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

2023-10-18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导致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各种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本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也就成为了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情形:“老师,我的鼠标不能动了!”,老师检查后发现鼠标居然被哪位“高手”拔下来了;一节课下来,原本打扫得整洁明亮的机房里出现了零食袋、饮料瓶等杂物……为什么呢?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身收益,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学习以及上机训练的过程中。及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例如,教师在演示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最后,要注意有意识的训练并且要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还要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例如,老师可以请学生帮助一起打扫机房,让学生亲身领悟到保持机房卫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我认为,如果能够很好的实现第三维目标,则恰恰就是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中了。例如,在学习用VB实现电子相册时,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用电子相册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爱护校园卫生等情感。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WPS软件,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立志为国争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裘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破国际通用密码算法”的山东大学信息安全所所长王小云女教授,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主题任务时,可以选取与德育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例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可以以“环保”、“民族团结”、“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作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综合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各种健康意识和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

这个时代的人才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感情。例如,在学习用PHOTOSHOP制作火焰山的海报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品,组内成员进行任务的分配:设计草图、收集素材、图像整合、特效制作、文字编辑等,最终完成作品并对其作品进行解说。看到同学们齐心协力、互相称赞并表达对新疆的热爱时,我知道,这次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又完成。

二、抓好网络德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工程,而对未成年人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即网络德育,则是这一战略工程的重要建构维度。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德育优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德育手段,使德育工作的空间和范围更为广泛,吸引力和感染力大为增强,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工作效率也成倍提高。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掌握了INTERNET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老师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建立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和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构建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要让学生了解到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德育素材和可以探索的途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巧妙运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申请个人主页后只在期限将过时才予以更新或者“自访问”以增加点击数,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还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互联网对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使用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以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去解决,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安全、有效、健康的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向上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005(2).

[2]时有忠.教育现代化.《“网络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2000年第2期.

[3]曹国庆. 教育教学论坛.《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2011年第31期.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家长的重视,尤其是高中的德育教育。众所周知,高中是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在高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后期的健全人格以及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说高中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以期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方面起到相应的参考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德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德育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就目前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变革发展的需求,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也使高中的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因而对于高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从其本质目上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德育思想以及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养成,还能为我国培养出较高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这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将德育教育与一些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当下比较热点研究的话题。

一、德育渗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应用

(一)策略设计与构建

对于教学策略而言,其本身指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设定需要保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和协调,同时,合理的做出有效安排,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着手,严格遵循“低耗高效”的原则,保证教学设计工作的创新性。

在教学策略的构建中,主要采取问题探讨教学策略和体验性学习教学策略。问题探讨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遵循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逻辑思维。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学习方式的最主要特征,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进来,从而获得意识和情感的真实感受,这样就使得知识从理性层面,升级到了感性层面,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更重要是身心和人格的发展,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內容设计与优化

1.内容设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体过程中,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基础部分,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可替代。

第一步,则要根据具体的教材资料以及教学大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展开详细的分析,同时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也要参照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层次划分,对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也要根据系统化的步骤来进行,如此一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将课程内容涵盖其中。

第二步,科学的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系构建。具体内容如下:

(1)开始;

(2)将课程的主要单元列出;

(3)仔细研究每一个单元,列出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4)能否将某项内容合并到另一个内容中去;

(5)进一步分析,列出层次相同、独立的内容;

(6)是否将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都列出了;

(7)鉴别学习该课程所学的特殊性的教学内容;

(8)将特殊情况下需要的附加内容列出;

(9)论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10)结束。

第三步,进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把已经选定的教学内容展开从重新梳理,并且进行编排,编排后的教学内容其本身需要拥有着一定的的逻辑顺序,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分的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调节好德育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内容联系,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2.内容的优化

第一,要对模块内部单元进行整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以往的线索联系是教师对内容进行优化的关键,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穿插起来,通过具体的操作,加强教学效果,体现信息技术的整体性特征。

第二,要对统一单元内的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为了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按照每节课程内容来讲授,而是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且由浅及深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单元内容具有连贯性,既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强化学生的教学知识学习以及自我德育理解。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育”。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施行,作为教师而言,需要对这种“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我修养,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

(二)教學方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技术性的人才,为了保证一定的人才输送,一些学校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加大了关注程度,如何能够高质量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德育素养,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了必然,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的信息技术课程,要实现互动式教学方式,令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自己做课堂的主人,树立自信心,由老师在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德育方面、实际操作方面、文化知识方面进行着手,如此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我修养。

(三)教学步骤的转变

教学步骤的改变,也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实现系统化教学,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令教学过程变得井井有条,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教学步骤的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着相应的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查找,通过经验的累积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德育教育的意义来讲,一方面,有利于高中在德育工作上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能从理论上,从高中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来全面把握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不断地拓展德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较好开展。从实践意义上讲,由于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一直强调的是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也就是忽视了高中生成长的主体对德育的需求,并且德约教育也与高中生的实际的学习生活有着一定的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的单一,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从这方面来讲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教育渗透是对高中生德育的补充,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慕子怡.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36):72-73.

[2]蒋立兵.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诉求及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84-89.

[3]王鹏,杨立荣.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创新性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4-86.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高等教育更应该积极地使用工具, 提供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解决问题的环境, 而不是重复地教计算机的知识, 软件操作。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 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网络的运用, 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感官认知程度增强,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提供了图片、声音、三维动画及仿真效果, 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际操作。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 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

2.1 研究性学习的要点

高等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研究不同课题,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手段。

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确定感兴趣的课题, 可以教材为依据,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探究, 更甚至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于当代大学生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情感类的知识, 通过建立模拟实验情境, 让学生自主的实践、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软件工具、网上资源与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3 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成果与传统观念不同。网络资源丰富, 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 促使学生提出自己观点。

2.4 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建立的关键是形象思维。画图工具可以辅助学生对几何等问题的探索, 电子表格软件辅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研究, 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情景,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2.5 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辨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事物的客观规律。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专业人事之间交流增强, 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 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

3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

各高校已经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并且绝不是简单地演示, 而是与教学的融合。各高校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操作、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1 提供了一个资源环境

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 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 扩充知识量, 使学生开阔思路, 了解百家思想,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高校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之中, 融入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交流的平台和认知的工具, 构建一个模拟现实、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

3.3 信息技术下教学环节的设计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三个基本环节。

3.3.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结构的设计, 不能限制教师程式化、机械地设计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设施环境及教学评价等要素。

(1) 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目标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索、研究、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2)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正课活动两个部分, 正课活动可包括导入、讲授、提问、自由讨论、协作、探究、自学、训练和总结归纳等。

(3) 教学工具和资源;教学工具和资源主要是数字化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恰当的选择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更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和做。

(4) 设施环境;设施环境的设计要重视数字化教学活动, 从各高校设施配置的实际出发。包括多媒体教学播放点、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技术环境。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一般形式主要有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练习和测验测试等。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对学生的数字化报告和作品进行评价的形式。

3.3.2 教学实施

高校课堂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分析、评价和探讨。可分为导入、讲解、提问、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技能。信息技术能够突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3.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的, 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设计的学习活动, 采用了何种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后的效果。

4 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整合, 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的特殊性, 它给学生带来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糟粕和垃圾。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加强信网络道德观念的教育, 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整合中, 将是今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1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1 信息技术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多是强调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信息时代的人文素养的需求。在网络游戏和庞大的网络信息海洋冲击下,如果单纯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不具备必须的人文素养,各种不良信息则会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课堂中经常见到学生跟随着网页的超链接进入一些不良网站,他们普遍缺乏自制力和辨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传授给学生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同时,若能再赋予课堂一些人文气息,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才是一节有意义和有成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从而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1.2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引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而他们所学的技能如果没有很好的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则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攻击局域网的其他计算机,甚至有的学生自制病毒,破坏校园网等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挖掘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指导意义的人文教育思想,不断地尝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人文知识,使学生将学习信息技能与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将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到一种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境界,使信息技术技能真正的能够为学生所用,游刃有余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升到一种更高更远的层次。

2 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2.1 精心研读信息技术课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成分,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摒弃单纯的技术讲解,将信息技术技能和人文知识相结合,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自主学习。在信息更新换代如此迅速地时代,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很多案例可能已经过时,比如案例2008北京奥运会在很多教材上都曾用到,如果教师现在还拿北京奥运会来举例,就有点与时代脱离了,学生也不会感兴趣,相应的教学也打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精心研读信息技术课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成分,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2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土壤

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创新教法,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辟途径。教无定法,但同样的知识点,如果采用体验探究式的方法要比用学生被动灌输更为有效。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探究体验教师主导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将人文素养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给学生。

2.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人文修养

要想成功的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必备的人文素养。教学相长,信息技术教师要平时注重广泛的阅读,从中吸收对信息技术有指导意义的人文思想、观点,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适时的渗透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就学生信息技术人文素养问题展开研究,坚持不懈的写教学心得,形成相应的研究论文,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要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所遇见的问题、困惑、灵感等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寻求改善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点滴实践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设计的片段,也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点滴实践。

3.1 问题导入,揭示目标

导语:关注气候变化,帮助自然,绿色生活从碳计算器开始,算碳,种树,你也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留住美好自然。如何算算碳足迹呢?引入本节课主题:自定义公式显神奇。

3.2 精心设置探究任务

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精心设置探究任务,设置了五字连词、超级神算等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公式的组成、公式的复制等知识点,同时将低碳生活,环境保护等人文素养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理念中。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近些年, 相关教育部门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动学习资源共享, 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可想而知, 大学图书馆可以让大学生遨游在课外知识的海洋, 在这里, 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里有大量的书籍与动态信息, 可以说这是一个培养多能人才的最佳场所。高职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机便是新生入馆教育时期, 此时的图书馆对于新生而言是第一印象, 可以更好地展示图书馆, 进而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快速且有效地查阅自己想了解的知识, 这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在新生入馆教育中渗透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 信息素养的定义

大体而言, 信息素养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的第一个方面, 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信息素养的前提, 它决定着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 是否能够主动且自觉地去捕捉和探寻信息;第二个方面是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作为信息素养的基础, 可以使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此同时, 还可以将学过的专业知识与刚刚探寻到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组合, 产生新的知识;第三个方面是信息能力, 简单的说, 信息能力就是人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能够快速获得有效信息, 能否最大限度上利用有效信息来帮助自己获取知识, 便是一个人信息能力的强弱表现;最后一个方面是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准则, 具体来说, 信息道德指的是在获取利用信息时, 不违法乱纪, 有效地维护网络安全, 抵制不良信息。

(二) 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现如今,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 学习的目的已经不只是对于知识本身的掌握, 更是要学会如何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取新的知识, 在此过程之中, 学会掌握学习方法。此外, 高职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图书信息中心, 是学生深造自身的重要场所, 高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素质, 从而有效地适应新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

(三) 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常意义上, 大学生初入学校, 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因为大学与其他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学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便可以, 而在大学, 教师上课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中学的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这种形式, 需要学生们及时地进行调整, 需要学生主动去掌握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因此, 图书馆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图书馆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信息素养渗透, 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提前告诉学生大学学习的思路, 不至于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因摸不着头脑, 而最终放弃了学习。

三、新生入馆教育中信息素养渗透的现状

(一) 思想重视不足

很多院校的图书馆并不认为入馆教育有多重要, 更是轻视入馆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渗透, 认为入馆教育无非就是为新生们讲解图书馆概况, 以及一些图书馆相关规定等, 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无关紧要, 从而因为思想上的不重视而直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 内容形式单一

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于新生入馆教育只是简单地安排一个讲座, 对于图书馆概况做个简单的讲解, 其重点是要求学生不违反图书馆相关规定, 而对于信息素养渗透这一方面却较少地涉猎, 学生对于讲座的内容也并不感兴趣, 导致操作的时候什么都不会, 更有甚者连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都不知道, 不会使用其他类型的资源, 从而导致图书馆只是一个可以看课外书的地方, 单一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对于新生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四、加强新生入馆教育中进行信息素养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 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总共分为三个观念, 第一个观念是图书馆领导观念, 增强图书馆领导的观念, 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 仔细选取新生入馆教育内容, 做到有涵养、有趣味, 让学生在轻松娱乐中掌握信息素养;第二个观念是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培育起着主导性作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一个观念是学生观念, 因为学生本身是信息素养的主体, 只要学生自己的观念不转变, 那么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只有学生本身的观念转变了, 才能真正地吸收信息素养的知识, 更加有效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二) 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在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中, 要想做到深刻的讲解, 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全方位的讲解, 去哪里查找哪种文献、如何查找文献、如何利用相关文献等等, 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这对学生在校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资料查找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 认真选定新生入馆的教育内容

新生入馆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分为很多种, 例如:讲座、实地参观、发放资料等, 但不论何种方式, 目的都是一样, 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渗透, 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况, 学会如何查找文献等等。新生入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介绍图书馆基本概况, 例如:何时建馆、现在的发展如何、未来会有怎么样的规划、现有藏书多少、有多少类型, 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等。第二, 信息获取的方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对书目的查询, 了解中国知网、中国期刊、超星电子图书等获取方法。

(四) 加强入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教师在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授课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信息素养渗透程度, 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一支信息素质较高的师资培训队伍, 加强教师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专业外语、文献查找等方面的能力, 如此便可以从源头上提高信息素养, 确保新生入馆时接受到有意义的信息素养渗透。

(五) 创新新生入馆教育形式

新生入馆的教育形式不单单局限于讲座与参观, 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来进行讲解, 图文声三者并茂, 充分调动学生了解图书馆和学习信息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或者, 还可以印发《新生入馆教育指南》, 将需要让学生了解的地方都写在指南里, 一本手册便可以让新生熟悉掌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与规范。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入学后期举办一些关于图书馆信息查阅或者图书馆基本信息的比赛,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与此同时, 还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组织新生对图书馆进行参观, 使其对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得到更充分的了解, 明确图书的分布形式、检索图书的方法以及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功能等。在组织新生进行参观过程之中, 应该充分地发挥图书馆协会的作用与功能, 让老生带领新生进行学习, 促进相关信息与技术在协会内部的传递, 还可以对新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也对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提升起到了直接影响。在开展新生的入馆教育之后, 还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信息检索、对数据的使用、电子资源的利用等教育, 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教育的开始, 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环节, 所以在新生入馆教育中进行信息素养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学校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信息素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开拓学生的视野, 节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新时期, 我国的高职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 信息素养的教育已经运用了高新技术手段。时代在变迁, 互联网时代随之而来, 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 新生入馆信息素养平台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生入馆教育中渗透信息素养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职图书馆,入馆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王宝英.高校图书馆网站“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构建情况分析——以26所“21l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6) :44-47+52.

[2] 廖方, 刘莉军.高职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中渗透信息素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 2012, 1 (5) :116-118.

[3] 甘建伟.论对高职院校新生开展“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的重要性[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114-116.

[4] 兰小嫒, 潘卫.网络时代大学新生的图书馆教育新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生专栏”设计为例[J].图书馆杂志, 2013 (6) :54-57.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 设置好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和字形。

技能目标:能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为每一个故事插入一张相配套的图片并调整好文字环绕方式、位置和大小; 为小报插入一个艺术字报头“成语故事”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喜欢成语故事,喜欢成语。 【教学重点】: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 【教学难点】: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把不同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美化故事小报。

【课前准备】:成语故事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信息技术课。我找点轻松的内容,不如来讲个故事吧!

生:有点兴趣,脸上表情开始放松了。

师: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已演变成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谁知道关于成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个? 生举手:《守株待兔》„„(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兔子撞在树上是偶然的,农夫等下去是不会有兔子的。 师:是的,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获得成功。

师:大家还有什么故事? 学生涌越举手。

师:不如这样,老师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成语故事,放在你们电脑的“D:成语故事”文件夹下。请大家自己打开去浏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二、通过范例作品掌握小报制作的要点

在打开教师指定的文件夹浏览了里面的故事图片和文字后,教师适时抛出了本堂课的任务:

师:大家觉得故事和图片看起来方便吗?

生:不怎么方便,看了故事再去看图片,换来换去不方便。

师:是的,所以老师把这些故事制作成了一张成语故事报,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已做好的小报给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大家觉得这几张成语故事小报怎么样? 生1:小报的文字颜色很好看,每一个故事一种颜色。 生2:每一个故事的题目很清楚。 师追问:是怎么处理的? 生2:把故事题目的字体变大了。

师补充:题目字体变大了,让人在看故事时先知道故事的题目是什么,也吸引你去看故事。 师:还有吗?

生3:每个故事都有一张插图,很漂亮。

师:对,只是文字太单调了,插上一张图片,可使小报更加美观,而且图片也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去看这个故事。

生4:小报中还插入了艺术字作题目,很好看。

师:是的,小报中还插入了“成语故事报”几个大字,这部分在报纸中我们称为什么?

师引:我们平时看的报纸都有一个名称的,如“小学生世界报”、“南湖晚报”等,我们称之为报纸的名称或报头。

上一篇:小学近视情况调查问卷范文下一篇:学校课改工作汇报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