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管任务范文

2024-05-09

重点监管任务范文(精选9篇)

重点监管任务 第1篇

本期导读:

在冠状动脉造影中, 对于血管直径狭窄50%~70%的病变称为临界病变, 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依赖于周围参考阶节段, 常高估管腔面积, 低估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血管内超声成像实时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的横截面图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操作复杂, 价格昂贵, 那如何选择才能达到最佳经济效果呢?请关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P 377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达30%左右, 是正常人群的2~3倍, 精神病学家Menninger和Dunbar称糖尿病 (DM) 是一种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身疾病, 而Engum A等表明抑郁是诱发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加速DM并发症的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是DM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者会发生DM足、坏疽, 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因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可加重抑郁症状。如何防治呢?请关注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P 387

约35%的颌面损伤为颌骨骨折, 根据损伤部位闭合程度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在处理颌骨骨折患者时, 如何确定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以让患者尽早恢复咀嚼功能及面部形态, 对于改善颌骨骨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关注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P 393

肝胆管结石引起肝胆管炎症的反复发作致胆管壁溃疡形成、纤维化及瘢痕性狭窄。肝胆管结石与肝门部胆管狭窄常合并存在, 是导致高残石率和高复发率的基本原因, 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在尽可能在手术中对肝胆管结石取净的前提下, 如何解除肝门部胆管狭窄是影响纤维胆道镜疗效的关键呢?请关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P 401

烧伤感染贯穿烧伤治疗的整个过程, 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烧伤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其所产生的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后, 介导产生多种炎性介质, 引起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儿生理特点与成人差异较大, 烧伤后的病理变化与成人也有诸多的不同, 如何治疗呢?请关注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P 424

慢性肾脏病 (CKD) 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 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 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 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那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如何呢?请关注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P 459

二、重点任务 第2篇

1. 千方百计守底线。一是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底线。落实好粮食首长责任制,组织好农业生产,抓好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稳定在125万吨;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全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1%。二是守住烟草产业发展底线。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强化品牌销售战略、分类开拓市场,抓好卷烟销售;抓好烤烟种植、收购、销售等工作,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稳定烟农收入和税收,确保完成167万担烟叶生产收购任务,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速控制在-5%以内,力争实现零增长或正增长。三是守住财政八项支出底线。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财政八项支出实现增长30%的目标。(牵头单位:州农业局、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林业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文体局、州卫计委、州环保局、州住建局、州人社局、州公安局等州级有关部门,10县市人民政府和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2. 最大限度挖潜力。一是充分挖掘一产潜力。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结合,实施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培育工程,强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探索“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模式,发展电商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推进一产“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充分挖掘二产中非烟工业和建筑业的潜力。扎实开展好企业精准帮扶和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切实发挥专家、金融、项目落地、综合性服务4支服务团队的作用,抓好“三进企业”工作,促进非烟工业发展。盘活非烟工业存量和挖掘增量,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协调指导和服务,认真落实好扩销促产、降低企业用电、用地和物流成本等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企一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帮助停产企业复产达产,加大企业升规达限培育和工业招商力度,加快推进100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以上,新增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户,确保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按照“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壮大实力”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建筑业增值增效专项行动,调整优化建筑业结构,推动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方式创新,培育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建筑业骨干企业,大力扶持在楚注册的建筑企业发展,挖掘建筑业增长潜力,培育重点骨干建筑业企业10户,新发展建筑业企业10户以上,晋升二级以上资质6户以上,确保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4%。三是充分挖掘三产潜力。深入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挖掘释放消费潜力等专项行动,狠抓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充分挖掘各重点行业的发展潜能。认真落实促进批零住餐企业发展等各项激励政策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支持批零住餐企业发展,积极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帮助企业做好达限工作,争取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和个体产业活动单位40户以上,确保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5.5%、20%、22%、22%;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驻楚金融机构到县城设立分支机构,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到州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确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增速达19%;着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亿元,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0%,房地产产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分别增长20%、25%;抓好公路运输管理和调度,确保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12%;加大电信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5%;加大快递行业的管理,合理布局网点,抓好分拨中心建设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形成合力发展其他服务业,确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牵头单位:州农业局、州工信委、州住建局、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金融办、州交通运输局、州邮政管理局、州旅发委、州文体局等州级有关部门,人行楚雄州中心支行、楚雄银监分局,10县市人民政府和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二)深入推进“四大攻坚战”增动能

1. 打好“五网”建设攻坚战挖潜力增动能。围绕全年“五网”投资完成220亿元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一批“五网”项目建设,其中,确保完成公路投资84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亿元,铁路投资48亿元,航空网建设投资3亿元;能源网投资16.5亿元;水网建设投资50亿元;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牵头单位: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工信委,10县市人民政府和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2.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挖潜力增动能。按照“两型三化” “一突出两打造”和“发展自己、服务全局”的要求,主动参与全国全省产业分工合作,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5%以上的目标,突出规划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打好去产能、传统产业“巩固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三大战役,突出打造10条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楚政通〔〕69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十三五”工业园区规划纲要的通知》(楚政通〔2016〕68号),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和县市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每个产业都有专项规划、每个县市都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每个产业和园区都有具体规划。着力打造“2+5+3”的重点产业体系,改造提升烟草、冶金两大支柱产业,突出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新材料与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石化、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三大后续产业,统筹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保接续转换、增能增值。(牵头单位: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工信委、州农业局、州商务局、州旅发委、州文体局等州级有关部门,州烟草专卖局(公司),10县市人民政府和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聚焦智能制造重点任务 第3篇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智能制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从生产端入手,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我国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对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制订并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按照指南的要求,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要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三大基础,培育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第4篇

一、严格保护国土资源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推动市级政府按期开展对县(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从严从紧审批建设占用耕地。(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规划处、利用处、整理中心)

2.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3.研究出台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全年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新增耕地不低于18万亩。开展“农村土地问题百村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路径。(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籍处、财务处、法规处、整理中心)

4.启动建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探索污染耕地的生态防治、修复工作。(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调院)

5.启动苏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专项调查工作。全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推进全省地面沉降、地下水监测网建设。(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地调院)

— 1 — 6.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资源处、地环处、地勘处)

7.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地勘处、矿管处、资源处、地环处)

二、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8.全面落实执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强化征地主体责任机制,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执法局)

9.2014年底前完成符合法律条件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地产发展中心)

10.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四大体系。继续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工作。指导各市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地环处

参与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11.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大信访督查督办,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好信访化解和稳控工作。(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

— 2 — 局

参与单位:办公室、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地环处)

12.对2014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快速审批,应保尽保。稳定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强监测监管,防止地价异常波动。(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动态监测中心、整理中心、地价所)

三、大力推进节约集约

13.稳妥有序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修改。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探索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开展“多规合一”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规划院)

14.通过适当安排规划流量指标,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强化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执法局、规划院)

15.推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用地考核督查。出台并实施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考核奖惩制度。(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法规处、调控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执法局、科技处、财务处、人事处、监察室)

16.做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责任

— 3 — 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调控处

参与单位:省厅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17.实施《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修订《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研究出台《江苏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试行)》。(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

18.加强土地供应工作的监管和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动态监测。开展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提高建设用地批后供地率。健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开展开发区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和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规划院、动态监测中心)

19.鼓励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高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院)

20.继续实施“示范工程”、矿产资源保护类项目,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财务处)

四、积极稳妥分类推进改革创新

21.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审慎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征地事务所)

— 4 — 22.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财务处)

23.按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积极稳妥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开展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础调研和政策研究。(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调控处、规划院)

24.探索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方式。开展乡镇以下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利用试点工作调研和政策研究。实施《江苏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规划院、整理中心)

25.探索改进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管理办法。完善用地计划指标预下达机制。统筹安排全省增量和流量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用市场化方式配置用地计划指标。(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规划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26.推进省及地方合作开垦补充耕地试点,推进法人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省级补充耕地指标市场交易,建立交易激励机制。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并建成数据库。(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耕保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籍处、财务处、整理中心)

— 5 — 27.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调整工业用地地价,探索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规划院、动态监测中心)

28.探索用地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研究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范围。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办法。(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利用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耕保处、动态监测中心)

29.按照省审改办统一部署,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继续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优化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30.改革识人用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制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办法(试行)》、《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人事制度。(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人事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31.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协调制度,强化对地方的督导和指导;开展地方“试点”,推动土地登记历史资料整理与信息化工作,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基础平台。(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法规处、财务处、地产发展中心、信息中心)

五、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

32.下发2014全省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对全省系统2012-2013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开展检查。(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33.出台《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综合执法监管暂行办法》。建立与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的联动工作机制。(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调控处、法规处、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

34.加强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建立违法用地“零报告”制度,完善违法用地逐级备案报告制度。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村五级执法监察网络,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协管员管理制度。(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办公室、信息中心)

35.严肃查处违法重点地区以及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对违法用地问题严重、信访反映违法用地多且整改不力的重点地区,实行警示约谈、限期整改、视情进行区域限批等措施。加大挂牌督办案件力度,向社会公开曝光违法用地典型案件。(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

36.做好“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突出卫片执法与动态巡查等日常执法工作互动,信访信息研判与案件查处督办工作互动,土地执法与土地督察工作互动。(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

— 7 — 室:执法局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矿管处)

37.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面梳理国土资源系统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统一行政权力名称,规范运行流程,完善行政权力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国土资源系统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库。(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处室局)

38.认真配合国家做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争议案件办理工作。配合省法制办做好《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的调研、修改工作。(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法规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

六、着力提升工作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39.进一步选好配强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实施系统干部考评制度、交流制度。认真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积极稳妥推进省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人事处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0.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离退休干部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财务处)

41.适时提高耕地开垦费标准。调整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办法。(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 8 — 参与单位:耕保处、整理中心)

42.强化部门预算管理与执行,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

43.迎接国家开展的土地出让金审计。强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财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利用处、执法局、人事处、监察室)

44.深入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构筑更加完备的惩防体系。按照省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廉政监督办法(暂行)》加强对选人用人的廉政监督。(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驻厅监察室 参与单位:各市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5.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省厅党组 “十条禁令”,着力抓好作风建设。(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驻厅监察室

参与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

46.统筹和组织协调国土资源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支持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改革创新试点。牵头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按时完成综合统计报告,做好国土资源统计监测和形势分析工作。(责任领导:李如海

牵头处室:调控处

参与单位:各市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47.开展国土资源重要科技课题研究,着力推进课题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省国土资源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强

— 9 — 化国外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领导:孙军

牵头处室:科技处

参与单位:各市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

48.加快推进地质找矿突破。积极推进基础性地质工作,组织实施好沿海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提出推进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建议。(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地勘处

参与单位:人事处、地调院)

49.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全省储量动态监管水平。(责任领导:祖耀升

牵头处室:资源处

参与单位:地质资料馆)

50.完善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优化勘查开采布局,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升级。持续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史》编纂工作。(责任领导:刘聪

牵头处室:矿管处

参与单位:规划处、地勘处、资源处)

51.加大国土资源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土资源宣传品牌。进一步提升舆情监测应对水平,掌握正确引导舆情的主动权。(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信息中心)

52.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公布、宣传、解读和应用工作,并按照中央和部有关精神,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汇报好、宣传好。(责任领导:魏红军 牵头处室:地籍处

参与单位:办公室、规划院、信息中心)

— 10 — 53.全面实施“一张图”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务协同平台。正式运行省厅新版政务管理系统。完善省厅综合监管系统。

(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厅各直属事业单位、厅各处室局)

54.认真抓好“四风”问题整改落实的跟踪问效,建立“三解三促”活动等长效机制。着力培育有鲜明特色的江苏国土资源文化,增强系统凝聚力。(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机关党委 参与单位:办公室、人事处、监察室、财务处)

55.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狠抓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落实。进一步严格工作督查督办制度。

(责任领导:李闽

牵头处室:办公室

参与单位:厅各处室局)

56.根据省委统一安排,巩固深化省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科学指导基层市、县局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责任领导:吴震强

牵头处室:机关党委

2011年四大重点监管项目 第5篇

身份认证

据称2010年初,为应对越来越多的欺诈事件,美国联邦机构检查委员会正在审查2005年的FFIEC认证指导,希望进一步澄清强大的多因素认证的概念。

机构内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者说,审查和发布关于当前认证协议使用指南的工作正在进行,目前管理机构内部最大的问题是围绕着身份认证的话题。“虽然还不确定机构可能对现有的认证指南作出怎样的修订,”艾特集团的高级分析师朱莉·马可尼利(Julie McNelley)说,“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我们相信检查的重点将放在银行的身份管理和认证做法是否受到持续不断的审查,并且这个过程导致的安全适应层面是否到位。”

可能考虑到的未来其他的监管问题有:规定一个安全的分层方法,包括出带外认证、设备标识和交易监测。

新兴技术

当各个机构争相拥抱手机银行、云计算和其他新兴技术时, 监管部门也在冷眼旁观: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和遵守数据的安全。但是,这个审议是否会导致新的监管政策?说法不一。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团队领导人和IT考试监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专家唐纳德·萨克辛格(Donald Saxinger)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准备好回答2011年在新兴技术使用方面的问题,比如移动支付、社会网络和云计算。但不一定希望看到在新技术上的附加规管指引。

“我们制定的指导政策广泛得足以涵盖大部分问题,”萨克辛格说道,“但是我们收到许多加强对社会媒体和云计算方面政策指导的要求。”他同时认为通常情况下这些要求的出现,是因为监管机构希望制定更多的具体规则。

由于监管机构采取了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这些决定需要对部分考官和做出裁定的部分银行做一点工作。萨克辛格说:“我不喜欢猜测未来的指导政策,[新]规引将不会为一个技术而专门改变,而这正是需要人们意识到的问题。”

不过,B I T S的高级监管副总裁、曾担任互助储蓄银行办事处的资讯科技处考官威廉·亨利(William Henley)相信,在未来12个月内银行机构可以看到有关移动金融服务的使用和应用方面新的联邦指导政策。

“这是一些监管部门已经审查了一段时间的事情,甚至包括之前使用手机银行的消费者膨胀之事,这是一些该机构已经意识到并正在审查的事情,而且它正试图通过政策指引确定最佳的解决途径。”亨利解释,“所以我希望监管机构在未来一年内能发布些什么。”

聚焦欺诈

从各方面来讲,2010年称得上是一个“欺诈年”。自动柜员机诈骗,POS机遭袭和ACH事件都只是最普通犯罪的一部分,正是它们推动着有关机构和监管者去努力寻找检测和预防犯罪的新技术。

到目前为止,联邦监管机构一直在积极发展FS-ISAC账户收购工作队,包括协助为检测、阻止以及应对公司账户收购企图推荐做法的发展。虽然行业专家不指望通过发布具体的规管指引去解决ACH欺诈,他们仍然希望各机构把重点放在预防这些日益成为信息安全检查一部分的攻击上。

监管者的烫手山芋是有关监管条例E以及其是否应该为企业提供与消费者同样的保护而修订的争论。一项关于E条例的拟订修正案已经被纽约参议院森·查尔斯·舒默 (Sen.Charles Schume) 通过法案提交给美国参议院。该修正案的提出将会把E条例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当局、学区和其他实体部门, 如教会和宗教组织。“无论[ACH欺诈]是共同的责任还是金融服务机构的独立责任, 我在受害者的案件中没有看到很多分担的责任。”E条例改革的领衔提倡者之一、政治活动家吉姆·伍德黑 (Jim Woodhill) 认为, “他们被百分之百的损失所困, 这从根本上讲是政治问题的根源, 并且它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对内外部欺诈的关注,将同样会推动监管者关注隐私和安全问题。“新技术如云计算、移动应用和社会网络的增长,只会增加现有的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LECG咨询公司董事、银行家信托风险管理方案前负责人丹·博格(Dan Borge)说。银行客户和监管者希望银行严格保护私人数据和防止的恶意入侵。一次个别的失误可以对机构的声誉造成重大损失。潜在的威胁正在迅速增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哪个漏洞将会出现在银行家的优先列表上,如果有的话,监管者如何指引这些决定?

多德—弗兰克引发的后果

这并非说该行业已经不在监管者的严密关切之中,但是专家称:期待更快,特别是在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出现之时。

我们了解监管条例Z,基于风险的定价、隐私和交换,但是一个活跃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可以为银行机构创造大量的新指导政策,一个悬而未决的大问题是新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和制定规则的计划。CFPB的首脑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已经宣布,信用卡将会是CFPB的头等任务。新机构还将会处理其他什么问题吗?“他们会利用自己作为消费者保护条例的管家角色去揭开储蓄或者E条例中的真理吗?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服务于联邦储蓄互助协会的监管总监安东尼·德曼刚(Anthony Demangone)说。

尽管局面已经稳定下来,但该行业仍将更难从金融风险或衰退中爬出来,博格说:“2011年银行将会面临无孔不入的、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监管调整。”在涵盖面广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和银行监管者推出多项措施的情况下,博格认为“在即将到来的许多年内将会对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机构面临的是采取何种行动的问题,在2011年及以后有很多具体的要求留给监管机构去决定。

与此同时,银行和安全负责人必须在不确定新道路的规则是什么的情况下作出商业决定。哪些产品和业务必须进行微调、大修甚至放弃?有什么新的商业机会将会从目前的动乱中出现?最好是立即行动还是等待,直到有了明确的规则之后?

毫无疑问,在未来几个月内新监管规定的策略需要满足多德—弗兰克法案将会是一个重大事实。DFA需要的大量条例将会需要众多的监管者和银行资源。

“许多法规将需要安装新的或改进现有的信息系统,”美国银行家协会风险管理政策副总裁道格·约翰逊(Doug Johnson)指出,“就像隐私条例现在该是CFPB的责任,信息安全法规将仍然是安全和健康测试的一部分。”约翰逊认为看这些如何表现出来将会变得非常有趣。

把握重点环节强化全程监管 第6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一些单位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没有一套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配置无计划, 处置随意性大, 资产购置后没有及时登台账, 甚至不入账, 资产处置后又不及时核销, 资产使用无专人管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不重视, 专职管理机构不健全, 专职管理人员不到位, 加之近几年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和财务收支集中核算制度, 各单位报账员没有切实履行资产管理的职能, 仅充当一名“报账员”的角色。

2. 预算安排与资产配置不均衡

有些部门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多争取预算资金上, 而忽视对现有资产的管理, 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的现象比较突出, 甚至大量的资产对外出租出借。而有些单位资产占用量低, 难以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形成“苦乐不均”。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 各单位掌握的行政权力不同, 获取的资产占用量存在着较大差别, 另外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不够规范, 不够科学, 也是造成单位资产不公平、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资产购置上网审批与实际购置活动关系颠倒

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要求各单位资产的配置是在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的基础上来进行, 而在实际的购置过程中, 各单位往往是先购置或政府采购, 然后再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审批手续。从网络程序上看, 各单位的购置审批“天衣无缝”, 而实际过程并非如此,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从查证, 丧失了资产监管能力。

4. 资产使用权与处置权混淆

一些单位对资产所有权与占有权、资产使用权与经营权、资产管理权与处置权人事不清, 界限不明, 把单位使用管理的资产当作单位财产, 一方面资产管理或然性, 资产购置时不及时入账, 形成大量账外资产, 而账外资产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之外, 单位到底有多少资产不清不楚。另一方面资产处置随意性, 或擅自做主, 经营创收, 或出借出租, 或抵押担保, 或转让出卖,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一次系统工程, 关联上下, 涉及方方面面, 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实现公共财政最大化绩效, 既要把握关键环节, 又要坚持全程监管。

1. 进一步更新工作手段, 实现管理现代化

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 按照科学的方法, 逐步规范资产管理模式,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加强对资产数量和质量的监控, 把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 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结合起来, 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 及时记录反映单位的资金运作、资产存量和变量, 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真正发挥存量资产的效能。同时, 财会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 加强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知识培训, 规范会计核算, 积极主动地将财务和日常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资产变动既在账务上进行处理, 又在国有资产管理软件中进行相应增减。

2. 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 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互相衔接

一是要解决资产预算安排与各单位现有资产数量占用比例脱钩的问题, 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离不开对单位资产占用状况的准确把握, 对预算编制在各单位申报和财政部门批复的下达上, 应以各单位资产清查的准确资产信息为依据。二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配套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费用标准, 使之更符合各单位的实际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三是在资产管理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考察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数量、水平的同时, 核算政府资产耗费的成本, 并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使资产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得到相应的奖励, 资产管理糟的单位得到相应的惩罚。

3. 协调好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之间的关系

资产的购置管理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源头, 购置的合理性, 直接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购置管理, 必须将购置计划列入部门预算, 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完成购置任务, 杜绝擅自购置现象。各单位应该将国资管理部门下达的购置批复作为采购要件, 没有国资部门下达的批复, 不得采购, 或者自行采购以后, 不予付款。

4. 以资产清查为契机, 全面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

重点突出“五量”探索监管路径 第7篇

一、摸清家底激活存量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 对行政事业资产清查进行了两次, 主要是对单位现有的资产进行分类核实, 摸清资产存量、现状、结构和分布情况。从近期资产清查的结果和年度资产报表来看, 资产存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和保证单位职能运转和事业发展, 但从物尽所用、物用所值上来看, 还没发挥最大的效益, 真正实现科学利用、保值增值还有很大空间。如何将闲置的资产、没发挥最大效率的资产、可再利用的资产、可整合后升值的资产进行激活, 达到激活存量变为增量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产的潜能, 体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闲置资产进行统一调剂使用, 单位与单位之间、主管单位下属之间进行有偿或无偿调剂, 互惠互利;二是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整合优化资产, 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 允许公共、公益性资产进入市场, 实行招商引资, 民营投资分红或股份, 缓解单位或政府投资的拮据期;三是对资产实行有偿共享, 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大型专用设备可协商租用, 如医院一方有CT设备, 另一方还暂时无资金购置, 但业务上确实需要, 可采取临时付费租用, 这样既可以解决业务上的需求, 也能够缓解资金上的暂时周转, 同时也达到了公益事业服务的目的;四是对多余的资产 (固定资产) 进行对外出租, 打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等体制性障碍, 使静态的资产, 变为动态效益的资产, 比如房屋、交通工具、场地可公开对外出租出借, 也可共同开发, 利益分享, 使资产存量效益最大化。

二、微观调控规范增量

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规范资产增量是公共财政精细化的要求。所谓规范资产增量, 也就是说, 资产的增量要与单位职能运转和事业发展相匹配, 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编制部门预算上, 财政部门要做到最大深度的科学化精细化, 区域内差别化, 在制定统一资产配置标准时, 既要考虑到单位的职能发挥和事业的发展, 又要考虑到资产的使用周期和损耗状况。对项目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和绩效评价, 防止重复建设和购置, 以免造成资产浪费和闲置。微观调控、规范增量, 是指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及增量上要有区分, 事业单位中要区分公共性和公益性, 其资产也要划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 在不举债的情况下资产增量需保持相应的增加, 在资产的配比上也应优先考虑和支持, 进行微观调控。如公检法司及公安办案的交通工具使用周期就比其他单位要短、损耗程度大, 其原因是单位职能所需, 他们的办案时间可以说是全年性的, 不是一次刑事案件或是一个追捕罪犯就一了而之, 有时为了一个刑事案件的外调、取证需要几年;交警巡查和办案用车, 整天就是在路上来回巡查, 纠违章、查违规, 这是其他单位的公务所无法比拟的;再如教育系统用于教学的电子产品类, 使用年限就会低于财务制度规定的年限;医院使用的电子产品类、电气和专用设备类, 是事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 不但要执行国家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 而且在财务制度上还相应的对资产 (固定资产) 提取了专用基金。从以上三个单位职能实例来看, 所需的某类资产增量就会比别的单位要快, 使用寿命要短, 这充分说明了资产的占有、使用周期与单位职能是密切相连的, 既有公共性的, 也有公益性的。在规范资产增量上, 要突出公共财政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区别化。最大限度的使资产配置标准、部门预算为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服务, 倾斜于公共事业, 公益事业的资产增量, 支持满足为担负国家安全单位职能所需的资产增量和更新。

三、完善体系监控流量

资产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法学界国有资产被定为财物, 在会计学界称为资产, 是单位的财产和债权 (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报废、报损、购置、调拨的运动过程在财务上被称作为流量, 如资产流量、现金流量。监控资产流量是管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效途径之一, 它的流量在产权上有两种之分:一种流量产权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改变了占有、使用权, 如单位内部的资产调剂, 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和整合、共享;另一种流量是占有、使用权及产权发生了改变, 如单位的房地产、交通工具等按国家制度规定对其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产权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说的产权也就是指所有权, 因为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单位只有占有、使用权。以前由于受国家体制的影响, 资产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不明, 职责划分不清, 导致了宏观管理主体缺位, 占有、使用单位职能越位并存,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和滞后, 使资产流量未能得到规范的运行。“两令”出台后, 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 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 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 管理的方式在不断改进和更新。但是, 管理理念的更新, 体系监管的精细化, 与公共财政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突出表现在: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没有有机结合, 没有形成资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接,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法制意识淡薄、随意性较大, 使资产的入口难以科学规范的控制;二是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学合理性, 资产流量布局和调控与精细化要求还需更新;三是公共性资产、公益性资产效益理念流量基本上处于空白;四是有关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滞后, 资产 (固定资产) 现有核算方式存在弊端, 表现为价值背离, 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 成本核算不完整, 未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四、成本理念降低耗量

降低耗量, 高效运转, 使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是我们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途径之一。因为资产在使用、运动过程中会自然的产生物理性、化学性及人文性的耗量, 在财务上通常所说的成本费用、磨损维修、支出等, 国家及单位出台制定的资产 (固定资产) 管理制度, 资产保管制度、资产领发使用制度、资产验收入库制度等, 均是降低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耗量的办法。由于单位资产低成本理念还没有形成, 忽视了资产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耗量意识, 重资产购置、轻管理降耗现象日益凸显, 从而产生了资产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效率偏低、增值保值率不高等现象, 没有真正体现资产的价值表现。如某单位在建房时, 办公楼和家属楼同时进行, 家属楼是职工集资形式, 办公楼是国家出资, 按照与建筑商签定的合同, 建筑每平米为540元, 未算土地价款, 实际完工时造价每平米突破了860元。按照国家房改政策规定, 取消了福利分房和建房, 应按实际造价和成本价计算到房, 可是到了竣工决算时, 单位没对职工按实际成本价收取, 而是按每平方米540元收取, 每平方米少收了320元, 变相的为职工解决了福利建房, 差价部分转移到了单位负担, 单位资产在价格上产生了虚增, 发生了价值背离。再如某单位在处置交通工具时, 因法规意识淡薄, 缺乏预见性, 买方在办理产权变更时出现了交通事故, 按法律规定, 产权没有变更前出现的事故仍由占有、使用单位承担责任, 最终该单位赔偿5万多元, 加大了资产的耗量。实行部门预算, 定员配额, 商品服务支出定额定标, 都是在体现降低资产耗量、成本费用的理念。降低耗量关键所在, 就是要加强成本核算、费用核定, 制定有关的资产耗量比例和节能制度, 实现降低资产耗量来求资产增量达到壮大资产总量的目的。

五、拓宽视野壮大总量

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离不开资产的支撑, 保证一定的资产量是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前提。拓宽视野、壮大总量, 就是要求我们在资产管理中避免“就资产论资产”、“为了管理而管理”。这里所说的壮大资产总量, 并不是以前认为的重新购置、重新建设所取得资产量, 而是要求把现有的资产存量进行激活, 壮大为一定的资产量。科学的完善和制定资产资产配置、资产处置、资产流量、流向的标准管理制度, 使资产在动态运行中壮大资产总量。健全财务制度, 科学核算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耗量, 倡导成本费用理念, 节能减排, 使无形资产增量变为有形资产总量。如在项目建设和开发及实行部门预算编制, 制定商品和服务支出、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中, 做到了降低资产在运行过程中的耗量、节能减排, 保护了不可再生和有生的资源, 减轻了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资, 实质上也是壮大了现有的资产总量。这个总量要从全局来看, 不能以局部计算, 要从长期的潜在效益来分析和绩益评价。再比如, 某县在分灶吃饭体制时期, 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收入保人头吃饭都有问题, 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在没有科学论证的前提下, 当²地政府就决定在汉水上游大搞黄姜种植和加工, 几年中虽说增加了300万元的财政收入, 可带来的后果是, 区域内50多公里的清澈河流变成了污染严重的臭水沟, 杂草枯死、鱼虾不见、昆虫不生, 农民种植黄姜的土地三年内再也不能种植其他农作物, 真是人人怨、人人恨。在国家南水北调期, 强制关闭了加工生产点, 国家投入治理的资金就达几千万元, 是资产中的量与质带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比, 同时也显现了资产与发展的内涵。拓宽视野、壮大资产总量, 不应单从账上和报表数据上来看, 而是要从资产的使用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效益、节能减排效益、公共财政民生效益来算, 把短期的资产效益看作长期的资产增量和总量, 才是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拓展。

重点监管任务 第8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最近在解读《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时说, 为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环境,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实施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 并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成为了众多地板企业的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地板行业这场高端化的市场大潮中, 纷纷扰扰中却出现不少不和谐的景象, 很多地板产品价值与市场需求出现背离, 最终的市场结果一定是“一地鸡毛”。在这场“高端”的盛宴中, 不断有地板企业折戟沉沙, 通过分析总结, 主要有以下五种状况:

1一味追求高价的炒家心态

2013年工信部重点工作任务 第9篇

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以2013年转型升级行动计划“6+1”专项行动为抓手,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更加注重拓展内需市场,更加注重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注重以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更加注重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改进作风,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五是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六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七是加快发展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八是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实践新时期的大部门体制。

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实践新时期的大部门体制

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做好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环境税资源税改革等政策研究储备,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密切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信贷、土地、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及时提出推动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建议,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能源、金融、国防科技工业和电信等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落实进出口税收政策,积极引进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扩大国内紧缺的原材料进口。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行业审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并购先进技术企业。积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更加灵活主动地处理经贸摩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深化工业、信息通信、无线电、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三、推动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争取落实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职能,强化综合管理、统筹协调、指导服务能力,完善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动行业立法,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部省联动。部机关要更加关心和支持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听取意见、理解诉求,支持地方全面履职、获取资源、推进工作。地方也要加强与部重点工作的衔接对接,形成工作合力。

五、进一步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直属单位、部属高校要明确职责定位,提升核心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支撑服务。继续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加快发展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突出做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事项组织协调。督促抓好事关全局的重点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做好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有关工作,确保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等重大任务顺利实施。加强军工科研计划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国防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自主保障及先进制造工艺等问题。

二、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并重,推进先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围绕重点难点型号,加快研制保障条件和批生产能力建设,加强以型号“两总”为重点的军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军工项目全过程管理,强化军工能力监管。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军工关键设备设施、核应急和军工核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三、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合理规划军民结合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完成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编制军转民、“民参军”目录,支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军民用先进技术双向转移步伐。支持部属高校完善国防特色和两化融合学科体系,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

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一、抓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尽快发布信息化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二、围绕智能工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和认定,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配合做好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应用,协调推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和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

三、实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跃升工程和整机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增强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产业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机床电子、金融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支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壮大。

四、推动发布中国的信息安全战略,推进信息安全法律及标准研究制定,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大力发展高端网络通信设备,研究建立信息安全审查和重点产品信息安全检测制度。组织实施党政机关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加快安全可靠软硬件应用推广,抓好电子认证行业监管。

五、严格落实基础电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与技术手段体系化建设,完善重大活动保障和应急处置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网络信息安全评估、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准备和实施工作。规范和强化特殊通信配合,提升党政专用通信保障能力。

六、强化无线电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查处非法设台等扰乱电波秩序行为,制定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指导意见,加强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部队建设。

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抓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围绕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电视及其芯片等关键领域,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二、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推进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确定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支持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面向制造的服务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三、扎实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成石化化工、机械、轻纺等19个行业和工程建设、节能综合利用、安全生产3个综合性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重要技术标准制修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推进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四、推动实行普惠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校特别是部属高校、研究单位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

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重点抓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尽快发布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加快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深化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实施宽带接入规范,着力改善用户体验。加快网络和网站IPv6改造升级,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推进通信村村通工程。

二、加强3G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推动TD-SCDMA和TD-LTE协调发展,积极推进TD-LTE扩大规模试验,认真做好LTE频率分配和牌照发放准备工作。

三、启动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双向进入许可申报和审批工作,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推广阶段工作方案,推动广电和电信企业加强技术、业务和合作模式创新,带动相关技术研发和配套产业发展,加强融合类业务安全评估和监管。

四、加强和改进电信市场监管。推动出台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建立健全新业务管理制度,适时扩大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范围,调整网间结算政策。强化电信市场竞争秩序和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垃圾短信治理。深化通信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完善战备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应急保障水平。

五、强化互联网行业管理。修订域名、IP地址资源管理办法,提高网站备案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微媒介、即时通信、智能终端、应用商店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导和管理。引导云计算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推进互联网互联互通,优化网络互联架构,支持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切实维护互联网市场竞争秩序,继续净化网络环境。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一、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和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协调落实年度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和支持项目,推动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探索建立企业减负长效机制,继续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摊派和罚款行为。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狠抓政策落实,完善发展环境。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配合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实与有关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指导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体系,推动完善创业投融资政策。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三、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实施意见,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出台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四、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继续发展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鼓励和引导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等业务。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和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对钢铁、船舶、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风电装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消化一批产能、转移一批产能、整合一批产能、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发布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健全协调机制,研究通过兼并重组压缩、整合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促进大企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加强和创新管理。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和落后产能盲目扩张,推动建立新建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机制,扩大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落实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开展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试点,研究引导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强重点行业市场准入管理。各地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不能自行其是、遍地开花。

二、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针对重大工程、重点装备需求,发布工业基础发展指导目录。整合工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等资金渠道,加大对基础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加强市场培育,搭建技术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发展。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平板显示、云计算、物联网、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等专项,启动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与应用部门对接,打通重点产品应用环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制修订新能源汽车标准,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继续加强部省对接,强化投资引导。

四、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开展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强化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电机、内燃机能效提升计划,落实工业节水约束性目标,深化“两型”企业建设,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围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制造产品推广等重点领域,抓好试点示范、重大工程建设、政策措施完善等工作。

五、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和软件产品登记备案制度,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以工业设计中心为扶持重点,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发展。保持烟草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组建国家级稀土集团,强化民爆行业监管,抓好工业通信业安全生产指导,继续做好禁化武履约及烟控履约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指导性。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一、大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争取出台更有效的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配套政策,健全统计体系。组织实施好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支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自主创新、两化融合、军民结合、安全生产等专项。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协调、监督检查和投产验收,探索改进投资补助方式。

二、以质量工程技术应用和品牌培育为重点,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进轻工、纺织等行业品牌建设和食品企业诚信建设,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大力推广高效工业用能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实施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

三、大力培育信息消费。推动实施信息消费激励政策,健全网络信任体系,改善网络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引导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消费,加快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推进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动电信资费改革,规范服务价格行为,认真解决服务热点问题。

四、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进入军民结合产业领域,组织实施民间资本进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接入网业务试点,力争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

上一篇:U盘量产下一篇:培训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