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工作流分析

2022-09-14

为了提高城市科学管理的水平, 使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 实现城市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搭建广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基本业务处理流程:

如图1所示,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对城市进行数字化控制, 用信息的控制方式去调度事物流向和人员的流向, 主要业务包括业务受理模块、协同工作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 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使用业务受理模块受理问题、登记案例、案例汇报、案例受理、案例定位和转发处理等业务;协调工作模块是使指挥中心人员、区专业部们、街道指挥中心和街道专业部门的能高效的协同合作, 将案件派遣、处理、反馈、核查和结案等流程都关联在一起, 实现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和监督中心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互为监督的目的;综合评价模块对城市管理的每个责任体, 在系统内设定的完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如监督中心对城市管理监督员、内部人员、专业部门的监督, 对市容市貌、城市组件、环境等的监督管理。

二、以工作流方式实现业务处理流程

工作流 (Workflow) 是对工作流程的进行计算模型, 也指对工作流程分解任务, 将该任务以一定的逻辑与规则链接在一起, 设定任务的处理后的自动跳转。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系统业务就是按照一定流程跳转的工作模式, 所以可以考虑应用工作流的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中各类案例的处理, 用工作流思想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网上业务处理可以更方便的满足各职能部门对城市管理事物的处理需求, 也能保证其正确承担城市管理事务的责任与义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分解的工作流如图2所示, 包括案件信息采集、案件受理、案件派遣、结案和考核反馈、归档等内容, 领导、社会公众、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在案件工作流流转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案件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办法包括网格监督员的案件报案、各部门的案件发送和市民拨打服务中心电话或登陆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报案, 报案时, 现场案件信息采集者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等对现场进行拍摄, 数据包含采集案件发生时的位置信息、案件现场照片、录像、声音、信息员对案件描述信息等, 将数据传送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案件建立:再协同工作平台上, 监督中心工作人员将案件信息进行整理, 系统按照案例性质进行分类、完成案件编码, 完成立案流程;案件派遣:由数字城管指挥根据案件类别、地段等业务处理规则,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自动使用工作流的方式将案件进行分类、发送消息给相关职能相关部门;结案:案件通过工作流转到案件处理部门, 该部门部署资源, 对案件进行处理, 而后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对案件结果自动反馈, 接着案例转到到监督与评价中心;如图3所示是案件考核和评价:由监督中心领导和值班长使用, 在系统内设定的完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如监督中心对城市管理监督员、内部人员、专业部门的监督, 对市容市貌、城市组件、环境等的监督管理, 系统以图表、报告等可视化方式显示的评价结果。

使用工作流思想使城市管理事务的立案、处理、结案和备份等更加的便捷性和规范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处理的流程在开发设计中应用业务实现准则、规定限制条件、描述业务的转型、定义业务转向所需的资源、定义事务状态的数据结构,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案件处理过程用到的步骤流程都比较少, 所以可以使用工作流相关的技术简便的进行设计和实现。

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使用实践表明,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用信息化的手段,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正在有效的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更精细的方向发展。

摘要:为了使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 搭建广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采用标准化的数据部署, 实现内外数据的共享, 通过工作流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流转, 为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的业务保证。

关键词:业务流程,工作流,数字城管

参考文献

[1] 赵峻武.如何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08) .

[2] 房立洲.“云时代”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与理想模型[J].上海城市管理, 2012 (0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化转型的思考下一篇:市政道路桥梁设计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