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患者的应用

2023-07-01

第一篇:picc在肿瘤患者的应用

PICC置管术在肿瘤科的应用

湖南省脑科医院 2012-02-22 11:47:00 PICC 置管术 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知识技能含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一门知识密集型的职业。在医院,护理工作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服务性、与人密切接触的医疗工作。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挽救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肿瘤专科,其专科护理有它的特色,更有它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我科为方便病人治疗,适应和满足病人需求,护理技术日进成熟,尤其是深静脉置管技术有了不断提高和发展。从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到PICC的临床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使其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广泛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病人等。PICC能大大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并发症,并具有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病人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外渗、保留时间长(1年)等优点。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致外周静脉受损。PICC是肿瘤患者理想的输液治疗通道,肿瘤病人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 — 反复浅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化疗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易导致外周血管损伤。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化疗药物经PICC导管输入后迅速被血液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静脉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的发生。因此,建立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我科自长期化疗肿瘤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有效的避免了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射线使瘤体缩小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副反应及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因此需要通过静脉输注高能营养液如脂肪乳等,以保证机体的能量供给。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癌的病人,放疗过程中大多会出现脑水肿,需要每日输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处理,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每6h输注1次。有研究资料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ml/m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ml/min。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象脂肪乳、20%甘露醇等高浓度、强刺激药物注入后被迅速稀释,从而减轻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刺激性静脉炎的发生。PICC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在床边即可进行,便于开展,同时,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且无需局麻、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PICC还具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特点,对于需长期输液且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如肿瘤病人尤为适用。因此,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工作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第二篇: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利用随机抽样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参照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比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关键词:PICC导管;肿瘤;大剂量化疗;综合应用护理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新生物,因此肿瘤也被称为赘生物。根据肿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新生细胞特性,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就是常说的癌症,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已经有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其中化学疗法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1,2]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学治疗时需要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肿瘤大剂量化疗的PICC导管护理方案具有常规护理方案无法比较的优势,可以有效减轻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减少麻醉次数,控制麻醉造成的副作用,另外可以提高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大剂量化疗中,下面将通过临床实验对比分析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与常规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效果,为肿瘤大剂量化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推广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了保证调查准确性,排除其中患有其他种类疾病的患者,选取其中101名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肿瘤患者51名,女性肿瘤患者50名,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4.1)岁,52名肺癌患者,21名肠癌患者,11名胃癌患者,6名肝癌患者,6名乳腺癌患者。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是经PICC导管行化疗,参照组是经浅表静脉留置针行化疗。其中,观察组一共50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9)岁,参照组51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4.2)岁。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 护理方案

1.2.1 置管前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心理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感,逐步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在潜意识层面上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向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优缺点、置管部位、用处等。 1.2.2 置管后护理方案

置管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为导管护理、卫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肝素冒护理:(1)导管护理,导管护理必须主要输液的顺序,优先输入乳剂,之后输入非乳剂,输液前后必须保证导管清洁,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果导管内产生血栓,使用1万U/min的尿激酶溶栓剂进行反复清洁;(2)卫生护理,卫生护理注意针对患者个人,并保证患者居住环境卫生整洁,避免患者二次感染;(3)穿刺护理,必须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无菌化,每天更换穿刺部位的敷贴,医护人员跟踪监测患者穿刺部位的症状;(4)正压接头护理方案,可以到达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每次推药、封管之后,需要利用安尔碘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灭菌的小敷料进行包裹,为了保证有效隔离,必须每周更换一次。[3]

1.2.3 拔管后护理方案 拔管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首先将敷料去除,去除固定导管的胶贴,缓慢拔出导管,如果拔除时仍有阻力,可以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尽量避免暴力拔管。拔出后立刻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最后利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确定导管完全拔出后再处理掉。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就是并发症,其中静脉炎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操作,另一方面患者穿刺后必须大幅度肢体活动。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肿瘤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 2 结果

对患者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表1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接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患者舒适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参照组 P值 患者人数 50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有效率(%)

29(58.0) 16(32.0) 5(10.0) 45(90.0)

51 - 25(49.0) 12(23.5) < 0.05

< 0.05

14(27.5) < 0.05

37(72.5) < 0.05 3 讨论

化疗的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化学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注射。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传统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输注,由外周浅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局部硬肿、静脉炎症、药液渗透等,另外,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5]常规护理方案给患者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输注通道。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是肿瘤大剂量化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肿瘤化疗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采用了全程护理的思想,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标准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护理途径。通过本文的实验可以看出,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舒适度达到90.0%,远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72.5%),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中,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珩玉. 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王学群,倪建毛,雷洁洁,安原,王青娇,叶爱琴. 长期留置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4,09:1247-1248. [3]刘琳琳,杨艳,索艳英,徐蕾.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4,30:6858-6859. [4]胡凌云.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 当代医学,2015,19:100-101. [5]孙学珍,张夏玲,严云丽,李琴. 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12,22:2056-2057.

第三篇:PICC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

(****人民医院 山东 ** ******)

[摘 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的置入及护理。 方法 对50例结肠癌患者经外周贵要静脉或肘静脉、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行化疗,并给予精心护理。 结果 50例患者行大剂量化疗,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顺利完成化疗。 结论 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PICC;结肠癌;护理;化疗;静脉穿刺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1]。静脉化疗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长期静脉给药和化疗药物刺激对周围静脉血管产生很大的破坏,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对50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健侧肢体行PICC,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2~70岁。经病理学证实均为

结肠癌。选择贵要静脉穿刺40例,肘正中静脉穿刺8例,头静脉穿刺2例。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用皮尺测量插管长度,从欲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垂直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按常规消毒铺巾,用穿刺针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鞘送入少许,再退出钢针。在鞘外端上方压迫止血,轻柔送入导管,然后撤出穿刺鞘,将导丝管缓慢撤出,体外留5~6cm,装正压接头,并用透明膜敷贴固定导管,摄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完成了化疗治疗,无发生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其中3例患者导管脱出,3例患者导管堵塞无法再通,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拔出导管重新置管。 3 置管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PICC术是一种新型的静脉穿刺方法,患者及其家属存在心理上的担忧和恐惧,害怕将带来生命危险和不适。由于PICC导管比普通静脉留置针价格昂贵,患者怕增加经济负担,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顾虑,置管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请携带PICC导管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

3.1.2 行PICC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史、血栓病史、上腔静脉综合征,了解患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用药史等,评估患者血管情况。 3.1.3 置管前,瞩患者更换容易穿脱的衣服,用肥皂水将欲穿刺上肢清洗干净并擦干。 3.1.4 环境准备:置管前紫外线消毒病房30min,请患者及其家属暂离,消毒完毕后请患者回到病房,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3.1.5 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PICC是一种微创性医疗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征得同意。 3.2 置管中护理

3.2.1 心理护理:穿刺时,患者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静脉呈现收缩状态,不利于穿刺或导管的送入,安慰患者,陪伴在身边,消除其紧张情绪。

3.2.2 在置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皮肤消毒用安尔碘,按顺逆时针双重法消毒,范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为20cm,两侧到臂缘,穿刺过程中,手套如有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3.2.3 血管的选择 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粗而且静脉瓣少,在置管体位下是导管顶端到上腔静脉最直,最短的途径。其次是肘正中静脉,肘正中静脉管腔粗、血管行走直观、但静脉瓣较多。尽量不选头静脉,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有小分支与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在臂部上升段还有狭窄,最易引起置管困难。

3.2.4当导管送至腋窝时,嘱患者头偏向正在穿刺的肢体,使下颌尽量靠近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外静脉。如遇到送管困难,可稍拉回导管,轻微调整穿刺针再送管或边推0.9%氯化钠注射液边送管。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嘱患者适当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干垂直,或稍作停顿后再送管。最佳的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2]。 3.3 置管后护理

3.3.1 置管后应记录穿刺者姓名及PICC放置日期、PICC类型、导管型号、导管尖端位置、插入长度及外露长度、所穿刺静脉名称、穿刺过程是否顺利、固定情况。 3.3.2 敷料的更换 导管置入第1个24h必须更换贴膜,以后视季节每周换1~2次,敷料如有污染需及时更换。

3.3.3 冲管及封管 在常规输液结束后,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20ml采用脉冲

方式注入,然后用20ml肝素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3.3.4 导管留置时间 PICC留置时间的长短,对需长期化疗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在留置期间无并发症,不影响置管,可延长时间,不必换管或拔管。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1预防穿刺部位渗血。穿刺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嘱患者24h限制肘关节活动,置管3d内减少活动,穿刺处出血后及时更换贴膜,预防感染。

4.2 预防穿刺部位感染 置管后24h换药1次,以后每周1~2次,局部用碘伏棉签消毒3次,待干后用3m透明贴固定,遇有敷料潮湿污染或不密贴等,及时更换。并注明更换日期、时间及更换者的姓名。护理人员每班评估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 4.3 预防导管脱出 留在体外部分的导管固定成“S”形,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从而避免导管被拉出。更换敷料时,注意向心性揭开敷料。每次更换敷料时应注意观察导管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出。指导患者避免肘部剧烈活动,勿过度弯曲伸展,尤其在穿脱衣服及睡眠中应保护好导管,穿衣服时应先穿患侧肢体,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肢体。睡眠时,不要将肢体枕在头下面。

4.4 预防导管堵塞 应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输液结束后均用浓度为25u/ml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护理人员每班检查导管流通情况,如有回血,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回抽,将血凝块抽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脉冲方式冲洗管腔,正压封管。一旦出现导管堵塞,用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10万u进行溶栓。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地预防导管堵塞。

4.5 预防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置管早期并发静脉炎与穿刺插管时的机械性损伤有关,而后期并发静脉炎则与化学性刺激与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3] 。嘱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冰敷,理疗。如症状仍未见改善,应先拔管,待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

5携带PICC出院指导及拔管护理

5.1保持局部干燥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边、松动,贴膜下有汗时,及时到医院更换,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红肿、疼痛及渗出物。

5.2 携带PICC导管不影响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有PICC一侧上肢不能提过重物品。

5.3 携带PICC导管可淋浴,避免坐浴、泡浴、游泳。淋浴前用塑料保护膜缠绕贴膜上下用胶布贴紧,观察有无浸水污染。如有,应及时更换贴膜。

5.4 按时到医院换药,间歇期间应每7d生理盐水冲管,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更换贴膜及正压接头。

5.5 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患者讲述拔管过程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上肢,嘱患者做深呼吸,缓慢拔出导管。如感觉有阻力,停止拔管,热敷20~30min再继续拔管。另外对因上臂紧张、血管痉挛造成的拔管困难可用2%利多卡因湿敷上臂[4],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24h,嘱患者拔管后24h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防止出血。 6 讨论

PICC术为结肠癌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而且是一种安全、方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置管时不需要麻醉,就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在可见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而且导管质地柔软,不影响患者活动,患者感觉较舒适。护士经过专业培训,可以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的无效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各阶段,影响蛋白质和DNA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而大剂量的药物综合化疗的运用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易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同时由于化疗药物的高浓度所

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运用PICC有效地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机械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及药物的渗漏现象,提高了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 [2]吕谞红.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7,15(6):344-345. [3]郭迎春.PICC在患者围术期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89-90. [4] 杨继军,骆惠玉, 齐榕,等.鼻咽癌患者使用PICC期间的护理安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5-46.

第四篇:PICC与留置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安全、快速的静脉给药途径。 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32例和对照组(留置针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材料费用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378.00±175.73)h,材料费用为(1680.00±0.00)元,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40.44±19.04)h,材料费用高于对照组(141.82±131.3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受限制,痛苦少,满意度高。 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输液治疗中,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PICC;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c)-018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ICC and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o explore how to provide safe and fast intravenous drug delivery way for SAP patients. Methods 60 SAP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of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PICC group,n=32) and control group (indwelling needle group,n=28).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indwelling time,material cos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3%,obvious lower than that was 71.4%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e (P<0.01).The PICC indwelling time and material cos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78.00±175.73)h and(1680.00±0.00)yuan,obvious longer or higher than that were respectively (40.44±19.04) h and (141.82±131.37) yuan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e (P<0.01).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1).The patient′s daily life activities is not restricted,with less painful and high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Duing the transfusion treatment of SAP patients,the indwelling catheter effects of PICC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indwelling needle,and is worth to popularize.

[Key wor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PICC;Indwelling needle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重而凶险,预后差,胰腺坏死、坏死感染的病死率分别为10%和30%[1]。SAP的治疗方法有液体复苏、胰腺休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解痉止痛、营养支持、抗菌药物的应用等[2]。SAP患者因治疗过程中常需要输入一些高渗、刺激性药物,且输液量大(发病初期需要补液5~10 L/d[1]),因此,为了保证SAP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种好的输液途径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PICC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因其留置时间长、操作安全、易护理,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欢迎。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外渗等优点,应用普及。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SAP患者治疗的输液途径,我科在SAP患者中使用PICC导管和留置针作为输液途径,现将观察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60例,SAP的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2006年)”[2],随机分为实验组(PICC组)与对照组(留置针组)。实验组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27~88岁,平均54岁;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1~91岁,平均52岁。已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均进行SAP的常规治疗。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巴德公司的4F三向瓣膜式单腔PICC导管(1680元/套)[3],根据患者具体条件选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完成后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1.5 c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并行正位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患者使用BD公司生产的24G安全型留置针(41.8元/颗),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外周血管进行穿刺,并用6 cm×7 cm的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患者输液路径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材料费、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

1.4.1 静脉炎评价标准 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形成;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形成,长度>2.5 cm,有脓液渗出[4]。

1.4.2 渗出评价标准 Ⅰ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15.0 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Ⅳ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0 cm,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出[4]。

1.4.3 堵管评价标准 通畅:抽取有回血、推注液体顺利,液体滴速≥100滴/min;轻度堵塞:抽取有回血,液体滴速60~99滴/min;中度堵塞:抽取有回血,液体滴数20~59滴/min;完全阻塞:抽取无回血和(或)液体滴速≤19滴/min[5]。

1.4.4 导管脱出评价标准 轻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仍在上腔静脉内,导管脱出长度<5 cm;中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导管脱出长度在5~10 cm;重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其尖端位于外周静脉内,导管脱出长度在10~20 cm[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及材料费的比较

实验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材料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满意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 讨论

3.1 日常生活能力

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易受限制,PICC留置在肘部,妥善固定后,不影响患者日常洗脸、穿脱衣服,合理包裹后可以洗澡。而对照组患者活动易受到限制,留置在手背时,不方便患者日常洗漱,沾水后,留置针敷贴易卷边,针管易脱出,留置在关节处时,影响关节活动,易脱出。

3.2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SAP患者的缺陷

SAP是由于胰酶被异常激活后产生的“自我消化”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弹力蛋白酶水解血管壁的弹性纤维,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激肽释放酶可使激肽酶原变为激肽和缓激肽,后两者会使血管舒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血浆、白蛋白等丢失[1],同时,由于患者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和早期禁食,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极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因此,SAP患者极易出现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甚至微循环障碍和休克,在发病初期患者每天需要补充大量液体(5~10 L)、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临床上SAP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在禁食期主要靠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EN),当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后可恢复饮食。生长抑素可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且生长抑素需要24 h持续泵入;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甲磺酸加贝脂)能够广泛抑制与胰腺炎进展有关的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磷脂酶A等的释放和活性,还可稳定溶酶体膜,改善胰腺微循环[7]。对SAP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有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的作用,疗程一般为7~14 d,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时间[7]。然而,输入上述药物的同时也会增加外周血管损伤的风险,如含有氯化钾注射液的溶液静脉滴注时常引起血管刺激性疼痛[8];而营养液一般由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脂肪乳、氨基酸、50%葡糖糖注射液等组成,输入后容易导致静脉炎及外渗的发生[9]。据报道,在应用甲磺酸加贝脂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血管疼痛、皮肤发红等刺激症状及浅表静脉炎[10]。由于一次性留置针留在血管内的塑料套管较短,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容易脱出血管使穿刺点缓慢溢液而导致炎症发生[11],若输入的为刺激性液体则对外周血管伤害更大。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应用于SAP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两点:①刺激性药物进入静脉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痉挛;②易脱出血管,出现刺激性液体的渗漏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3.3 PICC在SAP中的应用优势

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 ml/min[12],所以,SAP患者在输入刺激性药物时,PICC能降低刺激性药物的渗透压及浓度,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伤,同时可按时给药和加速输液,确保药物发挥作用,有利于病情恢复,在SAP的高营养支持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3],并且PICC留置在血管内的长度为45~50 cm,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直接损害,且不易移位,也不易出现液体外溢,从而有效保护SAP患者的血管。本组3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堵管1例,无渗出发生。

3.4 留置针在SAP患者中的留置时间大大缩短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国内研究表明,输入高渗等强刺激性液体时留置针的更换间隔以不超过3 d为宜[14]。在上述病例中,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0.44 h,不足2 d,并且SAP时血液黏度增高,若频繁地更换留置针,不仅增加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而PICC留置时间可长达一年。在上述病例中,留置PICC的患者均为出院时拔出导管,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组2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渗出3例,堵管6例,脱出2例。

综上所述,PICC的费用虽比留置针高,但其带来的远期效果是留置针所不能比拟的。在SAP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带来的输液并发症低于留置针,其留置时间长,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可以降低输入刺激性和高渗液体带来的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的风险,并且在SAP发病初期每天需要补充大量液体,PICC在快速持续补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输液效果及治疗。总之,PICC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减少,满意度提高,在SAP患者的输液治疗中其效果明显优于留置针,因此,PICC置管值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吉辉.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3] 王雪茹.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中长期输液患者中医用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232-233.

[4] Infusion nurses society.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infusion nursing[M].Norwood,MA: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11:151-196.

[5] 封秀琴,金丁萍,梁皎.应用尿激酶疏通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09-710.

[6] 韩忠秀.PICC导管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0):1861-1862.

[7] 王兴鹏,李兆坤,袁耀宗.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胃肠病学,2013,18(7):428-433.

[8] 王进菊,苗瑞华.不同氯化钾溶液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113-114.

[9] 胡玲,郭向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0,23(1):208.

[10] 罗珍利,何燕.药物治疗胰腺炎同步置PICC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65-4566.

[11] 潘新辉.PICC与留置针的使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0, 29(14):42.

[12] 李彩凤,牟春山,张焕,等.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44-145.

[13] 高立卉,邹静,尹桂芹.PICC在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9):30-31.

[14] 孟庆慧,洪华,张伟,等.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6):70-73.

(收稿日期:2015-12-16 本文编辑:顾雪菲)

第五篇:9例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成芳,刘为红,鲍爱琴,闻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对348例PICC患者中的9例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原因分析。9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后2周内血栓形成,另2例分别在置管后第

45、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原因分析:2例由导管异位到颈静脉所致,1例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其余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对策: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置管时选择静脉应避开放射治疗侧肢体,对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是否为血栓;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升高者,征得医生同意采取预防性抗凝处理。

[关键词]肿瘤;PICC;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969(2010)06B-0065-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使肿瘤患者免受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还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1]。其中静脉血栓给肿瘤患者增加了痛苦和治疗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现对我科2008年1—12月348例PICC病例中发生静脉血栓的9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肿瘤患者行PICC后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静脉内血栓形成。年龄18~75岁,女6例,男3例。其中肺癌Ⅳ期6例,胰腺癌Ⅳ期1例,原发性巨大肝癌1例,尤文氏肉瘤肺转移1例。

1.2 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转归

9例肿瘤患者置管由PICC门诊专职护士完成。穿刺静脉:贵要静脉6例,肘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1例。PICC型号:8例为巴德三向瓣膜式4 Fr导管,1例为BD改良前端开口式5 Fr导管。血栓形成时机:7例为置管2周内发生,2例分别在置管第45天、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7例置管2周内静脉血栓形成者中,有5例患者置管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血栓发生部位:上肢浅静脉5例,颈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1例。转归:9例患者中8例发生血栓后拔管,1例拒绝拔管,经带管抗凝治疗后继续使用保留至治疗结束。

2 原因分析

2.1 与肿瘤患者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

Melissa等[2]认为肿瘤是PICC相关血栓危险因素,这并不一定是化疗药物作用,有可能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有关。本组7例2周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5例置管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由于穿刺及送入置管鞘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血小板的聚集及粘附作用增强。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血小板、Ⅻ因子及Ⅹ因子激活,从而启动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3]。

2.2 与肿瘤疾病分期有关

本组发生血栓的患者8例为晚期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可以促使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及脱落,使血管表面发生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变化,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4]。肿瘤可以诱导血管新生,也可导致静脉血流紊乱及淤滞;新生的肿瘤血管,形态极不规则,流量及血流方向各异,构成了异常的血管系统[5]。

2.3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与导管异位至颈静脉有关

2例患者颈静脉发生血栓,经X片检查2例患者的PICC导管头端异位至颈静脉,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300×109/L,且2例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未出现颜面水肿等症状,仅表现为颈部转头时轻微不适。究其原因,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由于导管流出的药液与静脉回流方向相反,使药物在静脉局部停留时间过长,药物对静脉内膜产生损伤,血管内皮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而诱发血栓形成。

2.4 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

1例患者置管3个月后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追查原因为该患者在化疗后行置管侧锁骨下淋巴结区放疗所致。放疗可导致组织黏膜及血管内皮受损,在此情况下,如锁骨下静脉内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会使血流速度缓慢,血小板易在局部停留并粘附导致血栓形成。

3 护理干预

3.1 肿瘤患者PICC有关问题的干预

在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确认血小板计数,筛查血栓高危人群。我科自2008年10月开始,PICC门诊在置管前必须确认患者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300×109/L,应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置管静脉因血液黏滞度增高而诱发血栓。国外研究证明,留置导管是PICC肿瘤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诱发因素,多数患者在保留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血栓可改善[6]。由此可见,今后如患者带管期间发生血栓可在血管外科的配合下,监测抗凝疗法的效果,如有效则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指导下继续保留导管。

3.2 警惕晚期肿瘤患者有无血栓的早期症状和PICC带管患者颈部不适症状,及时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应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在我科,晚期肿瘤PICC置管患者尚未同步给予抗凝治疗,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警惕晚期肿瘤患者有无血栓的早期症状。对于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一律先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排除血栓后方能按照静脉炎处理,以保证血栓早期即被发现,避免血栓进一步蔓延至深静脉。

3.3 对放疗患者慎重选择置管部位

在为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与医生充分沟通,询问置管侧肢体是否有放疗计划,如有则应考虑在另一侧静脉置管,使导管通过的静脉避免遭受射线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王

贤.PICC在临床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5(15):132. [2] King M M,Rasnake M S,Rodriguez R G,et al.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sociated Thrombosi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lt Pa-tients[J].South Med J,2006,99(10):1073-1077. [3] 张

路,白春梅.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9,7(1):26-27. [4] 王

喆.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429-1433. [5] Letai A,Kuter D J.Cancer,Coagulation,and Anticoagula-tion[J].Oncologist,1999,4(6):443-449. [6] Kovacs M J,Kahn S R,Rodeger M,et al.A Pilot Study of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Using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Dalteparin)and Warfarinwithout Catheter Removal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E-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The Catheter Study)[J].JThromb Haemost,2007,5(8):1650. [作者简介]成芳(1974-),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本文编辑:陈伶俐] [收稿日期]2009-12-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建立qhse管理体系下一篇: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