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养殖

2024-05-09

标准化规模养殖(精选12篇)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1篇

1.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 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 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 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 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 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 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 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 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各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 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降低疫病风险, 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 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 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 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大工作力度, 创新工作举措, 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2. 指导思想与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 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 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 创新体制机制, 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 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 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 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3. 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 列入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 同时兼顾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 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农区要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 牧区要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 综合考虑当地饲草料资源条件、土地粪污消纳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认真理清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目标, 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20号) 要求, 确保规模养殖用地;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 把人工饲草料用地纳入草原建设保护利用规划, 确保牧区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人工饲草料用地。

4. 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

畜禽标准化生产, 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各实施与推广, 达到“六化”, 即:畜禽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因地制宜, 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 符合防疫要求, 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 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 健全防疫制度,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 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 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志使用实施有效监管, 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实现监管常态化。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 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 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 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5.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产业化经营

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产业上下游才能贯通, 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牢固。近年来, 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 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 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 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 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6. 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 我国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一些地方畜禽养殖污染势头加剧。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量达到1 268.3万t, 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各地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 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抓紧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规划, 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把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 总结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处理工艺, 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 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 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 以综合利用为主, 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 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厂) , 生产有机肥料, 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 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 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各地在抓好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 要按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7. 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自2010年起, 农业部将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以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为重点, 在主产区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全国,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发挥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 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细化分解工作任务, 加强宣传发动, 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成立创建专家组, 加强对参与创建单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切实组织好评审验收工作, 确保创建活动公正、公平、公开, 验收达标的养殖场授予“农业部生猪 (或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 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各地要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 及时总结经验, 确保创建成效。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

8. 切实加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2篇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1、Q:养牛场可以申请财政资金吗?

A:可以呀,只要你是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养殖,有好多农业的扶持政策是专门针对养殖类的

2、Q:我是唐山的,有700多头奶牛,2012年注册的,现在想做扩建,有什么符合的申报政策吗?

A:因为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所以在农业这块的扶持申报项目还是很多的,比如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申报;奶牛养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菜篮子”工程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3、Q:我们的700多头奶牛,“奶牛养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这个项目能扶持多少钱呀

A:这个扶持的金额规定是年存栏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80万元。年存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30万元。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70万元。您这边700多头如果符合要求是能拿到130万元的扶持的,4、Q:“奶牛养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要申报这个项目有哪些要求呀,我这边的情况符合吗?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A:这个项目的申报的一些主要的硬性条件就是存栏奶牛数量要在300头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奶牛饲养实行人畜分离、封闭管理,具有完整的养殖档案;没有患口蹄疫及检出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阳性的奶牛,具有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项目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5、Q:恩,这些条件我们这边都满足,因为我们一直是按照标准的养殖基地的模式来做的,我们这边还有就是除了养殖奶牛我们还有一些种植业在一起做,像我们这样的模式,这个会重点或者优先扶持吗?

A:这个如果您的种植业也能达到一定规模,奶牛养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这个项目是有优先支持种养结合的,另外还有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养殖场及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这些都是有优先支持的,但是这个扶持项目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2008-2014年已安排中央投资的养殖场是不能再申报的

6、Q:我们还没有申报过任何扶持呢,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的申报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我要怎么才能拿到这个扶持呢

A:您这边只要要带着您这边的工商营业证、环评报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用地证明、畜禽养殖代码证、开户许可证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套到县畜牧局畜牧科申报就可以了,这个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4月份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7、Q:这个扶持下来的钱有什么要求吗?要用做哪方面的建设呢?我这边是想扩建可以吗?

A:可以呀这个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就是用作:养殖场(小区)的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生产性能测定采样、青贮等配套设施设备。或者为加强信息化建设,各项目场要将挤奶厅、贮奶间和装奶点等关键部位的网络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纳入项目建设内容。

8、Q:那我们如果明年想申报这个项目,今年需要加强的还有哪些方面呢?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3篇

华泰来

近年来,珲春市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引导传统分散型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过去三年间,该市共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小区114个,目前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达168个。

为给经营者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开拓资金渠道,珲春市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资金扶持力度,每年筹资近200余万元,为新建、扩建的标准化养殖场提供补助。同时,该市农村信用社采取多种措施,将贷款政策向规模养殖场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给予长期、大额贷款扶持。三年来,共为畜牧养殖经营者发放贷款近8000万元,有效解决了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融资难题。

东辽县人社局:“三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蔡雁清 韩景春 周日出

在“三帮扶”工作中,东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做好与对接村镇的帮扶工作,投入12万余元为安石镇先进村修涵洞,解决了多年困扰此村的出行难问题,为东辽县平岗、安石两镇10个村贫困户捐衣物300余件;组织专家到安石镇先进村进行义诊,为全村150余名群众进行了B超、心电、量血压、妇检、中医问诊等方面检查,同时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问题。在省人社厅与东辽县的对接帮扶工作中,东辽县人社局积极协调配合,努力争取资金,全年共筹资65万余元,完成5个乡镇、15个村村部修缮工作,并帮扶电脑、打印机、电视、办公桌椅75台套,援助书刊35000册、书架20米、被褥270套、棉衣物15捆、织袜机30余台、援梦大学助学资金1.2万元。

蛟河国家级粮油高产示范片增产2.7万吨

常学文 孙继东

创建国家级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活动,是蛟河市为提高粮食产量而进行的一项重点农业生产工作。该活动通过采取集成技术,实施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实现高产目标。

蛟河市8万亩国家级粮油高产示范片采用的集成技术涉及选择高产优良品种、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整地精耕细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科学用药、适时收获和秋翻地等每个生产环节。每个万亩示范片还都确定了一项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核心技术。玉米示范片核心技术应用地膜覆盖和垄侧减耕播种,水稻示范片核心技术应用绿色水稻规范化生产,大豆示范片核心技术应用单垄双行技术。专家测产结果是,包括水稻5个、玉米2个、大豆1个的8个示范片,今年总增产2.7万吨。

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猪场的消毒 第4篇

1 猪场消毒制度的建立

1.1 进入猪场大门处应设置消毒池, 内置2~3%的碱水, 消毒液深度大于3㎝。

1.2 猪场消毒室设置紫外线灯, 工作人员进场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 消毒5~10秒。

1.3 进入场内的所有物品, 要根据物品的特点选择使用消毒形式进行消毒处理。如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 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

1.4 猪舍每天打扫2~3次, 料槽水槽做到干净无饲料结块。

1.5 栏舍、场内空地应定期消毒。

2 全进全出制生产、空猪舍的常规消毒程序

2.1 首先对空栏应彻底清扫干净。

2.2 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 然后刷洗干净, 经1~2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

2.3 福尔马林薰蒸消毒, 37~42%的甲醛溶液按每立方米空间15~20毫升, 关闭门窗, 用火加热, 经1小时即可。

2.4 用草木灰进行消毒。

3 消毒时的注意事项

3.1 猪场门前的消毒池, 应在3~4天更换一次消毒液。

3.2 猪舍空栏洗后消毒应在完全干燥后进行。

3.3 消毒剂应广谱, 多种类消毒剂交叉使用, 稀释浓度应正确。

转变发展方式_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5篇

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2011年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宁夏农垦是一个以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经济为主的垦区,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垦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末,垦区畜牧业产值达到了4.83亿元,奶牛和生猪产值达到4.18亿元,占到了75.7%;奶牛存栏近3万头,年产鲜牛奶近10万吨;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5.2万头,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3个,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引领示范能力增强”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就宁夏垦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坚持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经营的方向

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理念。我们依托多年形成的物质装备条件和养殖成功经验,一场一特,因场施策,在平吉堡奶牛场和灵武农场确立了“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围绕市场发展”的“三转”方针,在农业上调整种植结构,配 套建设了5万亩青贮、5万亩苜蓿、27万亩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市场运作,各算各账、各取各利,以质定价、优质优价,做到了“三个保证”(保证饲草料质量、保证种植户收益、保证农业公司效益),并从合同签订、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期确定、收获机械配套等方面保证质量、全程服务。在畜牧业发展上,企业、个人一起上,实施“出户入园”和“规范化养殖、机械化挤奶”,推行“统一布局规划、统一设施建设、统一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饲草料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化挤奶”等六个统一和“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在培育加工企业上,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培育了贺兰山奶业公司、灵农畜牧发展公司、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等3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苜蓿草留床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6万吨,带动辐射宁南山区牧草基地10万亩,去年晋档升级为全国第二大优质牧草生产营销企业。

二、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发展的模式

股份制合作、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加速牧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平吉堡奶牛场是宁夏乳业发展的摇篮,灵农畜牧发展公司是宁夏最大的生猪加工企业,在它们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下,垦区畜牧业迈入了较快发展的轨道。一是不断壮大国有养殖规模,促进企业增效。目前,垦区10个国有或国有控参股奶牛场、2个种猪场,都实现了优质、安全和高产、高效,都是农 业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单位。去年,10个规模奶牛场饲养奶牛近8000头,其中成母牛4266头,实现利润1980万元,平均每头成母牛创利4600多元,最高的达到8100元;贺兰山奶业公司利润突破1500万元。由于奶产业带来的高效益,使平吉堡奶牛场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垦区前列,有力带动了场镇乳香花苑宜居小区、10个奶牛园区、近千座设施温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率先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二是鼓励支持职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促进职工增收。职工养殖奶牛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职工饲养奶牛近20000头,自营奶牛数量占全垦区奶牛存栏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了促进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为适应职工自营奶牛业的发展需要,平吉堡奶牛场率先在宁夏建成了第一个奶牛养殖园区,实行统一的园区标准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由于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服务有跟进、饲料供应有基地,所生产的牛奶收购价格每斤高出平均市价几毛钱,从而吸引广大散养户主动“出户入园”、向园区集中,在短短几年里由农场、乳品企业、社会经纪人投资建设的奶牛养殖园区就达到了16个,全垦区奶牛入园率达到了96%。垦区园区式的奶牛养殖模式,大大增强了职工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为自治区发展壮大乳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加以推广。在生猪产业上,按照“良种繁育、社会饲养、集中加工、连锁经营”的思路,鼓励职工发展生猪养 殖,规划建设了工厂化的养猪小区,配套了水、电、路等设施,使垦区生猪饲养量达到8.6万头,年出栏5.19万头。许多养殖大户成为了垦区致富带头人,带领职工群众搞养殖、搞服务,建楼房、买小车,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三是大力推行股份制经营,促进机制转换。股份制是积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有效方式,也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宁夏垦区的奶牛养殖模式有纯国有经营模式、国有控(参)股模式、奶牛养殖园区化模式、个人自办奶牛场模式等多种模式,它们都为畜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当前正在积极引导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逐渐向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股份制模式转变,以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平吉堡奶牛场围绕奶产业发展,组建了10个股份制公司,6个股份制奶牛场、2个股份制草业公司、1个股份制饲料场、1个股份制乳品加工厂,各股份制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相互竞争占市场,相互学习补长短,相互连接求发展,不但促进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搞活了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机制,而且还为今后畜牧业发展提供良种良法、饲养技术、人才培训等有力支撑。

三、坚持走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宁夏农垦在规模养殖场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设施标准和设备标准,做到标准到位、硬件到场、设施先进,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多项指标名列全区乃至全国前位。一是用标准化管理提升奶牛 养殖水平。平吉堡奶牛场是全国首批“现代化奶牛场”,先后制定了以优质、高产、高效为核心内容的56个奶牛管理标准,2006年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发了“标准体系确认合格证书”,率先在全垦区推广应用,成为宁夏第一家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农业企业。近年,我们参加了自治区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通过持续培训提高,不断改善奶牛场软件、硬件设施,奶牛场标准化管理活动成效显著,被评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平吉堡奶牛场奶牛单产逐年攀升,2006年单产水平为7600公斤,2007年达到了8400公斤,2008年达到8541公斤,2009年达到8600公斤,2010年突破10000公斤,整体实现了“一年上一个台阶、五年迈出一大步”的目标。目前,垦区奶牛平均单产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6%,引领示范作用十分明显。二是用先进实用技术和装备提升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先进畜牧机械的使用,为企业标准化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宁夏农垦10个规模奶牛场、16个奶牛养殖园区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挤奶,10个规模牛场和自营养殖园区实现了TMR全混合日粮配送,畜牧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垦区拥有200多台件苜蓿收获机械,4台大型克拉斯青贮收割机为适时收割优质粗饲料提供了保证。每台大型克拉斯青贮收割机每天可收割青贮200多亩,可按照生产需要调控收割粗细度、控制收获季节,大大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质量。同时,我们坚持“以奶牛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理念,积极改 善奶牛场基础设施条件,修建配套奶牛卧床、遮阴棚、电风扇、牧草大棚、保温水槽等,对奶牛运动场进行经常铺垫、旋耕,为奶牛营造舒适环境;奶牛性控繁殖技术、奶牛良种化工程、DHI技术、TMR饲养技术等奶牛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和应用,促进了奶牛养殖现代化进程。三是用创牌评优提升行业引领示范能力。我们高度重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履行农垦对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职能,一方面大力推行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示范、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奶牛良种繁育示范、产学研科技攻关与推广示范、企业文化创建示范、机械化养殖模式示范、产业化经营示范、标准化管理示范,不但每年组织垦区养殖人员观摩学习,还多批次地接待区内外、国内外同行、领导、专家的考察交流,在观摩中普及技术、在交流中提升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高规格的创牌评优活动,引导企业对标管理、争创一流,平吉堡奶牛场先后获得农业部“现代化奶牛示范场”、自治区“农业标准化先进单位”、“宁夏改革开放30年行业功勋奖”、“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自治区领导张毅书记、王正伟主席、于革胜副书记、郝林海副主席、屈冬玉副主席等都对农垦奶产业、草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全区畜牧行业向农垦学习、向农垦看齐。

四、坚持开展产学研联合和奶牛高产攻关

近年来,我们不断适应畜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应对 防治疫病传播,不断完善管理标准和修订技术规程,用工业化理念管理发展畜牧业,坚持养殖场每天检测分析、子分公司每周汇总分析、实业公司每月综合分析、集团公司每季度调度分析制度,从各个环节特别是技术上保证畜产品和乳品质量安全。我们加强与大中院校和科研部门的合作,设立了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产学研基地;创建了“宁夏奶牛科技研究所”、“灵农猪研究所”,配备科技服务人员和专家学者,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工作;并联合实施了“奶牛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性控技术快繁高产奶牛技术研究与示范”“奶牛秸秆饲料综合利用”“奶牛衣原体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垦区3名技术人员获得六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推了全混合日粮饲养(TMR)、奶牛性能测定(DHI)、性控快繁、优质青贮收获加工调制、优质苜蓿收获储存、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同时,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切实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疫病防控,不断示范带动垦区奶牛、生猪增产增效。2008年宁夏农垦两个规模奶牛场和两个猪场参加了全国农垦高产攻关创建,平吉堡奶牛一场单产达到9234公斤,平吉堡奶牛三场单产达到8400公斤,位居创建小组第一、第二,生猪高产攻关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由14头提高到16头;2009年以来,宁夏农垦在全垦区9个规模奶牛场和2个规模猪 场全面开展高产攻关创建,连续获得好的成绩,2010年7344头奶牛参加高产攻关,成母牛平均单产8871公斤,最高达到10050公斤,能繁母猪年出栏肥猪数达到18.8头。

五、坚持继续做大做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宁夏农垦虽然在规模养殖场中大力推行标准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宁夏农垦是个小垦区,在畜牧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较小,奶牛存栏仅占自治区的1/9;垦区奶牛业以生产原奶为主,产品较少,龙头带动能力弱;奶牛园区标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加快进行改造升级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壮大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奶牛、生猪、肉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按照垦区“432111”(发展40万亩优质粮食、30万亩葡萄、20万亩水产、10万亩外向型设施蔬菜、10万头奶肉牛、10万头生猪)产业倍增计划,我们将整合项目资金,利用企业发债资金,在垦区10个农场新建、扩建奶牛场18个,延伸拓展奶牛养殖基地,通过良种引进、品种改良、性控快繁等方式,鼓励国有、股份制、民营多种经营共同发展,将奶牛养殖规模发展到8万头。生猪生产采取“公司+农户+带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做好品种、饲料、技术服务和加工销售,养殖环节主要由合作社完成,保证养殖环节的技术服务和投入品质量。二是做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以贺兰山茂 盛草业公司现有品牌、市场、技术为依托,加快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在垦区建设牧草基地10万亩,幅射带动15万亩,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牧草基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证;加快推进年屠宰20万头标准化肉联厂建设,今年建成投产;制定发展乳品加工规划,逐步壮大乳品龙头,不断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职工养殖园区。引导支持小型奶牛养殖户探索兼并、重组、入托、入股等形式,进行标准化改造,促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奶牛合作社、奶牛协会等产业组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创办规模牧场,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倾斜扶持,提升职工养殖水平。四是切实加强畜牧生产各环节监管,保证食品安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持“养健康奶牛、产优质牛奶”,将大型规模奶牛场、奶牛园区和部分散养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加强管理、督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推进奶站标准化建设、规范生鲜乳生产经营秩序,从源头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品专项整治,保证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6篇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现代养殖意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1.树立产业化理念,谋划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空间,应充分利用全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建示范典型,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2.规范养殖行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规范养殖场区布局。制定养殖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严防违禁添加物质进入养殖环节。

3.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巩固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4.治理养殖污染,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养殖污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场(小区)建设要考虑周边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利用,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四是微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猪场没有粪尿排出,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养殖环境无臭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

5.实施科技兴牧,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設,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

6.加强引导扶持,保障标准化规模养殖

岳西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对策 第7篇

关键词:畜禽规模养殖,猪场建设,对策,安徽岳西

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 应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从而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也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1,2,3,4]。当前, 岳西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存在规模养殖比重较低的问题, 仅达31.5%, 与该县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必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生猪规模养殖比重, 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现就提高岳西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的对策作一探讨。

1 加强猪场建设, 推荐生猪规模养殖

1.1 注重场址选择

一是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 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坐北朝南的阳坡。二是水电充足, 交通便利, 水质好, 应当满足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要求。三是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应节约用地, 少占用耕地。四是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 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五是满足动物防疫合格要求。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与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的距离在500 m以上;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

1.2 加强猪场建设, 场内布局合理

一是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 并保持50~100 m的卫生间距。二是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 做到节约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建筑布局紧凑, 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 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三是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 不得交叉。四是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育肥舍。五是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 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西30°以内为宜;相邻2个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12 m为宜, 相邻2个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 m为宜。

1.3 加强猪场防疫与管理

一是建立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防疫免疫程序。二是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三是规范档案和生产记录, 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情况等, 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四是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大体一致, 外购猪种由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五是猪场符合动物卫生条件, 申请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仔猪、育肥猪销售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按规定报告动物标识与生产防疫信息。

1.4 加大粪污处理工程建设

一是养殖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 雨水为明沟 (30~40 cm) 收集排放, 污水为暗沟 (25~30 cm) 加盖板。二是兴建厌氧发酵池。容积10~45 m3,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池内设有进料口和溢流口、出气口等装置, 外形为圆柱形。三是兴建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面积50~80 m2, 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够进一步降解有机物, 降低化学需氧量及脱氮除磷, 确保沼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合理选配水生、半水生及湿生植物, 建造生态景观, 美化生活环境。四是兴建氧化塘。面积2 000~5 333 m2, 主要为水塘的清淤以及部分护坡。

1.5 加大宣传, 积极联合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 大力宣传“336”生猪循环养殖, 该模式是指以“自繁自养”为主, 户均饲养30头能繁母猪, 配套建设30 m3沼气池, 年可饲养商品猪2批, 每批150~200头。该模式投资小, 易于一家一户养殖, 易于调控养殖小环境, 易于防控动物疫病, 易于提高良种化程度,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县畜牧兽医局和各畜牧兽医站指导员深入养殖户指导生产。在沼气建设方面, 县农委领导高度重视, 积极协调。能源办优先解决生猪规模养殖场 (户) 沼气建设的问题, 促进“336”生猪循环养殖的发展。引导普通养猪户存栏母猪12~30头、肥猪年出栏数200~500头、建设沼气池30~50 m3。猪粪、尿进沼气池, 沼液种植蔬菜, 从而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 大力发展草畜家畜, 提高草畜家畜规模养殖比重

2.1 岳西县草场基本情况

全县山场总面积1 840 km2, 可牧山场12.67万hm2, 其中20 hm2以上成片草场4.38万hm2。该县的可牧山场属华南高丛草场, 多分布在海拔500 m左右的丘陵地区, 坡度在30°左右。可供采食的牧草有78种, 其中禾本科38种, 占48.7%, 以芭茅草、白茅草、黄背草、青香茅为主;豆科牧草9种, 占11.5%, 以胡枝子、铁扫帚、鸡眼草为多。其他科牧草31种, 占39.7%, 以蒿类、蕨类居多。经全省牧草资源调查测算, 载畜量为0.6个黄牛单位/hm2。改良后的草山载畜量为1.5个黄牛单位/hm2。而人工种植牧草的鲜草产量为75~150 t/hm2, 载畜量已达9个黄牛单位/hm2。到2011年末, 全县已累计改良草原3 330 hm2, 人工草场880 hm2。总之, 该县草场资源丰富, 发展草畜家畜空间巨大, 前景广阔。

2.2 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 大力发展山羊业

2002年, 岳西县实施养殖业工程引进了南江黄羊, 通过近10年的驯化, 已适应该县的气候条件, 数百只纯种南江黄羊分散在全县各地, 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已迫在眉睫。建议政府可采取适当扶持的办法, 优先在一些山羊养殖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 有选择的重点培养2~5户养殖大户, 建立南江黄羊扩繁场。以基地带农户, 培育山羊养殖大户, 进行辐射示范推动。

2.3 实施好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大别山黄牛, 因生长在大别山区而得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养牛习惯, 自繁自养,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农户的人工选择, 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外貌特征、基因纯合度高、遗传稳定、具有一定数量、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繁殖性能的地方种群。为了保护大别山黄牛的种质资源, 防止大别山黄牛的优良基因丢失, 岳西县畜牧兽医局在岳西县温泉镇龙井与桃岭2个村交界的天堂尖, 租用草山153.33 hm2, 新建大别山黄牛养殖场, 一方面为了探索天然草山改良养牛的模式,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部分大别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安徽省地方畜禽良种资源。该场选择20头公牛和100头母牛组建核心群, 实行群体繁育, 以稳定遗传性状和加速基因纯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种群数量, 提高保种能力, 另外积极开展大别山黄牛的杂交利用, 引进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冻精细管, 对周边农户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实施, 促进大别山黄牛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本齐.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3) :15.

[2]程文超.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 2011 (11) :6-7.

[3]李青修.规模化养殖场传染病防制的综合措施[J].养殖与饲料, 2011 (5) :14-15.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8篇

1 奶牛场 (小区) 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1.1 原则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 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 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

1.1.2 地势

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 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 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 水源

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 取用方便, 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 土质

沙壤土、沙土较适宜, 黏土不适宜。

1.1.5 气象

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 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 选择有利地势。

1.1.6 交通

交通便利, 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 m。

1.1.7 周边环境

应位于距居民点1 000 m以上的下风处, 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 周围1 500 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2 布局

奶牛场 (小区) 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2.1 生活管理区

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 (小区) 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 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 保证50 m以上距离。

1.2.2 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 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 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 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 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 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 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 布局整齐, 以便防疫和防火。

1.2.4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禽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 与生产区保持300 m以上的间距。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 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1.3 牛舍

1.3.1 牛舍类型

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

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 结构简单, 无墙、柱、梁, 顶棚结构坚固。一般在我国中部和北方等气候干燥的地区采用较多。

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 向阳一面敞开, 有顶棚, 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牛舍的敞开部分在冬季可以遮拦封闭, 适宜于南方地区。

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 留有门窗,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采用较多。

另外, 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奶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

1.3.2 基础

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坚固, 防止地基下沉、塌陷和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具备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3 墙壁

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 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便于清洗和消毒, 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

1.3.4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 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1.3.5 地面

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 不打滑, 有弹性, 便于清洗消毒, 具有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1.3.6 牛床

牛床应有一定的坡度, 有一定厚度的垫料, 沙土、锯末或碎秸秆可作为垫料, 也可使用橡胶垫层。泌乳牛的牛床面积 (1.65~1.85) × (1.10~1.20) m2, 围产期牛的牛床面积 (1.80~2.00) × (1.20~1.25) m2, 青年母牛的牛床面积 (1.50~1.60) ×1.10 m2, 育成牛的牛床面积 (1.60~1.70) ×1.00 m2。犊牛的牛床面积1.20×0.90 m2。

1.3.7 门

牛舍门高不低于2 m, 宽2.2~2.4 m, 坐北朝南的牛舍, 东西门对着中央通道, 百头成年乳牛舍通到运动场的门不少于2~3个。

1.3.8 窗

能满足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成乳牛为1∶12, 小牛为1∶10~14。一般窗户宽为1.5~3.0 m, 高1.2~2.4 m, 窗台距地面1.2 m。

1.3.9 牛栏

分为自由卧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 一般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 常用颈枷拴系, 有金属和木制2种。

1.3.1 0 牛舍的建筑工艺要求

成乳牛舍可采用双坡双列式或钟楼、半钟楼式双列式。双列式又分对头式与对尾式两种。饲料通道、饲槽、颈枷、粪尿沟的尺寸大小应符合奶牛生理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青年牛、育成牛舍多采用单坡单列敞开式。根据牛群品种、个体大小及需要来确定牛床、颈枷、通道、粪尿沟、饲槽等的尺寸和规格。

犊牛舍多采用封闭单列式或双列式;初生至断奶前犊牛宜采用犊牛岛饲养。

1.3.1 1 通道

连接牛舍、运动场和挤奶厅的通道应畅通, 地面不打滑, 周围栏杆及其他设施无尖锐突出物。

1.4 运动场

1.4.1 面积

成年乳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5~30 m2;青年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20~25 m2;育成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15~20 m2;犊牛的运动场面积应为每头8~10 m2。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

1.4.2 饮水槽

应在运动场边设饮水槽, 按每头牛20 cm计算水槽的长度, 槽深60 cm, 水深不超过40 cm, 供水充足, 保持饮水新鲜、清洁。

1.4.3 地面

地面平坦、中央高, 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缓坡度状。

1.4.4 围栏

运动场周围设有高1.0~1.2 m围栏, 栏柱间隔1.5 m, 可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 要求结实耐用。

1.4.5 凉棚

凉棚面积按成年乳牛4~5 m2, 青年牛、育成牛3~4 m2计算, 应为南向, 棚顶应隔热防雨。

1.5 配套设施

1.5.1 电力

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 并宜自备发电机组。

1.5.2 道路

道路要通畅, 与场外运输连接的主干道宽6 m;通往畜舍、干草库 (棚) 、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运输支干道宽3 m。运输饲料的道路与粪污道路要分开。

1.5.3 用水

牛场内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 保证每头奶牛每天的用水量300~500 L。

1.5.4 排水

场内雨水采用明沟排放, 污水采用暗沟排放和三级沉淀系统。

1.5.5 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 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 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1.5.6 青贮窖

青贮窖 (池) 要选择建在排水好, 地下水位低, 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无论是土质窖还是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的永久窖, 都要求密封性好, 防止空气进入。墙壁要直而光滑, 要有一定深度和斜度, 坚固性好。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清扫、检查、消毒和修补。青贮窖的容积应保证每头牛不少于7 m3。

1.5.7 饲料加工车间

远离饲养区, 配套的饲料加工设备应能满足牛场饲养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草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械。

1.5.8 消防设施

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 m, 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 m, 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草料库、加工车间20 m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 可设置专用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 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

1.5.9 牛粪堆放和处理设施

粪便的贮存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 必要时用硬化地面。牛粪的堆放和处理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 (距离不得小于400 m) , 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2 饲料与日粮配制

2.1 饲料分类

奶牛生产常用饲料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糟粕类饲料、多汁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和特殊类饲料等类型。

2.1.1 粗饲料

一般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体积大、可消化利用养分少、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常见的有青贮类饲料、干草类饲料、青绿饲料、作物秸秆等。

2.1.2 精饲料

一般指容积小、可消化利用养分含量高、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包括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 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常见的能量饲料:谷实类 (玉米、小麦、稻谷、大麦等) 、糠麸类 (小麦麸、米糠等) 等。

蛋白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 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常见的蛋白饲料有豆饼、豆粕、棉籽饼、菜籽饼、胡麻饼、玉米胚芽饼等。

2.1.3 糟粕类饲料

指制糖、制酒等工业中可饲用的副产物, 如酒糟、糖渣、淀粉渣 (玉米淀粉渣) 、甜菜渣等。

2.1.4 多汁饲料

主要指块根、块茎类饲料。

2.1.5 矿物质饲料

常见的有食盐、含钙磷类矿物质 (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轻体碳酸钙等) 等。

2.1.6 添加剂类饲料

添加剂类饲料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常见的营养性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常见的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缓冲剂等。

2.1.7 非蛋白氮类饲料

包括:尿素及其衍生物类;氨态氮类, 如液氨、氨水;铵类, 如硫酸铵、氯化铵等;肽类及其衍生物, 如氨基酸肽、酰胺等。使用非蛋白氮类饲料应注意控制用量, 并与其他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硫的比例适当。

2.2 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存管理

2.2.1 精饲料的加工方法

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粉碎, 按照配方进行充分的混合。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 如玉米的粉碎, 颗粒直径以2~4 mm为宜。另可以采用压扁、制粒、膨化等加工工艺。

2.2.2 干草的制备

干草的营养成分与适口性和牧草的收割期、晾晒方式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应于抽穗期刈割, 豆科牧草应于初花现蕾期刈割。牧草收割之后要及时摊开晾晒, 当牧草的水分降到15%以下时及时打捆, 避免打捆之前淋雨。豆科牧草也可压制成捆状、块状、颗粒成品供应。

2.2.3 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

原料要求制作青贮的玉米最适宜的收割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入窖时原料的水分控制在65%左右为最佳, 水分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青贮的品质。青贮原料应含一定的可溶性糖:最低含量应达2%, 当青贮原料含糖量不足时, 应掺入含糖量较高的青绿饲料或添加适量淀粉、糖蜜等。

制作要求原料在青贮前, 要切碎至3.5 cm左右。往青贮窖中装料, 应边往窖中填料, 边用装载机或链轨推土机层层压实, 时间一般应不超过三天。对于容积大的青贮窖, 在制作时可分段装料、分段封窖。应用防老化的双层塑料布覆盖密封, 密封程度以不漏气不渗水为原则, 塑料布表面用砖土覆盖压实。在青贮的贮藏期, 应经常检查塑料布的密封情况, 有破损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补。

青贮饲料一般在制作45 d后可以使用。密封完好的青贮饲料, 原则上以1~2年使用完毕为宜。

2.2.4 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

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切短、粉碎、揉搓、压块、制粒等。秸秆切短至3~5 cm为宜。

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石灰液处理、氢氧化钠液处理、氨化处理等。氨化处理多用液氨、氨水、尿素等。

生物处理法主要采用秸秆微贮技术。

2.2.5 饲料的贮藏

饲料的贮藏要防雨、防潮、防火、防冻、防霉变、防发酵及防鼠、防虫害;饲料堆放整齐, 标识鲜明, 便于先进先出;饲料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有准确的出入库、用料和库存记录。

2.3 日粮的配制

2.3.1 配制原则

应根据《奶牛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成分表》, 结合奶牛群实际, 科学设计日粮配方。日粮配制应精粗料比例合理, 营养全面, 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适当的日粮容积和能量浓度;成本低、经济合理;适口性强, 生产效率高;营养素间搭配合理, 确保奶牛健康和乳成分的正常稳定。

2.3.2 日粮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日粮中应确保有稳定的玉米青贮供应, 产奶牛以日均20 kg以上为宜;奶牛必须每天应采食3 kg以上的干草, 应优先选用苜蓿、羊草和其他优质干草等, 提倡多种搭配。

应注意合理的能蛋比, 过多的蛋白质会引起酮病等代谢病, 过量的脂肪会降低乳蛋白率。

日粮配合比例一般为粗饲料占45%~60%, 精饲料占35%~50%, 矿物质类饲料占3%~4%,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占1%, 钙磷比为1.5~2.0∶1。

奶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外购混合精料应有检测报告 (包括营养成分和是否含有动物源性及其药物成分) 。

2.3.3 全混合日粮

根据奶牛营养需要, 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 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 使之成为混合均匀、营养平衡的一种日粮。全混合日粮水分应控制在40%~50%。

3 饲养管理

3.1 饲养工艺

3.1.1 拴系饲养

有固定牛床及栓系设施, 牛只平时在舍外运动场自由运动, 不能自由进出牛舍。采食、刷拭和挤奶在舍内进行。按奶牛生长发育阶段和成母牛泌乳期、泌乳量等分群饲养。

3.1.2 散栏饲养

按照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 不拴系, 无固定床位,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 自由运动, 并与挤奶厅集中挤奶、TMR日粮相结合的一种现代饲养工艺。需要牛舍、挤奶设备、搅拌车、铲车等设备设施配套才能发挥作用。成母牛群的散栏饲养一般将牛群分成五种, 即头胎牛群、泌乳盛期群、泌乳中期群、泌乳末期群和干奶牛群。后备牛的散栏饲养可根据牛群规模分群, 对各群牛分别提供相应日粮。

3.2 犊牛的饲养管理

3.2.1 犊牛哺乳期 (0~60日龄)

饲养:犊牛饲喂必须做到“五定”, 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 每次喂完奶后擦干嘴部。新生犊牛出生后必须尽快吃到初乳, 并应持续饲喂初乳3 d以上;一周以后开始补饲, 以促进瘤胃发育。

饮水:保证犊牛有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 冬季饮温水。每头每天饮水量平均为5~8 kg。

卫生:应做到“四勤”, 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哺乳期犊牛应做到一牛一栏单独饲养, 犊牛转出后应及时更换犊牛栏褥草、彻底消毒。犊牛舍每周消毒一次, 运动场每15 d消毒一次。

去角:犊牛出生后, 在20~30 d去角 (用电烙铁或药物去角) 。

去副乳头:在犊牛6月龄之内进行, 最佳时间在2~6周, 最好避开夏季。先清洗消毒副乳头周围, 再轻拉副乳头, 沿着基部剪除副乳头, 用2%碘酒消毒。3.2.2犊牛断奶期 (断奶~6月龄) 饲养: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随着月龄的增长, 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 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 4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 kg。

管理:断奶后犊牛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 自由采食。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 冬季饮温水。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 定期消毒, 预防疾病发生。

3.3 育成牛饲养管理 (7~15月龄)

3.3.1 饲喂

日粮以粗饲料为主, 每头每天饲喂混合精料2~2.5 kg。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14%;选用中等质量的干草, 培养耐粗饲性能, 增进瘤胃机能。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应逐步达到8 kg, 日增重为0.77~0.82 kg。

3.3.2 管理

适宜采取散放饲养、分群管理。保证充足新鲜的饲料供给, 非TMR日粮饲喂时, 注意精饲料投放的均匀度。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应定期监测体尺、体重指标, 及时调整日粮结构, 以确保17月龄前达到参配体重 (≥380 kg) , 保持适宜体况。并注意观察发情, 做好发情记录, 以便适时配种。

3.4 青年牛饲养管理

3.4.1 饲喂

16~18月龄的日粮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饲喂2.5 kg, 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2%,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1~12 kg。19月龄~预产前60d的混合精料饲喂量每头每天为2.5~3.0 kg, 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预产前60 d~预产前21 d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11 kg, 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 日粮粗蛋白水平14%,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3 kg。预产前21 d~分娩采用干奶后期饲养方式,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11 kg, 日粮粗蛋白水平14.5%,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4.5 kg左右。

3.4.2 管理

应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妊娠检查等工作并做好记录。应根据体膘状况和胎儿发育阶段, 合理控制精料饲喂量, 防止过肥或过瘦。应注意观察乳腺发育, 保持圈舍、产房干燥、清洁,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 以自然分娩为主, 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

3.5 成母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3.5.1 干奶前期 (停奶~产前21 d)

饲养:日粮应以中等质量粗饲料为主,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2.5%, 粗蛋白水平12%~13%, 精粗比以30∶70为宜。混合精料每头每天2.5~3 kg。

管理:停奶前10 d, 应进行妊娠检查和隐性乳房炎检测, 确定怀孕和乳房正常后方可进行停奶。配合停奶应调整日粮, 逐渐减少精料供给量。停奶采用快速停奶法, 最后一次将奶挤净, 用消毒液将乳头消毒后, 注入专用干奶药, 转入干奶牛群, 并注意观察乳房变化。此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调节奶牛体况, 维持胎儿发育, 使乳腺及机体得以休整, 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准备。可根据个体不同体况, 增减精料饲喂量。控制饲喂食盐、苜蓿。

3.5.2 干奶后期 (产前21d~分娩)

饲养:日粮应以优质干草为主,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 粗蛋白水平13%, 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 添加阴离子盐产品, 促进泌乳后日粮钙吸收和代谢, 不补喂食盐。

管理:此阶段为围产前期, 应防止生殖道和乳腺感染以及代谢病发生, 做好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产房产床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消毒, 随时注意观察牛只状况。产前7 d开始药浴乳头, 每天2次, 不能试挤。

3.5.3 泌乳早期 (分娩~产后21 d)

饲养:应注意产前、产后日粮转换, 分娩后视食欲、消化、恶露、乳房状况, 每头每天增加0.5 kg精饲料, 自由采食干草。提高日粮钙水平, 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 磷0.3%, 精粗比为以40∶60为宜。喂TMR日粮时, 应按泌乳牛日粮配方供给, 并根据食欲状况逐渐增加饲喂量。

管理:应让牛只尽快提高采食量, 适应泌乳牛日粮;排尽恶露, 尽快恢复繁殖机能。

3.5.4 泌乳盛期 (产后21 d~100 d)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从占体重的2.5%~3.0%逐渐增加到3.5%以上。粗蛋白水平16%~18%, 钙0.7%, 磷0.45%。精粗比由40∶60逐渐过渡到60∶40。应多饲喂优质干草, 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类饲料 (如全棉籽、膨化大豆等) 并多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 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以保证瘤胃内环境平衡。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运动场采食槽应有充足补充料和舔砖供应。

管理:应尽快使牛只达到产奶高峰, 保持旺盛的食欲, 减少体况负平衡。搞好产后监控, 及时配种。

3.5.5 泌乳中期 (产后101~200 d)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3.0%~3.5%, 粗蛋白13%, 钙0.6%, 磷0.35%, 精粗比以40∶60为宜。

管理:此阶段产奶量渐减 (月下降幅度为5%~7%) , 精料可相应渐减, 尽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此阶段为奶牛能量正平衡, 奶牛体况恢复, 日增重为0.25~0.5 kg。

3.5.6 泌乳后期 (产后201 d~停奶)

饲养: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3.0%~3.2%, 粗蛋白水平12%, 钙0.6%, 磷0.35%, 精粗比以30∶70为宜。调控好精料比例, 防止奶牛过肥。

管理:该阶段应以恢复牛只体况为主, 加强管理, 预防流产。做好停奶准备工作, 为下胎泌乳打好基础。

3.6 奶牛夏季的饲养管理

3.6.1 饲养

应确保新鲜、清洁、充足的饮水供应。可适当提高日粮精料比例, 但精料最高不宜超过60%。可在日粮中添加脂肪, 如添喂1~2 kg全棉籽。使用瘤胃缓冲剂, 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1%~1.5%的碳酸氢钠或0.4%~0.5%的氧化镁。应注意补充钠、钾、镁, 提高维生素添加量。

3.6.2 管理

运动场应有凉棚, 可减少30%的太阳辐射热。牛舍应打开门窗, 必要时应安装排风扇, 保证通风。对高产牛、老弱体质差的牛要及时淋浴降温。在牛舍周围、运动场四周植树绿化。应定期灭蝇, 至少每月一次。应调整牛只的活动时间, 中午尽量将牛留在舍内, 避免辐射热。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9篇

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现状和主要成效

1.1建设现状

2008年省政府认真总结辽宁省畜牧业发展经验, 启动了“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 决定利用3年时间, 省、市、县 (市、区) 财政筹集资金15亿元, 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 500个, 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 对达到标准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省补贴10万元、市县配套补贴10万元。在这一政策的强力推动下, 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突飞猛进,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以来的三年间, 全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9 60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累计达到12 000个。

结合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畜牧业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推进。2008年辽宁省启动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清洁生产试点项目,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初步探索出了适合辽宁省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粪污处理模式, 为有效控制规模化养殖污染、促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积累了经验。目前, 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均实现了粪污处理后排放, 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1.2主要建设成效

1.2.1有效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 有效地整合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要素, 畜牧业生产设施化程度明显提高, 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3年来, 全省新增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能力3亿头 (只) ,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2007年的32%提高到60%, 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生产的肉蛋奶占全省总产量的65%, 辽宁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全国领先。2010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达到406.7万吨、275.7万吨、126.7万吨, 分别比2007年增长16.9%、16.1%、16.9%, 畜牧业产值1 270.6亿元, 增加值513.4亿元, 分别比2007年增长52.9%和51.7%, 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0.9%, 比2007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农村人口人均猪肉、禽蛋和禽肉生产量均位居全国第1位。牛羊肉和奶类人均生产量也位居全国前10位。

1.2.2大幅度提升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的大幅度提高, 对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均衡供给水平、保障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就是生猪生产方式落后、散养比重大、市场供给能力差的集中体现。2008年以来, 辽宁省重点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建设, 全省新增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 492个, 新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能力850多万头, 使辽宁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2007年的31%提高到2010年的62%, 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全国领先, 有效缓解了猪肉市场的紧张状况。

1.2.3大幅度提升了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水平实践证明, 小规模、大群体的落后生产方式, 是造成畜禽免疫率低、动物投入品使用混乱、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实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制度健全、生产规范、管理严密、程序严谨, 有效保证了免疫工作和投入品的监管常态化、制度化, 使畜禽生产可追溯制度成为现实, 有效保证了政府对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的监管, 大幅度提升了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水平。

1.2.4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组织化程度高, 生产环节普遍采取统一供应种畜 (雏) 、统一供给饲料、统一免疫、统一生产管理等措施, 在大幅度降低畜禽饲养成本的同时,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畜禽生产水平, 加之畜禽批量生产规模大、产品质优安全, 小区的养殖效益普遍比散养户高3%~5%。据调查, 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直接或间接拉动农民从事养殖业人数达到15万人,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是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以上。

1.2.5大幅度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堆粪场、化粪池等畜禽粪尿处理设施, 畜禽粪尿在经过沉淀、过滤、发酵等处理后, 实现了无污染排放, 全省每年减少畜禽粪尿直接排放量2 000万吨, 较好地解决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措施

2.1完善政策支持

近年来, 辽宁省把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抓手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不断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 在小区建设用地、资金支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着力推进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早在2004年, 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辽政发[2004]36号) 明确规定:“畜牧小区和规模饲养场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畜牧业用地视为农业结构调整用地, 建立永久性地面, 需改变农用地用途的, 其办手续, 不收费、不收税。”特别是2008年, 为进一步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辽宁省制定了《2008~2010年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及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及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省、市、县 (市、区) 财政将筹集资金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 50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60个。这些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2010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投入高达15亿元, 是2003年的10倍。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不仅推动了辽宁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小区建设, 也有效拉动形成了社会资金投资发展畜牧业的热潮, 2008年以来, 全省利用社会资金兴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的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2.2坚持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立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着眼于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坚持统一规划、政府推动、科学实施, 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省畜牧局及时研究制定了《辽宁省2008~2010年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规划》, 省政府批准后, 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市、县 (市、区) 、乡 (镇) 、村、屯, 落实到具体建设单位。省、市、县 (市、区) 政府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域优化布局的发展原则, 强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区域化建设, 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连片、区域特色明显的以凌海、绥中等县为重点的环渤海标准化规模生猪产业优势区, 以瓦房店、海城、黑山等县 (市) 为重点的沈大和京沈高速公路沿线标准化规模养鸡产业优势区, 以黑山、昌图等县为重点的辽西北标准化规模优质肉牛产业优势区, 以沈北新区、铁岭县等县 (区) 为重点的城郊标准化规模奶牛产业优势区, 以阜蒙、建平等县为重点的辽蒙边境沿线标准化规模优质肉羊产业优势区, 以盖州、岫岩、本溪等县 (市) 为重点的辽东标准化规模绒山羊产业优势区, 以彰武、喀左等县为重点的标准化规模肉鹅产业优势区, 以台安、大洼等县为重点的标准化规模肉鸭产业优势区, 以阜蒙、朝阳等县为重点的辽西规模肉驴产业优势区。

2.3注重龙头拉动

全省坚持一手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 一手抓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建设, 2008年省政府同时规划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建设3年建设工程, 省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 对新建投资规模5 000万元以上、辐射作用强、拉动效果好的2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每个以奖代补扶持500万元。实现了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与畜禽养殖生产基地建设同步推进。3年间, 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5 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64个, 新增加工能力489万吨, 全省共建成固定资产净值5 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2家。目前全省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264个, 肉类、奶类加工能力达到600多万吨, 全省90%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的紧密型产销关系。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品销售加工的紧密衔接, 对提高畜禽生产规模、资金规模化养殖效益、标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4坚持高标准建设

为规范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 省局组织制定了《畜牧业小区建设标准 (试行) 》, 出台了《辽宁省规范化生猪生产小区建设标准 (试行) 》等6个地方畜牧业小区建设标准, 实现了全省畜禽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为提高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省明确了小区建设申报标准, 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占地均不低于10亩, 实现了标准舍、粪污处理、防疫设施、无害化处设施、水电路、绿化、净污分离等设施配套建设。制定了《辽宁省标准化畜牧小区认定办法 (试行) 》, 开展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省、市两级认定工作, 对通过认定的畜禽养殖小区加挂牌匾, 并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重点鼓励高标准小区建设, 对标准高、规模大的养殖小区规定可以最多折算为20个小区予以补贴, 调动了投资者建设高标准小区的积极性, 使全省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成为主体。

2.5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了完善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和检查验收制度, 实行了省、市、县 (市、区)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人制度, 确立了畜牧兽医部门和财政部门协作机制。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 实行县 (市、区) 级政府负责自主选项、组织申报和规划实施, 市级政府负责监督检查和验收, 省级财政、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宏观指导和绩效评估的管理模式。县 (市、区) 实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GPS定位, 实名制申报, 省实行全部小区实名制登记备案和数据库管理。目前, 全省存栏生猪1 000头、奶牛100头、肉牛200头、羊500只、蛋鸡5万只、肉鸡5万只、鸭1万只、鹅5 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场) , 均在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登记备案, 全部纳入省级数据库管理。省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 市、县 (市、区) 扶持资金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实行按进度拨付,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强化小区建设监管, 建立了绩效考评制度, 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 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实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三级验收制度, 县 (市、区) 畜牧、财政部门联合对所有新建小区验收后, 报市级畜牧、财政部门进行市级全面验收, 市级验收合格后公示7天, 省对市级公示合格的小区按不低于20%的比例抽验, 省按抽验合格率认定全市的合格小区数量, 省级公示7天, 充分了社会监督作用, 保证了监管的透明度。由于制度完善, 程序规范, 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使以小区建设为重点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3 加快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 辽宁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坚持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 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 以组织化运营为依托,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高, 养殖效益稳定增加, 畜产品供应更加均衡, 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力争到2015年, 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 比2009年提高22个百分点;标准化规模养殖肉蛋奶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85%以上, 比2009年提高12个百分点;畜牧养殖及其产品加工产业经济总量达到4 000亿元, 比2009年翻一番。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3.1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稳定现有扶持政策, 建立和完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制度化政策支持机制, 保证省以上财政投入水平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重点扶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通水、通电、通路、标准舍升级改造、建立粪污治理设施和引导农户开展合作经营等。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 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解决规模养殖小区 (场) 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要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向畜牧养殖、产品加工等投入。

3.2强化标准化生产

要在现有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基础上, 全面抓好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标准化生产推广、产业化经营和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上做足功夫。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中关于标准化示范建设的要求, 不断完善和提高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进一步提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3.3提高产业化水平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10篇

1 湟源地区适度规模养殖的主要模式

1.1 模式总体情况

在把湟源县建成农区畜牧业特色养殖示范县的大背景下,通过转变生产方式、调优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形成了湟源县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即草业建设—绿色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市场销售—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畜牧业大循环经济,又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了诸多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1.2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模式

全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总占地面积达到381亩(1亩≈667 m2),主要品种为长白、杜洛克,繁育母猪749头,年出栏生猪7 120头,配备劳动力96人,修建标准化猪舍89幢21 156 m2,饲料加工设备16(台)套,化粪池360 m2,兽医室250 m2,饲料房1 740 m2,办公用房567 m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总投资现已达到3 440万元,年终产值达到1 095万元,年总收入943万元,年实现纯利润159.50万元。

1.3 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园区)生产模式

全县奶牛标准规模养殖场达到10个,总占地面积427亩,主要品种为中国荷斯坦牛,存栏奶牛1 922头,成年产奶奶牛863头,犊牛470头,配备劳动力182人,修建标准化牛舍68 740 m2,饲草料加工设备23(台)套,化粪池8处400 m2,修建机械化挤奶站6处,牛奶收购点13处,饲草料用房、兽医室等辅助生产设施建筑面积30 681 m2。据统计,截止至2011年年底,奶牛规模养殖场各类总投资已达到6 039万元,资产总额达到5 981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 702万元,年实现总产值963万元,年实现总收入881.2万元,年纯利润达到286.9万元。

1.4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模式

全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已建成11个,占地面积1 570亩,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牛、扁牛、杂种牛等。存栏肉牛2 109头,配备劳动力190人,修建标准化牛舍45 930 m2,消毒室等其他辅助生产设施建筑面积17 848 m2,各类加工设施16(台)套,修建化粪池11处231 m2。

据调查分析,肉牛规模养殖场各类资金总投资达到8 030万元,资产总额达到7 72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 6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3 020万元,年总收入2 725万元,年实现纯利润1 407万元。

1.5 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模式

2010—2011年全县建成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正在规划建设的肉羊场5个,占地总面积325亩,主营品种为藏系羊、欧拉藏羊、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存栏绵羊19 200只,能繁母畜10 670只,年育肥出栏13 470只,繁殖仔畜10 010只。养殖场配备劳动力66人,修建标准化羊舍28 150 m2,修建兽医室、消毒室、饲草料用房等其他生产辅助设施建筑面积2 589 m2,配置饲草料加工设备9台(套)。

湟源县肉羊标准化养殖场总投资已达到3 850万元,资产总额为1 55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 085万元,年实现总产值578万元,总收入450万元,实现纯利润50万元。

1.6 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模式

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县建成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占地面积141亩。养殖场主营品种为罗曼鸡、岭南黄、艾维茵、芦花鸡等,现存栏各类鸡61 000羽,年育雏30 000羽,年出栏68 000羽,工作人员有48人,修建鸡舍8 300 m2,修建兽医室、料房、库房等其他辅助生产设施建成面积1 784 m2,配置各类设备14台(套),修建粪污处理场158 m2。

养殖场总投资达到9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6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375.30万元,年总收入322.50万元,实现纯利润21万元。

1.7 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模式。通过在规模养殖场(园区)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既生产了新的能源,又减少了污染,净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又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肥源,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全县规模养殖场共修建50~600 m3的沼气池10个。

1.8“青贮—奶牛(肉牛)养殖—有机肥”循环模式

全县奶(肉)牛规模养殖场已建成永久性青贮池20多个,容积达到6万m3,年青贮鲜草达14万t,塑料薄膜青贮即PS营养面包草12万t,有机肥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生产有机肥10万t。

1.9 草地畜牧业+种植优质牧草—草食畜养殖—有机肥循环模式

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8.8万hm2,种植优质牧草1.33万hm2,放牧草食畜存栏28.61万(头)只,其中绵羊存栏25.23万只,牦牛、黄牛存栏3.38万头,大量的粪便是有机肥生产的重要来源,实现了以农养牧、以牧保农、农牧并举,形成了一条养殖生态循环链条,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2 主要扶持政策措施

2.1 土地扶持政策

湟源县按照国土资源部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湟源实际,坚持畜牧业发展用地就是农业用地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也可租赁或征用。经畜牧主管部门同意,县发改委既立项审批,而环保土地部门可简化审批手续。

2.2 项目资金上给予优先扶持

对兴建的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畜牧部门可申报项目,争取上级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并在全县农业发展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在基础设施、品种引进、疫病防治、优质牧草种植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从而提高了规模养殖场(户)的积极性。

2.3 技术方面的支撑

湟源县的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大部分已被列为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技术支撑和产学研基地,各类专家、技术人员、畜牧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在养殖场(园区)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监测、优质牧草种植及加工、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了全县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3 推广应用情况

做强蛋鸡产业,发展规模养殖 第11篇

一、罗曼蛋鸡

【品种特点】具有产蛋率高、饲料转化率高、蛋重适中、蛋品质优良、蛋壳硬等优点。罗曼蛋鸡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产蛋高峰以及高峰后的产蛋力持久。罗曼蛋鸡性情非常温顺,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易于管理。

【生产性能】父母代种鸡18周龄体重1400~1500克,1~20周龄耗料8.0公斤/只(含公鸡),1~18周龄成活率96%~98%,开产日龄147~161天,产蛋率达50%,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0%~92%;72周龄产蛋量275~283枚,产合格种蛋240~250枚,产母雏95~102只;68周龄母鸡体重2200~2400克;21~68周龄耗料41.5公斤/只,产蛋期成活率94%~96%。商品代鸡20周龄体重1500~1600克,1~20周龄耗料7.2~7.4公斤/只,1~18周龄成活率97%~98%,开产日龄145~150天,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2%~94%;72周龄母鸡产蛋295~305枚,总蛋重18.5~20.5公斤,平均蛋重64克,体重1900~2100克;19~72周龄日耗料108~116克/只,料蛋比(2.3~2.4)∶1,成活率94%~96%。

二、尼克红蛋鸡

【品种特点】尼克红壳蛋鸡由美国辉瑞公司经过50多年选育而成。生产性能高且稳定,蛋壳深红色。成年鸡外羽红色,内羽白色(红带白底)。种鸡四系配套,商品代羽色自别雌雄。

【生产性能】商品代鸡生产性能:育成期成活率96%~98%,50%产蛋期日龄140~150天,产蛋率超过90%周数为18~21周,80周龄每只入舍母鸡产蛋数335~345枚,总产蛋重约21.53公斤。35周龄平均蛋重62.5克,80周龄平均蛋重68.5克,全期平均蛋重为63.7克。育雏期平均耗料为6.46公斤/只,产蛋期平均耗料为44.13公斤/只,全期日耗料105~115克/只,平均每产1枚蛋耗料133克,全期料蛋比为(2.0~2.2)∶1。18周龄平均体重为1.48公斤,80周龄平均体重为2.05公斤。

三、海蓝褐蛋鸡

【品种特点】海兰褐与其他褐壳蛋商业配套系鸡种一样,也是四系配套。其父本为洛岛红型鸡的品种,而母本则为洛岛白的品系。由于父本洛岛红和母本洛岛白分别带有伴性金色和银色基因,其配套杂交所产生的商品代可以根据绒毛颜色鉴别雌雄。

海兰褐鸡的父本洛岛红具有典型的肉蛋兼用型鸡种以及中型蛋鸡的外貌特征。洛岛红鸡原产于美国,并育成于二十世纪初期,有单冠(海兰褐父本均为单冠)、玫瑰冠两个品变种。耳叶红色,全身羽毛深红色,尾羽黑色带有光泽。皮肤、喙和胫的颜色均为黄色。体躯中等,背部长而平是该鸡外型的最大特点。

母本洛岛白,红色单冠,耳叶红色,全身羽毛白色,皮肤、喙和胫的颜色均为黄色。体躯中等,背部不及洛岛红的长而平。

海兰褐的商品代初生雏,母雏全身红色,公雏全身白色,可以自别雌雄。但由于母本是合成系,商品代中红色绒毛母雏中有少数个体在背部带有深褐色条纹,白色绒毛公雏中有部分在背部带有浅褐色条纹。商品代母鸡在成年后,全身羽毛基本(整体上)红色,尾部上端大都带有少许白色。该鸡的头部较为紧凑,单冠,耳叶红色,也有带有部分白色的。皮肤、喙和胫黄色。体形结实,基本呈元宝形。

【生产性能】海兰褐壳蛋鸡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 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龄成活率为96%~98%,体重1550克,每只鸡耗料量5.7~6.7公斤。产蛋期(至80周)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母鸡产蛋数至60周龄时为246枚,至74周龄时为317枚,至80周龄时为344枚。19~80周龄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龄每公斤蛋耗料2.11公斤,72周龄体重为2250克。海兰褐壳蛋鸡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可饲养,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饲养。

标准化规模养殖 第12篇

1规模养殖场选址的法定原则

1.1合法用地

《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建设用地、一般用地可用以养殖场建设,基本农田不能用于养殖场建设。因此在建设养殖场之前,一定到所在乡镇土管所,草原监理所等部门查清土地性质。

1.2科学选址

一是地势较高(地下水位2 m以下)、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坡度1~3°)、通风干燥,切忌在低洼易涝的地方建场。二是距其他养殖场区、居民区、铁路和主要公路和厂矿企业500 m以上,切忌在发生过传染病的地方建场。三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切忌在水源污染、寄生虫横行的地方建场。四是交通方便,供电良好,网络通畅,切忌建在无路、无电、无讯号的死地方。五是为引进新品种建场,充分考虑生态条件尽可能满足引入品种的要求。

1.3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动物饲养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的动物防疫条件。第二十条规定:养殖场经申请,通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1.4具备相应的养殖条件

《畜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具备的养殖条件,及要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

2规模养殖场规划布局

圈舍结构符合牲畜生产结构,要求: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出入场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门入口处有消毒设备,圈舍布局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即育成舍、母畜舍,幼畜舍、育肥舍,隔离室、治疗室分开,有运动场。通常将养殖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病畜管理区。分区规划时,首先从家畜保健角度出发,以建立最佳的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来安排各区位置,一般按主风向和坡度的走向依次排列顺序为:生活区、办公管理区、饲草饲料加工贮藏区、消毒间(过往行人、车消毒,饲养用具消毒等作用)、圈舍、病畜管理区、隔离室、治疗室、无害化处理设施、沼气池、晒草场、贮草棚等。各区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最好间隔300 m,同时,应防生活区和管理区的污水流入生产区。

摘要: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本文从规模养殖场选址的法定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其建设提供帮助。

上一篇:理财型保险产品下一篇:非现场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