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

2022-04-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财务重述发生可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方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的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而国内“十大”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发生财务重述与否不具有显著关系。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 篇1:

会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摘 要:近年来,会计师轮换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会计师轮换制度能否真正起到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会计师轮换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进而以辽宁省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加强会计师轮换制度的建设进而提高审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师轮换;审计质量;理论分析

一、会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会计师能否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舞弊是由其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的,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舞弊即审计质量是由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其独立性共同决定的。

(一)从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来看

会计师所应具有的专业胜任能力主要来自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对比分析发现工作经历较短的会计师,在工作处理中针对某些方面会出现经验不足的现象,就很难发现业务中审计客户的错报舞弊等问题。反之相对于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就很容易发现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错误和舞弊问题。这就有利于提供工作质量缩短工作周期。

(二)从会计师独立性来看

对于那些工作年限長的会记师,他们往往会受到一些公司内部的影响,比如与管理层的融洽程度,会计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固有局限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评价会计报表时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审计客户的判断失误,可能会误导会计师,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

二、上市公司会计师频繁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辽宁省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研究,辽宁省上市公司共73家,剔除了ST、*ST以及上市不满5年的公司共55家。根据统计以下是辽宁省上市公司会计师的变动情况,之后又对辽宁省上市公司会计师的变动原因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来研究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时间届满引起所内、所外的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大多数会计师变更是由时间届满引起的,从表1可以看出辽宁省上市公司会计师变更大多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变更,很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会计师轮换制度大多是事务所内部会计师的轮换,事务所内部的轮换并不能降低事务所来自客户管理层的压力,事务所可能将来自客户管理层的压力进而传递到会计师,若要实现会计师的完全独立,合理的审计委托机制和严厉的法律惩罚措施并行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事务所内部及频繁的更换会计师会使审计质量下降,影响审计效率。

(二)事务所合并引起的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质量取决于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两方面。而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既可以提高事务所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报告问题的能力。通过合并,事务所扩大了规模从而可以提高事务所的独立性。表2中的事务所合并大多是由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引起的,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例,此次合并使得其会计师人才队伍得以发展壮大,获取了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合并之后的收入显著上升,上市公司客户数量显著增长,然而,合并当年与合并前一年相比,合并行为导致审计质量显著下降;合并后一年与合并当年相比审计质量显著提高;合并后一年与合并前一年相比,合并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三)审计收费引起的变更会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表2中由于审计收费引起的会计师变更也是很常见的,某些公司在处理出现比较严重的财务困境或者有破产风险的情况是往往会考虑降低收费从来引入一些较小规模客户审计师,因而变更审计师。而常规的审计服务是具有某些行业特性的,较高的成本花费往往出于初次审计。如果降低审计收费期望通过以后的审计年度中回收成本降低损失就有可能引发客户与审计师之间出现一些不正当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损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因此,这种变更会严重影响审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降低审计效率甚至影响审计师的价值观。

三、会计师轮换制度的评价及建议

(一)适当实施事务所之间的会计师的轮换,并制定合理轮换期限

针对辽宁省内审计市场的现状,只是事务所内部会计师轮换不能彻底改变事务所因长期合作而产生合谋动机,只有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轮换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审计独立性,减少会计师的压力。而轮换期究竟是5年还是更长有待进一步探讨。并且,轮换制度的执行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

(二)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制定合理的惩处措施

首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实行行业内部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会计师严格执行审计标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其次,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体系。

(三)多部门共同配合,力促审计质量提高

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主管机构密切与财政、税务、工商、农业、公检法等权威部门的业务工作联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调解纠纷,各有关职能部门对上市公司案件也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以打击上市公司经济犯罪、财务舞弊和违法经营活动,净化社会审计环境。(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 何力军、刘惠利.2008.签字注册会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工作,8:144~145

[2] 田莉.2009.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与审计质量探析.财会研究,8:245~246

[3] 吴凌飞、李春花.2013.浅析强制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财政监督,35:59~62

[4] 张娟、黄志忠、李明辉.2011.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5:82~89

作者:杨书迪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 篇2:

基于审计视角的财务重述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财务重述发生可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方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的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而国内“十大”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发生财务重述与否不具有显著关系。在审计意见方面,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发生财务重述可能性更大,表明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年报错误,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在审计费用方面,审计费用越高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

关键词:事务所规模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财务重述

一、引言

财务会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向外界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关于财务报告重述的问题日趋严重,招致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诉讼,审计诉讼是审计失败的表现。安然公司曾因虚增利润等问题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了重新表述,在财务重述的同时纷纷传出财务信息造假丑闻,对投资者的信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一定的社会轰动效应,这使得财务重述现象在美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财务重述的影响面越大,审计风险越大。审计的失败以使投资者决策失误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卸给注册会计师,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不断加大。审计风险与财务重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审计风险的承担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重述的主体是企业本身。本文从财务重述的角度出发,探析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对于财务重述发生概率的影响。在我国弱式有效资本市场下,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以此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财务重述的关系研究中,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其越注重自身的声誉。“四大”在西方审计市场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代表。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也即意味着有较高的审计质量(Benjamin& Robert,1978; Klein&Leffler,1981;Ronald&Balvers,1988)。这样,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就可以成为公众判断审计质量的标准。DeAngelo(1981)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出具不公允审计意见可能导致的损失也越大,给会计师事务所造成的风险也就越大;同时也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成正比。Dye(1993)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越大,其被诉讼的概率越高,其财富或者声誉的风险也越大,其合伙人也会越谨慎,并会督促其属下遵照“真实公允”的原则执行审计业务。Palmrose(1988)、Carcello&Nagy(2004)都认为,大型事务所具有较高的审计质量,抑制了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从而降低了发生重述的可能性。刘运国和麦剑青(2006)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在中国审计市场的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宋刚(2007)却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对会计报表重述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同特征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重述的影响大小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任期都与会计报表重述显著负相关。魏志华和李常青等(2009)发现,聘任高质量审计师以及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发生年报补充更正的可能性较低。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其所审计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

关于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的研究中,Jagan&Krishnan(1997)研究发现,事务所对具有较高经营风险的客户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此来减少其审计风险。Blacconiere&DeFond(1997)发现,审计师更倾向于对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公司出具持续经营性审计意见。Charles&Shimin(2001)通过对1995年至199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了迎合管理当局对会计数据的要求而实施盈余操纵时,事务所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王霞和张为国(2005)发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重述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其审计意见中,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受财务重述的幅度及重述涉及的项目多少影响,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重述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特性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特性与财务报表重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李春涛和宋敏等(2006)发现,有破产风险的、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蔡志岳和吴世农(2006)发现,被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保留意见的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高于被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周洋和李若山(2007)认为,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发表了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时,可以认为是在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年报信息质量的某种警示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王霞和徐晓东(2009)发现,注册会计师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报表更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结论支持了“大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更严格、审计服务质量更高。余晓燕(2011)通过对财务报表重述样本研究指出,注册会计师能在一起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在审计意见中有所反映。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2: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较大

审计费用与财务重述的关系研究中,Ashbaugh et al.(2003);Chung and Kallapur(2003)发现审计费用与财务报告质量没有显著关系。Stanley DeZoort(2007)发现,对于审计任期较短的审计师,其审计费用与财务重述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 但Feldmann et al(2009)研究却发现,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明显高于非财务重述公司,并认为较高的审计费用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意识到了审计此公司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如果外部审计监督是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注册会计师就应该能够识别和评估财务重述包含的风险,为了防范财务重述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对财务重述发生概率较高的公司收取较高审计费用。而另一方面,审计收费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依赖于被审单位,有可能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并不能有效识别年报中的错误。据此假设:

假设3:审计费用越高,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大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财务重述的资料通过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获取,检索并手工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31日之间对其2009、2010和2011年年报进行更正、补充和补充更正,并将这些作为年报重述样本。同时还考虑到上市公司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对于年报信息的影响,所以本文还将对2009、2010和2011年年报有重大影响的会计差错更正作为财务重述样本。在进行筛选时,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剔除了金融保险业、ST公司、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同时发行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后,本文共获得2839个研究样本,其中发生财务重述的样本为311个,非财务重述样本为2528个。本文的财务数据和审计意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锐思(RESSET)数据库。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了Winsorize处理。本文采用STATA12.0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了公司治理的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独立董事比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也是注册会计师衡量审计风险时关注的对象,因此本文在经营状况方面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公司成长性和资产负债率作为经营状况的控制指标。有关变量选取如表(1)。经过变量筛选,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探讨财务重述和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费用的关系。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财务重述年度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样本期内各年度财务重述公司的数量占总样本的比例在10%左右,2009年至2011年财务重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0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从表(3)可以看出,在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中,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数为290个,而得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数为21个。从重述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来看,注册会计师可能不是没有发现重述公司的错误,而是没有能力去及时更正错误。表(4)是依据财务重述公司的事务所类型的分布情况。本文将事务所类型分为三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不包括“四大”)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看出,“四大”事务所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分别只有1.79%、2.06%、0.98%发生了财务重述,而中国“十大”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比例分别为48.21%、44.38%、38.24%,而其他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53.61%、60.78%。从表(5)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为11%,样本公司中有4%是由“四大”事务所审计,而样本公司中由“十大”审计的公司占45%;有2.6%的样本公司得到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均值为15.3%;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占69.6%。

(二)T检验 T检验结果如表(6)。可以看出:(1)非财务重述公司审计费用高于财务重述公司,其均值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审计费用越高,财务重述发生概率越低,与预期的假设不一致。(2)国内“十大”事务所与非“十大”事务所对财务重述并无差异,没有通过均值T检验;(3)由“四大”进行审计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低于非“四大”所审计的公司,并且通过了显著检验,与预期假设一致;(4)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均值明显高于财务重述公司,说明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年报错误,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5)非财务重述的股权集中度高于财务重述公司,并通过了均值T检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股权集中度越大,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6)在管理层持股比例方面,财务重述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为0.004,小于非财务重述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0.008,并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了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

(三)相关性分析 变量相关系数如表(7)。相关系数最高的为LEV和ROA之间的Pearson,为0.354,不具有共线性。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7可以看出,审计费用与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说明审计费用越高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与假设不符。“四大”与财务重述负相关,并且通过了显著检验,而国内“十大”与财务重述负相关,但不显著。而在审计意见方面,非标意见与财务重述正显著正相关,说明注册会计师给出了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大,与预期假设一致。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重述负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说明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低于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的盈余越高,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低。

(四)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结论如表(8)。可以看出:(1)在审计费用方面,不管是模型1还是模型2,审计费用与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即表明审计费用越高,财务重述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与预期假设不符,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额的审计费用可能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大于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单位的经济依赖,审计收费越高,越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2)在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方面,财务重述与是否“四大”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假设一致,说明由“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小,“四大”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明显高于非“四大”事务所。而在财务重述发生与否与国内“十大”负相关,与预期假设一致,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十大”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非“十大”事务所并没有显著差异。(3)在审计意见与财务重述的结果中,非标意见与财务重述显著正相关,说明得到非标意见的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可能性高于得到标准意见的上市公司,与预期假设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可能在进行审计业务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年报中的错误,并最终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在控制变量方面,股权集中度在模型2、3中通过了显著检验,与财务重述负相关,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就越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生成财务报表的过程,防止错报的风险,但此种关系并不稳定。管理层持股比例在模型1、2、4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与财务重述负相关,说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管理层的报酬采用了股价的方式进行激励,其管理层越有动力去经营公司,有利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而减少了重述事件的发生概率。资产报酬率在模型2、3、4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好时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较低,表明经营状况较差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低于非“四大”所审计的公司,而国内“十大”事务所所审计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并没有显著低于非“十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说明我国“四大”事务所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审计质量明显高于非“四大”事务所,而“十大”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非“十大”事务所(不包括“四大”)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对财务重述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显著高于非财务重述公司,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年报出现的问题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审计费用越高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说明高额的审计报酬可能激励注册会计师进行更好地进行审计,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其审计质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当务之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和职业水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事务所要加强自我监督力度,加强行业间相互监督,注册会计师协会可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誉质量评比,确定不同事务所的等级,从而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此来规范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行为,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于审计市场的监督;(3)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监管,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重述制度,对企业管理当局故意重述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强对恶意财务重述行为的惩罚力度,牢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息,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深入分析财务重述的内容,是否主要会计指标、非主要会计指标、资本使用情况等重述内容。本文是基于审计视角去研究财务重述问题,并没有深入分析公司治理机制和结构对财务重述发生概率的影响。在筛选样本中不少是因为面临退市威胁或其他原因进行盈余操纵而事后发布重述,但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只能剔除了ST类样本。在筛选样本过程中剔除了不少是上市当年发生了对以前年度的重述事件,可能是为了满足上市条件而进行的盈余操纵行为。望后续研究中能对财务重述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麦剑青:《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宋刚:《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会计报表重述关系分析——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魏志华、李常青、曾爱民:《家族控制、审计监督与公司治理》,《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4]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05年第3期。

[5]李春涛、宋敏、黄曼丽:《审计意见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第2期。

[6]蔡志岳、吴世农:《基于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舞弊预警研究》,《管理科学》2006年第4期。

[7]周洋、李若山:《年报“补丁”与审计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11期。

[8]王霞、徐晓东:《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财经研究》2009年第1期。

[9]余晓燕:《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审计质量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5期。

[10]Benjamin Klein,Keith B. Leffler.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

[11]Ronald J. Balvers,Bill McDonald,Robert E. Miller.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and the Choice of Auditor as a Signal of Investment Banker Reput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

[12]Zoe-Vonna Palmrose.1987 Competitive Manuscript Co-Winner: An Analysis of Auditor Litigation and Audit Service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

[13]Ashbaugh, H., LaFond, R., Mayhew, B.. 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3.

[14]Chung, H., Kallapur, S.. Client importance, nonaudit services, and abnormal accrual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2003.

[15]Jonathan D. Stanley, F. Todd DeZoort. Audit firm tenure and financial restatements: An analysis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fee effec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

(编辑 虹 云)

作者:傅建源 梁青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 篇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运行管理

摘 要:为了增加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帮助其更好的运行发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的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内部审计运行的工作质量就千万不能忽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本文分别从审计准备阶段、信息共享、章程设定、优化配置、风险识别五个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因为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运行与事务所审计工作和政府审计工作并不是完全相同,所以本文的内容是针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运行开展的。

关键词:审计准备;优化配置;章程设定;信息共享;风险识别

一、审计准备阶段

(一)审计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端就是由总审计师来制定和部署正确的审计计划。考虑到上市公司业务的多样性,企业内部审计并不能对方方面面都进行审计监督与管理,所以划分重点审查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对于那些不易产生高风险的部门机构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即可。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风险识别。对于已经建立风险管理模式的企业,总审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组织部门的风险偏好水平。相反,若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模式,总审计师则需要根据自己的执业经验,做出考虑周全的判断。与此同时,企业应对自身发生的风险时刻保持记录,并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审计计划。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做到因时制宜。制定出的审计计划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审计计划的更新应该随着企业环境的改变而制定。

(二)审计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制定审计计划需要风险识别。总审计师在识别风险并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将重点放在高风险上,并采取治理举措,具体包括:

1、确定内部审计运行的范围。审计师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上级部门的要求,把企业自身的战略方案纳入其中。企业为自己制定的战略计划通常会考虑到企业运营发展的环境,而这些环境恰恰会影响到对风险的识别与判断,从而进一步影响内部审计范围。为了反映企业最新的战略目标,对审计范围的评估也要随着企业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

2、确定内部审计运行的重点。总审计师应该着重注意企业风险较高的领域。对高风险领域的关注通常会在企业内部审计章程中提到。注意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重点关注那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缺陷的领域。审计计划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总审计师要观察上一次审计的时间。了解企业内部上下从管理层到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评价,包括上级部门的要求。实时注意在企业治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生的变化。

3、优化内部审计运行的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合理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角度出发,对内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预算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确定内部审计运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可控性,不应该天马行空。比如:应在预算范围内。

二、重视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主要涉及的是内部审计运行活动的相关计划和对资源的需求。总审计师应该做到及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管理层,每年都应该提交有关这些信息的报告。如果资源的使用受到限制,总审计师也应该将其带来的影响及时与管理层沟通。

三、 优化配置

总审计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加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将资源的情况及时与管理层沟通,避免浪费。内部审计资源包括很多方面:人员、资金、技术、方法,必须提到的一点:总审计师还应注意管理外部资源,资源配置不一定要局限在企业内部审计之内,有些外部信息也可以为内部审计部门所用。内部审计部门所需要的资源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特征:资源要充足和应用要有效。总审计师要通过识别风险,评估审计范围等措施进行资源配置,要时刻与企业内部审计章程看齐。有时候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身情况,企业选择将部分业务外包。

四、 积极制定章程

为了使内部审计运行活动有理可依,总审计师应该以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章程。对于不同规模的审计活动,总审计师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面对规模不大的审计活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总审计师可以通过监督和检查来控制。

五、重视风险识别

(一)内部控制有缺陷的信号特征

1、风险评估程序有缺陷。如果风险评估程序有缺陷,就不能有效的识别风险,不能识别需要重点审计的内容。这将会导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开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工作。

2、没有及时地向管理层报告。不能及时地沟通和交流,会使审计工作在一座孤岛上进行,变得孤立无援。这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有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内部审计人员安排不合理。安排不合理主要指的是没有考虑到“因人制宜”。总审计师要考虑到下属的胜任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

4、忽略舞弊信号。在遇见舞弊信号时,最容易犯的错是忽略、不能有效识别,有时甚至即使注意到了舞弊信号,却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一點是很“致命”的。

5、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干扰。“独立性”的重要性是每个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烂熟于心的原则,但是,也最容易受到实践的考验。当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时,其所进行的一切审计工作都是徒劳的。

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被规避,总审计师除了要识别相关的风险,更要注意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企业有风险说明内部控制出现了漏洞。所以应该了解到底是什么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产生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以上种种问题,只要我们加以注意,都是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控制的。在确认风险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错误确认的情况,这种错误通常都是无意的。但是这种错误不能保证完全避免,因为它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审计人员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管理这些容易让审计人员错误确认的风险。

(二)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1、为了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得到保障,可以实施质量保证程序。

2、定期检查审计计划是否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恰当的审计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优先安排高风险的审计工作,管理分类,避免审计工作的混乱复杂,做到有条不紊,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质量。

3、优化人员配置。考虑职员的胜任能力,将合适的人员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总审计师自身的管理能力。

六、结论

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的管理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帮助企业获得标准审计报告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内部审计管理可以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影响内部审计运行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和总审计师,必须重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要从方方面面促进内部审计运行的管理。(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物框架

[2] 闫立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合审计探析[J].{H}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3).

[3] 孙青.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4] 杨晋.钟骏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现状分析与提高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5)

作者:李逸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