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新的时代课题,校园信息化程度与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对此,笔者梳理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校园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 篇1:

浅析信息化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从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优点、网络教学的主要方式、以及网络教学所引发的问题等方面对学校网络教学进行了评价和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教学;重要性;特点;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网络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们认为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向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站连接而成,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模式,是把教室扩展到计算机网络上,是资源在全校甚至全国、全球范围中共享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与学生进行会话交互,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果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

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教学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看到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而且把分散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施互联起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异地通信。这种“电子教室”为解决课堂教学中靠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某些问题奠定了技术基础。

1.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学校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应用系统通过有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途径,将信息传送给学生,通过增加音乐来营造系统所需要的气氛,通过图形或者影像等产生出乎意料的震撼作用,通过图表可以让信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使学生做比较式的阅读,图表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和样式,可组合出一组主题元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并且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掌握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网络教学运用到素质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也是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的趋势。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所学的极为抽象的知识。

2.网络教学的优点

2.1 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学习和参加讨论。应用网络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键盘,更重要的是,还要输入自己的想法,分享别人的也要别人分享自己的体会,主动参与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加强,最起码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与别人交流,这就是动脑筋。对别人的认识加以评论,更需要本人对问题更加的深入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可以作到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反馈信息、调控和学习交流方面,较其他电教手段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豐富的表现形式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感觉进行的,而多媒体表达的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媒体技术是电脑表现出的事物能以较大自然的方式与人交流,因而通过多媒体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时,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教学不仅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共享教师机上的多媒体信息,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把握和认知能力。

2.3 平等的学习环境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平等,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学生之间在获得知识的条件上也更加平等。传统教学的效果远不如在一节课上的教师讲一讲,演示演示,学生练一练,体会体会,并且适时地穿插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因为讲、演、练、辅导相穿插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网络的这种优点为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佳条件。

2.4 丰富的信息容量和形式

在网络上存储大量的信息,并可按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教学素材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神兼备,五光十色,学习者在连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气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5 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仅靠学校提供的知识供学习者终身享用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教学的发展可以使学校就教育更加社会化。

3.网络教学主要的方式

学校的网络教学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它借助计算机等设备,它主要有以下教学方式:

3.1 视频广播

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3.2 视频点播

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3.3 视频会议

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3.4 e-mail

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3.5 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3.6 BBS论坛

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3.7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

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3.8 WEB教材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4.网络教学带来的问题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和改进。网络教学重视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轻视实践活动;重视对学生智商培养,轻视情商培养;重视学生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轻视传统文化遗产;教师素质需要提高。

另外,现在的学生往往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未来学生的生活终日面对着冰冷枯燥的计算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交往会更少,生活会更孤独,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习惯于使用网络的人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是文明古国,而国画、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却被年轻一代所抛弃。迷恋于网络的人往往也会轻视体力劳动,而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减少了课外活动和户外活动,对传统的一切东西不屑一顾,不会拼音不会写字,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已出现孤独、冷漠、感情贫乏、性格孤僻的病态症状,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问题。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因此如何在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学校教育的最关键的一部分。

5.总结

网络教学仅仅是学校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同时依托传统课堂、网絡平台等途径实施组织,教师要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监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将带给我们无限憧憬的明天,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聂瑞华.因特网及远程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苑静中.网络技术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

[3]刘家全.网络与教学[M].教育出版社.

[4]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孙瑞(1976—),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理论研究。

作者:孙瑞

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 篇2: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刍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新的时代课题,校园信息化程度与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对此,笔者梳理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校园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校园  信息化  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信息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

要想又好又快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现阶段,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缺少科学的指导

学校校园网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作指导,建成后在使用时出现了连续性缺失、设备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多数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上没有着眼于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只关注一次性投入,加之校园网建设初期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资金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要参照指标,根据资金多少来确定校园网建设方案,由此导致各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均衡,差距明显。

2.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不定期地检查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几乎成为空谈。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既要教学,还要管理维护信息化设备,有时还要承担校本培训,工作内容多且工作量大,却并没有配套的鼓励政策提高这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慢慢消退。

3.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较弱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大管家,是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决策者自身信息化程度、信息素养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是否将发展信息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是应付检查还是赶潮流适应形势而发展信息化,与决策者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关联。校长的信息化意识和领导力直接影响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教师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使用者,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将影响信息化推进的效率。由于校本培训缺乏长期稳定的计划,校本培训“重技术,轻理论”且培训模式单一,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信息化教学素养低下。学校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教师主动积极地认识、对待信息化,以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带动个人发展,必然会加快信息化进程,若被动地按照上级要求而接受信息化,则会阻碍信息化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规划,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应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建设,切忌“一步到位”。首先,因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考虑其运行成本,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和资金情况,优先选择教学效率高的系统进行建设。其次,制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到方案的常规性,也要考虑其应变性。制定的方案要随着外部信息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需求。要科学规划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资金分配,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建设上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投资。

资金问题一直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当地政府财政紧张,学校财力有限,自力更生筹措资金又难上加难,而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面对应接不暇的新产品,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加之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这些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步伐尤为缓慢。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应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建设,根据进展情况积极地进行设备优化和装备,并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育信息化才能可持续发展[1]。

2.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依靠建设标准的法规规定,来规范各级政府的投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从而积极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每一所中小学通过政府的投入合理分配,获得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从而形成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和谐环境,以此满足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的需要。

第一,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实行撤、合、并、建同举,整合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通过把农村中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的举措,既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又可以把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让一些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学校教师通过下乡支教或送设施下乡等举措,帮助扶持农村学校,多创造条件让薄弱学校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能切实改变校际间发展失衡的状况[2]。

第二,实现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诸如各学科的“国培”和“省培”计划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通过各种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并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优秀生源和教师到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选派农村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通过师资轮换,促进各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配套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城域、乡域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的统一标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光盘,因地制宜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3]。

第三,扩大优质教育辐射力。在“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之下,决策部门应深入调研、吃透政策,选准类似集散中心的学校,果断撤并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形成一定区域内的教育集散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加紧抓好中小学跨越式发展,对内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对外积极增强师资队伍交流互访;另一方面,创设系列教育平台,全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以强扶弱,壮大优势学校群体,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强化信息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信息时代如果师资队伍不首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便无从实施。信息化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全面扎实地推进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进有待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的共同提高[4]。

第一,丰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教师知识是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部分共同构成。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在培训中应适当弱化技能培训,增加教师条件性知识培训内容的比重,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第二,树立信息化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内因是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人的观念影响人的知觉和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理解教师观念结构对改进职业准备和教师实践尤为重要。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是先“信息化人”后“信息化物”的过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即校园信息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职工的信息化程度。高素质的信息化教育队伍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根本。首先是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掌握信息技术,逐步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趋势迈进,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积极开展学校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与素养。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获取和整合能力等。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领会信息技术内容的服务思想、结构方法、形成及发展规律等,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制定详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开展教师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不同层次、水平的培训。将培训与教师相关的考评制度相联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尽快具备信息素养,尽早适应信息化教学,以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新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在培训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讲授方式,而是不同培训模块采取不同形式。理论模块主要以反思模式代替以往培训的灌输模式。在反思模式中,先由专家重点讲解,再采用小组形式由教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比较意识到所学理论与所用理论的差别。技能模块多采用边讲边练的模式。教学设计模块整合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调动教师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培训中来。实践模块的培训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教学观摩研讨形式,着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显著,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不均衡等,要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还要从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

参考文献

[1] 赵展民.通渭县普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5.

[2] 孙爱娟.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欧阳顺德,李初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7(6).

[4] 李春秋.哈尔滨市辖县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黄名选,周敦,陈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

[6] 葛彩虹,金炳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信息素养培养.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7] 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陶佳(1981-),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茂林】

作者:陶佳

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关于高校中的网络教学

摘要: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教学中处处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點出发,分析了什么是网络教学以及在学校中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等;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育技术培养模式

1 什么是网络教学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将从根本上消除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时的时空限制,从而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带来一场“革命”。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千百年的变革,也发展出了函授、电大等多种教学模式,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以下简称“网络教学”)却综合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网络教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最活跃也最有发展前途的主导模式。网络教学大体上可以分为2种模式:①网络辅助教学。②网上课程。

1.1 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辅助教学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最流行的做法是使用WWW技术(所谓的Web-based course)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在下述3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①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②为课程教学提供一个丰富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支持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③提供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各种管理功能,如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学生注册与登录、作业与考试管理等。网络辅助教学中网络所起的辅助作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大小可以因具体条件和课程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提供可共享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是必须做到的。

1.2 网上课程 网上课程强调的是利用网络作为教学传输媒体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达到课程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条件的约束,并能使广大的学习者充分共享名校、名师、名课程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修课程,在网上修读该课程,完成作业,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应学分。网上课程除了利用网络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之外,上述网络辅助教学的3个方面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小的;而且是比较完备的。网上课程按照教与学(授课与听课)是同时进行还是允许不同时进行而区分为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2种。同步方式要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教室,采用基于IP的多路广播(multicast)技术,在校园网上进行实时的视频、声音及教材数据的传播,从而实现异地同时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异步方式则可以预先对教学过程进行摄录和数字化、课件化处理,然后在网上发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通过网络进行点播或下载,实现网上的异步教学。

2 展开网络教学活动是各个高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种教学模式的好坏,需要社会来进行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的特点是:“知识膨胀”,信息量特别大;知识更新速度飞快;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2.1 要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2.2 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再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2.3 具备完善的终身受教育的体系 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享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2.4 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为教育带来了以下好处:①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②不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③学习更加方便;④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⑤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⑥超级连接;⑦沟通便捷;⑧便于合作、协商、求助。

3 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3.1 校园数字化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

3.2 教材的科学化 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学生主体化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3.4 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4 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

结合目前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4.1 提高认识、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 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发展。

4.2 提供条件、自我加压、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 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4.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 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内容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

4.4 注重开发网络功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

4.5 采取多种途径、丰富网上教学资源 当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的要把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作为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丰富教学资源要坚持多途径搜集、务实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途径:①选购:商业团体的制作和经营。②配发: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的制作。③交流:兄弟单位、同行间的相互交流。④合作:教育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内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开发或同行间的合作。⑤自制:一线教师自行开发。

4.6 注重教学设计、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生命线 网络只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技术手段,是教学的局部因素。网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就必须要将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作为开展网络教学的第一要素来考虑,将教学设计作为网络教学存亡的生命线。

4.7 注重实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

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和动作技能目标(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的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由于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因此,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高,通信費用较高。

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作者:张剑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网络教育应用》.作者:祝智庭,王陆.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网络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远程教育专业教材》.作者:洪延姬.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作者:兆 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探析论文下一篇:动态生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