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2023-01-27

1 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十五”计划头两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达到1143.17亿美元, 超过了整个“九五”期间的1109.60亿美元, 是“八五”期间的4倍。到2002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678.6亿美元, 与1992年相比,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年翻了4番, 是同期GDP增长率的3倍多。到2010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外贸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达到40%左右。

1.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技术领域分布特点重于计算机与通信类和电子类产品, 轻于航空航天和生物技术产品的出口产品结构

计算机与通信类和电子类产品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最主要的两大类产品, 其出口额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92.1%。这些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且绝大多数是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产品。一方面, 集中投入和过度发展可能导致低水平重复投入、雷同产品和低价位运行, 从而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另一方面, 国际上此类产品竞争激烈, 技术标准构成复杂, 若过多集中, 则不利于分散出口贸易风险。

1.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单一

从地理方向分布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集中于香港、美国、欧盟、东盟等四大区域, 出口到这四大区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另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各大洲的出口速度快速增加, 特别是对北美洲、亚洲及欧洲等国的出口。但是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市场, 我们虽然有一定的优势, 实际进入的量却很少。因而, 以多元化分布为主攻方向拓展出口市场, 并在市场上培育和发掘出口产品新的贸易价值, 应该成为我们的发展重点之一。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特点是以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加工贸易为主, 产品出口技术结构低度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以包括进科加工贸易和来科加工装配贸易的加工贸易为主, 而一般贸易方式正在逐渐降低。这种出口贸易方式显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隐忧。我国主要从事是加工、装配业务,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获取的是由简单劳动决定的加工费, 附加值低, 创汇能力很弱。另外, 我们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无法与别国突出的产品竞争优势抗衡。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上我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对吸收外商投资非常有利, 跨国公司将全球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 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因而短期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格局将继续维持。

1.4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利润大多流入发达国家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 出口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在逐年增加, 但带有明显的“饥不择食”和偏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目前中国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仅占10%, 其余多为加工贸易产业与贴牌产品。从近10年情况来看,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加工贸易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 我们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产品从原料转化到成品过程中的附加值基本被外方占有。由此说明过低的利润使企业难以积累雄厚的资金进行更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

1.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货源供给特点是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要货源供给地, 科技兴贸重点城市、高新区、出口基地发挥了核心作用

从地域分布来看,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三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 其中珠江流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大的货源供给地。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及北京, 天津、上海、深圳等22家国家高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了主要货源, 其中, 高新区出口创汇额由1995年的29.5亿美元上升至2002年的329.2亿美元。

1.6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主体倾向外资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所占份额较少, 增长幅度最高, 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来带动。另外, 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很强, 如果外资企业向更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更有利可图的市场转移时, 就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

1.7 自主创新能力差, 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弱与高新产品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密切相关。中低端产品整体供大于求, 而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本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上所占比重更低, 价格优势逐渐减弱。企业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乃至最终取胜, 关键是看其是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是抓住机会在市场中裘发展, 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只把自己定位在生产型企业的位置, 过分依赖于外来技术的支援, 单纯靠购买国外的专利来赚取利润。因此,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还要集中力量发展我国的核心技术。

2 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发展措施

2.1 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单一, 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 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的步伐。启动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要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的投入, 推进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多渠道融资;其次要设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组织, 建立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机制, 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断提高;三是建立有效益的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 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有充足资金。

2.2 鼓励和支持科技型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增强高新技术出口贸易主体的活力

民营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它们的外部成长环境并不通畅, 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速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基金。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投入, 应该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 保护企业的专利及无形资产, 尽快建立保护民营经济私有产权的相关法律, 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及科技型企业产权重组渠道,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增强高新技术出口贸易主体的活力。

2.3 优化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的出口产品结构, 并提升其全方位出口能力

各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在制定发展策略时, 应依据国家制定的发展重点出口商品的策略, 考虑可持续优势、差异化高新技术发展目标, 通过整合零散研究与开发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以“重点、优化”为主线, 加大产业园区向集聚多家企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的方向发展, 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和企业, 全面提升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出口基地的出口结构。另外, 还要注意向区外以及技术落后地区进行技术推广, 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2.4 政府要完善政策体系,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一定要扶持“中国创造”并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资金配套, 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 制定高效率的、发展目标明确并可行的、能够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监控的国家研究开发体系, 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力度, 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 培育我国企业具有抑制外国企业垄断市场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市场能力, 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我国参与新的国际分工消除市场障碍。

2.5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兴贸战略主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创新为动力,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服务保障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领域形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有利支撑, 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发展能力和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取得全球市场的战略性突破。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确定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十二五”期间, 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主体,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深入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及出口, 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调整重组的机遇,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因此, 我们要全面认识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 充分发挥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 继续支持引导高新技术出口;同时, 针对不足和缺陷, 改善现有的状况, 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在高新技术产品研究领域,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并取得卓越成就,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中的重点。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只有通过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获胜。因此, 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成为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新技术,竞争力,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子先.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取向的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 2007 (8) .

[2] 杜玉莹.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3] 杨志龙.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国科技统计, 2009.

[4] 李秀芳.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新变化与外贸发展战略[J].经济问题, 2007 (6) .

[5] 姚利民.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Z].国际商务研究, 2007 (3) .

[6] 孙欣.我国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喜中有忧[J].中国统计,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数学魅力尽显课堂下一篇:液压支架同步升降系统设计论文