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探讨

40、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41、创设情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42、情境化教学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43、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4、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探讨

45、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方法探究

46、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47、创设高中作文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48、小学高段语文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49、情境创设在作文教学中的研究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5篇

1 创设悬念情境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异生动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就是要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 并提倡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 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单调和呆板。在教学中, 教师可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悬念”的情境, 吊起学生探究知识的“胃口”。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 教师除了列举一些常见的浮力现象外, 还可借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段情节:黄蓉用计把想要害她的欧阳克压在了海边大石头下, 欧阳锋赶到后为了救出侄儿, 便胁迫黄蓉、郭靖帮他推开石头, 可是三人使尽全力也没能挪开大石头, 欧阳锋便要杀黄蓉和郭靖, 黄蓉情急之下想到了解救的办法:原来她想等海水涨潮后再挪大石头。黄蓉真的能在涨潮后挪开大石头吗?带着这样的悬念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学生很快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又如在学习液体压强知识时, 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讲述液体压强的特点, 而是先向学生讲述帕斯卡实验, 学生先是对几杯水和一只长玻璃管是否真的能将啤酒桶胀破产生悬念, 接着带着这样的悬念, 师生共同设计完成相关的演示实验, 面对实验现象, 学生对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很快就开始对液体压强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

2 创设文学情境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围绕课题自主学习、探究, 创设文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探索的热情。因此, 在教学中可用历史故事、文学名著、优美的歌词等引入,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温度与分子运动之间的关系时, 引入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 鹊声穿树喜新晴。”让学生感悟诗中的物理情结。又如在学习比热容前, 让学生试着解释为什么沙漠地区要“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无论学生解释的正确与否, 至少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 让物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当中。

3 创设游戏情境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可结合所学内容及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引入游戏情境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乐意学学得轻松。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 即把学生分成两组, 以马德堡半球模型为目的物, 开展拔河比赛, 看哪一组能将半球模型分开, 结果学生无功而返。而教师却在打开气门的一瞬间, 半球一分为二, 这让学生感到很新奇, 也激起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知识的强烈求知欲, 就此展开的新课教学, 学生很积极, 也很活跃。

4 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要随时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充分挖掘物理知识的生活内涵, 让物理更多的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一节时, 教师可先提出一系列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 如冬天的雪是怎样形成的,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从何而来, 我们把湿衣服晾干,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变成了什么?在寒冷的北方, 堆起的雪人会一天天变矮, 雪人身上的雪跑到哪里去了, 变成了什么?灯泡用久了为什么灯丝变细而内壁会变黑, 我们吃冰棍的时候冰棍在嘴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这些问题, 学生有的能够回答, 有的则解释不清, 恰恰是这些司空见惯却又解释不清的问题, 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回家中, 和父母一起切磋, 如果有条件, 教师还可留一些网上查找相关信息的作业, 从而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又如, 在学习生活用电一节时, 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 并在上课时以讨论的形式提出在使用这些用电器时遇到的问题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怎么看?50hz是什么意思?用电器费电不费电用什么来衡量?为什么有的用电器有不同的档位?为什么电冰箱的功率和它的耗电量不相符?……教师在汇集这些问题后, 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由于教学内容生活气息浓郁, 学生自然爱学, 而且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

5 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 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发展, 有所创造。在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 可使学生由饥饿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例如:在学完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后, 教师拿出一串节日的小彩灯, 让学生判断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并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理由。由于连接小彩灯的导线相互缠绕在一起, 所以无法用眼睛直接判断, 为此有的同学认为是串联, 有的同学认为是并联, 并且为此争论不休, 各不相让。在一片争论声中, 教师提醒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 并通过实验现象结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由于实验目的明确, 又加之学生的好胜之心, 整节实验课学生做的都非常认真, 最后不管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记忆都非常深刻, 并且亲自体验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

6 创设媒体情境

利用幻灯片、放像机, 多媒体电脑等手段, 创设多媒体情境, 生动直观, 有较强的演示性和感染力, 能将平淡的文字演化为直观的形象, 把抽象的知识演化为动态的过程,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 由于光路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 所以学生对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总是半信半疑, 而教师若能利用电脑制作课件, 给光路建立动态的模型, 学生理解起来就变得轻而易举。又如在学习焦耳定律一节时,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必须转换成烧瓶内煤油体积的变化或温度的变化才能比较, 而作为演示实验, 无论是体积变化还是温度变化, 都很难被所有学生同时观察到, 同时由于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还需不断改换电路的连接, 用时较长而效果欠佳, 改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后, 不仅节约了教师连电路的时间, 而且在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还可利用技术手段加以标注, 为此, 学生看的清楚学得专注, 教师也可借此突出重点增大课堂容量。所以利用媒体手段, 创设媒体情境, 已成为现代教师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总之,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创设有效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益, 更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益, 更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笔者的做法是:创设悬念情境、文学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质疑情境和媒体情境等。

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中问题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案例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学也在改革,当前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合理的应用。

1.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将知识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不断探索物理现象,从中找出隐藏的物理规律,并让能够运用这些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思维习惯,讓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积极挖掘其中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离自己很近,让学生感到亲切,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通过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1]。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比如在教授“焦耳定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如:“将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都流过同样的电流,因此它们都会发热,但是灯泡热得表现出发光,但是电线发热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到?如果是相同的电路中接入较大功率的电器时,电线就会发热很明显,严重甚至会造成火灾,这是为什么?”,通过将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对于教师的这两个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但是以往学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知道原因,教师可以接着提问,让学生想一想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会积极的思考和猜测,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都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循环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也需要注重其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提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从错误、浅显的认识逐渐发展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建立出完整的知识网络。比如在“液体压强”的学习中,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用固体压强去引入液体压强,并且让学生比较二者产生压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了解液体压强的独特特点,让学生愿意去主动的进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比较学习中也会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因此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及思维能力,利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是信息时代,多媒体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利用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生动、交互性强的特点;其还可以将静态、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化微观为宏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教授机械运动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资料,资料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千米高空飞行时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教师在这可以设置问题,提问学生视频中的飞行员为什么可以在飞行中抓住子弹?我们可以吗?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情境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再比如在教授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水杯里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看完这个视频,学生肯定会好奇白气为什么会变成水滴,教师就可以提问,让学生思考白气和水之间的相互转化,生动形象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学生可以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兰.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技术学科位置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数学教学应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