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应用论文

2023-01-04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的传统服饰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融合, 经历过树叶、兽皮裹身时期, 也经历过色彩绚丽的华服装扮时期, 不断丰富和发展, 融合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美的理解, 进而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一、服饰美学的含义

什么是美学?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我们对古松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我们只有拥有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美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它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美的理解和总结, 同时它又能反作用于指导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 从而促进美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而在这里所要谈的是美学的一个小分支:服饰美学。在远古时期, 人们是为了蔽体而穿衣, 慢慢随着人们需求和审美的提高, 对服装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从最初的蔽体功能到实用功能最后演变成装饰功能。服装美学是美学的一部分, 是在美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服装的美的研究, 所以说它既有美学的共性, 也有服装的个性。而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化的国家, 服饰美学也不是到后来才出现的, 所以了解美学在中国传统服装的运用也是有必要的。

二、美学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应用

1、“自然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美学思想之一时以自然为美, 这种强调“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的美学思想认为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服饰的载体, 而服饰只是修饰人体的载物, 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不再那么强调, 相反, 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从容自由, 无拘无束, 反对过于强调服饰的华丽, 认为服饰好坏的评判标准是舒适性, 力求与“天”合二为一的神韵。这种美学思想,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宋代的文人服饰更是对“自然美”一种极致的体现。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淳朴的境界, 这在他们的服饰上就有体现。宋代时期的文人服饰不再像唐朝服饰华丽繁琐, 他们更倾向于宽松随意的服饰, 在服饰的配色上也趋于朴实、淡雅, 这更突出了穿着者的个人情怀, 人们不再被服饰制度所束缚。以大自然和色彩和各个物质形态为灵感来源, 不仅材料来自自然, 款式, 色彩、纹样也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 随心随性是我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精神追求。

2、“社会美”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 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服饰观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己复礼”,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综上我们可知孔子的服饰观是以仁义为道德典范, 它强调了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 既巩固了皇权的统治, 也突出了社会礼仪规范。服饰, 是人的身份强调和象征, 各个阶层的服饰不可混淆, 等级制度森严的服饰制度的划分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 服饰也是身份地位, 职业的标志。婚事有礼服, 祭祀有祭服, 上朝有朝服, 葬礼有葬服。男人有男人穿的衣服, 女人穿女人穿的衣服;皇权贵族的服饰和平民的服饰也有区别, 这些不同和区别体现在服饰的款式、面料、颜色、纹样等。这种“社会美”它不仅规范了社会服饰礼仪规范, 同时也推进对今后各个朝代的服饰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传统服饰美学的基础。

3、“和谐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素来讲究协调统一。当然,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美学中也不例外。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都是其中所强调的。在服饰的设计中, 都讲究对称, 图案的对称, 零部件的对称, 这也是一种服饰美学中的和谐美。在古代社会还讲究“阴阳和谐”之说, 传统服饰受阴阳五行影响, 也有青、红、黑、白、黄之说。所以在服饰的配色上也有很大讲究。这种“和谐美”也一直流传至至今,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代社会, 我们更要注重和谐。

4、“样式美”

中国地大物博, 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而多民族的性质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服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体现, 民族的不同就导致服装的不一样, 进而反映的服饰美学也不一样。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们需求的提高, 服饰从最初的蔽体功能到实用功能最后演变成装饰功能。人们在设计服装是也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 在服饰的面料选择, 颜色挑选, 款式设计, 纹样设计上进行更多的创造和设计, 也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多种形式的表现形式, 服饰的多样化。就拿汉族和少数民族来比较, 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多为鲜艳, 纯度高, 而汉族的服饰色彩就较为单调;因为地域、气候的差异, 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服饰在款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横向来看, 不同的朝代对服饰美学也有着不同理解和阐述, 这也就使得不同的朝代服饰特点分明, 亦或朴实, 亦或秀美, 亦或华贵, 亦或雅致。从纵向来看,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服饰制度也有所不同, 透过服饰的设计, 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的丰富的文化的内涵。

三、结论

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沉积, 形成了人类社会体系, 而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自然美”, “社会美”, “和谐美”, “样式美”等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 服饰美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但这些是远远不能尽述服饰美学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影响, 以及在后世服饰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贡献。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发展的, 我们只有对中华的传统服饰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传承和积累, 对外来美学服饰思想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为我所用, 把中国的传统服饰中的美学思想发扬光大。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的传统服饰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融合, 经历过树叶、兽皮裹身时期, 也经历过色彩绚丽的华服装扮时期, 不断丰富和发展, 融合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美的理解, 进而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我们对古松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我们只有拥有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服饰美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它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美的理解和总结, 同时它又能反作用于指导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 从而促进服饰美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

关键词:服饰美学,传统服装,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人民出版社.2011.

[2] 朱光潜.《谈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 [M]人民出版社.2001.

[4] 张迈健.发展传统文化服饰.中国纺织报.2009-05-09.

[5] 刘晓刚主编.《时装设计艺术》.[J]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6] 黄良主编.《实用美学》, [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7] 王文博主编.《现代应用美学》.[J]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下一篇:硬质合金级进模具的刃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