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期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通货膨胀期范文

通货膨胀

怪论一:输入型通胀,将货币政策的不作为说成外来压力

最为流行的一种通胀怪论,是把这一波中国通胀,归为“输入型通胀”,即外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引起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本国输入这些商品或服务,连带就把通胀也一并带了进来。

周其仁指出,通胀传导机制要起作用,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而在实际情况中,中外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以甲国油价上涨一倍为例,因为甲国油价涨一倍,就是甲国的票子毛了一倍(假定该国票子只能买油),只要乙国的票子对甲国票子也升值一倍,甲国的名义油价对乙国来说就是纹风未动,那就既不要减少进口、也无需增加出口。这就是说,放弃固定汇率,允许不同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充分反映其相对币值,就不会有通胀输入这回事。反过来,如果乙国的通胀也因此加剧,那一定是汇率变动滞后,给所谓的“通胀输入”以可乘之机。

周其仁认为,“无论哪种情况,人们都不要把本国的不作为,说成是外来压力不可抗拒”,“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惟有努力发挥独立货币政策的作用,以更灵活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尽力抵消国际通胀的传导”。

怪论二:将通胀责任推到农民和农村身上,认为农民是通胀的受益者

以去年11月份的物价为例。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11月我国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推手是食品,因为“11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似乎就把通胀之责归给了食品和农产品。农产品又是农民生产的,于是,通胀责任的链条就追到了农村、农业和农民,似乎通胀由农产品推动,通胀的受益人就是农民。

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农民》一文中,驳斥了这种观点。食品价格又因何而涨?农产品价格又因为什么而高?按照很流行的“成本决定价格”的思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被农产品的成本上涨“顶”起来的——生产农产品的人工、化肥、农资、燃料、物流等等的成本,今年以来不也是升得很急吗? 他指出,在市场之中每个人的产出都构成别人的成本。所有产出品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各自上游的成本价格在上涨。此外,由于今天不少农民也在市场上买米、买菜、买肉,所以农产品价格涨得凶,农民的实际收入还有下降的一面。去年11月份的数据表明,农村CPI上涨5.6%,超过城市的4.9%。

怪论三:以价格管制应对通胀,将通胀引发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与相对物价变动混为一谈

在2008年1月,政府宣布“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到1月底,全国31省市全部实施了临时价格干预。今年以来,政府也对众多商品进行了价格管制。周其仁认为,价格管制是把货币总量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与相对物价变动混为一谈。以“结构性物价上涨”的角度看问题,会认为无非就是一部分物价在涨,只要对症下药,管住了这部分物价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价格管制措施的思想根源。

怪论四:停滞型通胀,将产权无效法制不明引起的经济停滞与货币超发的通胀混为一谈

“停滞型通胀”,简称“滞胀”,是对中国通胀的又一种描述。滞涨那是欧美经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经验记录,即高通胀与高失业相并存。周其仁指出,其实,“滞”“胀”本不同源。引起长期经济停滞的根源是产权无效、法治不明、过多的不当管制压制了企业家创业的精神,而通胀的主因概莫能外,都是货币当局在诸多压力下发出过多货币。治理通胀、稳健货币,不但不会引起停滞,还是长期健康增长的重要基础。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

周其仁指出通胀的根源在于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

刺激出口的政策导致政府被动超发天量货币

周其仁指出,人民币有两条超发的途径。一条是政府主动超发货币,征收“通货膨胀税”,这一途径在制度上被杜绝了,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而人民币超发的另一途径,就是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周其仁指出,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1997-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这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的话,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达2.85万亿美元。为了维持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

2.8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

超发的货币在国内没有对应的商品

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钱太多,超出了市场能提供的服务和商品需要的程度。那么汇率制度释放出的货币,为什么国内没有相应的服务和商品来冲抵呢?周其仁指出,这是因为商品已经出国,国内留下的是 “纯购买力”。在此情况下,过量的人民币购买力追逐不够

量的国内商品,结局只能是国内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这就是这些年国内通胀时不时冲高的根源。

以新增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为例。这笔巨款——按变化的汇率计,约在14000亿-16000亿人民币之谱——当然主要是由我国沿海出口加工地带的无数外向型企业挣来的。从商品形态看,东西已经出口了。可是这挣回来的外汇,经过向商业银行结汇,那些无论是工人薪酬、老板的投资与管理收益、政府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服务所得,则全部变成了留在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这里有1万几千亿人民币购买力,完全没有对应的商品可买!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也无从通过扩大进口来实现平衡

既然这么多的人民币在国内找不到对应的商品,“买外国商品”行不行?也不行。净出口创造的本来是外汇购买力,可以大手买国外商品、国外劳务、国外资源和国外权益。可是在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很多行为者来说,与其留汇在手,不如售汇给央行来得合算。也讲过多次,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质,是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汇率目标,并要央行用基础货币不断购汇来达成。这样,实际的汇率水平,就构成国内公司与个人使用外汇的机会成本。人民币汇率低估,国内有外汇的也不愿意多用汇。这样,由净出口形成的纯购买力,就无从通过扩大进口来实现平衡。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

周其仁主张人民币升值和开放市场抑制通胀办法,反对管制思维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对遏制通胀作用有限

周其仁在文章《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中指出,“在中国背景里看问题,加息的作用与空间都有限”。中国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与美国等国家不同。美联储作为美国的央行,

无论是联储贴现率(或“再贴现率”)还是联储基金利率,加的都是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贷之息。而中国加息是央行略微松动利率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提高对客户的存、贷利率。虽然中美加息都有紧缩货币供给之意,但影响的力度还是大相径庭。周其仁说,如果中国式加息收紧的是毛细血管的货币流量,那么美国加息直接压缩了货币动脉的供血量。

此外,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因为中国央行不断以基础货币在外汇交易中心购买外汇,形成了另外一条人民币货币动脉通向商业银行。如此特别的“双动脉货币循环”,单靠加息或者降息不足以实施有效的调节。

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扩大进口、抑制通胀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没着没落的“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这是周其仁的一个重要观点。

周其仁认为,影响了中国进口扩大的力量,比较根本的,还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因为从进口的角度看问题,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决定着中国人花美元买国外商品劳务——进口——的机会成本。以2005年前的汇率为例,中国人每花1美元,就要放弃人民币8.26元。放弃者,成本也。2005年7月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以上,就是国人花美元购洋货的成本降低了20%。经济逻辑说,成本降低、需求量上升。这样推理,人民币汇率升值定有扩大进口之效。“每增加一块钱国外商品的进口,就是为平息国内通胀压力增添了一份积极力量。”周其仁说。

开放市场,让国有企业股权、矿权、林权进入市场可以增加货币需求

周其仁提倡的另一个抑制通胀的办法是,放开一些资源进入市场,如国有企业股权、矿权,林权等。原本不在市场里、不受价格机制支配的资源,一旦投入市场,由人们买进卖出,就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从而抑制了通胀。

经济逻辑很明白:随着一样样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出产品的经济资源就有了可预期的未来货币收入流。于是,资源就有了资本化的可能。1990年代农地资产、劳力资产、建设用地资产、城市房屋资产纷纷登场,也正在这些资产不断流转的市场过程中,产生了更巨量的货币需求。过去政府一道命令说划拨给谁就划拨给谁了,有批件足矣,哪里需要多少货币?城市土地可以批租之后,大规模的土地拍卖要“吃”掉多少货币啊!

周其仁指出:“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中国尚没有投放到市场里来的资源有的是,市场形势危急,加大投放就是了。”(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参与微争议:汇率政策应该为抑通胀而改变吗?>>

美国加息直接压缩了货币动脉的供血量,而中国式加息收紧的是毛细血管的货币流量。

周其仁敢于超脱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角色,为我们指出了中国式通胀的根源:政府确定了刺激出口的目标,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处在较低的水平,释放出天量货币高价回购外汇,而这些外汇对应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到国外,而国内因为管制严格,很多资源未能开放并投入到市场中,致使流通中的货币远远超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平,形成了通货膨胀。

第二篇:申论——通货膨胀[大全]

缓解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我国10月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指数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蔬菜价格涨了31%,创两年来的新高。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多重因素影响,防控通货膨胀可能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背景下,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通过“内外并举,两拳出击”,切实缓解物价持续上涨的问题。

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一种“内外夹击”的多因综合症,既有国内市场成本上升推动和货币超发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的作用。

首先,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我国当前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货币超发引起人民币“内贬外升”,导致内外流动性夹击,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引致货币需求的扩大,以及大量外汇流入,央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关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例为1.5∶1,2009年为1.8∶1,到今年9月已上升到2.6∶1。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国内通胀压力。最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导美元贬值,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收益率较高的中国。

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两只“拳头”出击。

一方面,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对不同环境下的外部冲击,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要充分利用G20国际平台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一些国家以邻为壑引起国际金融振荡。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的谈判能力和定价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缓解国内致使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要全面认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三者的内在联系,统筹处理银行利率调整与汇率改革间的关系,在引导国内资本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防止国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引起的流动性过剩风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收入分配制度、资源能源价格机制等改革要采取渐进方式,减缓叠加效应。要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消化高成本的能力,防止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所造成的物价过快上升。当前,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大量富余的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缓解潜在的通胀压力。政府要合理引导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防止搭车涨价和乱收费推高通货膨胀,避免物价高涨引起经济剧烈振荡和心理恐慌。

第三篇: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1.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教材上的解释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出现后流通的纸币迅速贬值,物价上涨,比如现在的津巴布韦和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的后期都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后带来的危害首先就是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们很难购买各种商品,其实适当的通货膨胀(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常说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当通货膨胀率过高就会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大的问题,致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崩溃,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通货紧缩与通货紧缩相反,就是需求不足,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再新世纪初的那段时间咱们中国表现的就是一个通货紧缩的局面。虽然在通货紧缩的时候好像物价有了降低似乎更利于人民,但是通货紧缩的危害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们把钱存进银行会导致了资金的浪费,我们都知道资本是只有在流通的过程中才会增值的,如果把钱都存进银行里是一种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人们的购买力降低,使得生产者缩小产量,经过经济链条的一步一步运行导致经济停滞。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

其实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会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波动,当运动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一段经济不是很令人满意的时期,我觉得很多时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危机的表现,或者说是现象,而从反过来的方面看,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也是一次危机的诱因。

2.股票市场崩溃能否引发经济危机?

其崩溃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投机者血本无归。普通投资者,资产也大为缩水。这两类人,本身就会带来市场各种消费的较大萎缩。当然还有扩大效应。企业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会使自己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减弱。这些投机者,更还不上银行的代款了。部分银行会出现信用危机,投资者股票的收益少了,往银行存钱自然就少了,并且还有许多人要吃老本。取钱消费。人们对部分银行开始不信任了,把自己的存钱取出来了。会出现挤兑危机。部分银行自然兑现不了。信用危机开始蔓延,由小银行蔓延到大银行。纷纷挤兑,许多银行开始倒闭。倒闭的银行自然可以制造一些失业人口。这部分人的消费开始萎缩。进一步导致市场萎缩。大家就更难过了。金融业的混乱开始影响企业的金融需求,这样更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了。各类企业的投资更少了,这对另一部分企业,会产生致命打击。总之大家都不好生存了,挺不住的就要倒闭了,部分人就要失业了。失业与倒闭的企业,会导致社会需求进一步减少。总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那次经济危机。

3.利率迅速上升引发经济危机

如果从货币供求的角度来看,利率上升将导致通货存款比率上升,从而导致货币创造乘数上升,货币供给M1增加,而利率上升将导致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于是,物价将上升。 但如果从商品市场来看,如果物价保持不变,那么利率上升将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导致超额供给,这样物价会下降。在利率___急剧___上升情况下,无论物价上升或下降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复杂一点说,M1是经济中的CU+D(存款),货币创造的传导机制是,A将钱存放于银行,银行记上了A的存款,后银行留点准备金其他全部贷出给B,B又把这部分钱放在银行,等用的时候再取,银行又记上了B的存款,银行用同样的方法把这部分钱借给了CDEF,这样记了好几次的存款,于是有存款和通货组成的M1就这样被膨胀起来了,当利率上升了之后,确实对于ABCDEF,这样的每个人,会尽量的把钱放在银行,手上少留点现金,但是,对于BCDEF,这些个贷款者而言,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投资获利的减少,这样贷款的动力就少了很多,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利率上升之后没有获利机会的企业家们,他们就不会去贷款,于是货币创造的传导就会部分的被阻碍,M1是经由无数次的贷款——存款——贷款——存款,才变得膨胀的,所以自然就会得出M1是下降了,这与从M1/M0=1+(1-Rd)/(Cd+Rd)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公式中没有考虑传导得以发生的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商品市场的影响很明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是当期的确定的,因为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而供给方面的影响是跨期的不确定的,因为一来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了,但是这部分的增加是否能变成经济中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这里产出由投入的劳力和资本决定,L方面:劳动力的需求即企业的需求受到投资减少的影响,企业家们获利的机会因为利率的上升变少了,有的甚至倒闭了,那么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自然就降低了,所以变化不确定【这一点我不同意巴罗书中的解释,他把劳力的供给和需求视为等同,他是用鲁滨逊卡鲁索经济推出的,确实在一个人的经济中,供给即是需求,但是在不是一个人的经济中的时候,供给就是供给,需求就是需求】,而K方面投资的减少,是降低的,而不管怎么说,这些供给方面的影响并非来得像需求那么的快捷,所以当期在ys-p-yd model中有p下降。 4.为什么说政府贷款担保可能是代价昂贵的方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水平十分令人担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比例有的高达80%以上,政府隐形债务负担过重。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银行有时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造成债务管理非常混乱。

地方分行不得不面临来自地方政府以及自身盈利冲动的双重压力。

上述人士介绍,2009年,工行、中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诸如兴业,在土地储备贷款领域就大显身手,工行、兴业土地储备贷款投放分别约30亿、20亿。

在地方政府市政冲动及同业竞争压力之下,商业银行难以“明哲保身”。上述国有银行人士坦言,“你不做,就意味着放弃整块市场。”

而大量的此类项目,能顺利融资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的风险背书,财政性的担保使得金融机构在评估风险时更放心。而担保重担需要从政府身上转移到企业主体上时,能否找到足够分量和数量的地方企业,将成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 5.交易员经纪人

经纪人,通俗点理解相当于客户经理,当然了,不是客户经理也可以是经纪人,说白了,就是做业务的,比方说,你朋友是XX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公司就是做外汇黄金的,你通过他在他的公司开立了账户,他负责对你的日常维护等各种工作,他就是你的经纪人。 交易员,以上交所为例,普通人是不能直接在上交所开户交易的,上交所会给很多经纪公司会员席位,经纪公司就可以直接进入上交所交易了,而你可以在该经纪公司开户,通过经纪公司参与到上交所的交易中去,而经纪公司派驻在上交所交易大厅的工作人员,就是交易员,你的交易事实上就是传达给他们,由他们帮你完成的,你只需要下达指令就好了。(这两个其实不难,建议你看一下刘青云的《大时代》,那里面你可以看到香港交易所,那大厅里面穿着红马甲的就是各个公司派驻的交易员,当然,他们同时也可以是自己所属公司的经纪人,再就是看下CCTV2的财经新闻,美股交易所里那些围着大屏幕忙活的家伙也是交易员啊)。还有一种交易员,就是交易所里的交易员,他们仅仅负责交易,是不能做经纪的,所做的工作类似于把各个经纪公司的交易进行撮合、统计、完成交易等。

至于操盘手,也主要是两类,一类在各经纪公司,由于很多客户不懂或者没时间交易,就可以委托该公司的操盘手代为操盘,现在国内股票和期货好像不允许代客操盘了,但是私下应该还是有的,黄金和外汇都还可以有操盘手,国家好像没有明令禁止,这类操盘手根据风险和收益分配的不同,也分很多档次,不再赘述;另一类操盘手,主要是大户或股票所属公司,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或者大户需要,动用大量资金操纵股价、汇价,比如一家上市公司,他想利用自己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圈更多的钱,他们就会雇佣一批操盘手,由一个策略指挥小组制定策略下达指令,操盘手统一行动,通过操纵股价的涨跌来达到其圈钱的目的,当然,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第四篇: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

结合案例和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及对社会的观察,请你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 通货膨胀有哪些表现?

表现主要有: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泡沫化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息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在低利率下,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失业率下降。

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

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通货膨胀继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就业人员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后期市场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通货膨胀开始上升 3.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 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三)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四)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第五篇: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 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一)货币的超量投放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由强到弱,分为M0、M

1、M2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即央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 M1:M 0+活期存款,亦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 1+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账户+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近十年来,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尤其是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官方数据, 2010年9月底,我国GDP总量为26. 86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9. 64万亿元,是GDP的2. 6倍。因此,货币的超量投放成为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见图1。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资料整理而得.图12000~ 2009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和GDP图示(二)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2010年10月,我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价及收盘价均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由于中美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且由于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化的过度依赖,美元下跌的不利影响逐渐会传递到我国。美元下跌,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失衡的中美贸易。从2001年至2008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831亿美元暴涨至2680亿美元。虽然2009年全球贸易萎缩,但是2010年国际贸易开始复苏,即使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无法达到2008年的水平,但仍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从而也会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由于我国是原油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我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会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预计我国2010年原油需求年率上升3. 6%,而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预测,由于对炼钢原料的需求走强, 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6. 37亿吨,增长12%。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产生也是一种必然。(三)劳动力成本上升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但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工资上涨,反而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恶化。这种现象违背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推论,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事实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滚滚涌入全球市场,有效的拉低了全球通胀水平, 并帮助美国实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持久低通货膨胀的理想组合。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开始发挥作用,贸易部门工资上涨很快,由此将带动非贸易部门工资的快速上涨。从韩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推高国内通胀水平,并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0%左右,所以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而言,我国向外传导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对我国构成中期通货膨胀压力,并将通过国际贸易途径使内部压力外部化,从而推高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四)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胀预期导致居民的抢购、囤积行为。由于预期具有传递性,通货膨胀预期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而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就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这种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在通货膨胀真的到来时手中货币贬值,大家开始对商品进行抢购、囤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通胀预期导致工资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在通胀预期驱动下,工人就会有提高工资的要求,虽然这种要求不一定导致工资的现实提高,但这种要求会使得厂商具有工资提高的潜在预期并导致厂商产生用工成本提高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工厂自然就会有提高产品价格的压力。反过来,这种提高产品价格的压力又反馈给工人,工人又进一步给厂商提高工资的压力。2010年,江苏、北京、浙江、重庆及广州等地有些已经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2010年春的用工荒问题的重新出现就是对这一影响最显著的表现。

三、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一)使得我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所以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我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三)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我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验员课本范文下一篇:书协申请书范文

热门文章

通货膨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