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2024-05-10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精选11篇)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1篇

1、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次贷危机于2007年初爆发于美国, 是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此次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 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 并扩散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2、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

金融危机首先是虚拟经济的危机。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 带来购买美国次级债的世界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亏损。为了弥补次级债的亏损, 这些机构投资者就会在欧洲、日本以及拉美等新兴市场抛售他们持有的美国国债、公司债等其他产品, 带来这些金融市场的混乱。同时, 这种跨国、跨市场抛售进一步加重了美国金融业的危机, 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经济的衰退又直接影响像中国这样的主要出口国的出口, 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 导致金融危机在全球虚拟和实体经济中迅速扩散。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进出口增速回落, 国内经济增速减缓

据海关统计,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 (下同) 增长17.8%, 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 (下同) 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 增长17.2%, 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9亿美元, 增长18.5%, 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而据初步核算, 中国2008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300670亿元, 比上年增长9%。这是自2003年我国GDP增速达到10%以来首次低于10%。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增长正逐步放缓, 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的外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传统出口行业受影响, 出口增速下降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 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出口行业 (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有的行业单月甚至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 2008年度 (下同) 我国玩具类商品出口86.3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8%, 增速回落18.5个百分点, 其中2、4、8、11、12月5个月份出现负增长。纺织服装 (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 出口185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8.2%, 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 其中, 2月份和6月份分别出现负增长。钢材出口5923万吨, 比上年下降5.5%。汽车 (包括成套散件) 出口64.4万辆, 价值88.8亿美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9.4%和32.5%, 增速分别回落76.2个和100个百分点。8月份起月度出口量连续5个月下降, 12月份同比增速大幅下降53.9%, 创2000年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家具出口269.1亿美元, 增长21.5%, 回落7.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 增长17.3%, 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

3、前三大贸易伙伴不变, 对美出口增速减缓

据海关统计, 2008年我国前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但是, 与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双边贸易增速减缓。2008年, 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337.4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5%, 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 低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7.3个百分点, 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0%。其中, 我国对美出口2523.0亿美元, 增长8.4%, 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 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8.8个百分点;自美进口814.4亿美元, 增长17.4%, 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

4、沿海加工贸易依赖型地区受较大影响

据海关统计, 2008年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 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 增长7.7%, 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同期, 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 分别增长12.2%和13.9%。但是,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加工贸易定单减少, 这些地区对加工贸易型出口的高度依赖导致加工贸易型企业停产倒闭, 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增速为负或很小。在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后, 广东的实际增速为负, 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速也很小。

5、国际结算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动荡导致了我国国际结算的风险加大。我国的国际贸易一般采用信用证、托收和T/T三种结算方式, 其中信用证占到我国国际结算方式的50~60%。信用证虽然是银行信用, 取代了商业信用, 给出口商更多的保护。但是如果开证行或保兑行都倒闭了, 出口商怎么可能收回货款。而且金融危机导致很多进口商出现资金链问题, 进口商出于自保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 拒绝提取信用证项下的货物。这时有的开证行为了自保, 会违背信用证结算单据买卖的原则, 配合进口商在单据中提出无理的不符之处, 从而达到拒付的目的。有些进口商甚至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公司破产, 出口方的货款根本无法收回。托收和T/T则完全是商业信用,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进口商的拒付和拖欠概率明显增加, 出口商收回货款的风险加大。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的外贸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

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较高, 从1995年的39%到2007年的67%, 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2008年也达到58%。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断加大。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动荡, 企业破产, 我国很多依靠这些企业订单和提供初级加工服务的企业受到打击。同时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 对于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也随之下降, 我国很多出口产品的市场缩小, 竞争加剧, 这些都对我国外贸产生很大的影响。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远超过了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1)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据较高比重。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类出口1851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7.2%。 (2) 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 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2008年我国出口机械及设备2686.3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10.5%。 (3)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2008年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156.1亿美元, 仅占出口总额的16.2%。这样的出口结构导致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一般是市场中的低技术含量、低档次、低价格的商品, 受市场行情、消费者收入等影响大。金融危机必然首先影响到我国的大多数特别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 导致增速减缓。

3、我国出口贸易方向单一

2008年我国的前三大出口地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在2008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占我国总出口的20.5%、17.7%和8.1%, 合计达到46.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我国出口高度依赖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 出口市场偏向单一化。一旦这些市场发生动荡, 我国的出口必然随之受到影响。

4、沿海地区高度依赖加工贸易, 贸易结构不合理

沿海地区是我国贸易发展最快的地方, 也是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三位的广东、江苏、上海都是我国的主要加工贸易地。据海关统计, 2008年广东和江苏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4170.5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 占到两地进出口总额的61%和57.6%, 均超过50%。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萧条, 需求减少, 价格竞争加剧, 必然导致这些地区加工贸易定单减少, 外贸进出口减少。

5、贸易保护日趋严重

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发展减速, 失业率上升, 导致这些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以转嫁国内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带来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美国, 国内经济萧条, 政府积极采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 导致美国与我国贸易摩擦的持续加剧。一方面, 美国不断提高产品标准, 加强产品的检验力度, 另一方面, 美国对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数量加大, 频率加快。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产品的出口难度加大, 出口增速减缓, 对国内经济的拉动能力下降。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金融危机短期不可能消失, 它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不断发展中。面对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如此巨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防范风险, 化解危机, 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失。具体而言, 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 我国自身改进的措施

1、积极拓宽国内市场, 扩大内需

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 全球贸易量必然进一步萎缩, 出口市场会越来越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人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国内市场需求必然日益增长。我国必须扩大内需, 依靠国内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当重视身边的巨大市场, 适时调整市场战略, 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系列产品,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以此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靠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2、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应该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改变以往那种靠低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格局。首先, 从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国情出发, 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 扩大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其次, 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政策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出口。

3、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等新兴市场, 摆脱对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高度依赖。从目前来看, 中国对东盟、印度、南非、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加快, 这些市场经济充满活力, 进口需求越来越大, 很值得我国的广大出口企业去不断开拓。所以, 我国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推动对这些国家的出口, 增加贸易渠道, 分散出口过度依赖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4、加快外贸结构调整转型

我国应该积极加快外贸结构的调整转型, 减少对加工贸易的倚赖。除了在前一点中已经提到的贸易产品结构调整外, 还要积极调整贸易方式。在各种贸易方式中应该逐步减少对加工贸易方式的依赖, 积极支持一般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的发展, 这样可以不断延长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 增加国内企业利润, 增强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 应对国外新变化的措施

1、强化风险意识, 有效使用金融工具

外贸企业首先要随时关注金融危机最新动态和海外客户资信变化, 选择安全的结算方式;其次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 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 灵活掌握、运用多种金融避险工具, 进行货币保值增值;第三, 要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减少企业收汇风险。

2、规范出口秩序, 减少贸易摩擦

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浪潮, 中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发达国家的标准变化, 免遭TBT限制;关注发达国家的关税政策的变化, 根据变化积极调整出口策略;关注发达国家贸易法规的变化, 严格按照WTO规则给予企业合规的补贴和扶持;进一步整顿出口秩序, 避免因出口企业低价竞销而引发贸易摩擦, 导致出口市场和效益的流失。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对我国外贸产生了明显影响:进出口总值增速回落、传统出口行业出口增速下降、前三大贸易伙伴不变但对美出口增速减缓、沿海加工贸易依赖型地区出口放缓、国际结算风险加大。本文根据影响分析原因, 并据此从我国自身改进和应对国外新变化两个方面探讨可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贸进出口,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OL].http://www.customs.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OL].http://www.stats.gov.cn.

[3]王丽军, 周世俭.2008.美国次贷危机:进程、影响与因应之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 (5) .

[4]董哲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影响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 2009, (2) .

[5]吴云雁.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8, (45) .

[6]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8, (5) .

论金融危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影响 第2篇

摘要:从金融危机的成因、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政府行为以及政府改革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改革;影响关系

1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1.1危机影响表现

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1.2应对危机的策略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金融危机对未来我国政府改革的影响

2.1经济危机与政府改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方面,政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经济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

2.2金融危机对我国未来政府改革的影响

(1)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

现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变迁的历程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的政府管理普遍陷入信任危机,引起了国际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对政府的职能重新定位。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西方各国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的转变。我国的政府行政在全球化的时代,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时代特殊性,更何况我国政府本身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以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就成为一种必然。市场经济在呼唤政府改变干预经济方式的同时,也预示着一种职能结构的中心发生转移,由行政管制的职能逐步向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从而达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状态。

(2)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

金融危机使中国这个长期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的国家将政府职能的转变视作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政府的职能就是政府的职责与功能。在我国,长期以来得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取代了社会自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和操纵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这种方式,不仅在理论上缺乏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上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结果极大地抑制了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

(3)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金融危机对政府行政提出遵循透明度原则的强制性要求。政府要不断地扩大信息的公开度,减少暗箱操作,加快网上政府的建设,使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听取公民的意见,以便公民能够及时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行政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因此,对各项行政法规应当逐步实现公开、透明,特别是政府部门做出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标准、工作程序等等,都应当依法公布,确保社会组织利个人的信息获取权。目前,政府通过加快网上建设,通过网上公布各自的联系方式和办事程序,广泛听取广大公众的意见、建议,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政府施政,起到透明和公开的作用。实践证明,由暗箱行政转向透明行政对于促进政府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实现政府行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除了上述列举的几方面以外,还必须适时地实现从过去依政策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转变,实现政府改革的治理行政、规则行政的理念和趋势,使我国经济尽快融入全球化经济进程中,真正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金融研究,2007,(8).

[2]@徐明祺.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1999.

作者简介: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失业,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

一、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简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采取了在税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很多优惠政策, 使得我国很快就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加工型贸易规模已经占到了外贸进出口的50%以上, 真正的成为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目前, 全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超过12.5万家, 这个“世界加工厂”解决了3600万人就业, 也为我国创造了巨额的外汇收入。据海关统计, 2009年我国外贸顺差的来源基本上都是由加工贸易来完成的。2009年, 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9093亿美元, 同比下降13.7%, 其中进口3223.38亿美元, 同比降14.8%, 出口5869.81亿美元, 同比下降13.1%。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 外贸顺差达2646.43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基本上是由加工贸易完成的。2009年,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背景下, 我国进口贸易额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 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而且, 2009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2268亿美元, 比2008年减少了412亿美元, 美国出口696亿美元, 而从中国贸易进口额则为2964亿美元, 同比下降12.2%,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国。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外贸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我国外贸出口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金融危机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 而我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密切。据中国海关统计, 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78.2亿美元, 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所以美国的经济衰退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甚大。美国的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3%,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消费信心指数下降, 美国居民的消费量严重下滑。消费的抑制不可避免影响到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我国沿海的出口型企业就因为外部市场的低迷, 主要是美国市场的低迷, 订单数量急剧下降, 很多的工厂陷入停产或者关闭, 失业人数也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而上升。下面就来具体的看一下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1. 外贸企业利润下降

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初级产品的出口, 比如:纺织服装、制鞋、食品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是以价格低廉来打开并赢得国际市场的。但是这些企业大多还是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 产品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的中低档产品, 这些企业因为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技术, 在国际市场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金融危机的爆发, 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严重下降, 而这些中低档产品本来就是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产品, 提价空间有限。金融危机引起的欧美经济衰退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使得石油以及一些原材料价格连续下跌, 但是这种价格个波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出口的风险。国内原材料、初级产品价格等的大幅上涨使得外贸出口企业的成本提高, 但是产品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又不能通过涨价来弥补成本的上升。外贸出口企业就出现了:在较高的价位签订原材料合同, 制成品却面临价格下跌的不利局面。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随着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有所上升, 而国际货币市场上, 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断加大。原材料、初级产品、劳动力等成本价格的上涨,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等等因素的交织使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所得利润普遍下降。

2. 就业问题

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 企业自身资金实力有限, 多是通过贷款来解决融资问题。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得全球银行业严重受挫, 为了确保银行利益不受损失, 各大银行纷纷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 因为需求和订单的减少, 使得外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等经营成本的上升, 而现在资金链的断裂使得一批中小外贸型企业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宣布倒闭, 这样就造成了一大批工人失业。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农民工。

我国外出农民工总规模在2009年达到了1.5亿。从2009年年初到9月份, 春节前后有2000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而返乡、其中就有直接受金融危机影响1200万人在内的7000万农民工。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造成就业增长的周期性,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实体经济下行, 自然会产生周期性失业。而遭受经济危机打击最大的是外贸出口型的中小企业, 而这些企业雇用的主要是解雇成本低的农民工, 他们最先丢掉工作成为意料之中的事。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劳动率的进一步提高, 农业所需劳动力人口逐步减少。而且, 新一代的农民工大多是80后或者是90后, 他们既不会务农也不愿务农, 所以他们的就业问题必然在城市得以解决。农民工因为没有失业的任何保障, 也承受不了长期的失业, 他们在失业后的不久就开始着手找工作。金融危机的发生, 导致制造业的用工数量下滑, 我国政府又施行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4万亿投资计划, 更多的农民工因为工作的需要转而进入建筑业就业市场中;制造业岗位的减少也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转到服务业。失业农民工的大多数就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自我调节恢复了就业状态。作为全球经济危机中的支柱力量的中国, 在今年必然会进一步恢复到常规的增长轨道上, 因金融危机影响而暂时中断的普通劳动力短缺现象, 将以区域性、结构性和摩擦性的方式继续出现。治理这类劳动力市场矛盾的出路, 就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整合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素质,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就业,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等一系列改革。

3. 人民币升值引起的结算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世界经济出现萎缩,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 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也更为激烈。为了保护各自国家的市场地位, 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抬头并迅速蔓延, 而美国为了缩小中美贸易逆差, 更是不断向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然而据数据显示, 从2009年10月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分别为240亿美元、191亿美元、184亿美元、142亿美元、76亿美元。2009年全年贸易顺差为1960.7万亿美元, 比2008年减少了34.2%。2005年至2008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 其间, 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 但是全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34.2%。但是美国为了缩小对我国的贸易逆差额, 不断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而且, 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计, 人民币如果升值25%到40%将会为美国贸易赤字每年减少1000亿到1500亿美元, 增加75万到100万人就业。美国为了早日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 美国更是声称要把我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众所周知, 我国出口的产品还主要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中低档产品, 而且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价格的接受者, 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是以价格取胜。但是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持续的升值, 使得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 很多出口行业的利润都大幅下滑。本来出口的中低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就薄, 现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 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比较就高了。然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升, 企业用工成本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也上升了, 所以企业整体成本上升, 但是我国在金融危机市场中出口企业又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保持相同的利润水平, 使得出口企业的经营越发艰难。

而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商品的贸易结算还是以美元为主, 现在美元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又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滑。而国际贸易中, 商品的结算一般是有个时间差的,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在结算中面临很大的结算风险。以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来看, 企业在国际贸易进行中的应道账款结算中会面临无形的资产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币升值无可厚非。但是我国经济增长还是以制造业的发展来推动的, 而制造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少, 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只能是逐步升值的过程, 不能是瞬间实现, 这个升值过程还需要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支撑。从而在经济发展到再上一个台阶之后再升值, 这样才能维持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

4. 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的爆发,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贸易“蛋糕”缩小, 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在经济衰退带来的刺痛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压力下, 一些国家短视地寻求保护主义对策, 为国内产业留住日渐萎缩的市场需求, 为国内劳动力保住日益减少的工作岗位, 全球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据统计, 中国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 2008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中, 涉及中国的调查就分别占到总数的35%和71%。进入金融危机影响更为严重的2009年, 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以轮胎特保案为标志, 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伴随世界经济的疲弱复苏, 人们普遍担心贸易保护主义会令世界陷入贸易战, 拖累全球经济的脚步。一些国家借反倾销、特保之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 连环保、安全和技术等因素也成为贸易壁垒的幌子。世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 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 世贸组织成员报告了217项反倾销调查措施, 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15%。而在2007年之前, 反倾销措施数量呈下降趋势。各国自顾自的保护主义行为令世界贸易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 全球贸易量在2009年5月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 比2008年4月的历史峰值下跌20.4%。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导致全球贸易下滑的首要因素, 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导致国与国之间隐性的贸易冲突风险加剧, 势必进一步打击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于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 它是对多边贸易规则中救济措施的滥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至少还会持续一至两年。如果失业率进一步增加,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也会随之扩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 处于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 今后一段时间将是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如何避免贸易保护措施被滥用和长期化的风险, 是各国共同的责任。维护贸易开放的诚意与力度, 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反过来, 经济的稳步复苏也将有助于减少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与欧美国家发达国家出现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为保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 使我国出口企业深受其害。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 为了继续扩大出口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开拓金砖四国和东盟等新兴市场。虽然欧美出口占到我国出口市场的70%以上, 但是从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超过发达经济体, 所以我国的出口将会向这些新兴市场倾斜, 对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出口会有所上升。在进口方面, 也会加大从非洲、拉美、澳洲、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进口资源类产品。而且随着我国在亚洲生产体系中地位的转变, 我国会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从而使我国的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有更大的竞争力。

三、结论及建议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影响甚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在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金融危机来袭之后, 全球消费市场急剧萎缩, 国际市场需求下滑。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在此期间普遍下降, 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直到今年, 全球经济略有复苏, 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才有所好转;在此期间, 我国失业人数不断上升, 大量的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 我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全国的就业形势开始调整和好转;而全球贸易的不断下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所抬头, 这点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非常不利, 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不正当的贸易保护措施阻止我国商品的出口;而与美国存在的贸易逆差, 使得美国开始不断对我国施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并达到减少本国贸易逆差的目的。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的2009年, 中国交出的答卷无疑是全球经济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极大的提振了全球经济, 并对恢复全球经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贸易下降22%的情况下, 我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 比上年只下降了11.2%, 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对遏制全球贸易急剧下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世界经济企稳贡献巨大。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可以看到, 我国贸易出口结构急需调整, 应逐步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出口面向的市场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和转变, 比如从发达的欧美市场向新兴的金砖四国等市场倾斜等等。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更加清晰的看清国际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后危机时代能否有更大的作为, 迫切需要抓住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和高涨两个阶段, 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璐, 杨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8:8.

[2]陈剑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冲击及出口型企业的出路[J].中国商界, 2009:8.

[3]陈希望, 王纪平.外贸出口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09:32.

[4]李硕雅,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蚌埠党校学报, 2009:2.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4篇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寻找积极应对危机的方法,吸取教训,抢抓机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就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有不少国内专家和学者撰稿指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在这两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小了,而是略带滞后而已,如今中国在各方面都在经受着考验。做为一名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第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出口增长趋缓。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比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而我国对美国

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第三,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一,影响购房者预期。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第二,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

2007)。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第三,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其次,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FDI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二)、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来层次。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四)、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四、结尾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探究,才能在扭曲道路中取得进步。也只有遭遇了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风险意识,壮大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预测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新机遇,把原先对金融危机所持有的恐惧,转化为动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完善经济体制,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 张文祥,潘建国.跨世纪世界经济大调整的若干矛盾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3):40-45.[2] 马玉梅.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9).[3] 钟歆.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经贸,2009(2).[4] 候本勇.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 第5篇

一、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就业的基本判断

(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劳动就业的源动力。只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就业才能得到切实保障。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这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导致全年GDP增速低于10%。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倾向偏低,消费信心不足,这是导致内需不振的重要原因。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需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将通过就业弹性带来就业水平的降低,这不仅包括就业总量的减少,也包括就业质量的恶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

(二)劳动力的行业结构性需求差异明显

由于市场不景气,金融、外贸、出口型制造业纷纷调整用人计划,尽量不进新人,甚至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裁员来缓解成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就业人数在就业总量中的比重较高,加上薪酬待遇相对较好,其就业量减少对全社会就业水平的降低将产生更大影响。行业结构性需求差异首先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然后将逐步蔓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结构性需求差异就更为显著。虽然各级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多项措施来鼓励用人单位不裁员,但这毕竟属于短期性政策,长期效果难以估算。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将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因此需要科学引导和合理控制。

(三)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就业下滑更快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技术含量偏低,主要以廉价劳动力来获取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大幅度降低,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或关闭。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领域中的部分中小企业,目前生产经营困难,大幅度削减招工人数,甚至要通过裁员来降低生产成本。部分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停薪休息、停工培训来缓解员工的就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产品市场得不到及时复苏的话,裁员将成为这些企业的无奈选择。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与其出口产业链密切相关,出口产业链越短,其所受到的冲击就越快,影响力度也越大。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影响的预期分析

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动荡会大大压缩我国劳动就业的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劳动就业的前景预期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

(一)失业率有可能继续提高

据统计,2008年1-9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4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19%;截至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由于金融危机对劳动就业的消极影响从第三季度开始才迅速显现出来,前三季度劳动就业的完成情况相对比较理想,但这并不能掩盖就业形势的急剧恶化。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开工严重不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而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也在日益加大,保障就业任务也愈为艰巨。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保障政策,但在市场环境整体欠佳的背景下,政策实施效果距预期目标仍将有一段差距,预计2009年登记失业率将会有所提高,预计调查失业率将达到10%左右。

(二)平均失业时间将会延长

预计世界经济复苏尚需时日,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速仍有可能继续下滑。我国经济调整也需1-2年,各项保增长政策的功能发挥存在时滞性,这将增大劳动就业状况改善的难度。尤其是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技能素质整体偏低、年龄偏大的群体特征使其就业竞争力减弱,再就业水平将会有所降低,从而导致平均失业时间的延长,生活将更为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加大

据统计,2009年我国将新增大学毕业生610万,其中大约有20%无法实现当年就业,这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属于增量就业,因此受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目前大学培养的学生管理岗位偏多,而用人单位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大学生就业的供需结构不合理,这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四)农民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大军,农民工也将外出务工视为经常性的劳动模式,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中去。由于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简单劳动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低端服务业等领域,可替代性较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度更大。农业生产的收入水平相对太低,大多数农民工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的务工去向将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保守估计,2009年全国大约有650万农民工面临再就业问题。如果不能保障农民工较好就业的话,农村发生返贫现象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三、当前稳定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集中释放一揽子短期刺激政策,增强社会公众就业信心和预期

公众信心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要素,公众信心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率具有倍增效应。当前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涉及到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资等领域,遏制经济下滑态势,有助于稳定社会公众的不安情绪。短期内,宏观调控政策应以范围广、见效快、惠民多的措施为主,如加强廉租房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实施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增加一些专项补助和减免部分税费等,切实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提升居民的消费预期。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重点宣传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部署、促进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就业工作、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当前应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从而更多吸纳就业。但由于指导意见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具体措施,导致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中无法掌控尺度,实际标准也高低不同。因此应抓住时机,将指导意见切实转化为政策行动,真正发挥其对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是创业的主力,建议相关优惠政策的重心应以他们为主,充分考虑到其群体特征和实际需要,尤其要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可考虑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担保基金,前者直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助,后者为创业者申请贷款提供担保,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机制和引导作用。

(三)大量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稳定劳动就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公用事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开发,这些岗位都能吸纳较多的低技能劳动者。公益性就业岗位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采取政府直接资助的形式。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上,尽量少使用人工可以较好替代的机械化作业,短期内以增加劳动力就业为导向。公益性岗位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并尽量实现其体面就业,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机制可以灵活安排,以合同制就业为主,但不排斥灵活就业,将增加就业岗位放在首位。

(四)大范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人力资本战略储备

劳动力技能总体水平偏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应抓住金融危机这一机遇,大范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劳动力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尤为重要,既可以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可以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技能培训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注重实践,能切实提高参训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所需经费由财政负责,个人无需承担费用,可由政府提供就业培训券。另外,还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瞄准和培育10年、20年后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战略谋划,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为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本储备。

(五)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专项措施和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为应对金融危机,应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和政府主导的非营利组织增加吸纳应届毕业生的用人计划,以提高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建议政府实施大学生就业专项措施,将大学生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任务来抓。政府向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补贴,以促使后者增加用人计划,并保证最低雇佣年限。政府免费组织应届毕业生的集中岗前培训,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以减少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从而提高新增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未来个人发展上给予优惠政策,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积极支持和组织大中企业、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高端人才就业低谷时期,加快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以优惠措施广泛招揽金融、投资、高科技、管理等各类海外高端人才,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研究开发充实战略人才资源。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第6篇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导火线。次级债, 是指发放给信用级别低、收入证明缺失, 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 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通常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 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因此, 次级抵押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美国次贷危机的核心是金融机构借贷投资给收入低的购买房产者, 楼市下降, 购买者无法偿还债务导致的。实际上, 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金融体系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的金融创新、不到位的金融监管和信贷消费支撑的增长模式导致虚拟经济的严重膨胀, 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资产价格泡沫化, 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易受国际经济影响的外贸领域肯定会面临难以估测的困难。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 欧美等国经济衰退、市场萎缩, 亚洲等新兴市场也会出现波动, 我国经济已呈现出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 外贸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进入新一轮的困难期。根据海关总署2009年6月11日公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 前5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 同比下降24.7%。其中, 出口4261.4亿美元, 同比下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 同比下降28%。贸易顺差887.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5.7%, 净增加120.5亿美元。数据显示, 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26.4%, 进口同比下降25.2%。自2008年11月进入下降通道后, 外贸进出口连续第7个月出现“双降”局面。从最新数据来看, 当前进出口仍在继续探底, 但我国外贸总体上呈现回稳的态势。2009年3月和4月份, 我国单月出口值出现了连续环比增长的势头。尽管5月份出口同比降幅加深, 但经季节调整后, 环比4月份仍增长0.2%。其实, 外贸出口的根本好转取决于外部市场的真正回暖。近期,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开始出现一些积极信号:美国商品零售额5月份上涨0.5%, 为4个月来最大涨幅;欧洲PMI已连续7个月上升;最近两个月, 全球大部分股市止跌回升 (见表1、表2、表3) 。

(二)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首先, 外贸企业出口的坏账不断增加。在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 银行间市场混乱, 大量金融机构宣布破产的情况下, 贷款规模收缩导致国外企业流动性资金减少, 现金链断裂影响支付, 并将引起连锁反应。由于此次危机, 进口商若要求把信用证支付改为托收支付, 即期付款改为远期付款、拖延付款, 甚至赖账, 则出口商将无能为力。由此必然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坏账的增加。其次, 外需不足。我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 经济主要依赖于国外需求, 而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50%, 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我国的出口, 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美国需求下降还导致全球对外需求降低, 使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这样, 在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 人民财富缩水、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购买力减弱, 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资料需求疲软, 我国出口订单下降已在所难免。再次, 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的步伐。人民币不断升值, 也会进一步抑制我国的出口, 导致经济衰退, 增加了国内就业压力。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

如上所述, 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以我国纺织行业为例进行分析。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 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在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 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 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 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 比2000年增长2.3倍, 年均增长18.7%,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 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纺织行业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汇率、原材料和劳动力上涨及国际经济形式与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 纺织行业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海关总署2009年6月11日公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 前5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 同比下降24.7%。其中, 出口4261.4亿美元, 同比下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 同比下降28%。贸易顺差887.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5.7%, 净增加120.5亿美元。数字显示, 2009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 同比下降11.04%, 与前4个月-10%的增速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 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 增速分别为-15.5%和-8.1%, 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 情况未现好转。5月当月, 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 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 环比下降1.5%, 同比下降21.29亿美元, 同比增速-14.75%。其中, 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 同比下降16.28%, 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 同比下降13.71%, 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5月份数据预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仍处在低迷时期, 上半年出口仍难有转机。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 加上4月中旬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以及周边国家订单的分流, 使得欧美等主要市场客户与往年同期相比骤减。

四、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举措

(一) 加快改变我国经济模式的步伐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冲击还是来自于全球经济减速带来的出口下降的压力。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目前除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 经济结构转型更是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重获我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因此, 我国要从根本上摆脱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 必须加快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 积极启动内需, 提高国内消费, 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二) 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显现的背景下,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扩内需, 保增长”, 我国已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 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并在今后一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是这种宏观调控政策仍需延续下去, 特别是在劳动力与信贷成本、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 政府应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首先, 在货币政策方面可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 同时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 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 除了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 我国应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 刺激内需, 拉动消费, 保持国内经济相对平稳较快的发展。

(三) 贸易多元化战略

此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衰退, 而且日本、欧盟等国家也受到重创。因此,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外贸企业应建立长远的应对措施, 优化企业的结构, 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走品牌战略, 积极开拓拉美、东南亚等亚洲新兴市场, 坚持多元化的市场战略来分散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

(四) 积极扩大内需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冲击就是外需下降, 因此, 在这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下, 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我国应通过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 以此缓解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扩内需, 保增长”的十大措施也已在实施当中。相信这项重大措施将使我国抵御全球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此外, 应加大某些措施的力度:继续实施出口退税补贴等“奖出限入”政策, 以提高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加大我国产品开发研制和技术创新以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 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的转变, 鼓励信用消费, 并为其提供良好和优惠的金融服务;尽早完善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各种制度的改革, 降低不确定性对人们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干扰程度。

(五)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此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而次贷危机也可以说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美国金融体系内存在的监管缺失难辞其咎。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应引以为戒, 提高预警能力。首先, 加强金融业的监管。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 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并稳步推进衍生品的市场发展。其次,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贷款的银行和保险机构, 推进标准化的合约。再次, 建立房地产等行业的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推进资产证券化。最后, 实施监管体制的改革。目前的分散监管体制造成了监管重叠和监管缺位, 已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市场之间紧密联系的趋势, 需建立统一监管的模式。

摘要: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 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能够幸免, 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受国际金融环境动荡和全球经济低迷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外贸领域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文章简要介绍了金融危机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并以纺织行业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宋玲霞.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J].东南亚纵横, 2008 (12) .

[2]、彭俊明.美国金融危机走向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 2008 (11) .

[3]、张俊, 顾宝炎.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EB/OL].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9-02-25.

[4]、陈志武.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N].中国新闻周刊, 2008-09-22.

[5]、董洪日.浅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

[6]、焦继军.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 2008 (8) .

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 是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标志着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和证券市场的关系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证券市场是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 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 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就首先反应在证券市场, 造成了股票暴跌, 债券贬值, 投资银行破产倒闭, 商业银行经营困难, 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 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它波及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社会就业等, 甚至造成了社会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但是,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说, “目前,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 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 但总体来看,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风险可控, 证券机构在欧美市场的业务有限,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

三、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1.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9月16日起连续五次降息。

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 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 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2008年11月27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 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2008年12月23日起, 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 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 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中期票据重启发行、存款利息免征个税。

2008年9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 决定从次日起, 调整证券 (股票) 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 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 (股票) 交易印花税, 调整为单边征税, 对受让方不再征税。10月5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从10月6日起继续接受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的注册。10月8日, 国务院公布, 自2008年10月9日起,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3.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10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第四季度, 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就做好下一阶段货币信贷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4. 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出台。

2008年1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据计算, 实施上述工程建设, 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5.1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2008年11月6日, 据报道, 经国务院批准, 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 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 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补助方式和额度, 同时也明确了申请补助资金项目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具备的各项资格条件。

6. 央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2008年11月9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 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货币信贷工具, 做好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这些措施包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积极研究出台有针对性支持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等。

7. 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1338亿元。

2008年12月31日, 财政部宣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 支持地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009年元旦前夕, 财政部已陆续拨付补助资金1338亿元。包括:预拨促进就业补助资金165.11亿元;预拨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700亿元;预拨城乡低保补助资金274.47亿元;预拨优抚安置补助资金181.27亿元;拨付2008年临时生活救济补助资金17.5亿元。

四、今后我国证券市场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

1. 实施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

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 实体经济会因为美国实体经济衰退受到影响, 尤其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中国对于美国金融企业、资源类商品不应有过多关注, 因为我国金融运行机制与国际有很大区别, 资源类商品中短期应会降价。中国应该借助此次机遇, 从实际中来, 到实际中去, 稳定人民币汇率, 适度放松货币政策, 结合企业需求及本国市场需要, 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实现产业升级, 扩大本国市场规模, 刺激消费实现自身发展。

2. 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也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8篇

随着2006年以来美国房屋价格持续下跌, 次级抵押贷款还款利率大幅上升, 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次级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2007年4月2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2008年9月15日, 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期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AIG) 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国, 此次次贷危机不仅波及面广, 而且影响程度深。起始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金融危机, 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也波及到了部分发展中国家, 同时, 美国的次贷危机先后影响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 以及对一些国家实际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并有加深的趋势。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 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资产的投资遭受了损失,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也因此受到影响。我国三大银行投资于雷曼兄弟公司债券的资金就达7亿美元, 如果算上其他美国金融资产价值缩水所带来的损失, 应该是不小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不利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 大多数损失因该是账面损失, 我们不应该在美国金融市场低迷时出售这些资产。二是资金层面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必然会使资金供应变得紧张, 跨国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可能会在在全球收缩投资以应对美国国内的资金需求, 这就可能使一部分资金从中国外流。到目前为止, 海外资金仍有流入中国获取人民币升值和利差的动机, 有部分资金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流出, 缓解了资金流入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这是有利的一面。而另一方面, 资金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流出, 将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冲击,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股市经过了长时间的熊市, 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压力的敏感时期, 海外资金的突然抽出, 可能会有扳机扣动效应, 我们需要在政策上防患于未然, 避免这种连锁冲击。同时美国金融模式和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对我们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造成影响。这将使我们的金融改革面临更加困难复杂的局面。

2、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 2008年1-9月延续了这种趋势。从出口金额看, 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2.3%, 比2007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 次贷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 导致外部市场需求不足, 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次贷危机发生后, 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 信用规模急剧收缩, 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次贷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 从而减少当前消费。据测算, 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 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同时, 这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 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从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 对美出口形成更大的挑战。而且美国次贷危机又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以美国企业为主导, 将利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1-9月, 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2%, 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是我国对美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大大高于出口金额的增长,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由于此次次贷危机增加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减少了对高档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 使得中国对美在价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长较快, 而价值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长动力

三、中国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对于近期美国金融资产价格走低的情形, 一是不要在低位盲目抛售, 使潜亏变成实际亏损, 二是不能抱着抄底的侥幸心态。从现在的情况看, 还是需要冷静观察。因为我们的投资不存在资金周转的压力, 只要美国政府不让“两房”破产, 不让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倒闭, 我们投资于美国的绝大多数的金融资产都是有政府信用的资产, 应该还是安全的。对于抄底, 由于我们对美国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的情况了解甚少, 很多投资是经过中介进行的。由于信息不对称, 我们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所以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抄底投资。因为中国政府对美国资产的投资背后, 还存在着一种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如果我们投资于风险高、收益高的资产, 美国政府很能通过他们的干预使得潜在的风险释放变成真正的风险, 让我们的投资受损。但是对于一些战略性的投资与收购, 比如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两家直接为我所控制的全牌照银行和保险机构, 我们则应该果断地出手, 不要坐失良机。

针对此次金融危机, 国家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 政府还需要完善金融机制, 我国的资本市场运营时间非常短暂, 金融投资的经验十分缺乏, 金融体系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国际的热钱、游资几乎无孔不入, 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许多麻烦, 现下又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美元的迅速贬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人民币对外一路升值, 对内一路贬值, 国家的财富遭到了掠夺, 所以在这个时候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当然, 与周边各国努力合作打击国际金融游资也十分关键, 越南已经由于游资而受到灭顶之灾, 我国政府应当从中吸取经验, 严厉打击游资, 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 沉着应对, 度过这个全世界金融恐慌的时期。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通过信用体系的连锁反应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 严重损害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稳定性。本文重点从金融市场和出口贸易方面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进而提出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中国所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骆克龙, 朱德政, 贾殿春.美国金融危机救助经验及启示.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8 (8)

[2]、钟伟.通货膨胀巅峰已过, 经济景气加速下行—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和全年展望[J], 国际经济评论, 2008 (9)

[3]、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当代亚太, 2008 (10)

浅议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9篇

在此背景下, 我国的实体经济能否抵御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掀起的巨浪, 令人关注。

一、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新华社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 占美国经济总量约2/3的个人消费开支出现下滑, 商品零售额已连续3个月下降, 2008年9月工业生产指数创34年来最大跌幅;汽车业是受到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9月份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7%, 创1991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 一些大型汽车公司都在大幅度减产和裁员;房地产市场拐点依然未出现。除此之外, 2008年以来, 美国非农业岗位已经累计减少76万个, 失业率从年初的4.7%上升到9月份的6.1%, 新增失业人数超过75万。

美国的情况不乐观, 日本也同样。日本中央银行公布的2008年10月份地区经济报告指出, 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已波及日本实体经济, 全国9个区域的经济状况与1、2季度相比均呈恶化趋势。报告认为, 在反映经济景气的11个指标中, 出口、生产和就业等6项指标均出现下滑, 这是1998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日本经济“正在衰退”。

而英国经济16年来也首次出现收缩。据英国政府2008年10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第3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前1个月下降0.5%, 是1992年以来英国经济首次出现收缩。

以上这些数据已充分说明金融危机已经“入侵”到世界一些国家的实体经济。随着危机对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 世界经济下滑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我国经济近期受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2007年8月份起开始呈逐步放缓态势。尤其是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 我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 前3季度我国外贸出口10740亿美元, 同比增长22.3%, 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4.8个百分点。影响出口减缓的问题很复杂, 应该分辨清楚哪些是金融危机导致的, 哪些是国内的经济周期导致的。目前有3个因素影响我国出口下降:美国的金融危机;我国自身成本上升;我国国内的政策调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 主要通过贸易、直接投资、金融和信心4个渠道。

第一, 金融危机使贸易受到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并不大。我国2008年1-9月份出口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证明了这一点。贸易的影响主要看定单, 但现在没有数据表明定单显著下降, 如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普遍反应并非没有定单, 而是有定单成本上升做不下来。美国5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在前3个月大幅上升之后转而下降了0.1%, 传递到我国, 要到11、12月才能看出美国的消费下降对我国出口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2009年上半年会变得比较严重, 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 直接投资受到影响, 但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严重。2000年全球的直接投资是1.4万亿美元, 是一个高点, 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时直接投资是8170亿美元, 跌幅达58%。而2007年全球单边资本流动是1.53万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尽管美国2008下半年发生了次贷危机, 但全球资本流动依然很好, 也未出现很大跌幅。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55%, 达524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更是迅猛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 达到256.6亿美元, 较2007年同期增长了229%。

第三, 国内金融受到的影响明显大于贸易和投资。2008年9、10月,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为了自保开始收缩银根。母银行紧缩银根, 导致在华的分行和支行的投资大幅收紧。但国外的金融资金、贷款、投资等业务, 只有外国企业和涉外很深的少数我国企业才能涉及到, 所以对我国金融业整体的影响也不大。

第四, 信心预期对我国的波及比较大。美国股市大跌, 虽然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 但我国股市基本上每天都在跟着美国股市波动, 我国股市狂跌完全是受美国股市的传染。在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遭受明显影响之后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影响, 才会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在放慢, 但是并未普遍出现负增长, 所以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影响是有限的。

摘要:正在深度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如何?文章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10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和开放度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间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大约为0.34,即美国GDP每增减1%,中国GDP就增减0.34%。所以,今明两年美国金融动荡必将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传导路径 表现 建议

1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

1.1 资本市场 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投向债券。美国这些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值就急速下滑,市场风险极大。例如,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相继倒下,对中国金融市场也将形成一定冲击。其中在雷曼兄弟公布的前30大无担保债权人名单中,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因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名列其中。分析人士表示,尽管作为债权人的中国银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中国银行业整体影响不是直接的。

1.2 外汇市场

1.2.1 金融动荡导致美元汇率疲软,殃及亚洲地区汇率稳定。首先会影响到亚洲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增长,不利于亚洲的经济增长;其次会造成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缩水,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对美贸易顺差国家和地区的财富缩水;同时,也会加剧亚洲国家之间的出口竞争,引发该地区汇率的频繁波动,从而影响地区汇率关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1.2.2 美国在华项目回笼资金冲击国内外汇市场。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有法人银行、合资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等。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在中国的投资、合作项目。如果这些公司大量出售在华资产、回笼资金,短期内也会给我国外汇市场较大冲击。

1.3 进出口贸易 美国金融动荡直接影响中国进出口企业的业绩 出口方面:由于美国国内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将大幅下降。外需下降意味着国外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何地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目前对美出口占中国年出口总额的25%左右,有专家预计,今年我国出口将下降20%以上。受此影响,出口商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二是被迫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护市场份额,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金融风暴关联美元汇率,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低。虽然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近期显现下降趋势,但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投资者信心,短期内美元的弱势似乎不易改变。因此,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很可能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商品的成本增加,将加大进口企业生产成本。而我国进出口公司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公司业绩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比如浙江、广东的GDP回落速度就比较快。

1.4 投资信心 尽管我国对外资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有管制,但是心理传导是割不断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持有一定数量的海外资产,国际金融巨头的破产必将使其投资受损,并传导至国内,打击投资者信心,影响市场稳定。如受雷曼公司破产影响,我国A股市场大幅下挫,上证指数2000点大关被一举击破,总市值同比缩水63%。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在较长时间内恐怕不易改变。

2 影响中国经济的表现

2.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2.2 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举步维艰”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目前,在“一保一控”之间,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尺度和力度实在是难以把握,而且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2.3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增长困难 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业的业绩增长会遭遇以下局限:①业务拓展空间变窄;②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存贷利差减少;③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抵押物价值大量缩水,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④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⑤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2.4 加重楼市“寒流”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楼市真正的“寒冬”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降临。未来楼市的房价下跌、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气氛加重、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倒闭,而银行业面向开发商和个人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均将大大增加。

3 我省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政策建议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省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3.1 重视楼市风险及其可能的扩散效应 美国的金融危机根源于房地产价格泡沫。国内楼市现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最大风险。房价如果出现全面下跌,将带来比股灾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稳定楼市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我省的楼市泡沫虽不明显,但是在局部地区亦有隐患,也应有所准备,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 美国的次贷危机虽说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但与美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监管缺失或监管漏洞不无关系。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引以为戒,强化预警能力。一是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节奏和规模,规范放贷;二是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过度开发。

3.3 尽快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格局。一个区域内金融产业体系越完备、管理越规范,就越能抵御外部不良影响。我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外省经验,研究制定我省的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经济金融信息长效沟通机制,在建立总部金融的基础上,扩大与京津以及环渤海地区的金融合作,完善征信系统引导信贷有效投放,广泛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扩大投融资平台,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

3.4 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近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将近数千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美国经济波动会引起资本“逃向”亚洲等较为安全的新兴经济体,这为我们利用外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11篇

1 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提高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当前我国对宏观经济管理有宏观经济管制和宏观经济调控两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的经济职能基本上是等同的。政府的经济措施,最终反映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但是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不是一回事。在我国,对经济进行的任何干预活动并不都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不同之处在于:(1)概念不同经济管制是指具有经济管制权的政府管制部门依照政府制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进行的(主要是)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宏观经济调控则是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的调节。(2)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因为市场缺陷并由市场经济所内生出来,但经济管制主要是由经济的外部性、垄断、信息的不对称、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非市场品、有害物品的生产与消费问题、产权保护问题、市场不完善问题等所引起的,宏观经济调控则是由宏观经济失衡(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总投资、总消费的波动,总就业的波动,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增长的波动等)所引起的。(3)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弥补市场的缺陷,充分发挥市场的优长,提高经济效率,经济管制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主要是:限制、减少具有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维持或者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行业市场结构,促进企业和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增加市场信息的供应量,减轻由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效率带来的危害;约束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增进生产性活动;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4)出现的时间不同经济管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宏观经济调控只有在社会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并且已经建立起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设施”以后,才会出现宏观经济调控。

2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

2.1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完善公司治理。

只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才能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在经济运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这方面工作尤其要加强。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除建立三会制度,制定完善各种章程和规则以外,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产权制度。多元化、科学化的股权安排不仅有利于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拓宽了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有利于社会居民通过股权投资直接分享经营成果。

2.2 加快传统业务转型,提高综合经营能力。

虽然当前国家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利,但面对着日益严竣的国际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只有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规模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转向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转型,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综合经营能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信贷投放的过度依赖,才能有效避免经济下行进而信贷紧缩带来的风险。当前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并不能说明银行搞金融创新错了,搞综合经营错了,而是说明在创新中做好风险识别、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的定价工作,要防范道德风险。

2.3 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在经济上行时,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不大,经济下行以及紧缩政策是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集中测试和考验。抓紧推进建立完善压力测试系统、建立完善客户分类和信用评级体系、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扎扎实时做好各项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工作,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充分认识虚拟经济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3.1 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高投机性。

3.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是片面的。

3.3 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直接结果。

3.4 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虚拟经济的投机过度还会2、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状况。

4 把提高企业效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切入点

4.1 进一步放开行政性垄断行业。

垄断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性垄断,一种是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必须放开,而自然垄断则仍需要人们的必要控制,行政性垄断是阻碍金融投资转化为现实投资的严重障碍。只有放开行政性垄断,进行充分的投资竞争,才能激活目前的经济。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转变为对于这些行业的支持,通过各种政策倾斜,来鼓励各种投资。放开行政性垄断,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极大收益的。

4.2 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是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一种表现。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对经济运行可以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政府应该积极的建立一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环节繁多和监督乏力等弊端。对于那些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行政审批坚决取消。对于那些可以由市场机制本身解决的问题,就由市场来解决。对于那些确实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配的问题,也要尽量简化审批的过程和环节,使得企业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得到审批。对于那些已有的、必要的行政审批我们也要加大监督力度。政府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的规范,将会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降低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成本,刺激企业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到现实投资中来。

4.3 解决社会保障水平虚高的问题。

上一篇:找准角度下一篇:消防喷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