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失业情况的分析及对策

2023-01-30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我国经济增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与2007年的13.0%的增长率相比, 有了较大的回落, 2009年是我国就业的一个低谷。对于高校的毕业生来说, 有许多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据官方统计数据, 截止到2009年9月1日, 我省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1.53%, 其中专科生为84.10%, 从省政府确定的目标看, 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到9月1日初次就业率达70%”的目标任务, 但从另一方面看, 截止到9月1日, 专科生中还有13.9%的人还没找到工作, 或者说还没工作过。按教育部的规定, 2009年的毕业生在2008年11月20日以后, 就可以离开学校, 到单位进行有就业意向的实习, 在这长长的9个月中,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能找到工作进行实习, 也就是说处于失业的状态, 面对这么庞大的待就业群体, 我们也试图从多方面分析原因, 这里面有供给总量过剩的原因, 也有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也有因技术的进步、劳动质量的提高所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所引起的原因等。

温总理说过:“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两件事, 其一是农民工返乡问题, 其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这三类构成了我国新增就业人员的主体。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从而促进高校招生时合理配置生源, 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结构问题,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1 大学生失业的类型

1.1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这种失业不是由于就业岗位的短缺引起的, 是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产生暂时失业而引起的。这种类型的失业在大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 还不完全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往往是有单位招聘就投简历, 有单位发出面试通知就参加,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合适又选择跳槽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磨擦性失业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对大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先就业, 后择业的一种选择的过程。

1.2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一种由于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失业, 这种供与求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引起的, 经济发展水平, 技术水平的变化都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 使得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造成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的状况, 即有人没活干, 有活没人干。结构性失业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 是当前情况下较难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 如果各级部门不能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将会长时期影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1.3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导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一般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出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虽对我国的总体经济增长引响不大, 然对境内的外资企业、还有给这些外资企业做配套服务的国内企业还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海力士—恒忆半导体就在削减了2008~2009年度的招聘计划, 在无锡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应届大学生, 但市场总体需求还是呈下降趋势。据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出示的《2009年第一季度无锡市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中的有关数据, 无锡市第一季度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为6058人, 机关事业单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5%的需求, 但各类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同比减少32%。

1.4 从失业的微观基础看, 失业可以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1) 自愿失业是指存在着就业机会, 但失业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条件, 而产生的失业。这部分人只有工资提高, 才会使他们愿意工作。

80后, 甚至于90后的青年大学生, 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都是在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中长大, 又从小就承受父母殷切的希望, 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低薪时代, 有一部分选择了待业。现在的大学生在每月在学校的消费最低也要800元左右, 而专科生就业的底薪基本在800元左右, 扣除房租和水电、交通费等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会选择暂不工作, 做起“啃老族”, 继续寻找更好的薪水高一点的工作。

我国现行的就业岗位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其中企业单位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等。中国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 大学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就是盼望着学成之日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 进入高薪企业, 对于一些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往往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在没有确定心意之前他们往往宁愿选择失业。

(2) 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资水平下, 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我国实行的新的劳动法, 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合同期为1~3年, 并根据各地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的最低工资, 这些政策对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应届大学生的介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企业纷纷削减了用工计划, 首当其冲的就是还没和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届大学生。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而导致各地劳动力供给情况也不一样, 比如说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起薪线高, 发展机会多, 社会福利较好, 是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向往工作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 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有强烈就业愿望的人不能马上就业而失业。

2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岗位的需求量

我国自1998年的高校大扩招以来, 每年毕业生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 2009年有全国有650万毕业生要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境内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外资企业大部分削减用新人的计划, 有的甚至取消招聘计划, 与此同时给这些企业做配套的民营企业也相应削减了用工计划, GDP虽仍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 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2.2 存在着的供求双方的结构性矛盾, 是大学生失业的核心问题

我国自1998年的高校大扩招以来, 自2002年以后每年毕业生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 然而纵观各高校的专业设置, 并没有与当今国内的经济建设相配套, 许多高校只是简单在原有招生专业上数量增加, 或者增加几个小的专业方向。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都保持了较高增长率, 然我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的, 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几年一直保持在40%左右, 相对而言低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 以我院为例, 就业需求量最好的是电子、机电类的专业, 这也是无锡是长三角地区的加工中心的产业结构有关。

2.3 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之一

毕业生获取相关用人单位发出就业信息, 有多种渠道。有的来自亲戚朋友, 有的来自各地人才市场招聘公告栏, 更多的是来自校园网络。不管是何种方式, 信息市场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毕业生不能完全接受来自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 造成有人到处寻找招聘信息, 而有的单位甚至花钱委托中介代为招聘的状况。

大学生失业现象并不我国特有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中, 客观上, 大学生作为劳动力的提供方, 必然要受着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制约, 同时跟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也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 要想降低学生的失业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需要政府、学校、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1) 政府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 拉动内需, 扩大就业计划, 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提高就业人数。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服务, 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主动通过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向学校和学生发送就业信息, 并促进各地方进一步取消地方保护制度, 比如确实取消专科生异地就业的户口限制等降低毕业生异地就业的机会成本等。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支持政策扶持、创业培训, 切实降低创业扶持门槛, 优化创业服务。

(2) 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建设中人才培养和专业需求的研究, 缓和当前情况下比较突出的人才需求中结构性的矛盾。强化在校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这几年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招生数量较以前有了快速的增长, 然而每生占有的教学资源并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导致教学质量的明显下降, 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不得不提高招聘门槛, 以期降低招聘风险。要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到中小企业去就业, 到基层一线去就业, 去苏北去发展, 去西部就业建功立业。高等学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 自主创业, 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实现个人价值。

(3) 用人单位作为人力资源最终的吸收地, 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 避免人才浪费现象。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需要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国家每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相当的人力和财力, 企业的HR部门要避免人才使用不当, 如配置失位、错位等, 做到人尽齐才, 以降低国家的人才培育成本。

(4) 毕业生要正确分析经济形势, 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避免在择业过程中眼高手低现象。要有职业规划的意识, 早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避免在择业过程盲目的流动。大学生个体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 要有“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气概, 从基层做起, 从一线做起, 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以尽早实现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从而促进高校招生时合理配置生源, 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结构问题,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失业,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孙亚锋.经济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238~240.

[2] 唐长久.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就业, 2009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淡极始知花更艳,豪华落尽见真淳——小议“淡文”之阅读教学下一篇:创业与修身——对心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