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际交往

2024-05-06

初中生人际交往(精选12篇)

初中生人际交往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交往,日常生活

一、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对象及问题

高中生处于成长状态, 其主要的人际关系对象是父母、老师、同学。

(一) 亲子关系问题

时下许多家庭中父母因为生计而外出打工, 便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来照顾, 长期的与父母不能团聚, 不能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出现了感情上的缺失, 日积月累之下, 使得家庭亲情日渐淡漠。而爷爷奶奶因年岁已大, 只能顾其生活, 而不能顾其在精神。在情感缺失之上, 又因精神上的疏离, 使得孩子更加孤僻。再则家庭种种的不和谐, 皆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以至于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憎恨的心理。

(二) 师生关系问题

近年来发生了不少学生伤害老师的案件, 其主要问题便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理解和信任。学生都是喜欢老师表扬和信任的。可是由于老师的认知偏差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在不公平的对待中, 喜欢以学习成绩来看人, 这样便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 成绩差的越来越差, 甚至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不良关系的爆发。

(三) 同学关系问题

俗话说, “在家靠父母, 在外靠朋友”。可见朋友的重要性, 我们朋友最开始便是在学校中开始交往并认知的。可是在日常生活中, 摩擦难免发生, 可是却不懂得如何处理, 又因其种种的不和谐心理, 以至于矛盾尖锐, 而拳脚相向。再则由于此时已趋向成人化, 已不像初中避讳男女问题, 有可能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 而对情感的不明确性, 所带来的早恋问题更会影响其心理。

二、高中生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因素

(一)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觉得自己是美丽、聪明或害羞的, 不论这一些看法是否正确, 是否与别人的看法一致, 必将影响个人以后的行为和生活, 也会影响个人和別人的关系。在这个自我概念中, 自我认知交往中必须坦诚, 与别人的关系才能健康地发展。

(二) 个人特质

人们喜欢以真心待人的人, 讨厌富有心计的人, 而真诚是两个人交往所必须具备的。在生活中, 难免出现些伤心的事, 而当有人温暖地安慰你时, 便会拉近你与他二人的关系。开朗乐观不仅能促进人际关系, 对个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三) 两人特质之间的关系

彼此之间相似的人格和价值观, 具有相同的爱好, 所谓志同道合, 是促进两人交往的重要契机。而人无完人, 在需求上得到互补, 便可导致彼此之间的吸引。

三、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策略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 而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乃至终身发展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 培养其对人际关系的看重, 明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呢?

(一) 要主动热情地与他人交往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 不能总以自己为中心, 等待着别人来与自己交往, 而要主动、热情地与他人交往沟通, 释放出这种开发自我的感染性, 一个主动又热情的人始终是受欢迎的。

(二) 要有自知并善于了解他人

因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备受呵护, 难免优越感强。一个人如果终日自以为是, 孤僻冷漠, 缺乏交往, 那么他必将是失败的。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 才有可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 从而进行改善, 那么离将来的成功也不会太远。

(三) 要加强个性修养, 并能影响到他人

在生活中, 人们总是喜欢品质好的人, 而讨厌品质坏的人, 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品质, 如果品质不好, 造成性格缺陷, 便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在学校、家庭教育中, 应该加强青少年的品质修养。

(四) 要理解尊重、宽容谅解

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 只有真诚待人, 别人才会真诚待你。如果你待人虚伪, 经常闪烁其词或谎话连篇, 就会失信于人, 你的交际形象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 都会对同学交往的形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在日常交往中, 彼此间如果能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 也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磨擦。反之, 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四、结束语

在高中这样一个成才阶段, 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而人际关系的交往又影响着这一切。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要让学生学会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 发挥优良的品格, 努力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只有这样, 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 学生才能取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引导[J].心理科学, 2008.[1]王兴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引导[J].心理科学, 2008.

初中生同学间人际交往(内容充实) 第2篇

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三、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四、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同学之间相处不免会发生争执,产生误会,如果误会加深,则很容易激起强烈的反应。年少气盛的我们是很冲动的,我们会因一时的冲动而采取错误的手段来解决事情,从而会不断地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错误的方法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对错误有不正确的认识是进一层的危险。在平时的相处中出现纠纷,一定不能耿耿于怀,喜欢嫉恨的人一直是心理劳累的。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退后一小步,那么就有了使误会缓冲的空间,免去了任何一方的伤害,升华了每个人的心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应该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后再作出决定,遇到交际问题,应该冷静思考处理事情的方法。

五、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另外在与同学相处时也要注意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忌人格不平等。同学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彼此应相互尊重,自傲或自卑者都可能与其他同学之间人为地拉大距离。影响同学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忌小群体。在一个班集体中学习生活总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忌长时间地接触几位关系好的同学,而不和其他人相处。尤其是当小群体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则应以班集体利益为先,舍弃个人小集体利益。

三忌不正当攀比。同学交往,免不了攀比,关键看比什么,是志气、信心,还是比虚荣。如果是比思想进步、学习进步,这当然好;但如果比物质,就不可取了。

四忌说长道短。同学间相处要谨言慎行,在背地里说长道短,这是同学间最忌讳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传,不说。听到别人说,要认真分析真伪,不要轻信及盲从。

五忌说话伤人。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自觉培养尊重别人的能力,讲话应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忌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六忌不良效仿。同学之间交往要互助于双方的进步才是有益的往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善于交友,学会选择,真诚待人。

二、平等尊重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在我们的学校和班级里,有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客观的条件各有不同。例如: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修养和职务也不尽相同,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特点、优点和长处,也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别人,不轻视或歧视别人。

三、宽容理解

四、诚实守信

诚实是做人之本,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社会任何地点,诚信都是受人尊崇的。诚信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信任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架起沟通的便捷桥梁,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心灵也会豁朗起来,亦会变得自信。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多看到他人的长处,真诚地对待并赞美他人,对方也会用真挚的情感来回应你。

五、慎于交友

人人都是需要朋友,但朋友有好坏之分好朋友会帮助你实现梦想;坏朋友用一些不好的欲望来潜移默化地取代你的梦想,慢慢地你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远,甚至南辕北辙。在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下,我们对事物是非的判断越来越迷茫。所以我们应该凭理智做事,不接触不良群体,不参与不良活动,懂得委婉拒绝不益邀请,懂得分清哥们儿义气与社会底线。

如何与同学相处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和同学相处,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关心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与同学处不好关系的人之所以常感孤独与烦恼,归根结底是满足不了被人关心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呢?唯一的办法是你首先要去关心别人。因为你有希望得到别人关心的需要,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地他也会转而关心你。一旦彼此间能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亲密了。关心别人要无私。有些人表面上很热情,关心别人,目的是希图“放长线钓大鱼”,从别人那里捞到更大的好处。这样的人,可以博得别人一时的好感,但很少有人能与之“患难与共”,当然最终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同学关系。人在困境中最需要朋友的关心与帮助。要细心观察别的同学有哪些忧虑,哪些同学有困难,有哪些困难,看看自己能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学学习跟不上,能不能帮助补课;同学生病了,和大家一起去看望,送去祝福;同学生活有难处,主动与老师、同学商量,群策群力一起帮助解决……

2.悦纳别人。

悦纳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悦纳别人是相信他人,多看他人的长处,优点。行为表现上就是高兴的接纳别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真诚的交往。

这包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古语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因为某人有这个缺点,某人有那种毛病,就轻易地嫌弃他,远离他。“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悦纳别人当然不等于悦纳他的缺点和毛病,而是悦纳此人,并诚心地帮助他克服缺点和毛病。一旦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的悦纳,自然就会心悦诚服地和你处好关系。

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作为一分子,不论你情愿与否,都要和人不断的交往,从自身来讲要面对客观世界,要不断走过自己的心路历程,要适应环境,要调整心态等等;从交往来讲,要不断适应变化的人际关系,要认知他人,要友好相处,要共同做事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有一个总体原则,那就是悦纳,悦纳自己,悦纳他人,这样你才能有好的心态,才能不自寻烦恼。

一位大师说过,心有莲花看到的就是莲花,心有粪土看到的就是污浊。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看到积极的一面,接受美好的东西,这里要注意嫉妒会使人失去平衡,凡事以自己的好恶标准去审视别人,看到的永远是不足,眼光永远是不习惯的;抛弃心中的杂念,敞开你的心扉,悦纳自己、欣赏他人,这世界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3.改变自己。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多在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例如,清高、傲气往往让人敬而远之;狭隘、自私往往受人厌弃;吝啬、刻薄往往受人卑视;花言巧语,爱耍手腕最终会被人唾弃,等等。在言行上,不能说脏话,同学之间说话要有礼貌,不要开过分的玩笑,不要在背底下说同学的坏话,课间不要在教室高声喧哗,课堂上不要讲废话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课堂上不要请假出去影响老师讲课情绪,不要在班上拉帮派、玩小团体,不要在教室乱丢纸团、粉笔头等东西打人,不要在别人的书本上乱涂乱画,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需要时可先借,同学同意后再拿,该自己值日时要积极、主动去擦黑板、扫地,而不要只想让别人去做,自己在一边偷懒等等另外,有的人还有不少影响他人的坏习惯,或经常有令人讨厌的举动,这都会影响到同学关系。所以,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也应作为处好同学关系的一条重要措施。4.加强交往。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往,在思想和态度方面经常沟通。所以,除了在学习中彼此主动互相照应外,学习之余要多搞些社交活动,主动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个问题、交流某些信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以诚相待。,多交流、多了解、多帮助一下别人,让大家在一点一滴中体会到你的真诚。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乐意把悄悄话都说给你听,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如果你还是班干部或团干部就更要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正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吸取好的建议;同时多向组织、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心声。这样你就会更受大家的欢迎。总之,只有你了解同学、同学了解你,水乳交融,才能密切同学关系。学会真心待人

5.完整人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其特有的行为模式,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与同学相处时,固然需要迁就别人的需要,持比较随和的态度,但那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随和不是放弃一切原则,迁就亦非予取予求。真正那样做的人,根本就不会得到同学的信任和尊敬。但是,当你拒绝同学的一些有违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的请求时,有一点值得你注意的是,即不可过分强调自己的道德和行为标准,标榜自己的公正、清高、廉洁和守法的品质,从而使对方感到难堪,甚至觉得你是在间接地责备他。你只需说明你不能满足他的愿望的原因,特别是要指出无益于对方的情况。对方若是明理之人,当不会责怪你;如果你这样做仍不为对方所谅解,也就只好随他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这两句话有时是要记住的。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平日的接人待物中,能将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同学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别人知道了你的作风,就不会过分勉强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情了。

另外在生活中做到慎独,去实现人格素质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指每个人的“自我立法”和自觉自愿的“自我监督、自我育德”,它强调人内心信念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自律”。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到讲操守、重品行,处处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始终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坚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塑造健康的人格素质,塑造完善的人格,正确地走向人生旅途,努力培养自身过硬的人格素质。

我们高中生在高中时代,学习固然很重要,不过,成人更重要!鄱阳二中班会材料

中学生如何与同学交往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青春,青春是我们生命中一道神秘、迷人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风景线。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我们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成熟和幼稚更替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时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学习活动的变化使我们的心理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青春期是青少年的体格、学识、品质和心理等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构筑生命巅峰的基础,是我们奋发向上、实现理想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但要主动地了解自己,更要积极地把握自己、塑造自己。

步入青春期,同龄人的关系比父母的关系要亲密。相似的经历使同龄朋友彼此结成了“盟友”,同伴之间把友谊当成“至高无上”的追求。他们讲“义气”,守“信用”,有时甚至在犯错误时也为朋友打抱不平。此时的男生瞧不起女生的娇气、柔弱;女生则讨厌男生的粗野、调皮。实际上,这是他们对男女交往表现出的一种内心的向往、行为的回避。现实中,我们发现,也有个别的男女同学在感情上十分接近,从而招致其他同学的好奇和老师、家长的不满。中学生人际交往成了学校乃至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现象之一。以下是我给同学们交友的一些建议:

1.学会处世

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事须三思而后行;对人要和气,可也不要过分狎昵。

应该用“钢圈”将相知有素的朋友“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避免与人吵架,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但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见解;接受每一个人的评价,但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2.交友之道(1)相互保持距离

我们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情感。如有朋友试图尝试闯入相互的私密空间,友谊就会有破裂的危险。

(2)使你的意见具有建设性

当一位朋友讲话时,要注意听,不要插嘴。如果朋友请你提意见,那你的意见应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

(3)忠实

忠实就是忠诚。它意味着值得称道的信任;它意味着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在背后诋毁朋友,也不允许别人这样做。

(4)赞誉并鼓励

告诉你的朋友,你喜欢他们些什么,由于他们在你生活中的出现,使你感到多么地欣慰。你为他们的才能而高兴,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5)诚实

坦诚交往是友谊的要素。表达出你的看法,不管它是好是坏,不要抑制自己的怒气或是忧虑。坦诚的空气能帮助友谊之树生长,但也要知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说为好。

(6)平等对待

真正的朋友间没有什么人是“头儿”,也没有余地给你夸耀自己是如何的聪明、成功的。它不允许有嫉妒、高人一头或低人一等的现象出现。

(7)信任朋友

信任有时会被破坏,但它是友谊的基础。自己作出努力,也相信你的朋友们内在的优良品德。

3.朋友间交往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多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一个人的生命和学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积极主动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们密切合作,就能使自己和他人有限的学识得到最大的发挥。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友情的加深,我们就能从朋友那儿得到更多的启发,这对交往各方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第二,善于自知,善于知人。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交往中应多以他人为“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在与人交往中使自己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自知”的基础上学会“知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交往的范围越大,交往的人就越杂。每个人的人品都各不一样,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不善于了解他人,就会“近小人而远君子”,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点要注意。

第三,克服偏见,全面深入地看待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见”。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原来印象不好的人其实人品还不错;而有些原来印象非常好的人却让我们失望。因此,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对方,不能仅凭第一印象或“道听途说”,更不能对别人妄下定论。第四,加强自我修养。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一个虚怀若谷、谦逊正直、热情大方的人是不会与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虚伪、猜忌多疑的人交往的,自我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

第五,学习一些交往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很多,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结交良师益友。

4.怎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

要想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宽容、理解,与人和睦相处。有的同学总不明白:为什么有时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同学发生矛盾?为什么有时别人一句话就觉得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必担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会发生这种事,多是因为我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得过多,而顾及别人较少造成的。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保持情绪的稳定;要大方、热情、谦虚;当朋友感到难堪时或身处困境时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对朋友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要宽容,并帮助其改正。

5.怎样正确看待“早恋”现象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般会对异性有好感,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他们往往会被对方的容貌、性格、幽默的言语等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在他们眼里,喜欢的人什么都好,以致于某些缺点也成了个性,有些同学甚至说:“只要和他(她)在一起,我心里就感到满足。要问为什么?没什么理由,我就是喜欢他(她)。”有人称这种情形为“早恋”,从表面上看就是过早地迷恋某个人。既然是“早”恋,就说明恋爱的时间“有点提前”,青春期不是恋爱的最佳时期。

“早恋”的同学没有很好地分析事情的得与失。没有人会愿意吃下未成熟的青果,因为它又苦又涩。对于正在增长才识的同学们来说,锦绣前程才向我们展开,值得我们去追求、去体验的美好事物还有很多很多。鸿鹄千里,是因为它有远大的志向;鹰击长空,是因为它目光长远。今天,我们该去耕耘,用我们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地学习、奋斗,而不应过早地把自己的追求与志向浓缩于二人世界,花样年华里不应仅仅收获这不成熟的情感。

6.怎样才能令大家喜欢你

大家都愿意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渴望在交往中获得满足。有些同学也愿意交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交友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别人自愿的基础上,而是把强加于人的行为当作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把别人怕他、帮他做事,看成是自己有威望、拥有很多的朋友。其实,这些同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已走向了偏执。

自我位置的真正确立不是靠强制、蛮横和霸道来实现的。有时,自己头脑中“我”的形象与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极不统一的。因此,要想使“自我”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统一起来,首先要提高自我的修养水平。

每个同学都想有个“好人缘”,都害怕孤立,不愿失去集体和伙伴对自己的信任。如何获得呢?这里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要真诚。真诚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真实、诚恳、不虚假。真诚首先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当同学遇到危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如果伸出热情之手,就能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其次,真诚还表现在对人的坦率和尊重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尊重对方的态度在与人交往时极为重要。

第二讲信用。在相互交往中一是要信任对方,二是要讲究信用。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一个讲信用的人,才能做到前后一致,表里如一,受大家欢迎。

第三讲道理。即同学交往时要懂得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能做到平等相处。尊重是平等交往的前提,信任是正常交往的保证,理解是深入交往的途径,宽容是广泛交往的基础。归根到底,平等是沟通、交往的最根本原则。

第四抛弃偏见和嫉妒心理。偏见会使同学之间失去和气,嫉妒则会使人产生不平衡心态,既失去了取长补短的机会,又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

初中生人际交往 第3篇

一、当事人基本信息

女,16岁,高一在读。普通三口之家,关系和谐,母亲较严格。妈妈认为女孩子到初中成绩会跟不上,就提前一年让女儿上学,年龄比大多数同学小1岁。四年级时,转来X市,之前就读于X省一师范附小。现成绩优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数学课代表。

二、问题描述和评估分析

当事人的语文老师找到我,让我看一篇高一学生的作文《我有一个梦想》,文章结尾有一句话:“有些时候,同学对我的冷言冷语,让我恨不得拿瓶浓硫酸去泼他们。”显然,当事人是一个在同龄人群体中不受欢迎的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不受欢迎的年轻人缺少某种受同龄人欢迎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但不受欢迎的青少年可能把其他青少年的行为看成是在故意作对,这就是所谓的“敌意归因偏差”,这对于解释被冷落的青少年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辅导过程

(一)了解情况

第一次面谈过程中,无论我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当事人总是反复出现祥林嫂似的话语:“她们一直在背后说我。”“在学校同学们老是喜欢欺负我。”事实到底如何呢?面谈结束后,我找来了当事人的前后桌和班长了解情况。她们一致表示,当事人的人缘在班上的确不好,但也不存在同学们老在背后说她坏话的问题。

第二次面谈主要是和当事人一起回顾她以往的学习经历。

四年级以前,就读于X省一所师范附小,成绩中等。记忆中有十几个好朋友。

四年级以后,就读于X市附小,成绩中等偏下。语文不好,比在老家更糟。第一次接触英语,以前在老家时不学英语。语言不通,老师上课也讲方言。据当事人描述,她就是那时开始受同学们的欺负:女生用脏话、粗话骂她;男生会拧她,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老师却认为这只是同学之间在开玩笑。每天上学父母送,放学自己走回家,要走半个小时,感觉很累。惟一的好朋友是个成绩优秀的女孩。

初中就读于X中学。预初时,学习中等;到了初一,学习开始转好。上半学期,年级排前二十名;下半学期的期末排年级第二。不再像小学那样受同学欺负了,但感觉受孤立。班里评优的排名总是最后一个。由此感觉学习成绩不是主要的,人际关系更重要。认为自己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因为初一的时候当劳动委员,得罪了不少同学。

高中时情况又有所改善。现在总能被评为优秀干部和团员,她说:“这更多的是因为我成绩好老师喜欢我,但班上很多女生嫉妒我。尽管这样,我还是很有原则的,如果有同学向我要作业抄、考试帮他们作弊,我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二)干预

1.咨询目标:不受欢迎的年轻人缺少某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所以分别把这两项内容设为干预目标。近期目标:在认知方面纠正其“敌意归因偏差”;长远目标:在行为方面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2.咨询方案:针对当事人的“敌意归因偏差”,采用认知疗法。通过“三问题技术”帮助当事人改变消极的思维。每个问题都提供了一个质疑消极信念、带来客观思维的方式:这个信念有什么证据?你可以如何解释自己的情境?如果这些是真的,应该如何解释?

3.咨询过程:

接下来的两次面谈,旨在改变当事人思维的偏差和歪曲,从而让个体的心理功能更有效。

生:她们一直在背后说我,从她们的眼神里我就感觉到了。

师:对这个信念你有什么证据吗?

生:没有证据,我只是这样感觉。

师:对于“只是这样感觉”,你是怎样看这个情境的?

生:可能有时候,这种感觉未必准确。

师:“可能有时候,这种感觉未必准确”意味着什么?

生:可能她们不是在议论我,而是在议论其他事情。

通过“再归因”,帮助当事人重新寻找导致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并客观、公平地分配各种导致问题的可能性。

生:以前在学校,同学们老是喜欢欺负我。

师:是吗?他们这样做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吗?

生:我也搞不大清楚……也可能是开玩笑吧。

师:的确,在小学的时候有些同学比较调皮,喜欢去惹其他同学,但并不是有意地针对谁。

通过当事人的作文,可以看出当事人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上的不如意而感到苦恼,为此她不断地自我探索,寻求答案。尽管在探求的过程中有许多认知上的歪曲和不合理,但还是可以感受到当事人有一股强大的抵抗压力的力量。

师:在作文中,你说到人缘不好,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别人不一样,大家喜欢流行音乐,而你喜欢西洋音乐?

生:是的。

师:每个喜欢西洋音乐的人都人缘不好?

生:不是的。

师:其实,流行乐和西洋乐并不是对立的。现在有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音乐类型逐渐在融合。比如“POP”,就是一种典雅、高贵、精致的流行乐,是古典乐和流行乐的融合。

生:对,还有爵士乐和古典乐的融合。

当事人在文章中表述:我梦想自己有很好的人缘,被一大群人围得团团转。我相信这是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状态。与同龄人的交往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他们极其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但同时也要向当事人直接点明这种愿望的不合理性,整天被同学围得团团转,并不证明就是有好人缘,一个正常健康的人,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独处和自我反省,否则很容易失去自我。

第三、四次面谈结束后,我找到当事人的班主任,希望他能给予当事人鼓励和肯定。班主任在了解了当事人的烦恼后,告诉她大可不必为此而难过,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要过分注重朋友的数量。由此,班主任成为了当事人一个很有力的支持系统,减轻了当事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

(三)效果评估

第四次面谈临近结束时,当事人表示:“是我感觉错了,事情并不是那样的。”从当事人的主诉来看,认知疗法基本消除了她的“敌意归因偏差”。然而,除了对人际交往的理解能力,不受欢迎的年轻人还缺少受同龄人欢迎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下一阶段的辅导目标是提高当事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自我反思

该案例中的当事人表现出的问题是比较清晰、典型的,所以在问题界定和诊断分析时把握得较准确。当事人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敌意归因偏差”,本身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与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理论是一致的,所以在这个案例中,采用认知疗法中的“三问题技术”是合适的,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1. 当事人自述用认知疗法有效地消除了人际交往中的“敌意归因偏差”,但事实到底如何?如何来验证?会不会只是当事人为了迎合或者敷衍咨询者,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

2. 在每一次咨询之后,咨询师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给当事人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只有当当事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时,咨询才算达到了目的,本案例中缺少了认知复习这一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20003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杨 怡

初中生人际交往 第4篇

一、新课改、“走班制”的基本情况

为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其中体现选择性原则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多课程的选择权。结合改革目标,校本课程的研发成为了推行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就产生了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产生,必然引起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从客观上要求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管理。

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为学生进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但任何一次改革,它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实施选课走班制,学生在以往传统的行政班学习之外,还进行各门不同课程的走班学习,在不同的教学班与不同的老师、同学接触,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交际范围,“同学”的定义被最大范围的拓展;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同时身处于形式相对短暂的教学班和联系不再如以往那般密切的行政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范围上客观的被扩大了。但在学生的心理上,与同学的人际交往真的更深入、更有效了吗?

二、“走班制”下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

在选课走班的制度下,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很难确定水平有所提高,还是在以往固定的行政班交往水平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学生通过自主选课、走班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班认识了大量的同学,接触了更多的老师,走在校园里随处是自己的朋友,这种温馨的感觉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但随着走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首先是学生早恋现象更为突出。高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青年初期,对异性朦胧的好感在与同学大量接触后变成现实,使得校园里一对对结伴而行的异性学生日益增多。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同时相对缩小了两个人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范围。其次,走出行政班参加教学班学习的部分学生缺乏归属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已成为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部分文科倾向的学生在理科倾向学生居多的行政班中,因为大部分课程要脱离行政班主体而去参加相应的教学班教学,因此与班里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同时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减弱,这使得这一部分文科倾向的学生其班级归属感严重缺失,不知道自己到底归属于哪一个集体,最终影响学习效率。最后,由于“走班制”的产生,老师任教的教学班与平时管理的行政班并存,授课班级的扩大从客观上减弱了老师与班里同学之间的联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接触减少,平时的学习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三、应对选课走班的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

1.学生与老师之间,保持亲密而独立的人际关系

老师和学生是朋友,是对话式的伙伴关系,二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走班制”的前提下,无论是行政班还是教学班的学生,都应与老师保持一种学术上的亲密、人格上的独立关系。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指导吸取知识的精华;在课下,与老师成为朋友,坦诚的交流心理的困惑,使双方共同成长。

2.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心理的互换与相容

同学之间的心灵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一方面,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努力使自己心胸豁达,相互谅解,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3.异性同学之间,保持美丽的距离

高中时代的生活主旋律,是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头脑,为将来进入学习化的社会,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面会社会就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作准备。这个时期学习的压力促使同学们想找知心朋友来倾吐心声,“走班制”教学恰恰提供给学生广大的交际面,带来过多的早恋倾向。但异性同学之间这种早恋的感情不是爱情,也不是纯粹的友情。它只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产生的朦胧感情。鲜花总是在正确的花期才开放的最美丽,过早或在错误的时间将它摘下,只会让它失去绽放的美丽。高中正是这些花朵含苞未放的时期,让我们在异性交往当中保持一段美丽的距离,将来等到我们长大的时候,才更明白幸福的意义。

摘要:新课改是贯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 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对高中生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该现象, 本文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走班制”,人际交往,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永生.新课改莫忘改学生[J].青年教师, 2007, (6) .

[2]李康耀.新课改新思考[J].青年教师, 2009, (5) .

[3]张瑞芳.为课改撑起一片新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0) .

[4]潘孝团.对新课改意义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 2009, (9) .

[5]张丽.走进新课程思考新课改[J].教育革新, 2009, (8) .

[6]李萍.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09, (10) .

高中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 第5篇

性别____年龄______

请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让我们共同发现问题,找出良方!谢谢你的真诚参与!

调查问卷Ⅰ

1.日常生活中,你的学习压力大吗?

A.很大B.还可以C.过小

2.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个方面?

A.仍未适应高中学习B.人际交往C.其他

3.若你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哪个方面?

A.父母B.老师C.同学D.与异性交往

4.若你的困惑源于父母,原因可能是?

A.有代沟,相互不理解B.高期望,高压力,难以忍受C.父母对我关注不够

5.若你的压力来自于交友,那么原因为何?

A.人缘差B.与朋友观点总是不和

C.朋友举止不当D.其他

6.若你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在困惑,原因为何?

A.很想和异性交往但怕被误会B.心中已有倾慕的异性不敢表达好感

C.正陷于早恋不能自拔D.早恋中,感觉被孤立

调查问卷Ⅱ

1.你会经常找老师谈心吗?

A.从来没有B.偶尔C.经常

2.面对老师错误的批评,你会?

A.理睬B.事后主动向老师解释C.顶撞老师D.其它

3.你可以和父母坦诚交流吗?

A.可以B.不可以C.无所谓

4.你是否经常于父母沟通?

A.是..B.不是C.偶尔

5.你是否觉得被人没有充分认识你,没有给你足够的评价?

A.是B.没有觉得C.没想过

6.对别人的评价或批评你持何种态度?

A.无所谓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不知所措D.为自己解释

7.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你会?

A.嫉妒,觉得他只是走运B.为他高兴并虚心向他们学习C.没感觉,无所谓

8.同学发生冲突时你怎样做?

A.只考虑自己的喜好B.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一下

C.无所谓,从此“绝交”D.不知所措

9.在和别人交往时你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A.和朋友在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想法上缺乏交流; B.对别人有时缺乏耐心;

C.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方法、语言使用不恰当D.存在的自私心理太多。

10.你觉得学校对性教育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到位吗?

A.不到位B.到位C.一般

11.你认为早恋是否影响你的学习成绩?

A.影响较大B.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没觉得

12.如果你早恋了,你和其他同学的交往怎样?

A.明显减少B.一如既往C.仅限于二人的圈子,被孤立

11.你认为高中生如何对待早恋?

A.坚决抵制早恋B.应该学习为重,把好感放在心底,等到大学再说

初中生共情训练促进人际关系的探究 第6篇

关键词 共情人际关系 初中生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11-02

一、共情的含义

共情(empathy),又译作移情,感情移入、同理心等等。美国心理学家Titchener(1909)最早将共情(empathy)一词翻译过来,将共情定义为:“感觉到自己进入了对象的内部,是一种将客体人性化的过程。”

共情使个体保持自主,但同时感觉与他人有联结。共情是良好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纽带。除了学习之外,初中生活最重要的主题便是与人交往,而共情能力对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二、共情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本实验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再对调查问卷所取得的两次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得出结论。

前测:从浙江省某中学某初三班级中随机选取32名学生,然后随机分配各16名学生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均是8男8女。对实验组合控制组学生采用的调查问卷是Davis(1980)编制的《人际反应指数(中文版)》和吴超编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问卷》。

团体辅导:对实验组初中生进行以共情培训为内容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时间为8周,每周1.5学时。控制组学生不进行任何辅导。

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即时后测,用《人际反应指数(中文版)》和《中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再次对实验组学生和控制组学生进行测试。

三、共情研究设计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组、控制组共情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前后测得分差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共情能力及人际关系前后测得分差值均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前后测得分差值,说明团体辅导显著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的共情能力及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为期八次的初中生共情团体辅导,结果表明,实验组初中生的共情能力、人际关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统计结果达到显著。这表明,通过共情团体辅导不仅能直接提高初中生的共情能力,同时也会间接地改善初中生的人际关系。

四、共情培训方式

目前的共情培训多以团体形式进行,在教育领域中则多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在共情培训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知训练:本次研究首先让学生搜集尽可能多的情绪词,然后以游戏的方式要求组员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情绪词汇并说出相对的词组,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情绪词汇的含义。此外,还采用了广告、视频片段作为分析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评论等方式来加深情绪情感的理解,还加入了快乐传真等游戏,让学生观察其他人的非言语信息,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状态。

(2)情感训练:情绪追忆法训练期间,要求被试尝试者回忆过去的生活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情绪体验,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发展的全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两个同学为一组,第一个说的时候,第二个同学用心倾听,第一个同学说完后两人讨论分享,之后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然后让实验组其情感换位法是让被试进入到主试提供的社会情感情境中,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他人的感受,最后进行讨论与分享。

(3)行为训练:首先通过游戏让学生们认识到积极倾听的重要性,然后在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倾听的习惯,现场练习积极倾听和积极反馈,并且掌握一些共情的技巧并进行演练。在积极反馈的过程中,学会使用一些有用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情感和意图方面的理解和尊重。角色扮演中要求扮演者融入情境中的角色,按照这个角色本身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行事,可以让扮演者更好地了解角色本身的想法和情感。然后全体组员对角色的想法、立场和情绪情感进行讨论,并对角色扮演活动进行简单评价。

五、共情培训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有研究表明针对提高初中生共情能力与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应用研究很少。当前初中生的人际情况复杂,从初一到初三,有人际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而通过提高共情能力来改善人际关系也是一条高效可行的途径。青春期的学生对情绪表达与识别十分敏感、情感体验强烈,这是共情能力的基础,是开展以共情为培训内容的团体辅导的有利条件。但是他们的共情技巧不是很成熟,这是需要以共情为培训内容的团体辅导进行改善的地方。因此,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以共情为培训内容的团体辅导方案,并检验其在改善人际关系上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珝.通过共情训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王赛东.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吴超.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性[D].西南大学,2008.

高中生交往焦虑与人际归因关系分析 第7篇

关键词:焦虑,人际关系,学生

社交焦虑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1]。由于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人际关系和谐[2], 社交焦虑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积极关注, 成为近年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青春期为社交焦虑的多发期[3]。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高中生社交焦虑问题, 已经成为影响身心健康、学业进步, 以及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作怎样的解释, 具有个性的特点, 并通过个体对多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判断来评定[4]。个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 个体在心理层面如何给与解释、选择怎样的应对方式, 会影响人际交往。本研究探讨高中生交往焦虑与人际归因方式的关系, 为进一步干预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归因方式与认知, 减少高中生交往焦虑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考虑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在我国安徽、广东、云南、湖北、黑龙江等5省15个城市内进行抽样,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每个样本城市内抽取普通高中2 ~3所, 每所学校内选取高一 ~高三年级各2个班, 排除严重心理疾病 (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等) 的学生后,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 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 931份, 有效率为93. 31%, 其中男生3 722名, 女生4 209名;年龄 (15.05±1.87) 岁。

1. 2方法

1. 2. 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的人口学特征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管教方式、居住地和学校风气、学生人际关系、成绩自评和对自己外表的满意度。

1. 2. 2社交焦虑量表 (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S) IAS包括15条自述条目, 为主观社交焦虑倾向的评定。采用Likert 5点评分, 从1 (一点也不相符) 到5 (极其相符) , 得分越高代表社交焦虑越严重。相关研究表明, IAS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效度, Cronbachα超过0. 87, 8周重测相关系数为0. 80[5]。此外, IAS与其他测量社交焦虑的量表高度相关 (r >0. 60) , 与在真实交往中的自述焦虑相关性较好。

1. 2. 3人际关系归因倾向量表采用Lefcourt编制的多维度—多向归因量表 (MMCS) 中的人际关系分量表[5], 共24题, 采用5级评分制, 从0 (非常不同意) 到4 (非常同意) , 分量表包括4种归因策略:能力、努力、运气、情境, 其中能力、努力属内归因, 运气、情境属外归因。该量表的Cronbachα值介于0. 73 ~ 0. 84之间, 效度良好, 适合高中生使用。根据MMCS分数评定[6]方法, 外控均分减去内控均分得分在 - 3. 00 ~- 0. 08为内倾型, 得分 - 0. 08 ~ 0. 08为中间型 ( 即无明显归因倾向) , 0.08 ~1.92为外倾型。

1. 3质量控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班调查, 现场作答, 如有遗漏项目, 现场补全调查问卷。

1. 4统计分析对有效问卷统一编号, 采用EpiData3. 1建立数据库, 双份录入以保证数据真实性, 用SPSS 19. 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中生交往焦虑得分比较分析表明,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的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不同年级的高中生的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 不同年级之间也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5) 。在父母不同管教方式的高中生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比较中, 两两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1) 。父母亲学历越低, 学生交往焦虑得分越高 ( P <0. 01) ;父亲期望的高低对子女交往焦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而母亲的期望则对子女的交往焦虑没有影响。与教师及同学关系较好的学生交往焦虑得分低于与教师同学关系不好的学生, 进一步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不同成绩自我评价和外貌满意程度的交往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1) 。见表1。

注:部分学生在问卷填写中存在缺项。

2. 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中生人际归因倾向比较不同性别高中生各类人际归因倾向类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 840, P > 0. 05) 。低年级高中生将人际关系的成败归因为内部原因的比例较高年级高 (χ2= 12. 263, P < 0. 05) 。不同家庭类型的高中生各类人际关系倾向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 562, P > 0. 05)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 3不同人际归因高中生交往焦虑得分比较不同归因类型的学生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8. 077, P < 0. 01) 。能力、努力、情境、运气4个因子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237, 0. 202, 0. 325, 0. 250, P值均 < 0. 01) 。且学生外倾归因与交往焦虑的相关性 (r =0.334, P <0. 01) 高于内倾归因与交往焦虑的相关性 (r =0.267, P <0.01)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交往焦虑无明显差别, 与ICD -10报告中社交恐怖症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几乎相同[7], 但与彭纯子等[8]的男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相符, 而美国青少年社交焦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9], 不能排除是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在理解相关条目上存在的差异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 非独生子女的交往焦虑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提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并不一定会加重其社交方面的担心[10];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 孩子的交往焦虑就越低, 表明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擅于科学地教育孩子, 更能使得青少年的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 从而降低青少年的交往焦虑。居住地及学校周围风气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巨大[11], 风气差的环境更容易使学生接触较多的负面因素或是受到不良玩伴的影响, 从而增加交往焦虑的风险。

从人际归因倾向上来看, 高年级的高中生更倾向于将人际关系的成败归因为外部原因, 可能由于高中生处于第二叛逆期, 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12], 也可能与高年级临近高考, 心理压力大, 很容易导致情绪失控等有关。

高中生人际归因越倾向于外倾性, 交往焦虑得分就越高, 高中生外倾归因与交往焦虑的相关性高于内倾归因与交往焦虑的相关性。提示在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倾向归因于情景与运气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交往焦虑, 而内倾型归因的青少年则有着较高的心理整合能力和自我意识[13], 更倾向于把人际关系的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和努力, 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挫折时更倾向于内省、客观理智地分析问题所在, 从而在社交方面的心态更健康、更善于主动、理性地处理社交问题[14]。

初中生人际交往 第8篇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时如果存在社交焦虑, 易形成焦虑性人格特点, 甚至导致社交障碍, 影响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 对导致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某农村200名初中生为被试, 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86份。剔除无效问卷, 有效数据共158份, 分别为初一52份 (男生23, 女生29) , 初二54份 (男生30, 女生24) , 初三51份 (男生28, 女生23) , 年龄介于13到15岁之间。

(二) 研究工具

1. 人际信任量表:

使用Rotter于1976年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 (ITS) , 共有25个项目, 采用五分对称评分法, 1分表示完全同意, 5分表示完全不同意, 量表总分介于25分到125分之间。该量表包括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两个因子,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 社交焦虑量表:

使用Leary于1983年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 (IAS) , 问卷包括15条自陈条目, 同为5级记分, 分数从15分到75分不等。45分为理论中值。量表得分越高, 社交焦虑越严重。该量表包含主观焦虑和意外社交场合中他人反映对被试的影响两个维度。

(三) 研究程序

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 以年级为单位,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共选取200名被试, 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主试,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 以年级为单位, 统一发放试卷, 宣读指导语, 并统一回收问卷。

(四) 统计方法

对于所收集的数据, 使用spss11.5软件统一进行统计分析, 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 方差分析等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 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 随着年级的增高, 农村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得分呈下降趋势, 初一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最高, 初二次之, 初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最低。社交焦虑的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初三学生得分最高, 初一次之, 初二学生得分最低。此外, 被试的人际信任平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与75分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 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 分析性别对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得分的影响, 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得分女生 (74.85±7.626) 比男生 (74.58±10.324) 高,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说明农村初中生在社交交往中, 女生更容易信任他人, 表现出更高的人际信任度, 且女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集中、波动较小, 而男生人际信任得分较分散, 波动较大。社交焦虑得分男生 (43.67±8.316) 比女生 (43.02±6.611) 高, 且差异显著, 这表明, 男生在社交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害怕、忧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男生较女生在社交焦虑得分上的波动范围要大。

(二) 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统计分析

对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农村初中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得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极其显著 (p<0.01) 。

(注:, 低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得分<75) , 高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得分>=75) )

对高、低人际信任水平农村初中生的社交焦虑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人际信任得分<75与人际信任得分>=75的农村初中生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也就是说, 在社交焦虑水平上, 人际信任程度高的农村初中生显著低于人际信任程度低的农村初中生, 这种差异已经达到了极其显著的程度。

(注:低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得分<45) , 高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得分>=45) )

对高、低社交焦虑水平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社交焦虑得分<45与社交焦虑得分>=45的农村初中生在人际信任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社交焦虑水平低的农村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社交焦虑水平高的农村初中生。

三、结论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 人际信任越高, 社交焦虑越低。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均有显著影响, 女生人际信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年级对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影响不显著, 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人际信任得分逐渐降低, 社交焦虑得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初三年级的社交焦虑得分最高, 而人际信任得分最低, 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鲍芳.艺术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与依恋的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 19 (1) .

高中生怎么和异性交往 第9篇

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女主角,17岁就出嫁(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和高三的同学年纪差不多,估计同学们也都觉得自己谈谈恋爱很正常。但是请注意,别人在结婚前都做了些什么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颂诗书。”4年,学习了整整4年,相当于读完了本科,学了一身本事,然后才嫁人的。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现象,适度的好感还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就像是新闻里的女儿一样,置高考于不顾。

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思想、性格、世界观尚未定型,各方面的自制力也还比较弱。更何况以后还要上大学,还要走向社会,还会面临无数次的机遇和选择。

对人说爱是一种承诺,它意味着责任,而现在稚嫩的双肩还不足以担负起这种责任。如果你真的对这份感情负责的话,就请暂时冰冻起来,当各方面条件成熟时,你们彼此还牵挂着对方再把这份感情解冻。

为了能够化解离别前的惆怅,为了能够从容地面对高考,请尽快地学会如何和异性交往。

第一,多读生理书籍,了解青春常识。好奇往往源于无知,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尽量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消除异性的神秘感,防止低级欲望的萌发。

第二,控制交往尺度,划分明确界限。男女同学交往不能随便,要避免频繁的单独接触,并且尽量选择在集体和公开场合。异性同学间的互相赞美是正常的,应该把这种赞美当作对自己的肯定,增加自信,而不要自作多情当成对自己的爱,把本来纯洁的同学关系复杂化。

第三,保持心理距离,维护个人空间。即使是好朋友肝胆相照,也要留下心理距离,保持自己的隐私。其实,心理距离不但不会疏远友情,反而会增加尊重感,有尊重的友谊才能长久。

高中生人际关系探讨 第10篇

高中生处于心理的叛逆期, 他们渴望自由, 讨厌被约束, 觉得父母整天唠唠叨叨, 内心感到厌烦, 经常与父母顶嘴, 这必然会影响情绪, 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 肯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搞好与父母的关系就十分必要了。

首先, 要对家长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 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虽然, 有时候家长的有些行为可能欠妥当, 但出发点一定都是好的,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其次,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诚的与家长交流、沟通, 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 告诉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控制自己的能力, 很多事情你可以自己拿主意, 很多情况可以自己去处理, 渴望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永远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 希望家长可以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机会而不是对你过分的约束。你要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而父母却在不断的变老, 要尽力的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父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嫌父母这儿做的不好, 那儿做的不对。

二、同学关系

高中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如果同学交往中出现不和谐的因素, 那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就要求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建立。

1要关心同学。当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 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会在无形中拉近你们的距离,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关心会带给你一段真挚的友谊。即使无法提供帮助只要愿意倾听同学对困难或痛苦的诉说, 也是一种帮助。因为外界的困难是暂时的, 内心的痛苦确实长久的。

2在同学面前谨防自傲。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 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 而不是用自己之长嘲他人之短。骄傲的人难以容人, 别人也不愿意和骄傲的人在一起, 一定不要在不如自己的人的面前过分表露自己的长处, 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强的地方。

3要善于与同学交流。很多同学沉默寡言, 不爱与同学交往, 因为他们觉得同学不喜欢自己。其实, 他们的同学可能把他们的沉默寡言理解成了清高, 正苦于找不到接近他们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 要主动与自己的同学交流, 很快你就发现同学不是不喜欢你, 而他们也会发现其实你只是有些内向, 并不是所谓的清高。还有的同学在和自己的朋友闹了矛盾后并不主动解决, 怕自己的热情会遭遇同学的冷脸,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笑脸, 一声招呼就可以融化同学中间的冰雪。

4要学会包容他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 总会做错事情, 这些都是正常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要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不要过多计较, 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往的。

5要正确看待早恋问题。高中生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 他们对于感情很难把握, 常常把朦胧的好感理解为爱情, 走入“早恋大军”, 而一旦早恋了, 那对学习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正常的男女生交往, 正常的交往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学生要明白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早恋会牵扯太多的经精力, 从而影响学习, 那就本末倒置了。

三、与教师的关系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正常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习, 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的学生讨厌某个老师, 也就会讨厌这个老师的课, 从而偏科影响学习成绩。

1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以为老师不跟你交流就是不喜欢你, 其实老师只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所以当生活、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时候, 不要等着老师来找你, 而是主动去找交流, 如果你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 老师会很乐意倾听你的心事, 并给你很多有意义的建议。

2不要过分的苛求老师。当老师某节课没讲好, 某件事情处理的不妥当的时候, 同学要给予理解。毕竟, 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是父母的孩子, 孩子的父母, 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他们出现某些过错也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 因而每个高中生部不可避免地处身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因此, 要全面了解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交往需求,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沟通环境, 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心理特征及其辅导》.龙岩师专学报, 2001, 1[1]陈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心理特征及其辅导》.龙岩师专学报, 2001, 1

[2]刘翠秀、韦耀波:《中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 2008, 9[2]刘翠秀、韦耀波:《中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研究》.继续教育研究, 2008, 9

[3]孟夏燕:《高中生人家关系的特点与沟通》.教学与管理, 2005, 12[3]孟夏燕:《高中生人家关系的特点与沟通》.教学与管理, 2005, 12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往 第11篇

【关键词】交往过程 技巧 途径(方法)

身体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则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是良好道德品格的载体,也是学习文化科学的载体,具有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交往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拟就有关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往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交往过程

控制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信息交往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出与信息反馈的过程。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交往,就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信息的相互传递。从教育的目的来看,信息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一方把自己的信息传给对方,而对方也将自己的反应反馈给传递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教师间,学生们与学生间的信息交往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往过程。通过纵向交流,使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向上反馈的通道则向教师传递有关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按计划组织教学,那么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可行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可以通过课堂气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动作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地反馈到教师,教师则根据反馈的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二、信息交往的技巧

信息交往贯穿教学过程之始终。但是,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交往,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交往的各种技巧,这些技巧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归纳起来可分为听的技巧,观察的技巧以及表达技巧。

有人指出,在我们日常交往工作中,“听”占所有交往过程信息的45%。也有人指出,“听”是所有交往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技巧。由此可见,在交往中掌握好“听”的技巧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听”贯穿始终,学生听教师的讲授,接受新的信息。教师听学生的反应,问题回答,获得信息反馈,都需要掌握好“听”的技巧。“听”的技巧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交往过程中的连续传导效应。因此要掌握好“听”的技巧,提高听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艰苦的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听者。

观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人们在交往中应用及普遍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在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能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上一系列变化观察便可发现学生对课的兴趣,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课堂纪律等。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面现象,比如,学生的呼吸、汗量、脸色、面部表情等来判断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否合适,以便做到及时调整。因此,掌握好观察的技巧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表达技巧分为语言表达、示范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三种方式。在教学中,语言和示范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贯彻直观性教学的途径之一。事实证明:一个教师语言运用得越好,表达能力越强,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解,精练、准确的口令,加之健美的体形,优美的示范,都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传递的功效。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学生示范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信息反馈。语言和示范表达在交往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非语言表达形式却很少为人们所熟悉。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表达的形式非常丰富,关键是我们怎样学习和利用这种暗示交往的技巧。例如,我们平时所说怎样讲比讲什么更重要。怎样讲解不仅包括讲解的内容和声音,而且也包括讲解时的面部表情,讲解的速度、位置、眼神、姿势、音调、诙谐等,这些非语言行为都能有力地提高信息传递的情感色彩。又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采用打手势、点头、仰头、 皱眉等非言语表达方式来互通信息。实践证明,非语言表达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增强信息的感染力;而且有利于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三、信息交往的途径与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信息交往,教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学生座谈会

这种方法采用的较为普遍。通常有教导主任定期召集部分教师和学生,就有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通过这个途径,教师就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二)学生干部座谈会

座谈会主要是由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干部定期召开的一种会议,主要目的通过学生干部的反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广泛搜集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干部间的相互沟通。

(三)教育学经验交流会

该会主要是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经验体会,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往。

(四)体育知识测验

这是由教师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成立教改建设小组

该组由教师牵头,学生干部、学生组成,其目的是通过教改建议小组广泛收集和提供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六)设置教学意见箱

该意见箱面向学生,主要搜集来自各种学生对教师、教学和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需要。

初中生人际交往 第12篇

一、平等对话

交往视域中的英语教学非常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这也是新课标下一种很值得采纳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地位,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是否平等地展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直都是课堂中的绝对主导, 学生们往往十分被动, 知识接受过程也十分低效。这既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沉闷, 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交往视域中教师应当对于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 以及自己与学生的对话关系与对话形式有重新的认识, 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 也能够打造出更为高效的英语课堂。

在学习Dream Homes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教学中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对于世界上那些广为人知的国家有所认识, 尤其是这些国家的首都, 学生们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为了与学生平等对话, 课堂上我会发起一个小活动。首先从我开始, 我会说出一个国家的首都, 随后学生们开始接龙, 可以说任何一个自己知道的国家以及它的首都, 不能间断。学生们对于这个小游戏很感兴趣, 课堂上大家也说出了许多国家的首都:

Japan→Tokyo, the USA→Washington D. C., France→Paris, Thailand→Bangkok, the UK→London, Russia→Moscow, Germany→Berlin, Australia→Canberra, Italy→Rome, Mexico →Mexico city...

这样的对话过程很有意义, 从教师开始不仅给游戏设置了很好的开端, 同时, 这个过程也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了基础。接龙过程中知识的呈现也非常丰富, 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国家以及它的首都, 将这些小知识汇集起来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这些基本知识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让他们不断地积累更多常识。

二、双向交往

交往视域中也非常看重师生间的双向交往。所谓双向交往强调的是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一份子和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这种交互对话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 同时, 还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基本思维模式有更好的了解与认知。这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很有帮助。

在学习Welcome to Sunshine Town这一章内容时, 需要学生们掌握一些重点词组, 并且能够对这些常用词组有良好的应用能力。课堂上我首先给学生们列举了一些使用率非常高的基本词组, 然后和学生展开基本对话。对话的要求是必须用到下列词组:

1. find your way找到你的路

2. follow me跟着我

3. know the way (to sp.) 知道/ 认识 (去……的) 路

4. be sure确信

5. Let’s go down here. 我们从这儿下去吧。

6. Don’t be afraid. 别害怕。

7. Come with me. 跟我来。

8. have to do sth. 不得不/一定要干某事

例如:

T: Hello,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Center Park?

S: Yes, it’s near the police station.

T: Can you show me how to get there?

S: Sure, come with me.

T: Hi, I think I got lost, I have to go to thebus stop.

S: Don’t worry, it’s at the end of the road. I’msure you will see it.

T: Thank you. But I’m new here, and I’m afraidI’ll got lost again.

S: Don’t be afraid, follow me. I will take youthere.

这样的对话过程很有意义, 不仅很好地实现了师生间的双向交往, 教师的参与也能够提升对话质量, 让学生在对话中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三、相互构建

交往视域中同样非常注重师生间的相互构建。知识的输出并不是只存在从教师到学生的单一通道, 很多时候从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这种相互构建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也是深化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种良好体现。

在学习Amazing Things时, 我们知道本节课是通过对奇特事物的学习,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能描述自己感兴趣或令人惊奇的事。课堂上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列举自己了解到的新奇事物。首先从我开始:Elephants walk on tiptoe. 随后学生们开始说他们了解到的奇特事物:

It takes about three days to travel from Earth tothe moon by spaceship.

Fish sleep with their eyes open.

There is no plant life without lightning.

……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 学生们说到的一些事物有的是我都不曾知晓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构建的过程, 不仅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也丰富了大家的知识。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下一篇:校园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