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2024-05-06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精选10篇)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病例, 男46例, 女22例;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42.5岁, 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原因为车撞伤倒35例, 砸伤21例, 跌撞伤10例, 其他2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33例, 硬膜下血肿18例, 硬膜外血肿8例, 多发性血肿5例, 合并颅骨骨折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5例, 脑挫裂伤20例, 脑挫裂伤合并脑血肿6例, 合并硬膜下血肿9例。

1.2 方法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68例。

2 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1) 术后体位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免因呕吐, 引起窒息。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1次消毒。 (3) 做口腔护理, 清洁口腔每天两次, 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4)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 每1~2小时翻身1次, 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发生。每4小时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 每次20min, 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5) 保持留置尿管通畅, 0.05%碘伏尿道口消毒每天2次, 膀胱冲洗每天2次, 尿袋更换每天1次, 留置尿管时间长者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6)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膊、呼吸1次。如血压逐渐升高, 脉膊慢, 呼吸深慢, 提示颅内高压、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中枢性高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在护理中要随时注意体温的变化, 用冰帽降温仪来控制患者体温, 效果明显。

2.3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话、呼唤、给予痛觉刺激, 有无咳嗽及吞咽反射, 以及睁眼和眼球转动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如清醒病人突然躁动, 再次出现意识障碍, 提示病情恶化, 有颅内继发出血。术后病人24h有意识障碍加重, 同时伴有瞳孔一过性缩小, 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提示有脑疝。应及时报告医师。

2.4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大于95%, 术后无缺氧症状, 稳定3~5d后可以停止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试堵管期间, 严密观察病人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判断堵管是否适应。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 可以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给氧提供可靠的依据。

2.5 引流管护理

颅脑手术一般常规放置引流管, 目的是引流颅腔内血性脑脊液和渗血, 术后引流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以判定病情预后及有无再出血。引流瓶的高度应适宜, 过高会导致引流不充分造成颅内高压, 过低则会导致引流过度造成颅内低压, 使患者感头痛不适。

2.6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常常为颅脑损伤后应激反应所致使, 颅脑损伤后24h内血糖升高者占颅脑损伤的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5.76%~76.4%出现血糖升高。因此动态监测血糖非常重要。护理: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对患者或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掌握胰岛素输入速度, 预防处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2.7 并发症的护理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由不同因素、不同的细菌引起的, 肺部感染能加重脑损害的程度, 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期预防肺部感染和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护理中应做到: (1) 当病人呼吸困难、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排出不畅, 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增加有效呼吸, 减轻脑组织缺氧; (2)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内比较干燥, 气道湿化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 有利于痰液排出, 减少痰痂的形成; (3) 经常改变体位、定时翻身、扣背, 每2小时1次, 翻身扣背后要及时吸痰; (4) 对浅昏迷病人吸痰前可用手刺激胸骨上凹内气管, 诱发咳嗽, 叩击病人背部数次, 使黏附于细支气管的痰液排入较大气管内以利吸痰。

2.8 康复指导

颅脑损伤后常出现遗尿、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护士应和患者及其家属尽早制定康复计划, 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做被动肢体运动, 语言沟通技巧, 经常励患者对其在训练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使其增强信心, 把患者喜欢的小物件、家人的照片挂在患者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 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或家人的录音磁带、C D片等, 尤其对意识不清的患者有促进清醒的作用, 护士还应指导训练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指导临床工作, 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制定护理方案,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68例脑外伤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等进行总结。结果68例患者中61例痊愈, 4例致残, 3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88.4%。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 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可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救治的整体水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 第2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开颅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27-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占全身损伤的10%~20%,但其死亡率居各类损伤之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危急且多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需要认真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熟悉其护理特点,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抢救,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需立即手术者88例,男76例,女12例,年龄32~82岁,平均(56.6±8.2)岁。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需立即手术者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均在3~8分,由CT扫描定位,其中硬膜下血肿29例,硬膜外血肿27例,脑挫裂伤32例。

1.2 病情观察

1.2.1 生命体征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第5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检查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一旦出现指征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

1.2.2 意识状态及瞳孔观察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根据患者睁眼、语言及运动所得的GCS评分来进行评定,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分15分,表示意识清醒;13~15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2]。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见表1。

瞳孔的改变可以作为脑病情变化的可靠依据,尤其对已昏迷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以及对光反射的敏感性,若患者双瞳出现大小不等,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则表示患者脑组织受到压迫或者脑疝,应立即采取紧急降颅压处理或者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出现双瞳扩散,对光的反射性消失并伴有重度的昏迷,则表示患者可能病危,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建议每15~30分钟观察1次,以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

1.2.3 颅内压增高的动态度观察 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术后术后监测ICP结患者

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 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 h达高峰。因此,术后3 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3]。如患者颅压>1.76 kPa(180 mmH2O)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措施。

2 结果

88例患者,其中昏迷29例,中度意识障碍46例,轻度意识障碍10例,清醒3例。经术后护理,10例患者死亡,占11.36%。56例患者好转,占63.64%,22例患者治愈25%。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多器官衰竭。

3 护理措施

3.1 体位及低温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待病情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头部进行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降温前先行人工冬眠(常用l号即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待患者反射消失、进入冬眠状态后再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不宜过快,应以每小时1℃为宜,患者体温应控制在32~35℃之间[4],一般持续3~7 d。护理时应注意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2 呼吸道护理

由于患者意识障碍或手术全身麻醉的原因,术后常易出现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呕吐物误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患者窒息,因此术后护理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采取生理盐水+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吸痰时应注意正确的吸痰方式,严禁一插到底,以免将外部痰液带入到深部的气管,到达一定深度时,要轻轻旋转再慢慢的退出进行吸引。一定不要做上下抽吸,切忌不要有太大吸引的压力,否则容易引起黏膜的水肿、出血及血痂的形成。已有呼吸道感染者,可从气管切开套管处用喷雾器喷入(生理盐水20 mL,α-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混合液2 mL,2~3 h/次,以达到局部抗炎、解痉及稀释气管分泌物等作用。

3.3 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外伤开颅术后一般会放置1~2根引流管,应时刻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压叠松动,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流量大小,做好详细的记录。若出现引流液增多,颜色由淡红变为鲜红,则表示患者脑内可能出现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及时更换引流袋,术后严密观察敷料渗湿的量及渗出液的颜色,渗出量多时及时换药,防止颅内感染[5-6]。

3.4 加强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鼻饲营养支持疗法,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术后3~5 d给予鼻饲,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配置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胃肠道感染,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棉签清洁口腔数次,以防止口腔炎症发生。

3.5 脑脊液的护理

有血液及脑脊液从耳道及鼻腔流出时,抬高床头,防止逆行感染,切忌填塞,并应用消毒棉球擦洗,保持清洁或在外耳道放无菌纱布,随时更换[7]。

3.6 躁动的护理

躁动患者要有专人护理,防止坠床,但不宜加强约束,否则患者会因反抗外力消耗能量而衰竭。必要时遵医嘱肌注镇静药物。

3.7 泌尿系护理

留置导尿管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每日用0.05%碘伏液消毒尿道口,注意保持阴部清洁,定期擦洗会阴,随时观察患者的尿道口黏膜、尿液的颜色、尿量等并做好记录。及时更换无菌引流袋及导尿管,若出现尿液浑浊或血尿,可用0.2%的呋喃西林冲洗膀胱,2次/d。

3.8 皮肤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情严重,患者卧床时间长,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障碍[8],长期卧床导致皮下血液循环受阻,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所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充气式气垫床,每1~2小时翻身1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同时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有效地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元清洁无皱,如有污染处及时更换。

4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应采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牢固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预见性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爱国..5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72.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9-370.

[3] 孙艳杰.神经外科939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20.

[4] 李真兰,刘玲,熊艳梅.重症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及灌注压监护与预后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1999,14(2):69.

[5] 王青,苏素.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84.

[6] 陈惠珍,巴明.56例老年性颅内血肿血糖变化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73.

[7] 赖兰萍.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27.

[8] 江基尧,朱诚.1例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5):3l7.

(收稿日期:2011-12-01)

(上接第103页)

为原研发单位,在国内外同类上市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其质量稳定可靠。试验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抵消了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4批随行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7,质控样品均在真实值的基础加减20%,因此本试验的结果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结论是可以信服。通过本方法质量控制实验,说明提取方法可行,能够考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情况。

[参考文献]

[1] 乔逸,彭洁,贾艳艳,等. LC-MS/MS法测定美托拉宗血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师,2011,14(5):606-6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转正标准西药第三十七[S].169-170,47册:74-76.

[3] 刘锡钧,陈鹭颖,杨正管,等.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6(1):40-42.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2008年共收治急性颅脑损伤病人1 083例, 其中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429例, 男362例, 女67例, 年龄5岁~73岁;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均在3分~8分, 由CT扫描定位其中硬膜下血肿125例, 硬膜外血肿132例, 脑挫裂伤172例;其中颅内血肿较大, 并发脑疝形成立即行手术治疗92例。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定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变化及呕吐情况, 全身麻醉未醒者15 min~30 min观察1次, 清醒后按医嘱1 h~2 h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若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一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对侧肢体瘫痪, 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加重等应考虑继发性颅内出血或严重水肿可能, 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2 体位

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6 h以后取头高脚低位, 抬高床头15°~30°, 头部戴冰帽, 枕冰枕, 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减少头部伤口渗血,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防止伤口感染。

2.3 呼吸道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 L/min, 因颅脑损伤病人手术后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进行, 在麻醉清醒前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多, 咳嗽、吞咽反射减弱, 呕吐物易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 因此术后要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定时给予病人雾化吸入, 经常帮助病人翻身叩背, 吸净痰液。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后, 应每日保持清洁, 煮沸消毒内套管, 每日3次或4次,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 可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做超声雾化吸入, 每日2次或3次, 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的清洁干燥, 严格无菌操作[2,3]。

2.4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头部引流管的固定可靠, 防止脱落及扭曲,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发现引流管不畅及时报告医生, 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 认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及量, 若引流量及色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 营养

清醒病人术后1 d或2 d给予流质饮食, 无呕吐等情况下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3 d~5 d给予鼻饲, 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腹泻, 禁食及鼻饲者每日口腔护理3次。

2.6 躁动的护理

对躁动病人仔细分析引起躁动的原因, 特别要考虑颅内再出血、脑水肿等颅内因素, 应及时通知医生, 复查CT确诊, 对躁动病人加强护理, 防止坠床, 但不宜加强约束, 否则病人会因反抗外力消耗能量而衰竭。

2.7 二便的护理

昏迷病人行留置导尿, 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碘伏消毒尿道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 定时定量鼻饲水, 果汁、蔬菜汁,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尿失禁病人随时更换尿布, 腹泻病人在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肛门, 必要时涂氧化锌软膏。

2.8 皮肤护理

昏迷卧床病人不能自动翻身, 皮肤抵抗力差, 皮肤易受潮湿、渣屑的刺激而发生压疮, 应做好皮肤护理, 睡气垫床,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1 h~2 h翻身1次, 翻身动作应轻柔, 应避免拖、拉、推。每日用50%的红花乙醇涂擦骨突处,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压疮发生。

2.9 功能锻炼

术后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者, 要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 急性期过后要尽早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按摩、推拿, 帮助病人活动肢体, 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 防止足下垂, 肢体僵硬及失用性萎缩。

3 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 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做好各项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尽早指导肢体锻炼, 对病人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护理,骨折

参考文献

[1]赵培荣.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2) :81.

[2]徐雪, 朱京慈.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9A) :2268-2271.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第4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26

AbstractObjective:Traumaticbraininjuryinducedcomapatientspostoperativecareandmanagementexperience.Method:In2011November2012Aprilinourdepartmenttreatedatotalof156casesof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comapatientcare,Summarizesthecorrespondingnursingexperience,effectively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care.Result:In156casesofcraniocerebraltraumapatients,102caseswerecured,44casesimproved,10casesofdeath.Conclusion:Departmentofneurosurgeryhasastrongprofessional,criticallyillpatientsandthecomplications,theconditionischangeableandcomplex.Onlybymastering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andtheestablishmentofcorrespondingnursingmanagementsysteminordertoachievethepurposeofimprovingnursingquality.

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的患者156例,治愈102例,好转44例,死亡1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颅脑创伤昏迷患者术后护理

术后每15~30分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按医嘱合理调节输液滴速,注意保暖;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呼吸深慢,提示颅内高压,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意识状态的观察: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2.5~4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临终先兆。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肢体出现瘫痪,说明出血仍在继续。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常有颞叶疝的早期症状。四肢瘫痪提示广泛脑组织挫裂伤或脑干损伤,发现异常应寻找原因,警惕是否为术后颅内压增高所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还应注意,若发现口、鼻分泌物,呕吐物、血块等,需立即清除。分泌物堵塞上呼吸道,又无法立即清除。有窒息的危险时,应立即置患者于侧卧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痰液黏稠难以吸出者要做好雾化吸入,方便痰液排出。

防止管道脱落: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各种管道多,有颅内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吸氧管、尿管等,在日常护理中工作不小心,患者烦躁都可以引起管道脱落,或是患者无意识自拨管道,引起病情变化。

预防术后并发症:①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张口呼吸的患者,用生理盐水纱布盖口腔,避免口腔炎及黏膜溃疡的发生。②预防压疮: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卧床时间长,而且因昏迷患者皮肤循环差,受压部位,尤其是骶尾部易发生压疮。勤翻身,避免某一部位受压时间过长;勤检查易受压的部位,并给予擦澡,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经常更换。③预防泌尿系感染: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注意保持阴部清洁,每日擦洗会阴1次,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导尿。进行早期膀胱训练,昏迷患者因无法沟通,要注意进行早期膀胱训练.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建立昏迷患者护理管理的制度

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和护理质量:对护士要求熟练掌握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护理技巧和理论知识。交接班时,对每位患者要做到床头交接,对于病情、特殊用药、特殊治疗、特殊标本的留取等要详细交代,特别是对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等的交接,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细化护理内容,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护士每天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若是忽略了任何一个环节,就可能影响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要加强和培养护士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每一项操作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护士要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总的说来,对于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负责,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避免因疏忽大意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护理记录注意细节规范:昏迷患者护理记录内容应该客观连续真实,记录应该采用医学规范术语,各种操作、医嘱等的执行要明确在护理记录上给予体现。客观评价患者生命体征和护理疗效,护理记录的书写要做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护理记录内容要详细。

注重礼仪细节:对昏迷患者护士更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和感受,对他们的言行要尊重、理解、关怀、体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是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诚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安全管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但只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术后护理经验,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是全体护理人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世美,刘彩霞.谈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3:134.

2许秀凤,吴燕,洪艳.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07,7(8):105-106.

3曹彩平.18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18-119.

4严丽丽.细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7,36:759-760.

5刘保霞.2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4):58-59.

颅脑损伤术后观察与护理 第5篇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15岁~72岁。发生血肿2例, 占5%, 其中发生于凝血功能差者1例 (硬膜下) , 1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 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2临床护理

2.1病情观察

2.1.1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 通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 根据患者睁眼、言语及肢体运动三方面综合计分, 3~8分为重型、9~12分为中型、13~15分为轻型。记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麻醉清醒后立即记录, 作为以后比较的基础分; (2) 意识改变较突然, 术后早期15 m in~30 m in记录1次, 稳定后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3) 镇静药干扰意识观察, 故应慎用; (4) 失语、肢体运动障碍影响动作的完成, 应予以鉴别。如患者原意识清楚, 突然遗尿并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经过一度严重躁动不安后, 突然转入安静昏睡状态都提示病情恶化。

2.1.2瞳孔的观察

瞳孔变化是判断有无并发颅内血肿和脑疝的主要体征, 要注意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常是颅内血肿诊断的重要依据;在脑疝早期, 病灶侧的瞳孔可有短时间的缩小, 但很快散大, 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2.1.3生命体征的观察

颅内压增高的急性期可伴有生命体征的特殊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徐缓、呼吸减慢, 即Cushing反应。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若出现此反应, 应考虑继发血肿, 而且说明颅内压已重度升高。

2.2呼吸道护理

术后要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阻塞会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 引起和加重颅内血肿与颅内高压。对于嗜睡、咳嗽反射灵敏的患者, 应鼓励并辅助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 可采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气管、雾化吸入与翻身、叩背等方法, 但要注意避免剧咳;对于不能自行咳痰的患者, 应给予吸痰, 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 s, 痰液黏稠者, 可雾化15 m in后吸痰效果最好;对于已出现病理呼吸等生命体征改变者, 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利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2.3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一定要保持引流通畅, 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 避免牵拉, 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2.3.1脑室引流时引流袋悬挂于床头, 高出侧脑室平面10 cm~15 cm, 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 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 m L为宜。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无沉淀, 术后1 d~2 d可略带血性, 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 或颜色逐渐加深, 常提示脑室内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引流最多不超过5 d~7 d, 过久可致颅内感染, 拔管前1 d应夹管,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2.3.2硬膜下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脚高位、向患侧卧位, 以利引流。引流袋低于创腔, 不宜使用强力脱水剂, 也不应过分限制水分, 以免影响脑膨隆, 术后3 d可考虑拔管。

2.3.3硬膜外血肿引流的护理。无菌引流袋要低于引流口, 保持通畅, 防止引流液逆流。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加约束带, 防止牵拉和拔出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量、性质和颜色, 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清除枕边一切杂物, 防止引流感染发生。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48 h, 拔管前先夹管24 h, 观察有否颅内压升高的症状。拔管时先夹管再拔管, 以防管内液体逆流。

2.3.4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留置导尿管, 要按时测量排尿量、尿液颜色, 注意导尿管是否通畅。患者意识恢复后, 在患者膀胱充盈明显有排尿要求时, 拔出导尿管, 借助其已建立起的排尿反射稍加帮助, 如轻轻按摩患者膀胱, 便能主动排尿。第一次排尿成功了, 以后的排尿就不会存在问题。我们的经验是患者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 有利于患者建立自主排尿意识[1]。

3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 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 使其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特别是不能随意拉扯引流管与剧烈活动, 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4体会

通过对本组4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 我们体会到, 对颅脑损伤患者除进行有效的治疗外, 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应加强病情观察, 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 准确及时地判断病情变化, 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给予精心的护理, 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108例, 男76例, 女32例。年龄3~83岁。

1.2 损伤类型

均根据临床表现和CT扫描结果确诊, 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下血肿致脑疝82例, 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 致脑疝21例, 病人有明确的颅脑外伤昏迷史, 术前单测瞳孔散大85例, 另23例在手术准备过程中有双测瞳孔散大。

1.3 治疗措施和预后

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78例, 钻孔引流术30例。其中治愈52例, 轻残15例, 重残28例, 植物状态5例, 死亡8例,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

2 护理

颅脑外伤常可见并发部位感染继发颅内出血、高热、消化道出血、褥疮等。为减少并发症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生命体征监测

我科用多功能监护仪, 监测项目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血氧, 并注意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有无继发颅内出血迹象以及肢体活动情况。术毕回室病人每15~30分钟测量1次, 连续8h平稳后改为1h/次;警惕迟发血肿发生。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 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 深浅不一, 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

2.2 控制颅内压和脑水肿

术后6h血压平稳者应抬高床头10~30°, 是脑外伤患者的最佳体位 (硬膜下血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 对额部、颞部、顶部开颅的取正位或仰卧头偏向对侧手术后脑水肿在开颅术后24~48h达高峰持续14d后逐渐减轻对颅后凹开颅的患者取侧卧位应保持大便通畅。

2.3 切口与外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 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注意引流袋的高度, 硬膜外、皮下引流时引流袋高度与头颅平齐。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d, 换药时注意切口颜色、愈合情况。

2.4 肺部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更换体位, 拍背排痰, 及时清除鼻腔、咽、喉部及气管内分泌物, 以免舌后坠及呕吐时误吸。吞咽反射差者, 进食时防误吸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 以防食物倒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气管切开者及时吸痰、给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及时进行气管内套管及吸痰用物的消毒等。定期痰培养, 并做药敏, 选用有效抗生素, 减少探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保持一定温度、湿度, 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

2.5 泌尿系统感染

要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的病人, 每周换导尿管1次, 每天换尿袋1次, 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2次, 注意多饮水,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温开水, 保证每日尿量在1000m L以上, 并且尿的p H值在6.5~7.0。发现尿液浑浊, 有絮状物或带有血性尿液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如有尿路感染及时治疗。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最好不用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的抗生素。引流管和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位置以下保持单向重力引流, 防止尿液逆流, 一旦发生尿路感染, 应及早拔除导尿管,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如口服呋喃坦啶、甲硝唑等。重者可联合用药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以使感染迅速得到控制。

2.6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应激性溃疡, 颅脑损伤后应及早进食, 不能进食者留置胃管给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每次鼻饲后温开水冲鼻饲管以免管腔堵塞。另外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2次。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神志清醒, 能自己进食者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每次饭后行朵贝尔液嗽口。本组23例在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的早期常有呃逆, 主要表现为柏油样便有咖啡色胃液, 一旦出现应激性溃疡给予禁食,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胃肠减压, 用冰盐水750m L加去甲肾上腺素8mg反复冲洗后在胃管内注入氢氧化铝凝胶6~8h/次, 每次30m L, 或云南白药等, 经上述处理后一般2~4d内出血均可得到控制。

2.7 褥疮的预防

由于此类病人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且伴肢体瘫痪, 要预防褥疮发生每2小时翻身、变更体位, 观察按摩骨突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或用气圈或用海绵垫保护。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无渣屑。一旦发生褥疮, 患处局部应悬空, 患者每小时翻身1次使用气垫、气圈、海绵垫避免疮面继续受压。红外线照射至创面干燥适用于Ⅰ、Ⅱ期褥疮。Ⅲ期褥疮的治疗, 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向袋内送入纯氧, 几分钟内可见坏死组织液化, 活组织变红使溃疡面迅速愈合。目前一系列伤口愈合, 不同阶段的不同敷料不同程度上能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2.7.1 高热护理

由于损伤或手术累及脑组织术后病人体温会有所升高, 但一般低于38℃术后1~2d恢复正常, 不需特殊处理。若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则提示中枢性高热, 应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感染性高热, 除了降温还应抗感染治疗。

2.7.2 降温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时应保护好颈项及胸腹部, 冰袋外包一层薄巾, 防止局部冻伤, 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造成虚脱、寒战等不良反应。保持降温过程的连续性, 不随意间断和盲目停止, 以防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注意个体耐受性, 因每例的病情及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 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 多项结合的措施。

3 结语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有:肺部感染、高热、昏迷、尿路感染, 这些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高质量的护理能大大提高成活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摘要:本文对108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急症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术后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专科护理更是对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型颅脑损伤34例术后护理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例, 男21例, 女13例;年龄19~7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后转入ICU。损伤类型:颅底骨折7例 (20.6%) , 颅骨线形骨折19例 (55.9%) , 凹陷骨折8例 (23.5%)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 (GSC) 评分:3~5分者15例 (44.1%) , 6~8分者19例 (55.9%) 。合并损伤:脑挫裂伤1 1例 (3 2.3%) , 脑干损伤2例 (5.9%) , 硬膜外血肿8例 (2 3.5%) , 硬膜下血肿9例 (2 6.5%) 。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患者术后抬高床头15~30°, 取仰卧位, 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若使用呼吸机, 床头应抬高30~45°, 以降低呼吸机肺炎或误吸等并发症[2]。注意保暖, 做好病房的环境卫生和患者的个人卫生, 避免医源性感染。重点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 避免呕吐导致的窒息。经口鼻腔吸痰时, 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以利于引流;气管切开或插管患者, 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昏迷患者要严密监测呼吸, 必要时要将舌牵出, 防止舌体后坠导致的窒息[3]。检查引流管并固定良好, 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 保持引流部位周围皮肤的清洁, 详细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和量。定时给患者拍背、按摩、翻身, 维持血运良好, 避免褥疮。持续低流量吸氧, 控制输氧浓度和速度, 以利于改善脑部缺血, 降低颅内压和水肿。遵医嘱给予营养补充, 若患者无腹部疾患, 可考虑给予鼻饲, 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躁动严重者, 可给保护性约束措施或药物镇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维持合适的室温和光照, 降低操作噪音, 保持环境安静。

1.2.2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内容及方法:观察患者尿量、血压、心电图变化, 重点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和体温。采用对话、呼唤或物理刺激, 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 判断有无感觉障碍,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4]。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若双侧瞳孔不对称, 血压、呼吸等有较大变化, 要考虑脑疝的可能。若患者忽然或持续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呼吸减弱、脉搏细弱或频率加快, 提示可能有脑干功能障碍。若血压升高、脉搏减慢, 提示可能有颅内压升高。若尿量减少, 提示可能有肾衰竭。此外, 体温也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对颅内压或体温明显升高的患者, 要采用亚低温治疗, 以减少大脑耗氧量。若患者体温超过39℃, 可考虑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若体温下降又复升且持续高热, 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要及时进行相关的细菌培养。

1.2.3 康复护理

患者全身状况基本稳定后, 可进行一定强度的康复锻炼、由于患者身体活动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康复锻炼的项目应简单, 针对性强, 如针对四肢肌力的锻炼, 关节活动度的锻炼等。锻炼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 先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被动锻炼;辅助锻炼, 即在患者不能独立完成锻炼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自主锻炼, 即患者自己完成相关锻炼动作, 护士给予监督和辅导。锻炼中, 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及时鼓励患者, 引导他们逐步开展锻炼, 并注意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 给予相关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和积极的情绪。

2 结果

34例中, 32例经术后ICU监护病情稳定并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存活率94.1%。死亡2例 (5.9%) , 其中1例合并膜下血肿, 术后第3天并发脑疝;1例脑干损伤, 术后持续高热。2例均死于多器官衰竭。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或颅骨的突然损伤[5]。其预后取决于患者损伤部位、合并损伤、损伤严重程度, 以及体质、心理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颅底骨折引起的血性脑脊液误吸, 可导致出血灌入肺内, 引起坠积性肺炎;急性脑水肿及昏迷患者咳嗽反射下降、舌后坠等, 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严重脑挫伤、原发性脑干伤、或颅骨、颈椎骨折及脱位, 可引起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因此, 准确评估病情, 对于制订护理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直接原因, 多是相关的并发症[6]。因此, ICU的基础护理, 应该以减少相关的护理操作导致的并发症为基本目标, 如体位不合适导致的颅内压升高;ICU杀菌要求不达标导致的相关感染, 需重点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 尽量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 促进病情稳定。做好环境护理和营养护理, 后期的康复锻炼和心理支持都非常重要。病情监测虽然也是基础护理的内容, 但在I C U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ICU护理我们体会到, 这类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容易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或体温调节机制紊乱, 对于病情本身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警惕, 及时发现异常。患者病情严重, 需要监测的指标较多, 有些患者临床指标变化不典型, 或仅有单一指标异常, 或指标持续变化, 但非常缓慢, 所以ICU护士在护理观察中要仔细监测, 详细记录, 认真分析对比变化前后情况, 尽量做到预测性护理。本组死亡2例, 均为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我们认为,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ICU护士可通过规范的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异常, 降低病情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吴瑛, 王虹.重度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3) :205.

[2]江素娟, 张笑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中预防感染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0) :53-54.

[3]乔玉环, 曲晓红.135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3) :148-149.

[4]郭玉芬.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0) :4951-4952.

[5]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42-252.

重症颅脑损伤术前术后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 女5例, 年龄6~70岁, 平均年龄38岁。

1.2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18例, 坠落伤7例, 打击伤2例。

1.3 入院情况

神智昏迷12例, 深昏迷15例, 瞳孔不等大10例, 伴有胸腹及骨折等复合性损伤13例, 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2例, 硬膜外血肿1 0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急救与护理

2.1.1 立即检查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 并及时报告医生。

2.1.2 迅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防止误吸:病情不稳定, 随时有呕吐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病情稳定后, 可抬高头部15~30度, 对颅底骨折者, 禁止鼻腔吸引及耳道堵塞, 以免增加颅内压及颅内感染的发生。 (2) 氧气吸入:迅速给氧, 在急性期是改善缺氧和治疗脑水肿的有效措施之一。 (3) 气管切开:对昏迷深、短时间不能清醒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有效地防止肺部感染。

2.1.3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保证能及时准确地给予高

渗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和抢救用药, 以降低颅内压, 减少脑水肿, 预防脑疝。

2.1.4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 保护好创面, 对活动性出血者, 立即用无菌敷料进行伤口加压包扎。

2.1.5 迅速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

(1) 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准备, 因需急诊开颅, 皮肤护理是一次完成的, 进行剃发要技术娴熟, 动作敏捷而轻柔, 切不可划破头皮。用75%的酒精消毒头皮, 戴消毒帽。 (2) 器械准备。药品器械要准备就绪, 如心电监护仪、光电调速输液器、呼吸机、吸引器、氧气用具、手电筒、导管等。 (3) 药品准备, 包括甘露醇、降压药、高渗糖、中枢兴奋药、激素等, 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药品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原则, 以便获得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4) 术前血、尿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准备, 通知血库配血以备术中用。 (5) 遵医嘱立即执行手术前用药及尿管留置。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定时测BP、P、R, 观察神智、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 以便观察病情的演变。

意识状态的变化是最早反应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 要准确分清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意识障碍程度, 主要利用语言和物理刺激来判断。瞳孔的变化是反应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是诊断脑疝的可靠依据。肢体有无自主活动及活动是否对称, 术后搬动患者或给予翻身时, 动作要平稳、轻巧, 防止震动而影响脑干, 防止脑内引流管滑脱并保持通畅。

2.2.2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 术后发热达5~9d, 平均7d。原因有手术中致热源、脱水热、丘脑下部体温调解中枢直接或间接损伤感染等。当体温超过3 8.5度时, 应采取降温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必要时冬眠降温, 高热时注意口腔护理, 口唇干裂者用润滑油涂抹, 口腔黏膜有破溃者用口腔溃疡膏。

2.2.3 预防术后并发症

颅脑损伤后, 对侧肢体会出现程度偏瘫、感觉异常, 对瘫痪的肢体要进行定时定期按摩, 功能活动、酒精揉搓, 便于肢体的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对卧床患者要定期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定期冲洗或更换尿管等, 以防尿路感染。

3 总结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急、伤势重、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合并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因此, 我科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们认为:护士接诊患者,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基本病情和生命体征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 认真观察病情每一个微小的瞬间变化, 特别对意识瞳孔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要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无疑对患者的愈后, 具有惊喜的效果。快速、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 及时建立呼吸通道, 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 常能起到挽救患者生命, 有起死回生之奇迹。因此, 护士是患者生命的卫士, 为患者站好岗, 为医师望好哨, 早发现、早治疗、创造条件, 积极配合医师, 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

摘要:重症颅脑损伤的特点:急起发病、病程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护理难度大。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并加以分析, 控制颅内压增高, 精心护理, 尽量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 准确详细的记录, 是提高颅脑损伤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基本保证, 才能为治疗提高依据。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第9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6-01

据统计,我国颅脑损伤的年发生率为55.4/10万[1],患者多为青壮年,如何使这部分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成为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急须解决的任务,我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诊治149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制定康复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半年后23例重返社会,29例生活能自理,8例仍需他人照顾生活起居且肌肉无明显废用性萎缩。

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男占45例,女占15例,年龄13-75岁。入院时,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积分3-8分,均属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扫描,脑干损伤15例,脑挫伤并血肿15例,硬脑膜下血肿20例,硬脑膜外血肿10例。

2 制定护理措施

2.1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①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昏迷患者鼻饲流质,为高维生素,富含优质蛋白,维持正氮平衡,于1-2天排便一次。②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继续静脉输注促醒药物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药物,可行高压氧仓治疗。③运动功能障碍训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定时翻身、预防感染,伤后第4至7天起,如病情稳定可逐渐行功能锻炼: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的进行,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按摩,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切忌粗暴。④语言障碍训练,尽可能及早开始,虽然失语,但仍需患者进行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每次训练应注意合适的训练环境、训练时间,要考虑患者注意力、耐力及兴趣,可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选择训练内容,如失语患者首先进行听理解训练。

2.2 中、后期康复护理措施 ①患者苏醒后,改为主动运动,尽量将处在疾病同時期的患者安排同室,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逐渐教会患者及家属协助积极的进行自我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护士及时给予评价、指导。②言语障碍康复,失语患者接着进行阅读理解力训练,以后逐渐同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及书写训练,由简单到复杂,及时给予鼓励表达。③给予营养,如患者勉强能自己进食,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过分依赖鼻饲流食,仰卧位床头抬高30-60度,对有精神症状患者,护士需要掌握其平日进食量,进行耐心开导启发,设法把预定量的食物在协助下摄入。④心理康复护理,颅脑损伤常因突然发生的意外原因所致,患者从过去的健康身体、正常工作、生活情况下突然转为肢体功能障碍,需要他人照顾,心理上面临强大的打击和压力,常表现出消沉、抑郁、悲观和焦虑,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及其异常的行为举止,因此,尤其是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常与其交谈,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同情,行动上设法为其改变困难处境,对患者进行矫正疗法,通过不断学习,消除病态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使患者面对现实,学会放松,逐步消除恐惧、焦虑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学会生活自理。⑤康复教育,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是长期的、艰难的,因而坚持不懈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同病患者,由康复成功者自己介绍经验,特别是如何配合训练的体会,及时提供科学护理和协助锻炼的方法,让患者提出心理上的疑点、难点,适当给予回答和解决。

参考文献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查阅我院58例重度颅脑损伤且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 男性30例, 女性28例, 年龄从10~80岁, 平均年龄为55岁, 其中因脑出血昏迷的有11例, 因颅脑外伤昏迷的有47例。气管切开带管的时间为6~40d。

2 方法

用回顾性记录法对58例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详细观察记录, 其中护理方法包括生理护理、外界环境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25例只采用了一些常规性的护理, 23例采用了较全面仔细的护理。

3 结果 (表1)

由表1中可以发现, 只进行了一些常规护理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进行了全面护理的患者。

4 讨论

由上述研究可以知道, 只进行了一些常规护理的患者其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进行了全面护理的患者。所以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 要注意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 以提高手术后患者的存活率。

4.1 护理方式

(1) 房间、设备的消毒。检查各种仪器的性能, 对各种所用物进行消毒。对于病人的护理一定要采用无菌护理, 所用设备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病人的房间要进行定期打扫清洁、消毒, 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 防止感染源。注意病房空气的流通, 注重通风, 也要加强对空气的消毒, 每隔5h就要消毒1次并且更换空气清菌片。如果病人的病情允许, 就要及时拔除相应的导管, 以减少感染源, 降低病人感染的机率[2]。医护人员进出病房时也要换鞋、穿好专用衣服, 带好帽子口罩, 做检查前要彻底清洁双手。 (2) 医护人员做好观察记录。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身体全方面症状做好详尽记录, 以观察病人生理各指标是否正常。基本上医护人员每隔1h就记录1次, 以获得病人的生理参数。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都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以获得治疗, 以免延误病人治疗的最佳时期。另外医护人员要严格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并发症, 要做及时处理。在观察记录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病人有没有急性的反应。一旦病人有非正常现象出现, 都要考虑是否出现了并发症[3]。 (3) 病人的饮食作息护理。病人手术后对于饮食, 医护人员也要加强护理, 避免病人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 不要酗酒抽烟。一日三餐要正常按时食用, 不可暴饮暴食。作息时间要规律, 避免熬夜。 (4) 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医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在医学界所起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长期经受生理上的痛苦,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作为一名病人常常会感觉到孤独、无助, 而且畏惧死亡, 神经时常处于紧绷状态, 会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从而对自己的疾病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容易发怒, 害怕与人群接触。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 鼓励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多培养他们的兴趣以分散他们在病情上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多为病人提供温暖, 让他们觉得他们并没有遭到人们的嫌弃, 关心他们的人还很多。这比单纯的用药物治疗护理的效果更显著[4]。

4.2 护理体会

从本次研究中, 我们发现对于病人的成功治疗, 我们不仅要精湛的医术, 同时还要有精密的仪器设备与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所以要提高一定的医疗水平, 我们就要加强在该方面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这是相当重要的。另外, 对于手术后的病人, 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病人的痊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的护理知识是每个医疗人员应该具备的, 所以医院要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护理水平也不可忽视。

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 医务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耐心的态度去帮助病人,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从道德上提高认识, 以病人为本, 并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为己任。

摘要:目的 通过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的病人进行护理, 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方法 用回顾性记录法对58例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进行了全面护理的患者的有效率要高于只进行了一些常规护理的患者。结论 术后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在气管切开手术后是非常重要的, 对病情的痊愈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福娣.4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Guangzhou Medical Journal, 2002, 24 (9) .

[2]朱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8例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研究, 2010, 26 (7) :22~23.

[3]李有连, 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2) :141.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专业网络技术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