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2023-09-18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1篇

年级:七年级

周次:第1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

2、 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 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 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 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 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 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2篇

发布者: 王晓宁 发布时间: 2011-7-28 19:51:16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Google;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2、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原理及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搜狐;

新浪;

网易;

雅虎http://cn.yahoo.com/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

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 实践:P20 1 (1)(2) 2 (1)(2)(3)

●赛一赛:比赛规则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 与 或 非 and or not + | - 以GOOGLE为例: ①不用“+”,只用空格 ②用“-”表示“非” ③OR用大写

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

3、多个关键词 中间用空格

3、 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实践:P23

●练一练:

内容: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诗词等相关内容。

方式: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

设计意图:

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 。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3篇

技术》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来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说课大赛,聆听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介绍有关信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提问、启发、观察、分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

【过程与方法】 理解信息的特征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难点:信息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用提问法、探讨法、讲授法等手段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主要用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具。

2、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创设情景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信鸽传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信鸽传信从唐代开始已普遍,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所以古代信鸽传信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 如果我让同学们把一条紧急信息传递国外的朋友,那你们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导入性提问) 通过这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回答问题;这既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环节是 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提出教学任务一:校园里铃声响、十字路口的红灯、报纸上的文字等举例让学生分组交流说出信息有哪些特征和信息的概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组交流要总结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概念。这样做是让学生逐步培养获得知识,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任务二: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什么样的悠久历史?

通过合作交流要说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师生的互动性,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探索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始终学习的手段。 第三环节是 归纳、总结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1、信息是实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的特征是普遍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价值型、无限性、时效性。

2、信息技术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的英文缩写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技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及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四环节是布置作业

1、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利和弊的相关资料。 第五环节是板书设计

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揭示教材精华。

1、 信息的特征、信息的概念。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4篇

11.丝网花

教学目标

1.掌握丝网花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 2.在课程的学习中构建自我,领悟爱与美的情感。

3.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出自我个性的张扬力。 教学器材

(一)部分花卉图片;鲜花、仿真花卉。 (二)材料和工具

多种型号的彩色金属丝;各种单色、双色的弹性丝网;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蕊;多种颜色的自粘胶带;细呢绒纤维线或合成纤维线;剪刀;尖嘴钳;饶圈套筒(直径从1cm-8cm,也可用瓶、毛衣针、笔芯等其它圆柱状物品代替),以及其它辅助材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引言:花装点的世界艳丽缤纷,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人们希望和向往,赏花时节人们绽开了张张笑脸。当今仿真花卉中的又一朵奇葩“丝网花”(又名:丝袜花——以废弃的呢绒丝袜面料为原料又叫丝网),它的流行和面世,也是对花艺的一种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人们的爱花、赏花情结。

2.导入:作品赏析——激发情趣。(运用对照法:鲜花、仿真花卉以及多媒体、DVD进行部分花卉图 片录象的欣赏。

3.认识材料与工具 (见图1)

4.简介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以尖瓣单层兰花为例。见图2) (1)绕圈:(花冠、花托、花叶的“骨架”,可分为单圈、多圈、多节、波浪绕圈法和初步定型法)

把彩色金属丝绕在套筒(工具)上,金属丝的首尾交叉,离套筒表面约5mm处用手指或用金属钳按住并且拉紧,然后纵向转动套筒一圈,在绞捻结束处剪断金属丝。(见图3) (2)网丝:(分为单圈网丝法、多节网丝法、多圈网丝法)运用单圈网丝法;在金属圈上平整的套上丝网,向圈的根部拉紧,用线在根部缠绕数圈绑定后,直接拉断线。(见图4)

(3)组装:先把花蕊固定在花梗上,再把一片花瓣扎在与花蕊连结的花梗上,继续扎下一片花瓣,重复把所有花瓣扎完(共五只),再拉断线。(见图5) (4)造型:花瓣、花叶可以任意延伸和弯曲,按花卉的种类以及花朵盛开时的情况对花瓣进行整理和造型,但兰花花瓣一定要整理出尖型,就能获取较好的效果。(见图6)

5、学生动手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制作兰花。(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

6、小结、成果展示,作品赏析

(1)对你制作的花型是否满意?别人如何评价?

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2)在你制作丝网花的过程中是否顺利? (3)你是否与他人交流合作过?其效果如何?

(4)如果重新制作这个作品,你认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请对评估结果涂抹出相应数量的五角星。 主题鲜明

操作规范

独有创意 造型美观

花型逼真

富有特色

七、思考与实践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5篇

发布者: 王晓宁 发布时间: 2011-7-28 19:51:16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Google;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2、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原理及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搜狐;

新浪;

网易;

雅虎http://cn.yahoo.com/ 举例:查找吴江市盛泽中学

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

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 实践:P20 1 (1)(2) 2 (1)(2)(3)

●赛一赛:比赛规则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 与 或 非 and or not + | - 以GOOGLE为例: ①不用“+”,只用空格 ②用“-”表示“非” ③OR用大写

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

3、多个关键词 中间用空格

3、 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实践:P23

●练一练:

内容: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诗词等相关内容。

方式:

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

设计意图:

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 。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6篇

11.丝网花

教学目标

1.掌握丝网花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 2.在课程的学习中构建自我,领悟爱与美的情感。

3.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出自我个性的张扬力。 教学器材

(一)部分花卉图片;鲜花、仿真花卉。 (二)材料和工具

多种型号的彩色金属丝;各种单色、双色的弹性丝网;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蕊;多种颜色的自粘胶带;细呢绒纤维线或合成纤维线;剪刀;尖嘴钳;饶圈套筒(直径从1cm-8cm,也可用瓶、毛衣针、笔芯等其它圆柱状物品代替),以及其它辅助材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引言:花装点的世界艳丽缤纷,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人们希望和向往,赏花时节人们绽开了张张笑脸。当今仿真花卉中的又一朵奇葩“丝网花”(又名:丝袜花——以废弃的呢绒丝袜面料为原料又叫丝网),它的流行和面世,也是对花艺的一种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人们的爱花、赏花情结。

2.导入:作品赏析——激发情趣。(运用对照法:鲜花、仿真花卉以及多媒体、DVD进行部分花卉图 片录象的欣赏。

3.认识材料与工具 (见图1)

4.简介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以尖瓣单层兰花为例。见图2) (1)绕圈:(花冠、花托、花叶的“骨架”,可分为单圈、多圈、多节、波浪绕圈法和初步定型法)

把彩色金属丝绕在套筒(工具)上,金属丝的首尾交叉,离套筒表面约5mm处用手指或用金属钳按住并且拉紧,然后纵向转动套筒一圈,在绞捻结束处剪断金属丝。(见图3) (2)网丝:(分为单圈网丝法、多节网丝法、多圈网丝法)运用单圈网丝法;在金属圈上平整的套上丝网,向圈的根部拉紧,用线在根部缠绕数圈绑定后,直接拉断线。(见图4)

(3)组装:先把花蕊固定在花梗上,再把一片花瓣扎在与花蕊连结的花梗上,继续扎下一片花瓣,重复把所有花瓣扎完(共五只),再拉断线。(见图5) (4)造型:花瓣、花叶可以任意延伸和弯曲,按花卉的种类以及花朵盛开时的情况对花瓣进行整理和造型,但兰花花瓣一定要整理出尖型,就能获取较好的效果。(见图6)

5、学生动手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制作兰花。(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

6、小结、成果展示,作品赏析

(1)对你制作的花型是否满意?别人如何评价?

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2)在你制作丝网花的过程中是否顺利? (3)你是否与他人交流合作过?其效果如何?

(4)如果重新制作这个作品,你认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请对评估结果涂抹出相应数量的五角星。 主题鲜明

操作规范

独有创意 造型美观

花型逼真

富有特色

七、思考与实践

上一篇:信仰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