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生产论文

2024-05-05

国产化生产论文(精选10篇)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1篇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机械制造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天然气化工、机器和军械制造、内河船舶制造、计器仪表等工业实力相当雄厚, 板带材消费量历来居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前列。重庆市周边300km内的自贡、南充、成都、贵阳等也有相当的工业基础, 按距离也可划入重钢的区域市场内。重钢热轧板带生产线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了向冷轧板带提供生产高强度汽车板原料, 将重点开发以IF钢为代表的具有超深冲性能的汽车板冷轧原料和双相钢 (DP) 冷轧原料。

2 重钢热轧板带工艺选择

现代热带连轧机的精轧机组大都是由6-8架四辊机架组成, 但粗轧机组的组成和布置却不相同, 这种不同反映了各种型式的特点。热带连轧机主要分为全连续式、3/4连续式和半连续式三大轧机型式。综合分析投资、规模、建设场地等方面的因素, 重钢选择了半连续式热连轧轧机布置型式。具体为:

3座步进式加热炉+除鳞箱+定宽轧机 (预留) +粗轧立辊轧机+四辊可逆粗轧机+热卷箱+切头飞剪+精轧立辊轧机+7机架精轧机机组+层流冷却+3座卷取机 (预留1座) +钢卷运输链+平整分卷机组。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和中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产品定位于一般品种, 产品档次相对较低, 生产的产品只能覆盖板材品种的70%~80%, 像汽车面板、超深冲板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板材、高钢级管线板等尚处于开发试验阶段。常规厚板坯热连轧工艺成熟、效率高, 产品档次较高, 品种齐全, 可稳定生产超深冲钢、高强度钢、高钢级管线钢等高档板材品种。因此, 重钢决定选用常规厚板坯连轧生产工艺, 该工艺满足重钢环保搬迁产品结构调整和规模定位要求, 尤其是更好地与已建成的冷轧板带配套, 彻底解决冷轧原料供应受限问题, 促进冷轧尽早达产、达效。

重钢热轧板带轧机主要配置有:2座步进式加热炉、1套粗轧高压水除鳞箱、1套带立辊单机架四辊可逆式粗轧机、1套热卷箱、1套切头飞剪、1套精轧高压水除鳞箱、1套7机架精轧机组、1套层流冷却装置和2台卷取机、1套平整分卷机组。

3 重钢热轧板带机型选择

重钢热轧板带选用1780mm机型, 机型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因素:

(1) 市场因素。

根据热轧板有关市场调查资料, 宽规格热轧板主要用作冷轧板的原料, 满足汽车、家电等行业需要。采用1780mm机型, 可生产带钢最大宽度1630mm, 除少数汽车面板 (即宽度>1630mm) 不能生产外, 其余规格均能生产, 宽度规格市场覆盖率可达95%以上。

(2) 投资因素。

采用1780mm机型, 轧线设备总重、电气装机总容量相对其他机型经济, 吨钢建设成本、生产成本基本与1700mm机型持平, 明显低于2050mm、2250mm机型。

(3) 工艺因素。

重钢环保搬迁实施后, 上游有2700mm中板老线和4100mm宽厚板新线, 下游有已投产的1727mm机型冷轧板带轧机。采用1780mm机型, 上游连铸共用方便和下游冷轧工艺设备不需改造, 经济、合理。且1780mm机型产品与2700mm轧机的产品宽度 (1500~2500mm) 形成互补, 使重钢热轧板 (卷) 产品实现宽度800~3800mm、厚度1.2 (冷轧为0.24mm) ~120mm的极宽规格覆盖面。

(4) 区域竞争因素。

1780mm机型产品更利于区域市场竞争, 目前市场常用热轧板带宽度规格主要有1000mm、1250mm、1500mm。1000mm和1250mm规格, 1580mm与攀钢1450mm轧机都能生产, 且1450mm有成本优势, 而1500mm规格只有1700mm级以上的轧线能生产, 与1780mm机型相比, 1580mm机型产品规格与攀钢1450mm轧机的重叠量更大, 竞争更激烈, 选择1780mm机型可与攀钢拉开规格距离, 更有利于市场竞争。

4 重钢热轧板带竞争优势分析

4.1 良好的技术保障措施

热连轧宽带轧机是自动轧钢的生产方式, 是否能顺利轧钢和开发成功高附加值产品, 关键在于三电自动化控制系统 (计算机、电气传动、自动化仪表) 。通过考察分析, 重钢拟选择国内知名院所作为重钢热轧板带的“三电总承包”、“工艺技术总负责”方。

重钢已与相关院所签订品种开发合同。因此, 尽管重钢无热连轧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 但有院所技术“保驾护航”, 重钢很快熟练掌握1780mm热连轧生产技术, 以及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诀窍。

4.1.1 重钢环保搬迁洁净钢平台的建立, 为生产优质热轧板带奠定基础

重钢环保搬迁, 炼钢按能经济批量生产洁净钢的生产工艺配置相关设施, 主体设备有: (1) KR脱硫装置; (2) SRP双联炼钢转炉; (3) CAS、LF、RH精炼设施, 形成四条精炼线:a) CAS生产一般钢;b) CAS+RH生产低碳、超低碳钢;c) CAS+LF生产中、高碳钢;d) CAS+LF+RH生产超低硫、低气及中高碳高质量要求钢。炼钢建立起的洁净钢平台, 可确保高档品种板带钢的钢质。

4.1.2 热连轧装备水平先进, 可确保优质低好热轧板带的生产

重钢1780mm热轧板带轧机集成了国内和国外成熟先进可靠的热连轧技术, 确保生产高质量热轧板带产品。重钢热轧板带生产线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可依赖以下二点:新建高品质炼钢生产线能够满足产品的各类成分和洁净度要求;优良的设备选型保证了生产线一定的能力储备。

4.2 能耗低

通过自主集成节能措施, 重钢热轧板带工序能耗只有2280MJ/t, 与国内同类轧机工序能耗2560MJ/t相比, 降低了280MJ/t, 相当于降低成本12.6元/吨材。

4.3 重钢具有引进掌握UFG超细晶粒钢条件

在机架间冷却和轧后冷却方面, 重钢考虑了机架间强冷, 在轧后冷却能力本身很强 (层流冷却小时流量达13000m3以上, 大于UFG线6000m3的小时流量) 的基础上考虑了强冷段, 大大增加了轧制线的冷却能力, 应能满足超细晶粒钢生产要求。重钢通过与院校及企业的技术集成, 具备生产超细晶粒钢板带钢材条件。

4.4 产品附加值高

重钢1780mm热轧板带生产3mm以下薄规格占70%以上, 因此, 以“薄规格、优品种、高附加值”实现“以热代冷”将促使重钢热轧板带产品实现“热轧成本、冷轧价格”。其次, 重钢热轧板带钢材以专用钢材为主, 如集装箱板、管线钢、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焊接气瓶用钢、船体用结构钢、汽车大梁钢、低合金结构钢、高耐候结构钢、管线钢、IF钢、双相钢 (DP) 、冷轧原料等。

5 结语

(1) 重钢热轧板带集成了国内和国外成熟先进可靠的热连轧技术, 除确保生产优质热轧板带材外, 还具有能耗低的特点, 是低运营成本生产线。

(2) 重钢以“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热轧板带为基本定位, 因此选择常规厚板连轧工艺是较佳选择, 其产品品种可覆盖汽车、石油、家电、建筑、电机、机械制造、造船、军工等行业需要的热轧板带产品, 品种覆盖面广、市场空间大。

(3) 重钢热轧板带以重庆及周边地区为目标市场, 销售半径大都在500km以内, 钢材运输成本低, 具有很强的区域竞争优势。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2篇

2011-6-28

几乎所有数字电路都需要使用晶振,晶振每年的出货量惊人。2009年晶振的出货量大约120亿颗,2010年增长25%达到150亿颗。不过晶振的价格竞争一直没有停止,这导致晶振销售额并没有增加太多,2010年晶振市场规模为38.9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14.3%,这是晶振行业近十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2010年全球晶振厂家收入排名中,前四名均为日本企业。台湾和美国厂家也在晶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2010年收入排名前21位中,有7家为台湾厂商,4家为美国厂商,2家为中国大陆企业(晶源宇丰,东晶电子ECEC)。从2010年与2009年收入对比来看,Epson Toyocom、Rakon、TXC、HELE、SIWARD、TAISAW等厂商增长迅速,而TEW、Pericom则出现了下滑。总体上讲,大多数日本晶振企业稳定增长,大多数台湾晶振企业增长较快,而大多数美国晶振企业增长较慢或下滑。

那么国内贴片石英晶振生产企业除了晶源裕丰和东晶电子ECEC之外,还有哪些厂家呢?

1,晶源裕丰电子

2..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湖北东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华东科技控股子公司南京华联兴电子有限公司

5.廊坊中电大成电子有限公司

6.烟台大明电子有限公司

7.铜峰电子控股子公司铜陵峰华电子有限公司

2010年全球21家大晶振厂家收入排名中,前三名是EPSON,NDK,KDS,21家中大陆的晶源裕丰排在第十七位,东晶电子ECEC排名第十八位。这两家大陆企业代表了中国贴片晶振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在07年发布的有关东晶电子的优势分析中提到了,东晶电子是国内唯一一家能批量生产玻璃封装(陶瓷封装)SMD产品的内资企业,SMD3225陶瓷四脚,SMD5032陶瓷两脚,陶瓷四脚等贴片石英晶振。而在技术上则依托与世界第五大,台湾最大的晶体元器件企业----台湾晶技(TXC)的战略合作,构建了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销售模式,并与松下,东芝,夏普,佳能,台湾晶技(TXC)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90%出口到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欧美等地。

晶源裕丰生产的石英晶振85%出口国外,而目前国内市场却牢牢的被国外企业掌控,对于出口转内销的东晶电子,晶源裕丰等来说竞争压力比较大,对于国内其他晶振生产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生产工艺;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53-020

氨苄西林钠是率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光谱半合成青霉素药品,这种药物对很多细菌的抑制作用机理和青霉素是非常类似的,这种药物可以治疗因为细菌导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当前,生产氨苄西林钠的工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溶媒结晶法,一种冷冻干燥法,最后一种方法是喷雾干燥法,相关的研究表明溶媒结晶方法在氨苄西林钠生产中的优势更强,本文主要对氨苄西林钠生产的相关工艺进行研究。

1、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LC-10ADvp泵,SPD-10A紫外检测器,SIL-10AXL型自动进样器,色谱工作站。电子天平。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配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及数据处理系统。

氨苄西林对照品(批号130410-200706,含量85.7%)、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批号130618-201001)和苯甘氨酸对照品(批号130415-200904)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190批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其中溶媒结晶样品46批次,冷冻干燥样品84批次,喷雾干燥样品60批次)均为2014年国家药品评价抽验样品,分别由国内15家企业生产。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氨苄西林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对190批次样品的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利用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苯甘氨酸对照品定位杂质峰,利用质谱技术推断未知杂质,并归纳总结得到杂质谱;比对不同工艺样品中杂质的个数及含量;同时经酸、碱、光、氧化、高温破坏试验对各杂质溯源。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自装,日本产富士填料);流动相A为12%醋酸溶液-0.2mol检出的杂质与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色谱图比对,结构已知的杂质有氨苄西林噻唑酸(杂质5)、二酮哌嗪-2(R)氨苄西林(杂质7)、氨苄西林开环二聚体(杂质8)、氨苄西林闭环二聚体(杂质10)和氨苄西林开环三聚体(杂质13);通过与苯甘氨酸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UV光谱特性的比较,证明喷雾干燥产品中独有的2号杂质为苯甘氨酸;但样品中的另一较大杂质(杂质12)并非系统适用性对照品中标注的已知杂质。鉴于其极性较小、保留时间大于二聚物等特征,初步推断为氨苄西林三聚物。收集该色谱峰的流出液、经固相萃取小柱浓缩洗脱后注入质谱仪进行确证,可见[M+H]+为1048的分子离子峰及[M+H]+为350的碎片离子峰。1048为闭环三聚体的分子离子峰,350为氨苄西林的分子离子峰,一分子闭环三聚体由一分子氨苄西林和两分子氨苄西林噻唑酸组成,根据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质谱裂解规律,可以确证该色谱峰为氨苄西林闭环三聚体峰。

对3种不同工艺样品中的各杂质的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批号相近的溶媒结晶样品中的杂质量远小于其他2种工艺样品;不同工艺样品中最大杂质均为10号氨苄西林闭环二聚体,冷冻干燥样品的闭环二聚体最大;国产氨苄西林钠中的其他较大杂质还有氨苄西林噻唑酸、二酮哌嗪氨苄西林、闭环三聚体等。通过对酸、碱、光、氧化和热加速试验样品及放置24h的溶液的检测表明,氨苄西林钠中14个杂质中的10个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降解产生:1、3、6和11号杂质在各种加速实验条件下均无明显变化,推测为工艺杂质;2、4、5、7、8、9、10、12、13和14号杂质为降解杂质。

3、实验结果

将190批次样品中的氨苄西林二聚物(闭环二聚体)、其他单个最大杂质(除闭环二聚体外)、其他总杂质(除闭环二聚体外)的检验结果和生产企业提供的原料药生产工艺等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原料药生产工艺与样品中的氨苄西林二聚物、其他单个最大杂质、其他总杂质等均显著相关(P<0.01),说明原料药生产工艺是影响产品杂质的重要因素。

4、讨论

相关研究人员对杂质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发现,在三个样品当中,喷雾干燥样品中的杂质含量是最高的,同时杂质的种类也是最多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氨苄西林生产的过程中,氨苄西林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在冷冻干燥样品当中,闭环二聚体的数量是最多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氨苄西林在实验中冷冻的时间过长,这样也就会使得氨苄西林在碱性水溶液中会出现聚合反应,溶媒结晶的样品当中,杂质的含量和其他样品相比是最少的,杂质的种类相对也比较少,而且在结晶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已经出现的杂质顺利的清除,所以综合各项因素来看,溶媒结晶样品的质量要明显好于其他的样品质量。

在经过了加速试验和杂质结构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氨苄西林在碱性条件下聚合的效果更佳,所以样品中最大含量也最多的杂质就是闭环二聚体,想要完成开环水解就必须要加入氨苄西林噻唑酸,这种物质在水分条件下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加速其生成,所以它也是杂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除此之外,样品中二聚物含量要比三聚物的含量高很多,这种现象也充分的证明聚合物的形成也是分级别的。

当前,生产氨苄西林药物的方法和工艺越来越多,而不同的生产工艺也会使得药品本身的质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综合各项因素考虑,在企业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溶媒结晶方法,这样不仅能降低生产的成本,同时也能提高药品自身的质量和有效性。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内部分布是比较有规律的,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如果按照用药的规定注射此药,前三天脑脊液的浓度就会有明显的降低,而正常情况下,人的脑脊液当中只含有少量的氨苄西林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可以在胎盘的保护作用下到达羊水。如果肺部感染的病人肺部分泌液的浓度应该达到同期血糖水平的2%,所以在很多病症中都可以使用氨苄西林钠,同时还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效果,对肾功能或者是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效果更加的明显。

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在5℃时1%氨苄西林钠溶液能保持其生物效价7天,但5%的溶液则为24小时。浓度为30mg/ml的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在室温放置2~8小时仍能至少保持其90%的效价,放置冰箱内则可保持其90%的效价至72小时。稳定性可因葡萄糖、果糖和乳酸的存在而降低,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供肌内注射可分别溶解125mg、500mg和1g氨苄西林钠地0.9~1.2ml、1.2~1.8ml和2.4~7.4ml灭菌注射用水中。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

注射用氨苄西林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杂质,这也会使得药品的质量受到不利的影响,而当前我国药品生产的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种类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选择最好的工艺来组织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晶,尹利辉,邹文博,张伟清,胡昌勤.生产工艺对氨苄西林钠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1(23)

[2]李秋元,陈建军,王艳,肖志刚,郭洪茹,顾桂秋.结晶法氨苄西林钠工艺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01)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4篇

1 系统设计及实现

1.1 系统整体设计

系统建设是为进一步提升电网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围绕设备管理这一中心点, 借助垂直监控管理及标准化作业等方式, 在参照统一电网数据模型的基础之上所构建起的以营销用户服务为主旨的配电G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启动有助于电网数字化、生产流程化、业务集约化以及管理规范化目标的实现, 这是践行能控、可控以及在控管理理念的体现。

GPMS平台是构建配电GIS系统的重要基础, GPMS平台的部署方式为多层次混合架构, 集中于分布有机结合, 借助3S、三维全景技术以及工作流引擎等构建起依托于空间信息可视化数据共享平台。

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电网地理信息、设备台账及接线图信息、设备运行维护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 进而使得业务信息共享不再受地域及部门的限制。

1.2 系统功能

配电GIS在标准规范及图形管理基础之上, 围绕设备管理这一中心点开展在营销及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业务借助工单这一主线有机联系起来。系统功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 GPMS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GIS基础软件平台基础之上, 分别从图形管理平台、业务构件平台以及图形服务平台等角度开展针对发配电GIS的研究;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指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及满足供电量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对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 对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选择, 对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整,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以降低变压器的综合功率损耗为目标, 即降低变压器运行中有功功率损耗与因无功功率损耗使其增加的有功功率损耗之和。保障变压器经济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的选择变压器组合的容量和台数;优化选择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最低的经济运行方式;合理调整变压器负载, 在综合功率损耗最低的经济运行区间运行。2) 以业务功能具体的复杂程度为主要依据对用户端模式进行选择, 配电GIS的部署模式是以地级市为中心, 并对辖区范围内的县级供电公司予以全面有效覆盖。3) 以设备图形及台账为基础, 借助物理分离和逻辑一体化管理手段, 集成控件及属性相关数据, 从而确保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得以满足。4) 营销及配网业务借助配电GIS以及营销用户模型一体化实现互动, 构建以营销用户为核心的配电GIS平台, 实现数据可视化及有效共享, 确保电力营销与配网生产全面融合管理真正实现;对于10k V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 主要是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补偿, 配电变压器的空载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10%左右, 功率因数仅为0.2, 考虑到用户用电情况不稳定, 如能将按照变压器容量10%进行补偿, 则空载时功率因数提高到0.8上, 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非常明显。此外, 无功补偿对于保障电压稳定, 提高电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无功补偿时, 应尽量进行分散补偿, 从维持整个配电网的水平出发, 保障足够的无功补偿容量, 实行无功功率的分区就地平衡。5) 借助GUID对相关设备实施全面有效管理, 借助设备履历对设备运行状况及历史信息进行查询。6) 巡视任务单是以巡视周期为依据自动生成的, 同时还可以对巡视完成情况进行自动计算, 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重点巡视设备库, 从而为特殊巡视的安排提供依据;除此之外, 通过与PDA的集成确保现场管理的标准化。

1.3 系统效益

国产化GIS在实践中的应用表明, 配电GIS在营销管理及配网生产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企业管理改革进程, 促进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为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管理及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网生产管理的工作水平及效率, 实现了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全部配网业务借助工单串接起来,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 对全部配网业务处理进度进行监控, 只需要对工单进行跟踪即可实现, 并且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有助于计划平衡、无纸化办公以及调度管理的实现;诸如设备台账信息、版本信息以及运行状况等信息, 通过查询设备履历表便可获取;配网运行业务可以运行于系统中, 这样, 相关信息和资料在流程员及各个环节之间的人工传递明显降低, 传递速度得以提升。

2) 管理效益。管理人员借助本系统可以及时了解配电设备台账信息, 对电网建设及设备运行状况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从而为实施设备维护工作以及监督设备运行提供便利条件, 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得以提升, 电网运营更加科学, 劳动生产率及配电生产管理水平也相应提升。

3) 社会效益。该系统的正式应用有助于确保供电可靠性, 辖区范围内的停电时间以及停电次数得到有效控制, 客户服务中心对突发状况的响应速度更快, 判断更加准确, 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构建国产化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管理及社会效益。

摘要:为充分满足电力需求, 要及时升级改造电力设施, 并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以便实现对营销和配网生产的有效管理, 规范电力企业管理, 提升管理效率。本文对国产化配电GIS的设计及实现进行全面阐述, 并对系统效率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GIS,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蔡师民, 刘升, 林扬宇, 熊益红, 刘金长.国产化配电GIS在营销和配网生产管理中的研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09.

[2]习博, 方彦军.数据仓库技术在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6.

[3]杨健.浅谈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惠州供电局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化学材料:国产化时代来临 第5篇

借产能转移与国家支持之东风,电子材料国产化时代来临。海外经验显示,对成本敏感的半导体产能通常伴随需求市场转移而转移。目前时点下我国半导体产业逐步进入高端产能转移阶段,对电子化学材料的需求也趋向更加核心和高附加值化。同时,涉及基础建设、生态建设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国家大基金的帮助下,我国电子材料企业也有望实现“集团军”式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电子材料国产化时代已经来临。

重点推荐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强力新材、飞凯材料、南大光电。鼎龙股份(CMP项目即将投产)、雅克科技(磷系阻燃剂龙头,转型电子材料有望成为新龙头)、强力新材(光刻胶专用品龙头,联手台湾昱镭光电切入OLED核心有机发光材料)、飞凯材料(紫外光固化材料龙头,收购大瑞科技积极涉足半导体封装材料)、南大光电(光刻胶与高纯电子特气)。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6篇

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轿车诞生以来, 轿车工业的发展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制造大国, 但并非世界制造强国。轿车产品是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轿车的操作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 对于国产轿车的生存是十分必要的。这时, 轿车生产制造过程中, 工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工艺管理是体现企业的生产方针, 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保证, 是衡量企业管理及技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1 国产轿车生产工艺管理现状

1.1 传统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在国家标准《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4863-85) 中被定义为“科学地计划, 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传统工艺管理一般包括工艺制定、工艺审核、工艺变更管理、工艺生产过程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工艺技术开发等内容。

1.2 传统工艺管理实施

企业技术部门制定轿车生产工艺, 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从技术上和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 选出比较适合自身企业的方案, 然后投入使用。

2 国产轿车滞销原因分析

(1) 生产现场设备落后, 管理层管理不是很到位;

(2) 工艺制定、实施不完善, 许多工作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 急需加强;

(3) 工人文化素养偏低, 责任心不强, 干活糊弄;

(4) 生产制造技术相对落后;

3 加强国产轿车工艺管理

3.1 明确质量目标, 提高销售量

本文把工艺管理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生存核心部分, 是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 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安全生产, 降低消耗, 增加企业经济利润, 发展轿车生产及增大销售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加强企业生产工艺管理, 努力提高国产轿车的销售量。此外, 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工艺管理活动, 把提高国产轿车的操作稳定性, 舒适性, 安全性等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3.2 落实工艺管理, 制定实施细则

工艺文件应由工艺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提高工艺文件的质量水平。贯彻落实工艺管理, 做到生产按工艺, 工艺符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反之, 传统的工艺管理、生产方式, 未来市面上将可能看不到国产轿车。

3.3 注重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素养

企业品质通过员工的素质体现, 企业的轿车产品是由所有员工共同完成的, 因此员工的技术水平、文化素养及精神状态等都将直接影响轿车质量。管理层要定期进行管理培训, 工作总结, 开会汇报, 相互交流;车间工人也要进行定期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培训。通过外派人员, 引进新技术, 新理念, 新方法, 新工艺, 提高员工专业技术, 提高整个企业品质。实践证明, 在轿车的设计、生产过程中, 只有加强工艺管理, 不断优化工艺方案、路线等设计, 才能提高轿车产品质量, 满足用户要求。因此, 工艺管理贯彻落实, 对提高工艺工作和企业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4 结语与展望

通过加强工艺管理, 提升轿车的操作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等, 进而提高国产轿车的质量;

工艺管理不光要制定工艺文件、工艺路线、加工工艺规程等, 而且要加强管理, 特别是在工艺实施中的管理, 一定要贯彻落实, 否则工艺管理将形同虚设;

不断完善工艺管理方式、方法, 加强员工岗前、岗中、岗后教育培训, 提高企业整体文化素养, 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希望通过此次初探, 能够使国产轿车有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增加市场竞争力, 提高销售量。

摘要:目前, 轿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轿车作为上班代步工具, 考虑到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 其中大部分国人会选择购买国外轿车。那么, 国产轿车要想生存下来, 就必须在轿车生产工艺管理方面下功夫。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品质量不高的现状, 初探了加强工艺管理来提高国产车轿车的操作稳定性、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 希望可以改善我国轿车的质量, 扭转国人对国产轿车的印象, 增加国产轿车的销售量。

关键词:工艺管理,生产制造,轿车质量,操作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马自勤.现代工艺管理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 2008.

[2]崔学奕.工艺管理的重要性[DB].2013-6-21.

[3]丁晓东.加强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DB].2013-6-21.

[4]王恩亮.工业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

[5][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2013-4-20.

[6]陈锡渠, 侯忠滨, 郑胜利.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7篇

1 母猪超孕期未见生产

1.1 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疾病的增多, 因疾病的干扰影响母猪孕期及母猪体内胎儿的生长, 母猪孕期延长, 甚至造成死胎, 孕期超过114d未见产出胎儿。对于此种情况, 养户、基层的畜牧兽医人员往往柬手无策, 一般都直接注射大量的缩宫素催产, 结果因母猪产道未开直接催产导致母猪子宫强烈收缩, 胎儿产不出, 子宫破裂, 后果是母子俱亡。

1.2 处置办法

根据配种记录算准母猪的预产期, 如怀孕期超过114d都可以作超期处理。早上9:00注射器1支氯前烯醇, 24h后求见仔猪产出者再肌注射5IU缩宫素, 隔30min再未见产出者再肌注射5IU缩宫素.笔者常年出诊, 门诊处置此类情况母猪.经第1次注射后勤工作24h内产出仔猪占76%.经第2次注射后产出仔猪者占90%.经第3次注射后基本上产出胎儿。氯前烯醇配合缩宫素诱导母猪白天分娩, 作为一种调控手段, 准确诱导母猪白天分娩, 提高管理母猪的质量, 减小仔猪死亡,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人工诱导母猪分娩的基础是对母猪妊娠期的精确掌握。安全可靠诱发分娩的处置时间是正常预产期结束前数日, 一般不得早于妊娠期限111d, 因此诱导分娩的前提是具备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准确无误的配种记录, 以免差错造成母猪早产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2 假孕母猪的治疗

2.1 原因

母猪配种后出现妊娠症状, 也出现分娩前兆但超预产期均未见产出胎儿, 此种即假孕。此类母猪是由于内分泌紊乱, 持久黄体或生殖器官炎症, 如子宫蓄脓等引起。

2.2 处置方法

第1天注射1支氯前列醇, 第2、3天观察母猪的变化。第2、3天未见阴户排出脓液者, 接着注射1支取25ug的促排3号或500~1000单位绒促性素 (看母猪大小用药) 一般用药5~10d后母猪表现发情, 同样可以配种受孕。注射后勤工作2~3d后母猪慢慢排出脓液, 此种情况属母猪生殖器官炎症, 子宫蓄脓。应用冲洗液 (1:2000利凡诺或者1:1000高锰酸钾溶液) 冲洗子宫, 冲洗后用输精管1次注入生理盐水溶解的40~80万单位青霉素或红霉素溶液100ml, 隔2~3d进行1次, 并口服7d消炎药如百炎净或阿莫西林, 严重者配合肌注抗生素。经过这样处置后, 生殖器官炎症消失, 第2个发情期就可配种怀孕。

3 断奶后母猪不发情

3.1 原因

一般情况下, 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管理得好, 断奶后1周大部分母猪发情受胎, 但有些母猪断奶后20d仍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 成因有:在仔猪哺乳期间, 没有供给母猪哺育仔猪所需的营养, 引起母猪营养不良, 母猪体能消耗过大;哺乳期间因母猪患病而消瘦;饲养管理不善, 在夏季畜舍通风不好, 母猪因过热不能吃进足够的饲料, 由于圈舍的条件限制, 断奶后几头母猪饲养在同1个圈内, 母猪咬架争食, 引起个别母猪消瘦不发情。

3.2 处理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 专业户及农村个体户应在饲料中调整, 增加1%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剂, 多给母猪饲喂青饲料, 可短期内给与母猪优饲并在日粮中加入脂肪 (3~5d) , 如经15~25d的调养管理未见发情者可作如下处理:第1天注射氯前列醇1支, 隔2天后用500~1000单位的绒毛膜促性激素或500~1000单位孕马血清肌注, 一般处置5~10d后可发情配种。

4 用于早期引产或流产

在母猪的饲养生产中, 由于配种不理想或因母猪发病, 长期医治无效, 为了保住母猪, 可采取引产措施, 直接注射1支氯前列醇进行引产。

5 母猪产后大出血

母猪产后大出血, 较难处置, 用其它药止血效果往往不理想, 但用前列腺肌注, 直接收缩子宫止血, 效果会比较理想。氯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类似物, 具有显著的溶解黄体作用, 毒性亦较小, 价格底廉, 充分认识并利用它, 可以轻松解决上述多种母猪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摘要:在母猪饲养生产中, 经常出现超期未产 (妊娠超过117d以上) ;母猪见怀孕迹象, 但迟迟未见生产即假孕;母猪断奶后体况正常, 超过14d未见发情;母猪由于错配公猪至不理想怀孕或因母猪疾病引起弱胎需要引产或流产;母猪产后大出血等复杂情况。上述的种种复杂情况都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药物---氯前烯醇 (PGF2a)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 就如何在母猪饲养生产中使用氯前烯醇作一些具体指导交流。

关键词:假孕,氯前烯醇

参考文献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8篇

关键词:缠绕机,直流调速器,PLC

0 引言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条国产工程胎胎面缠绕生产线于1996在三分厂投入生产,实现对23.5-25系列规格工程胎胎胚的胎面胶条进行层贴缠绕。其工艺流程简化框图如图1所示。φ120销钉螺杆螺杆挤出机传动系统采用英国CT公司的直流调速器控制;热挤出的胶条经缠绕辅线(从运输带→冷却鼓→缠绕站→缠贴头→缠绕鼓)的输送过程和缠贴过程的逻辑动作采用FX1N PLC控制。

1 技术改造的原因

随着工程胎工艺的成熟和生产任务的加重,老国产工程胎胎面缠绕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缠绕胎面工艺质量的要求和产量的提高,需要技术改进才能提高胎面胶条缠绕的产量和质量。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挤出机的直流调速器电气故障较多,励磁控制板在雷雨天气容易坏。

主要原因:雷电时分,大气中的高频电磁波的辐射干扰,引起励磁控制板的电感性元件发生频率共振,出现过流或过压而损坏。

2)主电机容易发生堵转,硬的胶料(如271#)无法正常从挤出机的口型挤出来。勉强挤出的胶条因表面粗糙、断面形状不规则而不能满足工艺质量的要求,而且在胶条向缠绕鼓上输送的过程特别容易断胶。胎面采用271#胶料进行缠绕时,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胎面缠绕工艺质量更不能满足。

主要原因:生产任务的调整后,原来在进口缠绕机上缠绕胎面的部分大规格胎胚(如18.00-25系列)外移到国产缠绕机上进行胎面缠绕,所用的胶料硬度加大、喂胶量增大。负载增大时,75KW挤出机直流电机的运行电流急剧增大、转速骤然下降甚至为零而发生堵转。

3)缠绕过程中,胶条容易断;若缠绕操作工发现不及时,未及时停车,容易造成缠贴头“空缠”,频繁手动补胶条的直接后果是缠绕胎面的外观形状差、断面和重量失控。

主要原因:缠绕辅线与挤出机之间以及缠绕辅线前后段之间的传动速度匹配精度不够;胶料的性能改变;且PLC电气控制系统无“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不能自动检测胶条供胶的连续性,发生“断胶”时不能自动停、起缠绕程序的执行,而是靠操作工人人工观察胶条的连续性、手动控制缠绕机的起停,这样会直接影响缠绕胎面的重量和工艺质量。

4)不能适应多规格缠绕任务,体现为生产能力不足。

主要原因:挤出机拖动能力不足;原PLC的用户程序缠绕配方号只有9个,不利于单机多规格缠绕胎胚的生产计划调整。

2 技术改造的方案

1)改进φ120螺杆挤出机直流电机的直流调速器控制系统。

2)改进PLC的电气控制系统。

3 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为解决原挤出机控制系统的电气故障多的问题,完善国产缠绕机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满足多规格缠绕生产任务和改进胎面缠绕的工艺质量的需要,对该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作了如下改进:将英国CT公司的直流调速器改换为SINMENS公司的6RA23系列直流调速器;增大挤出机拖动电机的功率;对连续供料的国产缠绕机增加“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并开发PLC控制器的程序,增大其数据处理能力,发挥控制系统的应有水平等。

3.1 直流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的改进

国产缠绕机的φ120挤出机的直流电机原采用英国CT公司的直流调速器MENTORⅡ进行调速,调速的方式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和改变磁通φ调速。将MENTORⅡ改为SINMENS公司的6RA23系列直流调速器后,主要采用电枢电压调速。这里比较两类直流调速器控制系统的调速功能的异同。

φ120挤出机的直流电机拖动系统具有典型的恒功率型机械特性,其负载转矩TL与转速n成反比,即TL=K/n(或K=TLn∝P);因此若胶料变硬TL,则挤出机的负载增大,螺杆的转速立即下降。

φ120挤出机的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为他励式,其机械特性方程式为:

由(1)式知,要改变他励直流电机的转速n,有三种方式:改变串入电枢电路的电阻Rad,改变电枢电压U,改变磁通φ(改变励磁电流If)。后面两种调速方式的机械特性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

其中最常采用的是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方式如图2所示,因为它的优点是在额定电枢电压范围内调速,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硬度不变,并且容易做到无级调速,控制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广。因此MENTORⅡ和6RA23直流调速器均采用了改变电枢电压调速的方式。

图3改变磁通φ(改变励磁电流If)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弱磁控制时,当磁通过分弱后,如果负载转矩TL不变,将使电动机的电枢电流Ia大大增加,电磁转矩增加,转速随着升高;如果调速前电动机已在额定电流下运行,那么,调速后的电枢电流将超过额定电流而严重过载,导致直流电动机温升过高、功率消耗大,效率下降,而且容易引起直流调速器电子板上的元器件发热、性能下降甚至损坏。这就是MENTORⅡ直流调速器采用改变磁通φ调速(改变励磁电流If)存在的主要问题;外加要将变电枢电压调速和变励磁调速的电路参数整定到最佳配合值的难度较大;故将MENTORⅡ直流调速器改为6RA23直流调速器:变电枢电压调速。

3.2 更换电动机

当直流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及拖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喂料均匀时,才能保证胶料平稳地从挤出机内挤出,得到的挤出胶量单位长度的重量和体积基本在一常数值。

由于进口缠绕机上缠绕胎胚外移到国产缠绕机上缠绕胎面,所用胶料硬度增大,导致挤出机直流电机的负载转矩TL增大为TL′。空载时,直流电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一旦带上负载,因TL′的增大超过了直流电机的额定启动转矩,这时直流电机的电枢转速立即下降、电枢电流骤然上升,直到出现堵转。看到的现象就是:胶料在挤出机内的蠕动性差,热挤出的胶料表面粗燥、色泽暗淡、几何形状不规则,挤出胶量单位长度的重量和体积波动很大;而且挤出机的螺杆常常因此不能转动。

分析原因是:生产负荷的增加,原有75KW直流电机的输出功率偏小。

解决办法:更换功率较大的直流电机90KW,增大直流电机的额定输出转矩和负载转矩抗衡。满足新的转矩平衡方程:TM′=TL′+Td。(TM′、TL′、Td分别是:电磁转矩,负载转矩和动态转矩)。

75KW直流电机的额定转矩:

90KW直流电机的额定转矩:

实践证明:3.1与3.2的改进解决了φ120螺杆挤出机控制系统输出功率和拖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大减少了直流调速器控制系统的电气故障。

3.3 增加“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

“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胶条供料的连续性。通过PLC的控制,自动控制缠绕机的停止和再启动,避免缠绕机出现缠绕鼓上无胶条的“空缠”现象。

所作的改进电路如图4所示。

在缠绕站的缠贴头位置(离缠绕鼓最近)增加了“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后,不仅能够检测到“断胶”,即发生了胶条供料不连续的情况;而且也能检测到胶条的“宽窄”。不管是发生“断胶”还是胶条过窄,光电开关的输出回路电路的状态均会发生改变,PLC程序检测到“断胶急停信号”后,立即暂停缠绕程序的执行,待胶条连续和胶宽正常后,又可启动缠绕机缠绕程序、完成后续的缠绕配方程序数据的执行。

增加“断胶”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的优点:可避免缠绕操作工发现“断胶”不及时而造成的缠绕鼓“空缠”胶条现象;避免手动补胶条引起缠绕胎面的外观有明显异常凹凸和重量波动过大等工艺质量问题;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等。

另外,调整、优化挤出机与缠绕辅线各传动段的速度控制参数,合理调节胶条的张力,尽量避免张力过大或过小引起“断胶”的发生。对国产缠绕机工程胎缠绕胎面的工艺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4 增加缠绕机的安全急停功能

在φ120冷喂料销钉螺杆挤出机的喂料口左、右侧均加装一个急停保护开关,在压型辊口型侧面也加装了一个急停保护开关,确保挤出机或压型辊的喂料口有急停保护功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3.5 开发PLC用户程序处理能力

技改前,FX1N PLC的用户程序缠绕配方号只有9个,胎面缠绕的规格数量受到限制,极其不利于单机多规格缠绕胎胚的生产计划调整。为适应多规格缠绕任务,重新开发了PLC的用户程序,将缠绕配方号的数量增加到20个,即可以在老国产φ120缠绕机上缠绕20种不同规格的胎胚胎面,大大提高了PLC的程序数据处理能力。

4 技术改进的效果

1)减少了φ120挤出机的直流电机调速器控制系统的电气故障,不必再担心雷雨天气会发生MENTORⅡ直流调速器烧坏励磁板的“自然灾害”故障。

2)便于储备通用的直流调速器,节约备件成本:技改前,MENTORⅡ直流调速器/台价值3万元左右;技改后,6RA2337直流调速器价值16732元/台。

3)实现了φ120挤出机的对271#等规格硬胶料的挤出,且挤压出的胶料形状规则,符合工艺要求。为分担McNeil缠绕机部分规格的胎胚胎面缠绕任务确立了可行性。

4)增加了自动检测胶条供料连续性的自动检测控制装置,通过PLC的控制,自动控制缠绕生产线的停止和再启动,避免出现缠绕鼓上无胶条的“空缠”现象;同时便于操作,避免“断胶”后操作人员手动补胶对胎胚一次缠绕合格率的影响,避免手动补胶缠绕胎面的外观形状和重量等带来不利影响。

5)开发了PLC的用户程序,将缠绕配方号由9个增加到了20个,增强了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便于单机多规格胎面缠绕计划的顺利完成。

5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国产工程胎胎面缠绕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曾出现了不能满足工艺质量和生产要求的棘手问题。“对症下药”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进,完善了PLC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解决上述棘手问题,明显提高了国产缠绕机缠绕胎面的工艺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了维修成本和备件成本,提高了老国产胎面缠绕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FX1N PLC编程手册[Z].

[3]MENTORⅡ直流调速器用户手册[Z].

国产化生产论文 第9篇

为抵御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家果断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拉动内需。计划重点放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无疑为低迷的汽车行业特别是卡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汽车行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装备业前景一片大好。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用于汽车平板纵梁数控冲孔,具有加工精度高、冲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加工过程全自动化及柔性化、既适应大批量生产,又适应多种类小批量生产等优点,现已在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厂车架生产中广泛应用。

2 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推出国产液压系统

随着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完善,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开始向二线厂家转移,于是为大型汽车厂商提供配套服务的专业生产厂越来越多,比如专业生产车架总成的车架厂。这些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获取利润,因此,他们选择设备时,除了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使用方面的硬性要求外,价格因素也是影响其决定的重要因素。我公司作为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的专业制造商,应该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掌握了成熟的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技术,产品在结构、功能和质量上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设备关键组成部分的配置上,采用国际上知名度高、质量好的产品,如西门子数控系统、INA导轨等,液压系统更是都采用了有“冲压领域的专家”称号的哈雷液压系统。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较大的价格优势,我们充分发挥公司液压设计能力,对哈雷液压系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详细了解了哈雷系统的特点及功能部件的作用,采用国内外优质的液压元件,开发了具有相同功能的液压系统,摆脱了对哈雷系统的依赖。经过对用户使用情况的跟踪了解,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在性能上已经达到哈雷液压系统的水平,而且在一些方面更具优势,赢得了用户的认可。系统总成本只有哈雷液压系统的1/3左右,为降低整机价格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3 国产液压系统的优点

3.1 采用高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作为动力源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其特性为特殊齿形设计,在液压行业被喻为“永不磨损的油泵”,是国际上几大著名公司为确保在液压行业的领先地位而重点开发和推广的品牌产品。具有低噪声、无脉动、长寿命的性能。

根据售后反馈的信息,哈雷液压系统液压泵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大,统计近几年的维修记录使用可以发现,哈雷液压系统运行1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液压泵磨损、无压力的问题。我们查询了有关资料发现,哈雷液压站原装的液压泵额定压力为23.5MPa,瞬间最高压力为25MPa,液压站设定压力为23.8MPa。也就是说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压力会超过其额定压力,而根据设计惯例,工作压力应低于额定压力。为此,我们询问了哈雷公司的专家,他们对液压泵这么短时间就损坏感到不可思议,理由是液压系统采用高压卸荷回路设计,当液压站压力达到23.8MPa时,液压站卸荷,整个过程中超过额定压力23.5MPa的时间很短,正常使用下压力不会超过其最高压力,不会对液压泵造成损害。但在两种情况下,液压泵会出现磨损:当油温超过60℃时,液压泵的最高压力就会降低,有可能低于使用压力,导致液压泵超压损坏,系统中配置的风冷却器能够保证油温低于60℃;当液压油清洁度不达标时,由于泵的工作压力很高,很细微的颗粒也可能对泵造成破坏。如果是这两个原因引起的损坏,哈雷公司都认为是客户使用不当造成的。这是由于欧洲的气温较低,而且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保证了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出现。而国内企业在使用设备时,没有定期维修保养的习惯,很少对液压油进行清洁度检测或定期更换滤芯,且因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哈雷液压系统在夏季经常出现油温过高报警。

我们立足于中国国情,选用的高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额定压力为25MPa,最高压力为32MPa,液压站设定压力为24MPa,工作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相同工作条件下,液压泵的耐磨性要远高于哈雷系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3.2 采用油冷却机制冷,可以较准确地控制液压油温度

油温过高会对液压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冲孔液压系统的发热量很大,为此,在系统中配置冷却器控制油温。目前哈雷系统自带的冷却器为风冷却机,因为风冷却机的工作特性,只有当风冷却机散热片内的油温高于环境温度20℃以上,风冷却机的散热和液压系统发热才会平衡。在南方很多地方夏季的环境温度经常会超过35℃甚至超过40℃,这时系统的油温就可能超过60℃,这个温度对液压系统已经属于危险温度。采用油冷却机可以不用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能够将温度控制在比较精确的范围内,经过试验,当设定控制温度为40℃,油冷却机可以将油温控制在45℃以内。

3.3 独立的冷却过滤回路,使液压系统始终处于过滤状态

该冷却回路配有独立的电机和油泵,既可自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只要液压系统通电,冷却系统就可以进行工作。对于没有滤油机的用户,在向油箱内加油时不必开启高压泵,只需单独启动冷却过滤回路,对油箱内的油就可进行过滤清洁。

3.4 合理的管路设计

硬管连接采用先进的卡套式连接形式,取代原来的焊接式连接,选用高质量的卡套式接头,整个管路既美观又避免了因为焊接质量导致的漏油。软、硬管布置合理,并对管路固定,减小了系统的振动和冲击,避免由于液压振动而漏油或对关联部件造成破坏。

3.5 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

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是客户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如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可能导致全线停产,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客户要求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公司能够迅速作出响应,并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由于哈雷液压系统元件在国内没有库存,在发生元件故障时,必须从德国购买,至少要花费6周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是客户绝对无法接受的,而且因为成本过高也会导致客户的抱怨,给售后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国产液压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加入了“方便维修保养”的要求,选用的都是公司常用的元件,在国内有大量的货源,而且质量可靠、价格便宜,方便售后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4 国产液压系统的不足

生产效率略低于哈雷液压系统。生产效率是客户在购买设备时关注的重点,由于汽车纵梁的孔非常多,液压系统的冲孔速度和频率对机床效率影响较大。按照客户要求并参照哈雷液压系统的冲孔频率,国产液压系统设计速度为“在25mm冲孔行程下,单次冲孔循环耗时310ms(可用PLC测得),冲孔频率60次/min”。略小于哈雷液压系统的“单次冲孔循环耗时290ms,冲孔频率62次/min”。

在送料速度x轴40m/min、y轴20m/min的工况下,加工长9500mm,宽440mm,364孔,料厚8mm的汽车纵梁平板实际耗时为7分50秒(计时段为从侧推开始,经一个工作循环,至x向送料机构退回原始位置为止,下同),平均每分钟加工48个孔,远达不到液压系统的最大冲孔能力。可以估算出作为评价生产效率的长12000mm,宽500mm,350个孔,料厚8mm的汽车纵梁平板加工时间约为8.8min(实际工作时,y轴耗时最多,因此,可根据工件宽度估算加工时间),整机的加工效率已经与配备哈雷液压系统的生产线平均耗时8.5min很接近。

5 结束语

综合比较,在生产效率上,国产液压系统与哈雷液压系统的差距很小,而具有的优点更适合国内的使用环境,其价格优势更是明显。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不再盲目的追求大品牌、高配置,性价比高的设备才是他们的首选。这就为性能好、价格较低的配置国产液压系统的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提供了更多市场机会。

摘要:国产液压系统在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其液压系统整体设计合理,采用的元件质量高、价格便宜且货源充足,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总成本,为降低整机价格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哈雷液压系统相比,在液压泵寿命、系统冷却、维修保养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加适合国内用户的使用环境。本文介绍了国产液压系统在汽车纵梁平板数控冲孔生产线中的应用,指出了它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流体传动与控制,国产液压系统,应用,数控冲压生产线

参考文献

[1]赵加蓉.汽车底盘纵梁数控冲孔生产线的应用与发展.汽车制造业,2006,(4).

[2]胡启林.科技领跑高端先行.中国工业报,2010-03-18.

[3]赵静一,孔祥东,马宝海,上官倩倩.液压系统可靠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1999,(1).

“棱镜门”引发信息安全“国产化” 第10篇

“棱镜门”计划曝光,据悉,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公司的服务器,监控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资料。这一事件历经半年,不断升温发酵,影响深远。无论事态如何发展,产业界还是在2013年掀起了有关信息安全的热烈讨论,云安全以及移动安全更是关注焦点。

6月中旬“棱镜门”的曝光,暴露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我国从个人到企业、政府,再到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敲响警钟:建立国家级信息安全“长城”刻不容缓。

此外,纵观2013年,3G/LTE、宽带等基础网络的不断升级,大数据时期快速来临,社交、电商等新兴互联网应用持续涌现以及移动互联、云计算的发展,这些种种变化在带给人们更便捷、更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跟多安全隐患。

棱镜门掀起安全国产化热潮

可以看到,“棱镜门”让全球各国对于互联网信息安全以及民众隐私保护的深层次思考。而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以国外产品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面临极大安全隐患,同类国产关键软硬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用户认可度不足,国内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亟待提升。“棱镜门”事件正是对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知识产权能力的一次警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今年表示,“棱镜门”计划使人们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产生了用国产软硬件替换进口产品的需求。

据悉,在棱镜门影响下,今年金融、电信、国防、政府等多个行业开始在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中选择国产设备。以通信行业为例,据了解,在中国电信2013年IP类设备集采中,一些国外供应商颗粒无收,多家国产厂商中标,充分说明今年的国产化替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趋势。“‘棱镜门’事件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发展的新的机遇。”中国电信相关安全专家告诉记者。

事实上,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用户的个性化安全防护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这就更需要贴身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国产安全厂商优势逐渐显现。

锐捷网络副总裁刘弘瑜表示,国产网络设备或解决方案的优势一是在于对信息安全等敏感数据的自主可控,这一点本次的棱镜门事件已经做了最好的例证;二是对本土客户需求的透彻了解、服务的快速响应、成本优势等。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国产厂商的优势也会更加凸显。

云安全依然是关注热点

2013年,由于云计算的成熟,数据中心的内部资源逐渐被虚拟化,传统的基于物理隔离的防护机制难以有效保护基于虚拟环境的信息安全。涉足云计算的厂商纷纷大力提高云计算平台的可靠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以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在中国,云计算近两年来也快速落地,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云安全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对云服务心存忧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在把信息存放在云中后,就会面临着传输过程中泄漏、数据被盗窃或者破坏等问题,尤其是2013年这样的问题愈演愈烈。

谈及解决之道,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徐志发指出,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建成一个云服务的安全标准体系和等级相关的平台考核体系,也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标准,包括等级评估,这需要整个行业来推动促进,从而打消用户的对云服务安全防护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服务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运营商、安全企业均大力推广各自的解决方案。如中国电信“安全云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可。

在国内市场上,国产厂商如山石网科和东软等积极发力云安全,推出了优秀的云防火墙、云管理平台等。不过,由于资金和技术积累限制,许多云安全防护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移动安全市场走向成熟

201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和应用,这些系统漏洞的危害性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其次,企业包括一些地方运营商开始考虑部署BYOD解决方案,这将使得企业级移动安全防护更加复杂。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国内4G的快速发展,传统攻击手段向手机平台转移速度将可能加快。此外,今年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也让手机安全变得愈加重要。

面临威胁,国内电信运营商加强了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从网络、终端、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防护。而网络厂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巨头等产业链各方纷纷推出众多手机安全方案。用户也倾向安装手机安全软件。以腾讯手机安全软件为例,截至2013年11月,安全管家云开放平台已累计检测手机应用超过35亿次,查杀手机病毒突破1400万次,移动安全服务覆盖约2.5亿安卓用户,覆盖率高达90%。

然而,尽管手机安全问题已广为人知,但手机安全防护仍较为低效。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鑫表示,我国手机安全软件安装率并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当前智能手机安装安全软件的比例仅为70%,远不及PC端的96.5%。

因此,基于2013年市场分析,未来移动终端安全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用户更高度的重视,为有效防护手机恶意软件的侵害,各方应联合打造移动终端安全“长城”。

18.3亿

上一篇:教与学有效整合下一篇:独生子女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