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导课范文

2024-05-09

英语课堂导课范文(精选7篇)

英语课堂导课 第1篇

首先, 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要多看书、报、杂志、影视, 或上网阅读如《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新华网的主流观点以及当地的各种报纸相关报道。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这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设计导入语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

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 从而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特点, 这样才能用生动、适合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 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 导入语要切合学生实际。

其次, 导入语的设计要遵循几点原则。

在设计导入语时, 教师应当思考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准备围绕学习主题或者相关主题导入什么, 从而确定导入内容的覆盖面、深度和可能涉及度;二是如何去“导入”这个要探讨的话题, 确定导入方式方法, 明确导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为何而导, 确定导入预期质量和效果的侧重标准, 即导入的主旨是什么, 我们不能泛泛而导, 也不能为导而冲淡主题。在这三个问题当中, 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决, 都是直接间接地在为第三个问题服务,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导入来唤醒学生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 或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驱动意识, 或是形成一种师生间和谐交流学习的基调。

再次, 导入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 要针对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 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一般说来,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时政导入

时政导入就是把教学相关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 而且通过学生的讨论, 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如在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藏时, 我以“‘3·14’藏独势力打砸抢事件”导入, 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讨论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清朝是如何管理的?这些措施对多民族国家巩固有什么影响?又如讲到《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时我以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奥运圣事导入。这样,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了更深刻的知识。

二、文学导入

即用诗、谜、歌、对等导入新课。初中生对歌曲特别喜爱, 所以在上课之前可以用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来导入, 这是既新颖又易让学生接受的好方式。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 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的导入法。在讲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文时, 引导学生听或者唱《义勇军进行曲》是贴切的做法。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在课始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 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理解情感, 达成目标, 达到气氛活跃、情境交融的目的。又如, 讲宋元文化时, 教师可先吟咏:“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这样慷慨、悲壮的诗句, 问学生“这是谁的传世名句?”吟出:“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再问:“这豪迈、奔放的名句又是谁的佳作?”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宋元文化的成就, 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三、复习导入

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的方法。知识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因此,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教学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历史课也不例外。在上新课之前, 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 在此基础上顺势揭示新课题。这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 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 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例如, 我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内容前, 先与学生共同回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外国侵略者攫取的侵华权益。然后指出:英法美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 但并不满足, 为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又寻找借口, 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 学生就能很好地将两次鸦片战争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故事导入

历史学科故事可谓得天独厚, 由于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故事书, 因此, 故事导课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首选。这种导课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生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 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 讲一个故事或典故, 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组织起教学, 又能借故事顺利地导入新课, 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比如:在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 我这样导入:“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是众所周知的故事, 然而,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 执意要上演‘鹬蚌相争’的故事———倾尽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而日本帝国主义见有机可趁, 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又如在讲《宋金南北对峙》时, 我这样导入:“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主人公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与历史上重大事件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它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再如在讲“希波战争”一课时, 老师可以先用谈话法问学生:“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学生说:“喜欢。”然后老师再问:“你们知道田径比赛中距离最长的项目是什么?”学生定能说出是:“马拉松。”老师再问:“知道马拉松比赛事的来历吗?”然后讲述马拉松战役的故事, 导入新课。

五、直接导入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 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 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 则无疑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我在讲述《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继元代之后建立的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 为了对日益变化的社会进行严密控制, 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你能想象清朝有人编字典, 因为直接称呼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名字, 就被指责“为天地所不容”而遭到斩首吗?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 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又有利于教师讲述, 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

六、乡史导入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都为家乡的人杰地灵而感到自豪。故乡的山水草木、风物人情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可以唤起学生对历史的真实而亲切的感情, 这种感情的印象之深是任何空泛的理论概念都难以达到的, 例如, 我在讲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节内容时这样导入:我们连云港海州地区有哪些名胜古迹?学生回答有钟鼓楼、煦阳门、双龙井、将军崖等古迹。其中将军崖摩崖石刻被称为东方天书, 反映的是五六千年前我们先民生活的时代, 学生想知道先民是如何生产生活的, 进而导入新课。又如在讲《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时我这样导入:2006年10月19日,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隆重举行百年华诞庆祝大典, 海内外校友同庆, 海州古城生辉。一百年来, 海州中学为新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他们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这样说, 连云港的历史, 不能不讲古城海州;连云港的文化教育史, 不能不写海州中学。通过利用家乡的文化人情来引出课题, 学生感到了浓浓的乡情, 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并对新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当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笑话、新闻、学生演讲、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 每一次的导课通常会将几种糅合起来运用。总之, “导课无定法, 妙在巧导中”。只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就能给学生以足够活动的机会,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导课方法各有千秋, 各具特色。如果长期使用就会形成一种模式, 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难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也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因而无论采用哪种导课方法, 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导入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新课导入所用的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 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联系, 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知的。所用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 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2. 设计的内容要能体现出趣味性或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 设计导入, 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 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 从生疑、质疑入手, 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

3. 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语科学与否, 要看它能否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 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 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为宜, 长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方法要灵活多变, 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要随时变换花样, 不可千篇一律。

4. 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实践证明,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的理智感和求知欲。因此, 要使新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 耐人寻味,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教师就必须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 即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切忌矫柔造作, 牵强附会。

书法课堂导课心得体会 第2篇

九龙小学石正林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合理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某一个教学活动的起始时期出现。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通过一段新颖、简明、有趣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迅速地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导入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二引起学生注意,迅速集中思维;三为学生铺设桥梁,建立知识联系;四是揭示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五是可以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外部条件。

作为书法课堂这一特殊的科目,我觉得导课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书法故事导入法。书法有关的故事在生活当中比较少见,孩子们听了如此特别的故事,能很快进入书法学习的角色,还容易被书法家刻苦练字、气节高雅的精神感动,从而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2、作品欣赏导入法。书法作品既是高雅的艺术,也是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最好榜样。课前或课中某个环节中欣赏名家书法作品或者是优秀学生的书法作品,看到和自己同龄的朋友同学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既能让孩子们感叹书法的美妙,也可以激发学好书法的欲望。

3、书法儿歌导入法。儿歌导入是低年级孩子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书法技法,书法常识编撰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既能让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堂变得生动活拨,又能让小孩子们很快掌握书法的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第3篇

一、 “趣味”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音乐视听材料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让步状语从句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RIGHT HERE WAITING,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是: wherever you go and whatever you do ... 这深情沧桑的曲调一下子就俘获了学生们的心。听完后,我在黑板上板书: wherever you go and whatever you do这个句子,并且讲述了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学习了让步状语从句。

二、 “营建课堂情境”导课

这里的“情境”即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结构的行为和动作的结合,如游戏、角色扮演、日常交际、分组竞赛等,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真实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入特定的氛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如:在讲述Earthquake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是电影《2012》的一段剪辑,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影片中的一些影像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很是震撼。看完后,我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 2. Imagine your home bega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 You ha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what will you take? Why? 学生很快就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然后,我又和学生讨论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大地震,然后很自然地就引入到这一课文中,增添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三、 “设置悬念”导课

“设置悬念”导课是指教师在导课时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一种导课方式。通过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时也会觉得“新鲜”。以疑导课,就是利用课题的“奇”处、“新鲜”处,通过对比等手法,揭示课题。如在讲述BODY LANGUAGE这一单元时,我给学生先放映了几张幻灯片,图片上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英国人正在谈话,阿拉伯人向前伸着身子,而英国人却一直向后退;另一张图片上某个国家的人说“是”的时候是摇头的,说“不”的时候是点头的。这时我就问学生: Do you know why?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ody languages in the other countries? 带着疑问,同学们埋头通读文章,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会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我认为这种导课方式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这样,学生在悬念的刺激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教学也更富有魅力,更为精彩。

四、 “释题”导课

对课题的适当解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把握文章原貌。例如教学First Aid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课题来导入新课。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First Aid? It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First Aid, if it is quickly and correctly given, can save a person??s life. 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学生不仅明确了课题的含义,也基本了解文章将要讲述的内容。

五、 “温故”导课

“温故”导课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是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引出新知识。需要注意,在“温故”导课中,“温故”是手段,目的是导入新课。例如高一下册学习同位语从句,就可以采用“温故”导课的形式。我们在高一上册学习了定语从句,因此教师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利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引出同位语从句。这样我在“温故”的同时,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正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内容上。

总之,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导课艺术是非常有效的。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优秀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好的导课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内核应当是火热的,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外表应当是活泼的,吸引着学生置身其中。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导课时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和唤醒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论 第4篇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活而有序

如何打好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战是每位心理辅导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手段。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生命力、动力所在, 学生和教师应该是“活”的, 只有使课堂“活”起来, 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更“活”。然而“活”往往演变为“乱”:不遵守活动规则、随意插话、讲空话、调侃等。浮躁之下学生无法深入探索内心世界, 活动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所以“活”必须是有度、有序的, “活而有序”的课堂秩序才能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分享、成长提供保障。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论。

一、第一堂课

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知之甚少, 甚至是误解多于理解, 所以第一堂心理辅导课至关重要, 不仅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心理辅导课的魅力, 理解心理辅导课的性质, 更要让学生体会、意识到良好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并请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课堂秩序能协助我们在心理辅导课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如何创建这种课堂秩序, 并将之作为第一个课后作业。

二、团体规范

在团队形成初期形成师生公认的团体规范, 约束师生的课堂内隐及外显行为, 可以有效避免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1. 课堂契约

以第一堂课的讨论成果和第二堂课上交的作业为依据, 教师整理补充、学生举手表决为形式, 在第二堂课明确学生和教师的两份课堂契约。师生在打印出的课程契约上慎重签名, 并将底稿悬挂于心理辅导教室。课堂契约并非一成不变, 只要课堂中出现比较典型的现象便可修改。

2. 课堂公约

课堂契约虽好, 但其内容较多, 运用时不够灵活。相较之下, 简单易行的课堂公约在维护课堂秩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哨声响起, 意为活动或讨论结束了, 老师或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意为一定范围内一次只有一人发言, 其他同学的任务是倾听。一段约定的音乐响起, 是为了更好地继续下面的活动, 我们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言行和情绪等。

三、教学设计

充实的课堂得力于充实的准备, 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核心内容, 也是最容易发生课堂失序的环节, 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精心与否是决定辅导成功和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对课堂秩序的营造和维持至关重要。

1. 活动选择

活动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因素。小学生活泼好动, 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活动必不可少且往往占主导地位;初中生则应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因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思辨能力已得到充分发展, 体验和调适应成为重心, 活动不宜过多。总之, 活动是载体而不是目的, 它必须为辅导目标服务。

2. 活动规则

完善的活动规则是有序课堂的催化剂。心理辅导课重视“生成”, 更需要的是对“生成”进行“预设”。备课时, 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级、每位同学的特点预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设计最为完善的活动规则。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得越全面, 课堂失序出现的机率就越低。

3. 活动分享

活动的目的是引发体验, 活动分享则可实现体验的升华,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体验, 改善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此外, 教案的实施过程是任何周密的设计都难以预料的,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更要在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引导。

四、课堂干预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轻声交流或用眼神、手势等暗示学生回归到活动中的方式及时处置微小的负面课堂行为。

对于明显的负面课堂行为一定要“惩罚”, 只是一定要刚中带柔。每堂课我都会公布此堂课的“惩罚”方式, 如念绕口令、表演成语等, 只有大部分同学认为被罚者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才能被“原谅”。被罚者的表现往往会给大家带来欢笑, 笑声中心灵距离缩短的同时学生也得到了一些正面的暗示, 养成了主动维护课堂气氛的习惯。

五、课程评价

山东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考试。但不能考试不代表不能评价, 恰当的评价是一门课程的必备要素, 没有评价的心理辅导课不能称之为课程, 评价也是课堂秩序的重要保障。

1. 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有助于及时发现、改正问题。心理辅导课中很多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所以小组考核是课堂考核的主要形式, 它可以让学生为荣誉而战的同时自觉遵守团体规范, 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小组考核等级分为优+、优、优-。得优+的标准是遵守团体规范、活动规则, 完成任务时间短, 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分享等。每堂课最后3-5分钟, 各小组对照标准申报成绩, 如果有人提出质疑则通过其他小组成员举手表决的形式决定该小组的等级。

2. 学期考核

学期考核在学期末的最后一堂课进行, 包括最佳小组的评选和个人考核。

最佳小组即获得最多优+的小组。

个人考核得优+的标准是:遵守团体契约, 体现出优秀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互助的能力, 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等。其程序为学生自评——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教师进行最终评价。

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 教师应该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 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 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

说到底, 好的秩序来自好的教学。想完善课堂秩序, 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收获“体验”, 通过“反思、分享”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初中英语教学导课方法的探究 第5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巧妙的导入可使他们迅速安静下来,进入新课的情景中,下面就初中教学的导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1.实物导入法。

冀教版7年级上册Unit 2;This is my sister.我带了自己的几张家庭照片,分别向学生介绍我的家人,引入句型 this is „, that is „, these are, those are „.学生对老师的照片很感兴趣,对人物关系也感兴趣,为下面的单词和句型学生打下了基础。

2.情境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冀教版7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我安排全班学生画出各种服装,文具,及其他物品的图片并标明价格,在课前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个人用纸为自己制作money,方便后面的买卖。走进教室五颜六色的商品映入眼帘,宛如一个大商场,学生看到此景,一目了然本课的主题就是购物。同学们带着自己的money 亲身体验购物的乐趣,学生们的口语得到了很大的训练。

3.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讲解(bookⅡ)unit14 shopping一文前,可以问周末学生有何计划,当提到购物时,简单做一个角色扮演。shop assistant(教师):“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I would like to buy----”将购物简单地做一个复习,同时直接引出本单元主题----shopping,并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购物方面的语言训练。这样,就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课题。

4.游戏导入法。

冀教版7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我事先安排几名学生玩捉迷藏在教室,导入句型where’s/are„? 和介词in ,on ,under.学生参与热情很大,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而且句型得以熟练操作。

5.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bookⅡ)lesson90关于bill gate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要经商也要先考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6.介绍风土人情导入法。

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例如,在讲餐桌礼仪时,让学生搜索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有话可说。在讲授unit12所介绍的国家----冰岛时,我先概括讲了冰岛虽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处于同一大陆,却在很多方面大相径庭,通过寥寥数语把学生的疑惑给挑了起来,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7.预习提问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几个关键点,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ookⅢ Unit2 water sport一文中,针对初三课程的特点,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复习前两年的相关知识点,如提问: what kind of water sports do you know? What are your favorite water sport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

意两点:一是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8.音乐导入法。

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准确导课:让数学课堂走向精彩 第6篇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拓展延伸,有利于新知识的衔接。它是复习一些与所教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具有针对性的,为新课而服务。这种方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引出要学的新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它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我先通过四个复习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几种?

3.求根公式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

4.如何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议一议:

(2人一组)解下列方程并求: x1x2,x1+x2。

(1)x2-5x-6=0 (2)2x2-5x-3=0

猜一猜:(4人一组讨论)

方程ax2+bx+c=0(a≠0,b2-4ac≥0),求:x1 x2 ,x1+ x2。

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才能选用,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导火线,从而引出新知识。

二、设疑导入法

设出疑问法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疑问,设置悬念。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主动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学生由疑问到思考,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如,我们在讲投影时,提出了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与影子有什么关系吗?”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壁等处形成影子,可见影子与物体的形状有密切的关系。物体和它的影子如此密切,在数学中影子是物体的什么呢?

学生一定议论纷纷。然后,教师向学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投影,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投影。

设出疑问质疑还只是设出疑问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是教师最喜欢使用的导入方法之一。上课伊始即通过故事或典故导入,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思维想象力的有效开展。在新授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性事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课”时,让学生当场计算:怎样分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你想知道怎样解决的吗?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也就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去了。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判定”时,首先提出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以通过哪些简便的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简便的判定方法呢?所以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相似的特例。

五、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是老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亲自操作,动脑分析,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这种导入法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课前让学生准备好6根细木棍,长度分别是3,4,5,6 ,8 ,10。课堂上教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后,在进行下面的教学过程。让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木棍按下列情形去组构三角形,看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

①6,8,10;②3,4,5;③6,8,3;④4,5,6。

通过这一简便的操作活动,学生很吃惊,认识到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因此,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在操作中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何导课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第7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课方法;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导课是课间十分钟和新课知识之间的“桥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对教师来说,导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一、设疑导课法

小学生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容易对某些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椭圆也是没棱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二、情境导课法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教,学起来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所谓情境导课法就是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某一内容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从而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智力的一种导课方法。

例如,在教“年、月、日”的闰年和平年时,这部分教材抽象,概念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我先出了这么一道数学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军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听了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急于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知道原因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对比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学生发现,小军的生日是2月29日。就这样,一堂新课在兴趣盎然中顺利进行下去了。

三、游戏导课法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深入地感悟深奥抽象的

道理。

学生每天接触生活、接触实际,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所以,我在教学“元、角、分”时,采用了游戏导课法:找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在物品上标出价钱,让其他学生来购买。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究学习当中。

四、歌谣、谜语导课法

儿童对歌谣和谜语兴趣浓厚,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符合学生情趣的歌谣、谜语等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例如,在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五、复习迁移导课法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先复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应该把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以这样的认识水平去理解乘数是两位数乘法法则,很自然地认识到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所得的积表示有多少个十,这时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在这里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与旧知识融为一体,组成新的网络,新旧知识水乳交融,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讲课导入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去获取知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语课堂导课】相关文章:

英语课堂教育05-15

英语教师课堂05-16

初中英语课堂05-28

情境英语课堂06-05

英语课堂班规05-28

英语课堂纪律管理05-08

英语教师课堂管理05-12

快乐英语轻松课堂05-27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12-15

英语课堂论文提纲09-25

上一篇:生物活性陶瓷膜下一篇:网络词汇的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