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电影文化战略的探究——以《湄公河行动为例》

2022-09-13

在好莱坞电影中, 众多优秀影片能够携裹美国主流价值并将其有效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从电影叙事层面有效地缝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冲突。卡尔·博格斯甚至认为, 美国的反恐战争, 主要是受911事件以后美国洗牌中东格局造成的, 同时也为美国电影暴力工厂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现在甚至成了一种主流文化了。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美国人通过好莱坞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的意识形态传播, 在全世界人民的思想意识, 甚至是生活习惯都由此改变, 这种巨大的传播效应, 使得中国不得不把文化输出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 把文化强国作为长期战略来发展。好莱坞的定位与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征服全世界。比较分析起来, 印度宝莱坞的定位于目标也十分清楚:就是占据南亚次大陆的传统市场。唯独中国既缺乏如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的影视实体中心, 也缺乏国际远景战略目标, 巨大的国内市场已经能喂肥电影事业, 缺乏拓展海外市场的动力, 无形之中让国内电影产业缺乏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 《湄公河行动》一反常态, 把大陆动作片按照好莱坞模式来打造, 让看惯了好莱坞动作大片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 但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因为其制作套路都如出一辙, 甚至给人以国产动作片有了质的飞跃之感觉, 但表现的主题却全是中国元素及亚洲风情。

批评精神与自由意志, 是好莱坞电影成为电影艺术之都的基本条件, 宝莱坞的舞蹈片能够立足世界电影之林,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只不过宝莱坞没有好莱坞的财力雄厚, 加之意识形态上处于弱势, 不易形成传播效应, 更因为印度民族传统的舞蹈音乐天赋, 使印度宝莱坞舞蹈片不仅成为一种文化, 其实也限制了印度电影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比如向动作电影进军。自由地表达是艺术批评的前提, 在禁毒的主题面前, 艺术与道德是电影表现手段这架天平的两端, 既要符合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 又要体现正义法律的庄严性, 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可兼得, 生命的庄严与生命的卑微被同时放在同一天平上来考量, 道德的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湄公河行动中》, 湄公河的壮丽景色, 加上处处隐藏的杀机, 特别是泯灭了良心的娃娃军, 更是把为国牺牲的缉毒警察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大陆电影暴力美学一直不发达, 其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存在的逻辑。在《湄公河行动》“高密度动作+全实景拍摄”, 场景设计的复杂化, 为观众带去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感官惊喜。具体来说, 暴力所攻击的对象一定是反面人物, 但在中国大陆的很长一段时间, 不存在可以和政府进行直接对抗的暴力组织, 因此, 也没有相关的对抗性事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因此, 在禁毒的严峻形势面前, 把禁毒斗争用暴力的美学表达方式展示出来, 不仅符合当下中国的实际, 而且也对深受其害的老百姓有了一个艺术上的假想敌, 这是《湄公河行动》的暴力美学能够奏效的原因。长久以来, 我们都没有注意到, 观众的心理并不如电影制作人想的那样复杂, 不过就是物质生活丰富以后, 在闲暇之余到电影院能有几个小时放松, 让自己沉浸在艺术的虚幻世界里, 开怀大笑或者真情投入, 不要那么累就可以了。

很久以来, 华语电影要得到广泛认可, 产生国际影响, 主要有几种途径, 一是走文艺片的路径, 比如《色戒》;一是导演进驻好莱坞, 比如徐克导演的系列作品;另外就是演员进入好莱坞, 拍中国功夫好莱坞范式的电影, 比如李连杰、成龙在美国拍的系列电影;周润发很特别, 不完全接受好莱坞模式, 结果不西也不中, 中外观众并不完全买账。其实中国人的审美观一直在变, 比较接受好莱坞的动作片模式, 但是未必接受《断背山》的情感模式。《湄公河行动》正好综合了两者, 既有好莱坞动作片的火爆, 但也有中国人易于接受的人间温情。

在商业题材、革命题材、抗日题材之外, 开辟反恐禁毒题材, 不仅符合当下事宜, 也有彰显世界正义的情怀。不管中国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都不会为中国人而改变;关键是中国人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 世界必定为中国而有所变化, 就像美国那样。毕竟, 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 个别国家和个人的螳臂当车, 都是可笑的, 但敢于以身试法的人, 却是可悲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大陆的动作片走的是娱乐路线, 看看成龙的电影就知道了, 在投入不多的情况下, 想要实现暴力美学所标榜的效果, 是不可能的, 只能依靠角色的插科打诨来填补电影娱乐精神的不足。因此, 即便是很严肃的主题, 也最终失去了其高尚庄严的外表, 流入喜剧动作片的老套路里, 还时常辅以花前月下的感情纠葛, 因此, 总体来说, 大陆包括香港、台湾缺乏纯粹的动作片, 这是我们的一块短板, 也是华语电影难以最终实现全球影响的根本原因。

港台与国外的沟通交流比较多, 文化自然受其影响较深, 电影也是如此, 更趋国际化, 但由于体量较小, 在国际上难有变革性影响, 对国内也缺乏引领风气的作用。对于大陆电影来说, 走出国门拍摄一直是一种挑战, 韩国影视作品大量地走出韩国境内, 到东南亚甚至是欧洲北美拍摄,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制作人, 而国人大量的出国游也让这种趋势成为必然, 中国人重回国际化, 这个过程囊括了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影也不例外。

还有一类大陆动作片值得注意, 就是我们所说的抗日神剧, 以及由此改编而来的电影。一般来说, 由于大量粗制滥造的抗日电视剧缺乏基本的内在逻辑, 使得其失去了改编的价值, 其逻辑混乱也使得改编成为不可能, 因为在集数众多的抗日神剧要提炼精简成一部电影, 其结构松散与逻辑矛盾立刻暴露无遗, 由此, 这类抗日电影数量非常之少, 而且鲜有成功的范例。《湄公河行动》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 没有让电影的情感线索干扰缉毒追凶的逻辑脉络, 因此, 给观众很顺畅的观感。由此可知, 除非从剧本开始的所有电影制作要素全面改变, 中国既不可能出现好莱坞式的影视中心, 也难再续《湄公河行动》的辉煌。

通过对《湄公河行动》票房成功作了艺术背景的分析, 我们认为, 该片是建国以来国产片的最大成功, 情节来自广大影迷熟知的湄公河大案, 基于事实改变的故事情节, 有了真实的力量, 在加上好莱坞式的情节处理, 在具有全产业链的制作公司推动下, 《湄公河行动》同时具有了美国动作的元素与中国故事的情节, 加之相关电视剧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 提高了观众的接受程度, 票房飘红就在情理之中了。《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 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工厂模式生产的作品, 其成功开辟了中国国产电影工业化、国际化的新路。

摘要:目前, 《湄公河行动》正在上映, 反响热烈, 但光环之下, 人们很容易忽视这部电影开创性意义。可以说, 这部电影开创了中国大陆电影暴力动作片的先河, 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为未来中国大陆电影的发展铺平道路, 其背后的电影文化战略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湄公河,文化战略

注释

11.赵博雅.<湄公河行动>中的国家形象及其文本表述[J], 当代电影, 2016年11期, 第34页

22 .Hollywood and the Spectacle of Terrorism[J].Carl Boggs, Tom Pollard.New Political Science.2006 (3)

33 .王天宇.主旋律:票房也可以“很暴力”[J].走向世界, 2016年12月, 第6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略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下一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