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要点

2023-06-30

第一篇:2010年民政局工作要点

2010年民政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民生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扩大内需、低保提标、省市合作的政策机遇和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机遇,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困难群众的迫切需求、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按照“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强化服务、夯实基础”的基本思路,充分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职能,努力构建“两大”体系,全面推进“五大”建设,确保民政工作运行机制日趋规范、基本建设有所突破、服务能力大为提升,以民政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以更大的力度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切实提高“三个群体”生活水平。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构筑以城乡低保为基础,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专项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一是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落实分类救助,强化动态管理,优化申办程序,实行阳光操作,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人员的救助力度。二是抢抓全省在29个贫困县新增农村低保人口30万人的机遇,力争实现新增农村低保人口8万人,达到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9%,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三是抓好孤老、孤儿和孤残等特殊人员的帮抚救助。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福利院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提高集中供养能力,使五保对象在自原条件下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落实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和 1

康复、技能培训、成年后就业工作,规范家庭寄养,推进孤儿和贫困家庭儿童手术康复。探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补贴制度。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简化救助手续,尽快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和起付线,力争全年救助资金达到2000万元,大病救助人数达到7000人以上。五是进一步建立高效、规范的冬春、旱灾、突发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规程,严格救灾款(物)发放、使用管理,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积极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争取10个社区达到全国和省级标准。六是落实和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解决优抚对象医疗参保、大病保险等问题。做好部队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和参战参试人员工资和养老金“两个补齐”工作,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七是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争取全年慈善资金募集量达到500万元。探索设立慈善救助基金,扩大慈善救助范围,继续抓好慈善项目品牌建设,办好“慈善超市”、“慈善阳光班”。

(二)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基本项目建设,切实满足民政发展所需。继续实施项目民政,借助国家扩大内需保民生和厅市共建的机遇,加速全市民政福利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通过项目建设助推民政事业发展。一是重点推进市直民政项目建设。按照“部颁标准、十堰特色、适度超前、民政品牌”的目标抓好“十堰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争取完成“十堰市殡葬服务中心”项目的规划、征地、设计等工作,实现年内正式开工;积极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抓好“十堰市军供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二是各县市区民政项目建设抓进度。督促各地抓紧开工建设已审批的10个民政福利服务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国办县区中心福利院、光荣院、殡仪馆等项目,鼓励各县市区和社

会力量兴办民政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多渠道增加福利事业资金投入,努力寻求资金增量。力争国家、省级投入各项民政资金总量在上年基础上有所增长,达到亿元;继续做好福彩销售工作,争取实现福利彩票发行达到()亿元,募集公益金达到万元;引入社会慈善资金,民间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集民政事业发展经费的新机制。四是以社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抓紧做好研究编制十堰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工作。

(三)以更多的举措构建和谐社区,切实推动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围绕扩大城乡基层民主,保障基层社会稳定目标,以提升服务功能和完善机制为重点,完善居(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服务平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社会需求。一是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达标创建和“难点村”治理整顿工作,完成10个“难点村”治理任务。二是稳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全市农村社区示范点达到个。三是争取出台“十堰市全市和谐社区创建办法”,推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加大社区建设工作经费投入,重点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每个社区有1个便民服务大厅。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三城联创”工作。

(四)以更高的标准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为目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婚姻、收养、殡葬等民政业务在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争取出台《十堰市社会化养老政府补贴办法》;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抓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开展“四定”(定人、定时、定对象、定内容)服务。二是加强对民间组

织的登记管理,突出抓好社会组织中党建“活力工程”示范点等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鄂豫线、十襄线及县(市、区)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工作,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继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全市乡镇道路设标。加快我市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步伐,年内“十堰市地名网”开通运行。四是抓好婚姻登记规范化创建工作,各县、市集中婚姻登记处和部分乡镇分散婚姻登记处全部达到民政部规定的标准。五是加强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做好收养登记的调查、评估和事实收养的源头防范,保障收养当事人合法权益。六是加强殡葬改革宣传,提高执法能力,加大管理力度,稳步提升火化率。加强对非法公墓的清理整治,推进农村土葬区公益性墓地规范性建设,维护公墓经营市场的正常秩序。做好清明期间文明安全祭扫工作。

(五)以更强的合力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以固本强基为出发点,完善基层民政机构,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民政工作基础,开展“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一是加强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抢抓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有关意见的机遇,完善乡镇基层民政办的机构、职能、岗位,落实地方财政配套经费,逐步建立高效、科学的乡镇民政运行体系。二是加强法制化建设。落实《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和全省法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创新民政法制监督机制,健全民政法制机构队伍,争取落实民政部门内设法制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全面提高民政法制工作水平。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十堰民政”网站群建设,积极搭建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重点做好社区信息系统、民间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老龄网的整合建设完善工作。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新形象。

(六)以更严的要求锤炼队伍,切实加强民政自身建设。加强行风和

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民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民政系统整体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民政干部谋划全局,统筹兼顾、开拓创新、为民解困的能力。二是推进“活力工程”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窗口服务,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政干部职工队伍,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绩效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严格绩效考核,严明岗位责任,激发民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讲党性、重品行,秉公用权,勤政廉政,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五是加强计划财务、建议提案办理、信访接待、工青妇及纪检监察等工作,统筹兼顾,促进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篇: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的工作主线,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加快项目化推进,加强制度化管理,规范常规工作、突破关键环节、做优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现代民政发展新格局,为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落实“为民解困”为己任,构筑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继续执行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动鼓励就业的低保政策,在核定收入时扣除就业成本,促进更多的困难人群通过自身努力脱离低保。认真落实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低保操作程序,更好地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二是积极探索“支出型”贫困帮扶机制。对于发生不可避免的大宗支出,陷入贫困的非低保家庭,要加大帮扶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通过推动慈善爱心捐助、福彩公益项目、社区市民综合帮扶等机制,逐步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支出型”贫困救助模式,让更多未纳入低保的低收入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三是有效开展分类救助。继续开展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对农保区的危房困难户,分期分批开展帮建工作;对规划区内的危房困难户,争取提前拆迁或补贴租金另租住房等方式,解决住房困难。深入对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医疗待遇情况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定补对象的医疗救助范围。四是探索建立家庭收入认定制度。根据《江苏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和苏州市家庭收入认定工作开展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收入认定办法。五是着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救灾减灾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一旦发生灾情,要在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民政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探索开展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化解自然灾害、降低潜在风险的作用。

(二)以推动“社会化服务”为途径,构筑多层次、广覆盖、宽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我市户籍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38%,空巢、独居老人人数较多。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养老服务已成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传统养老观念和现代养老理念,牢固确立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服务发展思路,力争2010年新增养老床位400张。一是多层次发展机构养老。继续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通过重点项目达标示范活动,力争使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在环境、居住条件等硬件设施上确保老人的安全与舒适,在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软件方面,使老人称心,让家属放心。按照“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中高档老年公寓,提供较为完善和先进的寄养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做好市老年护理院的规划建设工作,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贴补,探索在现有医疗机构中开设老年护理病房。二是以社区为依托,全面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家庭最有亲情和温暖,最能使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居家养老仍是广大群众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同时,随着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弱化,居家养老需要得到社会服务的有力支持。因此,需要依托社区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情感等多样化服务,有效解决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所带来的问题。通过政府适当补贴,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街道、社区继续推广建立“日托所”、“虚拟养老院”等养老服务平台,积极争创“全国老年人宜居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继续探索通过委托好阿姨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建设自然村小型养老院,使寄养老人不离开本村本土,满足情感精神需求。三是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护理员队伍。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颁发上岗资格证。进一步扩大护理员队伍的受训面,努力使在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在此基础上,推动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四是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全面争创“全国老龄工作示范单位”,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园地,着力做好市政府重点工程——市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有关建设工作。按照“六个老有”的目标,着力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以促进“转型升级”为抓手,构筑功能合理、服务完善的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以创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为抓手,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的原则,继续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局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严格执行“小办公、大服务”的原则,按照“六大功能”的要求和“六加X”的服务模式,为居民群众享受服务和参与活动提供更好更优的平台。以社区公共事务为重点,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公开接访制、承诺公示制、协调督办制、绩效考核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力量,在各区镇推广设立社区管理办公室等专职机构。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居委会服务项目制,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业评估和统计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反映我市社区服务业设施建设、服务管理、居民需求、满意程度等内容的信息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和考核制度。三是积极打造特色社区,巩固和谐社区创建成果。以“典型引领、整体推进”为思路,以“一镇(区)一品牌”、“一居一特色” 为目标,推行特色社区建设项目化运作模式,确保建设方案科学、特色鲜明,群众满意度高、成效显著,提升社区建设品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四是不断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扩大社区信息化建设范围,在全面推广社区电子台帐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全市社区建设网站,鼓励社区建设社区主页、社区博客等形式的电子平台,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五是扎实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据“两委会”组织法,坚定不移地扩大基层民主,稳妥地做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尊重和保障村民各项民主权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分子选进村委会班子。在选举方式上,要继续推行“无候选人一票直选”。按程序、有计划地做好换届选举的各项培训、指导、试点、检查和总结工作,确保换届选举顺利圆满。

(四)以开展“双拥争创”为载体,构筑机制畅通、政策到位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

全面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争创工作,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找准差距、重点突破。深入推进双拥“六进”工作,充分发挥双拥办联系军地的桥梁作用,继续加大实事拥军力度,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双拥服务组织和先进典型。关心好优抚对象的切身利益问题,深入调研社会转型期优抚对象的有关利益问题,调研优抚制度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的衔接,依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保障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认真开展2009年冬季退役士兵参加免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应培训率达到上级规定的70%以上。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积极发挥“昆山市退役士兵培训基地”的作用,为广大退役士兵服务。根据省、苏州的统一部署,开展“慰烈工程”,充分发挥烈士陵园、革命事迹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强军休所全面建设,深化“双和谐”创建工作,提高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五)以弘扬“爱心互助”为主题,构筑重点突出、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一是做强福彩公益品牌。福彩销售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市场,提升销量、回报社会,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保持销售总量持续增长态势,保持全省同类城市销量第一,抓住“中福在线”再度启动的有利时机,争取年度销量有新的突破。深化“福彩与你同行”公益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资助活动,并加大宣传力度,进行项目化、品牌化运作,进一步提升福彩公益形象。二是做优慈善爱心品牌。以市慈善总会日常性服务平台—“昆山市慈善爱心受理服务中心”的运营为契机,全面加大慈善公益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标准化“慈善超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慈善服务网络,为爱心人士和求助对象搭建慈善救助平台。进一步提升“月圆中秋,慈善永恒”慈善品牌形象,在中秋期间推出形式新颖、题材多样的募捐活动。制订《昆山市慈善救助实施办法》和《昆山市慈善救助评估管理办法》,开展针对“支出型”贫困的个案帮扶试点工作。三是做实福利生产管理服务工作。坚持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的“三服务”理念,对上积极争取、对下主动服务,促进我市社会福利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四是做好孤残儿童基本保障工作。积极开展残疾儿童的抢救性治疗和日常康复工作,规范收养工作,帮助孤残儿童回归家庭。

(六)以强化“群众满意”为标准,构筑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继续指导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培育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典型,在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和年度检查中,按照组织部门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在社区服务、社会救助、老年人服务、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领域,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推进政府转变职能。 二是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贯彻落实《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进一步制定严格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程序,确保地名命名更名的制度化、科学化,防止随意命名更名,保证地名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继续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完善地名数据库信息。顺应城市化进程,做好有关撤村改居工作,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以全面实行免费婚姻登记为契机,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登记流程规范化、内部管理制度化、工作队伍专业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质量优质化的目标。四是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毫不松懈地推进塔陵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上级统一精神,妥善处理塔陵退穴还款中的个案问题,做好扫尾工作。进一步推进清理整顿公墓,抓好五年一次的公墓等级评定工作,促进公墓的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有效探索和试点开展骨灰堂建设。进一步规范殡仪服务流程,探索基本丧葬费用直接与社会保障中心的同步结算,推进公益事业的“一站式”服务。五是进一步加强救助管理工作。以建设“全国规范化救助站”为目标,全面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第三篇:宁远县民政局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全县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县委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和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和民政队伍整体素质,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工作新的发展和跨越。

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项目带动,全面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冷水镇敬老院建设任务,争取建设好棉花坪、桐木漯等4个中心五保之家,确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完成东溪、印山2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县综合福利院搞好规划设计,年内争取一期工程开工;完成宁远、蓝山、新田六县中心救灾仓库的论证、可行性报告,争取省市的项目规划。

二、制度创新,全面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力量建设,抓好“乡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管理站”的建设,争取人员配置、办公场所、工作经费、办公硬件、规章制度、学习培训“六到位”。在全县大部分行政村建立村级报灾信息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民政组织网络体系。乡镇民政人员和报灾信息员配齐后,进行一次全面培训。

三、为民解困,全面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

(一)以提高各项救助标准为重点,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城市低保工作要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的社会公信度。农村低保工作要加快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低保工作配套措施,提高农村“两女户”和“独生子女户”的救助率,提高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重点解决现任村干部亲属违规享受低保和平均分配低保指标的问题,增强农村低保的社会公信度。根据上级要求,适时提高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在调研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同时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支付规模,“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抓好2所“窗口”乡镇敬老院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乡镇敬老院管理水平。启动临时救助制度,建立“救急救难”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以防灾、减灾,救灾为重点,加强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县乡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及实施方案,加快防灾减灾制度化建设,抓好新田、蓝山、宁远六县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和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以及灾情核查上报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安居工程”,争取成为安居工作项目重点资助县。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推动灾害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

(三)以扩大慈善宣传为契机,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加大慈

2 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慈善事业,开展好一日捐活动。争取投入20万元,认真做好慈善助学活动,管理好慈善资金,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四、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一)以落实政策化解矛盾为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度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积极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妥善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和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重点做好涉军信访工作。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加快社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社区服务项目,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活动,开展社区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宣传,增强居民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开展“建设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二)以加强和改进养老服务为突破口,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福彩工作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方针,完善福彩工作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程序,加大宣传投入,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全年完成发行1000万元目标。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试点。认真做好村委活动中心、五保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的资源共享和设施配套,为老年人提供文明健康的活动场所。

(三)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手段,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备案办法,加大执法检查,及时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加快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县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和县级地名数据库建设任务。按计划开展边界联检工作和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婚姻登记员实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改变作风,树立窗口行业优质服务良好新形象。大力宣传殡葬管理法律法规,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公墓管理,积极做好清明节期间的文明祭祀安全保障工作。规范收养登记,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民政队伍综合素质

多形式开展民政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加强机关内部规范管理,树立快节奏、高效率、创一流的工作作风,落实岗位责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民政公共服务窗口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民政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民政信息化建设,规范民政事业统计台帐,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手段。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加大舆论宣传,及时将各项惠民政策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公开,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4 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2010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搞好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信访维稳、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市财政局2010年工作要点

一、2010年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任务

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对于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市201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强力支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好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工作。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财政队伍建设,全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大财政、大预算、大监督的格局,全面提高理财水平。

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力拓新思路;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必须力推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攻坚年活动,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全面提高;必须坚持高标准,创优争先,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安排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9.7亿元,比上年增长6%。市本级安排收入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

1、以支持旅游立市、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适度安排支持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及资金,支持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2、做好融资工作。加强管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审核管理好年度融资计划及中长期融资规划,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办公室,发挥各平台作用,统筹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3、着力优化支出结构,自觉落实配套资金。完善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在市本级带头落实好配套资金的同时,建立严格考核管理制度,促进县区狠抓落实,切实做到及时拨款、管好用好各项扩大内需的资金,保证自身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4、认真落实税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做好增值税转型和其他税费改革工作,引导企业增加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各项出口退税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稳定增长。支持再担保机构发展,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再担保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保运转、保稳定、努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5、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参保人员医疗待遇,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药费统筹。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普遍性的要求,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6、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筹措、管理使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妥善利用失业金促进就业作用。充分发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以创业带动就业。

7、加强廉租住房资金保障管理工作。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对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实行应保尽保。建立廉租住房动态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将符合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要逐步退出保障范围。

8、努力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水平。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落实好政法经费体制改革补助资金。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四、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9、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支持水库除险加固、人畜引水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支持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土地治理和高标准产业化建设。

10、完善落实惠农补助和保障机制,促进增加农民收入。规范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及时兑付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扩大补贴范围。

11、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完善和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逐步扩大清理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范围。

五、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完成收支任务

12、密

切关注经济走势,认真分析收入影响因素,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和领导分包县区督导收入制度,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完成收支任务。扩大企业财务报表编报范围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积极推进与部门、银行及收入征收机关的联网工作。

13、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范围,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增强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部门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准确性。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促进预算分配规范、透明、公开、公正。

14、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率。围绕一条主线(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向三个领域倾斜(民生、“三农”和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五个保障(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改革政策落实,保障社保补助标准落实,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落实,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需要,保障机关履行基本职能和实现事业发展基本目标需要)的要求,及时拨付资金,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15、规范资金使用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切实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考核。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好绩效评价,切实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有效的问责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

16、强化预算刚性,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收支平衡。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继续冻结临时预算审批。建立预算备用金制度和年度之间的财力调剂机制,增强资金安排的统筹与协调作用。

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

17、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省直管县的体制下市与县区“十二五”财政体制,规范收入分配,明晰支出责任,在增强市级宏观调控能力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发挥相对规范分税制体制效能,促进次经济中心形成和城镇化发展。继续鼓励探索乡财县管和村财乡代管的制度。

18、创新监督检查手段,初步构建财政“大监督”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贯穿于支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中。逐步实现对所有预算单位的监管全覆盖,积极开展上下联动监管,推进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延伸业务职能,把工作重点由资金审核拨付向项目支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转移。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民生资金、重点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全面建设和推广预算指标管理系统、预算即时分析系统、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和专项资金监管平台,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规范会计委派行为,积极谋求委派工作新思路。探索会计培训新途径,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

19、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规范财政基础工作和财政资金的收、支、管、查等活动。结合机构改革及作风建设,明确全局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和标准,全面规范财政管理活动,防范财政风险。从与财政资金流转相关的重点业务、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要风险入手,建立全覆盖的财政内部内控机制。

20、继续研究探索政府债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举债审批机制、归口管理机制和债务偿还机制,推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把举债、使用和偿还统一纳入预算,统筹管理。统筹协调,推动金财担保公司开业并及早开展业务。完善政府外债项目管理机制,积极有效开展全过程管理。

2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等配套管理办法。启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划转工作。研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推动组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

七、突出重点,开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建年活动”

22、坚持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导财政工作,全面开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建年活动”。 围绕“突出三个重点、夯实两项基础、强化两大支撑、加大一个动力”的要求,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初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债务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精细管理。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运行监督,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财政评审论证制度。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监管,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为财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23、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继续落实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提高财政工作总体水平的意见有关要求,全面推进县区财政改革与管理创建活动,着力把各项改革与创建活动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认真研究和制定工作规则,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形成以制度管事、管人的运转高效的财政运行体系。加强对县区财政工作指导,推动全市财政工作整体提高。

八、强化支撑,提升财政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

24、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及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根据岗位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努力做到人岗适配、人尽其才。继续选派业务骨干到财政部学习锻炼。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组织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高素质人才。

25、着眼于财政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采取“走出去”脱产培训、“请进来”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促进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26、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推动“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汇聚力量、提升素质的重要作用,以“科学理财、精细严谨、自强不息、创新求变”为核心理念,通过财政书屋、才华展示等系列活动,打造秦皇岛市财政文化精品品牌,推动“六型”机关建设不断深入。

27、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反腐倡廉自觉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所有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设内容,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认真解剖违法违纪案例,警示财政干部严肃财经纪律。

九、坚持高标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28、明确工作责任和标准,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平时量化考核管理,完善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办法,激励各科室、单位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

29、加强财政重点课题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财政经济发展亮点问题开展调研。积极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强化财政科研成果的指导作用。对优秀科研成果要积极推介奖励。

30、进一步强化信息及宣传工作力度。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对外宣传和系统内部宣传。强化措施,提高财政信息质量,为财政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努力实现信息效能最大化。

31、着力加强政务协调和督查督办。完善政务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督办程序,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实施重要业务事项、重要会议落实、重点文件办理督办卡制度和网上公示制度。建立督察通报制度,推动各项业务及时办结。

32、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着力在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率上寻求新突破。建立健全机关财务管理、安全保卫、值班、卫生、车辆、食品安全等项机关后勤管理制度,努力做到保障有力、节俭朴素。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市财政局2010年工作要点

第五篇:民政局2020年工作要点

民政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民政局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全会、国家、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新时期民政工作理念,提标争先,补齐短板,改革创新,确保民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持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进万里社区*养老院建设;**投入运营;推进**投养老院建设施工。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成2020新建助餐场所建设,预申报*个;探索引进和培育中央厨房参与老年助餐工作;计划新建*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个社区睦邻点,*个养老顾问点。强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撑。推进**试点工作,落实“两项”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本区长护险服务机构准入准出门槛。有序推进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护险的平稳衔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保障。开展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精准化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率。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机构运营监管。进一步做好养老机构运营考核相关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落实养老服务项目化配送。持续开展2020“老吾老”计划、“适老房”改造、“老伙伴”计划、老年教育、老年维权等综合老年帮困项目。推进康复辅具进社区试点工作。

二、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持续提升救济救助水平。继续开展基层社会救助规范化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本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例会制度,采用案例演讲、交流、分析等以会代训的形式,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基层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2020年春节慈善帮困工作。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新增核对项目应对工作。建立街道、镇核对员互查机制,完善业务检查机制。慈善事业稳步发展。依托慈善超市平台持续开展“慈善四送”活动。完成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加重物资帮困在慈善帮困工作中的比重。继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推进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落实2019社保补贴工作。开展新形态扶残帮困活动。

三、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四百”竞赛活动。做好2021年居委会换届属地化人选的分析、排摸和储备工作。持续开展社区工作者“远航计划”,提升工作能力。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落实*家试点居委会的OSM现场管理项目。指导相关居委会开展自治家园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云平台建设,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做好受理中心人员在线培训和业务指导。持续发挥区运管中心效能,保障受理中心“一网通办”服务顺利开展。

四、强化社会组织服务监管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社联会党委统领引导作用,着力建设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基地,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有序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工作,严格登记审查,强化社会组织发起人责任;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的管理。贯彻落实《慈善法》,依法开展慈善组织认定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设,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结构;支持社会组织能力和品牌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举办上海市公益伙伴日相关活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跨界合作,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实现区、街道镇联动,深化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推动社区基金会规范运作发展,与公募基金会对接,提升资金筹集和项目运作能力,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跨界融合,实现社区自治共治。推进社区基金会品牌影响力建设,扩大社区基金会影响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自律自治,促进社区基金会规范运作。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强化社会组织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园区及街镇孵化园地的集聚品牌效应,注重培育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增强我区社会组织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规范化建设等级评估参与积极性和覆盖率。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加大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社会组织预警网络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监督反应机制。

五、不断加强社会专项事务工作

婚姻收养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提升婚姻登记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力。强化婚姻文化品牌建设,做好《婚姻法》70周年纪念活动。升级服务品牌系列活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做好福利彩票相关工作。加强专管员考核与监管,推进新渠道网点建设,拓展福彩宣传渠道。开展殡葬服务进社区工作。健全社区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辖区内殡葬领域风险点排摸,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做好社区公益性项目招投标。做好2020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碧桂园凤凰城swot分析下一篇:贝多芬传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