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2024-05-10

英语写作用词的准确性(精选4篇)

英语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第1篇

写作反馈一直是二语写作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有关书面反馈作为新形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教师反馈能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不同类型的反馈有何不同影响?本文研究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反馈方式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不同类型的反馈对高中生书面表达的准确度是否有影响?如果有, 哪种形式的反馈更能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准确性?

2.2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某高三两个班随机抽出的50名学生, 每组25人。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教学计划和使用教材均相同。

2.3 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进行前测来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两组之间的写作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把两个班分为实验1和2班。选择与实验对象同等语言水平的高中学生进行先导性实验, 确定写作所需时间以及修改时间, 并选出8篇难度缓慢递增的作文为实验所用。本次实验历时16周, 学生每两周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实验1班给予直接反馈即在错误处下划线并修改错误, 对实验2班给予间接反馈即划出错误并写下错误代码。然后把修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 学生修改原文后再上交, 下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新的作文。

2.4 数据收集

数出每篇作文的错误数以及总字数, 一些简单并且容易改正的错误如拼写错误、大小写、标点符号等不计算在内, 并且重复出现的错误不叠加计算。百字错误数量作为测量写作准确度的数据统计方法。即百字错误数量:错误数量/总字数*100。数值越小, 表明错误越少, 语言准确度越高。每名学生的作文中百字语言错误数目被统计出来,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通过SPSS得出两组学生前测作文的描述性统计, 直接反馈组的百字错误均值为4.254, 而间接反馈组为4.401, 直接反馈组的写作准确度略高于间接反馈组。为了进一步检验两组学生是否存在差异,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变量进行了分析。

表1表明, 该变量的95%置信区间含0, 并且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 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两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写作的准确度相当。

通过SPSS得出两组学生后测作文的描述性统计, 间接反馈组的平均值3.082大于直接反馈组的1.942, 即直接反馈组学生第八次百字语言错误均值要低于间接反馈组, 说明直接反馈组的学生语言准确度更高。

表2显示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不含0, 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 远低于.005, 说明两组学生写作准确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 由变量的平均值差值, 也看出两组平均值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学习者写作语言的准确度确实会受到不同类型的教师书面反馈方式的影响, 直接反馈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写作准确度的提高。

由表3可知, 直接反馈组写作准确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间接反馈组系数.067, 表明间接反馈组学生写作准确度无显著性提高, 可以推断出直接反馈更有利于学生写作准确度的提高。

4 讨论

本研究探讨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对提高高中生写作准确性的影响。该研究表明直接和间接反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作文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结果与Frantzen (1995) 的研究结果一致, 证实了教师书面反馈的有效性。间接反馈组语言的准确性明显低于直接反馈组的学习者, 这可能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关, 并且英文标示的错误代码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修改原文的难度, 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因理解不了标注的错误类型或者理解了该错误类型, 在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改正错误。

教师在学生作文错误处下划线并改正能帮助学习者将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准确的语言表达对比, 这能让学习者了解差距。Schmidt的注意理论中, 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就是引起注意, 只有学习者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会被理解。当教师提供直接反馈时学习者才注意到错误, 然后将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教师提供的进行对比, 逐渐吸收输入的知识, 转化为内在的语言系统。

研究表明, 间接反馈组的学习者语言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间接比直接反馈节省时间, 并且对于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来说, 间接反馈是引导性学习, 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 因此间接反馈也是值得探讨的反馈方式。

5 结论

本文以实证的方式论证了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对提高高中生写作准确性的差异。反驳了Truscott教师语法纠错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无效的观点, 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反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教师书面反馈中的直接反馈, 即在语言错误处下划线并改正过来比只标注出错误类型的间接反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反馈, 二语习得[J].外语界, 2012 (2) :2-8.

英语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第2篇

主题词:英语教学研究;英语写作;方法研究

1.引言

写作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但是,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却十分薄弱。据统计,近年历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写作的平均分在6-7分徘徊(满分15分),尚未及格。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深入研究的课题。[1]其实,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着实不少,但多偏重对大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少数教育者也分析过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如加大目标语输入[1]、欣赏+联想+运用模式[2]、注意英汉文化差异[3]、加强英语思维训练[4]等等。但这些方法都没能涉及学生英语写作的根本。大学英语写作从根本上看是用词、连句、组段和谋篇四个方面的问题。所谓英语写作能力也就是用词、连句、组段和谋篇的能力。下面笔者将根据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运用、句子连接、段落组合和篇章布局进行一次方法探究。

2.词汇运用方法探究

句子由名词或名词组加动词词组构成。词汇运用就是用词组句,是写作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写作学习的难点所在。词汇运用的方法有句型法、名词词组模块构建法。

2.1句型法。随着交际法、功能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的推广运用,教学转向于综合交际及其他语言运用任务的训练,词汇学习有成为完成某次训练的辅助手段的趋势,句型学习作为词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从观念上已基本摒弃。这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它极易误导学习者把英汉词语意义机械地对等起来,从而忽视英语词汇的结构特征和语用特征。所谓“写作受汉语影响”就是由此产生的。

句型法是词汇运用的重要手段。英语动词、形容词有明显的句型特征。如“be adj. to do”、“confront sb. with sth.”、“encounter sb.”、“convince sb. of sth./that +clause”等都是英语的句型。学习英语动词和形容词必须掌握其运用结构即句型。早在100多年前,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就提出,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进入这个系统的每一个词都与其他的词构成某种特定的关系。[5](p28)语言本身是一个符号系统,即词的系统。句型就是词与词的特定关系的体现形式之一。此外学习语言都必须以词为落脚点。构式语法认为动词的多义现象是基于其基本意义的特定构式的生成。这就要求词汇运用必须将动词词义与句型相结合,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陈现相关句型,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习者领悟各种句型的形式变化。如,“confront sb. with sth.”可以变化为“be confronted with sth.”,“convince sb. of sth./that +clause”就可以变化为“be convinced of sth./that + clause”。在实际运用中,当学习者决定运用某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时,就必须符合它的句型结构要求。例如,“他相信这件事。”其中动词“相信”可用“convince”。这时就必须按照“be convinced of sth.”句型组句。另外,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句型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2.2名词词组模块构建法。名词词组模块构建是词汇运用的重要内容。John Sinclair首次将名词词组单列为一个语法项目,对名词词组的模块构建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6](pp2-75)构建名词词组模块,一方面要明确名词词组的语法特征。名词词组一般由“修饰语+中心名词+修饰语”构成。基于这一模型名词词组又可再分为“n.”、“n.+ n.”、“adj.+ n.”、“n.+ adj. phrase”、“n.+ adv.”、“n.+ prep. phrase”、“n.+ to do”、“n.+ doing”、“n.+ done”、“n.+ of/in/to/against doing”、“n.+ clause”等。学习者必须明白,一个英语名词词组必须按照特定的结构组成;另一方面,要明确汉英语际间的词性转换。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有时必须转换成英语的名词形式。如,“教育孩子很重要”、“流利的英语是个竞争优势”两句中,“教育孩子”和“流利的英语”就应分别转换为“education of children”和“fluency in English”,将原句中动词和形容词转换成名词。

3.句子连接方法探究

句子连接就是指学习者运用一定的技巧将两个或多个英语句子有机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是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有句与句不连惯、不符合逻辑等。因此对学习者进行句子连接方法指导非常重要。

3.1并列法,即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表达的方法。例如:“I will not let them—whoever they are—control my life. I will not let them make me live in fear. I will not let them win.”

3.2对比法,即用两个句子进行对比表述的方法。例如:“The mother of the family cooks all of the dishes. The father and children serve the people who come to eat them.”

3.3因果法,即前一个句子说明原因,后一个句子叙述结果。例如:“Everyone is going to drive electrically-powered cars. So in a few years, people won’t worry about running out gas.”

3.4果因法,即前一个句子说明一个事实,后一个句子说明这一事实的原因。例如:“Many Americans enjoy Italian dishes made with meats, tomatoes and cheese. They are very delicious and tasty.”

3.5观点例证法,即前一个句子陈述一个观点,后一个或多个句子说明此观点的例证。例如:“According to a figure published recently, the diet of the average Americans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Americans are now eating more chicken, fish and seafood, but less lamb and veal. Cheese has become a favorite food with a consumption up 71 percent in the past decade.”

3.6一般具体法,即前一个句说明一种较为笼统的情况,后一个句子说明一个从属于笼统的具体情况。例如:“An organization is working on the problem of hung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sends farm animals to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3.7主题贯通法,即前一个句子提出一个主题,后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对这一主题的不同角度的描写,两个或多个句子主要由同一主题贯通。例如:“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us is energy saving. Even George W. Bush will talk about it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nd self-denial has been misintroduced for coping with it.”

3.8时空连接法,即按照事件的时空顺序描写事件。例如:“The earliest centers(学生聚集中心,大学的前身——本文作者注) in Europe were at Bolonia in Italy, found in 1088. Other early centers were set up in France, the Czech Republic, Austria and Germany from 1150 to 1386. The first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were Oxford and Cambridge, established in 1185 and 1209 respectively.”三个句子从时间上看是从前至后、从空间上看是从东到西。

4.段落组织方法探究

英语文章的段落结构简单而明白,无论文体皆为一事一段或者一个要点一段,而且结构基本相似:一个主题句+事实(见图一)。

→ Specific Detail → More Specific Detail

General Statement → Specific Detail → More Specific Detail

→ Specific Detail → More Specific Detail

图一:段落结构图[7]

如图所示,段落必须有一个主题,用一句话把它陈述出来,这个句子就叫作主题句(General Statement或者topic sentence)。为了说明主题句所涵盖的内容,作者必须讲明理由、证据或者细节(Specific Detail或者Supporting Evidence)。有时还需说明证据或者细节的原由或者现象等更具体的细节(More Specific Detail)。这些都统称为“事实”。一个段落纵向看一般可分为两个或者三个层次,横向看又可分为一个或多个“事实”。这就是英语作文段落组织的基本方法。请看下面实例:

1)①Heifer International(一个国际援助组织――本文作者注)also believes that families must pass on some of their success to others in need. ②This belief guarantees that each person who takes part in the program also becomes a giver. ③Every family that receives a Heifer animal must agree to give that animal’s first female baby to other people in need. ④Families must also agree to pass on the skills and training they receive from Heifer International. ⑤This concept helps communities become self-supporting.

该段落共有五个句子。第一句很明显是主题句。第二句是一个具体事实,说明主题句所要求的具体内容。第三、四两句是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更具体事实。不难看出前四句已经构成了纵向的三个层次。第五句直接说明主题句的理由,可以理解为另一个具体事实,与第二句是并列关系,可以把它放在第二句之前,逻辑上也通顺的。此外各句之间也可以按照连句方法进行分析。

2)①According to the figure just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 diet of the average Americans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②Americans are now eating more chicken, fish, and seafood, but less lamb and veal. ③Cheese has become a favorite American food with consumption up 71 perc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④Calorie-conscious Americans are consuming less whole milk and butter than ever before. ⑤On the other hand, the use of sugar and other sweeteners has climbed sharply, largely because of a 175 percent increase i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⑥The figures also show that the average American eats eighteen pounds of ice cream a year.

该段落共有七个句子。第一句是主题句。其余六个句子均为并列的具体事实,都直接说明主题句。此段纵向看只有两个层次,但横向看却有六个具体事实,甚至还可能更多。

5.篇章布局方法探究

5.1发散集中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形式,但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即开篇、论述或叙述及结尾三个部分,且只有一个共同的方法:发散集中法。(见图二)(以议论文为例)

Argumentation

Evidence 1 + Evidence 2 + Evidence 3

↘ ↓ ↙

Conclusion

图二:议论文发散集中示意图

如图所示,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头(opening),通常只有一个段落,其中心是提出问题。第二部分是主体(body part),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分为多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对于四、六级作文而言,由于受到字数限制(一般为120-150字),一、两个段落即可。在其他实际应用中,段落没有限制,直到把要陈述的内容全部陈述出来为止。第三部分为结尾部分(conclusion),通常为一个段落,中心是要陈述结论。

写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发散和集中,即由论题到论点、论据、再由论点、论据到结论。发散过程就是就论题的不同侧面提出相关的论点,并提供论据。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和排列分析法两种。对比分析法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排列分析法就是从正或者反的方面提出数个观点进行论证的方法。集中过程就是指对发散的论点进行归纳的过程。它要么是对正反两种观点之一的取舍(作者的观点),要么是一种倾向的确认。请看下面学生习作实例:

3)On Studying Abroad

Studying abroa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people recently. It is discussed whether studying abroad is suitable for collegians in modern society. Opinion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studying abroad has several advantages for collegians.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tage is that collegians should learn much more knowledge from studying abroad. Another one is that collegians can widen their sight so that they should increase their experience of life in strange surrounding. In addition, studying abroad is easy to exercise collegians independent ability.

However,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studying abroad also has many disadvantages. Some people complain that the cost of studying abroad is too expensive, and collegians easily become degenerated as they have received allure from big countries. Besides, it’s hard for the Chinese to subsist abroad with many foreigners always looking down on us.

Unavoidably, we always have to face a lot of challenge and difficulties in our growing process. So,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insist that studying abroad be a good way to improve our ability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has disadvantages.

本篇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对“Studying Abroad”的利和弊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就是发散。在集中阶段,作者对其中之一进行了取舍。

本题也可就支持或者反对“Studying Abroad”提出论题,也就是就其利或者弊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时就用排列分析法。

5.2文章开头段落的陈述方法。文章开头段落不同于主体段落,有其特有结构,句子也可多可少,这取决于文章本身。如果较长,开头段落也可稍长。如果文章不长,只打算对某一问题稍加论述,如大学生作文,开头段落则只需二、三句话即可。具体方法主要有主题贯通法和一般具体法,其目标就是引出主题或者论题。请看下面例子:

4)Nowadays, some famous university campuses are becoming a new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Opening of university campu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people.

5)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hunger. An organization called Heifer International is working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The organization sends farm animals to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例4)中,前一句说明的是一种现象,后一句说明的是围绕这一现象的一个具体问题。例5)中,三个句子是通过“hunger”这个主题及对这个主题的反映贯穿起来的:“hunger”→“improve this situation”→“send farm animals”。落脚点是关于“send farm animals”。

5.3结尾段落的陈述方法。结尾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进行简短的总结归纳,明确指出赞成的观点和结论,有时也可以考虑提出预见和建议、做出简短评议、发出号召或指出解决方法等。请看下面例子:

6)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space race, the general public has said, “Isn’t that great—when do I get to go?” Well, our chance might be closer than ever. Within the next 20 years, space planes could be taking off for the Moon at the same frequency as airplanes flying between New York and Los Angeles.

此文的主题是“Space Tourism”。此段落作为文章结尾对这一主题的发展提出了预见。

7)Unfortunately, few of us have much experience dealing with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so it’s been difficult to get facts about how we should respond. That is why Hallowell believes it was okay for people to indulge some extreme worries last fall by asking doctors for Cipro and buying gas masks.

此文讲述美国人对恐怖威胁所作的反映。此结尾段对这些反映作了简短的评论。

还需说明的一点是,近年来,四、六级考试作文对写作中谋篇环节进行了一定的简化。作文试题总是提供了三个要点提示。考试者只须按照提示分别组成三段即可。

5.结语

用词、连句、组段和谋篇是英语写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环节或者层面。这几个环节或者层面都有特定的形式和方法。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对提高写作能力,直至最终获得驾驭和运用英语的终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英语写作活动是一个知识运用、技巧运用、一定思维模式的、跨文化的系统。词汇运用、句子连接、段落组合和篇章布局不是简单孤立的写作技巧,更是知识运用、思维模式构建、文化连通的重要环节。

[1]徐金鸿.背诵对英语写作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08,(3),357.

[2]曹婷. 3A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51-52.

[3]徐惠芬,单国谦.试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151-152.

[4]张杰.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121-122.

[5]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John Sinclair主编,任绍伍主译.英语语法大全[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

汉语对英文写作用词的干扰 第3篇

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出一些典型的写作错误和它们对应的具体语言现象,归根结底,这些易犯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于文化差异的不熟悉,而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会直接导致英语作文成为漏洞百出的“问题作文”。

首先,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两种文化和语言有着认识方面的差异。其次,对同一现象、同一意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例如,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 don’t know it’s true or not.”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又如汉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讥笑别人,英语则用“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表达此意。如果把汉语直译成英语,英国人则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汉语干扰还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语言规则的错误类推、过分概括上。例如,由“I went to the store yesterday morning.”推出“I went to the concert yesterday night.”,这是一个错句。“昨天晚上”英语只能说last night。但是,“昨天上午(下午,傍晚)”则用yesterda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由于汉语干扰,学生照汉语思维直译,导致了表达错误和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表达。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干扰乃是导致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都将大有益处。汉语干扰致错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因文化不同造成错误表意的词语

学生由于对汉英历史、社会、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了解,导致对英语语言表达一知半解,甚至盲目套用,经常用汉语思维,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 tea,英语应为black tea;“大风”被写成big wind,英语应为a strong wind。在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还不能用英语思考,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错误词语的使用

1. 词形错误

在我们的汉语表达当中,汉语的词语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而在英语中,语意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句子的时态、单复数现象和一些诸如冠词、介词之类的小品词。由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He is a kind people.在例句中,“people”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是不可数名词。在使用的时候必须保证是在复数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许多学生在用英文遣词造句的同时却没有用冠词突出所使用的名词的数的概念,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语意表达方面的错误,如:“他是好人”,很多学生会译为“He is kind man.”。

另外,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有的学生在该用过去时态动词时,却用了现在时态,特别是在复合句中常出现时态不一致的现象。例如:If he works hard, he could pass the exam.(could改为can)

2. 词性错误

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

(1) We need to practice more.

(2) My roommate doesn’t afraid of dogs.

例句(1)把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2)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随手写来,又检查不出错,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3.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有时,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

(1) Because I like my hometown, so I miss my home.

(2) He did morning exercises on yesterday.

(3) 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在例句(1)中,由于受汉语“因为……所以”结构影响而出错。英语中because和so两个连词只能用一个,类似的表达诸如although和so。例句(2)中的时间状语使用错误,yesterday作为副词,可以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语,而前面的介词on纯属多余。例句(3)的错误是,英语中“……年代”前应用定冠词,所以原句应改为“in the 1980s”ㄢ

4. 不注意语境导致的用词错误

语境是对上下文的衔接和逻辑再加工,是语言反映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学生写作时要选用适合上下文的词语来遣词造句。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选词与语言环境不适宜,就会用词不当。例如:The icecream melted away in the plate.而句中“melt away”的含义是“融化并消失”,而盘中的冰淇淋只是融化了,并没有消失,应把“melt away”改为“melt”ㄢ

三、结语

以上皆为笔者归纳出来的学生初学英语时遇到的汉语语言干扰的例子,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方面的语言用词错误或表达错误,甚至是语法错误。而词语错误属于比较基本的语法错误类型,在学生的学习中,必须依靠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实践来充实自己对于英文词语的内涵的理解,从而加强对于语言逻辑的把握。词语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英语的第二习得者必须对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的词语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避免一些错误现象。

摘要:本文重点描述了英语作文中常出现的典型错误, 尤其强调了那些受汉语干扰的错误表达, 通过对此语言现象的描述和举例, 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高校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

英语写作用词的准确性 第4篇

关键词:合作写作,写作质量,复杂性,准确性

1 研究背景

写作作为一项多层次的语言输出技能, 是衡量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各类测试的重要考察方式。因此, 掌握扎实的写作技能至关重要。然而, 大多数专科院校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写作质量不高、写作技能欠缺。且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又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现象。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结果写作法”有关 (邓鸸鸣等, 2003) 。结果教学偏重写作结果, 忽略写作过程, 缺乏课堂互动, 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反馈也侧重语言形式, 学生关注作文成绩并不重视反馈。而且, 学生的写作意识带有功利性, 写作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课程和技能考试 (韩英, 2012) , 而不是真正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因此, 改变写作教学现状, 摒弃结果教学法的传统理念, 采用合作写作教学模式, 提倡重视写作过程, 积极构建课堂互动,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是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和应用型人才”的题中之意。

2 文献综述

合作写作是基于过程写作法形成的写作教学模式。结果教学法把写作看成是终结于成品的个人行为, 过程写作法和合作写作认为写作并不只是结果, 还是作者通过与外界互动发现和创造意义的语篇建构和社会建构过程 (吴荣辉, 2014) 。基于过程写作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合作写作要求学生两人成组或多人成组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小组合作贯穿整个写作过程以及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作文是合作写作最显著的特征, 也使得合作写作模式与过程写作法相区别 (Storch, 2011) 。

自合作写作模式被应用到以英语母语和外语的写作课堂, 国内外学者就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究。早期的学者 (如Swain&Lapkin, 1998) 关注合作写作过程中的合作会话, 发现学生在合写过程中通过口头交流、共享语言资源、解决语言问题而实现集体架构式学习。许多研究 (Wigglesworth&Storch, 2009;Shehadeh, 2011;Dobao, 2012) 通过比较单独写作与合作写作模式下学生写作质量的差异来探究合作写作的效果。考察维度通常包括作文流利性、复杂性和准确性, 涉及词汇、语法、内容、组织和技巧等层面。石洛祥 (2008) 研究发现合写模式在写作策略、合作会话及文章质量等方面均有优势;吴育红 (2011) 认为合作写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降低写作焦虑;吴荣辉 (2014) 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语言使用技能和写作策略, 促进语言输出。但国内合作写作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 而且多以作文成绩作为写作质量的指标。而在二语习得领域, 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 (CAF) 是衡量语言学习者口头和书面语言输出质量的重要理论构念 (Skehan, 2009) 。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测量为评判语言输出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Norris&Ortega, 2009) 。因此, 除了以分数作为写作质量的指标, 结合这些维度对学生写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更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但与国外合作写作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比, 国内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所欠缺。基于文献综述, 本研究探讨以下研究问题:单独写作、两人合写与多人合写三种写作模式下, 哪种模式下的作文在复杂性维度表现最好?哪种模式下的作文在准确性维度表现最好?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某高等专科院校2015级三个商务写作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写作教学和数据收集均在2015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其中商英1班50名学生接受传统写作教学, 学生进行单独写作 (individuals) ;商英2班52名学生接受合作写作教学, 两人成组 (pairs) 进行合写;商英3班55名学生也接受合作教学, 多人成组 (groups) 进行合写。三个平行班学生英语水平相当, 无显著差异, 并由同一老师负责授课, 写作课时和教材均相同。

3.2 研究过程

3.2.1 分组

对两个合写班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两人合写班学生共被分为26组;多人合写班学生被分成11个3人合作小组, 3个4人合作小组, 2个5人合作小组。这样分组是为了探究合作写作模式最适宜的分组方式。

3.2.2 数据收集

作文数据的收集在例行写作课上进行。三个班分别以单独写作、两人合写与多人合写的方式, 遵照四级作文要求, 完成一篇四级难度的作文。合写后学生随堂填写问卷调查。在单写班、两人合写班和多人合写班的作文中各随机抽出15篇作为分析数据。

3.3 数据分析

对单独写作、两人合写和多人合写的各15篇作文在复杂性和准确性上进行比较。分别统计每篇作文的字数、T单元 (指一个主句和所有附属结构) 和分句数 (包括独立分句和非独立分句) 。把各组数据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

复杂性从句法和词汇两个方面考察。句法复杂性反映写作者跨过简单的并列结构, 向更复杂的从属和嵌合结构的过渡 (Storch, 2005) 。通常由分句长度、T单元长度和每T单元包含从句数计算 (Norris&Ortega, 2009) 。词汇复杂性反映词汇的变化, 由每切分段类符-形符比来衡量 (Skehan, 2009) ;作文每50词被划分为一个切分段, 然后计算每切分段的类符-形符比值。准确性主要指对语言的正确使用, 通常由作文中无误分句百分比、无误T单元的百分比和错误率 (涉及词汇、句法、形态等) 来衡量 (Dobao, 2012) 。

4 研究结果

4.1 复杂性

表1可见, 在分句长度 (words per clause) 、T单元长度 (words per T-unit) 和每T单元包含从句数 (clauses per T-unit) 指标上, 两类合写组的数值非常接近, 同时均大于单写组同类指标值。从数值来看, 合写组的作文句法复杂性似乎高于单写组, 但通过对三类分组两两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 单写组与两类合写组在句法复杂性指标上均不具有显著差异 (P值均大于0.05) 。由切分段类符-形符平均值 (mean segmental type-token ratio) 看出, 三类分组之间比值也非常接近, 表明三类分组的作文词汇复杂性也没有明显差异, 但合写组比单写组在词汇使用上更具丰富性。因此, 三类分组的作文在复杂性上无显著差异。

4.2 准确性

表1显示, 两类合写组作文无误分句百分比 (Error-free clauses per clause) 和无误T单元百分比 (Error-free T-units per T-unit) 均高于单写组。对三类分组两两之间进行T检验, 发现两人合写组与单写组相比, 在无误分句 (P=0.038) 、无误T单元 (P=0.018) 和错误率 (P=0.03) 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多人合写组与单写组相比, 在准确性的三个指标上也均明显优于单写组;多人合写组与两人合写组相比, 在无误分句 (P=0.042) 、T单位 (P=0.040) 和错误量 (P=0.041) 指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值均小于0.05) 。因此, 在作文准确性上, 合写作文优于单写作文, 三人合写作文准确性最高。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比单独写作、两人合写与多人合写三种写作模式下的作文在复杂性和准确性上的差异, 以揭示合作写作对学生写作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合写的作文在准确性上优于单独写作的作文, 多人合写的作文准确度最高;三种写作模式下的作文在复杂性上无显著差异。因此, 总体而言合作写作模式对写作质量有积极影响。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合作写作持肯定态度, 认为合作写作对作文整体结构、词汇、内容、句式均有帮助;合写过程中的讨论沟通可以开拓写作思路、共享资源、互相学习、促进语言输出。

上一篇:可生产性评价论文下一篇:职业院校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