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希金的爱情诗

2022-10-09

第一篇:浅谈普希金的爱情诗

浅谈普希金的爱情诗

【摘要】:

普希金的抒情诗是他一生文字创作的精华,在他留下的800多首抒情诗里,爱情诗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些诗里,诗人或直诉胸臆,或借物抒怀,或触景生情,热情洋溢地讴歌、赞美爱情;如痴如醉地倾吐着对情人的爱恋和相聚时的欢乐;悲痛欲绝地诉说同恋人生离的痛苦、死别的悲伤;满怀深情地为爱人祝福和缠绵悱恻地吟唱他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从众多的方面,真实感人地表现了他在不同年龄时期对爱情的不同感受——年轻时的狂热和浪漫,成年后的深沉和思索。本文旨在就普希金爱情诗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艺术特色、取材和渊源以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普希金的爱情诗做一个整体的概观。平静温和的人情味;坦诚质朴,以心相见;形式优美,诗句富有音乐性是普希金爱情诗的显著特色。从普希金的诗中,我们不难体会,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与索取,而是无私的奉献。普希金的优美诗句如潇潇春雨,习习春风,滋润人的心田,使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结构上具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特点,同时,他的诗作与《圣经》有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其中有很多诗作都源于《圣经》。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的文字创作对俄罗斯本民族,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中文摘要„„„„„„„„„„„„„„„„„„„„„„1

正文„„„„„„„„„„„„„„„„„„„„„„„„„„„„„2

注释„„„„„„„„„„„„„„„„„„„„„„„„„„„„„9

参考文献„„„„„„„„„„„„„„„„„„„„„„„„„„„9

浅谈普希金的爱情诗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普希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他的心灵宇宙中纳涵着整个世界;同时,它也被世界所敬仰,所包容。著名普希金研究专家张铁夫先生在他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一书中,从普希金的创作文字中提取出“中国花园”、“礼仪之邦”和“中国长城”三个具体形象,并结合普希金的生平思想,剖析了这三个形象中包含的象征情感寄托:中国花园,寄寓着青年时代的爱;礼仪之邦,表达了对这个东方古国的向往;中国长城,象征着平静的避风港。进入20世纪以来,普希金的诗歌和创作被广泛传入中国,并进而引起了中国一批文字研究者的兴趣,他们从众多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20世纪中国的普希金。普希金一生的创作是多元化的,他有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经历,这都成为了他日后诗歌创作的取材和渊源,尤其是为他的爱情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从整体来看,普希金擅长表现爱情生活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诗人以春草、鲜花、清泉、彩虹描绘爱情的瑰丽,以星光、月亮、太阳来赞美爱情的辉煌,以林涛和海浪来谱写爱情的乐章。把普希金称为颂扬爱情的圣手他当之无愧。真挚、优雅、高尚,是普希金爱情诗的显著特色。爱情,是他一生快乐与痛苦的直接源泉。他在诗中怀着爱与宽容,为自己祝福,也为别人祝福。即便因情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决不怨恨,反而为对方默默地祈祷,希望别人爱她像自己一样真诚。从普希金的诗中,我们不难体会,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与索取,而是无私的奉献。普希金的优美诗句如潇潇春雨,习习春风,滋润人的心田,使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本文将就普希金爱情诗的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从主题和内容上来看,普希金的抒情诗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表现爱情和歌颂爱情的抒情诗;一是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的政治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与他一生的追求是分不开的。普希金爱情诗所表现的情感是真实、感人的,对爱情的感受和体验也是非常深刻的,这跟诗人的爱情生活曲折有关。诗人用他的一生,真诚地赞美和追求着幸福的爱情。为了爱情,他不惜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普希金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家里姐弟三人,母亲偏爱弟弟,而不喜欢普希金,比别的孩子幸运的是,普希金有一位不平凡的奶娘阿琳娜·罗季昂诺天娜,她健康善良、勤劳乐天,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而且心灵手巧,记忆力强,她给普希金讲迷人的故事,唱动听的民歌,她是普希金的启蒙老师,而她对普希金的呵护也正弥补了诗人得不到的母爱,一直到后来,阿琳娜一直是普希金风雨人生中永远牵挂他的人,普希金对他奶娘的感情也十分深厚。这使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中一直很关注女性,尤其对温柔懦弱的女性感到困惑,她们的影子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总会不遗余力的歌颂她们、赞美她们。上学后的普希金阅读了许多法国的爱情作品,他从书籍和别人的交谈中知道了一些女性的事情,而那一切都让他心神不宁,虽然从未和女性交往过,但他已经了解了女性的秘密。他认为,爱情同诗歌一样,是“一种占有,是做人的一种需要”,他的一生就游荡在爱情与诗歌之间,对他来说,爱情和诗歌是同一位天才的不同表现形式。1815年,16岁的普希金被送入皇村中学读书,他便与同学的姐姐——一位叫做巴库宁娜的女孩一见钟情。天使般的巴库宁娜端庄清丽,普希金浪漫多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曾经幸福过!不,我昨天并不幸福:我一大早就被一种期望所折磨着,我以一种无法描写的激动,站在小窗口,看着铺满白雪的道路——没有见到她的踪影;——最后,我失掉了希望,突然间我意外地在楼梯上与她相遇——多么甜蜜的时辰啊!”于是,普希金便写了《致画家》一诗,向巴库宁娜婉转地透露倾慕之情,诗中热烈的内心追求与表白的委婉忐忑,交织成奇妙的旋律:

请描绘她纯真灵秀之美,

画令人痴迷的可爱面庞,

画天庭才有的笑容妩媚, 再画她勾魂摄魄的目光。

巴库宁娜柔和的倩影深深震撼了诗人的心,而诗人又用笔赋予了巴库宁娜以美的灵性。在诗人笔下,巴库宁娜嵌上了一轮迷人的光环,像梦幻,又不失亲切与温柔;像女神,有丝毫没有逃离尘世的陌生感。巴库宁娜像是天边的一弯新月,纤细的腰间系一束银色的薄纱。她光洁的面容上含着一丝微笑,就像温柔的春阳溶解在山巅的白云间,透射出迷人的光辉,使空气和流水都变得清澈明亮。他的追求与表白,自称羞怯实则大胆,情真意切,格外动人。后来,这首诗还被普希金的一位同学谱了曲,优美流畅,和谐悦耳,颇受同学喜爱。诗、词、曲、美的完美结合汇聚成一个话题:少年的初恋。之后,普希金与巴库宁娜度过了生命最动人难忘的恋情,他们在林荫湖畔留下谈情说爱成双成对的身影,夜晚的星空下,他们相依相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跟随父母来度假的巴库宁娜必须返回彼得堡,从此就再无音信。普希金每日似痴似呆,在沉默中独自流泪„„普希金与巴库宁娜的恋迹虽已远逝,融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是这种美好情感将化为美妙的乐章永远留在诗人和读者的记忆深处。

普希金大多数的爱情诗都是根据自己的恋爱经历创作的,他一生中共拥有37位情人①,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他从不满足于一位女性,他接触过的女人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有的出身贵族,是伯爵家的公主,有的也不过是家族中的农奴,他们的性格或温柔,或活泼,在普希金的眼里,却都是无限的美和诱惑。例如在他的另一首爱情诗《给娜塔丽亚》中,他所倾心的对象娜塔丽亚就是托尔斯泰伯爵家演戏的女农奴,但诗人却同样为他激动不已:“„„这一切都是我的心狂欢!”使人心潮激荡爱情如火,对他所爱的人,他总是由衷地赞美,诗人心中充满无限的爱,但爱情始终没能给他一个期待诗中的完美结果,在这首诗中,普希金运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真实感言,让读者在一番真实而热情地叙述中体会到情感的真挚和热烈:“我还是第一次感到羞涩„„只有你萦绕着我的灵魂„„使我心狂欢”是爱情让诗人在苦难和曲折的生活中寻觅到了一种寄托,爱情让她心神不宁却又热情狂欢,爱情甚至可以让他暂时忘却生活的不幸和命运的不平,使人在爱情的海洋里畅徉,贪婪的吸吮着爱情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普希金的爱情诗真挚热情、朴实纯洁,诗作由内到外,洋溢着一种不可言表的对爱情的赞美和渴望。在诗人心中爱情不是肉欲,爱情对人类的爱、对生活的爱是分不开的,诗人一生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又摆脱不开爱情的纠缠,他时刻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期待,始终扬起爱的风帆,振作精神,是爱情的力量一直鼓舞着他。

理智和爱情

年轻的达尼斯追逐着多丽达,

“停一停!美人,停一停!”他喊她,

“你说:‘我爱’,我就不再追你,

我以维纳斯的名义向你起誓!”

理智说:“你别作声,别作声!”

狡猾的爱神教她们:“你称我的心!”

曙光升起,闪出淡淡的白日。

我的周围荒凉而凄清.......

她已走了.......我到岸边,

她在明朗的傍晚常在那里流连,

在河边,在绿茵的草地,

我已找不见她美丽的脚

留下的依稀可辨的足迹。

我在树林深处徘徊、沉思,

念着我最心爱人的名字;

我呼唤她——凄凉的空谷回音

也呼唤着她,向远处隐去,

我走向小河,充满了幻想;

清清的河水在慢慢地流淌,

波光已不再闪动她难忘的形象。

她走了!......在甜蜜的阳春

来到之前,我告别了幸福和心上人。

秋天已经用它寒冷的双手

剥光了白桦和菩提树的顶。

它在那树林的枯枝间喧嚷,

在那里,黄叶飞舞日夜不停。

寒雾锁住了冰冷的波浪,

不时传来阵阵秋风的啸声。

田野、山岗和熟悉的树林!

你们守护着神圣的幽静,

亲眼看见我的悲伤和欢欣,

我要忘掉你们.....直到春天来临!

爱人走了,昔日曾一同漫步、嬉戏的小河、树林还依旧存在,却再也看不见爱人的倩影。再也不能回荡爱人的声音了。触景生情,一个人再走向那河边,那树林,怎不感到孤独和惆怅;

“秋天已经用它寒冷的双手/剥光了白桦和菩提树的顶......在那里,黄叶飞舞日夜不停/寒雾锁住了冰冷的波浪/不时传来阵阵秋风的啸声。”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本就给人一种感伤,心爱的人又离去了,此情此景,更加深了对秋的伤感和爱人的怀念之情。

但诗人并没有陷入这种忧伤的感情里不能自拔,“田野、山岗和熟悉的树林/你们守护着神圣的幽静/亲眼看见我的悲伤和欢欣/我要忘掉你们„„直到春天来临!”

可见,诗人是有力量和决心战胜眼前的忧伤,诗人把希望和爱情都寄托在了春天。春天来了,也许他的爱人就会回到他的身边,他又能享受那甜蜜的爱情了!

普希金爱情诗具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③的结构氛围,进而使他的诗歌充满一种跳跃的动感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另外一首小诗,这首诗着重体现了普希金在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他融诗的凝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于一体,在运用上再加以创造,对于诗人来说,写诗不需要特意寻找题材、寻找诗意、寻找“辉煌的、但却是他未曾经历过的感情”,更不需要寻找华美的词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尝试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那么朴实,朴实得连形容词都不多见。读完它,你也许会认为,只要懂得生活中常用的朴素词语就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而字典里收录的那成千累万的华美词藻简直多余。这就是普希金朴实自然的语言。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诗人谱写的爱情诗数不胜数。那么,普希金的爱情诗有什么独具的特色呢?人情味,平静温和的人情味,是普希金爱情诗的显著特色。这种人情味总是从容和谐地浸透在字里行间。 诗人认为,爱情是他生活中快乐与悲哀的源泉。他在诗中,尤其是成熟期的作品中,总是怀着爱与宽容,为自己也为别人默默地祝福。即便他的情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即便他因此而忧伤,他也决不忌恨。他的忧伤显得光亮而透明。诗人善于消释灵魂的痛苦,治疗自己的心理创伤,因而他的诗格调高尚,具有内在的美和抚慰人心的温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曾经爱过 您„„》、《不、不,我不该、不敢,也不能„„》等诗 篇向我们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与情怀。照诗人看来, 你爱一个人,即便她不爱你,你也应当为她祝福。爱是 情感的奉献而决不是占有和索取。假使多一些人记住普希金的诗句,人间该减少许多悲剧和愚昧! 坦诚质朴,以心相见,是普希金爱情诗的又一特 色。诗人从来不夸张,不粉饰,不说教,不追求意外的效果,也从不奢望表现他从未体验过的感情。他的诗与矫揉造作无缘,从诗的结构到遣词造句,从意象的运用到感情的抒发,全都注重真实而自然。欣喜、欢乐、愤怒、忧伤、妒忌、悔恨、愧疚、惋惜,一切情感都显现出生活中的本色,而且情感的表达极有分寸,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一滴泪》、《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招魂》等诗作之所以具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感染力量就源于这种诗心的真诚。形式优美,诗句富有音乐性,是普希金爱情诗的第三个特色。普希金写的爱情诗,诗意丰满、完整、含蓄匀称,诗句流畅和谐,历来为人称道。在他的诗中几乎没有任何多余或者欠缺的东西。诗的结构总是那么适度,那么恰当,层次衔接,转折自然,首尾呼应,音韵如行云流水。他的许多诗被音乐家谱写了乐曲,诗歌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流传得更快更远。在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的锤炼方面,普希金特别富于创造性。正是他,使俄罗斯诗歌的形式日趋平易与多样,使诗歌语言更加接近日常口语,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说是普希金把俄罗斯抒情诗包括爱情诗从贵族沙龙少数人的把持之中解放出来,使诗歌走向平民百姓,走进千千万万少男少女的心灵。自普希金开始,爱诗读诗在俄罗斯蔚然成风。普希金还健在的时候,他的诗就已经家喻户晓。今天,世界上有一百六十余种语言翻译了普希金的诗歌。普希金早已飞越了俄罗斯民族的疆界,成了享誉世界诗坛的大诗人。

普希金的爱情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突出。作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他的诗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正像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不会是无中生有,普希金的创作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创作同样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普希金一生创作许多首情诗,他们明显的渗透出诗人对希腊罗马神话的钟爱。普希金的抒情诗中能够表现出他多元素的神话情结,这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直接的艺术再现;神话原型与现实或历史的审美对象交织为一体;神话原型成为稳定的象征符号,进而演化成某种自由的精神或一直渗透于作品之中。在希腊罗马神话的诸神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缪斯,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也是普希金钟情的对象,诗人从这些神话人物的身上汲取创作的灵感,那些神袛在普希金的诗中纷纷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态。其中包含着诗人个人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经验。在普希金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驾驭古希腊、罗马神话的能力。除此以外,普希金的抒情诗中还有一部分源于基督教经典《圣经》,诗人对其中的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原型意象等可谓是信手拈来,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不少别具匠心的作品,其中既有直接取材于圣经故事情节的,也有再现天使、魔鬼、地狱等重要主题的,更有对其人物、典故的移植与借鉴。

其中,普希金抒情诗中直接取材于《圣经》的作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取其直意的诗歌,一是反其意而用之的诗歌。取圣经直意的典型诗篇有《荒原中播种自由的人》和《先知》一诗直接取材与《以塞亚书》和《但以理书》,以塞亚和但以理都是古希伯来著名的预言家和先知,历史上的先知负有上帝的使命,但他们与圣子耶稣没有太大的差别,往往成为殉教者,这就使得他们的命运在原有的色彩中又添加了悲壮的底色。正是在这种底色之上,1826年3月3日普希金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你知道吗?我是个先知。”此时正值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诗人像历史上的先知那样,充满于危难之际用赤诚语言启迪人心的强烈使命感,于是套用《圣经》中带有神秘色彩的见意象方式,假借得自上帝的先知先觉能力,艺术地表现出十二月党人遭镇压后他自觉时代赋予自己不凡使命的意志和自信。诗歌因此而成为一种深刻的现实隐喻,又因隐喻使用了先知见异象的艺术代码而简约精炼,呈现出特殊的庄严、神圣与悲壮。反《圣经》意而用之的代表作多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往往是一些幽默讽刺之作,如最著名的讽刺诗之一《童话》。《新约》中记载的童贞女玛丽娅有圣灵感孕而剩下圣子耶稣的故事,被诗人借助于“神话”艺术结构加以形象地再现。一边是“童话”善良的主人公圣母,救世主;一边是由专制君主沙皇充当的邪恶化身-----“妖怪”,诗人独具匠心的把圣母与圣婴母子纯朴的对话同俄国社会生活中最大的政治骗子的无耻谎言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纯真与圣母的对话之中,还用极其通俗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揭露了专制暴君把自己凌驾于“救世主”之上,用只能欺骗“躺在床上的婴孩”的“美丽的童话”来愚弄人民的丑恶嘴脸。使诗歌在“童话”般的叙述中充满反讥之意。从上两部诗作可以看出,普希金对《圣经》的借鉴具有将现实加以神话化的特点,我们在看到表面的同时,还应看到神话表层之下的深层意蕴,不仅解读这些出自现实的神话必须如此,对于诗人采取了相反思路——将《圣经》中的神话主题、人物或意象加以现实化的作品,例如《恶魔》、《天使》、《圣母》等,也须如此。

普希金在其爱情诗中所表现的不是单纯的理念,更不是基督教的理念,而是诗人本身对现实和人生的复杂多变的自我体验。普希金对圣经神话的艺术移位体现了一种结构与语言功能方面的理性智慧,他将现实遮掩在圣经神话简约的形式之内,将现实加以神话化,或借其原型显示现实,运用符号和形式化的语言间接的揭示,再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内容,从而隐蔽于之中作出多重的自我揭示。

在普希金的爱情诗中,无论就结构意义还是语言修辞功能考察,圣经神话都是比喻性而非现实性的,诗人对《圣经》的借鉴源于他对《圣经》作为一种宗教语言艺术的感悟,圣经神话也因此而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话语资源。

普希金的爱情诗,是他空前的创造,它的个性完全显露在诗里。普希金虽然有忧伤,他却绝不悲观,对于生活总有无限的希望,正是这种对生活的希望维持着他的情绪和乐观无畏的人生观,生活对于他是“思想和苦难”的过程。普希金的爱情诗是他一生艺术成就的巅峰,他的创作,对于俄罗斯本民族、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于俄罗斯本民族来说,他对后世文字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普希金是民族文学的创始者。他冲破了诗歌创作中的创统观念,把文学从主流社会的消遣品中解放出来,开始大胆表现社会生活和普通人民的命运,如他的《自由颂》、《乡村》等诗作;它促进了文学的民主化,在艺术上出现了那个时代文学所没有的民间文学的要素和魅力。果戈理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看到或者想到俄罗斯的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诗人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所适宜于被称作民族诗人。”④

普希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的作品中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19世纪20年代前,他的作品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的;19世纪20世纪后,他的作品才进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茨冈人》是这一转换现实的标志。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摧毁了18世纪的古典主义,他反对文学创作刻意摹仿,追求词藻华丽、矫揉造作的文风,主张文学创作采用日常口语,抒发个人情感。这些都为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作者。普希金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反对请轻视祖国语言、盲目崇外的做法。他一生都力求创立纯正完美的民族语言,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处那样一个“法国病”流行,崇尚法语的时代,普希金依然极力主张“一切都应当再这个俄罗斯和用这种俄罗斯语言进行创作”,他还说,“我不喜欢在我们古朴的语言中看到欧罗巴的矫揉造作和法兰西的精雅细腻的痕迹,粗犷和纯朴对他更相宜。”⑤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普希金去世以后,俄罗斯又涌现出很多追随普希金的诗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莱蒙托夫。在中国,普希金的影响同样深远而有力,他的抒情诗创作不仅是他一生文字创作的高峰,也是对20世纪中国诗坛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次潮流,其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就是把普希金本身作为描写对象的诗作贯穿40年代到90年代的大半个世纪,形成了“普希金诗群”,虽然我们很难在某个中国作家身上发现普希金的绝对影响,但普希金对中国文字精神上、风格上、潜在的影响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张铁夫先生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一书中,几位作者费尽心思梳理了普希金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途径、形式和表现等,成就可谓显著。

20世纪的中国学者接受并理解了普希金,他们又把自己接受和理解的普希金向社会和广大读者传播。到了21世纪,在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大学生中,同学们对普希金“反应冷淡”,而再不同于90年代末学术界的“普希金热”,只是把他当作众多国外诗人中的一个来接受,甚至比对其他一些欧美主义作家或俄国白银时代诗人的态度更为冷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当前中国社会文化环境日益宽松,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够做出自我的选择,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异时代的中国依然会有他的知音,只是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民族都去欣赏一个人的诗歌。但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一定不会忽略这个天才的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创作。希望在将来有更多的喜爱诗歌的人来阅读和关注普希金的爱情诗。

注释:

① 普希金〈著〉.黎华〈编译〉.《 献给情人——普希金献给他37位情人的诗和画》。

② 满涛〈译〉.《别林斯基选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 ,第277-278页。

③ 谷羽.《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普希金抒情诗的时空结构》。 ④ 张铁夫.《普希金与中国》. 岳麓书社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⑤ 张铁夫.黄弗〈译〉.《普希金论文学》. 漓江出版社, 1983年版, 第135页。 参考文献:

[1] 戈宝权. 刘文飞.《普希金名作欣赏》. [2] 普希金〈著〉.黎华〈编译〉.《献给情人——普希金献给他37位情人的诗和画》. [3] 格罗斯曼〈著〉.李桅〈译〉.《普希金传》.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 赵开立.《浅谈普希金的爱情诗》.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9月刊. [5] 张唯嘉. 《真诗无诗——普希金抒情诗新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10月刊. [6] 查晓燕.《简论普希金的文艺思想》.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6年6月刊.

第二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4、弃妇的怨诗

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迹,因此在《诗 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卫风·氓》就是弃妇诗中的名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参考书目:

《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 《诗经集转》,(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诗经直解》(全二册), 陈子展撰,,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 《诗经今泽今注》,杨任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诗经》, (宋)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7.3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诗经译注》, 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2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2 《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唐莫尧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出版。 《论语章句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论语注》,康有为注,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论语译注》, 杨伯俊 ,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论语今读》李泽厚, 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略作业

学生姓名:刘洪柱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2008年3月1日

第三篇:普希金经典爱情诗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他的经典爱情诗吧。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2、《秋天的早晨》

一阵音浪,田野的萧瑟秋声

便充满了我孤独幽静的卧室;

我最后一场梦中看到的情景,

已带着我情人的倩影飞逝。

天上的夜色已经褪尽,

曙光升起,闪出淡淡的白日。

我的周围荒凉而凄清……

她已走了……我到岸边,

她在明朗的傍晚常在那里流连,

在河边,在绿茵的草地,

我已找不见她美丽的脚

留下的依稀可辨的足迹。

我在树林深处徘徊、沉思,

念着我最心爱人的名字;

我呼唤她--凄凉的空谷回音

也呼唤着她,向远处隐去,

我走向小河,充满了幻想;

清清的河水在慢慢地流淌,

波光已不再闪动她难忘的形象。

她走了!……在甜蜜的阳春

来到之前,我告别了幸福和心上人。

秋天已经用它寒冷的双手

剥光了白桦和菩提树的顶。

它在那树林的枯枝间喧嚷,

在那里,黄叶飞舞日夜不停。

寒雾锁住了冰冷的波浪,

不时传来阵阵秋风的啸声。

田野、山岗和熟悉的树林!

你们守护着神圣的幽静,

亲眼看见我的悲伤和欢欣,

我要忘掉你们……直到春天来临!

3、《理智和爱情》

年轻的达尼斯追逐着多丽达,

“停一停!美人,停一停!”他喊她,

“你说:‘我爱’,我就不再追你,

我以维纳斯的名义向你起誓!”

理智说:“你别作声,别作声!”

狡猾的爱神教她们:“你称我的心!”

“你称我的心”牧女重复了一遍,

他们的心就燃起了爱情的火焰,

于是达尼斯跪在美人儿的脚下,

而多丽达也垂下了她热情的眼。

“跑吧!跑吧!”理智直向她重复,

“留下!”狡猾的爱神却这样叮嘱。

她留下了。牧童微微颤抖,

幸福地握住她的手。

他说:“你瞧,那边有一对鸽子:

在菩提树荫下拥抱在一起!”

“跑吧!跑吧!”理智又向她重复,

“学他们的样!”爱神却这样叮嘱。

于是美人儿热情地嘴唇,

泛出一个温柔的微笑,

而她的眼睛也脉脉含情,

她倒入了爱人的怀抱……

“说你幸福!”爱神悄悄对她说,

而理智呢?理智已经沉默。

4、《醒》

美梦啊,美梦

哪里是你的甜蜜?

夜间的欢乐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

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

床周围是沉默的夜。

爱情的幻想忽而冷却,

忽而离去,成群地飞跃。

我的心灵仍充满愿望,

它在捕捉对梦境的回想,

爱情啊,爱情,

请听我的恳请:请再把我

送入梦境,再让我心醉,

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

也不愿醒。

5、《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精灵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在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6、《风暴》

你看见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吗?

穿着白色的衣裳,高临在波涛之上,

就是当大海在风暴的烟雾中喧腾,

和海岸在嬉戏,

就是当雷电的金光

时时刻刻用赤红的光芒照亮了她,

而风在打骱痛捣?br>

她飘荡着的轻纱的时光?

在风暴的烟雾中的大海,

在闪光中失掉蔚蓝的天空,都是美丽的;

但是相信我吧:就是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

她比波浪、天空和风暴,还更漂亮。

7、《月亮》

孤独、凄怆的月亮,

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

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

投下清辉一片?

你的忧郁的脸容

引起我悲伤的浮想,

和爱情的无益的哀痛;

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

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

飞走吧,往事的回忆,

不行的爱情啊,请你安息!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

当你以神迷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梣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

淡淡地,隐约地

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情欲的欢快啊,你算什么?

怎能比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

已逝的喜悦怎能再往回奔?

光阴啊,那秒秒分分

为什么如此飞快地消失?

当那朝霞突然升起

轻盈的夜色为何就淡去?

月亮啊,你为什么要逃走,

沉没在那明朗的蓝天里?

为什么天上要闪出晨曦?

为什么我和恋人要别离?

8、《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爱你。

9、《春天》

春天,春天,爱情的季节,

你的来临对我是多么沉重,

在我的心灵里,在我的血液里,

引起多么痛苦的陌生,

一切狂欢和所有的春光

只会将厌倦和愁闷注入我的心。

请给我狂暴的风雪,

还有那幽暗的漫长冬夜!

10、《歌者》

在夜色沉沉的树林里你可曾听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苦闷和爱情?

清晨的时刻田野里万籁俱静,

芦管的声音单谓而又凄清,

你可曾听见?

在荒凉昏暗的树林里你可曾遇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和苦闷?

他有时微笑,有时带着泪痕,

还有那充满烦忧的温顺的眼神,

你可曾遇见?

倾听着那轻轻的歌声,你可曾叹息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和苦闷?

当你在树林里看见一个年轻人,

接触到他那黯淡无光的眼神,

你可曾叹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经典爱情诗--普希金

2.普希金的爱情诗精选

3.普希金与徐志摩文学创作特色的异同

4.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5.普希金诗歌《我曾经爱过你》欣赏

6.普希金经典爱情诗精选

7.普希金的诗歌代表作

8.普希金爱情情诗选摘

9.普希金爱情诗《我曾经爱过你》

10.普希金的爱情诗

第四篇: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可贵的人性之美,真正深入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这些抒发爱意和歌颂纯真爱情的诗篇仍然显得弥足珍贵。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 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

(一)班

学号:010107029

第五篇: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较高,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纯挚情感.

关键词: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而《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初民社会”。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社会刚刚渡过了群婚制的蒙味而进入文明期。文明之初。严酷的封建制尚未建立。离当今以金钱为爱情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的时代更遥远。社会在破旧与立新的交替中,出现了一段相对自由的空白。在空白中,男女之大防尚未建立,人际关系仍然比较开放。正是这段空白。成就了一方自由的土壤,滋润造就了《诗经》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可谓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恋歌。

男女恋情,人之天性。《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比翼双飞的鸟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人间的男女婚嫁,这种表面看来的比兴手法,显然是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能,即异性之间的吸引与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简单的生理联想上升为男子对女子复杂的心灵倾慕,淑女“窈窕”,不仅赞美女性体态,而且也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爱情是圣洁的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从这首《关雎》便可以看出,这对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性情坦率,敢作敢当,并且毫不掩饰内心的情感。而现代人的爱情,通常拖拖拉拉,很多男子在面对真爱的时候,羞颜以对,而女孩更是从小受教育,要矜持,很少能主动追求心中所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子成了被动的被追求者,少了古人的那份勇敢,往往爱情错过后才懂得珍惜,即使不能白头到老又怎样,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无上的崇高与难得。唐诗有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这些爱情诗歌中,女性可谓光彩照人,她们为情而动,吟咏着情爱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情感:情感久积之后的猛烈爆发,情思悠悠时的婉转绵密,美满情感的甜蜜满足,真情失落的沉痛哭泣„„凡此种种,《诗经》中无所不有而决不重复,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五彩斑斓的情爱生活,也使我们感受到这些女子从爱情生发到爱情消失的“情”路历程,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她们最为有情。

有很多的爱情诗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她把自己隐藏起来,他来时见不着她,急得搔首踯躅。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幽静的城角,情侣来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 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

《诗经》爱情诗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是自然天成的。男欢女爱、两情相悦在这里自由健康地表现着,一如山野之花在清风白露中舒展着,开放着,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没有功利没有淫邪,一切都是自然朴实的。正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无邪。”这才是人类情感最美的境界。

《诗经》中的爱情不仅仅追求自由恋爱,更强调爱情的忠贞专

一、生死相守。这是《诗经》时代人们爱情观的一大特点。《郑风·出其东门》表现了一位忠贞专一的男子。“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虽然“有女如云”但是“匪我思存”,只是因为自己只是专注于缟衣的意中人,表现了其对自己爱人忠贞不渝的真情,这在古代实属不易。

《诗经》中的爱情诗作为我国古代爱情诗的滥觞之作,其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不论是对社会风俗还是对文学的影响,无疑都是影响巨大的。《诗经》中所提出的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生死相守,和勇于反抗礼教、勇于突破限制的观念以及择偶标准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元素影响巨大。像汉魏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无题诗、李清照的部分词作,乃至后来的《西厢记》、“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作品无不受其影响。

《诗经》爱情诗的自然美质在汉以后的文学中就很罕见了,因为短暂的空白之后。就是一个封建礼教禁锢的时代了。男女授受不亲。健康自然的两情相悦被压抑被扭曲,所以后世文学中的爱情失去质朴、真纯,成为一朵畸形的花朵,显现一种病态的美。《西厢记》中的男欢女爱透着反常,《牡丹亭》是梦中的爱情。《倩女离魂》是魂的追随,或者风流士子留恋风尘妓女。或者人恋花妖狐魅等等。有这样的文学史做背景,《诗经》爱情诗的活泼与天然便成为我们民族文学的一份宝贵。

另外,《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其中的恋爱诗更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自然流露.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健康追求。《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人用诗歌诠释对爱情见地的模范,经过剖析和梳理《诗经》中的爱情诗,能够使我们领略古时人们那种情真意切,不含任何杂质的美妙感情,能够使我们学习到古代女子那种安康、纯真、积极的爱情观。它是现代人的爱情课堂,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爱情,把握好个人的幸福。仅从爱情观这一点来看《诗经》的影响和作用,作为六经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活动报告下一篇: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