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装卸搬运机械构造》是研究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当前物联网及物流网概念的兴起,出现了物流一体化的新形式。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使仓库、港口、铁路、公路等物资存贮地的装卸搬运实现高效化、准确化已成为当前物流技术的核心点。而掌握好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征是建立物流输运的最核心的内容。

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设计论文 篇1:

卫星地图在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从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港口、码头及货场的卫星地图作为一种非常好的现场教学资源,在“港口装卸工艺”、“港口起重机械”和“港口连续输送机械”等专业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些课程都是研究大型港口机械设备构成原理、作业工艺、操作使用、检修及管理的港口机械专业课程。

关键词:卫星地图;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应用

Key words:Satellite Map;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ort Machinery;Professional Course;Application

卫星地图是一种可真实准确地反映地球表面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卫星遥感图像,这种地图的精确度高,实时性强,被广泛地应用在导航、军事、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预报及灾后救援、城乡规划及系列科学研究等领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免费接触、使用到的卫星图像,分辨率甚至已经达到分米级,可非常清晰地呈现地面局部环境组成、建筑物和大型设施、设备的外形结构。这种高分辨率的卫星地图,在我们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角度看,这对各种大型港口起重机械、装卸运输机械、物流搬运机械、连续输送机械在港口、码头及货场整体布局的认识、种类规格和结构认识的学习,以及码头货柜、散杂货堆场货物种类、堆取位置、堆取方式的认识学习,甚至结合港口企业实际经营数据,对港口的运行和发展情况的了解分析,是一种非常好的现场教学资源。

一、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規格

港口机械专业主要面向港口码头、大型货场物流企业,培养具备港口大型物流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维修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这类大型机械设备的驾驶操作、检修及现场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紧随着1+X证书制度的启动试点,在毕业生人才规格上也会更加注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此类职业资格包括内燃式叉车、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操作证,港口门座式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场桥操作证和桥门式起重机操作证等等。目前,港口机械专业课程跟大型港口机械设备相关有:《港口起重机械》、《港口连续输送机械》、《港口装卸工艺》、《港口机械检修技术》、《起重工艺学》和毕业设计共六门,这些专业课程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锻炼(包括职业资格考证)也主要是围绕港口大型物流设备的组成原理、作业特点、操作驾驶、维修保养和设备现场管理等方面展开的。

(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是日常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需要多方面条件的,而按照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目前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将从以下几点具体谈谈。

1.专业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素材相对老化

因为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自身发展和服务就业的特殊性,所以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并不多。这种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也仅局限于部分高校,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等,好些都是面向本科生教学用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理论性较强,内容素材相对老化且可视性不强,教材中的图片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示意图,且视图单一,无法直观立体地表现设备、机件的相关结构,这对部分高职学生来说,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很难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

2.专业实训教学设备实用性不足

在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中,港口机械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引领,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除了引进了一些港口机械操作模拟器之外,其他设备的购置和应用并不能凸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或者说我们没有一台能真正用于实际专业课程教学的港口机械设备实物,而只通过教师纯理论的讲授,学生对港口现场和这些大型港口机械设备的理解和掌握,接受程度是非常低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受制于自身办学水平、地方的投入与行业的支持。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产教融合还在路上

校企合作在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竞争条件下,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提升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所乐于采取的专业发展模式,这也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目前港口机械专业所实施的校企合作形式,很多情况下,只是有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然后为港口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直接选择的方式。但这种“有限利用”、“懒得利用”或“很难利用”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毕业生实习就业的质量、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度普遍不足或不够,或者说,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入职初期离职率过高问题,是导致校企合作很难深入的重要原因。另外,对于高职港口机械专业,在产教方面也是因专业本身的局限,基本上也还没有摸索到开展的突破口和方向。

二、卫星地图在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卫星地图可提供高清的图像资源

通过谷歌地球在线,谷歌地球、微软虚拟地球、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或高德地图,基本上可以获取全世界任意一个港口、码头、货场的卫星图像或航空俯瞰照片,而且是免费的。如果是订购类似增强版付费的谷歌地球,还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与数据服务。

这些港口、码头及货场的卫星图像,通过缩放,视角切换和界面实时测距等方式,能非常容易地获取到港区尺寸,货柜及堆场布局,以及3D厂房建筑物和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岸边集装箱装卸桥、门座式起重机、场桥、轨道吊、跨运车、集装箱空箱堆高机、大型轮胎吊、重型叉车、装卸船机、起重船、斗轮堆取料机、连续输送机械及大型运输车辆等,并且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在场地里的位置、间距、结构、作业以及相互配合情况都一览无余。此外,通过在谷歌地球中使用时间滑块功能,可在各个拍摄日期之间切换显示某个港口的历史图像,可以再现某个港口、码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如图1,2所示分别是日本名古屋港区2004年和2018年的卫星图像;还有就是通过对比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港口卫星图像,能发现港口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生产管理不同发展时代的痕迹与地域差异,这些卫星图像资源,对当下高职港口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二)卫星地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港口机械专业课程实物教学设备的缺乏,是制约目前港口机械专业教学的瓶颈之一。这些大型的港口机械设备单机价格昂贵,在没有足够的办学条件支持情况下,加上校企联合办学各方面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性地观摩和操作实践这类港口机械设备,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和技术技能的形成也是不利的,而卫星地图就提供了一种能紧贴港口生产实际、与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近距离接触的途径,下面从三门港口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说明卫星地图的具体应用。

1.“港口装卸工艺”课程教学

《港口装卸工艺》一门是研究港口各种货型如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和液体货等的装卸、搬运、堆存及运输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港口装卸概述、工艺路线规划、生产平行组织、散货装卸工艺、件杂货装卸工艺、集装箱装卸工艺、液体货物装卸工艺和木材装卸工艺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熟悉港口各种货物类型的装卸工艺流程,理解与掌握港口的生产组织过程,能对大型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实际合理的调用与管理等。

以最典型的货物“集装箱”为例,这里面涉及到集装箱堆场、装卸船机械、岸上运输机械、场内起重搬运作业机械以及集装箱装卸工艺流程,整个工艺流程,从船舶、码头前沿到堆场,如果纯粹是对底盘车工艺,跨运车工艺、正面吊或轨道吊等工艺的理论讲授,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大部分学生会很难理解,也谈不上良好的消化与吸收。但是,若课堂教学结合如图3,4的港口码头卫星图像,或者在机房每人都能看到整个码头三维全景,内容就非常实际地有效传输,学生理解和接受就简单了许多(运输船舶到堆场之间,有多长距离,用什么机械,走什么路线都能直观明了)。此外,在装卸工艺路线规划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国内外港口现场装卸机械、运输堆码机械及车辆等方面的客观情况对比,通过卫星地图所带的定位、缩放及测量,查找异同,并能根据任务所给的码头实际情况,进行组内讨论,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工艺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任务。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港口现场的卫星图像进行全方位的翻转查阅、认识和讨论学习,结合课程安排的本地区的生产性见习,对加深了学生对工艺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2.“港口起重机械”课程教学

《港口起重机械》是一门培养学生熟悉港口各种大型港口起重机械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生产管理,掌握一定的设备操作技能、故障分析处理及维保能力的港口机械专业课程。

对港口企业而言,装卸作业是港口的主营业务,而装卸作业的主力就是这些大型的起重机械(岸桥、场桥、轨道吊、跨运车、正面吊、堆高机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学习是重点抓的一项内容。如图5和6所示伊丽莎白港和横滨港的卫星图像,可以分别看到一台正在作业的散货卸船机和两台作业中的集装箱装卸桥,外观结构从海陆侧门框、台车、横梁、前后大梁、人字架、拉杆、机房、抓斗到司机室,都清晰而立体,放大后甚至连设备上的企业logo和安全标语都能看得见。另外通过港口岸桥的数量、基本参数可推测出该港口吞吐规模,发展情况。基于这种随时随地,移动在线可视化的卫星图像资料,学生在一个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相对自主、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对这种港口专用机械设备的认识理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港口连续输送机械”课程教学

《港口连续输送机械》是港口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港口连续输送机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维修保养及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在实际的教学中,侧重点是通用型带式输送机、与之配合的港口装卸机械和堆取料机械地学习,这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如图7漢堡港煤炭码头卫星图像和图8秦皇岛港煤炭码头卫星图像显示,码头、堆场货种和堆积情况,装卸船机械、散货堆场堆取料机械的类型和数量,输送机的输送路线、中转站的布置以及场地整体布局与环境的协调情况,也都是一望而知的。学生通过这些卫星地图的查看、测量和分析,综合考虑运输物料的性质和工作环境,输送路线上的地形、大型港机设备和建筑物情况,结合所学输送工艺理论学会输送机械输送路线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于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课程有详细的输送机整机三维模型,可很好服务学生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

以上这些都是卫星地图在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通过卫星地图的测量,结合企业生产数据,根据堆场的尺寸及货物堆放排列方式,可以分析港口堆场的最大容量和库存量,从堆场货物的种类可知该码头是专业性码头还是通用性码头,从货物的装卸量可以大概确定各类港口机械的吨位及相关尺寸规格,从港口大型机械的种类、数量及排列形式可分析出该港口的实际管理水平等等。

港口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化+企业生产见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上,根据具体学时安排会进行五到六次的开放性课程任务设计(散货码头带式输送机运输工艺设计、件杂货装卸运输工艺设计、集装箱专用码头装卸工艺方案设计、国内某港自动化码头建设可行性分析、某中国援建的国外港口大型机械设备的选用与布置、世界各主要港口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比分析、国内外沿江沿海港口大型起重运输机械的类型对比分析),都是基于卫星地图资料开展的。

三、结语

可视化的港口、码头、货场高清卫星地图作为港口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理解掌握港口大型起重机械、堆码搬运及连续输送机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检修、使用管理和生产作业工艺过程等相关内容,创造了一种虚实翻转、轻松自由的学习形式。卫星地图可手机安装,图像可俯瞰、可平面、可测量和可打印,[1]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港口、码头及货场空间里,充分享受浏览、记录、思考和分析各种大型港口专业机械设备,各种货物的装卸运输工艺流程及设备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并应用到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预就业顶岗实习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参考文献:

[1]王民水,杨国东,等.基于离线卫星地图的移动导航定位服务应用[J].世界地质,2016(04):1158-1163.

资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1185);北海职业学院“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科研课题第二批教改类重点课题(2017YJZ06)

作者简介:朱节宏(1984-),男,机械工程硕士,讲师,主要港口机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作者:朱节宏 郭英轩 龙有强

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设计论文 篇2:

《装卸搬运机械构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装卸搬运机械构造》是研究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当前物联网及物流网概念的兴起,出现了物流一体化的新形式。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使仓库、港口、铁路、公路等物资存贮地的装卸搬运实现高效化、准确化已成为当前物流技术的核心点。而掌握好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征是建立物流输运的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形式下,对学生的培养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符合现代化物流输运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利用层次化教学及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教学方法 层次化 网络

1 引言

《装卸搬运机械构造》课程是研究各种装卸搬运机械,如叉车、牵引车、汽车起重机等的功用、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是培养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系统工程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军官的各种人才,是这些学科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尤其对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更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装卸搬运机械的基本操作,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修理等有原理性的认知,最终可以满足军、民用仓库中基本装卸搬运机械的维修、操作和管理等基层岗位的业务的要求。在当前国家提出的物联网新概念及军事、民用物流系统的新型产业化布局下,以及与国外军事及民用物流的对接前提下,对于掌握新型及各种装卸搬运机械人才的需求是极为急迫的,这也对《装卸搬运机械构造》课程培养这类军、民用人才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对人才的素质达到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装卸搬运机械构造》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等方面,均难以适应当前国家对这类人才素质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新的变革,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新的调整和变革。

2 原有教学体系的特点

2.1 教学方法

原有的《装卸搬运机械构造》课程采用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而这种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方法主要基于认知学习理论,涉及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习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组织策略主要是指不管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进行施教;(5)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2.2 教学目标

原有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军用装卸搬运机械各总成、各装置的功用、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培养从事装卸搬运机械运用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主要是军事院校的本科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学习基础很好,精力充沛,脑子灵活,因而教学注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选择上,以满足岗位任职所需能力为基本着眼点。

2.4 教学手段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板书和少量投影或幻灯片进行内容讲解,教材仍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和设备为教学内容。有许多内容,尤其是一些动态过程,讲解十分吃力。由于投影片或幻灯片的制作非常复杂,需要投入的经费也较多,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投影片或幻灯片的保存较困难,在应用一段时间后,有些片子会损坏,需要重新补充;另一方面,这种投影片或幻灯片不能随时修改其中的内容。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而这些新内容也不能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会造成教学效果的很大不足。

从上述教学特点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根据以前与学生的交流也印证了这些问题的所在。针对这种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手段。

3 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探索

3.1 层次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层次化教学中,一般说来成功属层次内的合格发展,越位属跨层次的超越发展,成功是基础发展,越位是飞跃发展。教师应把握以下一些要求:成功目标要适度、成功措施要可靠、成功评价要严格、越位的动机要激发、越位的表现要鼓励、越位的成功要表扬和奖赏。层次化教学遵循的教学思想方法是:层次性目标准确——确保成功学习——鼓励越位学习——促进充分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形式下,教学对象已经由原来的以本科学员为主,变为由本科学员、短期轮训学员、地方大学毕业生的部队任职前培训组成的多层次学生架构。就学生组成的复杂性而言,本科学员由于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进行学习,而实践知识相对非常弱;短期轮训学员是从各军兵种的多个仓库抽调前来学习,实践基础非常雄厚,但由于文化程度多为中学、中专等,理论基础非常薄弱;从地方大学毕业到部队任职前先来参加培训的学员理论知识较强,但他们对部队仓库的具体情况及其装卸搬运的应用情况却并不熟悉。可见学员组成之间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不加以区别,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时感到吃力,没有学习热情,形成厌学现象。面对学生结构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与授课对象特点相适应,选择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以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用系列化的观点来改革和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程专科的重要特色,也是实现工程专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改变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观念,从纯验证性试验教学转变为试验应用性教学。具体做法是:将习题、作业与相关的课程设计组成一个系列,进行查、算、画的基本训练,按一门课程或系列课程统筹安排,综合运用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装卸搬运设备各总成和部件的拆装、操作原理性试验的建设,适当增加必要现场观摩、操作、实践的试验环节。

3.2 多媒体教学

培养应用性人才,要培养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方法,尤其对没有实践基础的本科及研究生学生而言,因为他们一般不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实际的设备不是很熟悉;而对于短期轮训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系统,基础技术知识不强,而具有相对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如在讲授叉车各组成部件的构造时,若让学员仅凭传统的二维剖视图及质量不高的黑白照片弄清其构造是很难的。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三维图像、文字、动画、语音及教学录像在课堂上一一演示,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了,使参训人员易于理解,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多媒体教学能够从这方面提供形象化教学。

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师更侧重教学中的解释,而不必再花大量时间在黑板上绘制各类结构图形,能够充分有时间注意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映情况,随时对授课内容的教学解释时间进行调整,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教学的时间,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教学模式。

3.3 国际化视野

当前在运输方面国际及国内最新的思想是物流一体化概念,而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物流网。物流网主要是指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包装、加工、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应用目的地而被消耗的全过程。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节奏加快,要求物流保障必须快速准确。对于信息化战争而言,更要求物流保障必须快速反应,准确保障。实战表明,在准确预测作战保障需求和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的前提下,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物流保障力量,对整个军事物流系统中在储物资、在运物资实施可视化管控,做到适时、适地、适量的准确保障已成重要趋势。如此高的物流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对新型物流装卸设备要有足够的了解并能迅速掌握和理论深化,从而在教学时适时地把内容传导给授课对象。这要求教师有极高的责任心及学习能力,以及很高的理论基础知识。

例如,现在的海洋物流运输以集装箱作业为主流,而现有比较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装卸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行架式自动化场桥与轨道式龙门吊配合;自动搬运车(AGV)与轨道式龙门吊配合;高型轨道吊(DRMG)和矮型轨道吊(CRMG)接力式。这些内容在以前的知识结构中是不存在的,就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到教学知识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装备陆续装备到部队和其它民用机构。这就要求基础岗位人员能尽快地熟练掌握这些新装备的操作、维修及管理等,培养学生掌握装卸搬运机械操作及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加强对于物流中所用的装卸搬运机械的保养、维修能力。

3.4 案例化教学

装卸搬运作业的类型、作业环境、作业量、搬运距离、货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决定了装卸搬运设备的类型、额定作业能力和数量。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必须以能够适应作业的需求为基本原则。仓库的作业量大、作业频繁时,需要充分掌握作业发生的规律,考虑配备作业能力较高的大型专用机械设备;作业量小、作业不频繁时,只要根据作业量的平均水平,配备构造简单、造价低廉而又能保持相当作业能力的中小型通用机械设备即可。这些教学内容实际非常复杂,而只有对装卸搬运机械的特征特点非常熟悉和了解,在整个物流应用中才能够顺畅布局,合适分配以及维护维修。

教学中如果只是讲理论、案例,而没有实际操作,那么学生们对这些内容肯定会有抽象的感觉,很难能够有机地把实际的操作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如果选择有典型指导作用的实例进行讲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相应案例,如相应装卸搬运机械在港口、普通仓库和立体化仓库、机场及相应补给基地中的应用,在木箱、铁箱、集装箱、链式运输带以及其它特种设备和物资等方面的实际使用,可以深刻领会各种设备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及维护保养等内容,将会使他们非常深刻地增进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5 校园网络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校园网资源,把上课内容同网络应用相联系,形成校园网络辅助教学与正常上课教学结合的新模式。

网络教学的意义主要是推进了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的教育新方式。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和活跃了课堂,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网络教学更重要的意义是支持协作学习。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对学习的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智能培养更高效,学习效率也更高;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多向性、反馈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或留言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解答相应问题,并可以有充分时间对相应问题进行思考中产生。另外,还可以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进而可以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主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4 总结

随着物流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迅速展开和应用以及培养新形式下军地两用人才的需要,使得对于装卸搬运机械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更为紧迫。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开展讲座和培训、参加教学评比、到各地进行调研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层次化教学、形象化的案例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利用可以播放图片、视频、色彩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并利用网络化教学做为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多方位的应用,得到了包括本科生、短期轮训学员和任职前培训学员的认可,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深刻地感觉到,只有跟上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把新理论与新技术迅速转化为教学应用手段和内容,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满足对熟练掌握装卸搬运机械操作、维修和管理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德英,季雨萍.成人计算机短期培训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3):78~80.

[2]杨文禹.发展短期培训 增强职校活力[J].保山师专学报,2002(3):64~66.

[3]刘丽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导作用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11.13(6):151~152.

[4]张毅.案例教学的利与弊及其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12.23(6):77~81.

[5]罗广军.网络课程的优劣势分析及其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3.19(2):69~71.

作者:李玉兰 段秀兵 蔺振江 傅 磊

港口装卸与搬运课程设计论文 篇3:

集装箱运输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集装箱运输实务”是国际物流管理及国际货运代理等相关专业长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讲述物流运输中普遍使用的以集装箱为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单元的业务知识。以辽宁丹东港口企业岗位标准为平台,对辽宁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岗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实务;研究;实践

1 课程构建背景

“集装箱运输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市场处理与开拓能力,具有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及整体流程的操作、跟单能力的,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该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资格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务性强,所以对于还未走入社会的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差距的困扰。

2 课程构建内容

2.1 学情分析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本专业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依托。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之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基本体现在“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因此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尤其对于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理论学习都通过实践来把握,学习仍然以先进行理论学习,再通过实验验证为主。所以,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在高职服务类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让理论更有效地服务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对理论的巩固加强作用,达到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2 岗位分析

根据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基本流程,分析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区域特色、以企业的真实工作内容为情景、以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为主线科学序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理论和实训资源,强化实训资源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的特色“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集装箱运输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

2.3 制订、实施计划

“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观鲜明地提出:随着新技术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具有的职业能力、技能、技术也相应提高,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遵循目前的岗位职业能力,还应当让学生学会跟踪社会发展,具有自觉自主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输向社会的是一个个能够自强、自立成长的人才,这就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进行实用性、先进性的课程内容的开发,另一方面则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这也是本课程开发项目拟解决的问题。

3 课程设计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辽宁宝华集团、丹东港集团进行深层次合作。《集装箱运输实务》的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实际企业为依托,序化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工作岗位,并对具体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分解现将集装箱码头的工作岗位分解如下:①检查桥:闸口管理员;②受理中心:③业务管理员、咨询员、财会师、业务受理员、公路、铁路联运受理员等;④堆场:码头堆场管理员;⑤配载:船舶指挥员;⑥控制中心:中控管理员、调度员;⑦船舶计划:船舶指挥员。

国际物流专业培养从事国际物流业务操作的人才,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集装箱运输与实务》培养重点倾向业务操作方向。具体岗位业务内容为:①闸口管理员:进、提箱业务。②业务受理员、公路、铁路联运:进出口箱预约;进口业务受理;出口放行;进港集卡登、记、处理;现付费用受理及各项业务咨询、查询等。③码头堆场管理员:进出口箱场地安排;各类查验、商检箱等移箱计划安排。④船舶指挥员:对集装箱在船上的配置与堆放作出正确合理的安排。⑤中控管理员、调度员:码头作业机械、分路安排;设备、队列监控和指挥;分班作业记录、装卸作业量确认及作业信息的维护等。⑥船舶指挥员:昼夜泊位安排和计划作业编制。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和业务操作内容将《集装箱运输实务》授课内容做了调整。课程内容框架构建为:

岗位名称:闸口管理员。岗位业务内容:进箱、出箱箱体检验。岗位能力要求:①能进行货物、箱损鉴定;②能正确核收单证和资料;③知道港口库场的主要指标。教学内容:项目一 集装箱运输的认知。

岗位名称:集装箱货运站业务操作员、理货员。岗位业务内容:进行集装箱货物理货、装载业务。岗位能力要求:①知道各货种的理货业务流程和相关法规;②能正确核收单证和资料,准备理货用;③知道各种理货方法、集装箱常识;④能进行货物的丈量、计量及验箱工作;⑤能进行货物、箱损鉴定。教学内容:项目二 集装箱货物配装(订舱、发放空箱、拼箱装货、整箱交接)。

岗位名称:堆场管理员、船舶指挥员、中控操作员。岗位业务内容:进行集装箱码头业务操。岗位能力要求:①能看懂函电内容、货运资料;②能正确签收货运资料;③能编制船舶计划;④能编制装卸作业计划、库场计划、集疏运计划;⑤能进行装卸机械工艺设计和操作安排;⑥能根据计划进行码头准备工作;⑦能根据计划组织车船作业和现场调度。教学内容:项目三 集装箱码头业务(集装箱货物交接、装船)。

岗位名称:集装箱水路出口业务员、单据操作员。岗位业务内容:进行集装箱水路运输代理。岗位能力要求:①能够进行租船订舱;②了解集装箱船的构造;③熟悉集装箱配载单据。教学内容:项目四 集装箱水路运输(集装箱水上货物运输)。

岗位名称:集装箱内陆业务代理员。岗位业务内容:进行集装箱内陆业务代理。岗位能力要求:①了解集装箱公路运输以及单据处理;②了解集装箱铁路运输以及单据处理;③了解了解集装箱其他运输以及单据处理。教学内容:项目五 集装箱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集装箱内陆运输)。

岗位名称:集装箱联运业务操作员(MTO)。岗位业务内容:进行集装箱联运业务代理。岗位能力要求:①了解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流程;②了解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单据处理。教学内容:项目六 集装箱多式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

岗位名称:特种集装箱业务操作员。岗位业务内容:进行特种集装箱业务。岗位能力要求:①懂得危险货物保管方法;②能够进行危险货物集装箱单据处理。教学内容:项目七 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集装箱运输)。

4 课程实施评价

4.1 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操作内容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工作任务,建立任务档案,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集装箱运输业务岗位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对学生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4.2 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课程通过情景模拟、项目实施和任务教学3个环节,让学生由表及里,体验、接触和亲历职场和业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设置职场模拟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组建虚拟的货代公司等企业,完成集装箱业务操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初步形成对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认识。

5 结 论

通过基于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部对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流程及相关单证任务等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学习与岗位的对接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优良评价率高,毕业生呈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作者:郑若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工人的政治参与探讨论文下一篇:多种教学方法下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