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20例临床分析

2023-03-03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白内障已成为我国首位致盲眼病。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白内障也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切口小, 愈合快, 术后散光小, 视力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成为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和首选的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20例126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的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20例126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男73例76眼, 女47例50眼, 年龄68~84岁平均78.4岁, 术前视力HM/眼前—0.2, 核硬度按Emery分级划分, Ⅲ级95眼, Ⅱ级及以下31眼, 伴有高血压病30例32眼, 伴各种心脏病24例27眼, 伴糖尿病15例15眼。

1.2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视力, 测眼压, 冲洗泪道, 散瞳检查裂隙灯, 眼底检查, 角膜曲率, 眼A超生物测量, 眼B型超声波检查, 按SRK—Ⅱ或SRK—T公式计算出人工晶体数据。术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空腹血糖<8.0mmol/L, 心功能Ⅰ~Ⅱ级。术前30min滴复方托吡卡胺4次散瞳。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4次, 麻醉效果欠佳者可术中滴2%利多卡因。

1.3 手术方法

开睑器开睑, 做10:30~12:00点钟以穹窿结膜为基底的结膜瓣, 巩膜面烧灼止血, 用3.2mm穿刺刀距角巩膜缘约2.0mm巩膜做巩膜隧道切口并穿刺至透明角膜约1.5mm进入前房, 注入粘弹剂, 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为5~6mm, 于3点钟透明角膜缘做一辅助切口, 水分离, 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 注吸晶体皮质, (根据植入晶体类型) 扩大切口, 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 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注吸粘弹剂。术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05mg, 单眼包扎。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1d视力<0.3者34眼 (26.98%) , 0.3≤视力<0.8者79眼 (62.70%) , 视力≥0.8者13眼 (10.31%) , 术后1周视力<0.3者25眼 (19.84%) , 0.3≤视力<0.8者86眼 (68.25%) , 视力≥0.8者15眼 (11.90%) 。

2.2 手术并发症

术中后囊膜破裂6眼 (4.76%) , 撕囊失败18眼 (14.29%) 术后角膜水肿26眼 (20.63%) , 一过性高眼压26眼 (20.63%) 。

3 讨论

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随着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 超声乳化术具有组织损伤小, 切口愈合快, 术后屈光状态稳定, 视力恢复快, 效果好等显著优点[1]成为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主要和首选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应用超声头的机械振动从而使晶体核粉碎, 可以通过很小的切口吸除[2]。通过本组手术, 笔者认真总结如下。

(1) 本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选择Ⅰ~Ⅲ级核。原因: (1) 对于初学者来说, 术者有一段手术转型适应期, 在此期间, 应选择晶体核较软, 条件较好的病例。 (2)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内皮细胞数量及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 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内皮层对损伤非常敏感, 在乳化Ⅳ~Ⅴ级核时所需超声能量较大, 乳化时间较长, 这势必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 严重者导致角膜失代偿等严重的并发症。故在基层医院无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的情况下, 主张对Ⅰ~Ⅲ级核行超声乳化术, Ⅳ~Ⅴ级核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3) 对于过熟期或膨胀期的白内障患者, 其囊膜较脆, 在撕囊的过程中有“冒烟”现象且Ⅳ~Ⅴ级核眼底红光反射较差, 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 对下一步手术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Ⅳ~Ⅴ级核其核块较硬, 劈核后, 其锐利边缘划破囊膜的可能性较大, 引起后囊破裂, 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2) 本组手术均采用巩膜切口。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利于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后囊破裂时有玻璃体脱出者, 应停止超乳, 为防止核块掉入玻璃体腔, 改为手法清除残留核块。而采用巩膜切口, 可直接扩大切口, 而无需因采用角膜切口而重新再做切口。 (3) 连续环形撕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具有可靠的抗撕裂能力和很强的伸展力,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且当后囊膜破裂时, 用前囊支撑人工晶体, 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撕囊时, 将撕开口的起始端与终末端完整连接, 获得一边缘整齐的居中央的圆形撕囊口, 视为成功的连续环形撕囊。撕囊直径不宜过大 (≤6mm) , 以免损伤悬韧带。 (4) 水分离时应使囊膜与皮质, 皮质与核完全分离, 这样既可使核旋转有利于劈核, 又有利于清除皮质。 (5) 乳化晶体核时, 应避免在前房操作, 应在虹膜水平面以下及囊袋内进行, 以降低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不要用超乳头追赶晶体核, 尽量双手配合将晶体碎核靠近超乳头, 即所谓的“喂食”;用超乳头带动碎核时, 要注意使核的光滑面朝向囊膜, 以免核的锐利边缘划破后囊膜;超声乳化针头应朝下或侧方使能量不会直接向内皮释放, 减少角膜内皮的损伤。 (6) 在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眼球的稳定性, 主要靠插入辅助切口的辅助器械来实现。

通过以上体会, 笔者认为超声乳化手术虽具有切口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 但提高术者的基本功, 完成好每一步骤, 掌握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探讨手术技巧及体会。方法 对120例 (126眼) 老年性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术后1d视力<0.3者34眼 (26.98%) , 0.3≤视力<0.8者79眼 (62.70%) , 视力≥0.8者13眼 (10.32%) , 术后1周视力<0.3者25眼 (19.84%) , 0.3≤视力<0.8者86眼 (68.25%) , 视力≥0.8者15眼 (11.90%) 。术中后囊膜破裂6眼 (4.76%) , 撕囊失败18眼 (14.29%) , 术后角膜水肿26眼 (20.63%) , 一过性高眼压26眼 (20.63%)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等优越性, 对广大的白内障医生来说确是一种安全高效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提高手术医生的基本功, 完成好每一步骤, 掌握手术技巧, 是白内障手术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参考文献

[1] 董晓光, 谢立信.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 1995, 31 (4) :268.

[2] 吴生泉, 徐春丽, 谢玲, 等.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7, 15:4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定船舶检验的种类及法律特征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前端信号调试方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