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推荐课

2022-09-14

第一篇:呼兰河传阅读推荐课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

一、 教学目标

1、 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 看萧红所展示的世界,并体会作者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作品的“寒”与“冷”。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的批判。

三、 教学流程

(一)、由呼兰河导入,了解萧红,走进《呼兰河传》

1、了解呼兰河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到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走进一座叫做呼兰河的小城,如今的呼兰河,天高云淡、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一派生机勃勃。

……

2、认识作者

将这样动情的画面记录下来的,是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作家的女子——萧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板书)

我们学习过《我和祖父的园子》,那么你的脑海中还保留了多少关于萧红的信息呢?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作者。

出示萧红的资料。

1

(二)、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体会童真童趣

1、回顾童年萧红的形象,回味爷爷的爱。

师:通过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从中你知道了童年的萧红是个怎样的孩子。(快乐、自由、无拘无束) 师:祖父是个怎样的老爷爷? 生回答。

师:童年的萧红之所以能这么快乐,是因为——她有一个爱她、宽容她,甚至是纵容她的祖父。下面这个片段,就很好地表现出了童年时的“我”的有趣和祖父博大的爱!

2、品读精彩片段

阅读“吃鸭子”、“捉鸭子”片段。

(1)祖父对“我”的爱,体现在哪里? (2)“我”的天真和有趣,体现在哪里?

过渡:至此,我们读到的都是温情、都是爱、都是快乐、都是美好,然而,在作品里,作者也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社会的“寒”与“冷”。

(三)体会作品的“寒”与“冷”,感受民众集体的麻木和愚昧 读三个片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小团圆媳妇是怎样被折磨死的? 问题二:大家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她?

问题三:老厨子和有二伯对待小团圆媳妇之死,是什么态度?他们这种对生死的态度你们认可吗?

2 总结:

著名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引用结尾。

3

第二篇:《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推荐课

教学设计

双华小学谭鸿鹆13550391854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有益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品德塑造,更是引导孩子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这个学段,正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实现语言积累的好时机。因此,在这一学段中,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略读,设置悬念,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2、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学会读一本书。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作者张天翼有所了解。

三、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 教学准备

1、

2、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宝葫芦的秘密》学生准备:故事片断

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你发现今天的语文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2、师:瞧!今天谭老师带了这么多书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展示几本课外书)哦!原来除了我们的课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书,它们能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谭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这本书叫做—— 生:齐读书名。

师:你们看!(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生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师: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孩子,你观察到了封面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仔细。仔细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2:王葆戴着红领巾。(师:这说明他是一个„„)小学生。(师:你观察得更加仔细了。)

生3:王葆戴着很多奖牌。(师:那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吧!)生:是(师:那他一定会很高兴吧!可是看他的样子呢?开心吗?)生:不开心。(师:得这么多奖牌还不开心?为什么呢?不告诉你,因为这是秘密。)

生4:我看见了一个葫芦。(师:哦!孩子,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一个——)生:宝葫芦。(板书课题:葫芦——宝葫芦)

师:大家猜一猜,宝葫芦能做什么?

生5: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师:你们认为是吗?)是!(师:那大家都知道了还是秘密吗?)不是了。(师:那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不告诉你们,因为这是秘密。)

生6:我知道了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

师:你很会读书,看封面就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了。想认识给我们写童话故事的这位叔叔吗?(出示方天翼的照片。)

2、 师:说了这么多,大家猜一猜这本书会讲谁和谁的故事?

生:这本书会讲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师:恭喜你,你已经从书里的交上了两个好朋友。

3、 教师总结:孩子们真了不起,从封面上读出懂了这么多,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那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宝葫芦的秘密吧!

(三)感知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1、 师:正如封面告诉我们的,这本书讲了小学生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王葆和宝葫芦的简要介绍。)

王葆:大家好!我姓王,叫王葆,现在上二年级了。从小,奶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哎~在学校老师总批评我,同学总笑话我,我多么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最好连一点脚趾头的力气都不用。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

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2、 师:让你高枕无忧!那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你想要什么?

生:说一说

3、 师:那,大家能不能美梦成真呢!我们看一看。(播放视频。)

4、 师:哇~有了这个宝葫芦,真的是要什么有什么!你甚至都不用说话,只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满足了。开心吗?(生:开心。)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吧!

(出示图片)

5、 师:看看这些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和你的伙伴商量以下。(生讨论片刻) 你最想知道那个图片背后的故事?

6、 根据学生选择,设疑激趣:

图一:我的“马”呢?(老师阅读书67页)师:同学们都不知道姚俊的马怎么不见了,大家知道吗?

师:哎呦!姚俊的马到底哪儿去了呢?会像大家说得那样吗?秘密,看了书就知道了。

图二:原来你是个妖怪!(播放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疑问? 图三:会说话的金鱼。(ppt学生自读)师:可爱的金鱼们真的会说话吗?,他们会对王宝说些什么呢?

图四:在河边钓鱼。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1、师:想一想,王葆能一辈子依赖宝葫芦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没有了宝葫芦他又该怎么办呢?

2、师:会是这样的吗?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交流)

3、师:孩子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翻开《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一定没有秘密了。谭老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读出更多。(推荐张天翼其他书目)

六、 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王葆宝葫芦

第三篇:《我的名字叫豆豆》阅读推荐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介绍《我的名字叫豆豆》作家、相关简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浏览目录,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给出阅读方法。 3. 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家庭里,有同学和朋友的友情,有师长的关爱,可是有这样一位小朋友,父母的突然离异让一年级的他有点不知所措,爸爸真的不再回家了吗?偶尔出现的小麻烦、突如其来的生病……他和妈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在经历了短暂的忧伤和难过之后,他一天天长大:烦恼变成饿了成长中的小插曲。你想结识这位小朋友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小豆豆。(出示书的封面) 2.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了吗?《我的名字叫豆豆》

二、介绍相关内容

《我的名字叫豆豆》是北京师范大学陈晖教授多年儿童教育和研究的真情之作。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先生题写诗序“爱、天真、幻想”。中国著名儿童插画家沈苑苑绘制近百幅精美的插图。《小小豆豆》书系包含童话、故事、小说三种体裁,作者以题记的方式阐释了自己的创作理念——“用儿童文学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爱是这套书*核心的主题,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朋友、爱生活……作者倡导的文学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生活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小小和豆豆都有着自己内心的心愿与梦想,有的实现了,这种实现包含着他们的坚持、付出与牺牲,有的却没有实现。但即使这样,这些心愿和梦想也曾带给他们激动和快乐,也是他们成长中有意义的过程。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都应该过有梦想、有心愿、有期盼、有信念的生活。书系以“教育的文学,文本中的绘本”作为“特色标签”。因为作品精美的插画不可多得,随书附赠插画素材印制的明信片,希望和书一起带给小读者快乐唯美的阅读体验。

三、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 (1)出示封面:(从封面上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2)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展示《我的名字叫豆豆》的作者简介 ) (板书:知作者)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1)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小组找找你那本书的故事简介。(课件出示:故事简介)

(2)从《故事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板书:读简介)

3、学会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1)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什么也能很快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除了故事简介,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小组一起读一读目录,看看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考考大家,如果我要了解书中都有什么内容,怎么办?(板书:看目录)

4、小结阅读方法: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就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一把金钥匙:了解主要内容。

四、意犹未尽,我的打算

1、《我的名字叫豆豆》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下子读不完,怎么办?指名说说。

2、读书能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今天,我们只是从人物的外貌、情节等描写来品读《我的名字叫豆豆》,其实在这本畅销全球的书中,还有更多的闪亮的宝石需要你细细挖掘,慢慢欣赏。

五、师小结

从书中读懂什么是爱,跟故事中人物一起喜悦、一起感伤、一起成长,那是多么幸福!读了一本好书,跟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那是多么快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叶能用上这些读书方法,老师更希望大家读着经典一步步走进美好和幸福。

《我的名字叫豆豆》片段赏析课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作品,欣赏《我的名字叫豆豆》精彩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具体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另一种爱。

2.初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小豆豆与父母间充满体谅的爱。

教学难点:赏析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阅读本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的名字叫豆豆》这本书我们已经读了一段时间。其中,有哪些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学生交流故事内容及印象深刻的简单原因。)

是啊,我们也是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个十岁的男孩,《我的名字叫豆豆》他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积极向上的博士后父母,每晚的九点是豆豆最开心的时刻,因为爸爸妈妈能陪着他一起做游戏。可是,吵架、爸爸不回家直至搬走,豆豆的世界里只有了妈妈。作者的笔触是细腻的,豆豆的失落与犹豫,都在一件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中流露。

二、片段赏析

1. 那时,年幼的豆豆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当听到爸爸妈妈吵架时,只是躲在房间里,闭着眼睛装睡,在恐惧和担忧中慢慢进入了梦乡,半夜惊醒的时候还侧耳倾听,探探两人的战争是否化为宁静。再后来,豆豆的爸爸很少回家了,豆豆为了哄妈妈开心,装作若无其事,还大声地唱歌,帮助妈妈化解心中的忧伤。最终,豆豆的父母还是免不了离异,豆豆跟着妈妈一块儿生活,母子二人形影相吊,一起渡过了生活的难关。再后来,豆豆的爸爸妈妈又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豆豆又有了完整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延续下去。

2.读过这个故事,再回想我们曾经读过的故事,你知道这本书《我的名字叫豆豆》是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的。

(让孩子们了解,整个故事都是以豆豆的生活为主线。) 3.班级交流。我喜欢《我的名字叫豆豆》,因为它展现给我们的不是模式化的幸福生活,而是多了几分(

)、多了几分(

)、多了几分(

)。 4. 书中的哪个故事扣动了你的心弦?勾画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班级交流分享。

三、感受别样的爱:

故事虽然是个敏感的话题,但全书洋溢的却是浓浓的爱。妈妈放开了爸爸,作为给他的生日礼物;豆豆爱李叔叔,也爱自己的爸爸,这种爱也延续到对刘阿姨和小弟弟;李叔叔爱豆豆,他不要另一个孩子来打破三人世界的和谐;老师给豆豆的关爱,让他走出孤独和不安……这里没有伤害,而是体谅和理解。就如同全书的装帧和插图,暖暖的色调,淡淡的忧伤,却收获了满满的成长。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读书不但能增长知识,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相同与别样的爱,一本《我的名字叫豆豆》让我们走进了另一个爱的世界,也让我们收获了许多感动,让我们带着向往与追寻文学作品,让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我的名字叫豆豆》迁移评价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亲子阅读,分享父母的阅读感受,使学生感受《我的名字叫豆豆》所表达的“对他人的宽容、对生活的从容、对未来的希望”。

2、 教育孩子要爱护书籍,更好的从中汲取营养。 教学重点:

让孩子充分体会《我的名字叫豆豆》所体现出的“对他人的宽容、对生活的从容、对未来的希望”。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进一步的热爱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我的名字叫豆豆》这本书我们已经阅读完毕。许多同学已经开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阅读了。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来跟我们一起交流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

(介绍家长)

二、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都很爱看书,读过小豆豆的经历后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

2)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引入:我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交流。发现了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并且你们手上都有一份感动。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的感受。(指名)

3)师小结:幸福的家庭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爱的家庭,有希望的家庭,就可以幸福地生活着,就像豆豆和妈妈。妈妈的爱是寒夜里的一碗热汤面,是挡住风雨的一扇窗,是抱抱,是亲亲,是与孩子的那些约定……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确在认真的读书。书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所以在以后的读书中,记得爱护这些书籍!刚才大家介绍的真好。我们也请家长为我们谈下亲子共读的想法。

4)亲子交流

5)师点评: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名字叫豆豆》,我希望读到它的爸爸妈妈们能用心品味柠檬味水果糖的味道,并用心品味生活的味道;我希望读到它的孩子能安心接纳不可挽回的现实,并从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拓展推荐:

日本有个窗边的小豆豆,外面的世界吸引着她,她渴望自由和尊重。中国的小豆豆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他不太懂都大人的世界,但他渴望完整的三人世界,渴望能有人永远守护一片希望。

孩子们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孩子们,希望你们的每天都可以硕果累累。

第四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推荐课教案

打开心灵的眼睛,开启美丽的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外阅读推荐课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得读书。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本世界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奇书,2005年世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国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本书。它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走进它吧!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了解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她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突患疾病,连日的高烧让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被烧瞎了,耳朵被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陷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这本书就是她的自传,向大家介绍了她充满神奇的一生。

除了了解作者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看目录,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书的大概内容。

以下就是这本书的目录,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聋哑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介绍了她的求学生涯。下篇讲的是海伦假想自己有了3天光明后所做的事情。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值得同学们一读。

刚才我们看了作者简介和目录,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欣赏书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1:

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1887年3月,莎莉文老师走进了我的生命,让我在井房里张开了心灵的眼睛。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沙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的海伦是痛苦的,脾气暴躁的她遇上了莎莉文老师又是幸福的,莎莉文老师教会海伦认字、阅读后,又教她说话。从“水”唤醒海伦的灵魂开始,她有了希望、快乐和自由。但一个没有视力和听力的人要想说出话来几乎是天方夜谭,海伦只能依赖自己的触觉夜以继日地苦练。 “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从这10个字里,我们看到了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借助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绚丽的世界,听到了美丽的声音。海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她们之间的故事想了解更多吗?去看书吧,你一定会被她们的故事所感动。

片段2: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我会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她那天真无邪的美。

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她觉得第一天是最忙碌的,首先想看到就是值得自己终生感激和崇敬的莎莉文老师。莎莉文教会了海伦写字、读书、说话,也教会她拥有顽强的意志、真挚的友爱和乐观的情怀。我们也看到了海伦一颗高尚的心——感恩、热爱、坚强。想不想知道海伦凯勒在她得到光明的三天里还做了些什么,去看书吧,你肯定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老师摘录的这些仅仅是书中的沧海一粟,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更为优美的语言等我们去发现。让我们用眼、用心去通读整本书,细细去品读这本世界名著,认识这位世界名人。当你看完整本书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和老师,和同学,和家长一起分享。

海伦·凯勒说过很多名言,老师最欣赏以下两个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说得多好,这不正是海伦凯勒一生的写照吗?阳光,自信,有着美好的心灵。

同学们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眼睛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人生的真善美。

第五篇:《呼兰河传》读后感——读你,中考题链接(xiexiebang推荐)

一. 美文欣赏

读你

____《呼兰河传》读后感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在说话似

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样。想样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读着你的文字,我好像走进了春天里。我感觉那花,那鸟,那虫,那后院似乎都展现在我的眼前了,我还似乎看到了你--------一个活泼,富于想象力的小姑娘向我跑来。但我知道,萧红奶奶,我们是生活于不同时空里的人,可是我却觉得我读懂了您。捧着您的《呼兰河传》,我一会哭,一会笑,如痴如醉,我直接称您为“你”,您不会怪我吧!

我不仅认识了你,还认识了你的家乡,让我描摩一下 ,你看对不对?

你走过十字街,去看野台子戏,来到祖父的园子,和鸟儿、虫儿说话;你晚饭后如痴如醉地望着形态万千的火烧云出神;等月亮高起来,你家乡的人们就像救火似的赶到河边,去看放河灯;渐渐地人散了,月亮沉到了河底,小风把河水吹得皱起极细的波浪,只有梆子声还在一丝不苟的响着······

祖父的园子是你挥洒个性的乐园。因为这里没有你祖母的冷嘲热讽和父亲的冷淡,更没有你母亲的疾言厉色,有的,只是纯朴干净的大自然和慈祥善良的祖父。你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却把谷子当野草铲了。读到这里,我真是哭笑不得,原来,你也曾像我一样“五谷不分”。你明亮的眼睛看到的在太阳下的一切东西都是健康的,拍一拍大树会发响,叫一叫土墙都会回答你,你也蓝悠悠的天空下,关芒万射的太阳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也是,我也是在快乐中健康长大走进中学的。

我知道,最爱你也是你最爱的人是你的祖父。他即是你的长辈,更是你的老师,他还像个孩子一样,陪你玩,陪你疯,陪你挨骂。他耐心的教你背诗,朗朗声音在大院里里回荡,使它恢复了点生机。祖父像个知识宝库,能口头传诵《千家诗》,但刁钻古怪的你却经常把他问倒。我真为你有一个这样宽容慈爱博学的祖父而高兴。我也有一个像你祖父一样的外祖母,她不仅给我做最好吃的饭菜,还非常理解我的内心,学习累了,她会陪我聊天、玩耍。

你说你家的大院是荒凉的,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不仅是打碎了的大缸,腐朽的猪槽子,生锈的铁犁头使它看起来很荒凉破败,还有人们的愚昧无知,以及悲惨的生活都使这个威武的房子内容空虚。

读你的书,我不仅认识了你,你的家乡,你的祖父,还认识了许许多多可怜可敬的人物。 在你的家乡,各种节目都是为鬼做的。小团圆媳妇被婆烙脚心,毒打,却没有人站出来谴责,打病了再给她“治病”,没人同情她,只是冷冰冰的站在一旁看热闹,最终折磨得还是豆蔻年华的她早早离开人世。其实,死,对她也是一种解脱,对吗?你是含着泪写她的吗?还有许多平凡又平庸的人,如漏粉的,养猪的,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一天又一天,逆来顺受,没有干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冯歪嘴子。他的妻子王大姑娘死后,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绝望,而是十分镇定,因为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他,他要好好活下去。就这样,在如此艰难的境地下,

他还是笑对生活,坚强的活下去。他感动了我,他使我看到了你家乡的活力。

最后,我想我说我读懂了你对呼兰河的情愫,你看我说的对吗?

虽然呼兰河传充斥着愚昧与无知,荒凉与落后,封建与原始,但你还是深深的爱着它,牵挂着它,在心底呼唤着她的名字,因为那里有祖父,有花园,有邻居,更有你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我懂了你;懂了你,我更懂了《呼兰河传》,一读再读,每一次,都像与你晤面。

二.做一做——链接中考

(一)A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A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叨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1.上面几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分) 2.A是谁?结合选文分析他具有怎样的性格。(3分)

(二)A的性情真古怪,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夏天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大家都是嘴里不停他讲些个闲话,讲得很热闹,就连蚊子也嗡嗡的,就连远处的蛤蟆也呱呱地叫着。只是A一声不响的坐着。他手里拿着蝇甩子,东甩一下,西甩一下。

1.上面文字中A指谁?请再写出《呼兰河传》中有关他的一个情节。

2.结合选段,分析A的性格特点。

(三)可是他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

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于是他自己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1.上文中的“他”是谁?他遭遇了什么事情?(2分)

2.结合整部的《呼兰河传》,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寄予了怎样的感情倾向?(3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湖南国资委下属企业下一篇:互联网广告投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