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

2023-02-26

第一篇: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掌握金字塔结构的定义及作用;

● 了解金字塔结构的原则;

● 理解金字塔结构的重要意义;

● 学会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一、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定义

金字塔结构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总结性观点后具体数据,先论点后论据,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这十句是金字塔结构重点突出、投其所好、逻辑清晰的基本原则。

2.金字塔结构的作用

一般来说,金字塔结构的作用主要包括:

帮助投其所好

人们都期望投其所好、取悦他人,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因此,要以受众为中心,把握受众的需求点、利益点、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受众愿意听、愿意看,才能听得进去、看得进去,受众有绝对的决策权。要想让听众听、读者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受众愿意听、愿意看。听众是主角,说者是配角;读者是决策者,作者是服务者。

不同的工具适用不同的场合,没有万能的工具,但唯一不变的理念是,无论推广何种产品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只有迎合受众才能打动受众,只有迎合领导才能打动客户。

达到沟通目的

学习金字塔原理,还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使人们的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很多沟通都是为了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让别人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要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必须以沟通的前三个目的为基础,即:第一,对方愿意听、有兴趣;第二,对方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第三,对方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要点提示

沟通的四个目的:

① 使受众愿意听、有兴趣;

② 使受众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

③ 使受众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④ 让受众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

掌握结构化系统思维

学习金字塔原理,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掌握结构化系统思维,不仅对目前有好处,对未来的职业晋升也有好处,因为凡是得到提拔的人一定是条理、逻辑清晰的人,尤其是在政府、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中。

3.金字塔结构的三项实用技能

金字塔结构的三项实用技能包括:

先做人后做事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感性切入,理性回归;清晰思考,有效表达;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要是表达,受众都会有几个疑问:第一,想说什么,即观点、主张、信息;第二,想怎么说,即逻辑思路和结构;如果是向领导汇报,领导还有第三个疑问,即你的目的;如果是向客户讲话,客户会有第四个疑问,即好处是什么。因此,每次表达前都要想好观点主张、逻辑思路结构、目的以及好处四个问题的答案。

要话先说

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是要事先做,讲话也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话要先说。

提供解决方案

大多数领导最喜欢做选择题和判断题,最讨厌的是问答题,也就是要让员工为老板打工,而不要老板为员工打工。员工可以向领导汇报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困惑,其前提是必须提供三个解决方案,并按照自己的判断排出优先顺序。

4.金字塔的基本结构

金字塔思维保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先说中心思想,再说二级思想、三级思想、四级思想,逐层向下展开,最重要的内容先说。

任何一篇文章或者一次讲话,都是单一思想统领的金字塔结构,中心思想应当说听众想听的话,而不是讲话者想说什么听众就要听什么。

5.以受众为中心

一般来说,听众可以分为领导和专家两类。

领导

研究领导时,要研究超过50%的领导怎么想,研究大概率事件,研究群体、共性。通常领导都愿意这样听:先重要后其次,先全局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论点后论据,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专家

对于专家而言,其听的顺序除了第一条外,其他五方面都与领导完全相反。专家最讨厌听结论,并会质疑对方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专家包括研究人员、科学家、医生、律师、技术人员和专家型领导。

无法判断听众时的切入点

人们要对两类人分别说不同的话,当无法判断听众类型时,有三种切入点可供选择: 第一,我的主观结论;

第二,罗列详实的数据;

第三,精炼筛选支撑自己主张的主要数据。

一般而言,第三种切入点风险较小,因此当无法判断听众类型时,要用支撑自己观点的主要数据。

【案例】

高速路听证会

广东省高速路隧道桥梁公司每次修高速路都要开听证会,参加论证会的主要有三种人:政府、投资方和技术专家。这里最大的决策者是政府。政府最关心社会效益、政绩、占地最少、社会稳定等;投资方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技术专家最关心的是质量和安全,他们也希望被尊重、受重视。

由此,听证会开场时可以这样说:“各位领导,下面我将从以下三部分来做我的论证报告:第一,社会效益;第二,经济效益;第三,质量和安全。”

在商务文书写作中,要迎合最有影响力的人、最重要的人。

受众前期调查

有时受众有很多种人,讲话时难以判断,就可以做一个前期调查。

如果没时间做前期调查,有两个建议:

第一,迎合超过50%的人,迎合多数人的关注点、利益点、需求点和价值点;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总之,以受众为中心是上上策,以自我为中心是下下策,听众有绝对的决定权,因此唯一不变的理念就是以受众为中心。

第二篇:《金字塔原理— 思考、解决问题和写作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 思考、解决问题和写作的逻辑

专业: 综合素质系列

金字塔原理-学习逻辑思维的基础理论

面对工作复杂问题,如何运用逻辑体系进行解决?

如何利用逻辑体系进行书写和表达

课程目的:

清晰金字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具体工作应用;

能够运用系统思维图谱结合金字塔理论解决复杂性工作问题;

能够掌握如何在解决问题针对不同人群搭建不同结构的金字塔结构影响对方; 掌握软件进行金字塔结构操作;

课程特点:

应用企业实际问题现场探讨

传授技能也渗透一种解决问题的正向态度

所举案例大多来自企业实际案例

工具和软件传授,技能可以在组织落地

篇章 主要内容 备注 主讲老师:郝泽霖

一 课程导入

0.5H 1. 你在工作遇到这样的情况吗(视频资料)

2.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2.金字塔原理中的序言和纵向和横向关系

3.金字塔原理在工作中的应用(思考,解决问题,呈现)-提升逻辑思维

4.金字塔所体现的逻辑体系

二 思考的金字塔

1.5H 1. 金子塔序言要素SCQ

2. 纵向关系:主张和依据

3. 纵向关系要素和实际案例分享

4. 横向关系:演绎和归纳

5. 演绎要素和实际案例分享

6. 归纳3要素:时间,结构和程度

问题解决金子塔

5.5H 塔尖-发现和界定问题

1.问题解决金字塔(why-what-how)

塔尖-why

塔身-what

塔基-how

2.Why-如何在工作中提出一个好问题

3.如何具体描述问题(背景-偏差-期望)

4.实战练习-各个小组分别定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点评-结合金字塔why的原则点评问题描述定义

塔身-产生解决方案并选择方案

1. 复杂问题的金字塔具体思维图谱

2.解决问题四大逻辑树和金字塔对应关系 集体思考墙播放应用视频

备注:四大逻辑树

塔尖议题树-why

塔身假设树和是否树-what

塔基项目树-how

3.如何运用演绎和推理搭建假设树

4..实战练习:运用议题树和假设树解决各小组上节提出的问题

5.点评:现场各组作业从逻辑角度进行点评

6. 决策工具(是否树和决策表)

塔基-产生具体的计划

7.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分解行动方案(how)

8.项目管理模板思路

9.具体工具:行动方案分解方法

四 演示的金字塔

2.5H 1. 如何运用金字塔进行项目汇报整体思路

2. 如何引发听众的兴趣:案例和说明

3. 如何搭建演示的逻辑和要点

4. 案例分享:汇报PPT

五 运用软件绘制金字塔结构

2H 1.软件安装说明和软件现场安装

2.结合前面知识点如何利用软件制作金字塔

3.练习:每个人现场制作金字塔软件作品 需要学员带电脑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第三篇:《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读后感

最近刚读完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我在读书过程中,我对这本书中的大概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主要有4大内容: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一、表达的逻辑:建立金字塔的目的在于建立层次分明的思路,为清晰的表达做依据。金字塔原理的4条准则来为金字塔的构建作指导,即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包含各种思想,在纵向方向,即层级深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问答式对话来进行深入。在横向方向上,即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方式来回答上层的疑问。在表达或是写作开始时,要通过序言的形式,用背景故事来唤醒听众或是读者最初的疑问,形成冲突,通过这个冲突层层深入来展开观点或文章。金字塔构建的方法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即已经明确了要表达的观点,然后通过设想读者的疑问,构想问题答案并证实答案来将观点不断深入展开。自下而上法是存在几个想要表达的观点,通过找出这些观点中的联系得出结论,倒推出序言中的背景和冲突。

金字塔的构建离不开序言。序言旨在说明背景,形成冲突,让读者产生疑问,通过文章的展开给出答案。演绎推理和归类推理是金字塔构建过程中要运用的两种推理形式。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的推理过程,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概括整个推理过程。归类推理在于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或相关行动归类分组。

二、思考的逻辑

要在金字塔的构建过程中应用逻辑的顺序,通过逻辑顺序来确保不遗漏重要思想。逻辑顺序呈现了不同的分组基础,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三种。检查逻辑顺序时可通过简化句子,只保留主谓宾,再将句子进行归类排序发现其中的逻辑顺序。

每组中的思想除了要按逻辑顺序组织之外,上层的思想必须是对下层思想的概括。在概括时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概括的句子要能准确提炼下面信息要表达的内容。在概括思想时存在两类思想,即行动性思想和描述性思想。行动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会产生直接结果,因此可通过发掘每一个行动的本质,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来概括归类。描述性思想归类时要抓住描述句子的特点,即是否有相同的主语、谓语或同一类判断来归类。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的纵向深入是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所以在写作和表达观点时离不开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在界定问题时,要展开问题的各要素,包括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现状R

1、目标R

2、答案、疑问。随后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从左往右再往下。界定了问题之后,要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使用诊断框架呈现问题的详细结构,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再收集信息,论证或排除原因。

四、演示的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结构时可利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数字编号和下划线的方法,突出文章整理结构。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时,要注意制作图表,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简明扼要。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时,要在脑中画图像或画思维导图,然后回忆时将图像复制成文字表现出来。

以上是《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的目的在于梳理文章、牢记核心、理解知识整体的结构和关系。书中近300页的内容虽然通过上述概括提供了骨架,掌握了核心的方法,但书中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细细体会。知识虽已梳理,应用才是关键,也希望我自己可以在学以致用上做好一些。

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读一本书而已,而是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掌握,并运用到更多的思维领域和活动之中。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

第四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第四编 演示的逻辑

案例1:

总结各部分内容

得出完整结论

说明下一步行动:

Ppt制作原则:

案例1

案例2

第五篇:《金字塔原理》第四章 演示的逻辑--读后感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读后感

随着演示技术的进展,书面报告以外各种形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起来。作者认为,将金字塔的结构和表现形式融合起来的演示方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目标人数:信息短人数少,可能会采用书面备忘录或报告的形式;信息短人数多,可能会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视觉资料文件”的形式;如果信息长且人数多,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会更好。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确保在视觉上能加强组成金字塔的思想之间的逻辑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要使观众先了解逻辑关系,再理解它的内容。在本篇中,作者详细讲解了这种演示技巧,这将为我们信通员工平时的写作带来实际性指导,提升我们写作水平,尤其是制作PPT的水平,使我们的思想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十章 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作者在第一章中讲过: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包括序言、主要论点和关键句论点)。这就需要写作者从页面上将金字塔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五种:多级标题法、下划线法、小数编号法、首行缩进法以及项目符合法。无论采取哪种格式,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所有不同类型的支持性观点,因此该五种形式不分优劣。但需要注意,可以使用下划线等方式来突出结构,同时进行观点转换的时候还要注意添加过渡段,以避免过于突兀的问题。

使用多级标题形式时,一般方法是:核心问题用章标题表示,大字居中对齐形式;主要观点用每节标题表示,左对齐形式;次要观点用小节标题表示;次次要观点可以使用段落编号。但在使用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要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同一层次的思想观点采用同一视觉形式,标题用词应该反映主题思想的精髓,并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另外,不要紧接着文章标题写章节标题,要在中间加入解释说明主要论点的过渡段。最后,作者强调:不要滥用标题,这是所有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保留必要的部分,这样文章才能结构清晰,言简意赅。

下划线法是指用下划线标出关键句层次下的所有支持性论点,基本目的是为了阅读方便和提高阅读速度。下划线法有很多表现形式,现在人们为了美观将主要论点用粗体字表示,而把低层次的支持性论点用下划线表示。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对写作者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必须要严格运用问/答逻辑,即下一层次的各个论点必须而且只需直接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语言要简练。二是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三是必须坚决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演绎推理的论点在四个以下,归纳推理的论点则不能超过五个。

小数编号法被很多公司和政府机构使用,它的优点在于,任何一个话题或建议都能方便准确地查找到。但缺点在于,频繁的使用索引编号容易分散读者对文章整体或整节内容的关注,而且如果修改文章则版式容易混乱。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小数编号法最好和多级标题法配合使用。

首行缩进法适用于较短的不适合用标题或编号来突出思想层次的文章。但我们使用首行缩进方法划分思想观点时,还需要注意要用相同的语法形式表达观点。这样做不仅能让我们的思想观点易于理解,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检查所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晰。

项目符号法是首行缩进法的变型,适用于写项目进度小结。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都是旨在能够从视觉上辅助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但如何将论点之间衔接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组和组之间的过渡不能简单使用“前面说了„„,后面我们说„„”这样的句子,而应该将思想和内容提炼成一个承前启后的句子,每章或每节开始时,都应该用这样的过渡段来铺垫。

一般情况下,按照金字塔原理写作序言和构思文章正文时,没有必要再写结论性的文字,但很多时候,人们已经形成了要在文章结尾写结论的心理。在如何写结论这点上,亚里士多

德认为:不但要向读者总结你所说的内容,而且要让读者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但作者却认为是否在一篇商业文章的结尾产生“恰到好处的情感”值得商榷,他认为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有一种采取行动的需求和愿望,因此需要给读者一些提示,提示在读完文章获得新知识之后要思考些什么或能够做到些什么。我们在写作结论时,不用重复前文说过的细节内容,而是要能够让读者感到行动的必要性或者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希望读者采取行动时,要加上下一步措施的段落,说明应该采取的步骤。

第十一章 在屏幕上显示金字塔

一般情况下,没有演示技巧的PPT演示只能被幻灯片制作大师基恩·泽拉兹尼成为“视觉朗诵”而不是视觉演示,这种“视觉朗诵”无法调动听众的积极性,演示效果较差。作者在本章中介绍了制作文本和图标幻灯片的原则,并说明如何在演示幻灯片时将金字塔结构转换成故事梗概。

但首先需要我们掌握的最基本事项是以下三点:文本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叙述时应尽量简洁;演示应使用各种图表作配合;演示反映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是:演示文稿包括两类幻灯片——文本和图表(图、表或示意图)——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文本占10%。其中文本幻灯片是为了说明演示的结构,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比如结论、建议或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等;图表幻灯片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关系。

制作文本幻灯片时,要使得自己讲给听众的内容和展现在屏幕上的内容有明显的区别。幻灯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演示更加生动。在制作文本幻灯片时,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着重考虑:

(1)知道要说什么

好的幻灯片应该是尽可能的直接简单地传递信息,讲义应该与幻灯片有较大差别,讲义的内容比较详细,而文本幻灯片最好只用于强调金字塔中德主要论点。

(2)知道要演什么

幻灯片的内容应该遵从七大指导原则。一是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二是论点应使用陈述性语言,而不是标题性语言;三是文本应尽量简短,如果一张幻灯片无法说明一个思想观点,可以使用更多的幻灯片;四是使用简单的单词和数字,长串单词、复杂的词组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五是字号应该足够大,用最远一位观众到屏幕的距离除以32,得到的就是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字号;六是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注意布局、字号的选择和颜色的应用;七是使用“搭积木”的方法提高趣味性,其中一种方法是让幻灯片的不同组成部分逐一显示,这样可以边演示边解释,整张幻灯片不至于显得主次不分。

图表幻灯片是视觉效果的一部分,可以用来传达数字和文字难以说明的复杂关系。图标幻灯片的制作应该简单易懂,要将注意力引在讨论内容而不是说明图表上,这种幻灯片通常用饼图、条形图、柱状图、曲线图或散点图来表示某一结构或流程的组成部分,或形象地显示数据。图表一般需要回答五类问题:有哪些组成部分,有何变化/如何变化,数量如何(与总数比较?相互之间比较?随时间变化?),各项如何分布,各项之间的相关性。制作图表幻灯片的诀窍是:确定你想用图表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形式。

以上我们介绍了文本的图表幻灯片的要求,现在总结一下整个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1、序言尽量写的详细,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按照你想要的顺序写下来;

2、采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写作每张空白幻灯片的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序言论点、关键句论点和关键句下一层论点;

3、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视觉方法;

4、准备好讲稿;

5、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6、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作者在本书开篇即讲到:做到文理清晰需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决定要说明的思想或要证明的论点,然后付诸文字。构建金字塔结构,并重新检查各个分组的思想观点之后,我们就确切知道了自己想要说明的思想或论点以及说明思想论点的顺序于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把他们付诸于文字。

但如果局部的文字晦涩难懂也不能称为好的文章。图形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臆造图像,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头脑中有了清晰的图像后,就能立刻把它转换成清楚的句子,读者也能马上理解和吸收,并在记忆中以图像的形式储存知识。以图像形式储存知识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是一个逐字逐句进行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头脑只能容纳有限的词汇。通过从文字中恢复图像的方法,读者不仅能大量地传递知识,使头脑能更加有效地处理,而且能以清晰的图像进行传递,便于回忆。因此,臆造图像的方法,能对文章的改写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要加强对这种方法的学习,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做。其中关于思考的逻辑部分,它用生活中的常识来举例,亲切而生动。书中介绍的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不论是哪种逻辑,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掌握作者介绍的这些方法将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更是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下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信通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