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分享

2023-02-22

第一篇: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分享

创建文明单位成果

分公司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要求各个业务、职能部门和实体负责人把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中,使创建工作常态化,并以此建立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员工素质文明

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制订每月的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化,以中心组学习为抓手,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形式、渠道大力宣传,增强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意识。

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示范作用显著

分公司领导每年都有组织、有步骤地发动职工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与社会救助和捐赠活动。每年一次公司组织的“一日捐”活动,全体职工都力所能及地捐款,为特困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分公司有23名职工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义务献血。

三、管理规范科学民主,人际关系和谐

分公司党政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和“干群双向沟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执行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分公司党支部通过一年二次职工座谈会,对照“二个标准”,倾听职工对班子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并认真落实改进措施。

四、开展单位文化建设,学习风气浓厚

分公司围绕企业目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企业发展思想,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全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审证培训、业务培训。组织特殊工种审证、复证培训224人次;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44人次;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基础知识教育25人次;高等学历,外读6人次。

五、优化整洁内外环境,卫生环保达标

我们按照合理、实效、清晰的要求,对分公司所属的区域进行划分,做到生产、生活、办公区域划分清晰,生产区内各车间、仓库区域划分清晰,堆放场地内扣管成品区和待修区域划分清晰,标识清楚,各类图牌书写和挂放工整、规范。

分公司所属仓库内卫生包干区域划分清晰,责任人明确,办公室、宿舍卫生值日制落实。厕所、浴室清洁,无异味、污垢,有专人管理。食堂各类器具规范清洁。

我们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职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工作,对有损职工健康的环境污染源,如害虫、垃圾、粉尘、油污等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与油漆供应厂商签定回收油漆空桶合同。

六、提高经营业务水平,运营绩效突出

分公司按照年度行政工作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通过更新经营观念用足、用活两个资源,落实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提高经济运作质量;进一步增强企业“团结、稳定、和谐”的氛围,促进了各项

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出色。

通过多年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分公司上下和谐团结、积极进取、廉洁自律,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我们将继续发扬求实、开拓、竞争的企业精神,扎实做好各项文明创建工作,为企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努力奋斗,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自查总结

XX局(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区精神文明办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

四、五中、六中全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全局干部风正、气顺、劲足,保持清政廉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为落脚点。在推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档案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通过全局(馆)干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按照市文明委的有关规定和区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精神,我们组织对2007年的精神文明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起好表率带头作用。

文明单位能否巩固发展,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我们按照“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在班子建设中大力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

(一)抓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制度。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在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开展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改革创新、构建和谐、争创一流”的专题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班子,要在观念上转变,真正树立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的思想。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廉洁上,要亮给干部干净的手;在管理上,要捧给单位一颗公正的心;在作风上,要献给单位一颗火热的心。树立勤奋工作的敬业意识,真抓实干的创业意识,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大家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把档案局(馆)建成科学化、规范化、服务化的机关部门。

(二)抓廉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认真学习中央的《两个条例》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找出在廉政建设上找出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抓团结,形成团队活力。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有意见当面谈,有不同的看法座下来讨论,酿造良好的团结和谐的氛围。

(四)抓创建,巩固创建成果。

档案局(馆)担负对全区档案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对档案人员的培训、接收各单位档案进馆。在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摆在重要地位,明确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对完成日常业务工作任务与文明建设负有同等责任。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一是制定了创建规划;二是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的总体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专项任务,纳入科室负责人职责中。三是成立了局(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馆)长任组长,副局(馆)长任副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以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齐抓共管机制的建立,从组织上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在全局(馆)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局(馆)于2001年6月获重庆市“九五”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11月创市综合档案馆一级标准,2006年复查,以98.7分的成绩继续巩固了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一级标准;2003年4月创“市级文明单位”;2004年6月创“诚信文明单位”;2005年12月获重庆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6月创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整体素质。

局(馆)党支部始终把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倾注了大量精力,塑造了一支强素质、树形象、守纪律的档案干部队伍。

1.抓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我们坚持了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

四、五中、六中全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及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法律、道德意识。局(馆)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树档案干部形象”和党员干部“亲民、为民、务实、清廉”学习教育活动,在纪念建党八十

五、八十六周年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增强了发扬艰苦奋斗爱国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同时,把各项责任制落到实处,坚持上下督促,严格管理,使全局(馆)上下形成了心齐、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抓规范管理,搞好机关自身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园,我们在抓规范管理的同时,注重用制度管理人。局(馆)设立了监督台,将每名工作人员的照片和职责张贴在上面,供外来办事的人员监督。以“立足发展,管理规范,工作高效,为社会和个人利用档案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做到了人诚事公服务高质量;坚持与时俱进,人心凝聚共创高水平档案工作的方针,按部门职责和业务性质,制定出了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对需接收进入档案馆库房的档案,严格执行整理规范,杀虫、消毒等程序。杜绝了不合格档案进入档案库房保管。对档案库房每周进行一次清扫,保持了库房内的清洁。每天对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进行了登记,并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效地保护了档案。认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在办公室走廊安装了红外线监控器,夜晚有专人值班。各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电脑,通过培训学习,人人都会有效的使用,提高了局(馆)机关的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开展诚信服务,提升档案形象。

(一)热情为查阅档案人员提供方便服务。热情接待来局(馆)办事的人员,让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今年是各单位“修志”的关键时期,到档案局(馆)查阅复印资料的人员多,在局(馆)办公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了会议室,让查阅档案资料的人员使用,还准备了茶水供其饮用。修志需查阅的档案资料多,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怨其烦地到库房为他们查找需的档案资料,亲自送到他们的面前,查阅完后再搬回库房,防止了档案资料的丢失。单位学习开会都是在业务科办公室进行,大家没有半点怨言。如果不属于本局(馆)业务范围内的事务,主动为需办理者联系,为其提供方便,减少办事时间。在按规定收取查阅费时,为下岗、残疾、家庭确有困难人员减免费用,受到了普遍的好评。

(二)认真开展目标管理,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档案资源建设,政务信息公开,为民营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今年市档案局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一是建立档案数字化加工扫描中心,并委托世纪科怡科技有限公司代培业务人员,对馆藏档案进行加工扫描处理。截止目前,已加工扫描各类档案资料:150万页。二是建立数字化档案网络。在世纪科怡科技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建立了档案局域网,经过试运行,已达到要求。经请示区领导,与区信息中心协商,同意将档案局域网与政府机关政务信息网相衔接,对数字化处理后不具保密的档案在政府电子政务信息中公开,达到了资源共享,服务全社会的目的。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区、县档案局的前列,受到区领导和市档案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些做法已在其他区、县档案局推广。

(三)拓展档案服务领域:一是主动上门为破产企业指导整理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并接收到档案馆进行杀虫、消毒统一保存。为破产企减轻负担。二是分组到社区、镇、村指导档案工作,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进行现场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进也节省了

人力和经费开支。三是与重庆世纪科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商,委托其建立了档案整理中心,聘请了市档案局退休的档案专家具体负责该中心的业务指导,有偿整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有关档案。从而,使局(馆)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的职责。四是对机关各部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参考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放于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免费提供查阅。

四、创新文化理念,丰富创建内涵。

为丰富创建内涵,我们主要抓了:一是细胞建设。开展了争创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和“五好家庭”活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立了活动阵地,购置了乒乓桌、图书等,开展了读书,乒乓球、棋牌等比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奉献爱心热情高涨。积极为贫困党员和困难学生捐款捐物,现金2000元,衣服100件。四是城乡联动扎实有效。为改变乡村的面貌,加快其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与XX村结为“城乡联动”对子,成立了城乡联动领导小组,为他们出谋划策,为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制定城乡联动发展规划。局(馆)领导经常到联动村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我局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拨款, 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捐资5000元帮助村维修机耕道和购置村办公设备,解决了部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深受联动村领导和村民的好评。与黄桷坪街道小湾社区结为共建单位,为社区建设积极捐资2000元。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在巩固市级文明单位成果中,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决心高扬文明风帆,聚精会神抓创建,一心一意抓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求真务实的作风,争一流的气魄,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质量,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征文

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向新境界

近年来,法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三贴近”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关键在落实的原则,立足固本强基,狠抓创建活动的创新和实效。根据院党组提出的“创建力度不减、创建要求不降、创建投入不少、创建步子不停”的思路,我院抓重点、攻难点、化热点、增亮点,一着不让地把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全面推向深入。

一、发挥职能作用,致力构建和谐文明新氛围

为构建辖区社会安定和谐、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我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明确了严厉打击暴力型、多发型犯罪的刑事审判工作重点,引导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商事审判工作重点,注重清除矛盾根源、推进和谐群众关系的民事审判工作重点,推动依法行政、顺畅官民关系的行政审判工作重点,大力通过审判工作发挥法律的引导、示范效能,致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新氛围。

为推动法治文明建设,全面提升辖区民众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我院开展了“法官普法进社区”、“法官普法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并出台相应制度。一线法官就《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行政诉讼法》等关涉民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知识到机关、社区、企业进行宣传和讲解,引导民众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权,一方面深化了法官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倡导建立了依法维权、依法用权、依法发展的和谐文明新风。

为加大青少年犯罪预防力度,我院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先后与辖区30所学校共建法制教育基地,在学校未成年人教育中引入法制教育、维权教育、家长教育等内容,通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模拟审判活动、对未成年人家长发放法官信函、

选派资深少年审判法官编写法律援助教程、开通未成年人法律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服务中心等方式,切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守法、知法、懂法意识,着力构建安全、健康、平和、纯净的青少年成长环境。

二、深化帮扶建设,致力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

为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文明建设格局,我院围绕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加大文明建设帮扶力度为重点,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院党组亲自到共建村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情况介绍,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法院的职能优势作用、尽最大的人财物力进行帮扶的工作原则。利用七

一、国庆等节日契机,到共建村的劳动模范、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家中进行看望慰问,送上了米面油、奥运纪念品等慰问品。此外,我院组织干警到农村参加绿化带环境清洁卫生活动,让更多的干警亲自参加到帮扶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强化精神引领,致力构建行业文明新风尚

为夯实法院自身文明建设基础,我院以引导树立法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为导向,突出精神引领、廉政建设和优质服务,不断弘扬我院“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行业文明新风尚。

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开展党员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传唱革命歌曲、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组织看望孤寡老人、孤儿献爱心等活动,加强党员党性、党风教育。结合“党员献爱心”、“博爱在京城”等活动,积极进行救助捐赠。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院积极行动,两次缴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重建。

文明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仍将以务实、创新为原则,不断开创文明建设新境界,坚持“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行业风尚,解民忧、平民怨、谋民利,大力夯实队伍基础,延伸审

判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为辖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四篇: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

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运输总站成立20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总站文明程度和提高总站美誉度,创造文明和谐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总站生产经营地顺利进行。

20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建站初始,由于长期受垄断性“铁老大”等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时的总站管理比较松散,职工队伍素质相对较低,能力较差,总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运输总站成立之初,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时。刚刚产生的总站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创建文明总站为目标,大力加强站风路纪建设,积极开展以“学孟泰、学雷锋、树新风、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文明车站标准和考核细则,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考核管理体系。在客运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新华站西环市丙班第一青年包乘组被命名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1994年,总站党委按照xx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证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内树外塑”大讨论,强化了“三德”教育,确定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总站精神。总站干部职工,面对转轨变型过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困难的,把满腔的热情,转化为安全保产工作的动力,与xx共度难关,展现了总站人爱厂胜家,拼争奉献的高贵品质。

第二阶段:发展

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迅速在总站掀起热潮。总站一方面大力选树xx文明窗口——南部站薛桂芬和xx献血金牌获得者郭翠华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典型,另一方面抓住南部站一名职工工作失职,损害xx形象的问题,在总站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彻底杜绝利用工作和岗位之便“吃、拿、卡、要”勒索用户现象;彻底消除“惹不起、离不了、靠不住、”的运输外界不良印象;组

织开展了“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的大讨论活动,进而在全员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站风路纪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制定实施《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将“弘扬正气、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严格管理、高度统

一、吃苦耐劳、拼争奉献;顾全大局、保产第

一、用户至上、一流服务;崇尚科学、钻研技术、培育人才、科技兴企;整洁卫生、文明有礼、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五种新形象,确定为总站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那时起,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进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良好局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到令人鼓舞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提高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篇章。xx也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xx五年规划,总站党

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创建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党委每个均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实施计划,以抓好职工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连续数年开展“做高素质运输人”的大讨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在开展创建文明车站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创建文明作业区、文明岗位活动,促进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向一线班组和岗位延伸,先后涌现出以北部站轧钢区、南部站南部作业区、灵山站驼峰作业区等为代表的文明作业区,受到用户的高度赞誉,总站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用户满意率100%。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打在“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加强管理、提高素质、突出效益、力求新突破”上,凝练总结出“与时俱进、奉献运输”

的总站精神和“货票就是货币,管理就是效益”;“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制度最大”的管理理念,确定了全面构建“创新高效,文明和谐”的运输总站,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努力奋斗,取得明显效果。

第五篇:经济转型成果如何分享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是国情的呼唤、中央的部署、时代的使命。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远去,二次探底的警钟仍在敲响;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流失,传统的发展动力正在减弱;工资要集体协商,要尊严生活、体面劳动的呼声愈加清晰有力。在这三重倒逼之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退路,惟有转型。然而转向哪?怎么转?谁来转?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求解。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地。这里最早感受到转型的压力和阵痛,也最先开始转型的思考和探索。前不久,半月谈编辑部举办了“长三角发展转型论坛”,来自长三角的新华社资深记者和地方领导会聚一堂,大家共同就发展转型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碰撞。与会的记者长期深入一线采访,地方领导是转型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所见所闻,记录了转型中的探索与变革;他们的所思所想,求解着转型中的疑难和困惑。

长三角所取得的成绩,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光辉注脚。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同样是今日中国所承受转型压力的缩影。压力来自三个“倒逼”:

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倒逼。美国及欧洲经济正在经历着“再工业化”旅程,这无疑给中国制造平添了更大的压力,现实正逼迫我们再次寻觅自己的出路;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红利逐步流失的倒逼。我们在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等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正渐渐弱化,高端的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却还远远无法满足今天发展的需求;

社会公平诉求、民生权利保障的倒逼。新生代农民工大批涌入城市,他们正在崛起为中国新城市化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需求。

问题当然不会自己解决,我们如何破解困局,如何疏导、转化压力,使之成为下一步转型发展的动力?压力来源有三,我们也该针对压力来源直面问题,以之作为我们破解转型难题的导向。

产业转型,抓大扶小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曾说过:中小企业是万善之源。

根据他对东亚、欧洲、北美等地区一些国家的调查研究,凡是拥有中小企业数量比较多的地方,相对来说社会比较稳定,矛盾比较少,贫富差距也会比较小。

以往我们在谈转型升级的时候,往往会对大型企业投入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个常规的逻辑,大型企业体现着国家在这一个领域之内的竞争力。大型企业的转型固然是我们要着力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然而在“长三角发展转型论坛”上,却有不少与会者纷纷对中小企业在转型期的独特作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本次论坛上,新华社浙江分社常务副总编辑沈锡权就表示,转型不要走入误区,不要轻易对那些小企业、占GDP很小的部分加以否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只发展大企业。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所有垄断企业、大企业比较多的地方,并不是普遍的民众收入高的地方。

如果从民众得到更多社会财富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尊重那些中小企业。一个良性的社会要鼓励更多的民众去当法人,去成为财产的所有者。我们当然需要有大企业、有核心竞争力、有品牌的企业。但是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还有社会公平问题,还有贫富分化的问题,这些也是我们发展转型的核心问题。所以我说,发展转型更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潘英丽曾撰文表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内部消费市场的拓展;而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水平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从标准化产品转向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物品,转向对个性化和人性化要求极高的消费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生产体系从大规模、标准化、低水平的生产体系转向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大生产与小制作并存的复杂生产体系转换。在生产体系发展演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细胞,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内在趋势,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政治经济体制需要作出重大的变革。

此外,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顾晓敏也曾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受到了制约,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需要转型,需要以内需拉动中国的经济。而要实现从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要以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消费这驾马车,要使消费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基于人口统计趋势和收入水平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从标准化的物质产品转向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物品,转向对个性化和人性化要求极高的消费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生产体系从大规模、标准化、低水平的生产体系转向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大生产与小制作并存的复杂生产体系转换。在生产体系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小企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细胞,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统与新兴并举,发展与富民互动

在论坛上,浙江省嘉善县委书记张明超曾介绍到,以嘉善为例,目前正面临着如何处理“存量与增量”关系的问题。

他表示,二者都需要得到积极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强县的经济,那是需要高端的产业,需要高品位、高层次的企业;另一部分是富民的经济,尽管它的产业层次低一点,企业规模小一点,但当地民众的参与性好,对中产阶级的培育,对增收致富作用十分明显。

当然,富民的经济有它的底线,就是不污染环境,不带来安全隐患,不形成高能耗,只要这些底线守住了,就应该鼓励它发展。比如农业,它占GDP的比重最小,但含金量最高,它的收益百分之八九十是进入老百姓的腰包。这样的产业还要去提升它。 诚然,转型期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不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而盲目“冲”新兴产业,搞产业改革“运动”却往往得不偿失。而传统行业一直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引擎,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产业仍然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

传统行业中的很多类型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普通百姓的“参与度”,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利因素。嘉善县西塘镇就是一个民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好典型。

浙江省嘉善县委宣传部部长梁晓英在论坛上介绍到,西塘以“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而著称,是长江流域东部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古镇。2009年,西塘古镇共接待游客198万人次,旅游相关收入更是突破了2.5亿元大关。纷至沓来的游客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景区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居民们按照旅游区功能划分,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手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对外销售;另一方面,一些地段优越、环境幽雅的民居根据游客的需要开设了茶坊、酒肆等具有当地风情的休闲场所,而更多的居民则将自己的祖屋稍加整理,以民居客栈的形式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目前,西塘仍有7000多名原住居民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走进西塘,你可以看到他们像平常人家一样洗衣、做饭,所以西塘也叫“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种特色,与我们的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不无关系。

着力解决劳资矛盾,改善社会公平状况

近年来,对劳动报酬、劳动待遇的新诉求成为国内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是中国劳动者群体维护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这股趋势也将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劳资关系的走向。

在论坛上,新华社浙江分社政文采访室主任裘立华表示,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让更多人分享。我们看到,当前农民工待遇仍然偏低,他们的医疗、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他们的流动性很大,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工人,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所以,农民工的问题本身也成为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沈锡权也表示,最近,各地罢工事件不少,劳资矛盾突出,归根结底,是工人要争取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更好的劳动待遇,是要争取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权利,符合中央的一贯精

神。我认为,根据各国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办法,就是发挥工会的作用。如何真正从制度上、组织上保障,使工会的位置坐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来是劳资双方自己的事情,政府非要直接参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引火烧身。

在《工资条例》即将颁布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工会进行协调参与的工资协商正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工会将会进一步被推上了劳资关系的“前台”,怎样更好地代表劳动者?如何增强工人群体在劳资双方博弈中的能力?将成为工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去年年末的“用工荒”到今年南方一些企业的停工、罢工风波。中国制造的现实承载者——中国工人,特别是新一代中国工人阶层,他们对劳动报酬、劳动待遇、个人权利地位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等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他们父辈的全新要求。这是转型期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更是回答中国经济转型难题的必要条件。

转型时代,千头万绪。怎样在纷繁复杂的转型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我们唯有秉持心中的信念,那信念又是什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转型期价值取向。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张正宪指出:转型要有一个价值取向。他以印度为例谈到:印度目前也在讲自主创新,但印度的创新强调为穷人服务,他的手机,有十几欧元的,他的电冰箱,有50欧元的,他的汽车,有1500欧元的,这都是印度的发明。我们的创新,往往是为富人而创新,往往和高价、奢侈相联系,这是个何等美妙的错误啊!

我们的转型,要为谁而转?在今天,应该更多地强调民生进步,强调体面劳动,强调尊严生活,强调公平社会。我们的转型不能背离这个价值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

无论转型时期的前路有多少荆棘,多少岔路天险,为最广大的人民能够体面、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这份信念应该是始终引领我们的一面旗帜。因为这才是一切转型升级,一切改革探索的最终目的。我们说倒逼所引出的导向,也全部由这同一个目标所指引:为改善民生,为实现社会公平。这面奔跑的旗帜将在转型时代时刻指引我们,直到寻得那条发光的出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师德师风动员报告下一篇:教师师风师德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