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2024-05-11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精选8篇)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52例1型糖尿病患儿,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16岁,平均(10.6±3.3)岁;平均糖尿病病史(7.4±3.6)年;均无DN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指标异常,无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除胰岛素治疗外均未服其他药物。同时另设51例正常对照组,为本中心年龄及性别比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15岁,平均(10.2±3.0)岁;均无肾病史、高血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史。

1.2仪器与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并立刻在4℃下离心,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24 h尿微量白 蛋白排泄 率(urine albuminexcretion rate,UAER)由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用99Tcm-DTPA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计算。

1.2.2彩色多普勒肾血流测定采用东芝SSA-660A及日立EUB-7000H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5~10 MHz。空腹8~12 h状态下,记录脉搏和血压后,行二维超声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侧卧位以及俯卧位,先测量肾脏大小,观察肾脏形态及内部情况,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肾门部肾动脉主干及肾内各动脉分支形态、走行以及血流充盈情况,嘱患儿吸气后屏气,局部放大后取样容积定位于肾叶间动脉起始段,彩色脉冲多普勒显示其血流频谱,血流与声束的夹角 <60°,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 并计算出RI :RI=PSV EDV/PSV,记录至少5个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取其平均值(图1、2)。所有检测均由同1名主治医师操作。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组FBG、Hb A1c、G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左肾RI、右肾RI以及双肾平均RI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3。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以及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双肾平均阻力指数与临床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糖尿病组双肾平均RI与Hb A1C(r=0.96,P<0.01)及发病时间(r=0.31, P<0.01)呈正相关,RI与GFR(r=0.18,P>0.05)、收缩压(r=0.13,P>0.05)以及舒张压(r=0.09,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中RI与临床实验各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双肾平均RI的点状分布见图4。

注:FBG:空腹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GFR:肾小球滤过率;RI:阻力指数

注:Hb A1c:糖化血红蛋白;GFR:肾小球滤过率;RI:阻力指数;-为无数据

3讨论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制未明,病因是体内胰岛素不足。DN是1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致病因素是慢性高血糖所致肾微血管系统功能和结构异常。DN潜伏期患儿临床可无任何表现,尿微蛋白出现之前,组织学上可能出现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5,6],系膜基质增宽,其严重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因此,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可以作为糖尿病病情进展风险的主要预测值,但由于肾组织活检是一项有创检查,对于糖尿病患儿一般不作首选。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虽然无法代替肾组织活检,但它是一种诊断肾脏各种疾病可靠的方法,在研究肾脏血流情况时,不仅能提供血管形态学方面的情况,同时可以提供生理学数据,为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提供简单、适用、无创性的方法[7]。

糖尿病可致肾血管损害,继而导致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用于检测肾血流变化情况在DN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肾血管RI反映了肾内血管阻力的变化,与血管的顺应性有关,Gao等[8]发现RI增高与肾血管间质性疾病有关,包括糖尿病间质性疾病,其原因可能是血管顺应性减低,导致阻力增加。陈景钗等[9]报道DN极早期肾血流量升高,致肾小球高滤过,高内压、若高灌注状态持续,微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肾动脉RI增高。Saif等[10]研究发现高滤过功能肾脏比正常滤过功能肾脏的平均RI显著降低,RI<0.5诊断高滤过功能肾脏有高度特异性。本研究所有叶间动脉RI值均 >0.5,虽然糖尿病组GF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在糖尿病组中,GFR与RI无明显相关性,原因可能为本组糖尿病患儿并未进入DN阶段,GFR均在正常范围内。

动脉RI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血管功能,提示器质性病变的存在[8,9,10,11]。国内外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动脉RI与相应组织器官病变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日趋增多。但目前对DN患者肾动脉RI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国内多数研究探讨成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肾病,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DN患者肾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应用研究较少。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肾动脉RI与并发DN早期临床阶段间关系的研究数据比较缺乏,其肾内动脉RI增加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

本研究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儿童肾叶间动脉RI的变化,糖尿病组患儿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均正常。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所有的叶间动脉RI值均 <0.75(为健康成年人和6岁以上儿童正常值的阈值),但糖尿病组叶间动脉RI明显大于对照组。Hb A1C反映了患儿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叶间动脉RI与HbA 1C呈正相关,RI随着Hb A1C的增加而增高,故RI能间接地反映近阶段血糖总体控制水平。叶间动脉RI与糖尿病患病时间亦呈正相关,糖尿病病程越长,叶间动脉RI则越高。本研究发现叶间动脉RI是观察肾内动脉血流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肾内动脉在DN不同阶段的受损程度。Youssef等[11]研究发现肾叶间动脉平均RI>0.65可以考虑诊断为DN,与本研究结果相仿(叶间动脉平均RI为0.64±0.04), 故可认为肾叶间动脉RI变化能间接提示儿童DN潜伏期的存在。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更多文献对糖尿病儿童肾叶间动脉RI的变化进行评价,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在流行病学上不具有代表性,对此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儿科护理 教学设计

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是儿科护士的基本素质。但动脉导管未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是一个老师拿一个模型,一群学生听老师讲,学生依靠空间想象,在头脑中模拟血液循环过程,教学效果欠佳。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1]。将其引入护理教学后,学生能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2],内容直观、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教学,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述如下。

1.教学目标

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动脉导管;说出胎儿血液循环过程;描述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力目标:运用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解释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情感目标:增强尊重生命意识,树立爱护婴儿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教学难点为动脉导管解剖结构。

2.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运用网络课件助学助教,通过三维动画全程、动态、准确地模拟正常、异常血液循环过程,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薄弱的不足,加深对抽象机制的理解,利用学校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医学教学素材库,以及丁香园、中国护士网等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感知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痛苦,引发学生对动脉导管未闭的思考,促进教学目标达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三项学习任务层层递进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做到“学会、会学”。

3.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QQ分享学案、视频资料。设计案例展示、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探索新知等四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3.1案例展示、导入新课

播放新闻片段,学生感知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的危害,博得学生对患儿的同情后,提出“先天性心脏病为什么让小裕嵘与同龄儿不同?”这个问题,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3.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采用任务驱动法,制定三项任务: 认识动脉导管;探究正常新生儿血液循环;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三项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2.1任务一,认识动脉导管

利用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填一填,采用通关原理,回答错误系统给出提示,不能进入下一题。回答正确,则进入下一题。再次回答正确后,系统给出一个卡通小铲,作为奖励,学生依靠指示用小铲在正常心脏上人为开通“动脉导管后”,观看极富立体感的动脉导管未闭图。

3.2.2任务二,探究正常新生儿血液循环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任务二分成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回顾正常成人血液循环;子任务二:探究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子任务三:探究生后血循环改变。三个子任务打牢基础,逐级深入。子任务一:回顾正常成人血液循环。在该阶段,温故知新,利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回顾《人体结构》、《人体生理功能》相关知识,观看成人血循环视频,帮助学生更为感性地认识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成人血液循环,而不再局限于书本以及模型。子任务二:探究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当学生已有正常成人血液循环认识后,由胎儿在母体内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胎儿不能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没有肺循环,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开始想一想,同学依据胎儿血液循环途径找到空缺内容,完成整个胎儿血液循环图。

完成子任务一和二后,请学生将选项归类到成人、胎儿血循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子任务三:探究生后血循環改变。随着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生活环境的改变,生后血循环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脐带结扎、卵圆孔关闭、动脉导管闭合。依托医学素材库资源,模拟新生儿血循环,引导学生思考:卵圆孔、动脉导管未闭合会出现哪些问题?为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基础。

3.2.3任务三: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

利用小游戏模拟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大小,探究压力不同,动脉导管内的血流方向。全程动态地模拟动脉导管未闭的动画,其中穿插动脉导管闭合后血流特点,两者对比。学生通过交互页面可自主选择观察内容,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清晰直观,容易理解掌握.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组内、组间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请同学在网络学习平台模拟动脉导管未闭血液循环,答对时提示微笑表情,答错时提示哭泣表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拾遗补缺。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关键点后,利用学生已有的医学基础知识,请同学总结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确定疾病类型,结合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由小组讨论,拟定护理措施,临床案例的展示超仿真,与学生的未来职业挂钩。利用局域网,教给师出一系列护理措施,请学生选一选,检测学习效果。

nlc202309011736

3.3练习考核,及时评价

进行习题测试,巩固学习成果,实现即时评价。习题测试系统随机抽取题目,依据通关原理反馈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运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不足。试题完成后,立即得到考核测评成绩及正确答案,增强了考核测评的趣味性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设计评价表,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将考核结果及时上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螺旋上升的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教师将前沿医学技术、法洛四联症血流特点视频传至微博,同学们可在课外时间观看学习,与学生互动,把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外,同时要求同学们自己也寻找相关资源上传至微博和大家共享。

3.4布置作业,任務拓展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实践领域[3]。针对学生对网络信息敏感的特点,以丁香园以及中国护士网为依托,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制作先天性心脏病宣传板,在社区讲解、发放,达到学有所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归属感。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做到了“教学评”合一,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不仅呈现单纯的文字,而且还能输出图象、动画、视频和声音动态模拟正常及异常血液循环过程,把抽象变清晰直观,生动活泼。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为指导。信息化技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4]。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新职教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做到“学会、会学”。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可行的、可推广的[5]。

参考文献:

[1]赵克蕊.高学全.现代信息技术在涉外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8):93.

[2]潘萍,战金霞,潘伟.浅谈以多媒体技术为框架的护理教学新模式[J].护理研究,2004,18(8A):1400.

[3]郑旭东,张振宁.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13-19.

[4]薛桂蛾.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7(20):8-9.

[5]林燕茹. 现代信息技术在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13-3814.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01~2012-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60例窒息新生儿, 均为足月新生儿, 并符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38例, 女22例;胎龄37~41周, 平均 (39.00±1.21) 周;出生体重2500~3800 g, 平均 (3200±186) g。以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4]为标准分为轻度窒息组 (38例, Apgar评分4~7分) 和重度窒息组 (22例, Apgar评分0~3分) 。选择同期入院、无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的2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窒息组与对照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新生儿均无肾积水、输尿管狭窄等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及第3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儿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酌情给予氧疗,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 维持心率及血压在正常水平, 常规使用多巴胺保证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 改善肾组织细胞的代谢状况。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和GE Logiq 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4~10 MHz, 患儿取仰卧位, 经侧腰部冠状切面清楚地显示肾动脉, 取样点对准肾动脉主干, 取样线与血管尽量平行,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多次检测双侧肾动脉主干收缩期峰值流速 (Vs) 及舒张末期流速 (Vd) , 超声医师手动测量或计算机自动显示Vs、Vd、阻力指数 (RI) , 上述所有参数取左、右侧肾动脉主干的平均值,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

所有新生儿每次彩色多普超声检查后收集尿液, 离心后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尿ET-1水平, 试剂盒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 各组Vs、Vd、RI及尿ET-1水平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Vs、Vd、RI与尿ET-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及尿ET-1水平改变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Vs、Vd、RI及尿ET-1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出生后第1天, 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均较对照组降低、RI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变化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出生后第3天, 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动脉主干血流Vs、Vd较第1天降低、RI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变化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及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尿E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变化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同一例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及第3天尿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及图1、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图1患儿男, 体重, 评分分, 轻度窒息, 出生后第1天血流频谱

图2患儿男, 体重3.2 kg, 1 min Apgar评分1分, 重度窒息, 出生后第1天血流频谱

2.2 Vs、Vd、RI与尿ET-1水平的相关性

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第1天、第3天肾动脉主干Vs、Vd与尿ET-1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 (r=-0.823、-0.845, P<0.01) , RI与尿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785, P<0.01) 。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已经广泛用于监测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其频谱多普勒可以通过测量血流参数半定量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状态和血流阻力。Vs反映了收缩期肾血管充盈速度和血流供应的强度;Vd反映了舒张期肾脏血流灌注量;RI与血管弹性和肾间质改变有关, 能较好地提示小血管的血流量, 从而反映肾血管床的阻力状态。新生儿窒息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较大, 肾动脉血流速度可以减低至50%[5,6]。

ET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 能广泛地引起各类血管平滑肌收缩, 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不易减退。目前已知生物体内有4种异形肽存在, 其中ET-1在体内含量最高, 以低水平发挥其生理功能。肾血管对ET-1最为敏感[7], 主要表现为增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阻力, 引起肾血流量减少, 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促使近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 引起尿钠排泄和尿量明显下降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另外, 新生儿窒息后的缺氧使躯体发生应激反应, 全身血管内皮细胞非特异性地增加ET-1的含量, 同时也可以引起肾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分泌ET-1, 故新生儿缺氧时ET-1含量可以骤然增加。上述因素共同促使新生儿肾脏形成恶性循环的缺血状态。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发现, 窒息新生儿尿ET-1水平在窒息早期即显著增加, 且含量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8]。

本研究中, 患儿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酌情给予氧疗,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 维持其心率及血压在正常水平, 而且常规使用多巴胺使肾等重要脏器有良好的灌注, 改善了肾组织细胞的代谢状况。窒息组新生儿第1天RI与尿ET-1水平呈正相关 (r=0.785, P<0.01) , 表明RI与ET-1产生的强烈缩血管效应有关, 与前期研究报道的肾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也是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之一这一结论一致[9]。随着治疗的进展, 出生后第3天尿ET-1水平较第1天无明显降低, 其可能原因是新生儿一旦发生缺氧, 随后发生的应激反应所产生的炎症因子相互作用, 使ET-1含量在及时纠正缺氧状态后一段时间内仍持续在高水平。出生后第3天, 窒息组新生儿肾动脉主干Vd及Vs均呈下降趋势, RI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即使缺氧得到纠正, 但ET-1在低水平状态下仍能产生缩血管效应, 使新生儿肾血流灌注阻力增大, 血流速度减慢, 从而使血流灌注量减少。窒息新生儿肾血流灌注量及灌注状态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而新生儿自身体质的差异也会使这一时间有所差异。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即使肾损害的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 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时, 仍应该及时正确地加强干预治疗。

总之, 肾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及RI可以用于评估窒息新生儿的肾血流灌注状态, 间接评估了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程度, 对于评估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46.

[2]邓映英, 李海贞.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7) :89-90.

[3]唐章华, 董文斌, 冉隆瑞, 等.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监测指标的对比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1, 3 (1) :98-99.

[4]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012.

[5]董文杰.血流动力学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0) :72-73.

[6]杨荣, 李明星, 陈晓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窒息新生儿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 (4) :278-281.

[7]Neuhofer W, Pittrow D.Role of endothelin and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renal disease.Eur J Clin Invest, 2006, 36 (3) :78-88.

[8]罗越, 李明星, 李昆萍, 等.窒息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窒息程度关系的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1 (12) :825-827.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和产科60例新生儿,窒息组新生儿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胎龄37~40周,出生体重2.5~4.0kg,根据Apgar评分标准[1],其中Apgar评分0~3分20例,为重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20例,为轻度窒息。Apgar评分>7分的健康对照组20例,为同时期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均为产后24h内,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明显影响肾功能的疾病,并排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2 仪器与方法

(1)采用GE LOGIQ 9和Philips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0MHz。新生儿取仰卧位,经侧腰部肾冠状切面,清楚显示肾主动脉,取样点对准肾主动脉,取样线与血管尽量平行,声束与血流夹角<60°,多次检测双侧肾主动脉Vs、Vd、RI,所有参数均取左、右肾主动脉平均值,由同一人操作。(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尿ET-1水平。(3)抽取所检新生儿静脉血3ml,检测血清Cr、BUN水平。Cr检测用酶法,BUN检测用谷氨酸脱氢酶法。

首先根据健康对照组检测值,设立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血清BUN、Cr和尿ET-1的正常参考值上限,高于此值者视为异常;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正常参考值下限,低于此值者视为异常;并计算异常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设立健康对照组的正常参考值上、下限(x±1.96s),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变量间相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新生儿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RI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组降低更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图1、图2。

2.2 各组新生儿血清BUN、Cr及尿ET-1水平变化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患儿血清BUN、Cr值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BUN、Cr值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窒息组患儿尿E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各组指标异常检出率

各窒息组Vs、Vd、RI及ET-1异常检出率较高,而血清BUN、Cr异常检出率较低。各窒息组Vs、Vd、RI异常检出率均高于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轻度组P<0.01,重度组P<0.05);各窒息组与ET-1的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同窒息程度组新生儿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清BUN、Cr及尿ET-1的相关性分析

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轻、重度窒息组Vs、Vd、RI与BUN、Cr及ET-1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且Vs、Vd与BUN、Cr及ET-1之间呈负相关,RI与BUN、Cr及ET-1之间呈正相关。见表4。

3 讨论

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全身多脏器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引起潜水反射,即血液重新分布,机体为保证心脏等生命器官的供血供氧,反射性肾动脉收缩,同时缺氧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高,使肾血流灌注减少,肾脏发生缺氧缺血,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量减少,造成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而窒息解除恢复供氧时,肾动脉反射性地扩张,使肾脏出现血液再灌注性组织损伤,再灌注损伤可能系窒息后肾损伤的关键所在[2]。有研究指出近端肾小管细胞对缺氧特别敏感,因此缺氧缺血性肾损伤主要发生在近端肾小管细胞,而且多为微小损伤和亚细胞结构损害,与能量代谢障碍、胞浆内钙离子升高,一氧化氮、氧自由基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等产生过多有关[3],也可能与窒息后一些血管活性物质产生过多,血液和尿液中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等释放增多有关[4,5]。

目前,检测血清BUN、Cr仍是大多数医院用来反映新生儿肾功能的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化验指标,用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导治疗。但血BUN和Cr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二者可在正常范围,它们与GFR下降之间的负相关非直线关系,而是呈反抛物线形式,即当GFR下降至50%~60%以后才引起血BUN或Cr上升[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窒息组新生儿血清BUN、Cr均升高,但轻度窒息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异常率也较低,说明血清BUN、Cr用于检测早期窒息新生儿肾损伤阳性率低,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所以血BUN、Cr不能用于早期肾损害检测,只能作为一项筛选指标。

注:均P<0.01

注:与同组BUN、Cr异常检出率比较,(1)P<0.05,(2)P<0.01

注:(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注:(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ET是日本学者[7]1988年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血管收缩肽,ET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是至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ET-l可引起肾血流量下降并增加肾血管阻力,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曲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尿钠排泄和尿量明显降低[8]。正常情况下以低水平发挥生理功能,窒息后躯体应激反应使全身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增加,同时缺氧也可使肾脏ET-1分泌增加,更加重了肾脏缺血,造成恶性循环。本研究发现窒息新生儿尿液中ET-1水平显著增加,发生在窒息的早期,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且其异常率达1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以作为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之一。

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另一个重要辅助诊断方法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肾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对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可定量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状态和血流阻力指数。窒息缺氧对新生儿肾血流变化有显著影响,主要为血流灌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从而使血流灌注量减少。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大,肾动脉血流速度可降低50%[9]。还有研究证实缺氧和血流动力学的病理变化是新生儿窒息肾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0]。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天,窒息新生儿血流速度减慢,肾主动脉Vs、Vd降低,以舒张期流速降低最为明显;RI增大示肾血管阻力明显增加,以重度窒息新生儿变化较显著,窒息程度越重,以上指标变化越大。

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否与血清尿素、Cr及内皮素水平的改变有关,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显示窒息患儿Vd、Vs与血清BUN、Cr及尿ET-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I与血清BUN、Cr及尿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轻度及重度窒息组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与血清BUN、Cr及尿ET-1水平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尿ET-1水平异常率在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均显著高于BUN、Cr,敏感性很高,故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指标。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肯定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BUN、Cr及尿ET-1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至少已知窒息造成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窒息新生儿血清BUN、Cr及尿ET-1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新生儿窒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新生儿早期肾损伤提供了依据。

新生儿窒息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症状难以察觉,早期联合应用多种灵敏指标监测肾功能是必要的。虽然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的检测指标很多,但临床常用指标并不多。肾损害绝大多数呈可逆性改变,早期诊断、治疗可以防止肾功能衰竭,因此,寻找方便、可行、可靠的检测指标是当前重要任务。从本研究发现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尿ET-1的敏感性优于BUN、Cr,故可作为评价早期肾损害的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窒息新生儿肾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Apgar评分标准将60例新生儿分成轻、重度窒息组及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主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内皮素-1(ET-1)水平。依据健康对照组设立正常参考值上、下限,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视为异常。同时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各窒息组Vs、Vd、RI及ET-1异常发生率更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窒息组BUN、Cr异常发生率低,仅重度窒息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患儿Vs、Vd与BUN、Cr、ET-1之间呈负相关(P<0.01),RI与BUN、Cr、ET-1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伴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提示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判定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肾疾病,创伤和损伤,窒息,新生儿,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用新生儿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

[2]石晶,向龙,姚裕家.新生儿窒息肾损害及肾功能监测.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6):284.

[3]陈文彬.诊断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342.

[4]张本金,董文斌,唐章华,等.窒息新生儿尿中内皮素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l1(3):73-79.

[5]李明星,董文斌,陈跃,等.窒息新生儿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尿液中内皮素变化的关系研究.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1):16-18.

[6]唐晋清,傅相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多指标监测.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4):65-67.

[7]Yanagisawa M,Kurthara H,Kimura S,et a1.A novel potent vasoconstrictor peptide produced by vasocular endothelial cell.Nature,1988,332(5):411-415.

[8]Neuhofer W,Pittrow D.Role of endothelin and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renal disease.Eur J Clin Invest,2006,36(3):78-88.

[9]董文杰.血流动力学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72-73.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的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设置为观察组, 同期且同龄的70例体检示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照中, 男性38例, 女性32例, 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 (54.1±6.0) 岁。观察组中, 男性39例, 女性31例, 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 (54.0±5.8) 岁, 肾功能分期:1期者15例, 2期者18例, 3期者20例, 4期者1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两组均有均衡性。

1.2 方法: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进行检查, 研究对象均于侧卧位下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为7.0~13.0 MHz, 将其进行细致探查, 然后将肾动脉血流参数指标 (Vmax、Vmin及RI) 进行细致检查, 并统计检查结果。然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肾功能分期者的肾动脉血流参数 (Vmax、Vmin及RI) 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方式为t检验和χ2检验, 软件采用SPSS16.0, 检验水准α=0.05,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61±0.05) m/s、 (0.20±0.04) m/s及 (0.62±0.05) , 观察组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50±0.03) m/s、 (0.12±0.02) m/s及 (0.72±0.08) 。

观察组中1期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60±0.05) m/s、 (0.19±0.04) m/s及 (0.63±0.06) ;2期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53±0.04) m/s、 (0.15±0.03) m/s及 (0.70±0.07) ;3期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48±0.03) m/s、 (0.11±0.02) m/s及 (0.78±0.08) ;4期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Vmin及RI分别为 (0.42±0.02) m/s、 (0.07±0.02) m/s及 (0.85±0.09) 。

观察组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及Vmin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低于分期较低者, 观察组RI则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高于分期较低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实质呈现进行性受损的情况, 肾功能处于较差的状态, 而临床中关于本病的研究并不少见, 其中关于本病患者血供尤其是肾脏血供的研究即相对多见, 而肾动脉血流参数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面[2,3], 对其的相关研究即不少见, 但是关于此方面的细致研究, 尤其是关于肾血流参数对患者肾脏功能诊断及分期的细致价值研究却相对不足, 因此此方面的进一步细致探讨价值较高。本文中我们就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究, 结果显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动脉血流Vmax及Vmin均低于健康同龄人员, 而RI则高于健康同龄人员, 且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突出, 表现为分期越高其异常程度越高, 说明上述血流参数指标对于疾病诊断与分期均有较高的价值。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处于较差的水平, 且肾功能分期对患者的肾血流参数变化影响较大[4,5,6,7,8,9]。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本院的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设置为观察组, 同期且同龄的70例体检示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然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不同肾功能分期者的肾动脉血流参数 (Vmax、Vmin及RI) 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肾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max及Vmin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低于分期较低者, 观察组RI则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高于分期较低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处于较差的水平, 且肾功能分期对患者的肾血流参数变化影响较大。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动脉,血流参数

参考文献

[1]梁蕾, 郭君, 梁媛, 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9) :612-615.

[2]崔万善, 张明子, 吴雨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慢性肾功不全代偿期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0) :2456-2457.

[3]董怡, 陈为民, 王文平, 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状态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20 (1) :30-33.

[4]汪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逆性因素观察 (附56例报告) [J].贵州医药, 2005, 29 (2) :147-148.

[5]杨益虎, 石莹, 陈伟明, 等.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 2004, 11 (1) :114-115.

[6]包铧, 胡作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 4 (8) :591-592.

[7]楚若鹏, 吴广礼, 刘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04.

[8]陈凤霞, 张震.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彩超检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15) :34-35.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尿蛋白正常组(24 h尿蛋白定量<0.15 g)36例、早期DN组(0.15g≤24 h尿蛋白定量≤0.5 g)52例和临床期DN组(24 h尿蛋白定量>0.5 g)62例。尿蛋白正常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7~68岁,平均(52±7)岁;早期DN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40~70岁,平均(54±8)岁;临床期DN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39~69岁,平均(53±10)岁。同时选取5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等,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8~70岁,平均(53±10)岁。DN组患者排除慢性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阴道炎、发热、酮症酸中毒、近期应用过肾毒性药物等。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Philips 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凸阵探头,频率为2.5~5.0 MHz。患者空腹,采取侧卧位,先以二维超声对肾形态结构、结构进行观察,注意肾实质回声,在肾脏测量标准切面确定后冻结图像,对肾脏大小进行测量。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肾血管床彩色血流信号,再使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肾血流参数,于肾脏主肾动脉(MRA)、肾窦部段动脉(SRA)、肾锥体叶间动脉(IRA)取样,声束和血流夹角小于60°,嘱咐患者吸气后屏气,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血流阻力指数(RI),作好记录。

1.3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比较:DN组中临床期DN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Vs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的IRA Vs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N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Vd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N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

2.2各组肾脏体积大小比较:对照组平均肾脏体积为(116±33)cm3,尿蛋白正常组为(122±34)cm3,早期DN组为(125±26)cm3,临床期DN组为(98±29)cm3。对照组、尿蛋白正常组与早期DN组3组相比,肾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期DN组肾脏体积明显小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有明显延长,但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DN是其中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4]。随着DN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损害呈不可逆性,终末期即可引起尿毒症,由DN引起的尿毒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临床若能对DN进行有效预测,对于预防DN的产生或延缓DN进展无疑能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早期DN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

由于DN损害的是肾脏微血管,故DN在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引起肾脏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7]。健康人体内肾动脉血流呈现出“树枝”状,并逐级分支,而DN导致的肾脏血管损伤则是由末梢往主干方向逐步发展,因此对靠近末梢的肾脏小动脉进行检测对检出早期肾损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叶间动脉因靠近末梢且走行平直易于显示,因而成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最佳取样点[8]。DN患者肾损害早期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增大且基底膜增厚,肾小球高滤过,伴随着疾病的进展,肾损害越来越严重,可导致肾小球逐渐硬化,肾脏血流灌注因此降低[9]。肾实质及血管损害的主要表现即是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本研究中,通过对DN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随着DN病情进展,患者的肾脏体积可逐渐增大,而肾脏血流灌注则逐渐减少。其中对照组与尿蛋白正常组DN患者的肾脏血流丰富,且均匀分布,各级血管呈连续“树枝”状彩色血流。而早期DN组与临床期DN组患者肾内血流信号则逐渐减少,这2组的肾损害逐渐加重,尽管主肾动脉仍清晰可见,但肾内动脉可见变细或粗细不等,部分动脉可见突然变窄,或出现截断。随着DN病情越来越严重,肾脏血管床损害逐渐加重[10]。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包括Vsmax、Vdmin、RI,其中Vsmax反映的是肾血管充盈度,Vdmin反映的是肾脏内血流灌注量,RI反映的是肾血管床阻力,其中RI因不存在角度影响,故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肾血流动力学状况。一般将RI>0.7视为肾血管损害的参考标准,因为DN肾损害是以微小血管受累为主。Milovanceva-Popovska和Dzikova[11]的研究显示,若RI>0.7提示DN或已进入临床期。本研究中,DN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加重RI逐渐上升,而Vsmax、Vdmin则逐渐下降。由此可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早期预测DN肾损害程度的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本研究通过对比各组肾脏大小可见,尿蛋白正常组与早期DN组的肾脏体积要大于对照组,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3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期DN组的肾脏体积则明显小于其余3组,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糖尿病晚期患者的肾脏体积会缩小[12]。可见,仅以肾脏大小来判断早期DN并无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出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DN)肾损害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分为3组,即尿蛋白正常组36例、早期DN组52例和临床期DN组62例,同时选取5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查各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各组肾脏大小及血流成像。结果 临床期DN组的肾脏主肾动脉(MRA)、肾窦部段动脉(SRA)、肾椎体叶间动脉(IRA)各取样点的Vs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仅IRA这一取样点的Vs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加重,各取样点的Vsmax均逐渐降低。DN组中尿蛋白正常组、早期DN组以及临床期DN组3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Vd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N组中尿蛋白正常组、早期DN组以及临床期DN组3组的MRA、SRA、IRA各取样点的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期DN组肾脏体积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出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糖尿病肾病,预测

参考文献

[1]安勇,李建锋,吴芳,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7):669-671.

[2]万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2):1343-1344.

[3]朱继红,文珂,陈英红,等.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超声检查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9):94-97.

[4]张琳,方炜,刘曜蓉,等.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1):606-610.

[5]李泽宇,刘栋,袁文明,等.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0):2325-2328.

[6]陈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88-90.

[7]王彦敏,邢喜芝,孙志芬,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5):979-980.

[8]毕小春,舒丽清,武清香,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内动脉血流的观察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2):173-175.

[9]蔡菊芳,黄明龙,王少峰,等.彩超对糖尿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54-955.

[10]赵丽.超声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2):306.

[11]Milovanceva-Popovska M,Dzikova S.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value of intrarenal resistive index(RI)[J].Prilozi,2007,28(1):69.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7篇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发布的诊断标准的120例2型DM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 女性患者有67例;年龄从47~75岁, 平均年龄 (59±6) 岁;这些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从1~11年, 其中病程<5年的患者有60例, 病程>5年的患者有60例。将病程<5年的患者设置为DM1组, 病程>5年的患者设置为DM2组。同时选择另一组年龄、性别与患病组匹配的健康自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1.2 仪器与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引导下, 用脉冲多普勒分别取样于肾门部肾主动脉 (MRA) , 肾窦部段动脉 (SRA) , 肾锥体间叶间动脉 (IRA) 和皮髓质交界处的弓形动脉 (ARA) , 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max) , 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 (Vmin) , 平均流速 (Vmen) , 记录阻力指数 (RI) , 搏动指数 (PI) , 均由仪器智能多普勒完成, 每1处测3次, 取平均值。

1.3 尿微量蛋白检测

本次尿微量蛋白检测所使用的仪器是德国DCA2000分析仪, 此仪器的诊断标准为:Alb/Cc≥2.5mg/mmol Cc为阳性。Alb/Cc<2.5mg/mmol Cc为阴性。大量的白蛋白尿的成分是白蛋白/肌, 并且含量≥25mg/mmol Cc;微量白蛋白尿的范围为Alb/Cc≥2.5mg/mmo Cc并且<2.5mg/mmol Cc;正常白蛋白尿的含量是<2.5mg/mmo Cc。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SPSS 11.0软件包, 2组间比较用t检验, 3组间用方差分析, 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指标间用直线相关处理。

2 结果

DM2组RI较DM1组及正常组高。DM2组肾脏大小与肾各级动脉RI之间有线性关系, 呈正相关。肾脏无1例缩小, 肾皮质包膜下微细血管网血流灌注均显示较好, 测量肾脏周边血管与肾包膜之间的距离均>3mm。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受诸如声速与血流方向夹角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工作者一定要结合临床做出正确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120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者的对比研究,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患者的肾脏大小和各级肾动脉的阻力指数。结果DN2组糖尿病患者肾脏比正常组的和DM1组大。得到的结论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提示DM患者肾脏大小和肾血流动力学情况, 对早期DN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肾病,肾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姚建, 陈名道.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 (4) :330~331.

[2]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0~301.

[3]史虹莉, 杨秀芳, 方京冲.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白蛋白/肌酐的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 7 (1) :54.

[4]林善锬.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 20 (3) :151~153.

[5]郑敏, 杨敏, 李春梅, 等.学龄儿童正常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 (4) :447~449.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8篇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顺序,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影响

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判断胎儿的宫内的安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有专家研究, 使用这种检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胎儿的活动状态也影响检测[2]。所以对其进行检测时, 胎儿需要没有呼吸和胎动[3]。本文所研究分析是超声检查的顺序不同会不会对胎儿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 通过以下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7月~10月来自我院进行产检的50例孕妇进行研究。孕妇都为单胎, 所以都符合研究的条件, 胎龄在22~39周, 平均为 (29.0±5.1) 孕周。

1.2 方法

对孕妇都使用Alokas SSD-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机器的探头频率为3.5~5.0MHz。胎儿的MCA血流频谱获取是按照ISUOG颁布的意见进行检测: (1) 对双顶径平面向颅底的方向侧动扫查, 等获得蝶骨翼水平上的横断面, 将断面进行局部的放大; (2) 使用多普勒超声确认Wills环并充分显示MCA, 注意MCA有无侧支分支。 (3) 尽量的使超声束和血流量的方向夹角平行。 (4) 取样容积放置在近场MCA紧邻着颈内动脉的起源处, 不能使颈内动脉血混入。对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频谱检测: (1) 提取脐动脉游离部分的脐动脉; (2) 采用局部的放大技术是游离部分的脐动脉能够放大。 (3) 使用多普勒超声充分的显示出脐动脉。 (4) 超声束与脐动脉血流方向几乎平行。在每个孕妇没有检查静息15min后, 进行胎儿MCA和UmA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所有的超声检查应该在上午进行, 检查胎儿所用的仪器设置都要相同。记录系统检查前和检查之后的血流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计量进行统计分析, 对所记录的数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胎儿检测中, 没有心律失常、没有心外畸形等。均符合研究条件, 对其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前后的MCA和UmA血流动力学参数PSV、AVG、EDV、PI、RI检测。系统超声检查后的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 (RI) 、波动指数 (PI) 都有明显的下降[PI (1.71±0.21) VS (1.60±025) , t=3.396, P<0.001;RI (0.80±0.05) VS (0.76±0.05) , t=3.498, P<0.001], 在舒张的末期血流速度要明显的升高[EDV (7.71±3.79) VS (8.89±5.17) , t=2.19, P<0.05];MCA出现舒张期的血流缺失的概率要明显增多 (χ2=4.51, P<0.05) 。对其进行产前的检查后脐动脉的波动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I (1.02±0.24) VS (0.95±0.21) , t=2.02, P<O.05], 但大脑中动脉其他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的频谱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

3 讨论

有专家研究表明, 胎儿活动时, 大脑血流就会增多, 血管扩张, 阻力就会减少[4]。在本组研究中已经表明系统超声检查之后对MCA的EDV使有增高的影响的, 还会造成PI和RI的下降, 也会造成UmA的PI下降。系统的超声检查可能会引起胎导致胎儿的外周动脉的收缩, 从而引起右心压力的增高, 从而导致胎儿的短暂性的三尖瓣反流[5]。系统超声波还能够引起胎儿呼吸运动增加以及心率失常。短暂性脑血管收缩也可以导致MCA舒张末期血流的却是或者反向。所以, 通过研究建议对胎儿的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应该所有的超声检查之前进行。

参考文献

[1]吕国荣, 王振华, 苏瑞娟, 等.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 (10) :1552-1555.

[2]Sallout BI, Kee Fung KF, Wen SW, et a1.The effect of fetal behavi-oral states 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J].AmJ Obstet Gynecol, 2009, 191 (4) :1283-1287.

[3]吕国荣, 李少辉.超声探头压力对中晚期妊娠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的影响[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555-557.

[4]吕国荣, 金鹏, 李少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联合Tei指数预测新生儿窒息[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 16 (10) :914-915.

上一篇: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下一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