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改造设计说明

2022-08-03

第一篇:外观改造设计说明

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说明书

天威路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规划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条件及1:500红线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

3、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规条例、设计规范。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规范》CJJ83-99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G 50016-2014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二.设计范围

现有二层教学楼外立面色彩改造与校园内景观,附属工程设计。

三.现状分析

1.现状概况

盘龙二小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西下关街至永华大街段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二块板,局部一块板。其余路段红线宽50米,最小建筑控制线宽6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

按照《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景观分区,天威路自西向东分别穿过城西传统工业园区、市中心综合景观区、古城历史景观协调区、古城历史景观区、城东教育居住景观区。

2.存在的问题

(1)教学楼外墙漆脱落严重,色彩与新建教学楼不统一。 (2)教学楼屋面漏水严重,屋面防水构造层失去作用。 (3)教学楼普通教室后,无储物柜影响学生使用。 (4)校园内宣传栏样式简单、普通,影响校园内整体环境。 (5)校园出入口没有特色,无景观形式体现入口重要地位。 (6)校园内运动场为水泥地面,且运动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师生使用。 (7)校园内缺少“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展示。 (8)校园内,地面铺装样式简单落后。

(9)校园内整体环境落后,无法给师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四.设计定位

以“拆”和“绿”为主,结合七一路、东风路、外环水系及府河景观廊的建设,把天威路打造成保定市第三条东西向景观大道。结合区位优势,集中打造展示城市建设成果的实体展廊。目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弘文: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 强品: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味

增绿:增加绿地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整街:梳理道路交通,整治街廓景观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 3.传承复合型建筑文化的原则 4.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

六.区段划分

根据道路各段所处区域和沿街风貌特点,天威路规划路段景观分为四段

1 区域:新城风貌景观区(防洪堤至建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建华大街至恒祥大街)、古城历史景观区(恒祥大街至长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长城大街至玉兰大街)。

七.规划内容

包括建筑立面和色彩整治、校内地面铺装,校园文化体现,绿化景观与运动设施完善。

(一)教学楼立面整治

建筑立面整治围绕统一街区风格、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展开,通过改造建筑的勒脚、入口、檐口,增加线脚,以及更换立面材质、古城区应用传统符号等措施,统一建筑立面风格,形成独具风貌特色又整体协调的街区。

(二)建筑色彩

根据沿街建筑所处区位、建筑性质和现状风貌特色,全路段规划建筑风貌分为3个区段:城西新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协调区

新城风貌景观区建筑色彩以白色、暖黄、砖红色等亮色为主色。 古城风貌景观区及协调区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色,白色、褐色、红色为辅助色。

(三)街道设施配置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设置配套齐全的街道设施,如候车亭、电话亭、垃圾箱、休息座椅等,以满足市民的使用要求。街俱的造型、色彩、元素符号等要与街道风貌协调一致,能够反映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沿路布置的街道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电话亭(非中心地段不建议设置)、候车亭、报刊亭(结合街头绿地布置)、花坛(结合街头绿地布置)、座椅(结合街头绿地布置)、雕塑和小品(结合街头绿地布置)以及公交站亭(采用 港湾式停车)等。

(五)广告牌匾整治 1.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

原则上禁止设置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纯商业建筑立面设计方案中含广告设置设计的,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后可按设计方案设置。

2.门牌店招

(1)原则上一店一牌、一单位一牌。写字楼性质的建筑物,实行一楼一牌,驻大楼的单位招牌,可统一在大楼入口处集中设置。一店两面临街的,允许在两面设置招牌。

(2)应采用制作平面造型、透空立体字或内光源灯箱形式在墙体镶嵌,不得破坏原建筑物立面造型,不得遮挡建筑物特色装饰细部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景观。仿古建筑可采用木质书法牌匾并加配灯光。

(3)同一建筑上的广告牌匾位置尺寸要整齐划一。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的牌匾,原则上要协调一致,力求统一框架,在框架内有所变化,使相邻牌匾的高度、形式、造型、规格、色彩等达到比例适当,和谐统一,相互协调。

3.各类底商建筑门牌店招设置技术标准

门牌店招设置在一层门窗上沿与二层窗台下沿之间,牌匾高度不超过1.1米。

九.整治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宣传

2.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3.加强各管理部门协调 4.保障施工质量

第二篇:怎样撰写外观设计简要说明

外观设计简要说明是对图片和照片进行的简要解释,是对图片或照片的一种补足。简要说明不得有商业性宣传用语,也不能用来说明产品的功能和用途。简要说明应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有简要说明:

(1)省略视图。外观设计产品左右、上下,前后对称时,可以省略一幅视图,但要说明。例如: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此外外观设计产品某一个不属于创作部位的方向,也可以省略视图,但要说明。例如:产品底部不属于创作部位,省略仰视图。

(2)突出主要创作部位。在外观设计较为复杂,对已有设计部分、创新部分不易被人注意的情况下,可以写明主要创作部位或设计要点。以加强专利批准以后的保护。例如台灯的外观设计.包括灯罩、灯座、灯架、灯头等几部分,如果创新只涉及灯罩部分,其他部分采用已有设计,应予以说明。

(3)补充图片或照片中难以清楚表达的内容。例如:产品外表或部分外表是用透明材料制成,图片和照片都难以清楚反映透明这一设计内容时,可以在图片或照片透明部位引出标记线,注上符号A、B等。并在简要说明中说明A、B等处为透明部位。

(4)图片或照片只表示产品局部时。较长的产品,如型材、 工字钢等,可画一段长度,在简要说明中说明产品全长及长宽比例。有些纺织物,例如:地毯上下左右都可略,只需画出局部花样和纹路,这样在简要说明中应说明地毯的长、宽尺寸。

(5)外观设计产品的效果与制造的特殊材料有关时,简要说明中应说明材料。

(6)对需要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除了提供彩色及黑白图片或照片各一套外,还应当在简要说明中说明。如:本产品要求保护色彩。

(7)新开发的产品,特别对在外观设计分类表中尚没有的,要在简要说明中写明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目的,以便明确保护类别和补充分类表。

第三篇:如何撰写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的简要说明

编者按: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后,涉及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等改动较大,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审查部门的审查工作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使专利代理人和申请人能够及时了解这些变化,本报特开设《典型案例》专栏,就专利申请中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说明,以期给专利申请人、代理人等提供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

简要说明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必须提交的申请文件。简要说明中至少应当包含外观设计产品名称、用途、设计要点以及指定用于公报出版的视图。

简要说明的撰写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即分段式逐条撰写和一段式撰写。无论采用哪种撰写方式,都要清楚地表达简要说明中必须包含的内容。

在撰写简要说明时,应当注意:外观设计产品名称要与请求书中的产品名称完全一致;用途应当简明扼要;设计要点是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要素或者要素的结合,或者部位;无论一件专利申请中包含几件设计,指定的视图仅限于一幅,且该视图用于公报出版。

以下针对简要说明中外观设计的用途和设计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具体说明应该。

一、外观设计用途

简要说明中的产品用途应当简明扼要,能准确确定产品类别。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写明产品用途。

(一) 用途明确的单一用途产品和多用途产品的外观设计 对于用途明确的产品,应当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直接写明产品的用途。例如茶具的用途是喝茶,电视机的用途是收看电视节目,灯具的用途是照明等。对于有多种用途的产品,应当逐一写明多个用途,以便确定外观设计产品的多个分类号。

案例1:【专利号】201030523705.4 【分类号】 10-02 【主要视图】

立体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手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显示时间及相关信息。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形状和图案的结合。4.指定图片:立体图。

案例2:【专利号】200930264263.3 【分类号】10-01;14-01 【主要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仰视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闹钟连收音机(冷蓝光投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无线电广播接收和计时显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本外观设计产品的整体造型。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产品设计要点的图片为俯视图。

(二)日常用品的外观设计

对于日常用品,例如服装类、家具类的产品,简要说明中对用途的描述能够表明产品所属类别即可。

案例3:【专利号】201030529014.5 【分类号】06-02 【主要视图】

立体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床(BT-1201)。2.本外观设计产品为家具类产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要点在于其整体造型。4.省略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5.本外观设计的立体图最能表明设计要点。

(二) 应用于某一领域或产品的外观设计 对于应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者产品的外观设计,可以写明领域或者产品,以便确定该外观设计的准确类别。

案例4:【专利号】201030211287.5

【分类号】15-01 【主要视图】

主视图

后视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机油滤清器座(134)。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发动机安装机油滤清器。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形状。4.本外观设计指定主视图作为最能表明该设计要点的图片。

(三) 专业领域的产品的外观设计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产品,或者是新开发的产品,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用途。

案例5:【专利号】201030216174.4 【分类号】15-09 【主要视图】

使用状态参考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节能端子机。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线束加工行业,是一种线束压接设备。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主视图。4.使用状态参考图最能表明本设计的要点。

(二)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是指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要素或者要素的结合,即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或者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或者部位,可以采用例如“设计要点在某视图”、“设计要点在产品的某一部位”或者“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某一要素或某几个要素的结合”等方式描述。简要说明不能描述外观设计的具体形状、图案或者色彩。一般来说,描述设计要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 要素法

用外观设计要素来描述设计要点,例如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或者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应当注意,如果设计要点中涉及了色彩要素,应当同时声明请求保护色彩。

对于平面产品,设计要点多集中在图案设计或者色彩与图案相结合的设计。描述设计要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写为“设计要点在于图案”或者“设计要点在于色彩与图案的结合”。

案例6:【专利号】201030169840.3 【主要视图】

主视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名称为布(67)。2.本外观设计产品用途:用于加工各类纺织品的布料。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表面图案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体现设计要点的视图为主视图。5.后视图无设计要点,故省略后视图。6.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

对于立体产品,也可以采用要素法描述设计要点。对于造型设计整体都有创新的立体产品,可以写为“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对创新点集中在图案或者图案与色彩的结合,或者形状与图案或者色彩相结合的立体产品,还可以写为“设计要点在于图案”或者“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等。

案例7:【专利号】201030185622.9 【主要视图】

立体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为花篮(玫瑰花)。2.本外观设计产品属于装饰品,为桌上小装饰品,是透明玻璃制品;设计要点是产品的形状、图案及其结合;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省略后视图、右视图。3.指定一幅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立体图。

(二) 视图法

描述设计要点所在的视图也是一种表达设计要点的方式。这种方式更适用于使用过程中通常只有一个面朝向消费者的立体产品。

案例8:【专利号】200930110916.2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名称为四门立柜(A233)。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为家具。3.最能表明该产品设计要点的图片为主视图。4.右视图与左视图对称,省略右视图。5.仰视图无设计要点,省略仰视图。

【主要视图】

立体图

(三) 部位法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可以用通俗易懂、没有歧义的语言来描述设计要点所在的部位。例如,可以描述设计要点在于冰箱的拉手,或者设计要点在于手机的按键,或者设计要点在于表盘的数字等。

案例9:【专利号】201030277399.0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名称为豆浆机(X6)。2.本外观设计产品用途:用于煮豆浆。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其机盖与手柄。4.仰视图为不常见视图,省略仰视图。5.本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中,以立体图作为出版专利公报使用。

【主要视图】

立体图

(四) 多种方法相结合

为了准确描述设计要点,也可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撰写。 案例10:【专利号】201030134232.9 【主要视图】

主视图

【简要说明】1.本外观设计产品名称为床(0396),为家居卧室用的床。2.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各视图中表明的形状与图案的结合,床的外形轮廓以及局部花样雕刻。3.最能体现设计要点的是主视图。4.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省略右视图;后视图、仰视图为消费者非常见面,省略后视图、仰视图。

(刘 悦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

第四篇:立面改造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二、设计依据

三、指导思想

四、总体特色

五、种植特色

六、具体景观分析

七、投资造价估算

目录

第一部分 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1、 区位

2、 基地现状

3、 设计范围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构架

1、 指导思想

2、 设计原则

3、 设计理念

四、设计布局

五、种植设计

1、 设计原则

2、 具体设计

3、 树种选择

六、照明设计

七、景观小品设计

八、无障碍设计

九、设施布置

第二部分 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一、 存在问题

二、 沿街建筑分类

三、 整治对策

1、 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2、 在建建筑的整治

3、 未建空地的整治

4、 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

第三部分

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 附图

1、 总平面彩图 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

2、 总平面图 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

3、 分析图 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

4、 道路断面 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

5、 沿街立面 1:200

6-9 节点详图 1:500

10-13 绿化详图 1:500

14 隔离带设计

第一部分

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

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

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B类:

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

地外观不整洁。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

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

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道路红线内:存在部

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南起疏港路火车站、北至江滨路火车站,总长4.12km,宽50m的

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m的用地。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15.5m之

间,还有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学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几处景观节点空间。

二、设计依据

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

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地形图、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构架

1、 指导思想

(1) 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

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 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3) 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牌、灯具、座椅、花坛、候车亭等)系统。

(4) 设计中力求体现温州现代城市特色及历史文脉。

2、 设计原则

(1) 整体性: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

一的基础上求变化。

(2) 舒适性: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整体上采用大色块的设计手法,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3) 适用性:为周边建筑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如商业建筑入口和交叉口处的广场及开放

场地;并结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如电话亭、卖亭、座凳等,使道路环境不仅可观且可使用。

(4) 空间感:根据现有的基地形态,以“收放结合”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包括绿化、雕塑、水体、灯具等),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感。

(5) 视觉化:充分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类元素,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

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强化车行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

3、 设计理念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

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四、设计布局

本方案的设计布局可以归纳为:一轴、三心、五段。

一轴:及贯穿全体的景观轴。以本轴串联各节点及其它景观,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风格上的统

一。

三心:指三处主要节点,分别位于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及黎明路三个交叉点。市府路节点主要体现对景效果,由于本节点同时是温州市另一重点路段——市府路景观轴线的尽端

所在,故设置视野相对开阔的休闲广场,同时提供两条道路的景观节点和活动空间。第二部分

车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

一、存在问题

车站大道做为温州市的一条迎宾大道,南起疏港公路,北接江滨路,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同

时,车站大道是外地客人来温参观的必经之路,是展现温州城市面貌的主要窗口。目前车站大道沿

街立面现状存在的环境景观问题,简单归结有以下四点:

1、沿街建筑形式与色彩杂乱无章,没有个性特色。城市街道与建筑不协调,没有给人以和谐

明朗形象;

2、道路两侧的施工工地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墙上广告随意乱贴;

3、街道的环境设施、小品、候车廊和绿化配置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道路上空

各种线缆横七竖八,各种招牌、广告牌、霓虹灯也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给人杂乱的感觉;

4、建筑立面上的防盗窗,外挂式的空调机严重破坏街道景观的整体效果。

二、沿街建筑分类

根据沿街建筑用地功能与使用情况分为四大类:

1、已建成建筑;

2、在建建筑;

3、未建的空地;

4、需改建的旧房。

三、整治对策

根据凯文•林奇(Kevinlynch)首先提出的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合性、接

近性、管理性”五种性能,结合车站大道的自身特点,在车站大道的立面整治规划设计中,我们提

出以下整治措施: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1)、文化、标志性建筑:

一、墙面清洗。

二、墙体屋面上不准设广告牌店招,设彩色泛光灯,珠灯等烘托轮廓线,特例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后

只能设在三层以下适当的位置。

三、防盗窗、室外机全部拆除,建议设中央空调。

(2)、办公楼:

一、墙面清洗。

二、灯光突出轮廓线。

三、墙体上不准设单位名称标志,单体名称应集中设置在主楼入口处。

四、大楼名称(唯一)经主管部门同意设在适当位置。

五、防盗窗、室外机只能设在背面,建议设集中空调。

(3)、商住楼:

一、墙面清洗

二、原则上灯光只能设在一层、二层商业建筑部分,住宅楼原则不设灯光,保证住宅私密性和舒适

感。商业性质的裙房可设霓虹灯。

三、店招设在裙房以下,经专业设计、并经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设置。

四、室外机设建筑背立面,公共部分建议设中央空调。

五、住宅空调室外机宜设在沿街视线外的侧立面,或背立面,正立面不准设置,空调室外机位置选

定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2、正在建建筑的整治

(1)工地沿街侧设防护棚进行封闭施工,棚外可设公益性广告。

(2)施工围墙可以作一些处理,比如设置一些爬藤植物、公益广告、艺术墙、陈列廊等。

3、未建的空地的整治:

红线外30米内设置绿化或广场,以花坛、草皮、铺砖点缀,设置乔木或巨型灯箱广告。

4、需改建旧宅地块整治:

红线外8-10米内设置绿化或小品,设围墙或绿篱改善立面景观。

第三部分

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近几年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车站大道作为我市新建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南抵温州火车站北达江滨路,是一条重要的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景观大道,随着

道路 的建成,两旁的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 90年至今建成的项目就有温州科技文化中心等2

5个,己批在建或未建的项目有12个,但目前道路两侧尚有部分旧房尚未改建,以及一些广告无序摆

放,商铺占经营,违章棚屋的搭建施工场地脏乱都严重影响了该路的景观。加强道路景观整

治己成

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由于该路绿化规划及夜景灯光规划己专题委托设计,该两部分内容不再列入本次整治范围。

一、现状

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

A类:新建地块: 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

B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己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在建地块部分基地 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

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一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 好,但外表陈;日,部分建

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

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

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

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

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

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被临时绿化占

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二、整治措施:

1、对道路两侧地块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A类:基本维持现状,对建筑沿街立面广告。灯箱、空调机位进行统一规划。

B类:规定设围墙,沿街施工围墙一律退红线0.5米,各道路交叉口根据不同情况再后退,

统一围墙形式,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得占道。

C类:重点整治建筑外立面,根据各基地

可以照着这个写啊我是去搜的一个样本啊

第五篇: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富阳城区北入口,在入城口城标大转盘的东南侧。地块北临大桥路,南至光明路,东临北渠,西为迎宾路。总用地66038㎡,为城市综合用地。

二、设计依据

1、某规划设计所勘测红线图电子版。

2、建设单位关于富阳市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策划及设计委托任务书。

3、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电力城)方案专家意见汇合(2004年4月2日)。

4、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情况汇报会纪要( 2005年4月22日)(附件一)。

5、省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

三、规划设计理念

地块位于迎宾路东侧,作为迎宾路改造工程的首个项目,我们根据省规院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的分析,“迎宾路段处于富阳城区与受降之间,能为郊区化提供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合适区域”。经过对地块进行了仔细地现场踏勘、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和系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布局地块内商务功能、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来完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关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规划目的

区域整合,功能提升,交通改善,景观改造。

五、现状分析

目前地块上主要有富阳供电局及其他单位企业厂房建筑、零星住宅、堆场等,布局凌乱,建筑陈旧,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专门成立迎宾路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实施。

从城市总体布局看,该地块位于将要改造的迎宾路的南端,富阳城区北部,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迎宾路改造的重点区域,该地块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富阳城区北扩,扩大城市建设空间。从交通区位看,该地块位于富阳北部的入城口,交通区位较好,是杭州进入富阳城区的大门。从自然景观看,东有舒姑坪和北渠,西为城市发展区的,是具有人工与自然过渡之利的场所。

六、功能定位

根据富阳市迎宾路地段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地块内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其余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进行改造,将室外变改为室内变。

本地块为居住商业、办公综合用地。第一轮方案汇报会,市领导小组明确了本地块内居住、商业步行区、办公三大功能,基本同意规划方案的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开发强度,强调合理的交通分流,以及规划必须满足的城市功能等要求,会议基本确定规划容积率控制在3.0以内,建筑密度不大于35%,最小绿化率不小于30%。

七、总平面布局

本地块分居住区、商业步行街区、行政办公区三大功能,根据周边情况和迎宾路现状,结合详规要求,将居住区布置在地块东西沿北渠一侧,商业步行街沿迎宾路展开,办公楼布置在地块西南角,与经改造原电力局大楼形成办公区域。

商业主入口设在迎宾路,住宅区在光明路设主入口,北面大桥路设次入口,办公由迎宾路的光明路口进入。

根据规划要求,东侧住宅退界15米以上,西侧商业建筑退迎宾路道路红线16米以上,考虑到光明路的交通流量,适当加大光明路的退界距离,预留地上停车泊位,北面要按要求退界。

八、空间组织

1、居住区

住宅在地块东侧沿北渠展开,拉大的间距和架空的底层,使得北渠的沿河景观为小区所共享,住宅两两组成形成院落,且绿化院落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结合院落,底层住宅架空空间布置,和住宅入口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人的活动方式,形成人们邻里交往的空间。

2、商业与办公空间

现代商业模式的一个基本观念,是改交易式消费为体验式消费,商业采用步行街的形式,在南北入口各设置了两个入口广场,南入口广场与办公区域结合,成为主广场。在广场利用水体绿化面积将人流引向商业内街,人们在里面体验交流的空间序列,多样丰富。空间环境有交通、互动,进而引导、激发、感染人们的体验,利用商业步行街,商业广场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和立体购物消费空间,提升二层以上商场的商业价值。

3、地下空间的利用

商业内街的下沉广场使得商业得到延伸,下沉广场的正面,安宁静溢的水幕、石材质感和透明的玻璃沟通了地下和地上空间,丰富广场的室外空间,并获得良好的景观和采光通风。

九、交通组织

为了减轻地块改造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建筑单位特请专业单位对地块周边道路现状车流进行分析,结论是按照当前的车流量与规划设计的泊车位未达到饱和,对未来的城市道路不会造成过度的压力

(见附件二)。

地下一至二层的停车很好的解决了住宅、商业、办公的停车问题。

根据控制性详规的要求,随着杭干高速公路建设的逐步完成,富阳大量的过境交通将超过杭干高速公路分流,原320国道迎宾路段的服务对象将大量减少,因此区块的改造,迎宾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设计中我们尽是减少商业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人流、车流的冲突,将住宅出入口安排在光明路上,由大桥路出入,北入口为大桥路,在住宅区中形成南北贯通的小区道路,主要供人流和消防使用。车辆在入口从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避免对人们活动的干扰。

商业机动车设在地块北面,由迎宾路进入地下车库;办公入口在地块南侧,由迎宾路光明路口进入地下车库。

十、生态、绿化与节能

1、生态与绿化是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利用绿化环境、喷泉水池、广场铺地、灯泡、标识、座椅、小品、广告布置等,满足人们集合表演、交友、聊天、娱乐、休息活动等不同要求。

2、地面停车结合草坪砖及树池,减少废气污染。

3、住宅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建筑西墙采用百叶,以节省能源。

十一、建筑设计

1、居住建筑

住宅“以人为本”,合理分布居住空间,强化使用功能。通过扩大阳台、增加观景平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使得户户有景,提高生活品质。建筑造型考虑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与手法,铸就大气雅致的居住环境。

2、商业步行街

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供完善的居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营造与景观空间紧密结合的休闲商业场所。

通过休闲商业步行街的设置,形成有品质的休闲商业场所,结合整体商业业态搭配构想,考虑购物、餐馆、娱乐等多种业态不同需求。

平面布局考虑业态创新所需要的弹性空间,采用小铺面和大空间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层管理,底层的沿街零售,二楼借助楼梯和电梯可达环形零售街,三楼以上安排餐馆、酒店及休闲娱乐功能,自动扶梯电梯楼梯设置于每个入口和交叉口,实现人们轻松穿越于各楼层之间的便利。

满足城市的购物需要外,考虑城市建设的景观要求,强调沿迎宾路立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加强商业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构筑更有活力、更有效的城市空间。

3、办公建筑

办公楼主要用途为电力局办公,设计从功能考虑满足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 立面造型简洁、大气,材料选用金属和玻璃,材料及细部处理很好的体现时代风貌,体现向上的气势。

十二、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6038㎡

建筑占地面积(办公+商业):19349㎡

地上总建筑面积:198489㎡

其中住宅:115225㎡

会所及物管:3312㎡

商业:33187㎡

单身公寓:18592㎡

办公:28173㎡

地下总建筑面积:53625㎡

其中商业:2735㎡

车库及设备用房:50890 ㎡

建筑密度:29.3%

容积率:3.0

架空层面积:3740㎡

绿地率:30.7%

机动车停车位:1073辆

其中地上停车位:87辆

地下停车位:986辆

建筑层数:住宅:15层跃-24层跃

办公:26层商业:2-5层单身公寓:24层跃 住宅总户数:708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和古诗词的故事下一篇:芜湖市最好的初中

热门文章

外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