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高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性的思考

2023-01-25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 在每一届的高一化学教学中, 都有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很难学, 一些初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在高一的学习中成绩明显下降, 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失去兴趣, 产生放弃心理。高一教师怎样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产生学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 初高中知识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入门阶段, 通常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 建立化学概念, 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 基础理论少, 知识联系少, 记忆的知识多, 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 抓复习, 填鸭式教学,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很多化学知识来不及消化吸收, 更没有掌握化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不仅是知识总量增加, 研究内容由宏观转向微观, 由形象转为抽象, 更注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高中化学以物质结构、速率平衡、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主干,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综合运用这些理论, 不仅要掌握物质的个性, 还要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寻求物质之间联系, 建立起知识网络。这样对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 实验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中知识尽管有一部分知识需要记忆, 但是更需要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因此, 无论从知识的内容、结构、深度、广度, 还是从方法、能力上都比初中化学具有更高的要求。

1.2 知识体系上的不连贯

现行初、高中教材中也存在着一些知识缺陷和内容的不连贯。有些内容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是要求不高, 高中教材却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 是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所不及的, 如化合价, 初中只要求了解化合价, 会运用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和方程式, 而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 则是在准确标出化合价的基础上学习电子转移和氧还基本概念并达到灵活运用目的。

1.3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能否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习能力的高低等。

很多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方法单一, 只靠死记硬背。兴趣只停留在活动本身的形式或内容, 只是就事论事, 忽略事物的本质, 整体探究能力偏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缺乏主动性, 习惯于依赖老师的布置作业和带领复习, 很少有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计划和复习计划, 一旦成绩较差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老师帮助, 或者请家庭教师等外部力量来帮助解决, 完全忽视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1.4 教师的因素

许多高中教师并不教授初中化学, 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 往往是教学起点高, 与初中知识脱节, 将学生拒之门外。还有一些老师存在着“一步到位”的思想, 将教材删掉或应在其他模块加强的知识都加在高一课程中, 结果导致课时紧张, 灌输知识, 落实困难, 学生也产生畏难心理, 失去兴趣。

2 增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方法

2.1 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 把握新教材特点, 加强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不是教科书的更换或知识的删减, 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是从以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突出能力、态度、价值观为主的素质教育。教材改变传统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倾向,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教材内容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 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倡导探究式学习。编排教材同一概念在不同模块中出现, 内容涵义却不断深化, 注重知识的螺旋式上升。这些变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为学生以后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顺应新教材的特点, 恰当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2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加强知识缺陷的衔接

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求, 了解教材知识上的断层, 把握时机给学生以适当的补充, 不让学生因为知识上的死角而造成学习困难。

首先, 要作好以原有知识为增长点的衔接。如离子反应是在初中酸碱盐分类和电离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因此在复习好电离知识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前提。

其次, 还应作好充分复习、归纳, 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原有知识, 通过类比完成对知识的顺利迁移。讲解物质分类时让学生应用分类方法对初中学过的酸、碱、盐、氧化物、酸式盐等知识进行分类、梳理, 为学习电解质、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做好准备。讲授物质的分离方法时, 要充分复习初中过滤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学生通过类比来继续深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完成知识的迁移。

最后, 应做好断层知识的及时补充。如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酸式盐的概念;用电离理论定义酸、碱、盐;电荷守恒;溶液质量差和气体的体积差进行计算等。

2.3 引导入门, 加强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转变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 即学习就是背书的观念, 摒弃初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做好听课—理解—复习—应用解题—总结思考的学习环节。

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教师讲评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 传授思维方法;应留足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 消化所学的知识, 理解知识应用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4 加强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作好家庭小实验, 带领学生调查参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城市中的孩子, 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学习化学很大程度上靠想象和死记硬背。因此, 化学教师除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还应鼓励学生动手做好家庭实验。如用西红柿, 铁钉, 铝片和电线组装原电池;将鸡蛋溶于醋酸中获得半透膜;蛋白质的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这些家庭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造纸厂、自来水厂, 调查河水、空气的污染、治理情况,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让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身边, 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同学及家长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摘要: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不仅是知识总量增加, 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意志品质都有更高要求, 帮助高一学生更快适应高中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一个高一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知识衔接,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靳莹.试从中美两国教学内容的演变论化学教育课程观的变化[Z].

[2] 潘洪建, 王洲林.论课程实施中的七大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

[3] 翁祥多.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起点教学的优化[J].课改前沿, 2007,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产参数自动监测系统在大港油田注水站中应用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适应性论文

热门文章

对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