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2022-09-10

近年来,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心理健康案例增多, 不仅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一定冲击, 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极易出现焦虑、抑郁、自闭等消极情绪。作为高校辅导员, “如何与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们相处, 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何让学生们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成为我们最常思考的问题。由于高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匮乏, 许多高校辅导员一人需要管理数百名学生。仅凭辅导员一人之力想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极不现实的。如果年龄差异过大, 工作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学生们更愿意去与同龄人士交流。朋辈心理辅导的出现便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更是弥补了现有辅导模式的不足, 也更有益于工作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自身建设

(一)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 (Alan Carr) 在他的《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一书中指出人的一生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升学、就业、恋爱、结婚、生育、丧亲等, 每一个事件, 无论事件本身带给人的体验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 都是一个转折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1]而在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我们更偏向于对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进行发现和治疗, 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及心理潜能的开发。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 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情绪控制、人格发展、宿舍矛盾、情感受挫等问题, 更能使学生获得积极地体验, 并促使自身健康成长。

(二) 设置培训课程, 培养积极心态

目前, 许多高校都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安排了较为专业的培训课程, 但这些课程大多倾向于对专业咨询知识和咨询技能的传播, 而忽视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内心建设。而积极情绪的培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自己都没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又何谈帮助他人。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原有培训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穿插积极情绪的培养课程, 表1是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某学院心理协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课程安排表。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朋辈个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我们以一个失恋女大学生的个案为例。张某, 女, 汉族, 某大学大一新生, 入学一学期与同专业高年级一学长恋爱, 寒假后分手。随后陷入抑郁、悲观厌世的情绪中难以自拔。因自尊心强一直自己默默承受, 不愿与同学们交流, 每天就在男生宿舍楼下苦等, 耽误了学习, 最后连早先加入的学生会也退了。她的舍友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找到班级心理委员赵某, 试图找到一个合适地解决办法。赵某作为心理委员是受到过相关心理咨询知识培训的, 于是主动约张某到操场散步, 循序渐进地引导张某说出心里话, 在与张某的谈话中, 赵某了解到张某失恋后一直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才导致的分手, 充满了自责与悔恨, 自己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 因为十分不舍和惋惜。赵某并未对张某的遭遇感到同情, 而是愉快地笑了, 她告诉张某, 自己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如果失恋让你的学业工作双丰收, 这场买卖是划算的;如果失去爱情是一场惋惜, 那花更多时间在亲情和友情上是更稳定的选择;很多人都会经历失恋, 那只说明两个人在一起不那么合适, 其他什么也不代表, 如果一个人比两个人在一起要快乐, 倒不如选择一个人。随后, 赵某又找到张某的舍友及同学, 让大家齐心协力使张某感受到朋友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赵某运用自身的积极情绪以及倾听、共情、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等基础的咨询知识成功帮助张某走出困境, 使张某重拾生活的希望, 努力学习, 踏实工作, 并与赵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朋辈心理辅导员不要求有过多的专业知识背景, 他不是心理咨询师, 提供的是无偿服务, 他只是在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向他人传递幸福感。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员首先自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应该在积极地状态下去“送人玫瑰”。虽然, 朋辈辅导员也会遇到“心情下雨”的时候, 但是在“心情下雨”的时候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 做一名健康、阳光的辅导者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首要前提。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某学院2018年入学的某些专业新生为调查对象, 通过发放新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发现具备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征求他们的同意, 签署团体保密约定。最终, 共获得有效样本212名, 其中男生170名, 女生42名, 年龄为18-22岁。

在“正能量”心理协会的成员中选出合适地学生, 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成为朋辈辅导员。将研究对象每10人分成一个活动小组, 每小组由2名朋辈辅导员带领进行活动。由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老师指导制定每个活动单元的目的意义、活动的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的点评及活动后总结。在每个活动开始前几天朋心理辈辅导员要先实验活动效果, 每个活动结束后朋辈心理辅导员交来总结。活动内容包括团体游戏、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每月一次相关活动, 内容涉及了解自我、建立自信、合理情绪表达、积极情绪体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2]具体活动安排见表2。每次活动结束后2周内对成员进行评定。

由朋辈主持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等症状, 取而代之的是乐观、进取、谦虚平和、大度、勇敢等积极情绪体验, 对积极情绪的传递和扩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认为, 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状态一般具有向上性, 自身会避免往消极的方向发展。而在自我积极改变的过程中, 人们会用到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人们与家人或者朋友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彼此给予对方鼓舞和支持, 以此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个人的成长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3]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 对高校朋辈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产生了诸如“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等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总体来看, 有关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面临着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不足之处和未知领域, 如系统的研究成果仍比较缺乏,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此, 对于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未来仍有较大空间。

【相关链接】

高等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 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 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 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 与大学词义相近。大学, 是指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 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 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 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 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以不同形式带来更有效地效果, 是一种积极地人际互动过程。

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 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 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 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由同龄人担任心理辅导员, 一是可以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 二是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 又不及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但却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

工作原则:

1、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不向第三者公开当事人的姓名, 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 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具有强烈的义务意识, 乐于为同学服务;辅导中不得逾越辅导关系, 运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2、遇到困难情况及时转介, 转介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 说明转介的理由;不能在不适合的场所以心理辅导员的身份向所需要帮助的人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时, 要尽量在最小的范围寻求帮助, 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跟他人探讨;但是, 如果当事人有自伤、伤他的行为倾向或是法庭要取证时可以突破保密原则。

3、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思想沟通, 而非心理分析。所谓:"通者不痛, 痛者不通", 只要不良情绪或者心灵创伤得到了宣泄和抚慰, 自然就通了, 心病也自然就好了。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 心理辅导就等于沟通。

4、开展工作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用自己的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帮助。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幸福感和积极心理品质, 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而朋辈心理辅导所倡导的互帮互助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发展和正能量传递, 二者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 可以将二者很好地融合, 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但现阶段, 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获取求助者信任等问题, 本文尝试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放在自身积极情绪建设及积极情绪的传递上, 并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朋辈个案心理辅导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 力求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孙晓晗, 李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构建研究[J].心理健康.2014, 112 (8) :82.

[2] 黄雪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 熊淑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0 (3) :215-2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矩阵及其乘法应用实例举例下一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