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积极愉快的师生关系

2022-09-11

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中,很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处于矛盾紧张、不冷不热、老师管不了学生、过于冷淡、学生对老师战战兢兢……这样一些关系中。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但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也对老师的心理和教学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人如果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中学习、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大大提升。

1 要想拥有积极愉快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以下几点

1.1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显现出历史的局限性和可变革性。

(1) 首先,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确立了一方必须被无条件尊重,另一方处于必须服从的遵从地位。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只能想到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被抑制,结果是老师的差错往往只能由老师来纠正,如是学生做就是对老师不尊重。

(2) 再次,忽略了学生的权利。我们往往只想到要学生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很少想到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有其独立思维和尊严的人。我们往往只想到为学生好,很少想到我们的行为会不会伤害到孩子。

1.2 教师也会犯错误

教育史里,人们很长时间都根深蒂固地认为教书是神圣的职业,人民教师是光荣不可亵渎的,教师是全知全能的代表。无形中长期给了担当教师职业的人巨大的“零错误”和无法承认错误的压力。为什么要把老师推上神台呢?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老师有限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怎能完美?全知全能的是神,不能平等地与学生教和学互动。一个有限的人,学生才能平等地与之交换意见,甚至争论问题,促使其成长和发展。

1.3 学生也有自己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哪怕他是才出生的婴儿。我们所教的任何一名学生都是如此。学生有发问和了解事理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有发展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权利……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喜好和其他外在原因剥夺和削减学生的权利。

2 从思想上认识到这几点后,在做法上就可以进行改变

2.1 把学生真正看做教育主体

以前很长时间,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素质教育“提出来很多年,全国范围也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教育革新,都说“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来……”。但在很多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中还是体现出有很多教师自身想法和做法的痕迹。很大部分只是乘着革新的浪来扬自己的帆——在中国的教育领域里,可以看到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对应试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提出新的理论理念,但同时又很出色地执行了应试教育的各项政策。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把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即使加上比如启疑置疑之类的手法,也只能是教者在过程中自己主观的疑,不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疑。

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体的一个表现就是其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的现在,仍然有不计其数的“应试教育”政策和制度,使学生仍在里面溺水。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是要整个教育思想体制和教育大环境共同努力和改革的结果。

2.2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权利,其次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义务。而且贵在要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等同的。拥有的权利越大承担的义务越大。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独立的人。人没有坚强的独立性,就会时时处处依赖别人。那些还要老师管生活起居的大学生,没有坚强的独立性,怎么可能有打破常规的百折不挠的毅力!

2.3 互尊互爱,做学生的朋友。

传统意义上的尊师爱生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必须要演变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那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爱护。而朋友,正是这种理想的最好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不象上下级或父子有“长幼有序”,一方必须听从一方的不平等状况。朋友之间可以平等地讨论争论问题、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这种平等的关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总是用我们的感觉观念去指导学生,他就会失去独立性、缺乏创造性。

2.4 培养学生敢于说不

往往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设计设想来教育改造学生。其实一个独立的主体——学生,应该有权利对老师说不的。但真正让学生说不,很困难。从传统影响和社会舆论上讲,对家长来说,就很难在思想上做得到让学生说不。而且最难的是支持学生在应该说不时说,分寸极其不好拿捏。这是一个长期而且要保持平衡的过程。

2.5 允许学生犯错,接受挫折

教师们的观念常常是:在学生犯错误的苗头刚萌生,还没变成外在行为之前,或还没有苗头时,就要及时加以制止提醒和压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没有人不犯错,学生犯错,说明他在对社会进行试探,他在学习社会法则,他在成长,这是他成长必经的道路。我们一味害怕学生犯错,就让他们失去了知道正确的机会,失去了接受挫折的教育机会。

2.6 适当的惩罚,自己约束自己。

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教育就得说理,力求做到使学生口服,更重要是心服。教师常在学生犯错后马上帮学生解决问题,处理妥当。让学生觉得自己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后果自己可以不用承担。无形中却增加了学生犯错的机会。老师苦口婆心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对错。学生听不进去,就全是白费功夫。惩罚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知道因为自己做错了才受到了惩罚,以后这种错误不能再犯了,这样让犯错者在内心有了一条约束自己的判断对错的缰绳,真正不再犯错。说理教育都是外在的东西,调动自我才是根本。让学生真正从心里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深化,社会大环境的日益改善,相信师生关系会越来越向积极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积极的发展, 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 作者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如何拥有积极愉快的师生关系,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从行动中发生改变这两方面见解的见解。

关键词:师生关系,提高认识,尊重个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下一篇:从“三美原则”分析《望月怀远》两种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