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

2024-05-10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精选9篇)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拔毒生肌膏,中医护理

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非常难治, 因此也有专家称其为难治性溃疡, 一般来说, 血管性、压迫性和放射性等溃疡都属于此类, 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而中医采用拔毒生肌膏疗法, 通过发挥其清热解毒等药效, 治疗效果明显, 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讨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我们选取门诊患者20例, 男女比例为3:7, 年龄平均为35岁, 发病期不等, 发病原因集中在炎症和术后引起的溃疡。对其统一使用拔毒生肌膏治疗, 具体配方为地榆、桑枝、大黄各60g, 白芷100g, 川椒少许, 调和好后伴猪油2.5kg, 小火文煎, 滤后加入轻粉、蜡末等搅拌均匀, 浸入纱布, 于通风处凉成膏状即可。换药时, 在伤口周围用酒精擦拭消毒, 尤其是首次换药应使用双氧水, 再用棉棒蘸上盐水清洗伤口, 也可用盐水冲洗法给伤口消毒, 从而使伤口创面达到清洁效果。遇到皮肤表皮有坏死情况, 应该首先让坏死组织脱落, 然后拭去表皮, 方可使用拔毒生肌膏。对于伤口较小的患者, 可用纱布条蘸凡士林的办法涂抹拔毒生肌膏, 上覆无菌敷料盖, 胶带粘连。当伤口特别是纱布处有液体渗出, 护理人员则应及时更换, 更换次数视渗液量而定, 一般1次/d, 可酌情加量或者减量。

2 治疗原理

传统中医认为, 人是世间万物的一部分, 人体与外部世界是循环的统一体, 人的肌体健康与天地“同声通气”, 是一个大大的整体, 所以, 在临床诊疗中, 要因人、因地、因时处理。中医护理的整体概念也要求, 要把人与人, 人与自然、社会视作一个整体。所以, 对于溃疡患者换药, 不能简单、机械处理, 要从整体上、全方位关心患者, 以达到治愈目的。情感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环, 传统中医认为, 恐惧伤及肾脏, 忧郁伤及肺脏, 怒气伤及肝脏, 多虑伤及脾脏。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往往是经过反复求助西医, 没有明显效果才求助中医, 心情十分复杂。因此, 首先要在感情上和其亲近, 使患者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 乐观应对治疗, 和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情, 提高对治愈的信心和勇气。在生活上, 要和患者家属一起指导其正常起居, 患者要保持足够休息时间, 同时也不能放弃锻炼, 因为锻炼只要不伤及创口, 就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在餐饮方面指导, 首先不要板起面孔宣教, 而是要以亲切的口吻叮嘱患者食用清淡、少盐、新鲜的食物, 少接触辛辣、海鲜制品、烟酒等刺激物。拔毒生肌膏的原理主要是采用“煨脓长肉”法, 用药后要观察创面是否存在粘稠、淡腥的分泌物。在一般的创口愈合上, 如果这种分泌物大量溢出, 则证明愈合效果好, 愈合速度也快。所以, 必须告知患者如发现敷料被渗透时, 应及时提醒护理人员更换, 护士也要随时查看, 防止敷料结痂导致皮肤糜烂。如创口感染严重, 分泌物也增多, 黑色素沉淀明显, 此时, 可采用适量丹药入药, 伤口有所好转时再涂抹生肌膏。伤口肉芽也要及时处理, 及时清洗伤口, 以提高伤口愈合率。健康的肉芽组织呈鲜红颗粒状, 如果碰之容易出血, 那么伤口则能较快愈合。要加快愈合速度, 可用盐水轻拭, 继续用药并妥善包扎、护理。对于生长过高的肉芽, 因其会阻碍愈合, 需适当修剪。

3 效果评定标准

效果评定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看创面愈合情况, 如果结痂或者脱落, 创面减少, 分泌物趋于消失, 肉芽生长正常, 则为即将治愈;若结痂缓慢, 创面无明显大小变化, 分泌物时有时无, 则为无效治疗。本组观察的20例患者使用上述治疗后, 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7周, 治愈率达99%以上。以襄汾县大邓乡50岁女性患者韩某为例, 其患浆液性乳腺管炎10年之久, 期间引流9次, 病状为乳腺肿胀, 瘢痕9道, 窦道内坏死组织较多, 清稀脓液明显, 该患者精神萎靡, 情绪不稳。西医治疗采取乳腺根治术, 中医传统治疗采用拔毒生肌膏外敷法, 每日1次, 辅以丹药, 加上中医传统护理, 30日后即痊愈。

4 讨论

本研究所举病患多数为术后皮下脂肪形成空洞, 属中医“疮疡”类。最新研究表明, 中药外用可增加创口毛细血管通透性, 使蕴含在血液中的无形分子加速溶解到创口部位, 从而提供大量营养和治愈所需的各种淋巴因子。所用的拔毒生肌膏特性为清热解毒、生肌、止痛、去腐肉, 猪油做成的油膏可滋润创面生长, 纱布装药塞创口, 便于换药的同时, 特别有利于分泌物引流, 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创面湿润, 不受外界污物侵袭, 加速创口早日愈合。

患者为此病经常奔波于中西医医院, 因此无论是中医护理还是西医护理, 均应以护理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 在护理经验和治疗上渗透学习, 以丰富的知识应对患者疑问。有些患者对拔毒生肌膏药效不信服, 要告知患者, 该药用药材较广, 价格低廉, 配方简单, 用途广泛, 治愈率高, 可大大降低患者费用。《内经》认为“病为本, 工为标, 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 所以, 对于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来讲, 中医传统护理的心理调节和正确指导, 医师对症状产生、诊疗、护理和预后防止, 患者的自我静养、配合治疗, 三者通力协作才能加速创口愈合, 达到痊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宝华, 艾玉峰, 鲁开化, 等.颞颊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4 (4) .

[2]孙占胜.薄型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7 (6) .

[3]谢祥, 杨庆华, 蒋海越, 等.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3) .

[4]冯占芹, 谷梅, 梁春梅.暗疮清除术加中药面膜联合治疗护理面部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 (4) .

[5]李小惠, 李九群.难治性下肢皮肤溃疡2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

中医治疗肛门瘙痒的方法 第2篇

1、及时治疗引起肛门瘙痒症的局部和全身性疾病,如内痔、肛裂、肛瘘、腹泻、糖尿病、寄生虫病等。

2、保持肛门清洁干爽,尽可能每晚清洗一次肛门。清洗肛周宜用温水,一般不用肥皂,尤其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清洗用的毛巾、脸盆等要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3、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高度酒等。过敏体质者应少食用易致过敏的食品,如鱼、虾等,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

4、内裤不要过紧、过硬,宜穿纯绵宽松合体的内裤,不要穿人造纤维内裤,并要勤洗勤换。

5、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紧张和焦虑不安,不搔抓肛门,不少人在空气干燥的时候会出现肛门皮肤瘙痒,如虫爬、蚁走或有烧灼感。

衣:内衣和内裤要保持清洁,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应避免将化纤服装贴身穿。

食:注意调整胃肠功能,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豆制品为佳;禁忌烟、酒、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住:将室内温度调为16℃~20℃、相对湿度为30%~40%。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尘土等致敏物质容易飞扬。因此应在地上洒水,有条件者可启用加湿器。便纸要柔软,保持肛门清爽干净。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皮损分级为1~3级者。皮损分级参考CTC3.0评定标准[3]。0级:皮肤无变化;1级:轻微红斑或干性脱皮;2级:中到重度红斑;片状湿性脱皮, 多数局限于皮肤皱褶处;中度水肿;3级:皮肤皱褶处以外部位湿性脱皮;轻度外伤或磨损导致出血;4级:皮肤全层坏死或溃烂;病变部位自发性出血;5级:死亡。治疗前服用过其它中药, 或不愿服中药而中断治疗者, 以及治疗结束前失访者均予以排除。

1.2 一般资料

对2008年2月~2013年1月到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8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 男23例, 女20例;年龄53~75岁, 平均65.8岁;1级皮损20例, 2级皮损15例, 3级皮损8例。对照组45例, 男21例, 女24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7.3岁;1级皮损18例, 2级皮损17例, 3级皮损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外搽比亚芬乳膏和维生素B12溶液湿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①内服中药银花甘草汤 (《医学心悟》) 加味, 具体处方:金银花20g, 生甘草15g, 生地黄30g, 麦冬15g, 菊花10g, 蒲公英15g, 连翘15g, 黄芪20g, 白花蛇舌草20g。水煎取汁450ml, 三餐后半小时温服, 每次150ml。②新鲜芦荟汁外搽皮损处, 每日3次。③紫草油膏外搽皮损处, 每日2次。

1.4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红斑、丘疹、水疱、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结痂等皮损情况以及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考目前常用的放射性皮炎疗效判定标准拟定[4]。显效:治疗后12h见效, 2~3d治愈, 局部皮肤干燥光滑, 痛痒等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创面逐渐缩小, 7~12d治愈, 局部皮肤干燥, 痛痒症状消失, 结痂。无效:治疗15d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 局部渗出伴脓性分泌物增多, 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者为继发感染。由专人负责观察疗效, 对两组患者每天放疗前后进行评估, 记录照射野区皮肤的变化情况。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5例, 显效率58.14%, 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16例, 显效率35.56%, 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统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放射性皮炎, 进而引起患者皮肤抗感染、抗摩擦能力下降, 不仅影响放疗的效果和持续性, 还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处理, 常使用比亚芬乳膏和维生素B12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属热毒伤阴, 治当养阴清热解毒。同时由于患者有结直肠癌根治术病史, 为正气不足之体, 故还应加用补气类药物。银花甘草汤主要由金银花和生甘草两味药物组成。金银花[6]清热解毒之力颇佳, 且甘寒不伤阴, 有明显的抗炎、解热和抗菌活性。甘草[7]清热解毒, 补肺益气, 调和药性, 具有抗炎、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连翘清热解毒, 黄芪托毒生肌, 均为“疮家圣药”, 且黄芪健脾补中, 益卫固表, 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8], 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 可收标本兼治之效。白花蛇舌草[9]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 不仅具有直接抗癌功效, 还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合生地黄、麦冬、菊花、蒲公英, 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效。芦荟外用有杀虫止痒之效, 常用于治疗癣疮等多种皮肤病, 如《本草图经》谓其“治湿痒, 搔之有黄汁者”。研究表明[10,11], 芦荟凝胶有突出的杀菌抗炎及镇痛作用, 可明显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且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显著。在放疗时用芦荟涂抹射线辐射部位皮肤, 能提高皮肤抗辐射能力。紫草凉血解毒, 活血消肿, 制成油膏外用, 即可润泽保护皮肤, 又可清热解毒敛疮, 适用于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总之, 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所致的皮肤损伤, 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比亚芬乳膏和维生素B12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医综合疗法, 包括中药银花甘草汤加味、外搽鲜芦荟汁和紫草油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5例, 显效率58.14%, 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16例, 显效率35.56%, 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统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所致的皮肤损伤, 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探讨 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皮肤病;痤疮

中图分类号:R8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01-01

祖国医学对疾病治疗讲究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尤其是在治疗皮肤病上有独到之处,依据标本缓急之别施行分阶段论治方法,通过外病内治、内病外疗、多样选择、综合起效等提高了皮肤病的治愈率。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1.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特点即强调整体观念、辩证施治。皮肤病的出现多源于内而现于外,从整体观念看待皮肤疾病,能够以宏观角度分析病情,理清病机所在。如常见的痤疮病症,在中医学中归于“肺风粉刺”之内,患者阳热偏盛,肺经蕴热,若再遭风邪,热毒熏蒸面部而發;若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物,可助湿化邪,致湿浊互结,毒邪上蒸于颜面粉刺乃发;又可因脾胃失衡,运化不利,五谷难消,湿热内停,久淤化热,津液减损,湿热积痰,凝滞肌肤成痤疮。故在中医治疗上讲究清肺湿热,配合解毒化瘀,并以颠倒散外治,效果较好。正如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所云“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而不得其方,肤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1]。中医就讲究的机体自身整体性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整体思想,强调皮肤病的整体治疗,对提高辩证施治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价值。皮肤病的治疗中认为局部同整体之间的关系紧密,局部为整体的部分,整体为局部的集合,兼顾整体和局部,强调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有利于辩证施治的在皮肤病上的有机统一。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分析皮肤病发病机理之所在,处理时从内部根本调养,配合外部对症施治,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病痛的祛除。

2.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应对皮肤病上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中医药的多种方法在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及西药治疗,且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维持用药剂量[2]。中药材中的青蒿素、雷公藤、山海棠、金荞片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改善作用。而硬皮病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主,特别是病理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可通过改善硬皮病患者局部微循环与结缔组织代谢情况,起到对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的中药积雪甙通过改善免疫功能,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促进上皮细胞复活,配合维生素、激素类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再如对天疱疮的治疗,中医讲究健脾和胃、除湿解毒、养阴益气为治疗原则,在传统中药治疗基础上结合激素治疗,即达到中医理论治本目的,又可实现西医的治标,既往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有效率达97%,治疗效果显著[3]。又如中医药在治疗皮炎湿疹等皮肤病上的疗效也较为明显,实验室研究表明所应用的中药制剂石兰草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对抗因组胺、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所引起的炎性渗出,对抑制变态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亦有促进作用[4]。中医药对皮肤病治疗的方案方法主要包括补气养血法、补脾养胃法、补肝养肾法、调补阴阳法四种。以肺主皮毛为治疗基础的方法,在治疗皮肤病上的方法包括通过清肺法辨证施治青年痤疮,润肺法应对血管神经性水肿,补肺法根除丘疹性湿疹,宣肺法处置荨麻疹;祛风除湿法治疗急性过敏性疾病,健脾和胃、补肝养肾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补阴阳法通血活络、凉血解毒、养血润肤。由此理论所创药方对皮肤病治疗有独到之处,既往报道中医散结法对扁平疣、痤疮、湿疹等皮肤病有较好效果[5],桂枝汤则对皮肤瘙痒、过敏性紫癜、皮肤疼痛、多汗症等有效,甘草制剂则对湿疹、带状疱疹等效果理想。

3.降低化学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当前西药在应对皮肤病时副反应较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上需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由此对患者所造成的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痤疮等尚属轻微副作用,若出现继发感染、消化道溃疡、继发性糖尿病则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中医在整体观念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辩证施治,强调其为中医虚证,多以扶正固本、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配以重要清热养阴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健脾益胃长期调理,可缓慢撤退激素类药物,明显降低了药物副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4.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在中医药的调理下,患者避免了长期应用具有明显副作用的激素类药物,进而避免了继发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可能,使激素用量进一步减少。中药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避免了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所带来的肾脏负担,起到间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作用,疾病死亡率进一步下降,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总之,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理论体系完整,以整体观念与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内外兼顾,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可体现出其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宜厚. 以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皮肤病的具体运用——附 138 例临床分析 [J]. 辽宁中医杂志, 1982, 7(017.

[2]刘维, 刘晓亚, 张宏博, et al.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3): 219-21.

[3]张成会, 刘朝霞, 刘红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 42 例临床分析 [J].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2010 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0,

[4]曹光仕, 吴景东. 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 127-8.

[5]王咏梅, 金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 78 例临床观察 [J]. 吉林医学, 2010, 31(14): 1962-3.

作者简介:

晁全斌(1975-),男,大学本科,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 中宁县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主要研究:中医内科、中医皮肤治疗。

一例犬风疹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第5篇

1 发病经过

2015 年8 月10 日接诊一黑色串种吉娃娃犬, 母, 31 个月, 体重5 kg, 未绝育, 免疫全, 已驱虫。4 d前外出郊区游玩, 在树林草丛中出没玩乐。第2 天早上发现犬鼻梁双侧眼周肿块, 偶尔用前爪抓挠。用杀螨消炎抗过敏药物治疗3 d, 无效。且两侧胸壁、背部陆续出现多个绿豆大小丘疹。

2 临床症状

精神食欲正常, 大小便尚可。T38.9℃、P120 次/分、R20 次/分, 体况评分6/9, 毛色尚可, 抓痒不频繁, 烦躁不得安卧, 鼻梁处有一指甲盖大小菜花样肿物, 肉色。双眼四周有大小不一肿块, 其中右侧外眼角处皮肤抓挠后呈鲜红色。双侧胸壁, 背部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淡红色丘疹。摸之不痛, 坚硬。舌红, 脉数。

3 中医辨证

该病因暑月炎天玩乐过度, 汗出当风, 腠理疏泄, 风邪乘虚而入, 卫气被郁, 营卫不和而致病。按皮肤病的中医气血辨证当属血热。现代医学称为风疹。

4 治疗

治宜清热泻火, 祛风解表。方用成药银翘散, 1包/d, 温水化开, 频服。第2 天烦躁减轻, 肿块略小。效不更方, 连用3 d。后肿块全部消失, 痊愈。

5 讨论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医,治疗效果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是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但是西医疗效显著,但出现反复发作[1],因此临床中开始采用中医药物治疗,一方面希望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副作用[2]。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别采用西医方式与中医方式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每组各23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治疗组,年龄20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1.92±3.74)岁。对照组,年龄20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1.63±3.73)岁。其中急性患者20例,亚急性患者10例,慢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实施治疗过程,主要是利用含量为0.03%的他克莫司软膏进行外敷涂抹,将其外敷在皮肤发病位置,轻轻的覆盖一层即可,一天涂抹两次,持续用药7天。

治疗组采用中医方式实施治疗过程,在西医用药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开展治疗过程,中药方剂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苦参、苍耳子、三七、白芷、黄芩、白鲜皮、黄柏等各5-10g,同时对于部分气虚患者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人参,达到益气补血的效果,对于部分患者出现了血淤症状后,可以适当的添加桃仁、红花等药物,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持续用药两个月。

1.3 疗效评价

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皮肤红斑、红疹、水疱等消失,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消失,同时在一段时间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皮肤红斑、红疹、水疱等明显减少,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同时在一段时间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皮肤红斑、红疹、水疱等有所减少,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有所减少,同时在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皮肤红斑、红疹、水疱等没有好转,患者的其他不良反应明显,同时在短段时间内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仍然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实施不同的中西医治疗方式后,治疗组患者的CRP、RF以及ESR三项临床指标结果分别是(32.99±14.12) mg/L、(79.89±58.42) U/mL以及(35.38±19.20) mm/h,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RP、RF以及ESR三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别采用西医方式与中医方式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发现实施不同的中西医治疗方式后,治疗组患者的CRP、RF以及ESR三项临床指标结果分别是(32.99±14.12) mg/L、(79.89±58.42) U/mL以及(35.38±19.20)mm/h,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RP、RF以及ESR三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采用中医方式开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用药安全性高,药物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季蔚青,李惠仙.氯地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房,2013,(6):532-533.

[2]夏天保,师翠茹,臧远胜,等.皮炎湿疹类皮肤病201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37-138.

中医散结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第7篇

关键词:中医散结法,皮肤病,痤疮

皮肤病是一组常见的疾病,疾病容易反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皮肤病患者68例,对中医散结法在皮肤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皮肤病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年龄14~46岁,平均(31.7±16.5)岁,男24例,女18例,痤疮27例,扁平疣11例,结节性痒疹4例,患者平均病程(15.4±8.3)个月;对照组年龄15~47岁,平均(32.5±16.9)岁,男23例,女19例,痤疮28例,扁平疣10例,结节性痒疹4例,患者平均病程(15.4±8.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一般方法:①扁平疣: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或镭射治疗,同时外用0.025%迪维霜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散结法治疗,方剂组成:板蓝根、薏苡仁、牡蛎各30 g;大青叶、莪术各15 g;浙贝母、木贼、白芥子各10 g;桃仁、红花、穿山甲各6 g。同时外用0.025%迪维霜治疗,疗程1个月。②痤疮:对照组采用达林凝胶、喜辽妥外用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散结法进行治疗,方剂组成:薏苡仁、丹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山楂各30 g;黄芩、桑白皮各15 g;枇杷叶、桃仁各12 g;连翘20 g。患者同时采用达林凝胶外用,治疗2周。③结节性痒疹: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物、钙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中医散结法进行治疗,选用二陈汤配伍白芥子、僵蚕、蜈蚣、丹参、郁金、川芎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1个月。所有中药方剂均取水200 m L浸泡,时间20 min,续加水400 m L,大火煮开小火煎煮40 min,1剂/d,早晚分服。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著:患者治疗后皮疹、痤疮、结节消失程度>90%,中医症候消失>90%,疼痛、瘙痒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治疗后皮疹、痤疮、结节消失程度>60%,中医证候消失程度>50%,疼痛、瘙痒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评价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26例,病情有所改善15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13例,病情有所改善18例,总有效率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观察组疾病复发率4.7%,对照组疾病复发率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散结法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无明确的概念,即运用中药或其他手段进行散结治疗的一种方法。传统中医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独立而明确的治疗方式,以往主要应用在痈疽疔疮、瘿瘤痰核等疾病中,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此种方式可达到活血、软坚散结、消痰的功效,但多数临床也只将其作为治疗原则使用,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但在中药学中,关于药物散结的功能也有很多记载,例如夏枯草、栝楼、三棱等,不同的散结药物根据功效可以分为清热解毒散结、软坚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散结,不同功效药物针对的疾病也不相同,因此,在治疗中还要对症下药[5]。

散结药物在近年来才应用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我院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类型选择了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扁平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表面的赘生物,致病因表为HPV病毒,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风热互结搏于肌肤或怒动肝火,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6]。而痤疮多为体内湿热瘀结、上蒸肌肤,因此治疗当以清热化湿、解毒散结为主要原则。结节性痒疹主要发生在四肢,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因此治疗当以化痰、活血、散结为主要原则[7]。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评价有效率97.6%,对照组的评价有效率73.8%,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我院的结果证明了中医散结法在皮肤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总的来说,中医散结法能够改善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梁.“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理论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4.

[2]李玉洁,刘宁.中医散结法治疗痤疮概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5,8(9):49-51.

[3]开雁.疏肝滋阴散结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瘁疮25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2-85.

[4]韩晓丽.鲍身涛.化癖解毒散结饮治疗瘁疮67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0(1):56.

[5]巢水波.凉血散结汤配合针刺放血拔罐治疗瘁疮369例[J].河北中医,2012,32(6):838-839.

[6]钱方.温阳散结法对岭南地区囊肿型瘁疮患者外周血IL2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61.

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特色护理研究概况 第8篇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医外科,护理

慢性皮肤溃疡 (Chronic Skin Ulcer, CSU) 又称难治性溃疡或难愈性创面, 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多种疾病至某个发展阶段的一种共同的临床表现。该病多继发于外伤、手术切口感染、下肢静脉曲张破溃感染、循环代谢疾病、瘫痪以及慢性感染等病症[1], 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愈后再次复发等特点, 往往形成顽固性难愈性溃疡、少数尚有癌变可能[2,3]。

迁延不愈的创面严重影响患生活质量, 也是导致更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西医对于该病尚缺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 对该类创面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公认的临床难题。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 其中有很多护理方法对该病有明显的优势, 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皮肤溃疡属中医学“溃疡”范畴, 中医学对溃疡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统中医观点认为, “热”为皮肤溃疡发病的关键病机。《灵枢·痈疽》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寒气化为热, 热胜则腐肉, 肉腐则为脓”。指出“腐”是慢性难愈性溃疡不愈的主要因素。迁延难愈关键病机在于病程日久, 正气亏虚, 气血凝滞, 营卫不通, 肌肤失养, 即“久病必瘀, 久病必虚”。局部溃疡的“腐”乃是全身机体五脏虚损和气血瘀滞的外在表现[4,5,6]。“热”、“虚”、“瘀”三大病理因素, 可以序贯呈现, 亦可兼夹为患, 始终贯穿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中“热”为标, “虚”、“瘀”为本, 且常常“因瘀致虚, 因虚致瘀”, 互为因果。即“虚”和“瘀”可以认为是创面难以愈合的两大关键病机[7]。

2 中医护理特色

“虚”、“瘀”、“邪”、“腐”是慢性难愈性创面难以愈合的关键, 与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 正气虚损, 气血不足造成脏腑功能失调, 郁气、水湿等蕴积体内, 络脉阻滞, 气血凝滞, 日久可变生毒邪, 邪毒损络为主要病理机制[8]。因此, 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主要是针对难愈性创面的病因, 采取的疏通经络和补益气血的方法, 使络脉气血运行流畅, 从而助气血生化, 利邪毒清解的方法。

2.1 药膏外敷

《外科正宗》提出“脓出方自腐脱, 腐脱方自生肌, 肌生方自收敛, 收敛方自疮平”, 中药外用治疗溃疡的主要机制在于调节创面的生态环境, 避免残余创面和增生性瘢痕的形成[9]。中药外用可增加创口毛细血管通透性, 使蕴含在血液中的无形分子加速溶解到创口部位, 从而提供大量营养和治愈所需的各种淋巴因子[10]。闫晓倩等采用拔毒生肌膏 (主要成分:地榆、桑枝、大黄各100g, 白芷100g, 川椒少许) 治疗, 对于皮肤表皮有坏死者, 先让坏死组织脱落, 然后拭去表皮, 治愈率达99%以上。

清·吴谦《医宗金鉴》云:“腐不去则新肉不生, ……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迮侃[11]等采用红油膏 (外用红油膏薄贴, 敷药厚度为1mm, 红油膏由凡士林300g、九一丹30g、铅丹4.5g) 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1例, 能使溃疡色泽转为红润,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溃疡色泽、创面渗液量、新生肉芽组织、新生上皮组织、疼痛程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创面疗效为64.5%, 对照组创面疗效为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了红油膏的较强祛腐能力, 使“瘀”散“腐”去, “肌”生创愈。钱红梅[12]等以化腐生肌膏 (主要成分:黄芪、白芷、紫草、当归、甘草、香油、血竭、珍珠粉、轻粉、红粉等) 纱条载药填塞伤口, 既便于换药, 又助于伤口的分泌物引流, 以液化的方式自动排除创面的坏死组织, 减少毒素的吸收, 降低感染的机率, 并配合情志护理、生活饮食指导, 有效率97.6%。王粤湘[13,14]等人采用辩证施护方法, 湿热内蕴型创面选三黄散掺九一丹外敷, ;脾虚湿盛型, 中上焦创面选金黄散加十一方药酒外敷, 下焦创面选三黄散加十一方药酒外敷, 气虚血瘀选拔毒生肌膏加九一丹外敷, 创面周围组织用三黄散调十一方药酒外敷, 并均在在肉芽生长良好后, 予拔毒生肌膏外敷, 三个疗程有效率达89.66%。朱朝军[15]等采用生肌象皮膏 (药物组成为制象皮、血余、龟甲、地黄、当归、石膏、炉甘石、蜂蜡等) 创面换药。愈合率、创面缩小情况及创面分泌物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含量均优于对照组。

2.2 中药熏洗与湿敷

中药熏洗中所使用药物具有疏通腠理, 温经活络的作用, 局部熏洗药物通过皮肤或粘膜接触, 避免了首关消除效应, 使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高, 产生的热效应通过对局部皮肤的刺激, 促使局部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循环和周围组织营养, 有利于坏死组织溶解, 生长因子的释放, 加速创面愈合[16,17,18]。但是在中药熏洗液过程中将创面渗液轻轻沾洗干净即可, 不得用力擦洗创面, 以免影响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生长修复。胡万钧[19]等通过三黄汤 (黄芩50g, 黄连50g, 黄柏50g) 熏洗治疗糖尿病肢端溃疡17例, 取得良好效果, 其中12例完全愈合, 4例明显好转。在溃疡初期, 王淑平[20]采用五味消毒饮 (双花30 g, 蒲公英30 g, 紫花地丁30 g, 野菊花30 g, 白鲜皮30 g, 苦参30 g, 泽泻30 g, 车前子30 g) 煎水湿敷, 亦取得良好良效。

2.3 中医按摩

按摩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改善微循环,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等优点, 从而为创面的愈合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21]。陈秀兰[22]等通过对70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治疗后发现, 使用中药足浴加按摩, 可以促进药物在局部的吸收, 并有效的发挥濡养神经等作用, 对糖尿病足治疗起到良好效果, 而且方法简易可行、副作用少, 值得推广。

2.4 中医针法、灸法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温针灸等, 具有调整脏腑器官、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 扶正祛邪, 温通气血, 补虚化瘀,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23,24]。王铮[25]指出通过刺激穴位及经络, 从而改善循环, 增加血液,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供应, 纠正代谢紊乱, 从而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伟广[26]等采用中药疮疡丹 (朱砂10份、麝香0.05份、轻粉5份、樟脑8份、紫草3份) 灸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128例, 取北京同仁堂狗皮膏药适量, 均匀涂抹在医用纱布上, 在膏药上撒适量疮疡丹, 点燃疮疡丹, 待其自然熄灭, 以药膏不烫伤皮肤为度, 贴敷患处,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总治愈率82.0%。

2.5 中医情志饮食护理

饮食失节, 饥饱失常、过食膏梁厚味、醇酒或辛辣动风食物易诱发脾胃失健, 聚湿生痰化热, 火毒内生, 易于发生溃疡。七情 (喜、怒、思、忧、悲、恐、惊) 是人精神状态的表现, 当超过人体生理范围时, 造成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引发一系列病种, 如怒伤肝, 忧思伤脾等。中医护理强调全面干预, 将传统中医理论和护理实践相结合, 通过全方位、系统、精心的中医情志护理及健康饮食,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并配合适当的按摩等, 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起促进作用, 并减少病人的痛苦[27]。漫长的病情及溃疡迁延难愈往往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应理解和关心患者, 处理创面时态度要和蔼、技术熟练、动作轻柔, 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8]。杨丽琼[29]对75例糖尿病足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和健康饮食指导, 不仅能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并明显提高了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愈率, 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3 结语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研究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80例,入选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符合II度和III度的过敏性皮肤损伤;年龄18~40岁,病程1个月至10年;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39岁,平均(31.52±4.52)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2.18±0.05)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每日1次,每次2粒;非那雄胺片(10mg/片),每日1次,每日1片。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涂敷抗生素软膏并湿敷生理盐水纱布,冰敷30min后涂敷上皮生长因子修复因子和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隔3~4h涂抹一次,直至创面愈合。两组均治疗4周。炎性损害患者外用红霉素眼膏,早晚各1次,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

1.3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5]。

1.3.2 评分标准

按照过敏性皮肤损伤评分标准(ESI)评分,对过敏性皮肤损伤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左右两侧分别评分,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采用t检验,ESI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月经紊乱2例,头痛1例。治疗组出现皮肤干燥1例,瘙痒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ESI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高,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也愈发受重视。患者出现上下眼皮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全身都出现大块的风团,主要原因是春天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由于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等致敏物质较多,一些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接触了花粉、食品或污染的空气后,很容易患上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将病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质化、过敏性皮肤损伤棒状杆菌繁殖扩散、炎症反应等[6]。每个人的抗病能力是不一样的,皮肤过敏反映每个人对外界的适应程度。皮肤过敏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环境做出的一种过激反应。因此,皮肤过敏的治疗首先需要改变外界环境,然后再对内部进行治疗[7]。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抗组胺药物暂时缓解了过敏症状,但是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患者免疫能力仍旧低下,大量自由基的氧化破坏作用仍旧存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治好,病情还会反复发作。激素对过敏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能常用,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暂时控制病情。长期使用激素还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运用机体抗药性的原理,使机体对某种过敏原逐渐适应,那么这种过敏原就不会再导致机体过敏。通常需先确认是何种过敏原导致机体过敏,然后将这种过敏原的抗原制剂植入体内,先小剂量、短时间,随后剂量逐渐增加,时间逐渐拉长,使机体对该抗原逐渐产生适应性,直到对该抗原完全适应[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缓解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为过敏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过敏性皮肤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ES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药物口服治疗,药物外用治疗过敏性皮肤损伤有更加明显的疗效,能改善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损伤,药物外用治疗,激素

参考文献

[1]贺晨霞.维胺酯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5):460-462.

[2]张洁尘,陈祥生,冯素英,等.2469女性皮肤老化特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94-98.

[3]周华.寻常痤疮和免疫[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0(1):14-17.

[4]王娟琴.痤疮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2007,23(10):65-68.

[5]HANTASH B M,BEDI VP,CHAN KF,et al.Ex vivo his-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device[J].Lasers Surg Med,2007,39(2):87-95.

[6]ATTIA N,TAMBORLANE W,HEPTULLA TT,et al.Themetabol ic syndrom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gulationin adolescent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83(2):1467-1471.

[7]BEYLOT C.Ablative and fractional lasers[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8,135(3):189-194.

上一篇:高等音乐院校下一篇:转换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