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编程教学摆脱枯燥——谈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在编程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21

在计算机专业所设立的所有专业课程中, “计算机语言编程”恐怕是最让学生感到枯燥和生畏的课程之一了。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编程学习本身要求一定的数学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基础不太好的技校学生来说学习会有一定难度。

第二,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 他们认为编程一定是很高深和复杂的, 连大学生都不一定能学好的东西, 对技校生来说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不自然的产生一种害怕心理。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觉得上计算机编程课枯燥无味, 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三, 是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 不少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编程课程时, 还是采用传统的不加选择的按书讲解, 这对大学生来说或许可以, 但对技校生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这种重复的采用“书本教学-课堂讲解—上机操作”的单调模式, 久而久之, 就会使学生长期浸泡在算法和结构讲解的题海之中, 造成优等生越听越没兴趣, 差等生越听越没信心。

其实, 只要我们充分考虑技校生的实际情况, 在编程教学中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让编程教学摆脱枯燥, 而变的生动有趣是完全可能的, 而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授课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 充分运用“大脑风暴法”, 提高编程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脑风暴法”是英文Brain-Storming的汉译。“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 在发表意见时, 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 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

而编程学习的目的则正是要培养学生这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个只会模仿而不会创造和思考的学生是学不好编程的。以往的老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只会束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实践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所以, 我在VB编程教学时经常会不公布标准答案或有意识的在标准答案中放置一两处错误, 而只把编程知识点和要点告诉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 从而在学习实践中去寻找答案、发现错误。同时, 我还经常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方法去鼓励学生思考。例如, 如果能用多种方法实现编程要求, 我还能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这样果然大大提高了他们编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从小受到的就是“原理教育”, 从中小学各种定理、定义公式、到技校的各专业学科, 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原理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果与升华, 我们当然应该学习, 但也正是大量的原理学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 觉得这种理论太空, 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又太远。因此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 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学习, 而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s of tesching) 则恰恰能克服这种问题, 它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例子, 让学生从现实中去消化原理。从而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当然, 采用“案例教学法”中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还是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提供一个优秀的案例, 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完全按照书本的例子讲解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为现有的编程教材大都是针对高校的, 因此其中的例子很多都是数学的算法问题。对技校学生来说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 我在上课时特意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例如, 在讲解“计时器”控件时, 我选用了“动画制作”和“彩票摇奖器”这两个案例;在讲解“控件数组”时, 则采用了“数字棋游戏”案例, 我先让学生花三到四分钟时间玩一下这个游戏, 学生会觉得很奇怪, 一向不允许学生在上课玩游戏的我怎么会突然变了?然后我会向学生说明, 我们下面的任务就是来完成这个游戏。在平时可能有些学生对这个小游戏会不屑一顾, 但对于自己设计的游戏就不同了, 这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而在讲解“Win Sock”控件时我又选用了“模拟QQ聊天程序”这个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产生熟悉感,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 当然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同时, 也正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学生对项目的功能都比较清楚, 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 让这些项目的功能和实际情况更接近, 同时还可以不时地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使项目的功能更适合自己使用。从而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 培养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能力除了专业技能之外, 还有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因为当前的社会是飞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很难说学生毕业后能在一个职业干一辈子, 而这种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则正是适应社会所必须的, 它是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当职业发生变更时, 这一能力依然存在。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 而“项目教学法”则正可以培养这种能力。所谓“项目教学法”, 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项目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 从最初的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开始,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到最后的自我评估都是以学生为主, 而教师只是负责在最初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最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检查评估, 整个过程中间只起到个别提醒和辅导的作用。例如, 我在VB编程教学中就采用了让学生完成一个“简易班级管理系统”的项目。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 通过分组, 使他们学会合作和配合, 同时又能相互帮助, 不至于部分同学因为无从下手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我则不断地在各小组中循环指导, 以便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一但在一个小组中发现了一些通用性的问题或是某个好的、新的方法和思路, 还应该及时地作全班性地分析和讲解, 以真正起到一个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桥梁作用。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思想,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从另一侧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当然, 以上只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几种, 只要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 不断探索, 合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信一定能把编程教学课上的生动和活泼, 从而让编程课彻底摆脱摆脱枯燥,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讲解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中的运用, 并从“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这三个方法分别加以详细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编程,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大脑风暴,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2] 雷高岭.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4].

[3] 刘文.关于高师数学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若干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3].

[4] 李玲琳.浅议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 200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参与文化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之变及其负面效应下一篇:心理干预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