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业论文范文

2024-03-10

重点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房屋工程;建筑项目;施工重点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本文以特定的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施工中,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法,从而提高市政房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针对施工重点,研究了质量管理重点、工期控制重点、安全施工重点和文明施工重点,之后根据取得的分析信息,按照所有信息的管理要点取得信息,在规划重点之后,分析依托于施工重点的专业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水平。

1、市政房屋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涉及的重点管理要素

1.1质量管理重点

在市政房屋工程的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必然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核心,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的施工重点和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得到了这类信息之后,要全方位落实已经建成的科学性管理制度。在得到了所有这类信息之后,在专项性的施工中,完全按照当前已经构造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管理目的,研究新时期的专项操作方法。本文以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工程施工中,该项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构、落实原材料进场质量把控和二次审查制度、落实季节施工制度、提高质量把控水平、践行自检自控举措、执行国家管理规范、建立机械施工管理措施和落实成品控制制度。

1.2工期控制重点

在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中,要可以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所有的施工项目。在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中,从各个方向考虑,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其中计划的总工期时间为730工日,其中主体工程的施工时间为2019年12月,装修工程和室外工程为2021年1月完工,竣工时间为2021年3月,从而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情况下,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中,对于工期参数的保障措施中,方法包括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表、构造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绘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建立专业工程的施工配合体系等,以保证工期控制工作科学、合理。

1.3安全生产重点

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中,会涉及多种设备的共同应用,此时整个工程内的相关设备以及设施也可能对人员造成影响,因此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的事故频率需要控制在0.2‰以下。在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中,采取的管理理念如下:

(1)建立担责制度。施工现场中的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同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班组长、安全员和一线施工员的层级性监管机制,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机构,从而建成专项管理机制[1]。

(2)构造轮换值班制度。在施工中建成不同班组的人员科学调配机制,其中要求在所有资源与人员的投入中,要能够让所有投入该项工作的人员最好值日记录。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彼此之间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建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验收与事故报告制度。

1.4文明施工重点

在市政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中,要根据该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要素和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的文明度,在专项的施工和管理中,借助已经建成的施工方案与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的文明程度。在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中,采用的工作思路是建立专业的《文明施工管理细则》与《职工文明守则》信息,在得到了所有这类信息之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让所有的人员可以照章办事。同时在得到了专项管理制度之后,需要根据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制度体系,让监管人员入场前签订管理责任状,从而提高人员工作质量。

2、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法

2.1质量管理方法

在质量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确保当前已经建立了素有监管性项目进行构造,从而在后续的信息处理中,从而在得到了这类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之后,可以大幅提高针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在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中,需要对当前的工作方法、工作意义与工作内容的分析,在得到所有这类信息之后,要详细分析当前的工作方法与意义,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能效。比如在某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的专项管理工作中,也要通过对这类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在目前的工作中,要通过对于这类信息的合理整合,设置其中存在的建筑沉降量。

2.2工期控制方法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中,需要使用专业性的管理工作方法,以建立专用的工期控制方法,在工期的控制方法建设过程,必须要根据目前的管理方法与监管方法,全面监管目前的工期控制方案和管理方法。在专项管理工作方案的建设中,在得到了这类信息之后,可以全面提高工期的控制水平。在各项信息的处理中,要基于专项性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案,给出专业性的工作信息,从而提高工期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要求在所有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在得到这类管理信息后,根据当前所取得的所有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2.3安全生产方法

在安全生产方法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科学根据该该项工作的具体处理方法与建设方案,全面分析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提高最终给予的专业性处理方法质量。在专业性的管理工作中,首先是完全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以及其他的各项监管信息,为后续的各项专业性管理方法做出调整,因此,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必须要从根本上建立专用的安全监管工作制度,从而让所有处于监管状态的信息得到全面的使用。其次要求所有得到的管理性信息都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精准性的记录,从而在后续的专项信息处理中,可以充分根据这类信息的协调方法,使得所有信息可以用于数据协调过程。最后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从而在后续的资源与信息协调中,可以科学按照现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得到这类专业性的管理信息之后,以充分提高管理质量。

2.4文明施工方法

在文明施工方法的使用中,必须要根据当前已经取得的文明施工工作方法,让文明施工方法的管理质量得到充分的升级。在市政房屋工程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全面按照当前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管理制度的建设方案与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全面按照现有的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综合研究在当前与今后的工作中,可否在当前与今后的工作中,充分性得提高施工过程的施工文明程度。此外在后续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求所有参与到该项工程项目的人员中,必须要充分根据该项工作的处理方法、协调方案等,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按照当前已经制定的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重点包括质量管理工作、工期管理工作、文明施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工作,所有的工作落实中,都要根据这类信息的处理和协调方法、工作机制以及制定的新型管理制度,充分提高针对这类工程的管理质量和维持水平,以提高该工程的构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祥.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重点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21):56-57.

[2]白林.关于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重点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3):195-196.

[3]郝乔.市政房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重点的探讨[J].北方建筑,2017,2(4):34-36.

重点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重点管理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主要的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风轮等,而要想实现风力发电技术的良好控制,就需要对这些系统设备的应用做好控制,以此来达到理想的风力发电效果,满足实际需求。

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风能的原理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转化为机械能和输出能。具体技术是风使风力叶片转动,使发电机内部旋转并切割磁场,最后能量积累装置以电能的形式保持恒定的电流输出。风力发电机通常由风力发电机叶片、低速轴、高速轴、风速计、塔楼、发电机、液压系统组成。其中,风轮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器的装置,可根据风向的变化改变风轮的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塔是连接和支撑风轮和发电机的支座,其高度取决于周围地形和风轮的大小,以确保风轮的正常运行。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从风轮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在风力发电机结构中,风力发电叶尖的线性速度与风速的关系被定义为顶点速度比,这是风力发电机的重要参数,其尺寸是影响风力发电机功率系数的重要参数。风力涡轮机中的电力调节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工具。主要包括距离失速控制,失速控制,支架可以调整固定间距,叶片倾斜角不能按风速调整,设计比较简单可靠,风机输出功率随着风的速度而变化,在低风速下使用系数较低,螺杆调整的目的是改变倾斜角,调节风能转换效率,最大化能量转换效率,已达到风力发电机电力稳定输出功率的目的。

2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不到位

在风力发电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非常多的设备,对于这些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设备的闲置率。而在当下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建设单位对于现场设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例如对现场设备没有进行功能分类、类型分类等等,这对于设备的后期安装和使用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精密度较高的设备,由于长期露天放置,导致出现了老化、锈蚀、污染等等问题,这些也会影响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2.2建设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在风力发电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质量标准要求较为严谨,因此对于建设单位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教务迅速,很多风力发电单位纷纷成立,但是这些单位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问题。在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单位都存在着自身水平不高的问题,而这就会影响风力发电项目的正常投产,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风电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研究

3.1制定周密计划,强化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与建设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直接产生了联系,而考虑到风力发电工程现场施工所拥有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制定出更加详细的施工方案,从而更好地进行进度管理。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周、月、季来作为管理单位,定期进行实际进度和预期进度之间的对比。如果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实际进度已经明显落后预计进度,就需要在进度报告中总结原因,并且在下一阶段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但是在追赶进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证施工质量,兼顾进度与质量才是风电工程进度管理的基本要求。

3.2有效应用风轮控制技术

在风力发电系统的具体应用中,要想达到最高的风电转化率,就需要降低风能的消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风轮进行合理控制,具体控制技术如下:

(1)合理控制风轮叶尖速比。风轮在运行过程中,其风叶尖端在风力作用下所转动的线速度就是叶尖速,而叶尖速与这段时间内风速之间的比值就是叶尖速比。通过对叶尖速比的河流控制,便可让风机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以此降低风能消耗。具体控制中,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以及风力都无法调节,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就需要通过叶尖速的改变来实现叶尖速比的调节。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风力和风速情况,通过变桨系统调整风轮转矩,这样就可以使其最外侧边缘速度得到合理控制,以此来实现叶尖速比的进一步优化。

(2)合理控制功率信号反馈。对功率信号的反馈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控制风轮机功率。在运行过程中,风轮的功率会在条件改变时发生变化,这也是该控制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基础条件。通过对功率关系的分析可以绘制出其最大功率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率信号反馈的合理控制。具体控制过程中,应该对最大功率以及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的差值分析,然后根据这个差值进行风轮桨矩调整,让风轮始终保持最大的运行功率。通过这种控制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能消耗,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控制成本。但是在该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中,因为获取最大功率曲线是一项难点内容,所以技术人员需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

3.3设立信息流动站

在开展正式的测量工作期间,风电项目管理人员要建立信息流动站、基准站等,并通过多项创新型技术来选择测量方式、流动站与基准站等。在架构信息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靠控制网内部的基准点,在架设相应电台后,需将基准点坐标准确输入该信息系统内,依照此前的测量要求选定了合适的系统参数,使测量后的数据变得更为精准与准确。此外,在启动或挑选流动站与基准站期间,要适时检测其发射信号的状态,只有其达到标准或正常水平时才能开展地块与图斑的测量工作。在测量地块或图斑期间,技术人员多使用点测量方法,无论是地块还是图斑都需开展闭合测量,详细记录每项测量数据以保证图斑或地块数据的准确性。针对图斑中的拐点点位,相关人员需利用系统性仪器来开展记录工作,任意一个地块或图斑的点号都要被放置到信息系统中。

3.4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控制

在风力发电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风力发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需要有效管理施工现场,并且还需要对质量进行分析。在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质保量,保证项目建设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并且还能够认真监督,认真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例如认真核对图纸、材料质量、装备配件、设备功能、组织设计、信誉度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工程属于非常复杂的项目,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各方面互相協调,更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将利益实现最大化。未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了解风电建设工程的内容非常必要,各方面的建设部分都属于重点内容。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现场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保证了施工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曲绍源.关于风力发电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08):196-197.

[2]罗鑫锦.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双重性[J].科技风,2019(13):179.

[3]刘民军.基于风电工程项目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20(7):136-139.

重点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英语:高三英语学习的重点是比较稳定的。首先,熟记英语词汇【单词和短语】。在记忆英语词汇时,需特别注意其词性、惯用法、构词法等等。四川考生目前应该掌握的词汇是:优等生4000左右;中等生2000-2500(包括高

一、高二及部分高三重点词汇)。其次,掌握英语语法概念即能对付高考。大体来看,必考点为:谓语动词的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情态动词、倒装及冠词、常考点、it用法、不定代词、常见介词及主谓一致。第三,增加阅读量。语言是文字学科,非大量阅读和记忆不可能积累知识点。什么是阅读?读英语文章,看英语小说及英文报刊,学习英语教科书等皆为阅读;而大量做各种练习(包括语法和词汇练习)也是阅读,开卷有益。第四,掌握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凡考试皆有方法,否则,命题者无法命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也就意味着正确的理解了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意图,高考取得好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最后,扩大知识面。高考英语要想取得好成绩或理想成绩,高三学生还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简言之,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百里”,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不精,这就是一种理想的知识境界。学英语的学生,尤其应当对有关英、美、欧洲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社会风情、著名人物等有所了解,对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不放过。

重点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学术社交网络能够打破科研工作者的传统知识交流壁垒,致力于满足其科研信息需求,维护其个人学术社交关系,促进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创新。学术社交网络最初起源于在线学术社区,学术社区设立的初衷在于为学者提供前沿知识、存储优质学术资源,依托于该理念而设立的典型社区有Scilinks、Linkedin等。此后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以Twitter、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针对用户科研需求开始拓展服务范围,在社交网络中架构学术平台.帮助研究者建立维护和管理自己的学术社会网络。但由于大众社交网络中用户群体差异较大且其中信息专业性不强.无法充分满足学者科研信息需求,因而催生了针对不同科研用户特征的垂直科研领域的学术社交网络。自学术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国内外学者和机构为优化其知识组织模式,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实践探索.如我国唐杰教授率领团队应用语义技术将科研人員、科技文献和学术活动三者相互关联,从多个资源中集成学者数据构建学术社交网络AMiner;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在为学者提供资源支撑基础上添加学者个人微博、科研群组以及实时更新关注的论文与话题功能模块,搭建了一个既保留了社交平台属性又结合了文献资源管理的学术社交网络Sos.cholar:美国麻省理工的Wickramasekara率领团队通过开发云端设计个人知识管理工具Benchling,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效地帮助学者收集、储存、加工、利用和传播各类信息资源;西班牙哈恩大学通过不同语言标签集管理文献信息,集成信任、协作和内容3种知识组织方法的混合推荐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学术社交网络SharingNotes。尽管国内外学术社交网络种类繁多.但根据运营理念和核心功能不同,主要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学术社交网络:以ResearchGate为代表的用户互动平台、以Men.deley为代表的文献信息管理平台、以小木虫为代表的UGC(用户生成内容)社区和以经管之家为代表的学科前沿资讯平台。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但随着网络中数字化的科研信息不断扩充,学术社交网络中海量的科研信息和用户交互内容逐渐呈现无序化、异构化,极大地增强了用户搜寻信息的难度,使得学术社交网络发展出现瓶颈。基于这一现状,如何将现存良莠不齐、离散异构的学术信息筛选组织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满足用户科研信息获取与知识交流需求,是优化在线学术社交网络的当务之急。立足于这一现实,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展开了深入研究。

1在线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研究

在线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个研究领域,即不同知识单元之间的广度关联研究和知识组织体系的深度聚合研究。不同知识单元之间的广度关联研究不仅包括文本和词汇之间的关联研究,还包括厘清用户知识需求与知识单元之间映射模式研究。知识组织体系的深度聚合研究则包括构建不同类型的知识组织结构体系,进而探析在线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

1.1知识组织单元由单一粗粒度向多元细粒度发展

文本和词汇是在线学术社交网络最基本的知识单元,在早期学术社交网络中,大多以文本知识单元为基础,基于科研本体和主题本体构建知识组织。如宋文等基于概念理论提出采用语义技术链接不同主题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计算文本相似度拓展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发现服务。这种仅基于文本粒度的简单知识组织理论粗略地帮助人们链接学术社交网络中的知识.但随着知识资源形态的丰富,单一文本层次的语义技术远远无法满足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在分众分类法兴起的背景下,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衍生出了词汇为量级的知识单元.通过挖掘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抽取新的文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义缺失的不足。因此,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转向以文本一词汇的跨粒度知识单元聚合研究,如傅城州等以分众分类为基础依托于语句关系收集标签词汇增强语义关系,并通过计算文本相似度和聚类构建架构学术社交网络。而学术社交网络的社交属性要求知识组织需要围绕用户开展,为用户交互服务,仅基于文本、词汇的知识组织无法满足用户知识交流需求。因而,曾建勋提出了应用本体语义技术,从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关系构建科研关系网络,以用户一文本新视角探索学术社交网络知识关联服务新模式。如今,学者们正尝试利用深度学习从大量简单数据中寻找规律处理新知识构建多粒度知识组织,如Pradhan T等结合深度学习和随机游走模型从文本、词汇和用户多层次细粒度地为学者推荐潜在科研伙伴,并通过采集数据集验证模型在精度、召回率和F1得分等指标上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有效性。

1.2知识组织体系从链式知识层向多维知识网络演变

在最初的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体系中,将不同学科的文献信息分成不同的知识层,通过元数据链接不同知识层,以便于用户获取知识。如Verd.ugo N等搭建了Ogmios系统利用元数据集成科研成果信息,并基于上下文的匹配方法将学术社交网络中的研究者个人资料与知识需求结合,根据学者知识需求情景实时协同知识组织。然而随着学术社交网络中知识交流频率的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新知识.最初的单链式关联不足以整合源源不断产生的新的交互内容,只有通过增添新的知识和语义关系,才能不断强化不同知识层之间的关联,保持学术社交网络中资源组织可持续发展。陈果等在构建的领域知识库中利用知识元将学术社区中用户生成的碎片化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链接,为学术社交网络中知识组织引入新的知识单元,形成多链式知识组织结构。而如今,在用户知识需求转变迅速背景下,尽管现有知识组织结构能勉强整合科研信息,但无法动态地随用户知识需求变化而变化,为厘清知识空间至知识需求的映射规律,只有通过更加密切的网状关联,融合用户需求聚合知识层,才能精准满足多层次的用户知识需求。如张连峰等应用关联数据分析用户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交互群体间的关系归纳用户知识需求,提出了一种深度融合主题和SECI模型的知识组织框架,以加速学术社交网络中的知识的流转和创新。

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单元由单一粗粒度的文本、词汇转向多元细粒度的知识超网络,知识组织体系亦从链式知识层演化至多维知识网络,这些变化既是知识组织理论变革的具象表征,也是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从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研究历程来看,无论是从概念理论、分众分类到社会网络理论,还是从元数据、领域本体到关联数据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研究都无一例外地朝着用户聚拢。同时,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络中除了是知识利用者,更是知识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这使得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愈发注重用户交互的作用.通过揭示用户交互关系进行知识组织将成为革新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理论的要点。

2在线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方法研究

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组织理论研究逐步深入的同时,知识组织方法也不断迭代更新,已有的研究实践中,已经从学者关系、标签聚类、主题聚合和推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方法探讨,以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结构,明晰知识交流演化规律和趋势.促进学者有效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科研交互与合作。

2.1利用学者关系拓展社交网络

学者关系中的引证、合作、信任关系既是现实学术社交的基础,也是网络学术社交的脉络,面向学者关系开展知识组织利于学者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2014年,邱均平等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成果中利用共现和耦合的方法挖掘潜在科研关系.为学术社交网络专家发现和知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2018年,Hoang D T等利用学者之間已有研究合作网络,建立了一个加权向量图来帮助学者发现学术社交网络中新的合作者;胥伟岚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解析学术社交网络中用户科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人际网络优化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模式的方法。

2.2结合用户标签聚类信息资源

VanderWal于2005年创造了社会标签(Folk.sonomy)一词,它是由用户生产的,用于描述实体的词表或分类事物的机制。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社会标签的应用多融合于知识组织体系中,2013年,Uddin M N等认为应建立社会标签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基于Folksonomy提出了一种根据学者评分检索和排序学术社区资源的方法。2015年,毕强等以豆瓣网为研究对象,挖掘图书情报学科的图书标签之间的潜在关联关系,融合社会分析法拓展了用户标签聚类方法。2018年,郭顺利在博士学位论文中通过提取知乎中用户原创内容关键词,利用DPAC算法聚合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发现知识主题,为用户生成知识融人社区知识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3融入关联数据聚合主题内容

2006年.万维网之父Tim.Bemera-Lee提出以关联数据简化实现语义Web,其中关联数据主要通过发布和链接结构化数据使得分散异构的数据孤岛实现语义关联,从而促进传统文件网络向数据网络的演进。在学术社交网络中面向主题关联的知识组织则是指依据本地资源主题内容补充新数据.以完善学术社交网络知识脉络的一种关联数据应用方法。2014年,Kava M等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立方体的模型.链接学术社交网络中某一主题的所有异构资源,丰富了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结构。2018年,王日芬等使用LDA主题模型在科研文献共现关系重构了社区学科知识网络,同时提出主题影响力概念并规范了其测度方法。2018年,关鹏等在该研究基础上,通过复杂网络与多agent系统仿真.实现了整合主题的学科知识网络演化,为主题关联的知识组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工具。

2.4应用推荐系统重构知识组织

推荐系统是目前信息过滤系统中最有效解决用户信息过载问题,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的工具之一。在学术社交网络中.主流推荐系统机制分为以下3种:协同过滤、基于内容和混合推荐。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它无需注解领域术语,对各个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2016年,吴燎原等提出了联合概率矩阵分解科研信息的新算法,协同群组信息和用户标注更精准地为学者过滤了冗余信息,提升了科研社交网站知识推荐服务的精度。协同过滤具有普适性,但其存在稀疏矩阵和冷启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ZhaoP等通过提取高层次学者的研究内容,计算提取研究主题与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之间的相似度后进行匹配,跨越了用户相似度稀疏产生的服务障碍,解决了冷启动问题。但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仍存在缺陷,其推荐结果易重复,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混合推荐算法弥补了前两种传统推荐方法的缺点,能大幅度地提升推荐效果。2019年,Sarwar S等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案例推理和神经网络的混合)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可调整的用户分类模型,并结合情境感知优化知识服务系统,实时地向学者推荐所需科研信息。

综上所述,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方法主要有:利用学者关系拓展社交网络、结合用户标签聚类信息资源、融人关联数据进行主题聚合和应用推荐系统重构知识组织这4类,其中学者关系依托于用户交互关系、用户标签由用户与内容交互产生、关联数据依赖知识交互关联、推荐系统立足于用户交互行为需求,并且用户交互贯穿于用户使用学术社交网络的全过程,亦是学术社交网络建设的主题。因此,依托于用户交互行为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方法研究将成为学界未来的重要方向。

3研究评述及未来研究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围绕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问题,展开了知识组织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改进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的方法并应用于技术实践中,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模型借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现有的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的理论研究.多从用户知识需求分析与资源关联角度展开,尽管其中掺杂了一些用户交互行为的分析,却未将用户交互行为与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资源组织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②现有的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的方法与实践研究集中在学者与论文推荐服务方面,未能充分挖掘学术社交网络的社交属性和碎片化的交互内容开展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学术社交网络用户交互特征与需求分析

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特征.用户交互行为特征是用户需求偏好的有效反映,用户知识发现与获取需求从分散、孤立的显性需求,转变为基于知识关联关系的聚合需求,用户需求的满足仍存在精准性不高、延展性不强等缺陷。因此,针对学术社交网络中用户交互特征与需求进行分析是未来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拓展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理应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进行群体差异分析与精准刻画,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交互需求建模.为知识组织的开展提供依据。

3.2学术社交网络用户交互内容与关系关联揭示

用户的知识交流与利用形态处在新的变革之中.用户通过知识交流和利用行为形成用户交互关系、用户一知识资源间的关联关系和知识资源间的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与用户的知识需求内容紧密相连。通过对交互内容进行深度语义挖掘,将其与用户的需求偏好和用户的社会化交互关系进行语义关联,能够更好地揭示用户关系与知识需求之间的关联关系。学术社交网络用户间所开展的广泛科研交互及所形成的交互关系.是实现学术社交网络中合作关系转化和科研合作开展的重要支撑,以用户交互关系为视角动态关联用户知识需求,有助于构建跨系统的知识关联组织.与时俱进地满足科研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诉求。在其关联揭示中,应对用户交互内容进行实体识别与抽取.并界定语义特征,挖掘实体之间的概念语义关系;根据实体特征与语义关系进行交互内容与关系标注。同时,为便于知识关联组织阶段对交互内容的利用.亦需要针对资源标注结果优化语义描述,以实现机器可理解。

3.3基于用户交互关系的多维知识关联组织

由于学术社交网络中学术资源来源广泛、类型多样,致使知识分布呈现无序化、碎片化,无法建立紧密有效的知识关联,但优质的知识关联是实现知识资源的细粒度组织的关键,如果知识资源关联组织无法完整链接在一起.将无法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因而,将异构的学术资源和UGC内容通过何种方法链接成一个新的动态整体,将成为未来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研究的新方向。目前,已有学者提出通过语义分析细粒化知识单元,结合科研关系关联异构学术资源,但其仍未能充分挖掘学术社交网络的社交属性和碎片化的交互内容,其中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如:如何抽取学术社交网络中多元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多维关系与知识网络之间的映射模式以及知识交互关联构建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研究中为了更深层次揭示学术社交网络中知识资源关联关系,构建多维关联关系网络,需要融合用戶之间的交互关系、用户与知识交互关系、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关联。

3.4面向用户交互需求的知识服务拓展

知识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因而提升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的利用效率,发挥社交属性和碎片化交互知识的价值,需要围绕用户的交互需求进行知识服务拓展,构建面向用户交互关系的知识来源关联、结构关联和知识进化关联服务体系。未来研究推进中,应在前述知识关联多维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用户交互关系的潜在科研关系匹配与推荐服务、碎片化知识的聚合服务、隐l生知识的获取与推送服务等。除此之外,学术资源组织应在知识元链接系统、学科分面导航系统和知识关联检索系统中选择何种形式呈现给用户也将成为学术社交网络研究重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研究不应当局限于理论与方法研究,应携手信息服务机构将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在实践中,增强理论与方法的普适性。实证研究需要在不同类型、专业的学术社交网站中,揭示不同知识单元之间的知识关联.面向用户开展多维知识组织.集成碎片化的显性知识,发现理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平台建设,推动知识的组织、传递和应用。

4结语

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组织正在逐渐由传统学科类属体系转向依托于用户交互关系的新模式,促进知识的关联发现与链接,形成内容相互关联、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网络。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用户交互行为与内容特征、揭示用户交互关系、多维知识关联组织等内容展开。

重点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位特级教师在一次评课总结时这样说道:缺乏质疑的教学是贫乏的,没有启发的教学是浅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学是幼稚的,毫无学法指导的教学是片面和孤立的。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而教书的目标则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一、 注重学法指导,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国古代“学”的原意是“仿效”:“学于古训,乃有获。”而“习”的原意是“鸟练飞”,引申为“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连用,则是通过仿效、练习等活动以习得知识技能的意思:“季夏之日,鹰乃学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仿效、练习”已不足以诠释“学习”的所有内涵,学习者更需要在仿效、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拓展、创新,内化并丰富所学。因此,对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对于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便更加突显了出来。

所谓学法指导,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

事实证明:世界纷繁复杂,我们所要学的知识、技能更是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像我们不可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再次,“教”是为了“学”,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教会学生“学”。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任务和方法的关系时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所以,不解决语文学习方法问题,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不可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是绝对不能对此等闲视之的!注重学法的指导,更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二、 学法指导当因所学而异,因所需而异,因学生而异

学习方法是什么?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宋代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就是此意。而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当因所学内容而异,因内在所需,因学生个体不同而异,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

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所学内容而言,可按学习字、词、句、段、篇的不同内容循序渐进地分别进行指导。根据我校“科学认读”课题组总结,学字的方法常用的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法,儿歌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运用归类识字法等等。我们现行的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教材的编排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运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形声字造字规律帮学生归类识记生字:“情、请、清、晴、睛”几个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在科学认读课上,老师将它们置于一处,让学生分析:“情”是“竖心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言字旁”,表示言语;“清”是“三点水旁”,表示水清纯净;“晴”是“日子旁”,表示太阳高照;“睛”是“目字旁”,表示目光明亮。分析后,师帮助总结形声字可通过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方法去琢磨、识记的方法,生学一而知其它,触类旁通。学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查字典学词,实验演示解词,比较辨析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等。学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学句,就是先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学句;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学篇的方法有从课题入手学课文;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从中心词入手学课文;从重点段入手学课文;从主要人物入手学课文;抓过渡句学课文,等等。

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增强意识性,具体指导什么学法,则要因文而异(因教材的不同特点而异);因需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而异)。同时,进行学法指导,还要十分注意阶段性、有序性和渐进性,既要有通盘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标,按低、中、高的年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途径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必须有语文学习的实践基础,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指导无方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通过学法的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外的实践延展等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语文学习方法。

1开宗明义,直接揭示学法

学法的直接揭示,就是在讲课前,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然后在按照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学。 比如,教学《东方之珠》一文,教师直接揭示学法是:读句子(中心语句);找词语(关键词语);提问题(恰当合理)。这“一读二找三提”的步骤,重点是要学会“提问题”。然后学习三个中心句,采用先扶后半扶半放再全放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香港的繁华、美丽。这样,既让学生学懂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到写作的一点点技巧。

2将良好的教法转变成学生的学法

教法的转化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法是自己学习方法的体现,教师的教法如果是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或者是艺术的、形象的、生动的,并且具有一贯性,往往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楷模。比如,“审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审题能力的时候,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先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要解释题目中一些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是判断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词;然后“看题思文”,看了题目,想想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教师这样审题,无疑是一种教法,但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去审新的课题,这时,对学生来说,这一“教法”也就成了“学法”。再如: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具有条理性,语言风格具有个性特征,学生就会把它运用到全部学习过程甚至全部生活领域中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的根源所在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指导者,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老师通过教法展示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供良好的模式和积极的影响。

3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及时的点拨引导

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储备和积累后,就为全面掌握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重新建构, 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学有成效的方法。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教师先板书“天鹅”这两个字,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它的认识,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再完成板书“天鹅的故事”,并在“的故事”前预留一段空白,让学生默读全文,学生很快便能将课题补充成“天鹅破冰的故事”,于是我又追述“能否在破冰前再加一个修饰语,使内容更生动,更具体?”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有的说“勇敢破冰”、有的说“顽强破冰”有的说“奋不顾身破冰”……课题便被大家扩充成《天鹅勇敢破冰的故事》这一类的变形后的课题。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然后我又追问大家“那么文章哪儿叙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呢?既然是故事,就一定有起因、经过、结果,那么天鹅破冰的原因、经过、结果又在哪儿?”这样的几个环节下来文章的脉络清晰了。再读课题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课题,已经被我们挖掘出了许多训练的素材:像词语的积累、段落的划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段意的概括、叙事类文章的大致结构以及于对主人公——“天鹅”形象的树立等等的训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渐渐通过学习实践在自己原有认识基础上有了从题目入手,扣住题目并以其为线索看内容,通过题目结合内容抓中心等不同层次的收获,对自己阅读、理解文本的学法进行了更新、升级。其实,这只是一个课题而已,而在我们的教材中,如果你细细挖掘,还能发现它蕴含着许多训练点。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坚持及时指点,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学到手。

4让学生独立地实践学法

将学法指导引伸到学生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法”迁移内化,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语文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课内活动到课外活动的延伸,在各种活动中迁移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如学生在面临新的一册书,新的一个单元或新的一类文章时,总会觉得“狗咬乌龟,无从下牙”,不知从何学起。学生往往会出现四种心理障碍,包括急于求成的心理,

过分依赖的心理,厌倦心理和单纯模仿的心理等。这时,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揭示相应而且具体的“预习”方法。可以通过教每册课本的《目录》进行学法指导,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形成一条与教师计划相应的学习思路,并做好学习准备(如时间、资料、文具等)。它不但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还使学生了解了全书及各单元文章的大致“框架”,心目中也确定了“怎样学”的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办手抄报、读书报、编演课本剧、作文竞赛、朗读演讲会、班级优秀作文集、国旗下演讲、参观慰问、小记者访问、向报社投稿、参加评选等活动,既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有更多“学法”内化的机会。

上一篇:软件开发专业论文下一篇:幼儿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