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系动词

2024-05-08

英语中的系动词(精选7篇)

英语中的系动词 第1篇

动词不定式的基本形式:to + 动词原形。

They began to read and write .

在句法中的作用:

动词不定式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

1.作主语时常用it替代, 动词不定式或动词不定式短语放在后面。以保持句子的平稳。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asy.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2. 作宾语:常放在动词后作宾语。常作动词want, hope, like, forget, remember, begin, try, need, learn, plan, decide等的宾语。

She wanted to borrow my radio.

作help的宾语时, 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可省略。

He helps (to) carry water for his grandma.

3. 作宾语补足语:

有些动词 (如:ask, tell, want等) 后跟有两个宾语, 第一个是名词/代词, 第二个是动词不定式。只不过这个动词不定式是对前一个宾语的一种补充和说明。

其结构形式:动词+ 名词 / 代词 + 动词不定式 / 动词不定式短语。

My teacher asked me to bring the book here.

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的否定形式, 常为:not to + 动词原形。

They told him not to speak Chinese here.

动词不定式作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的宾语补足语时, 应省去不定式中的to.

感官动词常有:see, watch, notice, feel, hear, observe.

使役动词常有:make, let, have.

His dog always makes her laugh.

I saw the cat come into your room.

动词不定式作help的宾语补足语时, 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可要可不要。

Tom can help you ( to ) clean the classroom.

4. 作表语:常放在系动词后做表语。

My idea is to play the guitar .

5. 作定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常放在名词后来修饰这个名词作定语。

The best way to travel is by train.

6. 作状语:相当于一个副词。常表示一种目的。

She will come to see you this morning.

注 意:

①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②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不能做谓语。

③动词不定式保留动词的一些特点, 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

④动词不定式和它的宾语或状语构成不定式短语。

⑤以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句子, 变成疑问句时, 必须借助于形式主语“it”。

To study English is necessary. (变为一般疑问句)

Is it necessary to study English?

⑥ 动词不定式需要带有自己的逻辑主语时, 就用“for+名词/代词宾格”引出。

I wanted to look for some food to eat .

I wanted to look for some food for my cat to eat.

7. 动词不定式作某些动词的宾语补足语时, 在主动句中需省“to ”, 而在被动句中, “to”却不能省略。

Tom saw the boy open the door.

The boy was seen to open the door by Tom.

8.动词不定式和疑问词 (what, which, how, where, when等) 连用, 构成不定式短语, 其形式为:疑问词 + to 动词原形。

The question is when to start.

总之, 要学好动词不定式。除了以上几点外, 平时我们还要多练习。在口语交际中还要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练习: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y made a plan______ (live) in the city.

2.He asked for the letter______ (send) at once.

3.I am glad______ (visit) so many beautiful cities.

4.I heard the baby______ (cry) .

5.You should help your grandpa______ (carry) the water.

答案:

英语学习中的关键词——动词 第2篇

一、及物动词

如果这个动词可以跟宾语 (动作的对象) 或者可以构成被动语态, 那么本动词就是及物动词。

如:encourage his students, cause damage control himself等。另外这类动词会以一定形式来体现及物动词的特征。

1. 在系动词后或者作宾语补足语。

如:getcharged, get stck, want the film developed, hear the song sung, find the seat occupied等各种形式来体现它的及物动词的特点。

2. 有些及物动词在接宾语后习惯带一个介词以此来构成完整的意思。

各类考试中往往会考察到这类介词, 如:congratulate sb onsth, name...after, feed...on, attatch...to, focus...on devote...to, pay...for, buy...for我们需要牢记这些搭配, 以便于做题或者写作时节省时间并且正确的表达意思。

3. 一些及物动词后的介词在被动语态中要保留。

例如: (1) No one likes being laughted at.

(2) The poor are being taken care of by the government.

其中的at和of一定要保留。

二、单词本身兼有及物和不及物两种特征

如:strengthen不及物动词用法:Our stocks still strengthen.我们的股票一直十分坚挺。及物动词用法:strengthen one’s courage鼓起勇气

另外还有:advertise (Vi.It pays to advertise.做广告是合算的Vt.The company advertised goods for sale.) , survive, shave (Vi He doesn’t shave everymorning.Vt.He shaved his beard off) , 另外下面这些动词可以跟自己的同源名词, 来构成及物动词的用法:dream, live, sleep, die例如:I dream al sorts of dreams.我做各种各样的梦。

三、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宾语动词

如:remain, belong, have, work, 几个感官系动词fee l soft, taste delicious, smell bad, sound good等

四、动词的其他几种重要特征

1. 由词性转化而来。

smooth, own, benefit, rescue, load, shame, equal, concern, suspect, abuse, care, stick, comb, shave, inch, burden, appeal, blame, reward, award, praise, bid, attempt, centre, comfort, delight, whisper等。

2. 在原来词性基础上加上前缀或后缀而转化为动词。

widen, lighten, lengthen, enable, disable, encourage, disappear等。

3. 有些词在句中表示被动的意思, 然而不需要带宾语, 如:

cut, tear, read, wash, sell, open, dry, shut, lock.这类词常常会带有副词well, perfectly, easily等来描述。

英语动词模式在句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一、动词模式与基本句型相关知识

1. 动词模式。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动词分成了系动词 (Linking verb) 、不及物动词 (Intransitive verb) 、及物动词 (Transitive verb) 、双及物动词 (Double Transitive verb) 、复合及物动词 (Complex Transitive verb) 五大类。根据各种动词的用法不同, 又将五大类动词归纳总结出了32种模式, 构成了英语动词模式表。见附表。

2. 英语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的内容。

a.主语+系动词+表语 (S+V+P) ;b.主语+谓语 (S+V) ;c.主语+谓语+宾语 (S+V+O) ;d.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S+V+O+OC) ;e.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S+V+INO+DO) 。

3. 句子成分。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 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补语。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作用。

4. 它最早出现于基于拉丁语法和希腊语的传统语法之中。

在强调语句的准确性、文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英语语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二、对五种基本句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 我发现, 学生仅记住了五种基本句型的内容, 缺乏对其必要的思考和理解。五种基本句型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它和实际运用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它有什么作用?面对上述问题, 学生显得十分迷茫。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基本的认识和分析。

1. 对五种基本句型的基本理解。

传统语法认为, 五种基本句型是在对全部英语句子分类和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英语句子的最小单位和最精简形式, 它描述的是英语句法层面的特点。也就是说, 任何句子的类型都包含在其中, 任何一个句子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基本句型。

2. 结构主义认识。

五种基本句型说明英语句子存在五种不同的基本结构。纵观五种基本句型, 主语和谓语在每种句型均出现过。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为直观的结论:任何句子都要有主语和谓语,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必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其他句子成分是根据需要增减的。因此从结构上看, 找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就是找到了句子的核心内容。

3. 功能主义认识。

作为英语句子最简形式的五种基本句型, 它们具有句子应具备的功能。也能够反映出其相应的功能, 比如时态、语态等。我们看如下句子:

从例句 (1) 中的“keeps”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句为一般现在时并且主语为单数形式;从例句 (2) 中的“opened”我们可以看出该句为一般过去时;从例句 (3) 中的“is spoken”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句为被动语态。

通过谓语动词的形式, 我们可以判断出句子的人称、时态、语态等信息。学会分析句子的谓语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至关重要。谓语是五种基本句型中的“君”。

4. 在语法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充分认识了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之后, 我们再审视其在语法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它与词汇、复合句、段落篇章以及各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首先, 所谓复合句就是句子之中包含句子。其实质就是两个或多个简单句的合理链接, 或者说是把简单句的某一个或多个成分由句子来充当。说到底符复合句是由简单句构成的。

其次, 简单句都可以变成疑问句。五种基本句型都是陈述句形式。根据陈述句变疑问句的规则我们可以把它们变成所需要的疑问形式。

第三, 五种基本句型是句子的最小单位, 具有句子应有的功能。在英语语法体系中, 它具有承上词类、词性, 启下段落、篇章的作用。英语词汇的水库中大量的词汇流经五种基本句型的闸门整合为具有固定结构的句子, 从而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无数的句子经过人们的创造就形成优美的段落和文章, 进而表达人们的思想。如下图所示:

三、动词模式在基本句型中的体现和应用

作为主要充当谓语的动词及其模式与五种基本句型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我们用以下五句话为例做简单的分析。

例句中read, complain, chatter, last, hesitate均属于不及物动词, 但模式分别属于I, Ipr, Ip, In/pr, It。这五个词所在句子的类型分别为 (1) b, (2) c, (3) b, (4) c/b, (5) c。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同为不及物动词, 但其模式不同, 句子类型就有不同。

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与动词模式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动词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句子的模式。五种基本句型中除主语和谓语外的其他句子成分出现的差异都是因动词不同或者说动词模式不同而区有区别的。因此学好基本句型的关键在于动词, 重点掌握动词五大类型、32种模式。掌握动词的32种模式就是掌握了句子的核心。因此动词的32种模式就是英语词法中的“君”。学好动词模式, 其他诸如词类、从句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四、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如此重视五种基本句型, 它对教学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1. 深入分析五种基本句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句子意思, 加深对语句的理解。教学中发现, 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大多建立在对单词和词组认识和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学生遇到较复杂一点或者生词较多的句子, 他们往往显得十分迷茫, 无从下手。掌握五种基本句型, 理解句子内在联系, 就是让学生认识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形式, 让学生掌握分析语句的通用方法。

2. 深入分析五种基本句型, 领会其在语法体系中的位置及重要性, 有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掌握了五种基本句型、动词基本模式和动词的各种形式, 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语法基础, 学生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明朗, 同时, 大大降低其在学习段落和篇章阶段的出错率。

五、结论

通过对英语动词模式和五种基本句型的分析, 我们发现五种基本句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个基本公式体系。它把词性、词组等与句法中的主谓一致、时态、语态、句式乃至复合句等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明确的有机整体。掌握了它, 就是掌握了一种方法, 就是拿到了一张学习英语的地图, 所有知识点都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更加重视五种基本句型, 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和分析,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摘要:英语语法教学始终困扰着无数教师和学生。教师苦于语法难教, 学生认为语法理解慢, 掌握慢, 应用慢。本文通过对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与动词模式的比较, 分析了英语基本句型与动词模式的结构特征和本质联系, 把动词模式作为句法学习的切入点, 着力解决英语句法教与学的困境, 发现和总结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动词模式,句法教学,结构主义,功能主义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英语中的系动词 第4篇

1 考查动词不定式作主语

(1) It's hard for us_________English well. (2012江西)

A.learn B.learns C.to learn D.learning

分析:动词不定式做主语时, 常用it作形式主语, 而将真正的主语放在句末, 常用结构为:It+be+adj. (修饰物) +for sb.+to do sth;It+be+adj. (修饰人) +of sb.+to do sth.It+take+sb.+some time+to do sth。故选C。

2 考查不定式做宾语

(2) The children decide____their school yard this Friday afternoon. (2013河北省)

A.cleanB.to clean C.cleaningD.cleaned

(3) —Driving less, walking more is good for our health.

—So I'd rather______an hour's walk to work than consider driving?a car. (2013湖北襄阳)

A.takeB.takeC.takeD.taking

分析:使用不定式做宾语首先要看前边的谓语动词。有些动词如decide、want、wish、hope、plan、expect、would like等后面只能用不定式做宾语;而有些动词后加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语, 如had better, would rather, would/could you please, why not, why don’t you等。故2B、3C

3考查不定式作补语

(4) It was time for class.Mr.King asked all the children____down quietly. (2013山东济南)

A.sitB.satC.to sitD.sitting

(5) He lost his key.It made him________in the cold to wait for his wife’s return. (2013年重庆)

A.to stayB.stayedC.staysD.stay

(6) The boy is often heard______in the music room.He sings very well. (2013齐齐哈尔)

A.practice singing B.to practice singing C.practiced singing

分析:tell, ask, want, would like, invite, allow, encourage, teach, wish, advise等动词后面常加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而使役动词 (make, let, have) 和感官动词 (see, watch, notice, hear, feel) 后则用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 但要注意, 变被动语态时要还原to。故4C, 5D, 6B。

4 考查动词不定式做定语

(7) When you move somewhere new, the first thing for you is to find a place______. (2013四川凉山)

A.to liveB.living inC.to live in

分析:动词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常用于“have+某事+to do”或“enough+名词+to do”结构中。当动词不定式作定语和修饰的名词存在动宾关系, 动词若是不及物动词, 需要在动词后加介词构成动宾关系。故选C。

5 考查疑问词+动词不定式

(8) —I will go to Harbin for my summer vacation.What about you?

—I haven’t decided where________. (2013山东济宁)

A.goB.wentC.goingD.to go

分析:考查“疑问词+不定式”结构。由句意“-我将去哈尔滨过暑假, 你呢?-我还没有决定去哪里。”decide后可接宾语从句, 也可接“疑问词+不定式”结构。故为D。

6 考查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形式

(9) I always tell my students______on the road because it’s really dangerous. (2013广州)

A.not to play B.to play not C.not playing D.not play

(10) You'd better__her the surprising news now. (2013扬州)

A.don't tell B.not tell C.won't tell D.not to tell

英语中的系动词 第5篇

1 错误问题

1.1 主谓一致性错误

主谓一致性错误型动词失误占所有失误的31%, 居于所有错误之首, 远远超过其它的错误类型。下面是一些典型的错误:

a.We often says it.

b.It tell us that learning needs practice.

c.Everybody use water every day.

d.The changes is exciting.

e.What cause it?

以上五个句子的主语分为三类:人称代词、名词或名词短语、没有明显单复数的词。前两类主语的单复数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不易引起错误。然而, 这并没有降低句子的出错率, 像以上的错误在四、六级考试作文中比比皆是。

句子a和d中的谓语动词本该使用复数, 却变成了单数。

句子b, c和e中的主语为单数, 谓语动词却没有加s。从以上的错误中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在学习单复数时可能是将名词单复数的概念和动词单复数的概念混为了一谈。

再者受汉语知识的影响, 因为英、汉动词形态变化的最大区别就是:英语动词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

1.2 及物性型式错误

及物动词要求有宾语, 且宾语的形式较多, 如名词或名词短语、分词、从句等。不及物动词要求用介词连接宾语。常见错误举例:

1) 把不及物动词用成及物动词:Some people like to engage a kind of a job all their lives./I want find pleasure from many ways.

2) 把及物动词用成不及物动词:Only when you are practising to speak English./It is worth to discussing./In aword if you want to do perfectly.

1.3 动词时态失误

英语谓语动词在时态方面的变化形式较多, 另外主从句之间、句子之间的时态方面也有各种不同的对应形式。英语“时”和“体”的语法形式由谓语动词的特定形式来体现, 即由to be、to have、to do、will……等助动词的变化形式所构成的。汉语动词没有“时”和“体”融合而成的语法形式, 它是由一些时态助词或副词来表示时态状况的, 例如:e.g.He is working (now) .他 (现在) 在工作。

I did my homework yesterday.我昨天做的作业。

I will do it next week.我将于下星期做这件事。

They have been waiting outside for two hours.他们已经在外面等了两小时。

英汉语时态方面的巨大差异为英语时态的准确掌握增加了难度, 动词错误占到了所有动词错误的16%。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时态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中第二种失误的频数最高:

1) 含有时间短语的句子中谓语动词时态出错, 如:

a.In my daily life, we often meet a lot of things which we don’t meet before.

b.This is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 which human beingfaced now.

2) 句子中两个谓语动词时态不一致, 如:

a.Every day, we should read English, and recited some words by heart.

b.I dreamed of that I become a little drop of water or apiece of snow.

3) 过去发生的事情常使用现在时, 如:

a.It is three months since I leave home.

b.But the man run away suddenly.

4) 现在发生的事情常使用过去时, 如:

a.Now I felt I am stronger and smarter than before by playing basketball or table tennis.

b.Now what they concerned about is how to live comfortably.

2 原因分析

2.1 受母语的干扰

第一, 英语是一种具有强制规则的语言, 它的动词必须随着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即主谓一致原则, 例如, 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名词或代词, 在这类词后面的动词就需要加-s/-es/-ies, 此外, 当作为主语的名词或代词为复数形式时, 这类词后面的动词就不需要进行曲折变化了。然而在汉语没有这项规则, 即动词是不需要随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 当学生们遇到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名词或代词, 它们后面的动词需要进行曲折变化的时候, 他们就会忘记了这一规则, 而出现像”I thinkit tell (-) you…”这样的错误;第二, 动词be和have有多种形式的变化, 其中动词be可变形为am, is, are was, were, be, been和being这八种形式, 动词have也有have, has和had这三种形式, 这种变形在中文动词当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 在主谓一致时, 它们的用法也给学习者在选择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便产生了以下的错误:”The part-time jobs isgood...”;”One coin have two sides.”;第三, 汉语当中也没有非谓语动词这种用法, 所以学生在学习此类动词的用法时就会受到汉语的影响, 因为在汉语中, 动词放在介词短语后面是不用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的, 如, 学生们在作文中说, 做兼职有很多好处, 例如“赚钱”, “减轻父母的负担”, “让自己更独立等”。翻译成英文应该是”such asmaking money, reducing parents’burden, makingourselves more independent and so on.”但是很多学生都写成”such as makemoney, reduceparents’burden, make ourselves moreindependent, and so on.”原因在于习得者把这种汉语中动词的用法迁移到了英语的动词上了。

第四, 在中文当中系动词也是不存在的。英语中的系动词be, 被翻译成中文时为“是”, 而“是”在中文当中是判断动词。因此, 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当中会忘记系动词, 如”You will better thanothers.”在这个句子中没有动词, will只是助动词, 应该在will后面加上系动词be.最后, 在这次研究中, 还发现了多处时态混用的情况。英语强调不同的时态要通过英语动词自身的变化或助动词来体现, 并且动词的形式必须与时态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文章开始用什么时态, 通篇就应该是什么时态, 否则会把读者弄糊涂。但是汉语是分析性语言, 不像英语一样具有形态上的变化, 它的时态主要是靠时间副词或助词来体现的, 因而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易忽略这些形态变化, 在用一般现在时的时候, 偶尔出现一般过去时的动词形式, 如“As I thought, a part-time job isgood.”;“I think the results were so terrible forus.”

2.2 规则的不完整应用

有时一个句子的构成往往需要多个规则, 而习得者却不能将这些规则全面地应用, 如, “I donot know whether should we choose to find ajob or not.”习得者在学会了特殊疑问句的构成方法后, 却往往忽视了在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中, 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的语序;又如, 习得者在学会了第三人称单数的名词或代词后的动词需用加-s/-es/-ies;一般过去时中动词要加-ed (不规则动词需要另外变形) ;英语中动词在句中只能作谓语使用, 充当其它句子成分必须转化成非谓语形式如动名词-ing, 然而他们在写作中却忽略了这样的规则:在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如will, can, may, should等以及不定式to后面, 动词是不需要进行这上述变化的, 用动词原形就可以了。因此, 会出现像“We will failed.”;“Weshould study hard to reading...”;“Our holidaywill has...”;“We can working...”这样的错误。“What we should do?”;“Whether the collegestudents should go out for working or not?”这两个句子说明习得者为了减轻学习负担而自动地将特殊疑问句简化成了陈述句。

3 本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以上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带给我们以下的启示:在讲解有关动词的新语法点时, 应该不时地复习回顾一些看似简单, 实则复杂的较为常用的知识点, 切实地帮助学生夯实语法基础。同时, 还应该加入汉英动词各方面的异同的分析,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英语动词的准确理解。除此之外, 老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含有动词错误的句子让学生来改正。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 除了牢记它的词义, 还应知晓它词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搭配和相关知识, 能正确地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当然, 老师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即督促学生反复的检查自己的作业, 帮助他们养成检查作业和改正错误的习惯。

摘要:动词同名词、形容词等实词一样, 是英语中的核心词汇, 也是变化最多最复杂的词类, 如它有时态、语态等的变化。同时, 动词又是使用较为普遍的词类。正因为如此, 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动词使用错误占很大的比例。该文根据错误分析的理论, 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动词错误类型及原因为目的,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进行测试, 从测试卷中提取可辨认动词错误, 将它们按照缺省、增添、误构和语序颠倒这四类错误进行分类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错误分析,写作,动词形式,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杨慧中.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英语非谓语动词在句中的用法比较 第6篇

在句子中充当除谓语以外的各种句子成分的动词形式,叫做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他们有着动词的其他特点,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等。非谓语动词与谓语动词是相对的概念。其包含了许多的形式,第一种是动词的不定形式,第二种是动名词,第三种是现在分词,第四种是过去分词,第五种是不定式。

二、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当中的应用

第一点,动词的不定形式,所谓的动词不定形式是有to+某个动词的原型所构成的,比如,to listen等等,动词的不定形式虽然不可以将其作为谓语动词一样进行使用,但是其仍然具有动词的特性,因为动词不定式可以添加状语与宾语进而形成动词的不定形式短语,比如,to listen the music。在语法中,动词不定式是指动词的一种不带词形变化从而不指示人称、数量、时态的形式。它之所以被叫做不定式,是因为动词不被限定,或者说不被词形变化所局限。不定式属于非谓语动词。动词和参与此动作的主语之间关系的一个术语。当主语是动作的发起者时,称为主动语态。如果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这个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不定式一般要用被动语态形式。而且对于动词的不定形式用法也是非常广泛地,在英语当中动词的不定形式可以起到名词、副词与形容词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英文句当中做主语、宾语补足语以及表语与定语等等许多的应用。第一点,做主语时动词不定式做主语时,句子的谓语动词常用单数,其位置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将动词的不定形式放置在句首,例如,To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is our duty。第二点,用it作形式主语,把真正的主语不定式置于句后,常用于下列句式中。例如,It's our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如果在动词的不定形式作为主语时,通常是用第二种也就是应用it作为形式主语并且将作为主语的不懂形式放置到句尾。第二点,动名词,动名词既具有动词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名词的句法功能。动名词的主要形式是动词+ing形式,例如,肯定形式为doing something。否定形式为not doing something。它可以支配宾语,也能被副词修饰。动名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英语中的动名词是由动词变化而来,它仍一方面保留着动词的某些特征,具有动词的某些变化形式,用以表达名词所不能表达的较为复杂的意念,另一方面动名词在句子的用法及功能与名词类同: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它也可以被副词修饰或者用来支配宾语。动名词常泛指,句法作用宾/表/定与主,时态/语态之形式,一般/完成/被动式。Being done系被动,不含任何进行意。用作主语请留意,常用it作形式主语,不指未来发生事,表达的信息系已知。用作表语请记清,作用相当一个名词,检验方法很简单,主与表换位能成立。用作定语也易辩,表示名词之用途。用作宾语稍复杂,关键留意谓语动词(跟动名词作宾语的常用动词附后),时态同谓动作比较,先于谓动用完成式,其逻辑主语不固定,在句中/句外均有之。否定式其前加not,复合式其前加物主词,非句首宾格词也可用,尤其口语中更如此。第三点,现在分词,现在分词既具有动词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功能。现在分词的主动语态:第一种,现在分词主动语态的一般式表示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完成式表示的动作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发生,常作状语。第二种,现在分词的被动语态:一般式表示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的被动的动作,完成式表示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的被动的动作。第四点,则是过去分词,过去分词与前几种都是不一样的,过去分词只有一种形式,规则动词由动词原形在词尾加上ed形式所构成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没有统一的规则,而且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当中可以有名词作用(如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在句中做主语、宾语、表语。也可以有形容词作用(如动词不定式和分词),在句中做定语、表语或宾语补足语。还可以有副词作用(如动词不定式和分词),在句中作状语。而且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中不能单独的做句子的谓语。第五点则是不定式,不定式主要是to+动词原形,to是不定式符号而且还是介词,动词的不定形式主语是由for作为标记的,有时会用到of。而且后接的不定形式作宾语的动词也有许多,例如,want、hope等等。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省略to的情况:若不定式前的谓语动词是使役动词make,let,have。感官动词see,watch,look at,observe,notice,hear,listen to,feel时,不定式符号to可以省略。这些动词亦可总结为口诀:“三使五看两听一感觉”。非谓语动词在英语语句当中可以与宾语使用并且还可以被状语修饰,其具有主动与被动的形式而且还拥有逻辑主语,可见非谓语动词在英语的句子当中扮演着许多的重要角色。

三、结论

根据第二点可知,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当中应用是非常广发并且重要的,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期间,教师应该注意英语的教学,在教学任务当中特别需要注意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因为非谓语动词不仅仅贯穿了整个英语语法,还是英语的重点教学内容,可见非谓语动词在英语的语句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关于英语语法的记忆力,就必须要重视非谓语动词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成绩。

摘要:从初中到高中的英语知识教学当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与谓语动词在使用的方法当中有许多相同点,但是也有许多的不同点。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正是因为在英语中动词是否可以独立的作为谓语动词,如果可以的话则需要选择谓语动词,如果不可以则选择非谓语动词。而且,在英语的教学当中,非谓语动词的难点也是非常多的,因为非谓语动词包含了许多的语法知识点,例如,不定时、分词以及动名词。

关键词:英语,非谓语动词,用法比较

参考文献

试论英语动词时体中的主观性 第7篇

动词的时 (tense) 、体 (aspect) 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均属语法范畴。就其意义与用法而言, 已有大量的研究。然而, 这些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对英语时、体形式及其相关的语言成分进行静态的句法、语义分析, 因而并没有对时、体形式在具体使用中所蕴涵的信息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 要对英语时、体作出全面的解释, 除了对话语中表层的语义成分作句法、语义分析外。还须对隐藏在表层语义成分下面的尤其是说话人在说话时所表明的立场、态度和情感等话语主观性作动态的语用分析。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语动词时体中所体现的话语主观性, 揭示英语时、体形式在交际中所蕴涵的信息内涵及表意魅力。

2. 英语动词的时体范畴

时 (tense) 、体 (aspect) 是某些语言 (包括英语在内) 表示时间的语法范畴。“时”是关于话语中表示相对于说话人“现在”时刻的事件 (situation) 时间的语法形式, “体”则是表达事件的“内在时间构成” (internal temporal constituency) (Comrie, 1976) 的语法手段。英语时体范畴有“两时”和“两体”之说。“两时”即指现在时和过去时。“两体”指的是进行体和完成体。英语时态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并非总是与自然时间对应, 而应以语言时间 (linguistic time) 为研究框架。语言时间是指语言交际者所感知的一种“心理时间” (psychological time) , 带有语言交际的主观色彩, 这种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交际者依据其语用目的对时态形式进行选择, 因而所承载的信息就更丰富、更复杂了。维索尔伦 (Jef Verschueren, 1987) 指出, 说话, 或者一般地使用语言以表达情感或交流信息, 是一种经常不断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被语言或非语言所左右的语言选择。维氏所指的非语言原因其实就包括了说话者的语言选择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机:说话人在说话时所要表明的立场、态度和情感等话语主观性。英语时体用法的选择也不例外。在可用不止一种表达方式的情况下, 选择哪一种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语用意图。

2.1 英语时体范畴的结构

我们知道范畴是以典型成员为中心, 通过家族相似性原则不断向外扩展和延伸的。英语时态的范畴化过程也具有这种延展性, 它以主要时体 (primary tense) 为中心成员和典型样本 (prototypical example) , 以次要时体 (secondary tense) 为边缘成员不断向外扩张, 形成时体意义链 (meaning chain) , 最终构成一个时体网络微系统。当谈及英语时体范畴时, 首先反映在我们大脑中的是它的原型样本———主要时体即“现在时”和“过去时”。然后根据家族相似形原则并以主要时体为中心和参照点, 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从而建立起次要时体。英语语法中的八种基本时体可分为两大类:现在时体和过去时体, 以每一类时体为中心和参照点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从而建立起四个次级时体。英语主要时体及其次要时体范畴的结构可用表1表示。

2.2 英语时体范畴的特征

如上文所述, 英语动词的时体是以主要时体为中心和参照点, 根据家族相似性的原则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张, 从而建立起次要时体。因此, 英语动词时体具有延伸性的特征。此外, 还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典型理论在英语时态范畴化过程中的认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时态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原型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因此时态范畴的边界也具有模糊性。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英语时体范畴具有延伸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话语主观性才能在时体范畴中得以体现。

3. 语言的主观性

“主观性” (subjectivity) 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Finegan认为对话语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说话人的视角 (perspective) ; (2) 说话人的情感 (affect) ; (3) 说话人的认识 (epistemic modality) (Finegan, 1995:4) 。

语言主观性能够使发话者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 我们平时在说话或写作中不可能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视角, 事实上言语作品中的一切都是说话者的产物, 都包含了说话者“自我”表达, 都会带上说话者的印记。Benvenister (1971:225) 甚至强调:“语言带有的主观性印记是如此之深刻, 以至人们可以发问:语言假若不这样构造的话究竟还能不能名副其实地叫做语言。”Fauconnier (1985) , Lakof (1987) , Langacker (1985) 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真值条件, 也不能看作是语言成分与现实中的实体的直接对应。Langacker (2000) 认为任何心理体验都可能导致概念的形成。概念化既包括已存在的概念也包括新出现的概念;既可以指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指即时产生的情绪、心理体验;概念的形成是动态的, 可在对语言加工 (processing) 的过程之中形成;概念化还包括对自然、社会及语言环境的完整理解意义, 因而被认为是人脑心理活动的产物。

4. 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认知分析

如上文所言, 话语主观性的分析主要包含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三个层面的内容。当然, 这三个层面互有交叉和联系, 很难截然分开。为了更清楚地探讨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框架的语义, 这里, 我们将以英语两种时体即现在时体和过去时体为横轴, 以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及认识情态这三个方面为纵轴进行分析。

4.1 话语主观性在现在时体中的语义

说话人的“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 或是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现在完成体。请比较下面两个英语句子:

(1) a.Mike broke his right arm.

b.Mike has broken his right arm.

当说话者使用 (1a) 时, 他只是对这个“过去”的事实感兴趣:迈克摔断了胳膊, 影响了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没有体现出说话者的任何情感。但是, 如果选择了 (1b) , 他对迈克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因此, (1b) 的主观性程度高于 (1a) 。

说话人的“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 态度等。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2) a.I miss you. (我想你)

b.I am missing you terrible. (我可真是想死你了)

(2a) 只是客观地陈述当前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英语中, 表示状态的动词一般没有进行时, 一旦运用了进行时态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 (2b) 中现在进行时态的使用, 句中说话人对受话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因此 (2b) 的主观性程度高于 (2a) 。

(3) a.How are you liking this new job?

b.How do you like this new job.

(3a) 表示目前的态度, 为改变主意留有余地, (3b) 则显得过于正经、唐突之嫌。

这两组例子表明, 进行体代替非进行体能产生礼貌、委婉、友好、随意、得体等交际效果。进行体不仅在交际中表达说话者的态度, 而且也用于文学作品中, 发挥它的情感功能。

说话人的“认识情态”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就语言的“主观性”而言, 要数这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例如:

(3) a.She must be married. (她必须结婚了。)

b.She must be married. (她必定结婚了。)

英语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属于行动情态或义务情态 (deontic modality) , 如 (3a) 是表示客观上她有采取某项行为 (结婚) 的必要;而表示“必定”时属于认识情态 (epistemic modality) , 如 (3b) 是说话人主观人对命题“她结婚了”是否真实所出的判断。换一个角度说, (3a) 句的she是“句子主语”或“语法主语”, (3b) 句除了这个语法主语, 还隐含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 是说话人认定“她结婚了”。显然, (3b) 句的主观性比 (3a) 句强。

4.2 话语主观性在过去时体范畴中的语义

Palmer (1974) 认为过去时“距离性”时态表示时间方面或真实性方面的距离, 郭滨、易仲良 (2005) 还加上了心理方面的距离性 (remote in psychology) 。秦建栋 (2005) 认为从过去时的时间距离到真实性距离再到心理距离, 这种移位现象恰巧说明了叙事视点的移动和转换, 也反映了过去时的隐喻认知过程:时间距离映射到现时距离表虚拟, 然后进一步映射到心理距离, 用来表示礼貌委婉。笔者认为, 这种从时间距离映射到现实距离再到心理距离的过程, 本质上就是话语主观化的过程。试比较下列一组句子:

(4) a.Did you want me?

b.Yes, I hoped you would give me a hand with the painting.

这里虽然用了过去时态, 并不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 交流思想的主题却是说话人现在的想法。在这种场合现在时和过去时尽管可以互换, 但使用现在时在语气上会显得有点唐突, 有所要求, 甚至显得无礼, 而过去时则隐含着说话人主观上认为自己与受话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双方的关系还没有达到那种亲密无间的程度。而运用过去时态是出于说话人为了表示对受话人的客气、礼貌, 从而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感情或态度。请再看下一个例子:

(5) If only I had a lot of knowledge. (虚拟)

(5) 中的过去时态表示的是与真实性的距离, 即“had”所表示的状态并非真实, 而是与真实状态存在距离, 表示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愿望,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 英语时、体意义的构成和选择隐含着说话人在说话时所表明的立场、态度和情感等话语主观性。说话人通过使用这些主观性动词形式, 不仅表达了时间信息, 还表达了他希望表达的情感, 从而获得表意的舒张。因此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应注意时态的选择和把握。

参考文献

[1]Benveniste, E.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M].Trans.M.E.Meek.Coral Gablres, FL: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71.

[2]Comrie, Bernard.Aspe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3]Fauconnier, Gilles.Mental Space:Aspect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Cambridge, Mass:MIT Press, 1985.

[4]Finegan, E.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ation:an introduc-tion[A].In Stein&Wright, 1995:1-15.

[5]Langacker, R.W.“Observations and Speculations on Sub-jectivity.”In John Haiman, ed., Iconicity in Syntax, 109-50.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985.

[6]Palmer, E.R.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1974.

[7]郭滨, 易仲良.英语动词过去时态的隐喻认知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6) :96.

[8]秦建栋.英语一般时态的视点阐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122.

[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268-271.

上一篇:V下下一篇:优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