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

2023-06-26

第一篇:xx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

2021年某村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xx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把更多资源配置向农村区域进行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我市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伊滨新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计划,围绕战略规划、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绿化、基础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美化亮化、农民增收、精准脱贫等10项工程,推进全区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区域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改革成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党管农村的相关法规,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引领、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工作任务

(一)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

1.科学编制全区总体规划。围绕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和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科学编制《伊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各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实现全面系统有序推进,2018年6月份完成论证起草工作。

2.指导三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结合镇村的产业、村居、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指导各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明确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依据遵循,2018年12月底完成规划工作。

3.扎实制定行业三年行动计划,区直各行业部门要按照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本行业2018—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建立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8年4月底基本建成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5月建成目标台账,6月将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报市相关部门备案。

(二)基层党的建设工程

1.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坚持和落实“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从中重点培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作用大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明确党支部书记人选德才标准,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通过村级组织换届,进一步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优先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三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2.建强农村“两委”班子。一是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党员群众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要求,推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二是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三是统筹考虑村“两委”班子人选组成,选好配强村委会主任,结合实际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四是强化农村干部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目标方向,做到奖优罚劣。完善罢免、辞职、职务终止等程序,依法落实不合格村委会成员退出机制。五是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每村3—7名建立村干部后备人选库。

3.抓好村级阵地提升。完成全部村(社区)阵地提升和“三新”讲习所建设,使基层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强化农村党员培训管理。一是全面梳理党员信息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二是继续实施党员双十积分评星管理,将党员积分和评定等次纳入党员档案,切实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三是出台全区党员培训方案,完成全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以及全体党员轮训,提升基层党员能力素质。四是依规依纪抓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五是形成伊滨区镇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5.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加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制定《伊滨区便民服务统一化建设实施方案》,各镇选出1-2个有条件村(社区)建立“爱心超市”“老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惠民工程。二是结合我区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一批先进党员事迹,选树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按照“三有三带”富民强村好支书标准,推选一批“富民强村好支书”,真正让典型把事迹讲出来,正气树起来,士气鼓起来。

6.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结合全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沟域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压实党委责任,扎实做好市级、区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工作。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1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三是区镇两级出台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加强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监督,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1.学校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内确保每个镇有2-3所寄宿制学校。二是进行中小学校厕所改造。三是加大投入,对教学楼、餐厅综合楼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2.社会保障一是做好城乡低保调标核算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提标资金发放。二是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两次低保核查,将符合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家庭条件改善不再符合的人员及家庭及时清退。三是制定敬老院提升改造方案,推动农村敬老院“收养型”向“护理型”转变,对敬老院进行社会化改革探索。四是完成政府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改造各镇养老院,新建若干个农村养老幸福院。五是每年3月底前完成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工作。

3.健康乡村一是加大对各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投入,提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二是完成所有村(社区)集体卫生室的达标提升改造,实现医护人员达标配置及招聘考核。三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不低于90%;基本公共卫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四是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全覆盖,配送率达到95%以上。五是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六是谋划建设区级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中心、疾控中心。

4.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持续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三年内确保每镇建成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四)生态绿化修复整治工程

1.国土绿化全区域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国土绿化行动方案,不断提高我区的乡村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道路、村庄和庭院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和绿化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在全区实施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廊道景观化,中心城区园林化,乡村田园化五大战略,加强管护,确保实效。

实现造林即是造景,造福,造富,绿化即是美化、文化、产业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区域内绿化任务。

2.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一是持续推进河长制。落实我区伊河、洛河、伊东渠、沙河、酒流沟水库河长制。二是编制我区“一河一策”方案,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开展沿河村庄整治。完成伊洛河沿岸诸葛镇西马、杨堂和佃庄镇后石罢、东马庄(丁家屯)4个村提升整治任务。四是投入300万元,完成伊东渠黑臭水体整治。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五)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农村电网

(1)加大电网建设项目属地管理力度,积极做好电网基建项目属地协调工作。确保500千伏洛阳东变电站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110千伏佃庄变电站建设工程投入运行。

(2)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确保220千伏洛阳东到飞跃变(伊新东)输电工程,110千伏西区1变电站、西区2变电站、东区变电站、伊洛路变电站、万安山变电站以及庞村变电站前期可研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农村电网项目储备及改造力度,对10千伏李西线主干线及王沟支、雷村支等5条分支和佃关线主干线绝缘化改造,改造架空线路9.2千米,电缆长度0.3千米,改造杆塔156根,加装柱上开关11台等;完成辖区内100个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更换工作;完成对苏沟、西里南、苇园村、陈沟村等28个台区改造。同时完成伊滨区农网改造整体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完成伊滨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

2.农村公路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拟建设项目64个,建设里程120余公里,概算总投资8个亿。其中,外联通道和县(区)公路项目14个40余公里,万安山区域道路和乡村道路35个60余公里,通组通户村内道路15个20余公里。

3.旅游提升树立全区旅游一盘棋思想,完善设施抓管理,促品质整体提升。一是持续推进万安山山顶公园亲子乐园、天湖、薰衣草庄园、郁金香花海、倒盏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等旅游项目提升工程,完善智慧旅游、旅游标识导示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通过积极努力,在薰衣草庄园评为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郁金香花海获批4A级景区。二是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1、进一步完善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由区文化旅游局、公安、消防、安监、质监、食药监局、交巡警大队等部门各司其职,镇级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联合执法,每年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4次,切实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2、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落实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及转办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快速妥善处置,使旅游投诉满意率达到100%,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开展以“活力伊滨、诚信出游”为主题的诚信进景区活动,通过文明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努力形成旅游者文明出行、旅游企业诚实守信、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至诚的文明新风尚。

4.饮水安全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对供水现状进行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采取管网延伸、水源改扩建、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率。二是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管理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转。

5.农村信息化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六)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垃圾收集一是遵循灵活、方便的原则制定出台详细的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户收集到组、组收集到村、村收集到镇”的垃圾收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的储存总量、外运总量,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我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三是按照辐射上要灵活,建设上要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0-15座,基本实现区域内垃圾有序收集转运。

2.农村旱厕改造打造村镇公共活动区域公厕10分钟服务圈,已建成的公厕全部投入使用,抓好每年每镇3-5个户用旱厕改造示范村建设工作

3.农村危房改造

4.农村污水处理

(1)全面完成城乡统筹区域镇、村污水管网规划设计工作。

(2)启动寇店镇镇区现有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庞村镇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联通庞村污水处理厂,佃庄镇镇区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等工程。

(3)完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污水治理收集设施建设,力争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

5.爱国卫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5%以上,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满意度达90%以上。

6.畜禽粪污治理在我区禁养区以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种养一体,生态养殖,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模式,开展粪污治理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8%以上,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82%以上,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生产清洁化。

7.秸秆综合利用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人等从事秸秆收集、打捆、储运,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创造条件,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从源头上消除焚烧隐患,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模式生态化。

8.农村面源污染逐步建立“财政扶持,行政推广,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

9.绿色控害积极探索“植保+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技术服务,市场介入,企业参与,植保技术推广机制,在全区全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药化肥投入品减量化。

(七)乡风文明培育工程

1.文明创建继续开展道德讲堂,结合十九大及其他特色载体在全区开展精品道德讲堂活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关爱特殊群体老人·一对一帮扶”活动,持续帮扶“空巢”、“失独”、“三无”老人。

全面推进106个村(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现群众参与率达70%的目标。

2.综合文化中心及书香伊滨文化惠民一是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的建设标准,完成城乡统筹区域所有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达标建设任务。二是确保每个行政村的群众每月免费观看1场公益电影、每年3场以上“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演出;培育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建立镇级特色文化文艺团队、村级业余文化文艺队伍,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成1座高标准、有创意、实用性强、有艺术氛围的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城市书房。四是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完善图书管理及运行机制,切实做到常态化开放,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五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形成贯穿全年影响范围广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常年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3.村民自治一是制定我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方案,各镇分别选取试点进行探索,力争2020年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二是继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村务公开检查。

4.平安建设一是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实现我区平安和谐。二是做好村(社区)技防监控联网和主干道路监控安装工作,通过“人防+技防”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社会综治保险制度。四是建立“五老”人员参与化解疑难纠纷机制,强力推进矛盾化解工作。

5.打假治假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对农村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加强巡查检查和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市场计量器具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坑农害农”现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等“侵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农村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八)美化亮化提质工程

把美丽乡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统筹考虑农村和中心城区的建筑色调、风格、元素等因素,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打造城乡统筹区域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2020年前,按照多元素聚集、以户带街、以街带村、以村带镇的原则,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标准的目标。

(九)农民增收工程1.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引导村干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当成事业干,思路要清,方法要对头,做活农村集体经济,做优农村集体经济,做实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建立考评机制,压实党委责任。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2020年前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特色小镇带动一是加快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万安山运动小镇、寇店镇航空产业园和佃庄镇食品特色小镇规划报批工作。二是推进航空产业园和食品特色小镇进入市级、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3.产业基地带动整合庞村、李村、寇店三镇的钢制家具产业,将我区钢制家具产业做强做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打造智能化、绿色化钢制家具产业基地。

4.电子商务带动

(1)发挥庞村镇“淘宝村”引领作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物流快递等各项功能。

(2)推进电子商务培育工作。引导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经营模式新的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带动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3)加大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新开设网店或微店,支持本地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努力提高特色产品网络知名度。

(4)充分用好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推介特色资源、销售名优产品。

(5)加大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力度。有效整合邮政企业、快递公司、运输公司等物流资源,打通物流关节,健全物流配送网络,畅通物流配送渠道促进我区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5.旅游带动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各景区融合发展。加大伊滨区旅游整体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伊滨旅游的知名度。围绕“洛阳近郊最佳旅游目的地”宣传主题,策划推出伊滨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到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区新兴支柱产业,每年吸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人数在目前近10000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6.现代农业带动以万安山“一心两翼”建设为统揽,以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万安山生态休闲旅游为带动,打造伊滨区“一心两翼五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依托万安山开发建设,在诸葛、李村和寇店镇打造“一心两翼”现代产业,围绕现有沟域经济示范区、万亩林果和万安山旅游,重点发展李村耿沟、老井等村万亩林果,五龙、水泉生态林,下徐马、西山张水果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

(2)依托寇店镇舜耕园有机蔬菜、朱窑有机小米、干村食用菌,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共享农业。

(3)依托庞村镇现有牡丹种植园,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4)依托佃庄镇明拓生态科技公司,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培育新兴职业农民,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

(5)依托佃庄镇食品产业园,在大肉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发展清真食品、速冻面制品、冷饮和蔬菜加工,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重点引导发展林果、牡丹、中药材、花生、杂粮、食用菌等优质经济作物种植,打造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万安山万亩林果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等五大基地。

(2)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3家。

(3)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有保障。

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实现106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2)创新“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超市+基地+农户”、“科技公司+基地+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3)支持农业生产、家庭养殖、家庭宾馆,小作坊加工等行业实施有效托管。

(4)依托现有的牡丹、旅游、近郊、交通、花卉苗木、沟域经济等优势,引导支持工商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动。

8.培训就业带动一是实现所有村(社区)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完善和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实现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三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四是落实省市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政策宣讲和招聘活动。

六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经纪人为重点,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培养一批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十)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按照着眼长远、坚持标准、规划衔接、政策扶持、措施升级、力量不减的原则,着力做好精准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脱贫对象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确保产业项目对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收益最大化。二是确保区镇村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已脱贫的1335名贫困人口一人多策、一户多策不返贫。未脱贫的263名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尽快实现脱贫。

三是我区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管理、及时纳入帮扶。

五、工作保障(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清晰。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要成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着力报道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补。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保障。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计划谋划项目的建设,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好互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村建设、环境改善各项工作。

(四)强化督导,加强考核。

对工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将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区督查室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做到月推进、月观摩、季小结、半年检查、年终验收。对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的责任单位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群众不满意的予以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责任追究。

第二篇:关于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范文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五、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七、坚持落实“三变”改革政策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第三篇:XX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一、 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XX辖区面积5000多亩,耕地2800亩,现有户数60户,人口170人,人均土地16.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二)建设规模:建成文化活动室1处150

,住房60套,养殖圈舍60套。住房及羊舍为砖混结构,其中:住房建筑面积66

,凉房面积16

,院落面积168

,羊舍面积8

4,活动圈面积108

,活动圈遮阳棚面积16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生态振兴为主题,提出“五大振兴”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把XX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 发展模式

(一)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加强政治领导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基层党组织聚焦中心任务,

聚力全面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述职评议,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突出主体作用,在建强基层堡垒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加大产业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探索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积极推行创意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突出队伍建设,在锻造骨干力量中实现组织振兴。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实现组织振兴的关键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火车头”计划,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拓宽选人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明确退出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壮大“项目书记、产业书记”队伍,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二)产业振兴:一是以产兴村和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XX示范村养殖园区为优势,种植纯绿色无污染小麦2000亩,打造巴美肉羊养殖、特色养殖(鸵鸟、狍子、七彩鸡等),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同时带动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在新村建设食品加工厂,用当地的绿色小麦加工成无任何添加剂的健康食品(羊肉泡馍、早茶果丁馍丁)。以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运作、电商宣传、食品公司包销售为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实现提升当地农畜产品的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打造农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农畜产品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

(三)人才振兴:一是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为支撑,鼓励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加快培养造就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补齐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短板。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将青年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未来,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在项目经费、成果转化及学术交流、培训学习等方面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和认证,扶持和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致富能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充分发挥引才主

体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开展人才工作,激发主动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工作,加强人才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人才项目评价的机制办法,实现人才振兴。

(四)文化振兴: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换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文化建设,鼓励支持村民自筹资金兴办农民演出队、农家书屋等,使农民也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印发文化手册,微信、微博等传播形式,开展送戏下乡以及文明乡村、文明村户、文化能人评比等活动,让乡村文化建设接地气、聚人气,真正取得良好成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五)生态振兴:一是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严格考核。签订《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

分立,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安装垃圾桶,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增强农民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意识;二是强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清洁员职责》、《卫生保洁队伍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制度,设立垃圾集中处理场,设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垃圾流动车,定期清理,实行城镇化管理。落实河长制,加强对河槽、河道内的垃圾清理工作,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主题。三是加强控水降耗,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四控”,加快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步伐。

第四篇: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 亩(其中水浇地 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 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 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 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 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2、做好政策、法律、道德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做到学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律和改陋习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第五篇:乡村振兴三年提升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汽车站南侧,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村耕地面积774亩。近年来,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扶持农业、稳定工业、大力发展三产”的工作思路,从而有效地促进全村各业的经济的稳步协调发展。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18户,总人口2637人,全村工业企业18家,三产企业48家,工业总产值1.3亿,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农民纯收入16600元,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村组铺设水泥路面达11公里,健全排水设施,村内道路交错,河流纵横,区域性交通大动脉**和***穿村而过。

二、总体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先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带领农民增加收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壮大集体经济,逐步提高村整体综合实力,把****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任务

1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开拓致富渠道,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加大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根据实际需组织家庭农场联盟,将村里800亩土地按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模式,采取“能人+合作社+农户”、“农户提供土地+农场全程经营+效益协商”共享的发展方式,提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我区经济园区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力争招引1家工业企业;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营销我村的五叶香丝瓜、红萝卜等农特产品,扶持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同时村里组织失地农民进场、进企,在家门口就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元。力争今年到年底,村集体经济总量超过22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 2.4万元。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

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本着“见空就栽树,露地就栽花”的原则,进行村绿化、美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有固定场所;主要路段两旁的围墙进行粉刷,实现路面平整、路沟硬化、林台绿化、围墙美化、街道亮化,达到街路整洁、房屋有致、绿树成荫、花草鲜艳、草坪如茵、卫生达标、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目标。

我村未来三年将新建公厕2座,垃圾房14个,购买垃圾车3辆,改厕全到位,填埋废沟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村12个组,硬质化道路铺到农家大院,构筑农民大舞台,未来三年,在****大道两旁,农家大院前后种植花草树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3.加强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文化大院、幼儿园、村小学、医疗室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100%,初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

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农村社会事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一是建成一个文化大院;二是一个农民健身广场;大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以“一帮双带“及”四新“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向村民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民文明准则》,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4.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四、 建设内容

1.做好家庭农场联盟,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蔬菜等特色种植,到202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18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乱堆乱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垃圾集中堆放点,推广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对垃圾定时清运,建立垃圾排水排污设施,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力推广农村户用型沼气建设,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好优抚对象“五保户”,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全村的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

5、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6、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农民科技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参加人员不少100人。

7、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即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五、规划实施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争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 2018年:

初步完成拟定项目的申报、立项。

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2019年: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体系,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真正达到村民自治。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2020年

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水、田、路、林、电综合治理,达到稳产高产,旱涝保收。

优化产业结构,优质小麦种植面稳定在800亩以上,优质萝卜等优质蔬菜面积稳定在80亩左右。

六、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七、****新农村建设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安排

(一)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硬化路沟:新修500米硬底化路沟,即将铺设****(十组、十一组)的路面,安放中心下水道,修建水渠,使路沟顺畅,解决积水排放问题;改建老旧村部办公大楼,做防水,加设避雷针、护墙板、铺设地面砖等;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种植游园及停车场绿化带(绿化总面积约10亩)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保证2018年实施方案按时完成的基础上,计划在2019年把钱园路路面翻建大约600米;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农技等农民培训课程,培养新型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到2019年底,全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部结束,村民住房全部实现砖瓦化;继续巩固环境整治效果,大力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村民人人学法,诚信守法,团结友善,遵守村规民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 在2018及2019年计划按时完成的基础上,2020年进行示范村建设的收尾完善工作,集中力量建成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网络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办公区;着力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创建一个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

从2018年起,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改变环境,把生活区、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垃圾区、花圃、草地、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把****建设成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旧动能转换答案99分下一篇:威信县妇联简报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