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2022-09-11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构成, 体育教学管理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渠道。高校体育学院承担了全校学生的公共体育课任务, 课时量大、任务重, 怎样保证合理的公共体育课不仅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 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问题

(一) 缺乏认识

许多人对公共体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公共体育存不存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学生对公共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也不强, 再加上学校也没有相关规定, 逐渐使高校形成了一种忽视公共体育的氛围。同样, 家长也是这样的观点, 认为公共体育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课时,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不是很大。正是因为这种观念, 使学生们很难接触到正规的公共体育课程, 由此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 使整个高校体育教学进入到尴尬之境。

(二) 教学单一化

在现实中, 许多高校仅仅只是单纯地认为提升素质教育, 就是增加学习科目, 就是拓展之前单一的教学内容。在短短时间里, 体育教学发生了较大改变, 由单一化逐渐变得丰富化。但要想学好这些项目, 就要保证充分的运动时间, 可在课时设计方面却没有任何改变, 学时安排平均到每类运动上, 时间少之又少。由于得不到时间保障, 学生很难学到技术要领, 逐渐就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 仍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 这个过程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由此导致学生的体育素质的逐渐下降。

(三) 重技术, 轻锻炼

公共体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但现实中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此。许多人认为学生学习公共体育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程任务, 拿到学分就足矣, 学生也经常是敷衍了事, 最终没有通过公共体育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反而将其当做了心理负担。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过多强调表面评测, 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未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先天差异。所以, 在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四)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专业培养的发展, 其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然而, 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 课程依旧按照传统设置, 未能融入进学生的社会拓展能力, 无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这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效率难以提升。

(五) 教学投入欠佳

许多高校对公共体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并且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增大, 导致高校财政开始紧张, 所以对公共体育方面的预算是非常少的, 投入欠佳。公共体育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有着本质区别, 它强调实践与操作, 因而硬件要求非常高, 但资金不足导致了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投入上的不足, 硬件跟不上, 教学质量由此削弱。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 改革教学理念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久, 但效果不佳, 公共体育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施行措施的前提。教学重点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意愿, 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创造性教学。体育教师在课时内应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

(二) 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应该使公共体育充满趣味和娱乐,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产生学习动力。开展难度小、能沿用一生的适合成年人的实用性体育运动, 让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可以凭借兴趣发挥一技之长, 成就终身体育, 使转型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建设顺应时代发展。

(三) 精简教学内容

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不会参与在校学习的体育运动, 其参与的多为大众体育项目。高校可教授效果好并且被普遍接受的运动, 这样教学时间就相对延长, 保证了教学质量。唯此, 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疲惫, 又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

(四) 改变教学模式

现如今,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兴趣爱好, 量身制定课程, 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五) 调整教学比例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一定要有一个准确定位, 多角度培养体育人才。体育锻炼的准确应用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教学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公共体育教学并不是都是实践课, 一定的理论课也是极为必要的, 这在考验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论课分析公共体育的运动技巧与运动原理, 实践课强调示范、练习与纠正。与竞技体育不同的是, 公共体育教学重视学以致用与身心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行, 改革教学理念, 完善评价机制、精简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比例, 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这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摘要: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限制较多, 不具个性化, 学生的潜能无法得以真正发挥, 致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了优势。若要想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采用公共教学模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孙汉超,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2] 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3] 赵顺来.试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4] 陈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体育师友, 2005 (05) .

[5] 张月会.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3) .

[6] 陈波, 于楼成, 郭伟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05) .

[7] 于奎龙, 吴长稳.“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3) .

[8] 杨剑, 周亚芹.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下一篇:拥有积极愉快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